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指什么,德音为乐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26 0
  1. 有没有一个演讲老师叫德音
  2. 从乐器钢琴能发现什么音乐美学思想?
  3. 善读「论语」3.23:分德溺乐其可知,辨善恶仁方可行
  4. 新雅乐的简要介绍
  5. 月亮王读《史记》之《乐书》—乐以应天
  6. 德音(北京)音乐艺术培训有限公司怎么样?

德国,对于音乐爱好者而言,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提到音乐,我们就不得不想到德国。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如此之多的音乐名家,巴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德国音乐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打开世界音乐史,特别是从巴罗克时代到古典主义时代,这是人类音乐史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留下最多不朽音乐篇章的时代。

德国爱乐音乐大赛是由德国爱乐乐团主办, 将先进的比赛理念,科学的赛制模式贯穿赛事过程中,以保证比赛具备国际一流水准。大赛邀请了众多国内外著名音乐家参与,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国际顶级赛事。旨在促进中德两国文化艺术交流,造就中德艺术文化共融。

德国爱乐乐团是德国音乐学院,德国音乐节,中国各大音乐学院官方认可的合作乐团。该乐团依托德国深厚古典文化的底蕴,以尊重古典原作的基础演奏交响乐作品,同时也尊重独奏家的自由演奏室内乐作品。成立以来吸引了世界各地优秀的演奏家,完美展现了古典音乐史上历代作曲家对古典音乐的传承和革新,并以传承其严肃,正统的音乐思想为基础,为音乐学习奠定深厚扎实的音乐文化基础。

德音指什么,德音为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德国,站在更高的艺术起点上认识音乐、学习音乐,俯视世界音乐发祥地的脉络和丰富色彩。大赛带领学员真切地体验德国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通过***课、公开课、音乐会、国际比赛等形式,让学员们感受西方艺术文明的核心和前沿的真实水平和要求,提高学员们在学习音乐道路上的综合能力,摆脱长期以来的枯燥与练习误区;同时还可以与德国爱乐乐团顶级***一起探求音乐真谛,感受最纯正的欧洲古典音乐,享受音乐的魅力。

大赛亮点?:1.顶级国际音乐赛事。2.大赛总奖金达100万元人民币。3.?艺术***研学。4. 德音爱乐音乐盛典。5.签约德国爱乐乐团。6. 独家国际证书颁发。全球总决赛选手和中德国际音乐节参演选手将由德国爱乐乐团签发《德国爱乐音乐大赛国际奖证》《德国爱乐***班结业证书》《中德国际音乐节演出证书》等证书。

有没有一个演讲老师叫德音

一、关于音乐美的构成

史伯认为“以他平他谓之‘和’”,单一的声音是不动听的。高低不同的众多乐音组成悦耳的乐曲。春秋末年的晏婴认为:“和”既由不同事物构成,又由“小大”“疾徐”“短长”“哀乐” 等对立因素构成。这些相异事物,对立因素的结合必须增补不足的,去掉过多的,达到完美的理想状态。这个时期的人们已经明确的提出了“乐从和”(《国语?周语下》)的命题。认为音乐的基本特征就是“和”。包含两层意思:1.和谐,即异物相杂,矛盾个方面既有主次之分,又相辅相成,相反相济,对立统一。2.平和,无过无不及,即所谓“济其不及、一以泄其过”,使各种因素处于“和乐如一”的平衡状态,任何一方都不过分突出自己,节制有度。

对待音乐,要关注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单一的,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对比的,有些作品的情感则是复杂而多变的。因此,也就要求人们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

二、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随着“阴阳五行”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宇宙观的形成,人们会以自然之“六气”、“阴阳五行”,来解释音乐,重视音乐与“风气”的关系。认为要“省风以作乐”,“省”即观察、考察,考察自然之风以创作音乐;“乐以开山川之风”,即音乐可以用来开通山川自然之风,使之畅通无阻。人们得出关于音乐功用的思想:认为音乐可以用于战事(用音乐听测风声的强弱,与之战争的胜败),也可以用于农事(用音乐预测风声是否利于农事,进而调节风气,使风调雨顺,美好的生物得以繁殖)。

