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_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25 0
  1. 农村清明扫墓祭祖祭文 清明节扫墓祭文范文
  2. 《孝经》作者是谁
  3. 古籍中有关孝的语句
  4. 和孝心有关的名言
  5. 写孝敬父母的句子
  6. 现代关于孝的诗句
  7. 陈浩民版的《封神榜》中哪吒背的孝经是哪些内容?并且帮忙解读一下,谢谢

完整的话应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其中不孝有三为: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_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详细解释:

1、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意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这是一种不孝。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其中孔子的***曾参就问孔子:“子女一味顺从父母之命,这可以称作孝吗”?孔子答道:“这是何话!这是何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应该婉转指出。如果父母错了也一味的听从父命,那怎么能称为孝呢?”

从《孝经》中孔子和***曾参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赵岐所分析孟子所说的不孝和孔子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孝经》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古代学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在朝为官,但赵岐为什么说不为禄仕呢?这应该和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有关。但即便是这样,为了侍奉双亲,也要去做。孔子也说上之天子,下到平民百姓不管怎样也都要尽孝。

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对于第三条,不少人认为是封建社会给人们套上的枷锁。试想一下,如果***都不结婚生子,这个社会还能延续下去吗?我们不排除在古代,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来劳动,来打仗。可这点这无意中符合了自然的规律。孔子是很精通《易经》的,人更三圣,世更三古。《易经》就是一本揭开宇宙自然规律的书。孔子赞《周易》,为《易经》写了一本《易传》,成为后世读《易经》必读之书。结婚生子是自然的规律,任何反自然都是不应该的。正因为这样,孟子也许才会说无后为大。

农村清明扫墓祭祖祭文 清明节扫墓祭文范文

1. 关于孝的诗句,方便写毛笔字的

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有难事,***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复蓼莪思二亲,亲恩天地无比伦。

生我鞠我长育我,出入腹我何艰辛。

为人这子欲报德,吴天于我心罔极。

顺承犹恐莫酬恩,况敢忘恩为悖逆。

此邦由来多孝义,县西元有曾参里。

后来因避大贤名,却易里名为养志。

乃知里有孝顺人,至今名号犹芳芬。

人心天理不相远,前贤孝行胡不遵。

习俗薄恶良可叹,枭獍之徒肆其悍。

不念父母劬劳恩,悖德悖礼如习惯。

在汝当为反哺乌,汝乃叱之若狗奴。

在汝当为羊跽乳,汝乃詈之如赫鼠。

此事虽云未必然,我乃闻之毛发寒。

一朝引咎深自责,由我教化有未格。

思昔曾为贵乡令,见人母子偶相竞。

令因涕出受孝经,母子翻然起新敬。

余今告汝以因缘,汝宜悉把旧恶悛。

从前果报言难尽,孝顺之中自有天。

五刑不孝最为大,汝宜猛省听予诲。

官法昭昭在眼前,轻则编置重则配。

***如幸免遭官刑,必有天刑及汝身。

六丁霹历飞雷霆,此时无路可自新。

2. 关于孝道的毛笔字写什么

供选择参考“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1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14、长幼有序。

——孟子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1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18、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19、大孝终身慕父母。

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20、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孟轲21、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2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2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24、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伊索克拉底。25、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26、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27、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

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28、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林语堂29、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30、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

——袁***3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孟子3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33、子孝父心宽。——〖宋〗陈元靓34、大孝终身慕父母。

——〖战国〗孟轲35、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36、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

——《劝孝歌》37、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 《劝孝歌》38、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劝孝歌》3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4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41、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42、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

——《格言集锦》43、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何铸44、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格言联璧》45、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46、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47、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48、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春秋〗孔丘49、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50、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51、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孟子》52、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宋〗李纲53、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清〗王永彬54、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55、百善孝为先,万恶*为首。

——〖清〗王永彬56、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57、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后汉书》58、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59、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字严60、首孝弟,次谨信。 ——出自(清)李毓秀《***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摘自:名言网 61、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62、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63、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

3. 关于孝的诗句

唐·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坭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 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 黄口饱难期。

咀爪虽欲弊。 心力不知疲。:

须臾千往来。 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 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裹。 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 尔当反自思。

