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涉渊水,未知所济_若涉渊水,未知所济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30 0
  1. 若涉渊水什么意思?
  2. 卷第三十五(10)
  3. 刘彻是怎样的人
  4. 夙兴是什么意思

夙兴的词语解释是:早起。

夙兴的词语解释是:早起。注音是:ㄙㄨ_ㄒ一ㄥ。结构是:夙(半包围结构)兴(上下结构)。拼音是:sùxìng。

夙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如涉渊水,未知所济_若涉渊水,未知所济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早起。引《礼记·昏义》:“夙兴、妇沐浴以俟见。”孙希旦集解:“夙,早也,谓昏明日之早晨也。兴,起也。”《汉书·武帝纪》:“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颜师古注:“夙兴,早起也。”清方文《潜山道中》诗:“策蹇愁荒道,闻_戒夙兴。”

二、国语词典

早起。

三、网络解释

夙兴夙兴,汉语词汇。拼音:sùxīng释义:早起。《夙兴》宋代诗歌名。

关于夙兴的诗词

《夙兴·梦惊单枕拂霜毛》《滨州道中·林下囊装夙兴》《夙兴待且旦二绝》

关于夙兴的诗句

夙兴行乐竟何有夙兴夜寐人空老夙兴招客与扳联

关于夙兴的成语

夙夜不解夙世冤业兴兴头头夙夜匪解夙兴夜处夙兴昧旦夙夜在公夙夜不怠夙兴夜寐夜寝夙兴

关于夙兴的词语

首丘夙愿夙世冤家夙兴夜寐夙夜梦寐夙夜在公夙世冤业夜寝夙兴夙夜不解夙兴昧旦夙夜忧叹

关于夙兴的造句

1、能否收获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夙兴夜寐的耕耘,是锲而不舍的坚持。

2、有女问津,辗转此间,闵乱思治,夙兴夜叹。

3、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4、张校长几十年如一日,夙兴夜寐,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5、其中一联“无助于国,无德于民,若犹华衣美食,有何面对尔父老;为臣要忠,为子要孝,每当夙兴夜寐,以此心报我君亲。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夙兴的详细信息

若涉渊水什么意思?

夙兴的词语有:夙夜匪解,夙世冤业,夙兴夜寐。

夙兴的词语有:夙兴昧旦,夙兴夜寐,夙世冤业。2:注音是、ㄙㄨ_ㄒ一ㄥ。3:拼音是、sùxìng。4:结构是、夙(半包围结构)兴(上下结构)。

夙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早起。

二、引证解释

⒈早起。引《礼记·昏义》:“夙兴、妇沐浴以俟见。”孙希旦集解:“夙,早也,谓昏明日之早晨也。兴,起也。”《汉书·武帝纪》:“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颜师古注:“夙兴,早起也。”清方文《潜山道中》诗:“策蹇愁荒道,闻_戒夙兴。”

三、国语词典

早起。

四、网络解释

夙兴夙兴,汉语词汇。拼音:sùxīng释义:早起。《夙兴》宋代诗歌名。

关于夙兴的诗词

《夙兴·美哉木枕与菅席》《夙兴·夙兴短蓬发》《初春夙兴·戍城官柝应营笳》

关于夙兴的诗句

衣冠尽夙兴夙兴弗寐夙兴犹及午

关于夙兴的成语

夙夜不解夙世冤家夙兴昧旦夙夜忧叹夙夜不怠夙兴夜处夙夜匪解兴兴头头夙世冤业夜寝夙兴

关于夙兴的造句

1、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2、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才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

3、能否收获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夙兴夜寐的耕耘,是锲而不舍的坚持。

4、有女问津,辗转此间,闵乱思治,夙兴夜叹。

5、诸葛亮很懒,也许这么说这个后世以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著称的丞相会有很多人不忿,但是青年时候的诸葛亮的确是个比较懒散的人,起码,在本***里是。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夙兴的详细信息

卷第三十五(10)