这种音乐观体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也能促进自然和谐的思想。就是萌芽状态的阴阳五行音乐思想,这种思想后来为道家所继承、发展:以“天”为本,崇尚自然,以恬淡平和为准则,其思想可以一言蔽之,曰自然乐论。

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可以说自然环境对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源自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音乐同样作用于人类的生产实践。崇尚自然风,崇尚中国风,中国古典元素在歌曲创作上也体现得很深刻

三、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重视两个关系: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政治。一方面认为音乐必须受政治、经济的限制、阶级关系、登记关系的制约,因而强调对音乐必须““为礼以奉之”(“奉”即遵循,引申为节制的

意思),“修礼以节之”(强调音乐必须受制于礼及礼所规定的德);一方面又强调音乐可以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军事、能平人心,成政事、节制百事,使得上下和同,政治和顺。这是萌芽状态的礼乐思想,是后来儒家思想的根基。

音乐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音乐,音乐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也必然表现社会的精神风貌与一定的政治倾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需要依据音乐与社会以及政治的关联性原则,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四、关于音乐的审美准则

此时已经产生了对音乐审美的评判标准的最初雏形。提出了三个美学范畴:“五声和、八风平”“乐从和”“和从平”。“五声和、八风平”中的五声就是五音,音调;八风就是八音,即八种乐器,古代的乐器分类方法,是说八种乐器相互协调。所谓“乐从和”是说,音乐必须和谐,和谐必须平和。以音乐是否具有“平”“和”,是否是“德音”来作为评价标准。反对“新声”“*声”(*即过度)。对于音乐的评价标准,究竟是“和”还是“同”,在当时引起了争论,产生了所谓的“和同之辨”。“和”的理论的提出,以及作为评判音乐的标准,是针对当时音乐理论中的“同”而提出的。认为音乐的基本特征就是“和”,即和谐。包含两层意思:1.和谐,即异物相杂,对立统一,相辅相成。2.平和,无过无不及,各种因素节制有度,“和乐如一”。因此“平和”必然引申出音乐中的“节”与“度”的概念。

从乐器钢琴能发现什么音乐美学思想?