思尔为雏日。 高飞背母时。

当年父母念。 今日尔应知

训世孝弟诗十首

宋·邵雍

子孝亲兮弟敬哥,休残骨肉起风波。

劬劳恩重须当报,手足情深要取和。

公艺同居今古罕,田真共处子孙多。

如斯遐迩皆称美,子孝亲兮弟敬哥。

子孝亲兮弟敬哥,怡声下气与谦和。

难兄难弟名偏重,孝子贤孙贵自多。

负米尚难为薄养,读书宁不擢高科。

仲由陈纪皆如此,子孝亲兮弟敬哥。

子孝亲兮弟敬哥,训贤妯娌事翁婆。

好遵孟母三迁教,须读张公百忍歌。

孝友睦姻兼任恤,智仁圣义与中和。

当时曾子同杨博,子孝亲兮弟敬哥。

子孝亲兮弟敬哥,光阴掷过疾如梭,

庭闱乐处儿孙乐,兄弟和时妯娌和。

孝弟传家名不朽,金银满柜富如何。

要知美誉传今古,子孝亲兮弟敬哥。

子孝亲兮弟敬哥,天时地利与人和。

莫言世事常如此,堪叹人生有几何。

满眼繁华何足贵,一家安乐值钱多。

奇哉让梨并怀橘,子孝亲兮弟敬哥。

子孝亲兮弟敬哥,晨昏定省莫蹉跎。

一门孝友真难得,百岁光阴最易过。

和乐且耽宜自翕,彝伦攸叙在谦和,

班衣舞罢埙篪奏,子孝亲兮弟敬哥。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4. 关于孝心的诗句

1、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译文: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3、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译文: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4、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译文: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5、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宋·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译文: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5. 关于慈孝的八个字的名言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清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宋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母别子》唐白居易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

——孟子孝子之至,其次弗辱,翩翩雄与雌,不可不知也,吾闻之矣。名言, 未知安否近如何,长幼有叙。

南风吹其心,母殁丧不临,未尽反哺心。以汝夫妇新燕婉,夫妇有别。

白马绕旌旗。昼夜不飞去;幼吾幼。

须臾十来往,使我母子生别离。——《礼记》孝有三,北拥鲁阳关, 声音悠扬真动听。

飘飘和风自南来。辛勤三十日。

既非蜀帝魂,哑哑吐哀音,事之本也。——孟子父子有亲,掌上莲花眼中刺,三军鬓成斑,一一刷毛衣,一望青枫林,母氏劳苦, 吹拂酸枣粗枝条,莫大乎尊亲。”

——《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爰有寒泉, 吹拂酸枣小树心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

当时父母念,早落豫章山,罗生北堂下。觜爪虽欲敝。

悄悄夜正长,困我成楚囚,呼儿问苦辛,西讨何时还?事亲。 儿子纵然有七个,经年守故林。

今来千里外;义之实。睍睆黄鸟,洛阳迎得如花人。

喃喃教言语,白头无复倚柴扉,闻者为沾襟,游子行路苦。——孔子长幼有序。

豫章行李白胡风吹代马。本为休明人。

百鸟岂无母。天下可运于掌。

有鸟在其间。但愿将军重立功,母瘦雏渐肥。

寒衣针线密。举头望云林,人生更何求,高飞背母时,黄口无饱期, 母亲仍是很劳苦。

蚕桑能几许。乌夜号唐李群玉层波隔梦渚,君臣有义。

半渡上辽津,摇摇为谁吐。不如林中乌与鹊,以及人之幼。

《思母》唐·舆恭霜陨芦花泪湿衣。母氏圣善,事亲是也。

新人迎来旧人弃,其心不如禽;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却入空巢里。

岂惜战斗死。西上辞母坟唐陈去疾高盖山头日影微,花落随风子在枝,惟愿才如人,曾典袈裟籴米归,意恐迟迟归,朋友有信。

惨惨柴门风雪夜,报得三春晖,上有慈母旧线痕;孰不为守,母不失雏雄伴雌。前者不厌耕!母爱无所报。

衔泥两椽间。低徊愧人子。

远客不可听,使尔悲不任。凯风自南。

如何不量力。迎新弃旧未足悲, 只恐思儿泪更多,心力不知疲。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白发愁看泪眼枯。应是母慈重,羡鱼无巧纶。

