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彩镂金中国艺术品,错彩镂金属于一种什么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26 0
  1. 四字成语接龙
  2. 什么种什么金四字成语
  3. 简述闻一多在中国新诗上的贡献
  4. 关于定的四字成语接龙
  5. 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浪漫主义色彩
  6. 什么是美学?

出水芙蓉之美,出自李白的诗,指自然之美啊

我国的山川河流就是出水芙蓉之美

错彩镂金之美,是说创造之美

错彩镂金中国艺术品,错彩镂金属于一种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看过商朝的青铜器吗,玉器吧,那些纹饰,就是错彩镂金

你可以另我的QQ460150103,我们再聊

四字成语接龙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日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白居易

2017年上映的《妖猫传》可谓是国产**中不多见的华美秀丽、凄婉旖旎的优秀作品。

导演是一部影片内在的灵魂, 《妖猫传》正是中国着名导演陈凯歌的作品。

陈凯歌是一位深受中华历史文化影响的导演, 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着鲜明的中华文化、美学之烙印。

此外, 从《霸王别姬》到《无极》再到《妖猫传》, 纵观这些作风类似的**我们也不难看出, 陈凯歌自己关于鲜艳华美、错彩镂金作风的喜欢。

同时, 从影片的宣传和报道中更能觉得到, 陈导不断有一个执着的“盛唐梦”。

这种执着既表现在他斥数亿巨资建造了一座唐城, 也表现在他用6年时间来打磨这部影片。

正是这种种缘由叠加在一同才有了往常我们看到的《妖猫传》。

盛唐气候 华美美学

在表现内容上。

林庚先生曾说:“这时期性格是不能分开了那个时期而存在的。盛唐气候是盛唐时期肉体相貌的反映。”

毫无疑问, 《妖猫传》讲述的是盛唐时期有关杨贵妃之死的一系列事情。

众所周知, 玄宗朝是唐朝的巅峰, ***如说哪个时期最能集中表现“盛唐气候”, 那必然是玄宗朝。

故事以众所周知的玄宗与杨妃的爱情为线索, 群众喜闻乐见, 容易惹起共鸣。

此外将盛唐与玄幻相分离, 也容易满足很多年轻人的口味, 在商业化上做到了古为今用。

分离这样的故事背景和历史学问欣赏影片, 不难从中发现许多有关“盛唐气候”的美学自创。

首先是开放与容纳。

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巨大时期万国来朝、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局面。

玉楼美艳的***身着充溢异域风情的服装, 跳着旋转动感的舞步, 极乐之宴收场的胡人杂技演员和跳着着名胡旋舞的安禄山相映成趣, 外族文化在***的土地上摇曳生姿, 令人憧憬。

慕名而来的阿部仲麻吕和空海, 他们作为外国人也能够经过科举做官、能够向高僧求得真传。

不论是汉族人还是其他民族的人, 都能够在这里找到本人的归宿。

这些都表现了一个盛世王朝的容纳、开通与接纳。

其次是市井的繁华。

唐朝时期经济兴旺, 对外贸易繁盛。东市和西市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 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 还是中外各国停止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里商贾云集, 邸店林立, 物品美不胜收, 贸易极为繁荣。

胡玉楼里争艳的群芳, 街市上变戏法 (幻术) 的江湖术士, 冷冷清清繁华特殊的人群……这些都表现了盛唐安定、富足、和美、繁华的气候。

此外, 影片还选择了以日自己空海为两大男主角之一。

抛开中日合拍以及原著是日自己写的这个理想, 这样的设置也是没有违和感的。

众所周知, 日本许许多多的文化都是从唐朝传过去的, 日自己的盛唐梦一点都不比中国人逊色。

唐朝历史上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外族之一就是日本。日本如今还保存着许许多多盛唐的印记。

这种淳厚的历史脉搏和逾越千年的深远影响也是“盛唐气候”的一个鲜明的表现。

在镜头言语上。

长镜头的巧妙运用:

“东方的长镜头不同于西方的长镜头, 西方式的长镜头是以运动的长镜头为主, 东方式长镜头却是以静止的长镜头为主。这里说的静止长镜头就是摄影机的机位、机头、焦距不动, 摄影机在静止中完成一个时间长度较长的影像镜头的拍摄。”

同时作为一种**言语, 长镜头应用景深镜头, 能够拍摄出比拟完好的人物动作, 再现理想事物的自然流程, 让观众能更客观地看到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践联络。

《妖猫传》中的长镜头就是具有东方审美特征的静止长镜头。

这种长镜头在表现盛唐气候的运用中主要有两个场景。

第一个是在空海和白居易穿过市井天桥时有一个20秒的长镜头。之后就是极乐之宴上跟随贵妃脚步的10秒左右的长镜头。

这种长镜头, 一方面有中国文人诗画肉体的表现, (如在《诗经》、《沁园春·雪》、《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 它可以表现出盛唐市井的繁华和人物的状态。

烧香拜佛的老百姓, 做买卖的生意人, 民众生活的百态都在长镜头的边缘有所表现。

而在极乐之宴上, 跟随贵妃脚步和背影的长镜头更有一种探寻的深意, 有一种令人神往的等待———等待它回眸时令人冷艳的美丽, 为贵妃的美造势。

此外, 这样的长镜头不只阐明了贵妃在极乐之宴这一空间中的主***置, 还能够将极乐之宴上美轮美奂的图景包罗进去, 能更好表现盛唐华贵的气候。

同时, 长镜头在**时空中还具有着其独具的纪实价值。固然《妖猫传》中有玄幻的局部, 但***如陈凯歌导演想要表现出盛唐史诗般的肉体气候和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那这种带有纪实意味的长镜头就也是必不可少的。

俯瞰视角的运用:

俯瞰镜头常常表现的是数量上的壮观, 而不是个体的视觉质量。

俯瞰镜头在片中主要体三处:

一处是表现长安整体现象的镜头, 重在表达长安城恢弘的气势和市井的繁华;

第二处是表现众人出逃的慌乱, 大家挤在一同, 仓皇出逃, 重在用俯瞰镜头表现密密麻麻的人潮, 突出了人数之多和紧迫感、压制感;

第三处比拟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极乐之宴上的运用。这种视角将那种“觥筹交织”、“众宾欢”的状态愈加激烈的表现了出来, 同时也表现了场景的华美和浩大, 更能表现出盛唐华丽堂皇的气候。

对称式的构图:

对称式构图具有均衡、稳定、相照应的特性。也有庄严, 恢弘, 正式的觉得, 《妖猫传》多用对称的构图, 让画面愈加的典雅, 端庄、大气, 使所描画的建筑也愈加的划一、恢弘, 这些也都有盛唐气候的影子。

在场景布置、颜色和配乐上。

《妖猫传》在视觉和听觉效果上也是极尽错彩镂金之美。

视觉上影片颜色明度高, 饱和度高, 品种繁复, 搭配多用撞色, 营造出一种华丽精工的堂皇气候。

建筑上以花萼相辉楼为典型代表, 高大华美, 室内雕梁画栋, 表现了盛唐经济实力、建筑工艺的出色。

此外在服饰上, 本片在很大水平上复原了唐朝的配色, 且不说长安女子们的襦裙形制精巧、繁复华美, 就连空海的服饰上的花纹也非常的讲究, 从中能觉得到盛唐人的精致。

在器物上, 外形各异的酒器、晶莹剔透的簪子、流光溢彩的纸灯、绣工精密的香囊……这些都表现了唐朝手工艺的辉煌。

而在配乐上, 《妖猫传》多用低音鼓点来表现盛世雄壮的气势, 同时配合弦乐的演奏, 有一种荡气回肠的庞大气候。

此外, 片中也多有琵琶、胡笛、箜篌等西域传来的乐器, 配以阮、笛子等多种乐器停止合奏, 气势庞大, 声部繁多, 既表现了盛唐音乐艺术的繁盛, 也表现了其兼容并包的特性。

