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解酲的故事_以酒解酒的道理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29 0
  1. 刘伶病酒的魏晋风度
  2. 竹林七贤|刘伶: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3. 酒与中国古代文学
  4. 《幽窗小记》原文与解释
  5. 竹林七贤是哪些人
  6. 回魂酒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可以这么说,但是刘伶喝酒是放浪形骸,借酒消愁,文人名士发泄内心不满与苦闷情绪,酒成了文人墨客的寂寞饰物,且惟有酒才是他们灵魂短暂休憩的抚慰者。刘伶平时从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只与阮籍、嵇康相交甚厚,遇上时便有说有笑,非常投机。

刘伶,魏晋时期沛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晋书 列传十九—— 刘伶传》载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以酒解酲的故事_以酒解酒的道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说新语 任诞第二十三》《刘伶醉酒》: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刘伶病酒》翻译:刘伶十分喜欢喝酒,于是跟从(向)夫人要酒。(他)妻子很生气,妻子把酒倒掉,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妻子)哭着归劝刘伶说:“您喝酒太多,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刘伶说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说:“就遵从你的意思办。”(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因为爱酒才有大名声,一次要喝一斛,(现在只喝)五斗可以治病?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便醉熏熏的了。

刘伶病酒的魏晋风度

酲的读音是chéng,意为“运送谷物抵达首都王仓”。

酲字造句:

1、四类的二贤堂、宝宋斋、解酲阁以及八九十年代新建的建筑等,将视不同情况,进行修整、恢复、补缺或者全面修缮以及拆除。

2、以酒解酲:酲:喝醉了神志不清。忧心如酲:酲:酒醉后神志不清的状态。

3、解酲阁以及后平房、花架、入口门房等质量较差、有损历史风貌的八九十年代新建筑等,将***取整修或拆除的方式进行保护和整治。

4、石榴入口汁多,酸甜爽口,有“御饥疗渴,解酲止醉”之功。

5、每当秋季,也是石榴成熟的季节,用石榴榨汁,喝起来酸甜爽口,并且还有"御饥疗渴,解酲止醉"之功。

6、用石榴榨汁,喝起来酸甜爽口,并且还有“御饥疗渴,解酲止醉”之功。

7、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就拿来了酒肉,于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8、忧心如酲的我,冁然而笑,忘乎了所以,徜徉在美丽的西双湖畔,拉着你手而行。

9、一丝清风,弥漫着原野间呈硕的味道,风舞影动,嗅得那沁人的馨香与凄迷,呼吸之间,痴若醉酲。

10、当是之时,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况直眇小烦懑,酲醴病酒之徒哉。

11、每当秋季,也是石榴成熟的季节,用石榴榨汁,喝起来*甜爽口,并且还有"御饥疗渴,解酲止醉"之功。

12、此桃名曰解酲果,但凡有酒醉之人,只需吃一个便能豁然而醒,其功效不亚于平泉的醒酒

石。

13、”妻子听了十分高兴,马上准备了酒肴,要刘伶对鬼神起誓,哪知刘伶在神前祝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14、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15、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解酲,集醒第。

16、所谓桂酒,大夫芝兰士蕙蘅,桂君冬鲜荣。无所慑畏时靡争,酿为我醪淳而清。甘终不坏醉不酲,辅安五神伐三彭。谁其传者疑方平,教我常作醉中醒。

竹林七贤|刘伶: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结合原文《刘伶醉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刘伶醉酒》体现了纵情酒药,寻求超脱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主要有 :

1.崇尚老庄,惟尚清谈。

2.灭弃礼法,任情放诞。

3.寄情世外,仕不事事。

4.纵情酒药,寻求超脱。

5.坦然面对,视死若归。

1.崇尚老庄,惟尚清谈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 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 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 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 通。 (《世说新语〃文学》)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 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 布缠棺竖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 鸟。”次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 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 “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 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 “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世说 新语〃排调》) 辘 轳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 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 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 垒,宜***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 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 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世说新 语〃言语》)

