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跪九叩是什么礼节,三跪九叩什么时候开始的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26 0
  1. 三跪九叩用在什么场合
  2. 从什么时候开始,皇帝上朝朝臣需要下跪?
  3. 唐代人上朝不对皇帝“三跪九叩” 表忠心需原地跳舞
  4. 康熙是满族人,遇见孔子庙时为何连忙下跪叩拜?

在看古代宫廷剧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够看到大臣们面对皇帝的时候总会下跪。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下跪、磕头是崇敬的最高标志,对某个人跪拜行为则表明对这个人的忠诚与尊敬,同时,被强迫对别人的跪拜,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人的最大耻辱。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在过去,人们将朝拜和行大礼视为对皇帝表示忠心的方式。那么,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跪拜礼的呢?这种礼仪是由谁提出来的?它的具体是如何跪拜的?

三跪九叩是什么礼节,三跪九叩什么时候开始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历史文献和一些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跪拜礼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早期,由叔孙通提出。叔孙通是薛县人,曾在秦二世执政时期做官。当时,陈胜、吴广因为暴雨,抵达目的地延期了。为了保住性命免于被杀,两人决定造反。起初,秦二世不以为然,认为这场很快就会被秦军镇压。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超乎他的意料。农民军不仅连连获得了胜利,力量不断壮大,还掠夺了好几座城池。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秦二世十分害怕,他连忙召集大臣讨论这件事。对于这件事,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大臣认为陈胜、吴广此番做法就是造反,是反抗秦朝的统治;有的大臣认为陈胜、吴广一群人只是一些小毛贼,不足为惧。听后,秦二世非常不高兴,当即罢免了这些大臣的职务。

这时,叔孙通走上前,说道:

现在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不仅有着良好的社会秩序,公正不阿的法规、法令,还有贤明的君主。这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各国都愿意追随秦朝,哪有人敢造反呢?陈胜、吴广一群人只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聚在一起行窃罢了,根本不足为惧。现如今,各地官府严加搜查,不久之后就会将这些人抓入大牢。所以,大王无需为他们费心呀。?

听完这番话,秦二世顿时心花怒放,怒气消减了一大半,并晋升叔孙通为博士,赏赐布帛二十匹。

过了一段时间后,陈胜、吴广起义不仅没有被镇压,反而有兴盛之势,全国各地都响起了起义的号角。对此,叔孙通心里暗自猜测:秦朝可能即将灭亡。于是,他命人连夜收拾行装,带着一些容易携带的金银财宝逃回了老家薛城。恰好这时,项梁带兵驻扎在薛城里,叔孙通便归于其麾下。

当项梁在定陶一战中战败而亡后,其部下四分五裂。此时,叔孙通改为追随楚怀王。后来,楚怀王在一众大臣的支持下重建***,立为义帝,并将都城迁移至长沙。这时,叔孙通留下来辅佐项羽。随着项羽与刘邦的对战次数越来越多,叔孙通愈发觉得项羽优柔寡断,不是帝王的最佳人选。

于是,叔孙通找了个机会向汉军投降,归附于刘邦。刘邦十分爱惜人才,不仅保留了叔孙通原来的官位,还册封他为?稷嗣君?。最后,刘邦与项羽于垓下决战,在这一战中,刘邦获胜,建立汉朝。不久后,刘邦宣布要以简便的朝仪代替秦朝原有的礼仪制度。

但是,朝廷中的大臣多以武官为主,他们并不擅长这方面的事情。因此,他们提供的新朝仪,要么太简洁,不能体现君主和大臣之间的尊卑等级,要么过于严肃和繁琐。当刘邦正为此事苦恼的时候,叔孙通主动提出自己能帮他制定一套称心如意的朝仪。听后,刘邦十分高兴,就将此事交给叔孙通负责。

通过研究古礼和秦朝的礼制,叔孙通最终创立了一套全新的礼法,这套礼法的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朝拜准备;

