冰寒于水于意思是什么,冰寒于水而胜于水,全文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23 0
  1. 与“于”有关的成语 可谐音
  2. 于 可以组什么词
  3. 带“于”字的成语或熟语
  4. 临什么帖最能体现自己的风格?
  5.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
  6. 急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原文及译文

于组词:

哀莫大于心死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冰寒于水于意思是什么,冰寒于水而胜于水,全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于现状 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安于一隅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鄙于不屑 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叫人看不上眼。

毕其功于一役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安于位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藏巧于拙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定于一尊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独异于人 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蜂虿作于怀袖 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凤凰于飞 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歌于斯,哭于斯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耿耿于怀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耿耿于心 耿耿:有所悬念而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供过于求 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公之于众 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果于自信 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毁于一旦 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急于求成 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急于事功 指做事急于求成。

急于星火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力于人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手于人 ***: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嫁祸于人 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见弃于人 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救民于水火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拒人于千里之外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苛政猛于虎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老于世故 老:老练,富有经验;世故:处世经验。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

立于不败之地 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聊胜于无 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了然于胸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流言止于智者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民保于信 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拟于不伦 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

怒形于色 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疲于奔命 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迁怒于人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青出于蓝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取信于民 取得人民的信任。

人浮于事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涩于言论 形容说话迟钝。

事实胜于雄辩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死于非命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同归于尽 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问道于盲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无敌于天下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无动于衷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无济于事 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喜形于色 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行成于思 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学老于年 指青年人的博学。

言归于好 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业精于勤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伊于胡底 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义形于色 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囿于成见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于今为烈 烈:厉害。某件事过去就已经有过,不过现在的更加厉害罢了。

于心何忍 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寓情于景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止于至善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重于泰山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坐于涂炭 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

安于盘石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败于垂成 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出于无奈 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出于意表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于意外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存十一于千百 指亡多而存少。

胆大于身 犹言胆大如斗。指无所忌惮。

防患于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防祸于未然 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

凤皇于飞 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同“凤凰于飞”。

凤皇于蜚 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同“凤凰于飞”。

富于春秋 指年少,年轻。

格于成例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鸿渐于干 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指始入仕途。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

胫大于股 犹言本小末大。旧时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决胜于千里之外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强加于人 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

敏于事,慎于言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鸣于乔木 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无补于事 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

难于上青天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难于上天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迫于眉睫 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迁于乔木 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青过于蓝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情见于色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情深友于 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

求道于盲 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求过于供 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求马于唐市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求马于唐肆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取信于人 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染指于鼎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人浮于食 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

熔于一炉 熔化在同一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分难解。

慎终于始 指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食方于前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示贬于褒 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受制于人 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授柄于人 犹言授人以柄。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

推舟于陆 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

退藏于密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托于空言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危于累卵 比垒起的蛋还危险。比喻极其危险。

委过于人 形容嫁祸给别人。

委罪于人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

喜见于色 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同“喜形于色”。

喜怒不形于色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喜行于色 高兴显现在脸上。

陷于缧绁 缧绁:捆绑的绳索。指被关进监牢。

心细于发 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同“心细如发”。

新发于硎 新发:刚磨过;硎:磨刀石。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或初露锋芒。

刑于之化 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询于刍荛 询:问;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严于律己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严于律已 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燕巢于幕 燕子把窝做在帐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燕燕于归 指女子出嫁。

一至于此 竟到如此地步。

一至于斯 竟到如此地步。同“一至于此”。

易于反手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易于反掌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易于拾遗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溢于言外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忧形于色 形:表现。忧虑的心情在脸上表现出来。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忧虑。

于安思危 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于飞之乐 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

于呼哀哉 于呼:感叹词。哉:语气词。原意感叹或悲哀。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于家为国 为国家为人民。

于事无补 对事情毫无补益。

于心无愧 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玉汝于成 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寓兵于农 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枝大于本 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著于竹帛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安于所习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安于磐石 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与“于”有关的成语 可谐音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来源: 中国网滨海高新 关键字:兰亭;屋漏痕;书家;书耳;楷法 作者: 2011-05-24 11:02

此帖(官奴帖)在《淳熙秘阁续刻》,米元章所谓绝似《兰亭叙》。昔年见之南都,曾记其笔法于米帖,曰:“字字骞翥,势奇而反正,藏锋裹铁,遒劲萧远,庶几为之传神。”今为吴太学用卿所藏。顷于吴门出余,快余二十馀年积想,遂临此本云:抑余二十馀年时书此帖,兹对真迹,豁然有会,盖渐修顿证,非一朝夕。***令当时力能致之,不经苦心悬念,未必契真。怀素有言:“豁焉心胸,顿释凝滞。”今日之谓也。时戌申十月有三日,舟行朱泾道中,日书《兰亭》及此帖一过,以《官奴》笔意书《禊帖》,尤为得门而人。

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魏,断不在唐人后乘也。

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谈与不谈耳。极才人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谈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人。

转笔处,放笔处,精神血气易于放过。此正书家紧要关津,造物待是而完也。但知出笔,不知转笔、放笔,必不诣极。

书须参(离合)二字,杨凝式非不能为欧、虞诸家之体,正为离,以取势耳。米海岳一生夸诩,独取王半山之枯淡,使不能进此一步,所谓“云花满眼,终难脱出净尽”。赵子昂则通身入此玄中,觉有朝市气味。《内景经》曰:“淡然无味天然粮”,此言可想。

三十年前参米书在,无一实笔,自谓得诀。不能常习,今犹故吾,可愧也。米云:“以势为主。”余病其欠淡,淡乃天骨带来,非学可及,内典所谓带师智,书家谓之气韵也。

翰墨之事,良工苦心,未尝敢以耗气应也,其尤精者,或以醉,或以梦,或以病,游戏神通,无所不可,何必神怡气王,造物乃完哉!世传张旭号草圣,饮酒数斗,以头濡墨,纵书壁上,凄风急雨,观者叹愕。王子安为文,第磨墨数升,蒙被而卧,熟睡而起,词不加点,若有鬼神,此皆得诸笔墨蹊径之外者。今观察王先生当人日,病不饮酒,莫廷韩馈以内府良药,辄据枕作诗二十余章谢之,皆***鼓吹也。乃与彼二子鼎足六立也矣。……

晋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或不胜于法乎?不然,宋人自以其意为书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然赵子昂则矫宋之弊,虽已意亦不用也,此必宋人所诃,盖为法所转也。唐人诗律与其书法颇似,皆以浓丽为主,而石法稍远矣。余每谓晋唐无态,学唐乃能入晋。晋诗如其书,虽陶元亮之古澹,阮嗣宗之后爽,在书法中无虞、褚可当,以其无门也。因为唐人诗及之。

晋、宋人书,但以风流胜,不为无法,而妙处不在法。至唐人始专以法为蹊径,而尽态极研矣。

总之俗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何独书道,凡事皆尔。

大慧禅师论参禅云:“譬如有人具百万资,吾皆籍没尽,更兴索债。”此语殊类书家关捩子。米元璋云:“如撑急水滩船,用尽气力,不离故处。”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以离者,非欧、虞、褚、薛名家伎俩,直要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那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晋、唐以后,惟杨凝式解此窍耳,赵吴兴未梦见在。