2.灭弃礼法,任情放诞

嵇康:“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 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 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 不须犯情之礼律。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 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 也。”(《难自然好学论》)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 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 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 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 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 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 若。 ( 《世说新语·任诞》 ) 《礼记〃间传》:“父母之丧,既虞, 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 后临决,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 废顿良久。(《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雪夜造访戴安道,经宿方至,不入 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乘兴而行, 兴尽而归,何必见戴?”(《世说新 语·任诞》)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 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 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世说新语·任诞》)

3.寄情世外,仕不事事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 求为步兵校尉。 (《世说新语·任诞》) 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 辄恸哭而反。(《世说·栖逸》注引《魏 氏春秋》) 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 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 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 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 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 “‘未知生,焉知死。’”(《世说新 语·简傲》)

4.纵情酒药,寻求超脱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 神明开朗。”(《世说新语·言语》) 五石散: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 石、石琉黄等。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 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 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 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世说 新语〃任诞》) (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 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 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 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晋书·阮籍传》)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 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 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 祝鬼神,自誓断之尔。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 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 听。”便引酒进肉,魄然已醉炙。(《世说 新语·任诞》) (宋)叶梦得:“晋人多言饮酒有至于 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盖方时艰 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 盖自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流传 至嵇阮刘伶之徒,虽全欲用此为保身之 计。”(《石林诗话》)

5.坦然面对,视死若归。

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时袁山松出游,每 好令左右作挽歌。时人谓:“张屋下陈尸, 袁道上行殡。” (《世说新语·任诞》)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 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 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 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 不许。文王亦寻悔焉。(《世说新 语·雅量》)

酒与中国古代文学

1

如果你在魏晋时期的大街上见到一个人,这人身高不满一米六,长得其貌不扬;身上穿着破衣烂衫,邋里邋遢的,像是半个月没洗澡了;而且他总是捧着一壶酒,喝得醉醺醺的样子。那这个人想必就是竹林七贤中著名的酒鬼—刘伶了。

史书之笔似乎对刘伶的相貌特别不友好。《晋书》中写他“身长六尺,容貌甚陋”。《世说新语》中设有容止一篇,里面专门收录跟美男子相关的故事。刘伶却是因为长相难看而被录入的。

可是长相不佳的刘伶却有他的过人之处。

他是一个 庄子精神的传承者 ,一个放荡不羁的 行为艺术家 ,一个把喝酒喝出境界的 高级酒徒 。刘伶似乎是第一个在标榜禁欲的时代公开赞美酒的人,也是第一个把酒的地位提升到全新境界的人。

后来的诗人几乎都受到了刘伶或多或少的影响:

比如写下《五柳先生传》的陶渊明;比如写下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的李白;比如 “醉翁之意不在酒” 的欧阳修;再比如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的苏东坡。

他们无一不爱酒。可他们爱的却不仅仅是酒,而是醉酒之后那种形神超越的***;那种玄之又玄,物我两忘的境界;那种只有老庄描述出来,却只有饮酒之人才能体会到的自由与逍遥,全部被他们付诸笔端,写成一首首震撼人心的诗歌,流传千古

而这一切恐怕都得归功于刘伶,因为他是酒的代言人。他写下了《酒德颂》,一篇专门赞美酒的文章,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他的精神境界。

2

《酒德颂》是这么写的:

在《酒德颂》中,刘伶以一个“大人先生”的形象自比。

在这位先生眼里,天地的诞生不过是一个早晨,万年的时间不过是一瞬间;日月是他的门窗,八荒是他的庭廊。他行走不会留下足迹,居处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幕天席地,肆意而为。停下来时便拿起酒杯,游走时便带上酒壶。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喝酒,哪里会管其它的事情。