每当天微亮的时候,礼部大臣必须先提前入宫准备跪拜仪式等事宜。准备妥当后,文武百官依序站在大殿两侧。在大殿前的石阶旁边,侍卫们腰间佩刀,神情严肃地站立着。

二、开始朝拜;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刘邦乘坐着御辇进入大殿。此时,礼部官员起带头作用,引领亲王以下的贵族和官员依次跪拜刘邦。跪拜完毕后,没有刘邦的命令,官员们绝不可以抬起头来或者站起来。

三、朝拜完毕。

完成所有的跪拜事宜后,便进行祝酒仪式。在这一环节里,官员们按照官位高低,轮番向刘邦敬酒,并说一些祝福语。要注意,在这一时期中,官员们的?跪?,只是指把***垫在小腿肚子上,所以,他们只要稍微挺一下身就可以完成跪拜。

其实,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如今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再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后来的跪拜。

然而,到了清朝的时候,官员们的?跪?不仅要把整个身子都伏在地上,还要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此外,官越大越少跪,官越小越多跪,平民见官必跪。当然,还要磕头,磕得越响,表示诚意越高。可以说,中国人的跪,到了清朝才达到了顶峰,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在这套礼法中,刘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他十分高兴,并晋升叔孙通为奉常,赏赐黄金百两。从此以后,官员们见到皇帝必须下跪行大礼,否则,就要被视为不敬,受到处罚。直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在南京成立。临时***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

三跪九叩用在什么场合

大明的五拜三叩是君臣之礼(祭天也是这个):五拜里面前四拜都是稽首(五体投地式)最后一拜是顿首(磕三个头)都是取自《周礼》的九拜。

满清的三跪九叩,3跪跪天跪地跪君主(后面延伸为跪父母)每一跪的三叩首代表的是一敬二孝三谢。(一般是祭天大朝才用、以及婚礼嫁娶)(满清一般通用礼节是请安:男子单膝半跪)

和汉族不汉族关系不大,都是一朝的礼节要求。比如大宋的君臣之礼就是空首(只拜不跪)为主。

隋唐之前,君臣之间虽然也讲君威,但君臣同坐议事,遇有奏报,臣子站起向君主长揖而已。宋元明三代,虽然朝仪逐渐森严,但臣子仍然站立议事,并不大损臣子人格。

明代君臣之间的“五拜三叩”之礼,多在新皇即位和祭天祭祖等正式场合中使用,平日殿上面君,只需双手抱拳对皇上四拜或五拜即可。

但是,原为游牧民族的满族定鼎中原后,在君臣关系上,以明代“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

但是,清代的“三跪九叩”则十分严格。《清会典》规定:“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也就是说除祭告天地、祭祀祖先当然要行三跪九叩大礼外,臣子面见皇帝,必须三跪九叩之礼。

稽首顿首五拜,乃臣下见君上之礼。先拜手稽首四拜,後一拜叩头成礼…

……………

上言皇帝进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尚宝卿受宝、收入盝内。通赞唱就位、拜、兴、平身。百官拜兴如之。通赞唱复位。引礼官引丞相自西降复位。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山呼、再山呼。跪右膝。出笏。赞俯伏兴平身。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

…………

以上为《明会典》

大萌用的是五拜三叩。

至于大清,其实有案可查的是努尔哈赤时代就有三跪九叩之礼,只不过只用祭天和盟誓。

“盟誓时,於河南岸祭坛,宰白马黑牛,焚香献牲。汗率奥马黄台吉三跪九叩,礼毕,宣二誓文於众焚之”

部下对野猪皮还是用三跪三叩。

天命九年:“十七日,往彰义站放围,时彰义站边外之众贝勒来见汗。於边外三里下马,架蒙古包,杀牛八头,置席八桌。筵宴时,左右诸贝勒各坐其位后,恩格德尔额驸令其弟莽古尔岱台吉率诸子,引以备鞍辔之马二匹、驼一只,向汗三跪三叩。”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用三跪九叩拜君王?

