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踪_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踪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26 0
  1. “恨不知所踪,如影随行”出自哪首诗?
  2. 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成语
  3. 恨不知所踪,如影随行出自哪首诗?
  4. 四字成语大全不知所措?
  5. 不知什么的词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解释:今日再来此地,那佳人已不知所踪,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出处: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原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不知所踪_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这扇门里望去,只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彼此相互映衬的绯红。今日再来此地,那丽人已不知所踪,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

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不知:一作“秖(zhǐ)今”。

去:一作“在”。

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赏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下片则是说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后世影响:

此诗及其本事很有***色彩,欧阳予倩先生曾就这个故事写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这首诗流传甚广,而且在以后的诗词中也累见其痕迹。比如:“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晏几道《御街行》)再如:“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袁去华《瑞鹤仙》)从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后来人们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作者简介: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恨不知所踪,如影随行”出自哪首诗?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相近的成语:手足无措、惊慌失措、心慌意乱、束手无策、无所适从、惊惶失措

相反的成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不动声色、胸有成竹、成竹在胸

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成语

1、“恨不知所踪,如影随行”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

2、原文如下: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3、这段话的意思是: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恨不知所踪,如影随行出自哪首诗?

一无所知

[释义] 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

杳无音讯

[释义] 杳无音讯,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音讯: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

四字成语大全不知所措?

这一句的前句出自《牡丹亭》题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如影随行(形)”是后人缀上的下句,还有一句是"恨不知所踪,一笑而泯“。

《牡丹亭》题记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不知什么的词语

① 不知所措类似的成语

手足无措、惊惶失措、心慌意乱不知所踪、不知所云、不知所谓

② 四字成语,前面是不知的四字成语,除了不知所措,不知不觉,还有什么

不知不觉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不知丁董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不知端倪 端倪:头绪。不知头绪。

不知凡几 凡:总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

不知甘苦 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不知高低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不知好歹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不知纪极 纪极:终极,限度。原形容贪得无厌。亦表示极多。

不知进退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不知就里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不知利害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不知其详 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不知轻重 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不知去向 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形容 *** 到极点。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不知深浅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不知世务 不知道当代的情势。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

不知死活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③ 带不字的四个字成语有哪些

带不字的四个字成语有:念念不忘、不由自主、不知所措、数不胜数、从容不迫

1、念念不忘

拼音:niàn niàn bù wàng ]

释义: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其言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译文:他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令人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例句:他所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2、不由自主

拼音:bù yóu zì zhǔ

释义: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才好。”

译文:我不是很记得了。但是觉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好像是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才好。

例句:韦珍说不上什么爱不爱,只是接触的多了,便不由自主地常和常飞亲近起来。

3、不知所措

拼音: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译文:悲喜交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例句:这个意外的遇见,使他一时不知所措。

4、数不胜数

拼音:shǔ bù shèng shǔ

释义: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出处:《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例句: 天上的星星数不胜数。

5、从容不迫

拼音:cóng róng bù pò

释义: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秋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鯈鱼在水中是那么的自由从容,这就是鱼儿的幸福呀。

例句:虽然他挑着最重的担子,可总是那样从容不迫,一声不响地走在最前头。

④ 形容人不知所措的成语

不知头copy脑: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犹不知所措。

仓皇失措:仓皇:匆忙,慌张。匆忙慌张,不知所措。

慌张失措:慌张:惊慌失措。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

恛惶无措:恛:昏乱的样子;惶:惊慌。指惶恐不安,不知所措。

魂耗神丧:耗:减损,消耗;丧:丧失。吓得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极为惊恐,不知所措。

魂亡魄失:魂、魄:即迷信所说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所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摸头不着:指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三魂出窍: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张徨失措:慌乱失常,不知所措。同“张皇失措”

⑤ 不知所措对应的成语

不知所措对应的成语是:惊慌失措(望***纳)

⑥ 表示慌乱的四字成语

不知所厝

厝:放置;安排。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晋·庚亮《让中书令表》:“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论语·子路》:“ *** 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不知所错

错:错开;处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

大寒索裘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出处:汉·扬雄《法言·寡见》:“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

腹热肠荒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不知所厝

厝:放置;安排。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晋·庚亮《让中书令表》:“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论语·子路》:“ *** 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不知所错

错:错开;处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

大寒索裘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出处:汉·扬雄《法言·寡见》:“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

腹热肠荒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同“腹热肠慌”。

腹热肠慌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会家不忙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同“会者不忙”。

会者不忙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急张拘诸

形容局促不安、紧张慌乱的样子。

出处:《元曲选·李逵负荆》:“他这般急张拘诸的立。”

挠腮撧耳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出处:元关汉聊《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抹泪揉眵。”

忸怩不安

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出处:茅盾《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

七上八落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七上八下

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失张失志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出处:《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

失张失致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出处:《品花宝鉴》第八回:“元茂便向腰间摸了两摸,失张失致的道:‘奇怪!’”

无地可容

指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处境窘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李纨正要劝解,丫头来说,太太来了。袭人等此时无地可容,宝玉等赶忙出来迎接。”

行若无事

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出处:《孟子·离娄下》:“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张徨失措

慌乱失常,不知所措。同“张皇失措”。

出处: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张惶失措

慌乱失常,不知所措。同“张皇失措”。

出处:巴金《秋》十一:“枚张惶失措地往四处看。”

獐麇马鹿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出处:《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⑦ 形容“心慌意乱不知所措”的成语有哪些

大惊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⑧ 形容不知所措的成语

成语:手足无措

--------------------------------------------------------------------------------

zdic 汉 典 网

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

示例:正忧疑不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⑨ 不知所措的成语

不知所措的近义词成语: 手足无措、 惊慌失措。

不知所措

bùzhīsuǒcuò

[释义]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语出]《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近义]手足无措惊慌失措

[反义]从容不迫应付自如

[用法]多指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也指失望、困惑、感激时的神情状态。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

[结构]动宾式。

[辨析]~和“手足无措”;都有“慌张”和“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但~语义较宽;除形容举动慌乱外;还可指“失望”、“困惑”、“感激”时神情状态;“手足无措”仅形容举动慌乱和不知如何办的样子。

[例句]突然间头顶一瓢冷水浇了下来;闹得他手忙脚乱;~。

手足无措

shǒuzúwúcuò

[释义]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语出]《陈书·后主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

[近义]手忙脚乱惊慌失措

[反义]慢条斯理从容不迫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

[结构]主谓式。

[辨析]~与“不知所措”有别:~侧重于形容举动慌乱;“不知所措”侧重于形容神情紧张;没有主意。

[例句]

①大伙一阵夸奖;竟把他这个老实人弄得~。

②平日做好准备工作;到发生意外时就能从容应付;而不致~。

惊慌失措

jīnghuāngshīcuò

[释义]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语出]《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近义]惊惶失措泰然自若

[反义]谈笑自若处之泰然

[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

[结构]补充式。

[辨析]~和“惊惶失措”、“张皇失措”;都包含“慌张、举止失去常态”的意思。不同在于“惊慌”、“惊惶”和“张皇”的意思不同。~和“张皇失措”都可与“从容镇静”相对;“惊慌失措”偏重又惊又慌;多用作口语;“张皇失措”仅仅强调“慌”;“惊惶失措”含有“恐惧”的意思;常用于书面语。

[例句]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都应该坚决反对。

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基本释义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 处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近义词

胸中无数 心中无数 束手无策 手足无措

反义词

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