美奂之余 碧玉有暇

在《妖猫传》中, 观众可以觉得到导演关于盛唐气候美轮美奂而又气势蓬勃的竭力追求与复原,但是这种复原似乎还没有完整抓住“盛唐气候”的精华, 有着一些缺憾。

或许《妖猫传》存在瑕疵的最大缘由就在于它对盛唐气候的展示只在皮而不在骨。

盛唐时期的美学思想中曾经提出了“兴象”说, “兴象”说的提出标明人们对艺术形象的把握, 已由注重外形的感知深化到内在肉体的探求, 或者说是由“形而下”的外壳上升到“形而上”的内核。

而《妖猫传》只抓住了“盛唐气候”形而下的外在表象, 无视了其形而上的肉体内涵。

过火强调个体。

盛唐气候是一个由无数优秀个体组成的整体气势, 是千峰并立而构成的共生奇迹。

一部**有主角、有主线是很正常的, 但是**重复强调杨贵妃是***盛世的意味便略有不妥。

**给人一个激烈的觉得就是, 一切人都围着杨贵妃转, 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 似乎盛唐是为了杨玉环而生。

是盛世培养了杨贵妃不***, 但一个后宫女子能否能够代表一个盛世, 能否能够左右和动摇一切人的心智还尚需琢磨。

很显然这里导演用的是一种夸大的表现方式。而这种夸大也因过于夸大而变得失真, 也偏离了盛唐气候的实质。

一枝独秀不是春, 盛唐的气候是百花齐放。

错彩镂金有余而厚重典雅缺乏。

正所谓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度, 得当的才是适宜的。

配合谐和才是美, 不加选择的堆砌便不是美。

《妖猫传》中的胡玉楼和花萼相辉楼, 并不思索任何审美的调和, 而是把一切华丽堂皇的、华贵的都堆砌上去, 于是就构成了错彩镂金亦雕绘满眼的图景。

而这种不讲求设计的铺张很容易构成视觉和审美上的疲倦, 反而失了典雅厚重的贵族气质, 典雅和厚重感。

此外, 斥资数亿的唐城也没有让观众觉得到宏阔的气候, 反而总是给人一种拥堵和压制的觉得。

而形成这种魄力、格局辖小的缘由和镜头取景的封锁性有着很大的关联, 《妖猫传》中很多庞大绚丽的风光都不是通透、开阔的, 而是闭合的。都有一种被框住的压制感。

这也使得盛唐气候中开阔、雄壮、恢弘的气势完整没有得到表现而显得局促。

不合理的布置使盛唐气候失真。

《妖猫传》还有一点令人诟病的就是历史细节上的硬伤。

***剧是允许有合理的想象和改编的, 但是***如不好则会让人有跳戏和为难的观影体验。

首先在人物设置上, 杨贵妃有胡人血缘这一点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一切有关杨氏的籍贯和家谱等材料都显现杨贵妃是纯***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其次在情节布置上, 长安是十分典型的内陆城市, 长安城既不是东方***, 也不是江南这样的鱼米之乡, 长安历史上的平面图也显现并没有那样能够用来划船的水道, 所以很显然这个也是导演过于理想化的设计。

固然这部**主体是玄幻剧, 但是很多无伤情节与叙说逻辑的不用要的扭曲, 显然会对盛唐气候的展现有所妨害。

缺乏高度和敬意, 很多情节流于庄重。

在**中有一个李白要高力士脱靴的伸脚镜头, 很显然导演在这里用了比拟诙谐的表现方式, 以至带有几分周星驰式的滑稽。

明明是十分能表现李白不畏权贵的一幕, 却由于这种不合时宜的诙谐感而失了风骨。

而且在李白和贵妃对话时, 李白无论是语气还是神态都带有几分庄重, 相比阿部和白鹤少年, 他不但没有关于美的最最少的敬意, 反而带有一种调笑的态度。

此外, 阿部仲麻吕关于贵妃的感情也没有停止很好的铺垫, 让观众对这其突如其来的表白感到莫明其妙, 这种仓促感也使得他的喜欢愈加流于外在, 因缺乏真情而显无暇洞。

再有一点就是李隆基的形象, 在极乐之宴上, 他踩住贵妃裙子然后半蒙住脸的动作以及出逃时的仓皇和不镇定, 都让人觉得不到这是一个曾经发明过***盛世的一代明君。

当过盛世君主的人, 即便失败也会有沉着, 及时妥协也有威严, 哪怕是末代皇帝溥仪在审讯法庭上也不失***风度, 李隆基作为创始盛世之君真实不应该有片中那种失仪的表现。

这些失败的演绎都失了盛唐气候, 失了盛唐风骨。

固然《妖猫传》在整体表现上并不完整尽如人意, 但《妖猫传》对盛唐气候的自创和追随却不是一件坏事。

首先, 它表现了人们关于盛唐气候的神往和思念, 是关于文化的一种追溯和反观。

其次它大胆的对当年的爱情故事提出了不同的考虑, 这种考虑既有创新价值也有理想价值, 它为我们提醒了盛唐气候光荣万丈的另一面、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它的影, 它的暗淡面。

此外, 《妖猫传》的呈现, 无疑惹起了新一轮的盛唐热。人们再一次聚焦盛唐, 聚焦盛唐气候, 无论是批判抑或是赞誉, 透过此片, 都让更多的人开端去勾勒、去了解、去表达本人心中的盛唐气候。

一种审美形态都是会随着时期的变化而不时开展的, 而这些新的考虑和解读, 无疑都是关于盛唐气候的补充和正名, 让盛唐气候在新时期焕发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什么种什么金四字成语

1.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富尊荣?→?荣华富贵?→?贵而贱目

2.目无余子?→?子虚乌有?→?有目共睹?→?睹物思人?→?人中骐骥?

3.骥子龙文?→?文质彬彬?→?彬彬有礼?→?礼贤下士?→?士饱马腾?

4.腾云驾雾?→?雾里看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此以往?

5.往返徒劳?→?劳而无功?→?功成不居?→?居官守法?→?法外施仁?

6.仁浆义粟?→?粟红贯朽?→?朽木死灰?→?灰飞烟灭?→?灭绝人性?

7.性命交关?→?关门大吉?→ 吉祥止止?→?止于至善?→?善贾而沽?

8.沽名钓誉?→?誉不绝口?→?口蜜腹剑?→?剑戟森森?→?森罗万象?

9.象箸玉杯?→?杯弓蛇影?→?影影绰绰?→?绰约多姿?→?姿意妄为?

10.为人作嫁?→?嫁祸于人?→?人情冷暖?→?暖衣饱食?→?食不果腹?

扩展资料

成语接龙规则多样,大家一般熟知的是***用成语字头与字尾相连不断延伸的方法进行接龙。

常用接龙法有:

顺接:下一个成语的字头接上一个成语的字尾。

例如:快心满意?→?意到笔随。

逆接:下一个成语的字尾接上一个成语的字头。

例如:典章文物?→?朝章国典。

双飞:两个成语,第一个成语字头和第二个成语字尾一致,接第一个成语的第二个字

例如:快口直肠;沉著痛快?→?口诛笔伐;守瓶缄口。

简述闻一多在中国新诗上的贡献

1. 金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

金碧辉煌、

金口玉言、

金榜题名、

金瓯无缺、

金风玉露、

金戈铁马、

金刚怒目、

金玉良缘、

金玉满堂、

金字招牌、

金鸡独立、

金枝玉叶、

金玉其质、

金鸡消息、

金张许史、

金断觿决、

金华仙伯、

金篦刮目、

金革之世、

金石之策、

金友玉昆、

金印紫绶、

金章玉句、

金题玉躞、

金印如斗、

金风飒飒、

金紫银青、

金翅擘海、

金规铁律、

金无足赤

2. 带金的四字词语

带金的四字词语有:金碧辉煌、固若金汤、金瓯无缺、金口玉言、金榜题名 一、金碧辉煌 [ jīn bì huī huáng ] 1、释义: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金碧:金黄青绿的颜色。 2、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碧辉煌。”