余十七岁学书,二十二岁学画,今五十七八矣。有谬称许者,余自校勘,颇不似米颠作欺人语。大都画与文太史较,各有短长,文之精工具体,吾所不如。至于古雅秀润,更进一筹矣。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

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泣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画则具体而微,要亦三百年来一具眼人也。

予学书三十年,司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历军父子亦无奈何也。转左侧右,乃历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唐人书皆回腕,宛转藏锋,能留得笔住。不直率流滑,此是书家相传秘诀。微但书法,即画家用笔,亦当得此意。

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截之意,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以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细参《玉润帖》,思过半也。

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

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大入晋、唐室也。《兰亭》非不正,其纵岩用笔处,无迹可寻。若开***模相似,转去转远。柳公权云:“笔正”,须善学柳下惠者参之。余学书三十九年,见此意耳。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

余尝谓右军父子之书,至齐、梁时风流顿尽。自唐初虞、褚辈,一变其法,乃不合而合,右军父子殆如复生。此言不大易会,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也。

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真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

章子厚日临《兰亭》一本,东坡闻之,谓:其书必不得工。禅家有云,从门入者,非是家珍也。惟赵子昂临本甚多,世所传十七跋、十三跋是已。“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山谷语与东坡同意,正在离合之间,守法不变,即为书家奴耳。

昔右军诸帖,半出于问病吊唁,从哀戚中结法,所谓泪渍老笔者,其书独垂至今。

《内景经》全在笔墨畦径之外,其为六朝人得意书无疑。今人作书只信笔为波画耳。结构纵有古法,未尝真用笔也。善用笔者清劲,不善用笔者浓浊。不独连篇各体有分别,一字中亦具此两种,不可不知也。

颜鲁公受笔法于张长史。尝有“锥画沙”、“印印泥”之喻,又谓之“屋漏痕”。然其碑帖严整,蚕头鼠尾,即不无“锥沙”、“印泥”、“屋漏痕”。未之见也。独此碑落笔与放笔处,和缓挺劲兼之,余临写之,次恍若有悟。鲁公曰:自钟、王至虞、陆,皆口决手授,以至张长史。信矣。

锥沙三喻,皆喻藏锋,不知出锋亦有之。因出锋之尤,故成藏锋之浑,此碑是也。东坡偃笔虽形类颜,失在用笔矣。其学王僧亦然。

《争座位帖》,宋苏、黄、米、蔡四家书皆仿之。唐时欧、虞、褚、薛诸家,虽刻画二王,不无拘于法度。惟鲁公天真烂漫,姿态横出,深得右军灵和之致,故为宋一代渊源。

余近来临颜书,因悟所谓“折钗股”“屋漏痕”者,惟二王有之。鲁公直入山阴之室,绝去欧、褚轻媚习气,东坡云:“诗至于子美,书至于鲁公。”非虚语也。颜书惟《蔡明远序》尤为沉古,米海岳一生不能仿佛,盖亦为学唐初诸公书,稍乏骨气耳。灯下为此,都不对帖,虽不至入俗,第神***璀璨,即是不及古人处,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米老犹隔尘,敢自许逼真乎?题以志吾愧。

余每临怀素《自叙帖》,皆以大令笔意求之,黄长睿云:米芾见阁帖书稍纵者,辄命之旭。旭、素故自二王得一家眷属也。旭虽姿性颠逸,超然不羁,而楷法精详,特为正真,学狂草者,从此进之。

柳诚悬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为臭腐,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妍,鲜能解此。余于虞、褚、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趣右军也。

杨景度书,自颜尚书、怀素得笔,而溢为奇怪,无五代衰*之气。宋苏、黄、米皆宗之。《书谱》曰:“既得平正,须追险绝”景度之谓也。

书家以险绝为奇,互窃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予得杨公《游仙诗》,日益习之。

东坡先生书,世谓其学徐浩。以余观之,乃出于王僧虔耳。但坡公用其结体,而中有偃笔,又杂以颜常山法。故世人不知其所自来。即米海岳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遂有冰寒于水之奇。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

米元章书,沉着痛快,直夺晋人之神。少壮未能立家,一一规模古帖,及钱穆父诃其刻画太甚,当徒势为主,乃大悟,脱尽尽本家笔,自出机轴,如禅悟后,拆肉还母,拆骨还父,呵佛骂祖,面目非故。虽苏、黄相见,不无气慑。晚年自言无一点右军俗气,良有以也……。

右皆赵文敏闲窗信笔所书。锡山安氏刻于家。余素不学赵书,以其结构微有习气,至于用笔、用墨,文敏所谓“千古不易”者。不如是,何以名喧宇宙也!前人正自未可轻哉议。

人谓倪书有《黄庭》遗意,此论未公。倪自作一种调度,如啖橄榄,时有清津绕颊耳。书家四忌:甜、邪、俗、赖。倪从画悟出,因得清丽。枝指山人书,吴中多赝本。此书律诗二十首,如绵裹铁,如印印泥,方是本色真虎,非裴将军先射诸彪也。

本朝学素书者,鲜得宗趣。徐武功、祝京兆、张南安、莫方伯各有所人,丰考功亦得一斑,然狂怪怒张失其本矣。余谓张旭之有怀素,犹董元之有巨然,衣钵相承,无复馀恨,皆以平淡天真为旨,人目之为狂乃不狂也。

吾松书自陆机、陆云,创于右军之前,以后遂不复继响。二沈及张南安、陆文裕、莫方伯稍振之,都不甚传世,为吴中文、祝二家所掩耳。文、祝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以空疏无实际。故余书则并去诸君子而自快,不欲争也,以待知书者品之。

翻译

中国明代书法、绘画理论著作。董其昌著。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 。全书4卷 ,其中卷三 、卷四和书画无关。卷一包括论用笔 、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等节;卷二包括画诀、画源、题自画、评古画等节。该书论书主张巧用笔墨,强调结字,临帖重在领会其精神,提倡“以意背临”;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提倡文人画,贬抑“行家画”。对于绘画的发展,推崇自唐而宋由“工”变“ 畅 ”,批评由宋入元某些画家的由“畅”而“佻”。主张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生 、秀、真为艺术境界之极诣。书中的一些绘画理论、技法都有独到见解,对以后的绘画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画论对清代“四王”画派具有极深刻的影响。