词目

若涉渊水

发音

ruò shè yuān shuǐ

释义

比喻处境艰险。

引用

《后汉演义》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 ...令荆还国。一面颁发诏令道:  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若涉渊水 ,而无舟楫。夫万乘至重,而壮者虑轻,实赖有德左右小子。... 《后汉演义》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马超奔难 逼许宫伏后罹殃 ...蔑如也。我为阿瞒羞死。朕以眇眇之身,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厥艰, 若涉渊水 ;非君攸济,朕无任焉!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 《汉书》卷六·武帝纪 ...图书。呜乎,何施而臻此与。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 若涉渊水 ,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 《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传 ...服事,予未遭其明哲能道民於安,况其能往知天命。熙。我念孺子, 若涉渊水 ,予惟往求朕所济度,奔走以傅近奉承高皇帝所受命,予岂敢... 《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 ...下至黄绶,贬秩赎论者,悉皆复秩还赎。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若涉渊水 而无舟楫。夫万乘至重而壮者虑轻,实赖有德左右小子。高密... 《南齐书》卷二·本纪第二·高帝下 ...,升禋鬯于上帝。猥以寡德,光宅四海,纂革代之踪,托王公之上, 若涉渊水 ,罔知所济。宝祚初启,洪庆惟新,思俾利泽,宣被亿兆,可... 《魏书》卷十一·帝纪第十一·前废帝广陵王等 ...宸极,猥当乐推,祗握宝图,承兹大业。得以眇身,托于王公之上, 若涉渊水 ,罔识攸津。思与兆民同兹嘉庆,可大赦天下。改中兴二年为... 《尚书》周书·大诰 ...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 已!予惟小子, 若涉渊水 ,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于...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 ...  夏,四月,丙辰,诏曰:“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若涉渊水 而无舟楫。夫万乘至重而壮者虑轻,实赖有德左右小子。高密... 《尚书正义》卷十三 大诰第九 ...且犹不能,况其有能至知天命者乎?○矧,失忍反。已!予惟小子, 若涉渊水 ,予惟往求朕攸济。已,发端叹辞也。我惟小子,承先人之业... 《后汉纪》孝献皇帝纪卷第三十 ...书文帝纪之遗诏。  〔八〕 书大诰曰:“予惟小子, 若涉渊水 。予惟往求,朕攸济。”“渊”原作“泉”,乃避唐讳改。〔... 《昭明文选》卷三十五 ...此乎?  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 若涉渊水 ,未知所济。善曰:尚书曰:予唯小子, 若涉渊水 ,予惟往求... 《昭明文选》卷三十六 ...。朕思念旧民,永言攸济。毛诗曰:永言孝思。尚书曰:予惟小子, 若涉渊水 ,予惟往求朕攸济。故选将开边,劳来安集;汉书,严尤上疏...

刘彻是怎样的人

注?尚书曰汤既黜夏命?:陈云 ?书?下脱?序?字,是也。各本皆脱。

囿栖三足之乌:何校?乌?改? 鸟?。袁本云善作?乌?。茶陵本云五臣作?鸟?。案:?鸟?字协韵,善不得作?乌?,但传写误。袁、茶陵据所见为校语,非。晋书亦作?鸟?。

故靡得应子:袁本、茶陵本?得 ?下有?而?字。案:有者是也。晋书亦有。

汉武帝

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善曰:言马不良,或奔或踶,御之以道,而致千里之涂。声类曰:踶,蹑也,杜计切。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晋灼曰:被世讥论也。善曰:越绝书曰:有高世之材者,必有负俗之累也。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应劭曰:泛,覆也。马有余气力,乃能败驾。泛,方奉切。如淳曰:弛,废也。士行卓异,不入俗检,如见斥逐也。跅音拓,或曰音尺。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应劭曰:旧言秀才,避光武讳,改称茂才。异等者,越等轶群,不与凡同也。善曰:察,观也。察审知然后荐之也。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善曰:桓子新论,雍门周曰:远赴绝国,无相见期。

贤良诏

汉武帝

朕闻昔在唐虞,画象而民不犯。应劭曰:二帝但画衣冠章服,而民不敢犯也。善曰:尚书大传曰: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墨子曰:画衣冠而民不犯。日月所烛,罔不率俾。善曰:大戴礼,孔子曰:昔舜出入日月,罔不率俾。孔安国尚书传曰:无不循化而使也。周之成康,刑措不用,德及鸟兽;善曰:纪年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年不用。毛诗序曰:文王受命,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焉。尸子曰:汤之德及鸟兽矣。 教通四海,海外肃慎。晋灼曰:东夷传,肃慎,今挹娄地是也,在天余之东北千余里,大海之滨。善曰:大戴礼,孔子曰:昔舜,西王母来献其白玉琯,云教通于四海,海外肃慎。挹,于甲切。北发渠搜,氐羌来服。晋灼曰:北发,似国名也。应劭曰:禹贡,析支、渠搜属雍州,在金河关之西。善曰:北发,国名也。大戴礼,北发、渠搜,氐、羌来服。郑玄诗笺曰:氐、羌,夷狄国别,在西方也。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善曰:大戴礼曰:圣人有国,则日月不蚀,星辰不孛,川泽不竭,山不崩解,陵不绝矣。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善曰:礼记曰:圣王所以顺,故凤凰骐麟,皆在郊薮。周易曰:河、洛出图书,圣人则之。呜呼!何施而臻此乎?