听德音老师讲非常美非常美 的国乐 中国音乐有多少年历史??“八音” 是指 的那八音?? 你能信口说出十首 中国古典经典名乐吗??说来惭愧 , 我喜欢音乐 ,而又对音乐一无所知 .坐 在北大理教207教室 , 我听 到这些问题 ,就一 个字 :蒙 .?上周六晚上 ,北大 中医学社组织 的 中医讲座请 的 是德音老师 ,讲《乐道和医道》 .本来就觉 得累 ,特别想休息 ,一想 到 有近两小 时 的路头皮就发麻 . 我 在家磨蹭 了两三 个钟头 ,最后还 是一咬牙拼 了 ,便去 了 .? 我非常庆幸 我终于去听 了 .德音老师并 不老 ,声音好听 ,讲课的语言像 是颂诗 ,还 有特别好听 的古典音乐 ,美 得简直无法形容 .?德音问 , 中国音乐 有多少年 的历史 了?没 有人答 得上来 . 她又问有人能一口气说出十首古典曲目吗? 有人回答 了 ,《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 ,翻来覆去 不出十大名曲 .德音说 , 我们国乐宝库 中那么多优秀 的曲目 ,比如《神人畅》、《文王操》 ,和代表赤子忠贞、爱国情怀 的《潇湘水云》等等 ,都不被大家知道 ,甚至 在音乐界也 不 是很全面地被 了解和研究 ,这些都 是古典音乐 ,代表深厚 的人文精神、文 化精神 的内涵 , 它 是圣贤文 化传承 的代表 .?德音指出 ,现 在整 个 的文 化断层带来 的还 有乐 的精神 的极为缺失 .现 在 我们能够代表 我们 中国文 化博大深邃、精妙绝伦 的国乐 在哪里?很难听 到 .但 是 她丝毫没 有悲观 , 她认为彻底的消解 是真正 的新生 的 时机 ,每 个空白 的领域等待 我们去创建 . 她说 ,音乐就 是和谐之道 ,五千年 的 中华优秀文 化不能丢 ,否则 中国人就 会缺失内涵和灵魂 ; 中国传统雅乐深邃 的意境 ,可以让 我们 得 到文 化熏陶 ,提升精神素养 ,塑造挺拔人格 .?乐教 它 的目标 在《礼记》 中讲 了 ,“先王以诗书礼乐造士” ,乐教的目标 是培养君子 .《礼记?乐记》 中说 :“正教者先始于音 ,音正而行正”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乐” 的完成是人格养成 的最高境界 ; “安上利民莫善乎礼 ,移风易俗莫善乎乐” .赵沨先生(已故 的 中国音协音教委主任) 有一句话 :“培养音乐 的听众 , 是培养一 个民族 的精神和灵魂” .?德音认为 ,音乐其实 是一种意象思维 , 是抽象与形象高度融合 , 是感性与理性完美 的融合 ,音乐 是 是一种状态 . 她说 ,听音乐 , 我们应该像庄子说 的那样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 我们也应该像听音乐一样去读书 ,去感悟 , 不要陷于逻辑 的思辨 中去 ,直接去把握 它 的境界 ,去参悟 它 的本意 .?庄子言 :“为人使易以伪 ,为天使难以伪 .”为乐 不可以为伪 , 有乐道的人 会性情真挚 , 有赤子之心 .德音 ,“德者 ,性之端也 ;乐者 ,德之华也 .”这就 是 她给出 的解答诠释 .? 她 ,身材瘦小 ,却 有着拿破轮般 的意志 . 她衣着简朴 ,却有着无数女人无法比拟 的学识 . 我清楚 的记 得那一天------06年 的10月9日 , 我认识 了这位影响 我一生 的老师 , 她叫德音 . 她 是德音文 化教育 中心 的发启者 ,倡导国学、国乐启蒙教育 .

还记 得第一次见 她 , 是 在 中国人民大学 的课堂上 ,这位怀着复兴 中国传统文 化梦想 的*** ,风尘仆仆从西安赶赴北京 ,登上 了各著名大学 的讲堂 , 有点像当年各国游说 的孔子 . 她说话声音 不高 ,但 她 的满腹*** ,和对民乐 的深入研究 ,让 我们觉 得 她比呐喊声还要强烈 .

但同学们对国乐 的无知 ,让德音老师无数次 的叹息 . 我清楚 的记 得 她问过大家这样二 个问题 ,“ 你们觉 得民乐怎么样?”“ 你们对数出几首民乐?”同学们 的回答 是那么 的异口同声 :国乐太吵 了 ,同样人大 在座百余名同学竟数 不出五首民乐 .德音老师叹着气告诉 我们 :“大家需要补课 了 , 在最高学府里却听 不 到国乐 的声音 ,课间 的广播里 的流行歌曲却深入人心” .

自从这节课 , 我们一帮人追随着德音老师 ,听完 了 她 在人大 的六场讲座 .听完后 我发现 我爱上 了国学、国乐 ,爱上 了 中国传统文 化 .错 , 不只 是爱上 , 我发现 我 的价值观 有 了相当大 的提升 ,而后 我读 了《史记》、《诗经》等八本经典 , 我才真正的明白什么 是 中国 ,什么 是道德 ,什么 是文 化 .记 得第一次现场听罗守诚***吹笛曲《梅花三弄》 我也觉 得挺吵 ,但当听了很多遍之后 ,每每耳边想起这首曲子 ,真 的 有种被***击 中 的感觉 ,深刻 的明白 了德音老师说过 的国乐 是种意境 , 是种天人合一使情成体 的意境 .