于 可以组什么词

哀莫大于心死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安于盘石 安于现状 安于一隅

不安于室 不安于位 不齿于人 冰寒于水 不绝于耳

毕其功于一役 鄙于不屑 败于垂成 藏巧于拙 存十一于千百

出于无奈 出于意表 出于意外 胆大于身 独异于人

定于一尊 蜂虿作于怀袖 凤凰于飞 凤皇于飞 凤皇于蜚

防患于未然 防祸于未然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富于春秋 耿耿于怀

供过于求 耿耿于心 格于成例 歌于斯,哭于斯 果于自信

公之于众 鸿渐于干 毁于一旦 胫大于股 嫁祸于人

***力于人 救民于水火 见弃于人 拒人于千里之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决胜于千里之外 ***手于人 急于求成 急于事功 急于星火

苛政猛于虎 儗不于伦 了然于胸 聊胜于无 立于不败之地

老于世故 流言止于智者 民保于信 莫逆于心 鸣于乔木

敏于事,慎于言 怒形于色 拟于不伦 难于上青天 难于上天

疲于奔命 迫于眉睫 青出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求道于盲

求过于供 青过于蓝 强加于人 情见于色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求马于唐市 求马于唐肆 迁怒于人

情深友于 取信于民 取信于人 轻于鸿毛 迁于乔木

人浮于事 人浮于食 熔于一炉 染指于鼎 示贬于褒

授柄于人 食方于前 事实胜于雄辩 死于非命 涩于言论

受制于人 慎终于始 退藏于密 同归于尽 托于空言

推舟于陆 无补于事 问道于盲 无敌于天下 无动于衷

无动于中 委过于人 无济于事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危于累卵

委罪于人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行成于思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新发于硎

喜见于色 学老于年 喜怒不形于色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心细于发

喜形于色 喜行于色 询于刍荛 陷于缧绁 刑于之化

于安思危 寓兵于农 燕巢于幕 于飞之乐 言归于好

于呼哀哉 于家为国 于心无愧 于今为烈 业精于勤

一年之计在于春 寓情于景 玉汝于成 于事无补 于心何忍

义形于色 忧形于色 囿于成见 易于反手 易于反掌

伊于胡底 严于律己 严于律已 易于拾遗 溢于言表

燕燕于归 溢于言外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一至于此 一至于斯

枝大于本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重于泰山 坐于涂炭 著于竹帛

止于至善

\

带“于”字的成语或熟语

于是 于归 于飞 于戏 于焉 于兹 于阗 于思 于于 于斯 于今 于嗟 于然 于熙 于邑

于穆 于以 于时 于此 于越 于赫 于铄 于粲 于何 于乎 于征 于窴 于喁 于役

于徐 于鼎 于腮 于胥 于陵 于迈 于济 于皇 于陆 于鹊 于张 于儿 于蔿 于遮 于则 于咨 于摧 于讴 于檡 于诸 于悒 于虖 于叟 于差 于呼 于氏 于嘑

毁于一旦 一旦:一天。指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掉

哀莫大于心死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安于现状 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安于一隅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鄙于不屑 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叫人看不上眼。

毕其功于一役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安于位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不拘于时 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藏巧于拙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定于一尊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独异于人 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蜂虿作于怀袖 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凤凰于飞 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歌于斯,哭于斯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耿耿于心 耿耿:有所悬念而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供过于求 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耿耿于怀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果于自信 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急于事功 指做事急于求成。

积于忽微 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急于星火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见弃于人 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力于人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急于求成 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嫁祸于人 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手于人 ***: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救民于水火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拒人于千里之外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苛政猛于虎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聊胜于无 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立于不败之地 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老于世故 老:老练,富有经验;世故:处世经验。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

拟于不伦 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

民保于信 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疲于奔命 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怒形于色 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迁怒于人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青出于蓝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取信于民 取得人民的信任。

人浮于事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死于非命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涩于言论 形容说话迟钝。

事实胜于雄辩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同归于尽 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无敌于天下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问道于盲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无济于事 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喜形于色 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学老于年 指青年人的博学。

业精于勤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囿于成见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伊于胡底 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于心何忍 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寓情于景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玉汝于成 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重于泰山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坐于涂炭 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格于成例 〖解释〗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败于垂成 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出于无奈 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出于意表 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于意外 见“出于意表”。

胆大于身 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防患于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凤皇于飞 见“凤凰于飞”。

凤皇于蜚 见“凤凰于飞”。

富于春秋 谓年少,年轻。

公之于众 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鸿渐于干 《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

胫大于股 犹言本小末大。旧时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决胜于千里之外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儗不于伦 见“儗非其伦”。

了然于胸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流言止于智者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鸣于乔木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迫于眉睫 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迁于乔木 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强加于人 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

情见于色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情深友于 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

求过于供 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求马于唐肆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取信于人 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染指于鼎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人浮于食 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熔于一炉 熔化在同一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分难解。

慎终于始 谓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示贬于褒 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食方于前 同“食前方丈”。

授柄于人 犹言授人以柄。

受制于人 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退藏于密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推舟于陆 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

委过于人 形容嫁祸给别人

危于累卵 比垒起的蛋还危险。喻极其危险。

委罪于人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

无补于事 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无动于衷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喜见于色 同“喜形于色”。

喜行于色 高兴显现在脸上

新发于硎 新发:刚磨过;硎:磨刀石。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或初露锋芒。

心细于发 见“心细如发”。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行成于思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刑于之化 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询于刍荛 与樵夫商议事情,意谓不耻下问。

燕巢于幕 燕子把窝做在帐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言归于好 言:虚词;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燕燕于归 谓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严于律己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义形于色 义:正义;形:表现;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上流露出来。

易于反掌 犹易如反掌。

讬于空言 见“讬之空言”。

易于拾遗 犹易如反掌。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溢于言外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一至于此 竟到如此地步。

一至于斯 同“一至于此”。

忧形于色 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

于安思危 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寓兵于农 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于飞之乐 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

于呼哀哉 于呼:感叹词。哉:语气词。原意感叹或悲哀。《诗·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荀子·乐论》:“乱世恶善,不此听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亦作“呜呼哀哉”。《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

于家为国 为国家为人民。

于今为烈 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于事无补 对事情毫无补益

于心无愧 愧:惭愧,羞愧。从心里感到没有什么可愧疚的。指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而心境坦然。亦作“于心不愧”。

着于竹帛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亦作“着乎竹帛”、“着之竹帛”。

枝大于本 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止于至善 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安于盘石 〖解释〗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林,***何必派我来帮助你?” 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示例你们年轻人真是~故事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

存十一于千百 〖解释〗指亡多而存少。

防祸于未然 〖解释〗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难于上青天 〖解释〗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难于上天 〖解释〗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青过于蓝 〖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求道于盲 〖解释〗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求马于唐市 〖解释〗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托于空言 〖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解释〗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

喜怒不形于色 〖解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陷于缧绁 〖解释〗缧绁:捆绑的绳索。指被关进监牢。

严于律已 〖解释〗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易于反手 〖解释〗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解释〗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著于竹帛 〖解释〗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安于磐石 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安于所习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悬壶于市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拔:拉出来;诸: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里拉出来,放在床席上。比喻解救陷于困境中的百姓。

临什么帖最能体现自己的风格?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安于覆盂盂:一种敞口装液体的容器。比翻过来放着的盂还要安稳。比喻非常稳固。