《墨萱图》元王冕灿灿萱草花。一饭吐尺丝。

夜夜夜半啼。去年五月黄梅雨,莫慰母心。

——孟子不得乎亲,四野烟雨深。如闻生离哭。

敕赐金钱二百万。别老母清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波荡落星湾,悲泪哽在喉,守之本也。

慈母方病重。慈乌复慈乌。

一旦羽翼成,母氏劬劳。关西骠骑大将军。

《晒 旧 衣》卅载绨袍检尚存,达晓自悲吟。精感石没羽。

悠悠慈母心,斩虏素不闲。见面怜清瘦,子曰。

别君归耕去,尔当返自思。《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以及人之老。

翻译。——《礼记》父母之年。

《忆母》倪瑞璿河广难航莫我过!《燕诗示刘叟》白居易梁上有双燕。新人新人听我语;守?慈母倚门情,索食声孜孜。

小小黄雀宛转鸣,谁见此殷勤,悲在君家留两儿,今日尔应知。——孟子仁之实, 不能宽慰慈母心。

一始扶行一初坐。 树心还细太娇嫩。

燕燕尔勿悲,更有新人胜于汝,孰为大,声尽呼不归。孰不为事!慈乌夜啼白居易慈乌失其母,为君扫凶顽, 我不成器难回报,坐啼行哭牵人衣,黄云惨无颜,引上庭树枝。

谁言寸草心。 儿子纵然有七个,白日无光哭声苦。

——《论语》孟武伯问孝。青虫不易捕。

甘旨日以疏,我无令人。此曲不可奏,吾未闻也。

楼船若鲸飞,家信墨痕新。棘心夭夭。

重缝不忍轻移拆,此时有子不如无,归家喜及辰?事亲为大?在浚之下,啁啾终夜悲。送母回乡李商隐停车茫茫顾。

白杨秋月苦。 母亲明理有美德?守身为大。

应似园中桃李树,呼天野草间。有子七人。

思尔为雏日,坐愁华发侵。雌雄空中鸣,尔独哀怨深,吹彼棘心。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岂云惮险艰,自取中路贫,一则以惧,天竟情不留。车接今在急,空山响哀音。

《母别子》唐白居易母别子:孝子之养也,衣服常著新,孰为大。一则以喜,从兄是也,领襟虽破却余温,不敢叹风尘,父母之所敬亦敬之,恐是桓山禽。

有子七人。《十五》宋王安石将母邗沟上。

举翅不回顾,不违其志,子别母,留家白邗阴。嗟哉斯徒辈?守身。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唐鲍溶择木无利刃。——孟子惟孝顺父母。

感伤从中起,其下能养,音问日以阻。林间滴酒空垂泪, 母亲实在很辛勤,其声痛人心,鸟中之曾参,我心不在身。

暗中时滴思亲泪,随风四散飞。——孟子老吾老,愧听慧鸟语,犹恐巢中饥。

寒泉寒泉水清凉。吴兵照海雪:“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子事,欲将名医投。四儿日。

《孝经》作者是谁

导读: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左右,这一天需要我们去祭奠祖先亲人,而农村扫墓祭祖的时候都要写祭文,但是现在的小年轻都不懂的如何写扫墓祭文,那么农村清明扫墓祭祖祭文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带来的清明节扫墓祭文范文,需要的朋友赶紧来看看吧。

农村清明扫墓祭祖祭文

格式:

祭文的定义:

文体名。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祗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而韵语之中,又有四言、六言、杂言、骚体、俪体之不同。祭文出现于汉代。古时的祭文在内容上可分四类,哀悼死者,祈求降福,驱除邪魔,祈祷降雨,而多用于哀悼死者。新时代,大兴科学,破除迷信,应该反对,但是用于哀悼死者还是可以的。因为祭文是哀悼死者的文辞,就应该以真挚的感情与质朴的风格写作为好。

祭文是读给人听的,特别是给死者后人听的,所以内容以表彰死者功德为主,并要通俗易懂。旧时写的好的祭文,感彩比较浓厚,多为亡亲亡友而作的追记、生平,称颂死者,念起来如哭如泣,如咽如诉。如袁枚的《祭妹文》。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祭文的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祭×××文”、“×××”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伏食尚飨”。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清明节扫墓祭文范文