有两位固执的礼法之士,听到先生的风声,便议论他的事迹。于是他们扬起衣袖,绾起衣襟,怒目切齿,与先生陈说礼法,争论是非。

先生仍然不管不顾,还是自顾自的捧着酒槽,大口饮酒。一边抖动着胡须,岔开双脚而坐,枕着酒曲,垫着酒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先生不知不觉地喝醉了,一会儿又恍惚地醒来。他沉浸在在醉酒的境界里。那轰鸣的雷霆之声,他充耳不闻;那巍峨高耸的泰山,他视而不见。

他感受不到寒来暑往的变化,也不会察觉世俗的利欲感情。他俯观万物,那纷扰的样子就像江海上漂流的浮萍。两位礼法之士站在一旁,对他来说就如同蝼蚁一般渺小。

在《酒德颂》这篇文章中,庄子思想对刘伶的影响几乎随处可见。

刘伶的“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四句正是继承了庄子“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贲送”的思想以及庄子“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格局。

而刘伶笔下的大人先生“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像极了《庄子》中姑射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形象。

所以,庄子对刘伶的重大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如此, 刘伶的行事作风也处处显示出庄子的痕迹。

刘伶常常坐着鹿车,带上一壶浊酒,令童子带上铁锹随行,并对他们说:“死了便把我埋了吧!”

可见刘伶喝酒往往是不要命地喝,完全不顾死活。这就是庄子对生命的达观精神的体现。

对于庄子来说,人的出生是自然,直到这个人去世,也是符合自然的,是生命的自然终结。

所以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不但没有哭,反而大大咧咧地敲着盆子唱歌,看起来高兴地很。

刘伶也是充分地继承了庄子的这一点。他对待生死十分地豁达,一点儿也不怕死。

对刘伶来说,人活着就是要开心,有好酒就放肆喝,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嘛。?

3

男人往往会***,这是出于男性的本能。可刘伶似乎没有这种本能,对酒的热爱才是刘伶的本能。

当刘伶对酒的热爱超过对老婆的热爱时,他的老婆大人终于发作了。她每日看见刘伶醉醺醺的样子,便气不打一处来:既然喝酒比跟我在一起还重要,那你不如去跟酒过好了!

当然,生气还是其次,刘夫人主要还是担心刘伶的身体

如果为了喝酒连命都不要了,那还了得?于是刘伶夫人索性便把刘伶饮酒的器具都毁掉,不给他醉酒的机会了。

刘伶为了喝到酒,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他对妻子说:“好吧,我以后不喝酒了。可是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必须要在神明面前发誓才有用。你去帮我准备些祭祀神明的酒肉吧。”

刘伶夫人信以为真,于是就去准备了丰盛的酒肉,眼巴巴地等着刘伶对着神明发誓戒酒。

没曾想刘伶跪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词,只听他口中念叨着: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他说,我刘伶生下来就是为了酒而存在的。我喝酒一次就得喝一斛,喝上五斗才能解了我的酒瘾呐。所以说,女人的话千万不能听啊!

说完,只见刘伶大口地享用着准备祭祀神明的酒肉,不一会儿就醉倒在祭坛前。

所以说,男人都***,可刘伶却独爱酒。刘伶爱酒,胜过他的生命。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酒是他的名,亦是他的命。

4

人喝多了酒总是喜欢搞点行为艺术。当时的人们喜欢。在当时来讲就是吃何晏发明的五石散。这五石散吃完以后浑身都会发热,所以有的人耐不住热,索性脱去上衣,赤身。

刘伶吃不吃五石散我们不知道,但是刘伶却很喜欢这项行为艺术。有时候喝多了酒,索性上衣一脱,就在家里秀。

当时有些礼法之士看见了,就讥讽他,笑他有伤风化。

结果没想到刘伶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意思就是说,我把这天地当作我的屋子,而这间屋子就是我的衣裤,各位大人,为何要钻进我裤裆里面来啊?

一席话把各位礼法之士怼得哑口无言。估计他们早就羞得无地自容,只差找个地洞钻进去了。

刘伶这一席话看似诡辩,实则暗含深意。这一点我们从他的《酒德颂》中就可以看出。

其实上面这一幕不正是刘伶在《酒德颂》中所描绘的场景吗?