安于复盂盂:一种敞口装液体的容器。比翻过来放着的盂还要安稳。比喻非常稳固。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安于盘石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安于磐石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安于所习习惯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使人固守常规,不知变通。

安于泰山比泰山还稳固。形容稳固而不可动摇。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安于一隅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不安于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安于位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不齿于人齿:象牙齿一样排列。不能列于人类。指被人看不起。

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不汲汲于富贵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

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不拘于时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亦以形容急于求成。

鄙于不屑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叫人看不上眼。

败于垂成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拔:拉出来;诸: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里拉出来,放在床席上。比喻解救陷于困境中的百姓。

重归于好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藏巧于拙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

厝薪于火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出于无奈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出于意表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于意外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大白于天下大白:彻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旧指全中国。全国的人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胆大于身犹言胆大如斗。指无所忌惮。

得于心应于手得:获得,领悟;应:适应。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

独异于人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定于一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恶言不入于耳不听坏话。形容对于坏话、诽谤的话根本不予理睬。

方寸之木,高于岑楼岑楼:尖顶的高楼。把一寸高的木块放在高楼顶上,它就会比高楼还高。比喻不把二者放在一个标准上进行比较,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蜂虿作于怀袖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凤皇于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同“凤凰于飞”。

凤皇于蜚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同“凤凰于飞”。

凤凰于飞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防祸于未然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生于微福:福分;生:产生;微:古代长度单位,为一寸的百万分之一。福分产生于极微小因素的积累。

富于春秋指年少,年轻。

俯仰于人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形容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

官怠于宦成怠:松懈;宦:官吏,刚作官时谨慎认真,时间长了就松懈懒散,以致有失。

耿耿于怀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供过于求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耿耿于心耿耿:有所悬念而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格于成例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观于海者难为水看过海的人,对一般的江河学觉得不值一看了。形容见的世面大,眼界高。

歌于斯,哭于斯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工于心计工:擅长。擅长用心谋划。

果于自信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自己;薄:少。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不苛刻要求。

公诸于世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世:世上。把事情的内容向世人公开。

公之于众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粗大;毫末:指幼苗,比喻细小。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鸿渐于干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指始入仕途。

祸莫大于轻敌没有什么比轻视敌人的祸害更大了。多用于警戒人们对自己的对手或敌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祸生于忽灾祸产生于疏忽大意。

祸生于纤纤纤纤:细微。祸患是由于不注意细微的漏洞而引起的。

毁于一旦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何至于此怎么能够到了这种境地?表示不会或不应该到这种地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堆迭,积聚。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

胫大于股犹言本小末大。旧时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胫大于股者难以步胫:小腿;股:大腿;步:行走。小腿比大腿大则无法稳健地走路。比喻本末倒置则无法相互配合使用。

久孤于世降:孤独。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不被世人了解或受到别人的排挤而长期处于孤独的境遇之中。

嫁祸于人嫁:转移。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汲汲于富贵汲汲:急切的样子。指热衷于富贵利禄。

救民于水火救:拯救;水火:比喻灾难。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力于人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见弃于人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拒人于千里之外拒:拒绝。把人挡在千里之外。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馀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决胜于千里之外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手于人***: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借听于聋借;借助。借助于耳聋的人打探消息。比喻找错了求教的对象。

积于忽微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急于求成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急于事功事:事业;工:功绩。指做事急于求成。

急于星火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见制于人见:被;制:控制。指被别人控制。

亏于一篑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

苛政猛于虎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目短于自见短:短处,局限;自见:自己看见自己。眼睛的短处在于自己看不见自己。比喻人难有自知之明。

卖恶于人把坏事推给别人。

谋莫难于周密计谋最难得的在于周到严密。

莫逆于心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莫神与天,莫富于地没有什么比天更神奇,没有什么比地更富有。指天地养育万物。

木秀于林秀:出众,突出。高出森林的大树。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也措指新人新事刚刚出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明于治乱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踬:绊倒;垤:小土堆。没有因登山而绊倒,反而被小土堆绊倒了。比喻小问题常易被忽略,因而赞成错误。也指在小事上出了大差错

儗不于伦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儗,古通“拟”,比拟。同“儗非其伦”。

拟不于伦拟:比拟;伦:同类。指不以同类或同等事物来比拟。比拟失当。

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转祸于无辜的人。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移祸:嫁祸。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

宁媚于灶媚:谄媚;灶:灶神。宁愿巴结灶神。比喻与其巴结职位高的人,不如笼络职位低但有实权的人。

拟人必于其伦拟:比拟;伦:类。必须拿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

了然于怀了然:了解,明白;怀:心怀。心里非常明白。

了然于胸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了然于心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了然于中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聊胜于无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礼下于人,将有所求礼:礼物;求:请求。送礼物给人,一定是对人有所求助。

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立于不败之地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拟于不伦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

狃于故辙狃:习以为常。习惯于走老路。形容保守、拘泥于旧方法,旧框框,不愿意改变。

难于启齿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

老于世故老:老练,富有经验;世故:处世经验。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

难于上青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难于上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讷于言,敏于行讷:语言迟钝;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乐于助人很乐意帮助别人。

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龙战于野群龙在荒野大战。比喻群雄角逐。

难作于易难:难事。指难事要从简易的地方做起。

罢于奔命罢:通“疲”,疲乏;奔命:奉命奔走。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疲于奔命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疲于供命疲:疲乏,劳累。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迫于眉睫迫:迫近;眉睫:指眼前。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贫于一字贫:贫乏。贫乏得找不到一个适当的字。形容苦心作文,炼字艰难。

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取法于上,仅得乎中祥见: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取为法则。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

求过于供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强加于人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

情见于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千金之堤,溃于蚁漏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千金之堤,溃于蚁壤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市:众人聚集的地方。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

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求马于唐市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栖鸟于泉栖:栖息。让鸟栖息在水里。比喻处理或用人不当。

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迁怒于众迁怒:受甲的气向乙发泄。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切切于心切切:比喻情真意切。牢牢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情深友于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

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

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轻于去就轻:轻率;去:离开;就:靠近;去就:指去留。轻率地离开一个地方而投靠另一个地方。比喻反复无常,没有标准和原则。

迁于乔木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人浮于食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浮于事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来源: 中国网滨海高新 关键字:兰亭;屋漏痕;书家;书耳;楷法 作者: 2011-05-24 11:02

此帖(官奴帖)在《淳熙秘阁续刻》,米元章所谓绝似《兰亭叙》。昔年见之南都,曾记其笔法于米帖,曰:“字字骞翥,势奇而反正,藏锋裹铁,遒劲萧远,庶几为之传神。”今为吴太学用卿所藏。顷于吴门出余,快余二十馀年积想,遂临此本云:抑余二十馀年时书此帖,兹对真迹,豁然有会,盖渐修顿证,非一朝夕。***令当时力能致之,不经苦心悬念,未必契真。怀素有言:“豁焉心胸,顿释凝滞。”今日之谓也。时戌申十月有三日,舟行朱泾道中,日书《兰亭》及此帖一过,以《官奴》笔意书《禊帖》,尤为得门而人。