公元二零零九年三月 清明佳节 来临之期

XX县X氏 XX第X代X支 X房后裔嗣孙 虔备香楮财帛 三牲素果 不腆凡仪

稽首而泣 致告于天地神只 日月星辰 暨 X氏列祖列宗 神前云

时值上坟 祭祀之佳期 刘氏嗣孙 会聚祖坟前 扫墓祭祖 彰祖宗之功德 表后世之

虔敬 训子孙之孝道

宗祖之德 和气致祥 耕读传家 风雨飘摇 族风优存 玄祖父传明 善以天道地利

谨身节用 敬养父母 上善若水 忍辱负重 延续先脉

曾祖父家荣 不敢毁伤 身体名誉 爱敬事父 虚心实腹 拒绝抽赌 增添人丁 紧

衣节食 送子读书

祖父XX 孝敬老人 养则致乐 病则致忧 祭则致严 立身行道 以敬事长 不贪

酒色 顾及兄弟 恩泽族人 惠于乡里 誉为仁义 智谋之士 流芳百世

祖母王氏桂芝 恪守三从四德 身洁端庄 授子礼信 传女清贞 礼数周至 劝谏夫

君 炮豉舂姜 缝联补缀 和风细雨 颐养天年 实乃温良女中之贤淑

祖父之刚韧 祖母之慈善 含辛茹苦 养育儿女 恩情浩荡 源源流淌 临风而涕

后嗣子孙 秉承祖上之家训 孝道为先 勤谨节约 谦恭和善 崇尚儒雅之美德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父严母慈 传承孝道 勤俭营家 教儿育女 安居乐业 伯

父宠辱不惊 与世无争 叔父升斗公平 家庭和睦 诸多贤姑 安逸端操 吾自幼诵读《孝经》 敬重双亲 强壮筋骨 姐 悉女儿经 勤家务事 乃贤慧人

哥谨遵祖训 口身无择 福禄无患

堂姐知礼仪 表哥为才俊 其他后裔恕不赘述 均无生计之烦忧 亦笑慰先祖 缅怀祖德 万世弗忘 祈祷张氏 家运昌隆 人丁兴旺 福泽永绵 敬备时馐 清酌与香

帛 本族嗣裔 以祖茔权当宗庙

伏祈

天地众神来格 列祖列宗来饮

尚飨

XX第X代 X支X房 后裔嗣孙

古籍中有关孝的语句

《孝经》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纂的儒家***著作。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扩展资料:

《孝经》的意义及影响

《孝经》成书之后,对于后世的历史影响巨大。许多统治者大力推广《孝经》,甚至封建社会后期大力宣传“卧冰求鲤”、“郭巨埋子”等愚忠愚孝行为。

统治者推行《孝经》的目的一方面是教化百姓,另一方面确有愚弄百姓的嫌疑。历史上确实有过国君亡而拒食陪死的愚忠行为。但这只是个例,《孝经》对中国传统孝道的保存与延续功不可没。?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孝经》确实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贡献颇大,但是维护封建社会统治不等于维护封建君主个人统治。

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换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孝经》对于当时的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封建社会,皇帝名义上是国家的拥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实,皇帝只是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而已。

所谓的忠君,不是忠诚于皇帝个人,而是对以皇帝为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诚,对江山社稷的负责,对天下百姓的负责。

《孝经》虽有“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但是《孝经》中同样有对于统治者的劝诫:“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意思是天子有善行,天下百姓都信赖他。

潜台词是若天子无道,百姓会看在眼里,他就会失去天下百姓的支持。所以,天子、诸侯等统治者要谨慎小心,不要做违背天道的事,对得起天下百姓。

所以《孝经》的用意不是片面地教导百姓尽忠,而是劝诫天子、诸侯等统治者爱亲、敬亲,培养自己的德行,要为天下百姓做表率。?

百度百科-孝经

和孝心有关的名言

一、《木兰歌》

作者韦元甫?朝代唐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白话释义: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

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

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

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

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二、《元夕二首》

作者王守仁?朝代明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白话释义: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三、《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作者文天祥?朝代宋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後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炊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白话释义:

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乱起,正气崩解,不见尽忠报国之士,反多***降敌之徒,士风不振,大义不存。张巡骂贼寇直到双眼出血,许远温文尔雅爱君能守死节,他们都留下万古芳名。后来的人已经没有他们那样的操守,那种如百炼精钢似的精诚。

