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赏则不足_明不足则多察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7-05 0
  1. 一个成语的第三个字是"不"字的有那些?
  2. 带不字的所有四字成语
  3. 明开头如何成语接龙?
  4. 陈靖,字道卿,兴化莆田人......选自《宋史·陈靖转》 求翻译!!
  5. 帝王之道的帝王之道之四
  6. 执法格言

其四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子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父子君臣,不可斯须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然则言而不行,言不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国,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所不为也。自王道休明,十有余载,威加海外,万国来庭,仓禀日积,土地日广。然而道德未益厚,仁义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尽于诚信,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故也。其所由来者渐,非一朝一夕之故。昔贞观之始,闻善若惊,暨五六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时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也。謇谔之士,稍避龙鳞;便佞之徒,肆其巧辩。谓同心者为朋党,谓告讦者为至公,谓强直者为擅权,谓忠谠者为诽谤。谓之朋党,虽忠信而可疑;谓之至公,虽矫伪而无咎。强直者畏擅权之议,忠谠者虑诽谤之尤。至于窃斧生疑,投杼致惑,正人不得尽其言,大臣莫能与之诤。荧惑视听,郁于大道,妨化损德,其在兹乎?故孔子恶利口之覆邦家,盖为此也。且君子小人,貌同心异。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无苟免,杀身以成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唯利之所在,危人以自安。夫苟在危人,则何所不至。今将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轻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或不通。是誉毁在于小人,刑罚加于君子,实兴丧所在,亦安危所系,可不慎哉!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慧,然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于倾败;况内怀奸利,承颜顺旨,其为患祸,不亦深乎?故孔子曰:"君子或有不仁者焉,未见小人而仁者。"然则君子不能无小恶,恶不积,无妨于正道;小人或时有小善,善不积,不足以立忠。今谓之善人矣,复虑其有不信,何异夫立直木而疑其影之不直乎?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可亦已明矣。

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义,大矣哉!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霸也。"公曰:"何如而害霸乎?"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用,害霸也;用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不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间伦下之,吾不可以不赏。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大夫,管仲霸者之佐,犹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之盛德,复将有所间然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佞邪,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化,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其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此皆魏徵之力也。"

明赏则不足_明不足则多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宗尝嫌上封者众,不近事实,欲加黜责。徵奏曰:"古者立诽谤之木,欲闻己过。今之封事,谤木之流也。陛下思闻得失,祗可恣其陈道。若所言衷,则有益于陛下;若不衷,无损于国家。"太宗曰:"此言是也。"并劳而遣之。后太宗在洛阳宫,幸积翠池,宴群臣,酒酣各赋一事。太宗赋《尚书》曰:"日昃玩百篇,临灯披《五典》。夏康既逸豫,商辛亦流湎。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徵赋西汉曰:"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太宗曰:"魏徵每言,必约我以礼也。"寻以修定《五礼》,当封一子为县男,请让孤兄子叔慈。太宗怆然曰:"卿之此心,可以励俗。"遂许之。十二年,礼部尚书王珪奏言:"三品以上遇亲王于途,皆降乘,违法申敬,有乖仪准。"太宗曰:"卿辈皆自崇贵,卑我儿子乎?"徵进曰:"自古迄兹,亲王班次三公之下。今三品皆曰天子列卿及八座之长,为王降乘,非王所宜当也。求诸故事,则无可凭;行之于今,又乖国宪。"太宗曰:"国家所以立太子者,拟以为君也。然则人之修短,不在老少,设无太子,则母弟次立。以此而言,安得轻我子耶?"徵曰:"殷家尚质,有兄终弟及之义;自周以降,立嫡必长,所以绝庶孽之窥觎,塞祸乱之源本,有国者之所深慎。"于是遂可珪奏。会皇孙诞育,召公卿赐宴,太宗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朕之违者,唯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徵以戴圣《礼记》编次不伦,遂为《类礼》二十卷,以类相从,削其重复,***先儒训注,择善从之,研精覃思,数年而毕。太宗览而善之,赐物一千段,录数本以赐太子及诸王,仍藏之秘府。