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魏,断不在唐人后乘也。

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谈与不谈耳。极才人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谈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人。

转笔处,放笔处,精神血气易于放过。此正书家紧要关津,造物待是而完也。但知出笔,不知转笔、放笔,必不诣极。

书须参(离合)二字,杨凝式非不能为欧、虞诸家之体,正为离,以取势耳。米海岳一生夸诩,独取王半山之枯淡,使不能进此一步,所谓“云花满眼,终难脱出净尽”。赵子昂则通身入此玄中,觉有朝市气味。《内景经》曰:“淡然无味天然粮”,此言可想。

三十年前参米书在,无一实笔,自谓得诀。不能常习,今犹故吾,可愧也。米云:“以势为主。”余病其欠淡,淡乃天骨带来,非学可及,内典所谓带师智,书家谓之气韵也。

翰墨之事,良工苦心,未尝敢以耗气应也,其尤精者,或以醉,或以梦,或以病,游戏神通,无所不可,何必神怡气王,造物乃完哉!世传张旭号草圣,饮酒数斗,以头濡墨,纵书壁上,凄风急雨,观者叹愕。王子安为文,第磨墨数升,蒙被而卧,熟睡而起,词不加点,若有鬼神,此皆得诸笔墨蹊径之外者。今观察王先生当人日,病不饮酒,莫廷韩馈以内府良药,辄据枕作诗二十余章谢之,皆***鼓吹也。乃与彼二子鼎足六立也矣。……

晋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或不胜于法乎?不然,宋人自以其意为书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然赵子昂则矫宋之弊,虽已意亦不用也,此必宋人所诃,盖为法所转也。唐人诗律与其书法颇似,皆以浓丽为主,而石法稍远矣。余每谓晋唐无态,学唐乃能入晋。晋诗如其书,虽陶元亮之古澹,阮嗣宗之后爽,在书法中无虞、褚可当,以其无门也。因为唐人诗及之。

晋、宋人书,但以风流胜,不为无法,而妙处不在法。至唐人始专以法为蹊径,而尽态极研矣。

总之俗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何独书道,凡事皆尔。

大慧禅师论参禅云:“譬如有人具百万资,吾皆籍没尽,更兴索债。”此语殊类书家关捩子。米元璋云:“如撑急水滩船,用尽气力,不离故处。”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以离者,非欧、虞、褚、薛名家伎俩,直要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那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晋、唐以后,惟杨凝式解此窍耳,赵吴兴未梦见在。

余十七岁学书,二十二岁学画,今五十七八矣。有谬称许者,余自校勘,颇不似米颠作欺人语。大都画与文太史较,各有短长,文之精工具体,吾所不如。至于古雅秀润,更进一筹矣。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

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泣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画则具体而微,要亦三百年来一具眼人也。

予学书三十年,司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历军父子亦无奈何也。转左侧右,乃历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唐人书皆回腕,宛转藏锋,能留得笔住。不直率流滑,此是书家相传秘诀。微但书法,即画家用笔,亦当得此意。

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截之意,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以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细参《玉润帖》,思过半也。

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

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大入晋、唐室也。《兰亭》非不正,其纵岩用笔处,无迹可寻。若开***模相似,转去转远。柳公权云:“笔正”,须善学柳下惠者参之。余学书三十九年,见此意耳。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

余尝谓右军父子之书,至齐、梁时风流顿尽。自唐初虞、褚辈,一变其法,乃不合而合,右军父子殆如复生。此言不大易会,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也。

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真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

章子厚日临《兰亭》一本,东坡闻之,谓:其书必不得工。禅家有云,从门入者,非是家珍也。惟赵子昂临本甚多,世所传十七跋、十三跋是已。“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山谷语与东坡同意,正在离合之间,守法不变,即为书家奴耳。

昔右军诸帖,半出于问病吊唁,从哀戚中结法,所谓泪渍老笔者,其书独垂至今。

《内景经》全在笔墨畦径之外,其为六朝人得意书无疑。今人作书只信笔为波画耳。结构纵有古法,未尝真用笔也。善用笔者清劲,不善用笔者浓浊。不独连篇各体有分别,一字中亦具此两种,不可不知也。

颜鲁公受笔法于张长史。尝有“锥画沙”、“印印泥”之喻,又谓之“屋漏痕”。然其碑帖严整,蚕头鼠尾,即不无“锥沙”、“印泥”、“屋漏痕”。未之见也。独此碑落笔与放笔处,和缓挺劲兼之,余临写之,次恍若有悟。鲁公曰:自钟、王至虞、陆,皆口决手授,以至张长史。信矣。

锥沙三喻,皆喻藏锋,不知出锋亦有之。因出锋之尤,故成藏锋之浑,此碑是也。东坡偃笔虽形类颜,失在用笔矣。其学王僧亦然。

《争座位帖》,宋苏、黄、米、蔡四家书皆仿之。唐时欧、虞、褚、薛诸家,虽刻画二王,不无拘于法度。惟鲁公天真烂漫,姿态横出,深得右军灵和之致,故为宋一代渊源。

余近来临颜书,因悟所谓“折钗股”“屋漏痕”者,惟二王有之。鲁公直入山阴之室,绝去欧、褚轻媚习气,东坡云:“诗至于子美,书至于鲁公。”非虚语也。颜书惟《蔡明远序》尤为沉古,米海岳一生不能仿佛,盖亦为学唐初诸公书,稍乏骨气耳。灯下为此,都不对帖,虽不至入俗,第神***璀璨,即是不及古人处,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米老犹隔尘,敢自许逼真乎?题以志吾愧。

余每临怀素《自叙帖》,皆以大令笔意求之,黄长睿云:米芾见阁帖书稍纵者,辄命之旭。旭、素故自二王得一家眷属也。旭虽姿性颠逸,超然不羁,而楷法精详,特为正真,学狂草者,从此进之。

柳诚悬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为臭腐,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妍,鲜能解此。余于虞、褚、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趣右军也。

杨景度书,自颜尚书、怀素得笔,而溢为奇怪,无五代衰*之气。宋苏、黄、米皆宗之。《书谱》曰:“既得平正,须追险绝”景度之谓也。

书家以险绝为奇,互窃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予得杨公《游仙诗》,日益习之。

东坡先生书,世谓其学徐浩。以余观之,乃出于王僧虔耳。但坡公用其结体,而中有偃笔,又杂以颜常山法。故世人不知其所自来。即米海岳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遂有冰寒于水之奇。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

米元章书,沉着痛快,直夺晋人之神。少壮未能立家,一一规模古帖,及钱穆父诃其刻画太甚,当徒势为主,乃大悟,脱尽尽本家笔,自出机轴,如禅悟后,拆肉还母,拆骨还父,呵佛骂祖,面目非故。虽苏、黄相见,不无气慑。晚年自言无一点右军俗气,良有以也……。