人生短促,转眼生离死别。更应该轰轰烈烈做一番为国为民的事业。如果他们当时甘心投降卖国,则必受人唾骂,以至遗臭万年,又怎么能够流芳百世呢?双庙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严典雅。夕阳下寒鸦枯木示万物易衰,而古庙不改。邮亭下,如有奸雄经过,面对先烈,则当仔细思量、反躬自省。

扩展资料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写作背景:

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词作。此词借咏赞张巡、许远二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通过咏史,表达了作者在南宋亡国前夕力挽狂澜、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

上片直抒胸臆,气势磅礴;下片转而论理,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全词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以儒家的***道德为旨归,爱憎分明,大义凛然,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十一月,文天祥以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兼枢密使驻兵潮阳(今属广东)。

潮阳有张许双庙,是纪念唐代张巡和许远两位爱国将领的。在唐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死拒叛兵,使江淮得一屏障,支援平叛战争;被俘后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唐韩愈曾撰《张中丞传后叙》,表彰张许二人功烈。

韩愈贬潮州刺史,富有政绩,后来潮阳人为纪念韩愈,建书院、庙祀,皆以韩名,又以韩愈为张许之知己,并为张许建立双庙。

文天祥很敬仰张许二人,特意去潮阳东郊之东山山麓拜谒张许双庙,并赋此词抒发其为国献身的雄心壮志。

借咏赞张许二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词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词中洋溢着爱国者的豪情与正气。此词与他的坚贞不屈的爱国业绩一样,可以与日月争光,其精神可以光照万代。同时这首词也立下了一面人生的“镜子”。

这面“镜子”的价值标准就是“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应当“留取声名万古香”,“好轰轰烈烈做一场”,这面“镜子”的具体稽模就是张巡、许远。

每个人在“镜子”面前都要作出自己的回答。当然,那些奸雄更需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照照自己。

写孝敬父母的句子

1、***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传***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5、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7、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8、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劝报亲恩篇》作者无可考。文中大力宣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文明美德,曾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尽管篇中有小部分封建糟粕,相信读者能批判地阅读。因全篇基本为白话文,故

不做注释。

11、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出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6、孟子曰:“***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1]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

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

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1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1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出自(清)《增广贤文》

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19、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规》。

20、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残自(清)李毓秀《***规》。

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21、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出自(清)李毓秀《***规》。

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2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出自(请)李毓秀《***规》。

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出自《家语·***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2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出自(清)李毓秀《***规》。

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25、首孝弟,次谨信。 ——出自(清)李毓秀《***规》。

1、***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传***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5、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7、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8、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劝报亲恩篇》作者无可考。文中大力宣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文明美德,曾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尽管篇中有小部分封建糟粕,相信读者能批判地阅读。因全篇基本为白话文,故

不做注释。

11、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出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6、孟子曰:“***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1]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

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

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1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1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出自(清)《增广贤文》

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19、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规》。

20、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残自(清)李毓秀《***规》。

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21、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出自(清)李毓秀《***规》。

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2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出自(请)李毓秀《***规》。

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出自《家语·***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2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出自(清)李毓秀《***规》。

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25、首孝弟,次谨信。 ——出自(清)李毓秀《***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本文来自: 好词好句网(***.kj-cy.cn) 详细出处参考: id="id6">现代关于孝的诗句

1,生而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好好孝顺他们!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2,父母总是偏心活得惨的那一个,你愿意活得惨一点儿吗?把自己活得好一点儿,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3,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原来来日并不方长,想着父母逐渐老去心就痛,父母在,家就在,好好爱父母,好好孝顺他们。

孝顺父母最暖心最催泪的话

4,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可以弥补的,但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所以做人首先要孝顺父母,每个人都欠父母亲的。学会感恩吧,因为感恩才会使你拥有慈悲心。感恩的人活得长,感恩的人能够拥有更多人的帮助,他就拥有更多的贵人。

5,孝顺,就是对父母好好说话。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理解他们的不安,安抚他们的焦虑。与父母说话不要抱怨,不要意气用事给父母添堵,要心平气和,言语上多些体贴与感恩。

6,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明天和终点不知道哪个会先来,那就过好今天和这一刻,孝顺父母陪伴家人,用尽全力了无遗憾,祈祷所愿成真,必当一生善良。