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善曰:尚书曰:予唯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猗欤伟欤!何行而可以彰先帝之洪业休德?如淳曰:犹诗曰猗欤那欤也。猗,美也。伟,大也。欤,辞也。言美而且大。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善曰:国语,越王勾践曰:苟闻子大夫之言。贾逵曰:亲而近,故曰子大夫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着之于篇,朕亲览焉。

文选考异

罔不率俾:袁本、茶陵本?罔?作 ?莫?,注同。案:二本是也。汉书正作?莫?。

注?在金河关之西?:何校?金 ?下添?城?字,陈同,是也。各本皆脱。若涉渊水未知所济:袁本、茶陵本云善无?涉?字。案:汉书有,此尤延之校添之也。

朕之不敏不能远德:袁本、茶陵本云善无?不敏?二字。案:汉书有,此尤延之校添之也。

册说文曰: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象其礼,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也。

册魏公九锡文范晔后汉书曰:曹操自为魏公,加九锡。韩诗外传曰: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鈇钺,九锡秬鬯,谓之九锡也。

潘元茂文章志曰:潘勖,字元茂,献帝时为尚书郎,迁东海相,未发,拜尚书左丞,病卒。魏锡,勖所作。

制诏:蔡邕独断曰:制诏者,王之言必为法制也。诏,犹诰也。三代无其文,秦、汉有也。使持节丞相领冀州牧武平侯:魏志曰:建安元年,天子***太祖节钺,封武平侯。建安九年,领冀州牧也。朕以不德,少遭闵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朕,谓献帝也。左氏传,楚子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又,楚少宰如晋师曰:寡君少遭闵凶。又,厚成叔吊于卫曰:闻君不抚社稷而越在佗境。尚书曰:□矣西土之人。范晔后汉书献帝纪曰:初平元年,迁都长安。兴平二年,车驾东归。李(人霍) 复追战,王师败,帝渡河,幸安邑。建安元年六月,幸闻喜。七月,车驾至洛阳。汉书,河东郡有安邑县、闻喜县,然自闻喜入洛,必涂经河内,河内本卫国,河东本唐尧所封,故曰唐卫也。当此之时,若缀旒然, 公羊传曰:君若赘旒然。何休曰:旒,旗旒也。赘,犹缀也。以譬者,言为下所执持东西耳。 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左氏传,师服曰: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杜预曰:下不冀望上位也。说文曰:觊,幸也。觎,欲也。一人尺土,朕无获焉。孟子曰: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寐,震悼于厥心。论语,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毛诗曰:夙兴夜寐。又曰:***寐永叹。楚辞曰:心震悼而不敢。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尚书曰:臣作朕股肱耳目。又曰: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又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郑玄曰:先正,先臣为公卿大夫也。乃诱天衷,诞育丞相。左氏传,宁武与卫人盟曰: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毛苌诗传曰:诞,大也。郑玄曰:大矣后稷之生也。 保乂我***,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尚书,周公曰:天寿平格,保乂有殷。又曰: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难。左氏传,然明曰:郑国其实赖之。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