译:穿着深红色纱袍,像星辰一样光彩亮丽,金光碧色,彩辉夺目。 二、固若金汤 [ gù ruò jīn tāng ] 1、释义:形容防守非常坚固。

金:金城,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2、出处:《汉书·蒯通传》:“边城之地;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译:一定会据城坚守,到处都像金城汤池一样,是很难攻取的。

三、金瓯无缺 [ jīn ōu wú quē ] 1、释义: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

比喻国土完整。 2、出处: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

译:到各州之地,都是不完整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的样子。 四、金口玉言 [ jīn kǒu yù yán ] 1、释义: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2、出处: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使吾子栖迟穷巷,守此困极。”

译:现在你是难得说话,沉默不语,让我的儿子住在穷巷,守着这样的贫困在这里。 五、金榜题名 [ jīn bǎng tí míng ] 1、释义: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

指科举得中。 2、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

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译:何扶,唐朝诗人,太和九年及第,第二年,又写三篇,以一首寄旧同年写道:‘今天金榜题名了,春天还是那个春天(意思暗指物是人非),花从中有美女频频来访,为何事独自一人重来这里回顾?’” 百度百科-金碧辉煌 百度百科-固若金汤 百度百科-金瓯无缺 百度百科-金口玉言 百度百科-金榜题名。

3. 金什么四什么成语

没有“金()四()”的成语,“金”开头的成语如下: 金谷酒数 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金浆玉液 道教说是一种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

也指美酒 金尽裘敝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 金科玉律 科、律:法律条文。

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 金口玉牙 金、玉:比喻珍贵。

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 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金声玉润 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金石良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金石之交 交:交情。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金石之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金屋贮娇 金屋:华丽的房屋;娇:阿娇,汉武帝刘彻姑母的长女,借指美丽的女子。指娶妻或纳妾 金无足赤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

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金鸡独立 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

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金兰之契 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

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金迷纸醉 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

金石为开 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

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金屋藏娇 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

也指取妾。 金舌弊口 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

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金龟换酒 解下金龟换美酒。

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 金风玉露 泛指秋天的景物。

金貂换酒 取下冠饰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

金鸡消息 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金匮石室 匮:柜子。

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金印紫绶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

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显爵。

金汤之固 像金城汤池那样牢不可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足赤:足金,纯金。

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金戈铁马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

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金相玉质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金玉满堂 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富。 金友玉昆 友、昆:指兄弟。

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金城汤池 金属的城墙,滚水的护城河。

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金科玉条 科、条:法律条文。

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金声玉振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金钗十二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

后指人姬妾多。 金石之计 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金刚怒目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玉锦绣 指精美珍贵的东西。

也比喻巧妙的计策。 金鼓齐鸣 金钟战鼓一齐响起。

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

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金童玉女 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

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金精玉液 旧指一种仙药。

也指珍贵的饮料。 金字招牌 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

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

金翅擘海 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金钗换酒 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金人之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金壶墨汁 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金瓯无缺 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

比喻国土完整。 金石丝竹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

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金枝玉叶 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

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金浆玉醴 浆:酒;醴:甜酒。

原指仙药,后指美酒佳酿。 金瓶落井 金瓶掉落井底。

比喻一去再无音讯。 金玉良言 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金针度人 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

指宣扬教化的人。 金榜题名 指科举得中。

金尽裘弊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金口玉言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金榜挂名 见“金榜题名”。 金篦刮目 比喻翻然醒悟。

金璧辉煌 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金碧辉映 同“金碧辉煌”。

金碧荧煌 同“金碧辉煌”。 金镳玉络 见“金镳玉辔”。

金镳玉辔 ①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②比喻爵禄。

金波玉液 比喻美酒。 金钗细合 金钗和钿合。

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金城千里 谓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

金城石室 比喻险固的城池。 金丹换骨 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

金貂取酒 见“金貂换酒”。 金貂贳酒 见“金貂换酒”。

金断觿决 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锥子解结。形容决断迅速。

金风送爽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

秋风带来了凉意。 金刚努目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刚眼睛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金戈铁甲 同“金戈铁马”。

金戈铁骑 见“金戈铁马”。 。

4. 第四字带金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百忍成金 [bǎi rěn chéng jīn] 形容忍耐的可贵。

摆袖却金 [bài xiù què jīn] 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敝帚千金 [bì zhǒu qiān jīn] 敝:破旧;敝帚:破旧的扫帚。

自己的破扫帚;却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十分爱惜。

弊帚千金 [bì zhǒu qiān jīn] 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己物的珍视。

弊,一本作“谗口铄金 [chán kǒu shuò jīn] 谗言足以熔化金石。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

成城断金 [chéng chéng duàn jīn] 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寸土尺金 [cùn tǔ chǐ jīn] 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错彩镂金 [cuò cǎi lòu jīn] 错:涂饰;镂:雕刻。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盗嫂受金 [dào sǎo shòu jīn] 〖解释〗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点石成金 [diǎn shí chéng jīn] 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点石为金 [diǎn shí wéi jīn] 同“点铁成金”。点铁成金 [diǎn tiě chéng jīn] 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石)点化成金子;现多比喻修改文章、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

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东箭南金 [dōng jiàn nán jīn]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

比喻可宝贵的人才。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浮光跃金 [fu guang yue jin] 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管鲍分金 [guǎn bào fēn jīn] 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

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击鼓鸣金 [jī gǔ míng jīn]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击玉敲金 [jī yù qiāo jīn] 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

积毁销金 [jī huǐ xiāo jīn] 〖解释〗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积玉堆金 [jī yù duī jīn] 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家累千金 [jiā lèi qiān jīn] 谓家中极富财产。家书抵万金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比喻家信的珍贵。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jiā yǒu bì zhǒu, xiǎng zhī qiān jīn] 敝帚:破扫帚。享:供奉。

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

有时用于自谦。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 〖解释〗弊帚:破扫帚;享:供奉。

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

有时用于自谦。戛玉鸣金 [jiá yù míng jīn] 戛:敲击。

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

也形容人气节凛然。戛玉锵金 [jiá yù qiāng jīn] 见“戛玉敲金”。

戛玉敲金 [jiá yù qiāo jīn] 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匠石运金 [jiàng shí yùn jīn] 匠:匠人;石:人名;运:抡;斤:斧子。

原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艺精湛。

嚼铁咀金 [jiáo tiě jǔ jīn] 说话斩截。擂鼓鸣金 [léi gǔ míng jīn] 金:指锣。

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栎阳雨金 [lì yáng yǔ jīn] 《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

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后因以“栎阳雨金”喻意外的恩赐。

烈火见真金 [liè huǒ jiàn zhēn jīn] 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烈火真金 [liè huǒ zhēn jīn]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

比喻英雄本色不变;也作“烈火见真金”。买铁思金 [mǎi tiě sī jīn] 喻不切实际的贪心妄想。

暮夜怀金 [mù yè huái jīn] 比喻暗中行贿。排沙简金 [pái shā jiǎn jīn] 排:除去;简:选取。

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排沙见金 [pái shā jiàn jīn] 见“排沙简金”。披沙拣金 [pī shā jiǎn jīn] 拨开沙子;挑选金子。

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挑选精华;也比喻工作繁忙。披沙简金 [pī shā jiǎn jīn] 犹言排沙简金。

比喻从大量事物中挑选精华。璞玉浑金 [pú yù hún jīn]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

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齐人攫金 [qí rén jué jīn] 〖解释〗攫:夺取。

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日进斗金 [rì jìn dǒu jīn] 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

形容发大财。沙里淘金 [shā lǐ táo jīn] 把夹有金粒的沙砾在水中荡涤;以去沙取金。

比喻极其难得或非常不易。烁石流金 [shuò shí liú jīn] 谓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