也许您 不知道德音 是谁 ,但 是 我想这 个名字已被无数 的国学***们谈起 ,也被无数 的大学生津津乐道 ,要记住这 个名字 ,要记住 她所做这项伟大 的事业 ,复兴 中国传统文 化 的誓言 在耳边 不断 的飘扬 .

善读「论语」3.23:分德溺乐其可知,辨善恶仁方可行

音乐思想与乐律理论

汉代为适应大一统的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上“独尊儒术”。汉武帝时的董仲舒以儒家的思想为中心,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创“天人感应”说。由此出发,在礼乐上提出“应天顺人”论,注重音乐的教化作用,提倡“德音和乐”,强调统治者应根据自己特点制作音乐,充分利用音乐来为当代的政治服务。

魏晋之际,由于封建礼教强化,政治黑暗,产生了不同于儒家音乐观的音乐思想。嵇康的《声与哀乐论》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实体,哀乐是情感的表现。二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够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因而也不能起到有助于统治的作用。其理论代表了一种思辨的、理性的,比儒家更为重视音乐审美特点的美学思想。虽然它有偏颇之处,但这一受到道家思想影响的音乐观念,它所体现的不是以某种功利实用为目的,而是更多地注重个人体验在音乐中自然流露的审美倾向,仍不失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由于接先秦的三分损益法所得出的十二律,存在着黄钟生律一周后不能回归本律,以及各律间的半音音程不全相等,无法作完满的旋宫的缺陷,因此汉魏以来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汉代的京房用按三分损益法每生律一周后清黄钟比本律要高24音分的规律,以用三分损益法继续生律、积累音分差递进一律的方法,创为六十律。他的六十律虽然在理论上弥补了十二律黄钟不能回归本律的缺陷,却因律数太多,无法在音乐实践中***用。京房在乐律理论上比较有意义的活动是发现了以管定律的缺点。当时人们用管定律,管律的长度却比照弦上的三分损益法,实际上由于发音原理不同,管律长度之比并不***律长度比相当,因此,这种定律的音不甚准确。有鉴于此,京房最早提出了“竹声不可以度调”的科学见解,并创为十三弦的“准”来定律。他的这个见解,为后人进一步探索管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新雅乐的简要介绍

原文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

孔子与鲁国乐官谈论音乐,说:“音乐是可以领会的。开始时,金钟齐鸣,声势壮美;接下来,八音和谐,音色分明,乐声悠扬。直至最后完成。”

注释

“语”,作动词用,音“玉”。意为“告诉”、“使知道”。

“太师”,古代乐官之长。也有写作“***”的,但也读作“太师”。

“知”,在此应指理解、领会、欣赏。

“翕”,音“西”,意为和合、一致。古代在奏乐前要先鸣金鼓钟。“翕如”就是形容各种乐器同时和谐演奏的盛况。

“从”,亦可读为“纵”。意为乐声展开。

“纯”,意为美好、和谐。钟声既作,虽八音齐鸣,但其声和谐如一,故曰“纯如”。

“皦”,古同“皎”,音“皎”。分明、清晰之意。虽然八音和谐如一,但各种音色仍清晰可辨,故曰“皦如”。

“绎”,即连续不断。“绎如”即乐声连绵,络绎不绝。

“以成”,即音乐完成。

评析

本章也有其它不同的解释。但本章的关键却并不在于章句本身的释义,而在于孔子重视“乐”的初衷。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中的这一章句,清晰地表明了礼乐对于儒家行仁所具有的重要的协同作用。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礼”是将“仁义”具象化的一整套制度规范,这才使得原本抽象的“仁义”具有了可操作性,是为“立于礼”。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具象化”,使得“礼”在应用于某些场景时易囿于形式,从而使“仁义”失去其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的章句,正是谓此。

而“乐”则因其多变和抽象,因而可以更加深入人心,使人在无形中受到善良、温暖、积极、振奋的感化。这就可以大大弥补因为“礼”的固化而导致的弊端,是为“成于乐”。那么,什么是“乐”呢?