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失位,以谋王室。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魏志曰:董卓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将军袁绍等同时俱赴。卓兵彊,莫敢先进。太祖遂引兵西。左氏传,王子朝告于诸侯曰:释位以间王政。又曰:会于洮,谋王室也。服虔曰:诸侯释其私政而佐王室。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三州,延于平民。君又讨之,剪除其迹,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魏志曰:青州黄巾,众有百余万,入兖州,遂转入东平。太祖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破之。黄巾至济北,乞降。左氏传,太史克曰:颛顼氏有不材子,以乱天常。尚书曰: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韩暹杨奉,专用威命,又赖君勋,克黜其难。魏志曰:韩暹、杨奉以天子还洛阳,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遯走。公征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于是获乂,此又君之功也。魏志曰:建安元年,洛阳残破,太祖都许。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周礼曰:设官分职。又曰:兆五帝于四郊。郑玄曰:兆为坛之营域也。左氏传,五员曰:少康祀夏配天,不失旧物。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桥蕤授首,魏志曰:袁术,字公路,欲称帝于淮南。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公击破蕤等,斩之。左氏传曰:肆于民上。杜预曰:肆,施也。蕲县属沛,在陈之东也。棱威南厉,术以殒溃,此又君之功也。魏志曰:术为太祖所败,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汉书,武帝报李广曰:威棱憺乎邻国。郑玄论语注曰:厉,严整也。左氏传曰:民逃其上曰溃。回戈东指,吕布就戮,魏志曰:吕布,字奉先,五原人也,为兖州牧。建安三年,公东征,大破之,布乃还固守。公遂决泗、沂水以灌城,禽布,杀之。长杨赋曰:回戈邪指,南越相夷。乘轩将反,张扬沮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魏志曰:张扬,字稚叔,云中人。董卓以为建义将军。建安四年,公还昌邑,张扬将杨丑杀扬以应太祖,扬将眭固杀丑将其众,欲北合袁绍。太祖遣史涣邀击之,杀固。又曰:张绣,武威人,骠骑将军济族子也。济死。绣领其众屯宛。太祖南征,军育水,绣等举降。左氏传曰:楚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毛苌诗传曰:沮,坏也。袁绍逆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魏志曰:袁绍,字本初,汝南人。天子以绍为太尉。会太祖迎天子都许,绍择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也。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寒心,已见上文。周易曰:执用黄牛,固志也。君执大节,精贯白日,论语,曾子曰:临大节而不可夺。战国策,唐雎谓秦王曰:聂政之刺韩□也,白虹贯日。奋其武怒,运诸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魏志,建安五年,公军官渡。袁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送之。公击琼,斩之,绍众大溃,绍弃军走。毛诗曰:致天之罚,届于牧之野。郑玄曰:致天所以罚殛纣也。尔雅曰:歼,尽也。丑,众也。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说文曰:出溺为拯也。济师洪河,拓定四州,青、冀、幽、并也。袁谭高干,咸枭其首。魏志曰:绍出长子谭领青州。又曰:建安十年,公攻袁谭,破之,斩谭。又曰:袁绍以甥高干领并州牧,公征干,干遂走荆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斩之。汉书音义曰:悬首于木上曰枭。海盗奔迸,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魏志曰: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遣乐进击破之,承走入海□。又曰:黑山贼张燕率其众降,封为列侯。乌丸三种,崇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魏志曰:三郡乌丸,承天下乱,破幽州,略有汉民。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辽西单于蹋顿尤强,故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害。尚书,周公曰:乃大降罚,崇乱有夏。孔安国云:崇,重也。束马悬车,一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魏志曰:君北征三郡乌丸,袁尚、袁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巨祗等数万骑逆军,公纵兵击之,虏众大崩,斩蹋顿,尚奔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即斩尚、熙等,传其首。管子曰:桓公征孤竹之君,悬车束马,逾太行至卑耳之山。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 魏志曰:建安十三年,公南征刘表。表卒,其子琮降。左氏传,楚伯州犁谓郑行人挥曰:子姑忧子皙之欲背诞也。管仲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供。广雅曰:首,向也。战国策,张仪曰:交臂而事齐、楚。檄蜀文曰,匈奴屈膝请和。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城,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魏志曰:建安十六年,关中诸将马超、韩遂、成宜等反,超等屯潼关,公西征,与超等夹关战,公乃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斩成宜。周书,太公曰: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思贤赋曰:飘飘神举,求逞所欲。小雅曰:殄,尽也。毛诗曰:在泮献馘。郑玄曰:馘,所格者左耳也。羽猎赋曰:杖镆□而罗者以万计。长杨赋曰:永无边城之灾。左氏传,晋侯谓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鲜卑丁令,重译而至,箄于白屋,请吏帅职,此又君之功也。鲜卑、丁令,二国名。重译,已见上文。张茂先博物志曰:北方五狄:一曰匈奴,二曰秽貊,三曰密吉,四曰箄于,五曰白屋。然白屋,今之靺羯也;箄于,今之契丹也。本并以箄于为单于,疑字误也。箄,音必计切。刘渊林魏都赋注曰:北羁单于白屋。范晔后汉书曰:单于谓耿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汉书曰:邛笮请吏,比西南夷也。又曰:滇王降请吏,然请吏,请汉为之置吏也。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左氏传,史赵曰:舜重以明德,宣德于远也。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尚书曰:旁作穆穆,弗迷文、武勤教。又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又曰:文王罔逌兼于庶狱。庶,慎也。吏无苛政,民不回慝,礼记曰:孔子过山侧,有妇哭于墓者,而使子贡问之,曰:昔者吾舅死于虎,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左氏传,季文子曰:少皞氏有不才子,曰:靖谮庸回,邪服搜慝。杜预曰:回慝,恶也。敦崇帝族,援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尚书曰:敦叙九族。郑玄诗笺曰:崇,厚也。论语曰:继绝世。周易曰:食旧德,贞厉终吉。尚书曰:咸秩无文。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薎如也。 尚书曰: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孝经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法言曰:俗称东方生之盛,其遗书薎如也。毛苌诗传曰:薎,无也。