形容酷热。烁,通“铄”。

烁玉流金 [shuò yù liú jīn] 见“烁石流金”。铄石流金 [shuò shí liú jīn] 高温熔化金石。

形容天气酷热。淘沙得金 [táo shā dé jīn] 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

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淘沙取金 [táo shā qǔ jīn] 淘金。同心断金 [tóng xīn duàn jīn]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土偶蒙金 [tǔ ǒu méng jīn] 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

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惜墨如金 [xī mò rú jīn] 惜:爱惜;墨:写字用的墨。

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惜字如金 [xī zì rú jīn] 谓极其节省文字,不多费笔墨。燕骏千金 [yàn jùn qiān jīn] 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

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

5. 带金的四字词语

带金的四字词语有:金碧辉煌、固若金汤、金瓯无缺、金口玉言、金榜题名

一、金碧辉煌 [ jīn bì huī huáng ]

1、释义: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金碧:金黄青绿的颜色。

2、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碧辉煌。”

译:穿着深红色纱袍,像星辰一样光彩亮丽,金光碧色,彩辉夺目。

二、固若金汤 [ gù ruò jīn tāng ]

1、释义:形容防守非常坚固。金:金城,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2、出处:《汉书·蒯通传》:“边城之地;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译:一定会据城坚守,到处都像金城汤池一样,是很难攻取的。

三、金瓯无缺 [ jīn ōu wú quē ]

1、释义: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2、出处: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

译:到各州之地,都是不完整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的样子。

四、金口玉言 [ jīn kǒu yù yán ]

1、释义: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2、出处: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使吾子栖迟穷巷,守此困极。”

译:现在你是难得说话,沉默不语,让我的儿子住在穷巷,守着这样的贫困在这里。

五、金榜题名 [ jīn bǎng tí míng ]

1、释义: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2、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译:何扶,唐朝诗人,太和九年及第,第二年,又写三篇,以一首寄旧同年写道:‘今天金榜题名了,春天还是那个春天(意思暗指物是人非),花从中有美女频频来访,为何事独自一人重来这里回顾?’”

搜狗百科-金碧辉煌

搜狗百科-固若金汤

搜狗百科-金瓯无缺

关于定的四字成语接龙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中国***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和创作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他所作出的独***献就是奠定了中国现代诗学和诗艺发展的基...

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浪漫主义色彩

1. 用定字开头成语接龙

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被四表→表里不一→一把死拿→拿班作势 → 势不可当 → 当场出彩→彩笔生花→花闭月羞→羞花闭月→月白风清→清跸传道→道傍苦李→李白桃红→红白喜事→事败垂成→成败得失→失道寡助→助边输财→财不露白→白白朱朱→朱陈之好→好吃好喝→喝西北风→风飑电击→击钵催诗→诗肠鼓吹→吹竹调丝→丝恩发怨→怨家债主→主敬存诚→诚欢诚喜→喜不自禁→禁暴静乱→乱臣贼子→子承父业→业精于勤→勤兵黩武→武不善作→作壁上观→观变沉机→机变如神→神安气定→定乱扶衰→衰当益壮→壮发冲冠→冠屦倒施→施不望报→报本反始→始料所及→及宾有鱼→鱼帛狐篝→篝火狐鸣→鸣凤朝阳→阳春白雪→雪案萤窗→窗间过马→马不解鞍→鞍马劳顿→顿兵坚城→城北徐公→公不离婆→婆娑起舞→舞笔弄文→文笔流畅→畅叫扬疾→疾病相扶→扶颠持危→危辞耸听→听而不闻→闻宠若惊→惊才风逸→逸尘断鞅→鞅鞅不乐→乐不极盘→盘根错节→节哀顺变→变本加厉→厉兵秣马→马不停蹄→蹄间三寻→寻弊索瑕→瑕不掩瑜→瑜百瑕一→一败如水→水碧山青→青出于蓝→蓝田出玉→玉惨花愁→愁长殢酒→酒病花愁→愁肠百结→结不解缘→缘木求鱼→鱼帛狐声→声驰千里→里丑捧心→心安神泰→泰山盘石→石沉大海→海北天南→南北东西→西除东荡→荡产倾家→家败人亡→亡不待夕→夕寐宵兴→兴高***烈→烈火辨日→日薄桑榆→榆次之辱→辱国丧师→师出无名→名标青史→史不绝书→书不尽言→言必有据→据鞍读书→书不尽意→意出望外→外方内圆→圆顶方趾→趾高气扬→扬长避短→短兵接战→战不旋踵→踵迹相接→接耳交头→头出头没→没查没利→利傍倚刀→刀笔贾竖→竖起脊梁→梁孟相敬→敬布腹心→心谤腹非→非誉交争→争长竞短→短兵相接→接二连三→三班六房→房谋杜断→断鳌立极→极本穷源 →源清流洁→洁己爱人→人百其身→身败名隳→隳胆抽肠→肠肥脑满→满不在意→意得志满→满城风雨→雨愁烟恨→恨海愁天→天宝当年→年登花甲→甲乙丙丁→丁丁当当→当场出丑→丑声四溢→溢美溢恶→恶叉白赖→赖有此耳→耳顺之年→年丰时稔→稔恶藏奸→ 奸臣当道→道傍之筑→筑舍道傍→傍观必审→审几度势→势不可遏 →遏恶扬善→善罢干休→休兵罢战→战火纷飞→飞必冲天→天保九如→如臂使指→指不胜屈→屈打成招→招兵买马→马尘不及→及第成名→名不符实→实报实销→销毁骨立→立场不稳→稳步前进→进本退末→末大必折→折本买卖→卖刀买犊→犊牧***薪→薪贵于桂→桂殿兰宫→宫车晏驾→驾尘彍风→风兵草甲→甲第连天→天崩地解 →解衣衣人→人不聊生→生搬硬套→套头裹脑→脑瓜不灵→灵丹妙药→药到病除→除暴安良→良辰吉日→日薄西山→山包海容→容光焕发→发短心长→长安道上→上兵伐谋→谋财害命→命词遣意→意广才疏→疏不间亲→亲不敌贵→贵不可言→言必有物→物腐虫生→生别死离→离本徼末→末大不掉→掉臂不顾→顾彼忌此→此唱彼和。

2. 以定为首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定倾扶危 [dìng qīng fú wē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倾:危。扶助危倾,使其安定。指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

出 处

汉·恒宽《盐铁论·备胡》:“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使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

成语接龙

危言逆耳 耳顺之年 年衰岁暮 暮鼓朝钟 钟鼎之家 家无儋石石火风灯 灯红酒绿 绿叶成阴 阴阳惨舒 舒头探脑 脑满肠肥肥遯鸣高 高飞远翔 翔鸾翥凤 凤附龙攀 攀龙附骥 骥伏盐车

3. 四字词语接龙大全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潭虎穴

龙争虎斗

龙腾虎跃

龙头蛇尾

龙驰虎骤:

龙雏凤种:

龙德在田:

龙雕凤咀

龙断可登:

龙断之登:

龙蹲虎踞:

龙多乃旱:

龙幡虎纛:

龙飞凤舞:

龙飞凤翔:

龙飞凤翥:

龙飞虎跳:

龙凤呈祥:

龙肝豹胎:

龙肝凤髓:

龙鬼蛇神:

龙翰凤雏:

龙翰凤翼:

龙胡之痛:

龙虎风云:

龙化虎变:

龙荒蛮甸:

龙荒朔漠:

龙江虎浪:

龙精虎猛

龙驹凤雏:

龙城:

龙池:

龙阁:

龙阙:

龙马精神:

龙眉豹颈:

龙眉凤目:

龙门点额:

龙鸣狮吼:

龙拏虎攫:

龙拏虎跳:

龙拏虎掷:

龙攀凤附:

龙盘凤舞:

龙盘凤逸:

龙盘凤翥

龙盘虎拏:

龙蟠凤翥:

龙蟠虎伏:

龙蟠虎绕:

龙蟠虬结

龙潜凤***:

龙屈蛇伸:

龙去鼎湖:

龙跧虎卧:

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

龙伸蠖屈

龙神马壮:

龙生九子:

龙首豕足:

龙潭虎窟:

龙潭虎穴:

龙韬豹略:

龙腾豹变:

龙腾凤集:

龙腾虎蹴:

龙腾虎踞:

龙腾虎啸

龙腾虎跃:

龙跳虎伏:

龙跳虎卧:

龙头锯角:

龙头蛇尾:

龙威虎震:

龙威燕颔:

龙骧豹变:

龙骧凤矫:

龙骧虎步:

龙骧虎视:

龙骧虎啸:

龙骧虎跱:

龙骧蠖屈

龙骧麟振:

龙翔凤舞:

龙翔凤翥:

龙翔虎跃

龙心凤肝:

龙兴凤举:

龙兴云属:

龙行虎变:

龙行虎步:

龙血凤髓

龙血玄黄:

龙言凤语:

龙颜凤姿:

龙阳泣鱼:

龙吟虎啸:

龙驭上宾:

龙跃鸿矫

龙跃虎踞:

龙战鱼骇

龙章凤彩:

龙章凤函:

龙章凤姿

龙章麟角

龙章秀骨:

龙蛰蠖屈:

龙睁虎眼:

龙姿凤***:

4. 四字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太多了,做几千个都没有问题,只是需要时间。

来558个吧: 精兵简政_政出多门_门不停宾_宾饯日月_月夕花朝_朝阳丹凤 凤泊鸾漂_漂泊无定_定乱扶衰_衰当益壮_壮发冲冠_冠盖如云 云悲海思_思断义绝_绝长补短_短兵接战_战不旋踵_踵接肩摩 摩顶放踵_踵迹相接_接二连三_三榜定案_案兵束甲_甲第连天 天崩地解_解兵释甲_甲第连云_云布雨润_润屋润身_身败名隳 隳胆抽肠_肠肥脑满_满不在意_意出望外_外方内圆_圆顶方趾 趾高气扬_扬长避短_短兵相接_接风洗尘_尘羹涂饭_饭坑酒囊 囊空如洗_洗兵牧马_马不解鞍_鞍马劳顿_顿挫抑扬_扬长而去 去暗投明_明白了当_当场出彩_彩笔生花_花簇锦攒_攒零合整 整纷剔蠹_蠹国病民_民安国泰_泰极而否_否极泰回_回肠百转 转败为成_成败得失_失道寡助_助边输财_财不露白_白璧青蝇 蝇攒蚁附_附耳低言_言不达意_意得志满_满城风雨_雨愁烟恨 恨海难填_填街塞巷_巷尾街头_头出头没_没齿不忘_忘餐废寝 寝不安席_席不暇暖_暖衣饱食_食案方丈_丈二和尚_尚虚中馈 馈贫之粮_粮多草广_广寒仙子_子为父隐_隐恶扬善_善罢干休 休兵罢战_战火纷飞_飞刍挽粒_粒米束薪_薪尽火传_传道受业 业峻鸿绩_绩学之士_士饱马腾_腾达飞黄_黄尘清水_水碧山青 青出于蓝_蓝田生玉_玉惨花愁_愁肠百结_结不解缘_缘木求鱼 鱼帛狐篝_篝火狐鸣_鸣凤朝阳_阳春白雪_雪案萤窗_窗间过马 马不停蹄_蹄间三寻_寻弊索瑕_瑕不掩瑜_瑜百瑕一_一班半点 点金成铁_铁案如山_山崩川竭_竭诚尽节_节哀顺变_变本加厉 厉兵秣马_马尘不及_及宾有鱼_鱼帛狐声_声东击西_西窗剪烛 烛照数计_计不反顾_顾此失彼_彼此彼此_此唱彼和_和蔼近人 人不聊生_生不逢时_时不可失_失魂荡魄_魄荡魂飞_飞刍挽粮 粮尽援绝_绝处逢生_生不遇时_时不我与_与虎谋皮_皮里春秋 秋波盈盈_盈科后进_进本退末_末大不掉_掉臂不顾_顾而言他 他山攻错_错彩镂金_金榜挂名_名不副实_实逼处此_此动彼应 应变无方_方便之门_门不夜关_关怀备至_至诚高节_节外生枝 枝别条异_异宝奇珍_珍禽奇兽_兽聚鸟散_散兵游勇_勇而无谋 谋财害命_命词遣意_意广才疏_疏不间亲_亲操井臼_臼杵之交 交臂历指_指不胜屈_屈打成招_招兵买马_马迟枚疾_疾不可为 为丛驱雀_雀角鼠牙_牙白口清_清词丽句_句比字栉_栉比鳞差 差强人意_意合情投_投畀豺虎_虎步龙行_行号巷哭_哭哭啼啼 啼饥号寒_寒蝉僵鸟_鸟得弓藏_藏锋敛锐_锐不可当_当场出丑 丑类恶物_物美价廉_廉而不刿_刿目怵心_心安理得_得不补失 失魂落魄_魄荡魂摇_摇笔即来_来处不易_易地而处_处高临深 深闭固拒_拒虎进狼_狼狈不堪_堪以告慰_慰情胜无_无可救药 药到病除_除暴安良_良工巧匠_匠门弃材_材德兼备_备尝艰苦 苦不堪言_言不逮意_意懒心灰_灰飞烟灭_灭此朝食_食不充饥 饥不遑食_食不充口_口不二价_价等连城_城北徐公_公才公望 望表知里_里丑捧心_心谤腹非_非此即彼_彼倡此和_和蔼可亲 亲当矢石_石赤不夺_夺眶而出_出尘不染_染苍染黄_黄道吉日 日薄桑榆_榆次之辱_辱国丧师_师出无名_名不符实_实逼处此 此伏彼起_起承转合_合胆同心_心不两用_用兵如神_神安气集 集思广益_益国利民_民不堪命_命辞遣意_意乱心忙_忙不择价 价廉物美_美不胜收_收成弃败_败不旋踵_踵决肘见_见鞍思马 马齿徒增_增收节支_支床迭屋_屋如七星_星驰电掣_掣襟露肘 肘行膝步_步步登高_高岸深谷_谷父蚕母_母慈子孝_孝悌力田 田父献曝_曝书见竹_竹报平安_安安稳稳_稳步前进_进谗害贤 贤良方正_正本澄源_源清流洁_洁己从公_公道合理_理不胜辞 辞不达意_意料之外_外刚内柔_柔肠百结_结草衔环_环堵萧然 然荻读书_书不尽言_言不二价_价值连城_城狐社鼠_鼠臂虮肝 肝肠寸断_断编残简_简傲绝俗_俗不可耐_耐人咀嚼_嚼齿穿龈 龈齿弹舌_舌敝唇焦_焦熬投石_石沉大海_海不波溢_溢美溢恶 恶叉白赖_赖有此耳_耳鬓斯磨_磨杵成针_针锋相对_对簿公堂 堂而皇之_之死靡二_***佳人_人百其身_身败名裂_裂裳裹足 足不出户_户曹参军_军不血刃_刃树剑山_山崩地裂_裂石穿云 云布雨施_施而不费_费财劳民_民不聊生_生齿日繁_繁花似锦 锦簇花团_团花簇锦_锦囊还矢_矢不虚发_发策决科_科班出身 身不由己_己饥己溺_溺心灭质_质而不野_野草闲花_花攒锦簇 簇锦团花_花攒锦聚_聚精会神_神不附体_体大思精_精兵强将 将本求财_财殚力竭_竭诚相待_待价而沽_沽名钓誉_誉不绝口 口不应心_心比天高_高傲自大_大辩不言_言不顾行_行家里手 手不释卷_卷甲倍道_道不掇遗_遗编断简_简截了当_当断不断 断长补短_短吃少穿_穿壁引光_光彩夺目_目不别视_视财如命 命蹇时乖_乖唇蜜舌_舌敝耳聋_聋者之歌_歌功颂德_德本财末 末大必折_折箭为誓_誓不两立_立此存照_照本宣科_科头箕踞 踞虎盘龙_龙驰虎骤_骤不及防_防不及防_防不胜防_防患未然 然糠自照_照功行赏_赏不当功_功败垂成_成败利钝_钝学累功 功薄蝉翼_翼翼飞鸾_鸾翱凤翥_翥凤翔鸾_鸾颠凤倒_倒绷孩儿 儿女成行_行间字里_里出外进_进寸退尺_尺兵寸铁_铁板不易 易口以食_食不果腹_腹背受敌_敌不可***_***痴***呆_呆里撒奸 奸掳烧杀_杀敌致果_果然如此_此发彼应_应。