那就是皇太极了。

皇太极登基时开创了三跪九叩拜君王的先河。可谓前无古人。

“天聪元年,丁卯正月初一日…………汗升殿落座,众贝勒大臣及各旗依次行三跪九叩头礼。”

嗯,当然,皇太极也开了另一个先河,一代君王亲自登门串亲戚时,先用三跪九叩跪拜自己的哥哥大贝勒和姐姐嫩哲格格与莽古济格格………

这也是历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皇太极或许认为祭天的三跪九叩可以到处用的,臣子可以用这礼跪拜自己,自己也可以用这大礼跪拜兄长和姐姐……

从什么时候开始,皇帝上朝朝臣需要下跪?

三跪九叩多用于祭天祭地或婚礼,叩头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三跪九叩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清朝定鼎中原後,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满清定制除了要对天子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外,朝贡之国觐见之时亦须尊此礼。

三跪九叩是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扩展资料:

满清男子行跪拜大礼是这样的:双手按左膝,屈右膝跪地,左膝随之屈躬俯首,离地一寸左右,双手据地稍停,然後挺身目视受拜者胸部,手仍拊髀为一叩。行此礼必须注意,满族人最忌的是不按礼式行礼,不依形式贸然伏地一叩首,会被认为这种磕头是家中丧父出门报丧的“报丧头”。三跪九叩就是跪拜礼的“礼中之礼”了。

历史翻到了辛亥革命这页,那天,在临时大总统大会上,提请废止跪拜礼,以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全体代表一致决议通过。“三跪九叩”这一带有浓浓奴性色彩的仪礼也就被湮没在历史之中了。

百度百科-三跪九叩

唐代人上朝不对皇帝“三跪九叩” 表忠心需原地跳舞

从明代开始,皇帝上朝朝臣需要下跪的。

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有特别的护膝。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却不断下降。

扩展资料:

各朝上朝制度: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皇帝的王朝,上朝制度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不过,秦朝的上朝礼仪没有被详细地记载下来,所以我们也不知道皇帝和大臣之间是怎么汇报工作的。

到了汉初,大臣们向皇帝汇报工作时,一般都坐着。当丞相来上朝时,皇帝还要站起来表示尊重,即康有为所称“皇帝为丞相起”。自那以后,不管是两晋、六朝,还是唐朝,皇帝和大臣都坐着议事。这说明,在唐朝之前,君臣之间的等级悬殊还不是很厉害。

宋朝,赵匡胤是武将出身,他对大臣们与自己平起平坐感到有些不满。一天上朝时,赵匡胤借口看不清报告让大臣靠近点,大臣都起身靠前,内侍乘机凳子搬走了。大臣们回头一看,凳子没了,只好就这样站着说话。大臣们站起来了,从此就再也没有机会坐下去了。

在元朝以后,明朝和清朝也***取元朝的上朝礼仪。文武百官无论品级多高,向皇帝汇报工作时都得跪着。清朝时期,更是实行“三跪九叩”制度,连外国使臣前来面见皇帝,也要求他们行“三跪九叩”,惹出不少外交***。

百度百科—上朝 (古代君臣议事动词)

康熙是满族人,遇见孔子庙时为何连忙下跪叩拜?