先是,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遣使多赍金银帛历诸国市马。徵谏曰:"今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意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昔汉文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凶行日三十里,吉行五十里,銮舆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乃赏其道里所费而返之。汉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陛下凡所施为,皆邈逾三王之上,奈何至于此事,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欲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为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言乎?"太宗纳其言而止。时公卿大臣并请封禅,唯徵以为不可。太宗曰:"朕欲卿极言之。岂功不高耶?德不厚耶?诸夏未治安耶?远夷不慕义耶?嘉瑞不至耶?年谷不登耶?何为而不可?"对曰:"陛下功则高矣,而民未怀惠;德虽厚矣,而泽未滂流;诸夏虽安,未足以供事;远夷慕义,无以供其求;符瑞虽臻,罻罗犹密;积岁丰稔,仓廪尚虚,此臣所以窃谓未可。臣未能远譬,且借喻于人。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乂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窃有疑。且陛下东封,万国咸萃,要荒之外,莫不奔走。今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岂可引彼夷狄,示以虚弱?竭财以赏,未厌远人之望;重加给复,不偿百姓之劳。或遇水旱之灾,风雨之变,庸夫横议,悔不可追。岂独臣之恳诚,亦有舆人之诵。"太宗不能夺。是后,右仆射缺,欲拜之,徵固让乃止。及皇太子承乾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僚,并有疑议。太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逾魏徵,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十六年,拜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如故。徵自陈有疾,诏答曰:"汉之太子,四皓为助,我之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其年,称绵惙,中使相望。徵宅先无正寝,太宗欲为小殿,辍其材为徵营构,五日而成,遣中使赍素褥布被而赐之,遂其所尚也。及病笃,舆驾再幸其第,抚之流涕,问所欲言,徵曰:"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后数日,太宗夜梦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时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赙绢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及将祖载,徵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竟以布车载柩,无文彩之饰。太宗登苑西楼,望丧而哭,诏百官送出郊外。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其后追思不已,赐其实封九百户。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徵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辩,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徵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尝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及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相之材。徵卒后,正伦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诛,太宗始疑徵阿党。徵又自录前后谏诤言辞往复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悦。先许以衡山公主降其长子叔玉,于是手诏停婚,顾其家渐衰矣。徵四子,叔琬、叔璘、叔瑜。叔玉袭爵国公,官至光禄少卿;叔瑜至潞州刺史,叔璘礼部侍郎,则天时为酷吏所杀。神龙初,继封叔玉子膺为郑国公。叔瑜子华,***初太子右庶子。

史臣曰:臣尝读汉史《刘更生传》,见其上书论王氏擅权,恐移运祚,汉成不悟,更生徘徊伊郁,极言而不顾祸患,何匡益忠尽也如此!当更生时,谏者甚多。如谷永、杨兴之上言,图为奸利,与贼臣为乡导,梅福、王吉之言,虽近古道,未切事情。则纳谏任贤,讵宜容易!臣尝阅《魏公故事》,与文皇讨论政术,往复应对,凡数十万言。其匡过弼违,能近取譬,博约连类,皆前代诤臣之不至者。其实根于道义,发为律度,身正而心劲,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幸,中不侈亲族,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所载章疏四篇,可为万代王者法。虽汉之刘向、魏之徐邈、晋之山涛、宋之谢朏,才则才矣,比文贞之雅道,不有遗行乎?前代诤臣,一人而已。

赞曰:智者不谏,谏或不智。智者尽言,国家之利。郑公达节,才周经济。太宗用之,子孙长世。

《旧唐书》後晋?刘昫等史籍选要

一个成语的第三个字是"不"字的有那些?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唇亡则齿寒。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威而倾其国。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昔者纣之亡,周之卑,皆从诸侯之博大也。晋之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夫燕、宋之所以弑其君者,皆此类也。故上比之殷、周,中比之燕、宋,莫不从此术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臣擅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一言以蔽之:深不可测,傻里傻气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暧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坠其业;赦罚,则奸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雠法则可也。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

一言以蔽之:大巧若拙,迷迷糊糊

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毋或作恶,从王之路。”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曼理皓齿,说情而捐精。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故曰: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衡不同于轻重,绳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湿,君不同于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道无双,故曰一。喜之则多事,恶之则生怨。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法刑苟信,虎化为人,复反其真。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欲为其地,必适其赐;不适其赐,乱人求益。