5. 四字成语接龙20个

四字成语接龙:

举例一:

长驱直入->入木三分->分文不取->取信于民->民怨沸腾 ->腾蛟起凤->凤毛济美->美女簪花->花说柳说->说黄道黑 ->黑灯瞎火->火光烛天->天壤悬隔->隔年皇历->历历可数 ->数白论黄->黄袍加身->身外之物->物换星移->移樽就教。

举例二:

说三道四->四平八稳->稳扎稳打->打牙犯嘴->嘴直心快 ->快步流星->星火燎原->原原本本->本末倒置->置若罔闻 ->闻风丧胆->胆小如鼠->鼠窜狼奔->奔走相告->告朔饩羊 ->羊狠狼贪->***腐>化为乌有->有备无患->患难之交 。

举例三:

来去分明->明白了当->当门抵户->户限为穿->穿壁引光 ->光前裕后->后起之秀->秀而不实->实与有力->力争上游 ->游刃有余->余波未平->平淡无奇->奇珍异宝->宝刀不老 ->老态龙钟->钟灵毓秀->秀才人情->情窦初开->开山祖师 。

成语接龙简介:

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是体现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一个缩影,是老少皆宜的民间文化活动。成语接龙规则多样,大家一般熟知的是***用成语字头与字尾相连不断延伸的方法进行接龙;因为成语接龙是作为一种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竞争游戏出现的,所以它必须有一个权威、严密的规范方法,以体现游戏的公平、公正。使佼佼者脱颖而出。

什么是美学?

庄子《逍遥游》的美学品质

最近在看一本中西哲学对比时,看到了西方的尼***和庄子有很多的共性,于是翻阅了一些庄子的书,喜欢上庄子那种出世的心境.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学说的最高理想。对于人生哲学的问题,庄子主张***取一种逍遥自然的生活态度,主张"心斋"、"坐忘",强调"神"的概念,提出"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观点。这些内蕴深厚的哲学命题,同时也都是美学命题。闻一多说,庄子是"最真实的诗人","他的思想的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 ①《逍遥游》作为《庄子》的总纲,自然也较突出地表现出内蕴深厚的美学观,展现出极其丰富的美学品质。

一、审美心胸——"心斋"、"坐忘"

庄子把"道"作为人存在于自然的最高形式并加以推崇,他认为对于"道"的观照,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田子方》中以孔子和老子对话的形式,阐明了这个道理,提出只要能够实现对"道"的观照,就能达到一种"至美至乐"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只有那些抛弃了生死、功名、得失、贫富、毁誉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体会,因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无功、无名这三个层次的精神状态,是达到"至乐至美"的先决条件,然后才是"隳肢体、黜聪明"的状态。从对物质世界的排除到对思想意识的排除与否定,庄子把这种最高层次称为"心斋",又称为"坐忘"。

在《逍遥游》中,从鲲鹏到燕雀,从大德至小德,都是"有所待"。也就是说主体无法取消对客观事物的依赖性,也就无法进入绝对自由的"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只有那些能够从内心深处彻底排除利害观念,从人的各种是非得失的计较和思虑中解脱出来,进入"三无"精神层面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进入"逍遥游"的境界。《逍遥游》中的"圣人"许由,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以及《达生》篇中的"至人",《田子方》篇中的"***",都是"无所待"的人物。他们为了达到"无所待",就必然先要进入"三无"的境界,或如《大宗师》篇所说的"外天下"、"外物"、"外生",亦即将个人的宠辱得失、世事人情以至生死都排除于心,创造出一种空虚的心境,只有这种空虚的心境,才能实现对"道"的观照。当然,仅仅排除人与物质世界的联系以至人的生死都是不彻底的,庄子 还排除否定了人的思想意识,即"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正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这就是《人间世》篇所称的"虚而待物"的"心斋"和《大宗师》篇所称的"坐忘"。人们要从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欲望中解脱出来,从对利害和功名的忧虑中超脱出来,从对死和生的迷惘中摆脱出来。当庄子把对死生的认识从人本体移到超越个体之上的另外一个更高的、更普遍的存在时,死生的界限就消失了;当庄子把人的精神世界都否定之时,"心如死灰"的"虚"的状态也就达到了。虚而待物,所谓"待物",实为"不待",这种精神境界便更加接近"道"的境界。庄子通过《逍遥游》,对这种人生态度做出了深刻的阐释。

从这种阐释中,我们看到,《逍遥游》的境界是以"心斋""坐忘"为理想的自然状态,可以实现对"道"的观照,从而真正进入一种"游"的境界。"游"既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和审美境界。关于"游"的美学特质,后文将专题分析。

庄子形成"心斋""坐忘"这样"无所待"的境界,是与他所处的社会、人文、政治环境分不开的。他想进入纯然的精神世界以逃避物质世界的弱肉强食以及功名利禄,这种消极的避世观念必然导致人主观能动性的丧失。但是,作为一个美学命题,这种境界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审美心胸理论的真正发现。叶朗先生指出"庄子提出的这种‘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作为对审美主体的一种要求,却有它的合理性。......庄子关于‘心斋'、‘坐忘'的论述,突出强调审美观照和审美创造的主体必须超脱利害观念,则可以看作是审美心胸的真正的发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审美主体的发现)。" ②

首先,"无所待"的精神状态,是对审美主体的首要要求。作为审美主体,当他进入到美的创造或者鉴赏状态时,他必须要抛弃任何利害得失的实用功利考虑,抛弃既有社会观念和人文观念的束缚,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审美客体的雕琢与鉴赏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审美感受、情感、想象、理想等能力,物我两忘,获得审美愉悦。如果审美主体不能坚持"无所待",依然为客观所累,那便不能进入到自然、天然、超然的境界,无论是精神还是创造力都会受到约束,从而影响了对审美客体的创造和鉴赏,也就不能在最后释放出最完美的审美愉悦。庄子无论是在《逍遥游》中,还是在其他文章中,都强调着"无所待"、"虚而待物"的命题,这实际上进入了叔本华所说的"审美静观"。"逍遥游"的状态正是从一种意志和欲望的束缚中获得暂时解脱的一种审美方式,这种方式必然要求主体放弃习惯看法,打破自然与人的界限,人要最大限度地融合于自然,抛弃自己的物欲和意欲。《庄子》中的许多寓言也更深刻地支持了这一理论。《达生》篇的梓庆,削木为璩,至为精美。他强调的创造状态要"斋以静心","不敢怀庆赏爵禄"之念,"不敢怀非誉巧拙"之思,"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这正是"无功"、"无名"、"无己"的状态,是一种审美的心胸。