有一位大人先生,他“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一群礼法之士听到这位大人先生的事迹,于是便“奋袂攘襟,怒目切齿”,气势汹汹地冲到这位大人先生的家里,与这位先生陈说礼法,争论是非,那模样颇有些像跳梁小丑。

这位先生压根儿就不想理这群小丑,于是自顾自地喝着他的酒。他“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世俗的纷纷扰扰入不了他的眼,而礼法之士在一旁叽叽喳喳对于他来说就像苍蝇蚊子在旁边嗡嗡。他的内心始终毫无波澜。

所以,刘伶的这篇《酒德颂》和他那句“诸君为何要钻进我裤裆里来?”写满了对这些礼法之士的嘲讽。

我甚至怀疑,刘伶这一场脱衣秀就是脱给他们看的。他这是***裸地打他们的脸啊。

我就脱了,关你们什么事?倒是你们啊,为何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

孔子当年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这两段话很好的解释了魏晋时期出现的问题。礼啊礼啊,难道就是说那些玉帛吗?乐啊乐啊,难道就是说那些钟鼓吗?

做人不善良,要礼有什么用?做人不善良,要乐有什么用?

在魏晋时期,表里不一的衣冠禽兽实在太多了。这些人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虽然披着一层精致好看的礼法外衣,却还是难掩他们龌龊肮脏的本质。

其实伪君子任何时候都有。孔子那时候就有,魏晋时候有,我们现在一样有,只是大家一般看破不说破罢了。

可偏偏刘伶用实际行动***地撕破了这张虚伪的皮,撕得血肉模糊。也让后人看清这些人的真面目。

5

后来,有些名士觉得刘伶醉酒的样子很帅,很有名士风流,于是也纷纷效仿刘伶的样子,喝完酒之后上演脱衣秀,还自以为这样就是名士风流。

结果有一位名叫乐广的名士经过,就笑他们说:“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名教中也有乐地,何必如此呢?

刘伶当年脱衣服是风流,可是这些人脱衣服只是作秀。

他们只学到了外表,却没有学到本质。不过邯郸学步而已。

区别在哪儿呢?

刘伶脱衣服,一是感受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状态,二是表达他“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态度”。

他脱掉的是礼法的这层外衣。撕碎礼法,回归自然,这才是刘伶想要表达的态度。

而至于后来这些名士脱衣服纯粹是为了耍酷,跟刘伶就有本质上的不同。

6

泰始初年(265),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即位之初,这位新上任的皇帝急于招揽海内之英杰,刘伶也在此列。

跟刘伶一同参与皇帝面试的人大都高谈治国之道被封了***,唯独刘伶大谈老庄的无用之道而被罢免。

难道是因为刘伶不识时务吗?显然不是。

刘伶心中清醒的很。

去朝中当官的人都朝不保夕,在生死的边缘挣扎,唯独刘伶“竟以寿终”(晋书)。

这就让我想起了《庄子》里的一个故事。一个匠人看见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却不去砍它。庄子问其故,匠人回答说:“无所可用”。

庄子于是感叹了一句:“此木因其不材而终其天年。”

庄子人间世篇中也有类似的论述:

桂树的花可以拿来吃,所以有人砍伐它;漆木可以用来做涂料,所以有人割它。

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啊。

这是庄子人间世篇的结语,用在刘伶的身上倒也正合适。

刘伶是最懂得无用之用的人了。他宁愿像庄子一样在泥泞的污水里打滚,也不要在高高的祭坛上被别人拿来献祭。

对他来说,活得光荣不如活得自在。

何况,这种所谓的世俗功名还是朝不保夕的。

7

刘伶一辈子好像确实像庄子所说的不材之木:枝繁叶茂却无所可用。

可是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喝酒让他青史留名。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嘛!