夙兴是什么意思

评汉武帝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时间长,约有五十四年(前140年—前87年)。在他执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业绩令后人瞩目,同时他的过失也受到后人的多方评论。我们认为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他的功绩远远超过他的过失。汉武帝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所作所为都要受到当时历史的时代影响和限制,我们不能拿今天的眼光来苛求古人,每个个体都要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局限,他不能超越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认为汉武帝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他加速了历史的前进步伐,从而在他统治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方面取决于他的个人魄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尽管这些改革措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探索过程,我们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考察汉武帝,给他一个公允的评价。

一 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

汉武帝即位后,国家经济力量强盛,社会经济经过汉初几代君主的经营,到汉武帝时进入繁荣时期,而政治上的隐患依然存在。虽然经过文、景两帝的分化消弱,但从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汉高祖废除异姓王,分封同姓为王,并与诸大臣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致使王国势力日益强大。文帝时经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软弱措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景帝时,王国问题更为严重,御史大夫晁错针对当时的政治危机,提出了严厉的“消藩”主张,认为诸王“消之亦反,不消亦反。消之,其反亟,祸小。不消,反迟,祸大”,最后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的爆发和最终的平叛,是西汉王国割据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虽然中央免除了地方王国的行***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消减了王国官吏,但王国在地方的势力依旧很大,他们的存在是对中央***的威胁。如何进一步消藩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汉武帝在政时期所面临的迫切的政治问题。鉴于前朝的教训,为进一步削减地方王国的势力,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汉武帝***取了一系列强干弱枝的积极措施。

针对地方王国诸侯,汉武帝继续推行汉景帝时实行的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的政策,并***纳主父偃的建议:“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1]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行“推恩令”,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2]“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3]通过“推恩令”,王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其后,汉武帝以诸侯王和列侯的“酎金”成色不足而削夺了一大批爵位,又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颁布“左官律”、“附益法”,更进一步限制了诸侯王在地方上的政治活动。汉武帝强硬的政治手腕骤然生效,从此以后,“诸侯惟得衣租食税,不与政事”。[4]汉武帝通过对诸侯王的一系列削权措施,进一步打击了王国的势力,有利于西汉的政局稳定,为西汉的鼎盛繁荣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对于地方的豪强势力,汉武帝也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其措施包括迁徙地方郡国豪富和打击地方豪侠。由于地方富豪大贾“交通王侯,力过吏势”,甚至“封君皆低首仰给”。他们长期盘踞地方,欺压百姓,兼并土地,干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先后几次迁徙郡国富豪,削弱他们在地方的势力。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徙郡国富豪至茂陵,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徙郡国豪桀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通过迁徙措施,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加强了中央集权。针对地方豪侠,汉武帝任用一批酷吏,诛锄豪强、游侠。这些豪强为霸一方,是扰乱社会治安的一大毒瘤,他们“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勾结地方官吏,为虎作怅,严重危害汉***的稳固。汉武帝任用酷吏如张汤、杜周、周阳由等,他们都实行苛刻的刑律和强硬的手段打击地方豪侠的猖狂气焰,致使地方豪侠闻风丧胆,这对提高专制皇权、抑制地方豪侠的专横起了积极的显著作用。