首先要说“三跪九叩”这个礼节出现的时间很晚,有说是到了清朝才见记载。中古时代最隆重的拜君礼仪,以“再拜稽首”为主,唐朝的更加有特色,是在两次“再拜”之间,加入一段“舞蹈”。两遍稽首礼拜完,大臣们爬起来站好,当朝的宰相之一“侍中”(三省之一门下省首长)要上前到皇帝那里接受诏旨,然后回来走到官员们的东北位置,面朝西,大声宣布“有制”(皇上有旨)。这时候您一看官员们又开始下跪行礼了,得,又是一次“再拜”。折腾完了,侍中才宣布刚从皇帝那里领受的旨意,说的是什么呢?“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

就说这一句话,你们这些官员又开始折腾“再拜”啦!这回稽首两次还不算完,等您爬起来,发现庄严神圣金碧辉煌的大明宫含元殿上,开始了一番……天魔乱舞的景象……我说您,不要傻呆呆站着呀!御座上那个天子正注视着你们呢,大过年的,各位官员都在比谁跳舞跳得卖力,争取给皇帝陛下留个好印象,您僵立着卖呆是不想干了?您说不知道该怎么跳?老办法,紧跟着前面那个官员同事,他扬臂您也扬臂,他跺脚您也跺脚,人家来个原地转体1080度,您至少得跟着转个720度吧?

光跳舞还不成,大家挥胳膊蹬腿地扬尘舞蹈一番,又同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又一次“再拜”,稽首两次,把欢庆气氛推向 *** ,这才算结束了一年里最隆重的一次拜君礼,侍中也才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这个对着皇帝跳舞的“蹈舞”“舞蹈”“拜舞”礼呢,其实也不是上古中原文化流传下来的礼俗,而是跟“五胡乱华”后北方游牧民的风俗有那么点儿不远不近的关系。“舞蹈”作为大臣对皇帝行的礼第一次见诸史书,是在隋朝,到了唐朝就大大盛行,然后宋朝也还沿袭着,不仅是元旦大朝,凡是要表达激动兴奋情绪的时候,大臣都要对着皇帝开跳,而且一般是边跳舞边叩头边喊万岁,难度还不小呢。

中原 *** 都被感染得热情奔放到这程度了,游牧民族一看,也不甘示弱。你们不是对着老大跳舞嘛,不稀罕了,我们不但跳舞,还要行“捧足嗅靴”礼。这个礼,用现代流行语来讲,就是“捧臭脚”。

先跳舞,跳到皇帝或者可汗身边,跪下双手抱住他的靴子,低头去嗅吻他的靴鼻。这是唐朝游牧民族致敬的最高方式,有草原***首领使节对李唐皇族行过这个礼,也有长安派出去的软骨头使节对草原可汗行这个礼(然后以丧权辱国的罪名被族诛了)。

在封建社会,天子至高无上,作为帝王除了祭拜祖先,其他几乎没有需要天子跪拜的情况了。不过,清朝著名的皇帝康熙,却在祭拜孔子的时候使用了古代最崇高的礼节, 三跪九叩的大礼,据史书记载,康熙在六次南巡中有三次经过了孔子的故乡曲阜,而康熙在到达此处后就会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去祭拜孔子!

那么为何康熙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皇帝,愿意向孔子行如此大礼呢?这就要从清朝刚刚进入到中原开始说起了。众所周知,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朝廷,在当时虽然靠着武力入主中原,但是天下仍然有着很多的反对势力,对于对于清朝的统治是非常不利的,而且靠着武力能够建立朝廷,却无法治理朝廷!

想要治理天下离不开文人,而文人最重气节,想要他们为覆灭故国的满人朝廷效力,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满人为了巩固统治,通过尊孔孟来安抚文人。顺治皇帝还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再次奠定了孔子这位圣人崇高的地位,而之后的统治者也非常的重汉学!

康熙自身的汉学造诣就非常不错,所以在南巡时路过了圣人的故乡,康熙自然也要表达对这位圣人的尊崇,所以康熙所行的三跪九叩大礼,对他而言就是一种有效的巩固统治的手段,而结果也自然让康熙很满意。

在康熙宣读祭文的时候,在场的处于士大夫阶层的文人,朝中的文官百官都被康熙的这番行为所感动人,认为自己得遇明主,愿意报效朝廷,康熙也因此获得了很多文人的效忠。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儒家的崇高地位,为朝廷拉拢到文人的支持!康熙对孔子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也是并非让人难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