魏晋时期的人都爱饮酒。比如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八斗不醉”,比如竹林七贤中阮籍他们家“人猪共饮”,直接拿大缸喝酒。

似乎在喝酒这件事情上刘伶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但其实不然。

刘伶喝酒和别人喝酒在性质上完全不同。阮籍喝酒是为了借酒消愁,佯狂避世。后人喝酒是为了名士风流。可是刘伶喝酒的原因最纯粹。他是纯粹地热爱酒,热爱酒精带给他的感觉。

世说新语任诞篇中记载了两条当时人们对酒的评价:

王蕴说:“酒使***自远”。

王荟说:“酒正自引人入胜地”。

这两句话都说明了酒对当时人们的影响和作用。

酒精能够让人们暂时忘记自己,进入一种玄妙悠远的境界。

这种境界正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境界:

如果有人能够掌握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限的宇宙中,这样的人是不需要任何依靠的。

所以说,至人心中无己,神人心中无功,圣人心中无名。

这种“逍遥游”感觉比较抽象,难以描述。

所以这里引用一段爱默生《论自然》中的文字来解释:

刘伶醉酒之后正是这样的感觉。他渐渐忘掉了自己,就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他仿佛变成了那只大鹏鸟,飞啊飞啊,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幽窗小记》原文与解释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酒乃天地之间尤物。虽也进入肚腹,却不能充饥,不能解渴,只作用于人的心神。心神经酒一滋润,一***,便产生莫名其妙的变化,莫可名状的诡谲,向外表现为言和行,便不同寻常了。因此,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如我们的老祖宗没能从腐烂了的野果和放久了的剩饭的酸香味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酿酒术,那么,卷帙浩繁的廿四史将枯燥许多,历朝历代的社会生活将寡淡许多,我们回顾往昔的时候,也许少了许多兴味。历史是条长河,河中对了酒,河水便奔流得更浪漫,更生动,翻腾起的浪花千古后仍使人感到精彩。

上至宫廷,下至市井,高贵者,卑贱者,都喝酒。金元殿里的天子赐宴,三家村时的老翁对酌,虽然档次不同,气派迥异,但把佳酿或旧醅喝下肚子,并品味那个美妙地过程,则是一样的。与官司人、商人、匠人、农人相比,文人似乎和酒更有缘分。一是文人多嗜酒。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酒后吟诗作文,每有佳句华章。饮酒本身,也往往成为创作素材。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出酒香。李白和杜甫,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都终生嗜酒。李白自称“酒仙”,杜甫因有一句“性豪业嗜酒”,被郭沫若先生谥之为“酒豪”。郭老还煞费苦心地统计出,在他们现存的诗作中,言及酒的,李占17%,杜占21%。这就使我们想到,***设没有酒,李杜的诗歌一定会少了许多韵味,我们今天读到的《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一定会薄了许多。二是文人饮酒特别讲究那个饮的过程,特别讲究饮酒过程中的那套繁文缛节。于是,便要制定颇为严刻的觞政,便要舞弄花样百出的酒令。那酒令,可不是好玩的,是对人的聪明才情、知识水平、文学修养和应变能力的严峻考验;没有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是要临场出丑的。文人们硬是把这一套玩出美妙的极至,硬是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等文化内容,都有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于是,酒宴始终,便充溢着浓浓的而又绵绵的书卷气和文化味。觥筹交错中,不仅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馨香。古代文人宴饮时的逸雅情趣,我们是不能亲眼见识了,只能从《红楼梦》、《镜花缘》等***和记载酒令的书籍中窥知若干。由于文人的参与,饮酒才饮出了档次,饮出了境界,饮出了无限风光。酒文化中的精***部分,实在是文人创造的。“五四”以后的现代文人,也常相聚宴饮,连鲁迅先生也多次参加,《鲁迅日记》中常有记载。他那首诗《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成为名联),就是在郁达夫做东的宴席上做成的。郁达夫更嗜酒,曾有“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之句;酒中醉中,他乘兴做出许多好诗文。新文人雅集,樽俎之间仍然充满文化味,谈诗话文,即席吟咏,仍是一大主题。丰子恺就曾写道:“世间最好是酒肴,莫如诗句。”五四运动,狂飙突起,涤荡了旧世界,但千古传下的酒文化仍然一脉相承。创造新文化的新文人,一端起酒杯,仍似他们的先辈。