汉武帝时期,国家的疆域广阔,为加强中央对全国范围的控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命名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置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率官徒“捕巫蛊,督大奸猾”。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局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二 经济政策的调整

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相同步,汉武帝在经济上也***取了一系列的强硬手段,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统一币制等经济政策。

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耗费巨量财富,用尽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所积累的财富,国家出现财政危机。边境粮草不接,内地流民增多,而“富商大贾,滞财役贫,转毂百数,冶铸鬻盐,财或累万而不佐公家之急,于是黎民重困”。如何保证国家经济能够正常运转,更主要的是如何在经济上实行国家的统一调配,为此,汉武帝实行了严厉的经济政策。而在此前,铸币、煮盐、冶铁不受国家法律限制,经济政策宽松。盐铁私营造成地方经济势力对中央***的威胁,国家因此也减少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而且,经济大权旁落地方,使地方王侯豪富疯狂聚敛钱财、欺压百姓,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实际上他们很大程度上操纵了西汉***的经济命脉。

盐铁私营,致使大盐铁商“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5]他们“兼并豪党之徒,武断于乡曲”。[6]大盐铁商富过王侯,卓氏之富,“倾动滇蜀”,程郑久居临邛,“富埒卓氏”,南阳孔氏“家致富数千金”。卓氏“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孔氏“连车骑,游诸侯,有游闲公子赐与名”,连刁间家的豪奴也“连车骑”,继而“交守相”。而且“使民得自铸”,致使民间大批私人煮盐冶铁,地方上出现很多发迹的富人,“临邛多富人”,“巴蜀殷富”,利之所在,人们趋之若骛,致使人们弃本逐末。正如桑弘羊所说:“鼓金煮盐……乘利骄溢,散朴滋伪,则人之贵本者寡。”[7]这种局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

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是国家在产盐、铁地区设置盐官、铁官,雇佣劳动力煮盐、冶铁,盐官、铁官统属中央的大农,直属中央调配,由国家统一经营盐、铁,盐铁经营权收归朝廷。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的经济政策在当时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方面,盐铁官营专卖作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它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了汉武帝时期庞大的军费之需,解决了当时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同时,盐铁官营专卖又防止了豪强富商垄断盐铁生产,操纵市场,抑制了豪强兼并势力的扩张,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保证。另外,盐铁官营专卖可以防止贵族诸侯借此扩大经济力量和中央对抗。吴王bì@①即“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作之心作”。[8]因此,盐铁官营专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积极的政治意义。

在这种情形下,汉武帝听从了孔仅、东郭咸阳的建议:“山海者,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并“禁民私铸铁器鬻盐,犯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9]在这种严厉的法律监控下,汉武帝所推行的盐铁官营专卖经济政策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在当时取得了诸多积极的效果,虽然在后期有诸多弊端掺杂其中。

除了推行盐铁官营专卖经济政策,汉武帝在各地还实施均输平准措施以及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均输、平准经济政策是针对大商人的兼并活动。均输是由大农派出属官去各地郡国,对上缴朝廷的货物沿途出卖,买回朝廷所需货物;平准是在朝廷设平准官,统一管理由各地运往朝廷的货物,根据市场行情卖出或买进,求得物价平稳。这样,由朝廷直接对物价与货物进行统一调控,使商人无从投机取巧,这样“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10]从而,使农民相对地少受富商大贾的兼并和盘剥,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算缗、告缗经济措施则是针对商人、***者的强硬经济手段,主要是加重对他们的财产税征收,规定“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zhù@②积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算一。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算一……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9]并对陈报不实者,鼓励告发,使“中家以上大氐(抵)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抵)破”。[10]这些经济措施虽然对当时的工商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摧残作用,尤其是对当时商品经济的打击更为严重。但它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西汉朝廷严重的财政危机,而且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10]当时“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中国缮道馈粮,远馈者三千,近者千余里,皆仰给大农”。[10]从大局出发,汉武帝的这些经济措施是无可指摘的,他利用国家的***力量,抑制了大商人的兼并和投机活动,稳定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