右皆赵文敏闲窗信笔所书。锡山安氏刻于家。余素不学赵书,以其结构微有习气,至于用笔、用墨,文敏所谓“千古不易”者。不如是,何以名喧宇宙也!前人正自未可轻哉议。

人谓倪书有《黄庭》遗意,此论未公。倪自作一种调度,如啖橄榄,时有清津绕颊耳。书家四忌:甜、邪、俗、赖。倪从画悟出,因得清丽。枝指山人书,吴中多赝本。此书律诗二十首,如绵裹铁,如印印泥,方是本色真虎,非裴将军先射诸彪也。

本朝学素书者,鲜得宗趣。徐武功、祝京兆、张南安、莫方伯各有所人,丰考功亦得一斑,然狂怪怒张失其本矣。余谓张旭之有怀素,犹董元之有巨然,衣钵相承,无复馀恨,皆以平淡天真为旨,人目之为狂乃不狂也。

吾松书自陆机、陆云,创于右军之前,以后遂不复继响。二沈及张南安、陆文裕、莫方伯稍振之,都不甚传世,为吴中文、祝二家所掩耳。文、祝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以空疏无实际。故余书则并去诸君子而自快,不欲争也,以待知书者品之。

翻译

中国明代书法、绘画理论著作。董其昌著。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 。全书4卷 ,其中卷三 、卷四和书画无关。卷一包括论用笔 、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等节;卷二包括画诀、画源、题自画、评古画等节。该书论书主张巧用笔墨,强调结字,临帖重在领会其精神,提倡“以意背临”;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提倡文人画,贬抑“行家画”。对于绘画的发展,推崇自唐而宋由“工”变“ 畅 ”,批评由宋入元某些画家的由“畅”而“佻”。主张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生 、秀、真为艺术境界之极诣。书中的一些绘画理论、技法都有独到见解,对以后的绘画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画论对清代“四王”画派具有极深刻的影响。

急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原文及译文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来源: 中国网滨海高新 关键字:兰亭;屋漏痕;书家;书耳;楷法 作者: 2011-05-24 11:02

此帖(官奴帖)在《淳熙秘阁续刻》,米元章所谓绝似《兰亭叙》。昔年见之南都,曾记其笔法于米帖,曰:“字字骞翥,势奇而反正,藏锋裹铁,遒劲萧远,庶几为之传神。”今为吴太学用卿所藏。顷于吴门出余,快余二十馀年积想,遂临此本云:抑余二十馀年时书此帖,兹对真迹,豁然有会,盖渐修顿证,非一朝夕。***令当时力能致之,不经苦心悬念,未必契真。怀素有言:“豁焉心胸,顿释凝滞。”今日之谓也。时戌申十月有三日,舟行朱泾道中,日书《兰亭》及此帖一过,以《官奴》笔意书《禊帖》,尤为得门而人。

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魏,断不在唐人后乘也。

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谈与不谈耳。极才人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谈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人。

转笔处,放笔处,精神血气易于放过。此正书家紧要关津,造物待是而完也。但知出笔,不知转笔、放笔,必不诣极。

书须参(离合)二字,杨凝式非不能为欧、虞诸家之体,正为离,以取势耳。米海岳一生夸诩,独取王半山之枯淡,使不能进此一步,所谓“云花满眼,终难脱出净尽”。赵子昂则通身入此玄中,觉有朝市气味。《内景经》曰:“淡然无味天然粮”,此言可想。

三十年前参米书在,无一实笔,自谓得诀。不能常习,今犹故吾,可愧也。米云:“以势为主。”余病其欠淡,淡乃天骨带来,非学可及,内典所谓带师智,书家谓之气韵也。

翰墨之事,良工苦心,未尝敢以耗气应也,其尤精者,或以醉,或以梦,或以病,游戏神通,无所不可,何必神怡气王,造物乃完哉!世传张旭号草圣,饮酒数斗,以头濡墨,纵书壁上,凄风急雨,观者叹愕。王子安为文,第磨墨数升,蒙被而卧,熟睡而起,词不加点,若有鬼神,此皆得诸笔墨蹊径之外者。今观察王先生当人日,病不饮酒,莫廷韩馈以内府良药,辄据枕作诗二十余章谢之,皆***鼓吹也。乃与彼二子鼎足六立也矣。……

晋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或不胜于法乎?不然,宋人自以其意为书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然赵子昂则矫宋之弊,虽已意亦不用也,此必宋人所诃,盖为法所转也。唐人诗律与其书法颇似,皆以浓丽为主,而石法稍远矣。余每谓晋唐无态,学唐乃能入晋。晋诗如其书,虽陶元亮之古澹,阮嗣宗之后爽,在书法中无虞、褚可当,以其无门也。因为唐人诗及之。

晋、宋人书,但以风流胜,不为无法,而妙处不在法。至唐人始专以法为蹊径,而尽态极研矣。

总之俗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何独书道,凡事皆尔。

大慧禅师论参禅云:“譬如有人具百万资,吾皆籍没尽,更兴索债。”此语殊类书家关捩子。米元璋云:“如撑急水滩船,用尽气力,不离故处。”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以离者,非欧、虞、褚、薛名家伎俩,直要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那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晋、唐以后,惟杨凝式解此窍耳,赵吴兴未梦见在。

余十七岁学书,二十二岁学画,今五十七八矣。有谬称许者,余自校勘,颇不似米颠作欺人语。大都画与文太史较,各有短长,文之精工具体,吾所不如。至于古雅秀润,更进一筹矣。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

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泣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画则具体而微,要亦三百年来一具眼人也。

予学书三十年,司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历军父子亦无奈何也。转左侧右,乃历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唐人书皆回腕,宛转藏锋,能留得笔住。不直率流滑,此是书家相传秘诀。微但书法,即画家用笔,亦当得此意。

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截之意,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以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细参《玉润帖》,思过半也。

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

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大入晋、唐室也。《兰亭》非不正,其纵岩用笔处,无迹可寻。若开***模相似,转去转远。柳公权云:“笔正”,须善学柳下惠者参之。余学书三十九年,见此意耳。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

余尝谓右军父子之书,至齐、梁时风流顿尽。自唐初虞、褚辈,一变其法,乃不合而合,右军父子殆如复生。此言不大易会,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也。

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真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

章子厚日临《兰亭》一本,东坡闻之,谓:其书必不得工。禅家有云,从门入者,非是家珍也。惟赵子昂临本甚多,世所传十七跋、十三跋是已。“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山谷语与东坡同意,正在离合之间,守法不变,即为书家奴耳。

昔右军诸帖,半出于问病吊唁,从哀戚中结法,所谓泪渍老笔者,其书独垂至今。

《内景经》全在笔墨畦径之外,其为六朝人得意书无疑。今人作书只信笔为波画耳。结构纵有古法,未尝真用笔也。善用笔者清劲,不善用笔者浓浊。不独连篇各体有分别,一字中亦具此两种,不可不知也。