古代的希腊、罗马在谈到酒与文学的关系时,特别爱谈「酒神精神」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中国是个神话不发达的国家,酒在与文学的关系上还没有上升到「神」的位置,但是它对作家文思或诗兴的催化有著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有两个重要的特徵:一是抒情性作品占主流地位。抒情诗自不必说,就是记述或代言的作品也都有很强烈的抒情性。抒情性强的文学受到酒催化自不待言。另外一个特徵是作品的个人性和自娱性。中国传统文学大多不是面对社会的(尽管圣人有此要求,认为文学要起到教化作用),而是自娱的。所以受外部因素控制较少(如面对市场就要考虑经济因素),个人性较强,不会太计较酒对文学影响的后果。当然这种影响有正面也有负面的。

诗经?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 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诗人看到枝叶繁茂的羊桃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光,忽然感叹,羡慕草木无知。然而人不可能没有知觉,世间苦难都要人的感觉细细品味,而且越是敏感的诗人感受得越痛楚。也许人生下来时还保留著天堂的记忆,所以追求美好几乎就是人的本质。可是有多少人能如愿以偿呢?追求不遂,更加深了人们的痛苦。

为了摆脱痛苦,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喝酒***自己。如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种意识不始於汉末,《诗经?卷耳》中就有「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的句子。当人生的自我意识越加觉醒时,这种消愁的欲望越加强烈。到了唐代李白,这个忧愁就成了「万古愁」,它须要「千钟」、「万斛」的酒来冲刷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就算这样,也还会:「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可以暂时地酣卧酒乡,可是他醒了以后会如何呢?

南北朝时,人们就感受到酒对於艺术家人格的完成和对艺术创作的催化作用了。唐人在这方面的认识更为深入。杜甫《饮中八仙歌》描绘的不只是一帮酒徒,他们更像是一个浪漫的艺术群体。酒把他们身上的艺术气质渲染得淋漓尽致。如浪漫诗人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又如书法***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些艺术家和诗人在半酣状态下,平日的政治哲理、道德规范等「理性的魔障」都被酒精突破了,此时他们似乎只受直觉或潜意识的支配,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心理能量中潜藏的人之本性。

儒家虽然关注到人,但这个「人」是指群体,而非个体,并且有借群体以压抑个体的倾向。魏晋是士人的个体意识觉醒的时代,当他们用初步觉醒的自我对抗主流意识时,往往会有内力不足的感觉,所以这些士人就要靠酒来支撑。从表面上看他们恣放情志,借酒自秽,并以种种惊世骇俗的行为破坏名教,对抗主流社会。这些士人常说:「礼岂为我辈设耶?」他们向往的是放任自然的生活态度,从自然中探讨人的自然本性。

这一点在陶渊明那里得到发展。他首次把把诗、酒、自然结合在一起,并从其中寻求人的本真,也即人的本性。他在《饮酒》诗中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又说:「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所谓的「真意」、「深味」指在痛饮时体会到人生真谛与人的自然本性。这些都被后世追求个性解放的人们继承了下来。李白《月下独酌》云:「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所谓「酒中趣」,就是在醉乡中摆脱了日常礼法的束缚,於冥冥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李白醉后的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这是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权贵投以极大的蔑视;「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鹉鹦洲!」(《江夏赠韦南陵冰》)表现出极大的激愤。这些既是醉后的狂言,更是最能表达出李白真正自我的诗句。宋人责备李白诗中篇篇有酒,其实酒把许多诗人艺术家从尘俗琐务中解放了出来,恢复他们真正的艺术家的风范。很难设想有个时时清醒的李白,还能写出这么多传之不朽的诗篇。