一言以蔽之:模棱两可,老好人

有国之君,不大其都;有道之臣,不贵其家;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毋弛而弓,一栖两雄;一栖两雄,其斗?。豺狼在牢,其羊不繁。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何谓同床?曰:贵夫人,忧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床”。二曰在旁。何谓在旁?曰: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玩好,外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谓“在旁”。三曰父兄。何谓父兄?曰:侧室公子,人主之所亲爱也;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此皆尽力毕议,人主之所必听也。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收大臣廷吏以辞言,处约言事,事成则进爵益禄以劝其心,使犯其主,此之谓“父兄”。四曰养殃。何谓养殃?曰: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狗马以娱其心,此人主之殃也。为人臣者尽民力以美宫室台池,重赋敛以饰子女狗马,以娱其主而乱其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五曰民萌。何谓民萌?曰:为人臣者散公财以说民人,行小惠以取百姓,使朝廷市井皆劝誉己,以塞其主而成其所欲,此之谓“民萌”。六曰流行。何谓流行?曰:人主者固壅其言谈,希于听论议,易移以辩说。为人臣者求诸侯之辩士,养国中之能说者,使之以语其私,为巧文之言,流行之辞,示之以利势,惧之以患害,施属虚辞以坏其主,此之谓“流行”。七曰威强。何谓威强?曰:君人者,以群臣百姓为威强者也。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非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不善之。为人臣者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以彰其威,明焉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死,以恐其群臣百姓而行其私,此之谓“威强”。八曰四方。何谓四方?曰:君人者,国小则事大国,兵弱则畏强兵,大国之所索,小国必听;强兵之所加,弱兵必服。为人臣者重赋敛,尽府库,虚其国以事大国,而用其威求诱其君;甚者举兵以聚边境而制敛于内,薄者数内大使以震其君,使之恐惧,此之谓“四方”。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明主之为官职爵禄也,所以进贤材劝有功也。故曰: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其功。