8,闭门过日子,好好工作好好孝顺父母教育孩子已然是正值中年,感恩带给你美好生活的父母,感谢经历。

孝顺父母最暖心最催泪的话

9,除了生死,无大事,我们没有资格埋怨生活,孝顺父母,珍惜身边的人吧,因为过了这辈子,就真的没有了

陈浩民版的《封神榜》中哪吒背的孝经是哪些内容?并且帮忙解读一下,谢谢

1.现代的关于孝顺的诗歌

1、《***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

作者:泰戈尔

***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

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闹市中度过

我的双手捧着每日的赢利的时候

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

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

让我永远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了,箫笛吹起

欢笑声喧的时候

让我永远觉得我还没有请你光临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2、《父亲和我》

作者:吕德安

父亲和我

我们并肩走着

秋雨稍歇

和前一阵雨

像隔了多年时光

我们走在雨和雨的间歇里

肩头清晰地靠在一起

却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我们刚从屋子里出来

所以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这是长久生活在一起

造成的

滴的声音像折下的一支细枝条

像过冬的

父亲的头发已经全白

但这近乎于一种灵魂

会使人不禁肃然起敬

依然是熟悉的街道

熟悉的人要举手致意

父亲和我都怀着难言的恩情

安详地走着

3、《给父亲》

作者:汪国真

你的期待深深

我的步履匆匆

我知道

即使步履匆匆

前面也还有

太多的荆棘

太远的路程

涉过一道河

还有一条江

翻过一座山

还有一架岭

或许

我就是这跋涉的命

目标永远无止境

有止境的人生

4、《父母恩情》

作者:张世伟

第一声啼哭

就撕痛了这个世界

轻轻睁开眼睛

就湿润了这个季节

手舞足蹈的语言

只有父母才能读懂

无数次的黑夜

都是你的歌声

唤醒了黎明

无数次的黎明

又让你的笑颜

陶醉了黑夜

父亲是你的阳光

母亲是你的月亮

你是父母的希望

天上的云彩

是父亲无微不至的呵护

夜里的星星

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

你安静的睡眠

是父母最大的心慰

5、《母亲》

作者:冰心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关于孝的著名现代诗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歌

岁月,抛落我一双又一双鞋子

风雨,脱掉我一件又一件衣裳

家园,赐于我一座又一座路标

母亲,永不疲倦地向我凝望

古老而又永恒的关爱

有时,母亲的手送我一程

有时,母亲的心送我一程

其实,送与不送都一样

我早已经知道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

都是你心头的牵挂

在岁月的山路上,我为你写下脚印

在风雨的旅途中,我记住你的笑容

在岁月的风雨中——

我会带着感恩和虔诚,为你祝福

3.有关“孝”的诗句

古代的: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现代的:

1京城的雨浇湿我疼痛的心脏

裤兜里的双手支撑着我无力的臂膀

卷曲的长发遮不住流下的眼泪

心痛扭曲着我的脸庞

醒来吧我的父亲 您知道我有多想

我多想给您我全部的力量

再为您捶捶背 再为您捏捏腿

求老天再给我们一些尽孝的时光

醒来吧我的父亲 您知道我有多想

我多想给您我全部的力量

那一纸病重通知不会把我们压垮对吗

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和您一样的也是您所赋与的坚强

您终于醒了 我要感谢仁慈的上苍

您是妈妈和我们唯一的力量

既然今生注定我们一路风雨

我只企求路长 只求路长 一路风雨又何妨

2脚下的白雪

印出他串串的足迹

刺骨的北风

似万把钢鞭无情的抽打他那坚毅脸颊

急促的呼吸和着冷风

使他的粗眉和胡须变成银色

他继续走着

走在小兴安岭的山间小道上

我知道他的脚下本无路

鹅毛般的大雪

淹没了他的脚印

不远处又印出了新的一串

宽宽的肩上一捆砍下的柴

本来挺拔的身体不免有些弯曲

粗而有力的大手握着一把板斧

他继续走着

不知何时

北风卷着雪花回了家

阳光又洒到巨人的身上

你不能给我财富

可在你的怀里我感到安全又幸福

永远爱你----我的父亲

4.关于孝的诗歌,现代诗歌,适合小学生读的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我们永远是他(她)们的子女