竹林七贤是哪些人

《幽窗小记》的原文: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解酲,集醒第一。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好辩以招尤,不若讱默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

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召亡国之祸。

《幽窗小记》翻译: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庭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服下获得清醒呢?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

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

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

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真正的廉洁是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一个“贪”字。最大的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运用种种技术的人不免是笨拙的。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乐趣。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幽窗小记》作者陈继儒,又名《醉古堂剑扫》。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今存著,除《幽窗小记》外,尚有《见闻录》、《***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写作背景:

《幽窗小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里面最著名的一句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幽窗小记

回魂酒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竹林七贤不仅在文学上颇负盛名,而且个个是出了名的好酒者。有关其事迹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在传世名画和出土文物中也有反映。南京市西善桥东晋墓中,发现一幅刻砖壁画竹林七贤图,图上人物广袖长衫,衣领敞开,跣足袒胸坐于竹林中,嵇康抚琴,阮咸弹阮,刘伶捧杯,阮籍、山涛、王戎席地而坐,面前置酒杯,向秀似醉,颓然坐地。东晋画家史道硕所绘的七贤图,也是以竹林七贤为题材的。唐常粲的七贤像,形象地描绘了七贤各自独特的风姿。此外,上海博物馆收藏一幅唐代画家孙位的竹林七贤图,也称高逸图,此图织本设色,画面已残缺,仅剩下四个人物:上身***,抱膝而坐的山涛,手持如意、赤足而坐的王戎,手握酒杯回首欲呕的刘伶和执尘尾扇、面露讥笑的阮籍,均刻画得入木三分。

竹林七贤生活在晋王朝统治比较昏暗的年代,由于不满于当朝的统治者,常饮酒昏酣、遗落世事,颂扬老庄学说,纵酒清谈,正如杜甫所云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悉绝,除了借酒消愁,主要目的是隐于酒乡,遁世避祸。宋人叶梦得说:晋人多言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传至嵇、阮、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竹林七贤以酒来躲避政治上的迫害和人事上的***,常常做出一些怪诞癫狂的举动。

刘伶以其善饮、豪饮而闻名于世。其酒量之大,举世无双,可称为中国古代的醉星。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在民间流传极广。

据记载,刘伶平日少言寡语,惟以饮酒为乐事。常纵酒狂饮,数日不止,刘伶常带着酒,并命人拿着铁锹跟在后面,嘱令说,我如果醉死了,就地把我埋掉。刘伶的妻子见他嗜酒如狂,苦苦劝说,刘伶对妻子说:要我戒酒可以,但是我自己总下不了决心,只能向鬼神的力量才能戒掉,你快去置办酒肉敬鬼神吧!妻子听了十分高兴,马上准备了酒肴,要刘伶对鬼神起誓,哪知刘伶在神前祝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罢取过酒肉大吃狂喝,顷刻间,喝得烂醉如泥。某日,妻子酿制了一大缸酒,刘伶见了又要酒喝,妻子说:待酒熟之后,让你喝个大醉。酒熟了,妻子唤刘伶喝酒,刘伶兴冲冲地揭开了酒盖,酒香扑鼻,刘伶忍不住俯身就喝,妻子一把将他推进了酒缸,随即压上了盖子,气恼地对缸中的刘伶说:这回叫你喝个够!三天以后,刘伶妻听缸中寂然无声,急忙打开缸盖,发现缸中酒已见底,刘伶垂头坐于酒糟上,妻以为刘伶死了,急得大声呼叫,谁知刘伶慢慢地抬起头,笑着对妻子说:你不是答应我让我喝个大醉吗?如今怎么让我闲坐在这里?其妻啼笑皆非,知道无法让他把酒戒掉,只好任他日日长醉。