颜鲁公受笔法于张长史。尝有“锥画沙”、“印印泥”之喻,又谓之“屋漏痕”。然其碑帖严整,蚕头鼠尾,即不无“锥沙”、“印泥”、“屋漏痕”。未之见也。独此碑落笔与放笔处,和缓挺劲兼之,余临写之,次恍若有悟。鲁公曰:自钟、王至虞、陆,皆口决手授,以至张长史。信矣。

锥沙三喻,皆喻藏锋,不知出锋亦有之。因出锋之尤,故成藏锋之浑,此碑是也。东坡偃笔虽形类颜,失在用笔矣。其学王僧亦然。

《争座位帖》,宋苏、黄、米、蔡四家书皆仿之。唐时欧、虞、褚、薛诸家,虽刻画二王,不无拘于法度。惟鲁公天真烂漫,姿态横出,深得右军灵和之致,故为宋一代渊源。

余近来临颜书,因悟所谓“折钗股”“屋漏痕”者,惟二王有之。鲁公直入山阴之室,绝去欧、褚轻媚习气,东坡云:“诗至于子美,书至于鲁公。”非虚语也。颜书惟《蔡明远序》尤为沉古,米海岳一生不能仿佛,盖亦为学唐初诸公书,稍乏骨气耳。灯下为此,都不对帖,虽不至入俗,第神***璀璨,即是不及古人处,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米老犹隔尘,敢自许逼真乎?题以志吾愧。

余每临怀素《自叙帖》,皆以大令笔意求之,黄长睿云:米芾见阁帖书稍纵者,辄命之旭。旭、素故自二王得一家眷属也。旭虽姿性颠逸,超然不羁,而楷法精详,特为正真,学狂草者,从此进之。

柳诚悬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为臭腐,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妍,鲜能解此。余于虞、褚、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趣右军也。

杨景度书,自颜尚书、怀素得笔,而溢为奇怪,无五代衰*之气。宋苏、黄、米皆宗之。《书谱》曰:“既得平正,须追险绝”景度之谓也。

书家以险绝为奇,互窃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予得杨公《游仙诗》,日益习之。

东坡先生书,世谓其学徐浩。以余观之,乃出于王僧虔耳。但坡公用其结体,而中有偃笔,又杂以颜常山法。故世人不知其所自来。即米海岳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遂有冰寒于水之奇。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

米元章书,沉着痛快,直夺晋人之神。少壮未能立家,一一规模古帖,及钱穆父诃其刻画太甚,当徒势为主,乃大悟,脱尽尽本家笔,自出机轴,如禅悟后,拆肉还母,拆骨还父,呵佛骂祖,面目非故。虽苏、黄相见,不无气慑。晚年自言无一点右军俗气,良有以也……。

右皆赵文敏闲窗信笔所书。锡山安氏刻于家。余素不学赵书,以其结构微有习气,至于用笔、用墨,文敏所谓“千古不易”者。不如是,何以名喧宇宙也!前人正自未可轻哉议。

人谓倪书有《黄庭》遗意,此论未公。倪自作一种调度,如啖橄榄,时有清津绕颊耳。书家四忌:甜、邪、俗、赖。倪从画悟出,因得清丽。枝指山人书,吴中多赝本。此书律诗二十首,如绵裹铁,如印印泥,方是本色真虎,非裴将军先射诸彪也。

本朝学素书者,鲜得宗趣。徐武功、祝京兆、张南安、莫方伯各有所人,丰考功亦得一斑,然狂怪怒张失其本矣。余谓张旭之有怀素,犹董元之有巨然,衣钵相承,无复馀恨,皆以平淡天真为旨,人目之为狂乃不狂也。

吾松书自陆机、陆云,创于右军之前,以后遂不复继响。二沈及张南安、陆文裕、莫方伯稍振之,都不甚传世,为吴中文、祝二家所掩耳。文、祝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以空疏无实际。故余书则并去诸君子而自快,不欲争也,以待知书者品之。

翻译

中国明代书法、绘画理论著作。董其昌著。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 。全书4卷 ,其中卷三 、卷四和书画无关。卷一包括论用笔 、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等节;卷二包括画诀、画源、题自画、评古画等节。该书论书主张巧用笔墨,强调结字,临帖重在领会其精神,提倡“以意背临”;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提倡文人画,贬抑“行家画”。对于绘画的发展,推崇自唐而宋由“工”变“ 畅 ”,批评由宋入元某些画家的由“畅”而“佻”。主张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生 、秀、真为艺术境界之极诣。书中的一些绘画理论、技法都有独到见解,对以后的绘画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画论对清代“四王”画派具有极深刻的影响。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来源: 中国网滨海高新 关键字:兰亭;屋漏痕;书家;书耳;楷法 作者: 2011-05-24 11:02

此帖(官奴帖)在《淳熙秘阁续刻》,米元章所谓绝似《兰亭叙》。昔年见之南都,曾记其笔法于米帖,曰:“字字骞翥,势奇而反正,藏锋裹铁,遒劲萧远,庶几为之传神。”今为吴太学用卿所藏。顷于吴门出余,快余二十馀年积想,遂临此本云:抑余二十馀年时书此帖,兹对真迹,豁然有会,盖渐修顿证,非一朝夕。***令当时力能致之,不经苦心悬念,未必契真。怀素有言:“豁焉心胸,顿释凝滞。”今日之谓也。时戌申十月有三日,舟行朱泾道中,日书《兰亭》及此帖一过,以《官奴》笔意书《禊帖》,尤为得门而人。

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魏,断不在唐人后乘也。

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谈与不谈耳。极才人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谈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人。

转笔处,放笔处,精神血气易于放过。此正书家紧要关津,造物待是而完也。但知出笔,不知转笔、放笔,必不诣极。

书须参(离合)二字,杨凝式非不能为欧、虞诸家之体,正为离,以取势耳。米海岳一生夸诩,独取王半山之枯淡,使不能进此一步,所谓“云花满眼,终难脱出净尽”。赵子昂则通身入此玄中,觉有朝市气味。《内景经》曰:“淡然无味天然粮”,此言可想。

三十年前参米书在,无一实笔,自谓得诀。不能常习,今犹故吾,可愧也。米云:“以势为主。”余病其欠淡,淡乃天骨带来,非学可及,内典所谓带师智,书家谓之气韵也。

翰墨之事,良工苦心,未尝敢以耗气应也,其尤精者,或以醉,或以梦,或以病,游戏神通,无所不可,何必神怡气王,造物乃完哉!世传张旭号草圣,饮酒数斗,以头濡墨,纵书壁上,凄风急雨,观者叹愕。王子安为文,第磨墨数升,蒙被而卧,熟睡而起,词不加点,若有鬼神,此皆得诸笔墨蹊径之外者。今观察王先生当人日,病不饮酒,莫廷韩馈以内府良药,辄据枕作诗二十余章谢之,皆***鼓吹也。乃与彼二子鼎足六立也矣。……

晋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或不胜于法乎?不然,宋人自以其意为书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然赵子昂则矫宋之弊,虽已意亦不用也,此必宋人所诃,盖为法所转也。唐人诗律与其书法颇似,皆以浓丽为主,而石法稍远矣。余每谓晋唐无态,学唐乃能入晋。晋诗如其书,虽陶元亮之古澹,阮嗣宗之后爽,在书法中无虞、褚可当,以其无门也。因为唐人诗及之。