《史记·乐书》云:“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就是说,“乐”并不是乐器、音律这些音乐的表现形式,那些都是“乐”的“末节”。那么,“乐”的根本又是什么呢?《乐书》云:“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也就是说,“乐”应当是仁德的体现。

“乐”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这一点在《黄帝内经》中可以得到佐证。中国古代医家很早就认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五脏和五志相通,认为音乐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影响。而令人惊奇的是,差不多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们,在地域隔绝、信息不通的情况下,居然会与中国的先贤们有着惊人相似的认识。比如,柏拉图就曾把音乐描述为心灵的药物;而身为哲学家、数学家以及西方首位音乐理论家的毕达哥拉斯,更是首先在西方提出了“音乐医学”的概念,科学地指出了音乐对于人体,特别是心理活动的巨大作用。

“乐”由心生而外感于人。不同的音乐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或使人心生仁爱,或使人心生暴戾;或使人心志清明,或使人心志浑沌……种种影响,不一而足。因此,“乐”也是有所分别的。按照子夏的说法,“乐”可以分为“德音”和“溺音”。所谓“德音”也称“雅颂之音”。而“溺音”则是指“郑音好滥*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趣数烦志,齐音骜辟骄志”之类,这四种音“皆*于色而害于德”。正因为“乐”有德、溺之分,有益、害之别,“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

《乐书》云:“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就是说,“乐”的作用是导民向善、移风易俗。“乐”在形式上虽然可以“娱心自乐”,但本质上却并非是用以“快意恣欲”,而是用来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有益的***作用的。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游做武城宰时,就曾以弦歌的形式来宣扬教化。

在现代,教育、文化和艺术都在发挥着“乐”的作用。由于受“市场化”的影响,现代之“乐”的功利性越来越强。为了功利,不惜逢迎媚俗、诲*诲盗。很多不良文化以“快意恣欲”、甚至以传播邪见为目的,在“自由化”旗帜的掩护下野蛮生长、迅速泛滥。这就是“乐坏”。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其著作《影响力》一书中指出,与观看非攻击行为的对照样本相比,当儿童和青少年在***节目中看到别人做出攻击行为时,其在个人生活中也会变得更具攻击性。因此,文化对于道德人心的影响,并非无稽之谈,而是确有科学依据。

由于科学、文化的不断迅猛发展,人类的未来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由这种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危机,将给人类未来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这种危机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不惜以“礼崩乐坏”为代价去追逐现世功利所导致的道德危机。

月亮王读《史记》之《乐书》—乐以应天

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母体文化,它注重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注重群体的和谐,注重精神家园的建设。儒家认为:“能够打动人心,变化气质的才是乐,不是指所有的音乐,而是特指德音雅乐。就是那些---节奏和谐,内容健康的乐曲。它会从内心来扶正你的性情,使得修身的功夫,由内入外,进入更深层次和更高的境界。内容健康,节奏庄严平和,能够给人以教益。多听德音雅乐,人的性情就会趋向于“中”与“和”,从根本上收到成效。

“礼”包含了仁、义、智、信、忠、孝、悌、廉等***范畴。

“礼乐文化”是要使得人实现自身的和,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礼乐”各自的功能不同,二者之间存在着互补互充,互相制约的关系。

《论语·雍也》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礼乐互为表里、相互为用的教化功能,强调了乐舞在人之内心修养方面的陶冶作用。礼与乐的统一,在艺术上追求的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理与情的统一、***观念和审美意向的统一。

新雅乐:(艺术概念,艺术特征,审美趋向,艺术宗旨,艺术格调,艺术使命,审美准则)

“新雅乐”:

新雅乐非传统之古代宫廷的祭祀音乐,而是“静雅、古雅、典雅、清雅”之乐。新雅乐的“新”主要表现在“思想性”和“形式美”的两个层面。它继承了孔子的“礼”与“乐”之美学思想,将人文中的两个层面——礼,做为理性形式;乐,做为感性形式相互融合。将“礼”的内容赋予“乐”的形式,以“乐”求“礼”,以“乐”载“道”。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基础,加以重新认证、传承、组建与创新。并在先秦音乐的功能论上,使之升华为对音乐本质的认识与超越。实现了古代音乐美学与现代音乐美学视野的巧妙转换与承接。

“新雅乐”:学习古代,崇尚古代,敬仰古代。新雅乐以古代雅乐为典范,用写意的手法,把抽象出来的古典灵魂元素或符号巧妙的融入新雅乐中,使古代雅乐的“肃穆、庄重、典雅、含蓄、和谐、纯正”之美,在新雅乐中得以升华与再生。它的音乐内蕴追求:意境之美,不停留于形式的华丽,不满足于感官的愉悦,而重在提炼与形成内在音乐的意蕴,它最主要的精华是追求与古相通的——“神似”。 它的形式美方面的特色表现为:古拙与新巧,厚重与轻柔相互对立统一的审美形态。它那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具有“泱泱汉风”之标志。可以说,新雅乐是人类几千年精神的互通与共鸣,是现代人对古代艺术的全新诠释与理解,也是现代人追求“平朴自然,灵魂寻根”的文化性体现。它为古乐与今乐,古人与今人架起一座“神交”之脉,从而让今人追随先贤古圣之精神,承接民族之文明浩脉,传承中华民族之精神。

“ 新雅乐”:新雅乐内容纯正高雅,节奏主要以中正平和为主,旨在传递“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艺术宗旨。哈辉提出:华夏的礼乐文明是一个整体,在“新雅乐”中,礼与乐需要内外融合发展,并且,要重新恢复它的“诗歌、音乐、舞蹈”一体性,让新雅乐真正成为“乐”的时代载体。而“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乐”是建立人们内心良好秩序的艺术方式。“礼”为精魂,“乐”为外向,两者结合,即会发挥与达到“新雅乐”真正的艺术功能与意义。

所谓——“成中正平和之性,塑翩翩君子之风”,正是新雅乐创始人哈辉的创作初衷。哈辉的新雅乐首开我国古典音乐之先河,她的音乐使人“性情中和,回归到自然与宁静中”,给当今的乐坛,带来了清新雅正之风。

新雅乐,就是创始人哈辉所要缔造的——21世纪中国之德音雅乐。

德音(北京)音乐艺术培训有限公司怎么样?

《史记?乐书》是集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音乐美学之大成,是研究古代美学者必读之文。它辨证地分析了“声、音、乐”三者的关系,从音乐的起源、创作、表演与欣赏,以及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乐者,天地之和也”的观点,这正是《史记?乐书》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可贵贡献,也是它的精华所在。

一、经典文字摘录:

1、“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意思是说:

大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产生的。而人心的变动,是物造成的。心有感于物而变动,由声表现出来;声与声相应和,才发生变化;按照一定的方法、规律变化,就叫做音;随着音的节奏用乐器演奏之,再加上干戚羽旄以舞之,就叫做乐(yuè,月)了。所以说乐是由音产生的,而其根本是人心有感于物造成的。因此,被物所感而生哀痛心情时,其声急促而且由高而低,由强而弱;心生欢乐时,其声舒慢而宽缓;心生喜悦时,其声发扬而且轻散;心生愤怒时,其声粗猛严厉;心生敬意时,其声正直清亮;心生爱意时,其声柔和动听。以上六种情况,不关性情,任谁都会如此,是感于物而发生的变化,所以先王对外物的影响格外慎重。因此说礼用以诱导人的意志,乐用以调和人的声音,政用来统一人的行动,刑用来防止奸乱。礼乐刑政,其终极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齐同民心而使出现天下大治的世道啊。

2、“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

意思是说:在上位的君子若不为简约的政治,就会修治功德,自强不息,否则自满自足,就会废弃礼仪。逸能不忘当初的劳苦,安能想到创始时的艰难,处身于安乐之中而歌颂勤苦,不是有大道德的人有谁能够这样!