汉武帝在经济领域变革中,还有一项重大的经济改革就是对货币的改革,实现了币制的统一。汉初,各地诸侯有货币的发行权,币制没有统一的标准,管理混乱,盗铸之风盛行,奸商更是从中渔利。面对这种情况,贾谊曾上书言:“法钱不立,民用钱,郡县不同,奸钱日多,市肆异用,其为祸博矣。”汉武帝时,“县官往往即多铜而铸钱,民亦盗铸,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这些严重地干扰了国家经济秩序。地方诸侯王国私自铸钱,更是对中央经济力量的抗衡。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次年,由上林三官专铸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成色都有保证,使币制得到长时期的稳定。币制的统一对国家的货币流通,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四 对人才的重视

汉武帝的政治风范,还表现在对人才的态度和对人才的渴求。汉武帝对人才特别的重视,他说:“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联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休,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联亲览焉。”又说:“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3]表明了他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心迹,也表明了汉武帝对人才的渴求。这种对人才的渴求实施到他的行政操作中,就表现在汉武帝对人才的不拘一格地选用。汉武帝即位后,加强和完善“察举”制度,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下诏各地郡县举荐贤良,对于郡国举荐不力的官吏则严加惩处。“不举孝,不举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3]网罗天下贤能之士。汉武帝对察举制的加强和完善,是对汉代吏制“资选”和“任子”制的重大改革和调整,为社会的下层有抱负的贫寒人士提供了施展他们才华的机会,也为封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察举制度开启了其后历代封建国家科举考试制度的先河。汉武帝的吏制改革对我国封建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同时,汉武帝又“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13]他即位后就“安车蒲轮”请来枚乘和鲁申公,又多次下诏求贤,征招天下名士。公孙弘、董仲舒应时而出。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赋,赞不绝口。对于主父偃、严安等人的喜爱更是溢于言表:“公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14]他对吏民的上书言事十分关注,经常事必躬亲,对东方朔的上书极感兴趣,并“伟之,令侍诏公车”,从中遴选出大量人才并予以重用。同时,兴太学,于元朔五年置博士***员50人。汉武帝还推广在郡县兴立地方学校,“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15]有目的地培养国家有用人才。通过一系列的大胆而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措施,汉武帝时期,可谓是人才兴盛、群星璀璨。因此,班固对之有中肯的评价:“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dī@③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dī@③,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汉武帝时期的人才之盛,由此可见一斑。这一方面固然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关,更与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雄才大略的政治风范有关。

汉武帝用人大度和宽宏的气度也是堪为政治家风范的典范。汉武帝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在用人的实践中重视务实求真,对于敢言者谏之士多能以宽容大度待之。耿直大臣汲黯曾当面批评汉武帝“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尽管武帝“默然,怒,变色而罢朝”,但武帝很欣赏他的耿直和务实,赞扬他“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16]

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达到鼎盛时期,他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改革措施使汉朝进入***展时期,加速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成就汉朝的宏伟大业,成为历史上的杰出的人物,一方面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客观要求所使然,可以说汉武帝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和标志,同时,汉武帝时期所取得的文治武功的辉煌政绩又与他个人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武帝的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务实的精神以及“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的品质是汉武帝能够取得显赫功绩的主观因素。同众多的封建帝王一样,汉武帝也有过生活奢侈的一面,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巡游无度,晚年时期,由于奢侈、腐化和迷信等,汉代出现了“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社会动荡。面对危机四伏的社会局势,汉武帝改弦更张,下诏进行政治改良,实行温和政治,减少边事,与民休息。汉武帝晚年的政治改革,挽回了当时的局势,使汉代又进入稳定和振兴时期。汉武帝晚年的政治改良显示了政治家的博大的胸襟和务实的精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应对他所取得的文治武功给予充分的肯定。

夙兴的解释 早起。《礼记·昏义》:“夙兴、妇 沐浴 以俟见。” 孙希旦 集解 :“夙,早也,谓昏明日之早晨也。兴,起也。”《汉书·武帝纪》:“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 颜师古 注:“夙兴,早起也。” 清 方文 《潜山道中》诗:“策蹇愁荒道,闻鸡戒夙兴。” 词语分解 夙的解释 夙 ù 早: 夙夜 。夙兴(塶 )夜寐。 素有的,旧有的:夙日。夙怨。 夙愿 。夙志。夙敌。夙诺。夙嫌。 部首 :夕; 兴的解释 兴 (兴) ī 举办,发动: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发出 感叹 声,如“望洋兴兴”)。百废待兴。 起来: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旺盛 :兴盛。 兴旺 。 兴隆 。兴衰。复兴。 兴替 (兴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