刘伶性情旷达,不为礼教所拘束,常常喝醉了酒,把身上衣服***,在屋里一边喝一边晃来晃去。一天,有人去访刘伶,见他如此模样,实在看不下去就讥讽他说:你也是礼教中人,似这等行径实在有失体统。刘伶听了,醉眼一翻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裳,你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了?客人哑口无言。

竹林七贤,莫不嗜酒。阮籍又是酒徒中巨擘之一。他为了逃避混乱政局的滋扰,便以酒避祸全身。据说,晋文帝司马昭为其子司马炎求婚于阮籍女,阮籍不敢直接回绝,只好一醉六十余天,天天酣睡,使司马昭始终找不到开口的机会而作罢。阮籍家附近有一小酒店,女店主颇有姿色,阮籍常去喝酒,醉了就躺在女店主身旁酣睡,虽有醉态却从无越轨行为。他母亲死时,他正与人下棋,棋友劝他赶紧回家,阮籍坚持下完棋,然后饮酒三斗放声大哭,口吐鲜血,几至昏厥。

听说步兵营厨人善酿酒,储酒数百斛,阮籍竟主动找晋文帝要求补步校尉之缺,此举颇为刘伶所不喜,阮籍笑对刘伶说:校尉府中有美酒300石,够我们享用一番了。从此二人躲在校尉府中日日酣饮,直到把酒喝光,阮籍又毫不含糊地提出辞职。司马昭的谋士钟会,每欲加害阮籍,但阮籍天天烂醉如泥,使钟会无法罗织罪名。阮籍靠酒的掩护,躲过一场又一场灾祸。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对酒的嗜好不下于叔父阮籍。处世不交人士,惟其亲知弦歌酣宴而已。据世说新语说,阮咸常与族人一起聚众饮酒,饮酒之具不用普通的杯、盏,而用大盆来盛酒,众人围坐肆意痛饮。有一天,大家正围坐喝酒忽然一群猪跑过来,挤在盆边喝酒,阮咸见了,并不哄赶,而是不在意地与猪同盆喝酒,共享快乐。

阮咸之子阮孚也是一个酒徒。他身材矮小而秃顶。为人机敏诙谐,深得皇帝喜爱。皇帝曾将十余个酒瓶上都扣上帽子,置于室内以戏耍阮孚,意思是粗矮的酒瓶与阮孕的身材相仿。阮孕进屋见状,立刻装作诧异的样子说:弟兄们为什么在此相对闲坐,还是趁早随我回家吧!于是持酒而归,逗得皇帝抚掌大笑。后因将皇帝所赐的金貂换酒喝而遭弹劾。阮家父子皆可谓酒坛怪杰。

山涛喝酒更有一绝。据说,山涛饮酒八斗而止,多一点都不喝。一次皇帝请山涛喝酒,为了证实山涛八斗之量,让人拿出八斗酒让山涛喝,趁山涛不注意时合人偷偷多加了一些酒进去,山涛喝够八斗,再也不喝了,皇帝也连连称奇。

回魂酒也叫还魂酒,或者回笼酒、投投酒,意思就是以酒解酲,把“魂”喝跑了,再喝点酒,就能把“魂”喝回来了。

到了第二天,会有宿醉的感觉,如果这个时候少喝一点酒,这个酒相当于“钥匙”,***身体重新开始分泌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进入高速分解乙醇和乙醛的状态,又激发了两种解酒酶的工作机制。两种解酒酶又开始运转工作,再分解肚里残存的乙醛,减轻宿醉后的头晕头痛感觉。

醒酒良方

1、蜂蜜水:其实蜂蜜水不仅能美容,它的解酒效果也很不错哦。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果酸,这种果酸能够分解和吸收酒精。

2、绿豆汤:绿豆从中医上来说可解百毒,且绿豆为凉性,可以缓解就的烈性,因此醉酒后可以喝一些绿豆汤帮助酒精消化吸收。

3、牛奶:具有保护胃的作用,而牛奶中乳清蛋白与酒精混合后,可使蛋白凝固,缓解酒精在胃内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