其次,庄子"心斋""坐忘"的审美心胸在审美创造活动中具有更突出的意义,它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论中"虚静说"的发端。"虚静"也称为静思、空静、澄心、凝心等等,指的都是主体排除一切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精力进入艺术构思和创造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也就是"无所待"的状态,是"游"的状态。庄子称颂梓庆的技艺高超,但对他的心理状态更加赞赏,这种心理正是"虚静"的表现。虚静思想可以看作是主体进行审美或艺术创作活动时必需的心理状态,但从根本上说,它要求主体超脱世俗,忘其身后,心怀空明澄澈,从而获得精神解脱和心灵自由,这和"心斋"、"坐忘"又是相通的。庄子的虚静思想对后世的艺术影响极为深刻,魏晋时期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要求"贤者澄怀味象",《宋书?6?1隐逸传》记载他晚年还感慨自己"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澄怀"就是涤荡胸怀,澄澈心胸之意,实践的是庄子"心斋"的思想。苏轼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中描述画家文与可画墨竹时的创作情景:"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与可的创作过程正是以"虚静"作为艺术构思和创作的基本前提。从老子到庄子,审美心胸说经历了开始发端到真正被发现、推广的历程,然后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创作。从李白到张旭,从宗炳到郭熙,这种虚静的审美心胸始终影响着士人,影响着中国艺术。这种艺术的内在核心,便是《逍遥游》里"无己"、"无功"、"无名"的心胸,以及"虚己待物"的心境。

二、庄子的审美境界——"游"

我们看《逍遥游》中"游"的境界,首先是一种审美境界,是"至乐至美"的境界。庄子在《田子方》篇以老子之语称"吾游心于物之初","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在这里,"游心于物之初"就是游心于道,也就是"逍遥游"。"游"是《逍遥游》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展示出这种审美境界的自由性和无边际性,展示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有了这个境界,"人"就从"物"和"角色"的存在状态中超脱出来,纵情翱翔于天地宇宙之间。

庄子用"游"来确定这种"至乐至美"的境界,如"以游无穷","游乎四海之外","游无何有之乡","游心于淡"等等。从今天的美学角度看,这些都准确地把握了审美活动的特征,又超脱出普通的审美活动。因为庄子的"游"是"心斋"、"坐忘"的游,除了超越功利,还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自我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具有更为飘渺神奇的美学品质。实际上,"游"的本义就是游戏,叶朗先生指出:游戏是没有功利性目的的。③功利是对"游"这种自然状态的一种威胁,是破坏自然箫声的杂音。纯然的"游"的境界是超脱物欲与功利的,它不会滞于物,为物所累,为世所累,为名所累,因此在我们今人看来,这是一种纯然的审美境界。同样,从我们今天的美学角度出发,支撑着庄子的正是一种游戏的精神,一种超然的精神,一种审美的精神。当然,庄子本人不会意识到这种精神的存在,并且,他否定精神世界,同时也把美与丑同化,美学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这些意义只对后世对我们今人产生影响。我们说,庄子的"游戏"是一种艺术的、审美的游戏,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游戏,是精神的、有丰富美学韵味的游戏。在庄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种"游"的宏大气息。这种气息的实质,从美学角度看就是处于精神人格层次的审美愉悦。《养生主》中的庖丁在解牛时"游刃有余","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达到随意遨游的境界,这一点和前面提到的削木为璩的梓庆是相同的。虽然庖丁的行为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但所谓"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就是说庖丁解牛符合音乐舞蹈的节奏,已经达到了审美的境界。并且,庖丁在把别人带入审美境界、让别人叹为观止的同时,他自身也得到了愉悦。这种愉悦来自获得创造的自由,这是进入审美境界而产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即审美愉悦。此时的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种快乐显然是超功利的,庖丁的创作状态正是"虚静"的状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复现自己","肯定自己"。人们找到了自身的自由状态,也就接触到美和美感的实质。从我们"人"的角度出发,"逍遥游"里的"游"正象征"人生",是一种人生境界。"游"代表着人生这一段路程,代表逍遥的人生,"游"更表示自由和快乐。逍遥的境界固然令人神往,但不能凭空获得"游"的资格,要想尽情遨游,必须加强对自身的修养和升华。《逍遥游》介绍了人生的四个层次,实际上,人的升华是无穷无尽的,这正是庄子认为的"无穷",只有在无穷之中,才能做到真正的游刃有余。

"游"的境界甚至被庄子在《逍遥游》中以神异的笔墨写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几"。这里庄子打破了个体受外物的牵制而游离于天地之间,尽管还不是纯然的"无所待",但这种对神异的描述,已经体现出对"道"的观照。这是放纵无碍的精神逍遥之旅,也是主体超越时空之旅。庄子要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在"游"中做到主观精神与"道"的合一,进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状态(《齐物论》)。这个思想为中国古典美学"神与物游"、"思与境谐"的形象思维论奠定了基础。进入到今天的审美层次,庄子这种"游"的过程既是想象与形象紧密结合的过程,同时形象思维又包含着主题强烈的感情活动。庄子既带给我们生动的物象,丰沛的情感,同时还带来许多飞腾的想象,这正是庄子对具体外物的突破和超越。这种不拘泥于形式的风格正是"心斋"、"坐忘"的一种体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庄子超越时空的自由境界为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对中国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三、《逍遥游》的审美观

《逍遥游》中的"游",指的是游心于"道"的精神境界,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他在《逍遥游》中为了论证"道"的最高境界,"通篇以‘大'字为线索",以"小大之辨"作为贯穿全文的纲绳。在《逍遥游》中,自然万物大至巨鹏,小到学鸠、斥鴳;寿命长及冥灵、大椿,短至朝菌蟪蛄;社会生活中大德如宋荣子、列御寇,小德如那些名利之徒,小知大知,小年大年,小德大德,在本质上都是没有差别的。不但大小没有差别,而且美丑、贵贱、是非、生死也都同"小大之辨"一样,没有差别。在《齐物论》中,他提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就是说小草杆和大木头,最丑的人和最美的人,以及一切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是没有差别的,用"道"这个本体去认识,都是等同的。

从今人视角出发,庄子的这种哲学把事物的规定性完全忽视,把"大小"、"美丑"、"善恶"等等完全看作是纯粹主观的东西。这样他就从美学的相对主义走到了美学上的主观主义,无疑是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相对主义认识论的误区。实际上,从庄子的思想出发,庄子不只否定了事物的规定性,甚至连事物本身都加以否定,他"齐物"的观点实际上是对相对主义的破坏,庄子的时代没有美学,因此我们后人的归纳对庄子那个时代没有意义。但是,作为一个美学命题,我们却能从庄子思想中探寻出一种审美观,而这种审美观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首先,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大小、美丑这些概念不仅是相对的、同一的,而且更是虚无的,只有作为宇宙本体的"道"才是最高的、绝对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是宇宙间一气运化的充满生命力和自然力的美。这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逻辑体系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现象的大小美丑只属于较低层次的美学范畴。叶朗先生指出"一个自然物,一件艺术作品,只要有生意,只要它充分表现了宇宙一气运化的生命力,那么丑的东西也可以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丑也可以成为美,甚至越丑越美。" ④这种"气韵生动"的最高范畴,已经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显著的审美特征之一。

从审美创造上看,我们看到的庄子思想中的审美观不是着眼于逼真再现具体的物象,而是着眼于整个造化自然;它不局限于表现单一的物象,而是力求表现出对象所蕴含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表现出宇宙元气运化的生命力。即使是一草一木,一丘一石,也要点化出它的灵气、生机和力量。这就是刘勰《文心雕龙》所讲的"写气图貌",王微《叙画》中所讲的"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当然,不仅仅是审美创造,就审美欣赏来说,对于物象,庄子似乎不看中审美对象的感性外在形态,他更注重观察外在形态下隐含的精神与气韵。庄子在《逍遥游》以及其它文章中塑造了大量形态丑陋的兀者、支离者、瓮 大瘿的形象,他的这种塑造从今天的美学角度看来,表明的是这样的审美观:外在形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和力量。美与丑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转化,同时美的极致也升华出来。这种美的极致显然发轫于庄子"小大之辨"、"道通为一"观点。