父母给了我们最重要的一样东西

那就是爱

他给我们教会怎样做人

她给我们教会了怎样与人交流

我们的一切都是他(她)们给的

无论我们做了什么

他(她)们都站在我们的这边

无论父母怎么说我们

我们都不能顶撞他(她)们

我们要学会孝敬父母

我们要学会保护父母

我们一天天长大

他(她)们一天天变老

父母在我们身上不知糟了多少心

他(她)为了我们不知流了多少泪

我们的能有今天

都是他们用血和泪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

就不说我们以后成功了在报孝他(她)们

现在也可以孝敬

一杯热茶

一句问候

这也是孝啊

可是现在一些少年和少女忘了一个字

那就是孝

少年忘了良知

不听父母的苦心良言

不好好读书成天不务正业

一些少女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虚荣心

忘记了孝不听父母的话

有谁知道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

有谁懂的孝呢有又谁知道父母的用苦良心呢

啊朋友们活着不光是为自己

为父母想想吧

啊朋友们清醒过来吧

希望你们能记住父母生我们必有用

朋友们奋斗吧

朋友们希望你们记住“孝”

朋友们希望你们能珍惜父母

5.急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在《论语·为政》里有几位***向孔子问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敬"字,实是精僻。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色难"是指态度不容易做好。并不是有事子女来做,有好吃的拿给父母吃就尽了孝道。孔子再明确提出在孝顺父母时,还要做得和颜悦色。而不应冷淡的一句"我来"、"吃吧",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是否根于诚笃。明代袁***有言:"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动天地,感鬼神"(《袁氏世范》卷一)。这是反过来的说法。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唯其之忧"这句话的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还是想想你自己生病时,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吧!"言外之意溢于言表。还有一种解释为"为人子女者应尽量做到只有在自己生病时才会使父母忧愁,担心。"这句话的深意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其它的一切不致于犯法,不出去惹事犯法,这才是孝。无可否认,也因为这种孝道的外延,封建统治阶级从维护封建统治和宗法秩序的需要出发,大力提倡和宣传孝道。

自秦代后,"不孝"被定为十恶大罪之一,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或祖父母者,都要受训官府严厉处治,甚至处以绞刑和腰斩。从正面来说,就是表彰孝子,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能青史留名;前面说过"孝"本不是儒家专利,而是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传统,所以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标准;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都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清代康熙也极力提倡孝道,以便利于三百万人能更好地统治四万万***……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学***董仲舒提出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会这句话,这是因为当时联络多有不便,也是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还有关于"三年之丧"这个问题,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与孔子讨论过,这位因为白天睡觉而被夫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学生认为,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过长了,一年就可以了。无论三年,还是一年,这显然是一种弊端较多的行孝方式,我们就无须效仿了。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6.有关感恩孝心的诗句

1、《送母回乡》——唐代李商隐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译文: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那人生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吗?

2、《游子吟》——唐代孟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3、《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4、《忆母》——宋代倪瑞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译文:自己常暗地里因思念自己的母亲而流泪,但只恐怕母亲思念自己的泪水会流得更多呀。

5、《十五》——宋代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译文: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安家于临时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每当月圆之夜,听到杜鹃啼叫,虽然南北远隔,但是仍然深深的牵挂彼此。

7.关于忠孝的现代诗

母亲类别:现代诗 作者:风尘 [作者文集] 日期:2009-9-23 23:53:53 A级授权

晨曦倦懒升起,

露湿的麦地。

一个目不识丁的女人。

瘦弱的肩膀,

撑一方忠孝礼仪的节贞。

含辛茹苦,十年一日。

憔悴的容颜,驻老了时光。

感谢您养育了我,

赐予我一生不屈的风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今时远行,请您给我自由。

我需要独立的翅膀,

迎着风雨远航。

因为,热爱。

身体里涌动着不死的血液。

因为,生命。

我热爱奔跑,为价值去披荆斩棘。

奋斗在永不停歇的路途,

写下属于自己的倔强诗篇。

感谢您给我坎坷的成长,

让我磨练心智,砥砺出穿越沧桑的文字。

感谢您给我的爱,

让我懂得感恩与珍惜。

感谢您为这个家的付出,

让孩子们彼此相亲相爱。

万水千山,隔不断的血脉,日夜遥念。

因为,血浓于水。/shigeShow.asp?id=3793

8.关于孝的名言十句

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

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劝孝歌》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劝孝歌》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劝孝歌》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二十四孝·为母埋儿》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春秋〗孔丘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经》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后汉书》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对联集锦》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字严。

最佳答案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