晋、宋人书,但以风流胜,不为无法,而妙处不在法。至唐人始专以法为蹊径,而尽态极研矣。

总之俗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何独书道,凡事皆尔。

大慧禅师论参禅云:“譬如有人具百万资,吾皆籍没尽,更兴索债。”此语殊类书家关捩子。米元璋云:“如撑急水滩船,用尽气力,不离故处。”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以离者,非欧、虞、褚、薛名家伎俩,直要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那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晋、唐以后,惟杨凝式解此窍耳,赵吴兴未梦见在。

余十七岁学书,二十二岁学画,今五十七八矣。有谬称许者,余自校勘,颇不似米颠作欺人语。大都画与文太史较,各有短长,文之精工具体,吾所不如。至于古雅秀润,更进一筹矣。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

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泣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画则具体而微,要亦三百年来一具眼人也。

予学书三十年,司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历军父子亦无奈何也。转左侧右,乃历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唐人书皆回腕,宛转藏锋,能留得笔住。不直率流滑,此是书家相传秘诀。微但书法,即画家用笔,亦当得此意。

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截之意,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以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细参《玉润帖》,思过半也。

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

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大入晋、唐室也。《兰亭》非不正,其纵岩用笔处,无迹可寻。若开***模相似,转去转远。柳公权云:“笔正”,须善学柳下惠者参之。余学书三十九年,见此意耳。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

余尝谓右军父子之书,至齐、梁时风流顿尽。自唐初虞、褚辈,一变其法,乃不合而合,右军父子殆如复生。此言不大易会,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也。

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真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

章子厚日临《兰亭》一本,东坡闻之,谓:其书必不得工。禅家有云,从门入者,非是家珍也。惟赵子昂临本甚多,世所传十七跋、十三跋是已。“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山谷语与东坡同意,正在离合之间,守法不变,即为书家奴耳。

昔右军诸帖,半出于问病吊唁,从哀戚中结法,所谓泪渍老笔者,其书独垂至今。

《内景经》全在笔墨畦径之外,其为六朝人得意书无疑。今人作书只信笔为波画耳。结构纵有古法,未尝真用笔也。善用笔者清劲,不善用笔者浓浊。不独连篇各体有分别,一字中亦具此两种,不可不知也。

颜鲁公受笔法于张长史。尝有“锥画沙”、“印印泥”之喻,又谓之“屋漏痕”。然其碑帖严整,蚕头鼠尾,即不无“锥沙”、“印泥”、“屋漏痕”。未之见也。独此碑落笔与放笔处,和缓挺劲兼之,余临写之,次恍若有悟。鲁公曰:自钟、王至虞、陆,皆口决手授,以至张长史。信矣。

锥沙三喻,皆喻藏锋,不知出锋亦有之。因出锋之尤,故成藏锋之浑,此碑是也。东坡偃笔虽形类颜,失在用笔矣。其学王僧亦然。

《争座位帖》,宋苏、黄、米、蔡四家书皆仿之。唐时欧、虞、褚、薛诸家,虽刻画二王,不无拘于法度。惟鲁公天真烂漫,姿态横出,深得右军灵和之致,故为宋一代渊源。

余近来临颜书,因悟所谓“折钗股”“屋漏痕”者,惟二王有之。鲁公直入山阴之室,绝去欧、褚轻媚习气,东坡云:“诗至于子美,书至于鲁公。”非虚语也。颜书惟《蔡明远序》尤为沉古,米海岳一生不能仿佛,盖亦为学唐初诸公书,稍乏骨气耳。灯下为此,都不对帖,虽不至入俗,第神***璀璨,即是不及古人处,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米老犹隔尘,敢自许逼真乎?题以志吾愧。

余每临怀素《自叙帖》,皆以大令笔意求之,黄长睿云:米芾见阁帖书稍纵者,辄命之旭。旭、素故自二王得一家眷属也。旭虽姿性颠逸,超然不羁,而楷法精详,特为正真,学狂草者,从此进之。

柳诚悬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为臭腐,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妍,鲜能解此。余于虞、褚、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趣右军也。

杨景度书,自颜尚书、怀素得笔,而溢为奇怪,无五代衰*之气。宋苏、黄、米皆宗之。《书谱》曰:“既得平正,须追险绝”景度之谓也。

书家以险绝为奇,互窃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予得杨公《游仙诗》,日益习之。

东坡先生书,世谓其学徐浩。以余观之,乃出于王僧虔耳。但坡公用其结体,而中有偃笔,又杂以颜常山法。故世人不知其所自来。即米海岳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遂有冰寒于水之奇。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

米元章书,沉着痛快,直夺晋人之神。少壮未能立家,一一规模古帖,及钱穆父诃其刻画太甚,当徒势为主,乃大悟,脱尽尽本家笔,自出机轴,如禅悟后,拆肉还母,拆骨还父,呵佛骂祖,面目非故。虽苏、黄相见,不无气慑。晚年自言无一点右军俗气,良有以也……。

右皆赵文敏闲窗信笔所书。锡山安氏刻于家。余素不学赵书,以其结构微有习气,至于用笔、用墨,文敏所谓“千古不易”者。不如是,何以名喧宇宙也!前人正自未可轻哉议。

人谓倪书有《黄庭》遗意,此论未公。倪自作一种调度,如啖橄榄,时有清津绕颊耳。书家四忌:甜、邪、俗、赖。倪从画悟出,因得清丽。枝指山人书,吴中多赝本。此书律诗二十首,如绵裹铁,如印印泥,方是本色真虎,非裴将军先射诸彪也。

本朝学素书者,鲜得宗趣。徐武功、祝京兆、张南安、莫方伯各有所人,丰考功亦得一斑,然狂怪怒张失其本矣。余谓张旭之有怀素,犹董元之有巨然,衣钵相承,无复馀恨,皆以平淡天真为旨,人目之为狂乃不狂也。

吾松书自陆机、陆云,创于右军之前,以后遂不复继响。二沈及张南安、陆文裕、莫方伯稍振之,都不甚传世,为吴中文、祝二家所掩耳。文、祝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以空疏无实际。故余书则并去诸君子而自快,不欲争也,以待知书者品之。

翻译

中国明代书法、绘画理论著作。董其昌著。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 。全书4卷 ,其中卷三 、卷四和书画无关。卷一包括论用笔 、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等节;卷二包括画诀、画源、题自画、评古画等节。该书论书主张巧用笔墨,强调结字,临帖重在领会其精神,提倡“以意背临”;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提倡文人画,贬抑“行家画”。对于绘画的发展,推崇自唐而宋由“工”变“ 畅 ”,批评由宋入元某些画家的由“畅”而“佻”。主张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生 、秀、真为艺术境界之极诣。书中的一些绘画理论、技法都有独到见解,对以后的绘画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画论对清代“四王”画派具有极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