其次,《逍遥游》把庄子"小大之辨"的命题展示给我们,同时也给我们标示出一种"自然之美"的审美理想,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建立起与"错***镂金""雕缋满眼"相对的一种美感或美的理想。在《逍遥游》中,那种"御气而行"的潇洒状态实际上就是自然状态,人处于自然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含藏着内在生命及活泼之生机,它孕育万物,欣欣向荣,表现着无限的生意。无怪乎庄子在《知北游》中赞叹着:"天地有大美而言,四时有明法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道法自然"这一命题传达了道家美学的一个最基本思想,即关于真与美的统一观。在道家看来,最美的即是最自然的,最高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境界就是合乎自然之道,体现素朴自然、恬淡无为。一切人为的、违背自然本性的事物,都是对"天地之美"亦即"自然之美"的破坏。由此,庄子认为,就自然界而论,《逍遥游》中的巨鹏,有待乎风;《马蹄》篇中的马,受笼络约束,失去了自然之美。就社会生活而论,《逍遥游》中的势利之徒,受名缰利索;大德如列御寇,亦"犹有所待",也失去了自然之美。就艺术而论,"文***"坏"五色","六律"坏"五声","牺尊"坏"纯朴","珪璋"坏"白玉"(《马蹄》)。凡是人为的东西都破坏了自然之美。只有那些动物在大自然中不受束缚的"天放",艺术创作中不经人为的"天籁"、"天乐",才是符合自然本性的美。甚至《逍遥游》中,巨鹏所适之处,也是"南冥者,天池也。""天池",成玄英注云:"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为,故曰天池。"这说明,无论是《逍遥游》还是庄子的其它文章,贯穿其中的是"自然主义"的审美理想。

当然,庄子的这种主张从表面上看否定了一切艺术,因为艺术品的诞生必然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纯自然的艺术创作以及审美状态是不存在、不现实的,庄子的思想并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尽管如此,他的"自然之美"的观点作为一种审美追求,仍然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处处强调自然之美,论诗歌创作,是"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论作家的个性风格,是"自然之恒姿";论文章体式是"自然之趣"。钟嵘《诗品》也提出"自然英旨"的美学主张。唐代李白更是明确标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如是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形成了一种与"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的美感或美的理想相对的审美理想。摘引宗白华先生的话,这种自然之美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它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是美学思想史上的一个大解放。⑤庄子正是这种解放的先导。

以上,我们透过《逍遥游》,试图窥探庄子思想中蕴含的审美心胸、审美境界以及审美观。《逍遥游》带给中国古典美学一个全新的精神形态——关于人的审美关注、潜在能力和自由创造的哲学。《逍遥游》启发了古人的艺术精神,并且影响至今,具有十分丰富的美学内涵。闻一多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⑥郭沫若曾评价庄子:"秦汉以来的一部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庄子)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⑦这正是《逍遥游》的美学品质之所在。

《逍遥游》鉴赏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第1段,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这一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描述鲲鹏的形象。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第二层,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南飞,鹏鸟所待的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山野中蒸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所待的是“以息相吹”。为了强调鹏鸟的“有所待”,作者连用了大舟飘浮有待深水,芥草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

第三层,反驳蜩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的不一样。鹏鸟背宽翼大,要乘厚风行万里;蜩与学鸠身轻翼小,枪榆枋而知足。虽然所待各不相同,但都是各适其性而有所待。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别,反而嘲笑鹏鸟南飞是多此一举。

第2段,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这一段可分两层。

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这两段话有很好的解释:“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非复也。”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第3段,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虽然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但都被功名利禄所束缚,都被世俗“一”隅所累,无法摆脱主、客观的限制,就像斥、蜩鸠一样见识短浅,远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宋荣子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内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也”,还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列子御风而行,轻妙可观,外部世界对他似乎没有多少限制,身心也没有什么束缚,算不算逍遥游呢?回答是否定的:“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因为列子仍有待于风力。列子和宋荣子固然比前面的四种人高得多,正像鹏鸟比蜩鸠、斥高得多一样,然而这高低之间的共同点是“有所待”,因此他们算不得逍遥游。那么,怎样才算是逍遥游呢?庄子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做到这些的只有“至人”“神人”“圣人”。至此,文章的主题豁然明朗。

鉴赏要点

1.借用寓言说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所谓美学的真谛,我想说的是美学精神的核心乃是一种平等的对话理想。美学不是颐指气使的专断知识,也不是专家权威的自语独白,从柏拉图的“对话录”,到《论语》的语录对话体,这些洋溢着美学精神的文本都是对话性的。诚然,对话并不只是体现在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它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观念。你的阅读,以及你的有形或无形的反馈,都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周宪(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自然平淡的美学

中国艺术的确有许多西方艺术所没有的独特品格,这些品格为发展出中国美学体系和逻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比较美学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艺术重表现,西方艺术重再现。这种说法虽有简化之嫌,却也道出了中国艺术的某些特点。

如果我们把“错彩镂金”与“初出芙蓉”这两种美感,与西方美学和艺术相比较,也许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结果:两相比较,“错彩镂金”之美也许在西方艺术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现象(当然有差异),比如罗马时期的艺术,或是罗可可风格的艺术等,但“初出芙蓉”之美显然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更进一步,中国艺术重传神和意韵,亦与中国美学的“初出芙蓉”之美的观念有密切关系。

如前所述,在中国文化结构中,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二重奏。但是,就儒道思想的实际影响来说,后者更加切近中国美学精神和艺术。关于这一点,李泽厚写道:“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道家的」这些神秘的说法中,却比儒家以及其他任何派别都抓住了艺术、审美和创作的基本特征:形象大于思想;想像重于概念;大巧若拙,言不尽意;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从上述论断来看,“错彩镂金”和“初出芙蓉”两种美感,似与儒道两家思想有某种复杂的关联。比如荀子“性无伪则不能自美”,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与“错彩镂金”之美的功能相近;而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强调的是自然,即艺术独立,似与“初发芙蓉”之美相近。虽然我们不能作简单比附对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道家美学的确与“初出芙蓉”之美有密切关系。

从总体上说,“初发芙蓉”之美的特征主要体现为自然平淡.宗白华把“玉”看作是这一美学观的体现。他认为,中国人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之美也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一切艺术的美,乃至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

***如我们回到道家思想的根源上来看,这种自然平淡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平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其思想***显然来自道家学说。老子提出了“味”的概念,“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叶朗先生颇有见地地指出:

“无味”也是一种“味”,而且是最高的味。王弼注:“以恬淡为味。”老子自己也用过“恬淡”这个词,所谓“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老子认为,如果对“道”加以表述,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恬淡的趣味。后来晋代陶潜、唐代王维在创作中,唐末司空图在理论中,以及宋代梅尧臣、苏武等人在创作中,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这种思想,从而在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史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平淡”。这种美学史和艺术史上影响很大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最早就是渊源于老子的美学。平淡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一个极高的境界,历史上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诗人都有所论述。李白有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甫则强调“直取性情真”。梅尧臣日:“作诗无古今,谁造平淡难。”苏武直言:“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难。”

说到平淡,很自然地又回到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的佳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上来了。后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大都给予了“自然”、“平淡”的评价。在中国美学中,“自然”、“平淡”决非平庸和平常,而是一种极高的难以企及的境界。皎然说:“尝与诸公论康乐为文,直于性情,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至如……《登池上楼》,识度高明,盖诗中至日月也,安可攀援哉!”遍照金刚评述道:“诗有天然物色,以五彩比之而不及。由是言之,***物不如真象,***色不如天然。如此之例,皆为高手。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此之例,即是也。”我想,这也就是中国艺术独特的美学特征所在!

至此,你大约已经把握到中国美学的大致风貌了。现在,你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联想和引发出更多的“芙蓉出水”之美的生动例证,更加深切地体验中国美学和艺术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