3、“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凡作乐者,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

意思是说:

满而不损就会外溢,盈不扶持就会倾倒。大凡作乐(yuè,月)的原因,是为了节制欢乐。使君子以谦虚退让为礼,以自损自减为乐(lè,去声,勒),乐(yuè,月)的作用就在于此啊。

4、“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乐者,通於***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意思是说:

凡音,是在人心中产生的;乐,是与***相通的。所以单知声而不知音的,是禽兽;知音而不知乐的,是普通百姓。唯有君子才懂得乐。所以详细审察声以了解音,审察音以了解乐,审察乐以了解政治情况,治理天下的方法也就完备了。因此不懂得声的不足以与他谈论音,不懂得音的不足以与他谈论乐,懂得乐就近于明礼了。礼乐的精义都能得之于心,称为有德,德就是得的意思。

5、“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动,性之颂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於内,知诱於外,不能反己,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意思是说:人生来好静,是人的天性;感知外物以后发生情感的变动,是天性的外部表现。外物来到身边后被心智感知,然后形成好恶(wù,务)之情。好恶之情不节制于内,外物感知后产生的诱惑作用于外,天理就要泯灭了。外物给人的感受无穷无尽,而人的好恶之情没有节制,人就被身边的事物同化了。人被外物同化,就会灭绝天理而穷尽人欲。

6、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於天地,然後能兴礼乐也。

7、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於乐,义近於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意思是说:春天生,夏天长,化育万物,这就是仁;秋天收敛,冬天贮藏,敛藏决断,这就是义。乐能陶化万物,与仁相近;礼主决断,所以义与礼相近。乐使人际关系敦厚和睦,尊神而服从于天;礼能分别宜贵宜贱,敬鬼而服从于地。所以圣人作乐以与天相应,制礼与地相应。礼乐详明而完备,天地也就各得其职了。

8、“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地气上隮,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意思是说:

法术、性行等无形体者以类相聚,世间万物有形体者以群相分,群类有不同,其性命长短也不相同。万物在天者显光亮,在地者成形体,如此说,礼就是天地间万物的界限和区别。地上的气上升,天上的气下降,地气为阴,天气为阳,所以阴阳之气相促迫,天地之气相激荡,以雷霆相鼓动,以风雨相润泽,于是万物奋迅而出,并随四时而变动,再以日月的光泽相温暖,就变化生长起来了。如此说,乐就是天地万物间的和合和谐调。

9、“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意思是说:道德是端正了的人性,乐是道德发于外产生的光华,金石丝竹则是奏乐用的器具。诗是表述心志的,歌是对诗词声调的咏唱,舞则只改变歌者的容色。志、声、容三者都以心为根本,再由诗、歌、舞加以表现,所以情致深远而又文明,气势充盛而能变化神通,心志的善美化成的和顺之气积于心中,才有言词声音等英华发于身外,只有乐不可能骗人。

10、“凡音由於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意思是说:凡音都是由于人心产生的,天与人是有某种关联的,两者就象镜中的影子与物形那样相像,响与应声那样相应和。所以行善的人天就以福回报他,作恶的人天就使他遭祸殃,这是很自然的事。

11、“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意思是说:

礼是通过一些规定从外部对人起作用的,乐却是从人心中产生。所以君子片刻也不能离开礼,片刻离开礼就会有暴横轻漫的行为充分表现于外;也不可片刻离开乐,片刻离开乐就会有奸邪的行为从心中大量产生出来。所以乐和音,是君子用来修养义心的。

12、“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二、《乐书》的主要思想:

1“声”、“音”、“乐”的关系

 《史记?乐书》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司马迁主张“物”动“心”感,就是说由于客观事物触动人心而产生感情,各种各样的感情通过声音来表达;其过程是把“声”加以挑选和组织成为“音”,再把“音”经过艺术加工并与诗歌和舞蹈相结合,便是“乐”。这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史记?乐书》得到了很好的阐释,也体现古人较为先进的辨证意识和思维。“…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

 2 、礼乐并举的思想

 《史记?乐书》深入地阐述了“礼”、“乐”的区别以及二者的社会功能。它开篇就说 “乐”的社会功能是求“同”;“礼”的社会功能是求“异”。这里的“同”是指上、下、贵、贱、尊、卑、男、女、老、幼互相亲爱,和睦相处;而“异”则是指上述的人们有所区别,各守本分,不相争执。 “礼乐相济”之“礼”、“乐”间的内在关系。那么,两者存在什么差异呢?《史记?乐书》云:“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可见,乐是为了和同人们的情感,礼是为了区别等级的差异,乐是从人的内心发出的。“乐同礼异”的社会角色是由它们本身的性质以及各自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决定的。《史记?乐书》中的“礼辩异,乐统同”、“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性”以及“礼节民心,乐和民声”等言论,都是司马迁对“礼”“乐”之间关系的探讨。

 3 乐的社会功能

 受先秦乐学思想的影响,司马迁十分看重“乐”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优美高雅的音乐能催人奋进,激发人积极向上的潜力;庸俗的、低级的音乐使人的性情低沉消极甚至*乱。因此,司马迁强调“德音”,反对“奸声”;倡导“雅正之音”,反对“郑卫之音”。因此,司马迁提出“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4礼乐并举发展到“礼”、“乐”、“刑”、“政”

 为了更好地体现礼乐治国的思想,《史记?乐书》并没有停留于“礼乐并举”的论述,而是深入到“礼、乐、刑、政”四位一体上。司马迁认为,“礼”、“乐”、“刑”、“政”四者相辅相成,各为其用,从而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强有力的举措。“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乐、刑、政”的目的是一个,就是要建立共同的社会观念,而实现天下太平。

 5、“中和”思想与“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的重要思想可以集中为一个字“和”,这也是《史记?乐书》最有价值的思想。司马迁“和谐”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将“和”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加以扩展,首先是“大乐与天地同和”,将“和”与整个天地宇宙相联系,既指天地本源性的和谐,也指音乐和谐之根源。第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所谓“乐文同,则上下和矣”,第三是个人自身的“和”,《乐书》所谓“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司马迁论乐,主张适时、合宜,这种度的把握正是“和”思想的体现。司马迁将五音宫、商、角、徽、羽比喻为君、臣、民、事、物。他说,如果宫音乱,整个音乐就显得荒散,反映国君骄纵;商音乱,整个音乐就显得颓废,反映官务败坏;角音乱,整个音乐就显得优愁,反映人民怨恨;徽音乱,音乐就悲哀;羽音乱,音乐就显得危急。如果五音全部紊乱,相互侵凌,就产生极端放肆没有规矩的音乐,这样国家就面临灭亡了。

三、我的一点感想: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乐者,通於***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这段话留给我很深的感触。只有发自内心的才能叫做“音”,所谓“知音”就是“知心”。再看所谓的什么好声音、好歌手之类,有多少歌手是在用心演唱?有多少歌曲是用心创作?声嘶力竭、摇头摆尾、***声***唱,竟然有许多人热捧,一群“禽兽是也”。 “乐者,通於***者也”、“ 乐者,德之华也”,和谐则乐出,所以只有君子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音乐。

“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德音(北京)音乐艺术培训有限公司是2016-12-08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西20号楼五层5-17房间。

德音(北京)音乐艺术培训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MA00A7EH9U,企业法人沃福刚,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德音(北京)音乐艺术培训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乐器技术培训(不得面向全国招生);声乐技术培训(不得面向全国招生);教育咨询(不含出国留学咨询及中介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德音(北京)音乐艺术培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