带不字的所有四字成语

按兵不动、按兵不举、哀而不伤、暧昧不明、傲慢不逊

按捺不住、暗室不欺、不卑不亢、并存不悖、不瞅不睬

不偢不倸、不揪不睬、把持不定、半痴不颠、不茶不饭

匕鬯不惊、边尘不惊、鞭长不及、不存不济、不痴不聋

半筹不纳、半懂不懂、不得不尔、半低不高、变动不居

宝刀不老、抱打不平、百读不厌、不当不正、博而不精

避而不谈、备而不用、不悱不发、抱负不凡、不丰不俭

不愤不启、不丰不杀、半间不界、不尴不尬、不管不顾

不间不界、不古不今、不干不净、不瞽不聋、敝盖不弃

变化不测、变幻不测、白黑不分、不哼不哈、不慌不忙

变化不穷、不揪不***、不揪不***、不矜不伐、不今不古

不饥不寒、不即不离、不紧不慢、不稼不穑、不疾不徐

不禁不由、不骄不躁、不亢不卑、不抗不卑、闭口不言

不愧不作、不愧不怍、不了不当、不伦不类、不冷不热

不凉不酸、不郎不秀、不稂不莠、表里不一、不磷不缁

不明不白、不忙不暴、闭门不出、闭门不纳、半面不忘

不蔓不枝、不蔓不支、比年不登、不挠不屈、百年不遇

不挠不折、不偏不党、不破不立、不偏不倚、不屈不挠

不日不月、不仁不义、变生不测、比岁不登、半死不活

不死不活、百思不解、不声不吭、不衫不履、不上不落

百世不磨、不生不灭、不声不气、半身不遂、不三不四

半三不四、半生不熟、不僧不俗、不上不下、不声不响

白首不渝、百世不易、不识不知、不吐不茹、冰炭不投

不痛不痒、白头不终、半文不白、不猧不魀、敝帷不弃

不闻不问、不文不武、不问不闻、并行不悖、不咸不淡

不徐不疾、半新不旧、半信不信、不夷不惠、不依不饶

报应不爽、鄙于不屑、鄙夷不屑、不阴不阳、不言不语

不因不由、百折不摧、百战不殆、百折不回、不知不觉

百足不僵、不折不扣、百折不挠、不忮不求、百折不屈

比众不同、不做不休、百折不移、寸步不离、残暴不仁

寸步不让、常备不懈、楚楚不凡、踌躇不决、寸草不留

长春不老、参差不齐、层出不穷、踟蹰不前、踌躇不前

出尘不染、寸草不生、刺刺不休、侈侈不休、参差不一

***椽不斫、出敌不意、倡而不和、脆而不坚、存而不论

长恶不悛、充耳不闻、迟徊不决、踧踖不安、缠夹不清

柴立不阿、错落不齐、川流不息、出没不常、长眠不起

沉迷不悟、愁眉不展、乘其不备、出其不备、残缺不全

出奇不穷、出其不意、乘其不意、出其不虞、宠辱不惊

惨然不乐、从容不迫、超然不群、寸丝不挂、措手不及

长生不老、出师不利、盛水不漏、长生不死、成事不说

称赏不已、寸土不让、存心不良、长揖不拜、迟疑不定

迟疑不断、沉吟不决、迟疑不决、出言不逊、沉吟不语

纯一不杂、持正不阿、吃着不尽、掉臂不顾、打抱不平

颠簸不破、大辩不言、动荡不安、当断不断、动荡不定

跌宕不羁、跌荡不羁、跌荡不拘、喋喋不休、道而不径

淡而不厌、大惑不解、诞幻不经、短褐不完、低回不已

大节不夺、待理不理、杜门不出、诞谩不经、独木不林

大谋不谋、大谬不然、大缪不然、大逆不道、大难不死

颠扑不磨、颠扑不破、攧扑不破、丹青不渝、当仁不让

蹈刃不旋、滴水不羼、滴水不漏、点水不漏、单丝不线

诞罔不经、诞妄不经、笃学不倦、蹀躞不下、大言不惭

堕甑不顾、顿足不前、当着不着、二话不说、丰标不凡

方寸不乱、放荡不羁、放达不羁、放诞不羁、放诞不拘

犯而不校、浮而不实、愤愤不平、忿忿不平、纷纷不一

负固不宾、簠簋不饬、奉公不阿、负固不服、烽鼓不息

富贵不*、分毫不差、分毫不取、分毫不爽、分毫不值

风景不殊、放浪不羁、放浪不拘、风马不接、锋芒不露

怫然不悦、艴然不悦、奋身不顾、反水不收、方头不劣

方头不律、粪土不如、分文不名、分文不取、分文不直

分文不值、负险不宾、负险不臣、风雨不测、风云不测

风雨不改、反眼不识、风雨不透、风语不透、负阻不宾

方正不阿、放纵不羁、放纵不拘、孤傲不群、功成不居

怪诞不经、诡诞不经、古调不弹、高而不危、狗吠不惊

改过不吝、亘古不灭、格格不纳、格格不入、功高不赏

格格不吐、古井不波、国将不国、感激不尽、圭角不露

故旧不弃、过门不入、纲目不疏、过目不忘、不通

攻其不备、诟如不闻、鬼神不测、格杀不论、梗顽不化

攻无不克、观望不前、龟厌不告、过犹不及、刚直不阿

刚正不阿、公正不阿、裹足不前、狗彘不若、狗彘不如

狗彘不食、闳侈不经、怀才不遇、混沌不分、荒诞不经

闳大不经、和而不唱、惠而不费、怙恶不悛、讳恶不悛

华而不实、货而不售、和而不同、好恶不同、豪放不羁

毫发不爽、怙过不悛、扞格不入、惶惶不安、画虎不成

后悔不及、忽忽不乐、含糊不明、好景不常、好景不长

会家不忙、惶恐不安、毫厘不爽、何乐不为、好梦不长

毫毛不犯、豪迈不群、昏迷不省、昏迷不醒、蠖屈不伸

悍然不顾、诲人不倦、害人不浅、诲人不惓、户枢不蠹

后手不接、户枢不蝼、何所不为、横僿不文、户枢不朽

何所不有、何所不至、昊天不吊、怙顽不悛、横行不法

好学不倦、划一不二、狐疑不决、褐衣不完、毁誉不一

怙终不悔、悔之不及、会者不忙、怙终不悛、桀傲不恭

桀骜不恭、桀骜不驯、桀敖不驯、桀傲不驯、桀骜不逊

佳兵不祥、局促不安、***痴不癫、举措不当、纠缠不清

坚持不懈、坚持不渝、涓滴不漏、坚定不移、居大不易

涓滴不遗、极恶不赦、谲而不正、见怪不怪、救过不给

见惯不惊、矜功不立、救过不赡、救过不暇、迥乎不同

跼蹐不安、久***不归、矫矫不群、久久不忘、经久不息

叫苦不迭、绝口不道、缄口不言、接连不断、见溺不救

鸡犬不安、举棋不定、鸡犬不惊、鸡犬不留、鸡犬不宁

坚强不屈、鸡犬不闻、击其不意、坚忍不拔、坚韧不拔

寂然不动、迥然不群、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九死不悔

见死不救、浆水不交、见所不见、机事不密、见势不妙

酒酸不售、敬事不暇、坚守不渝、金石不渝、泾渭不分

既往不咎、金吾不禁、久悬不决、居心不良、敬谢不敏

谨谢不敏、井渫不食、简要不烦、龃龉不合、久要不忘

坚执不从、积重不反、积重不返、极重不反、举止不凡

坚贞不屈、居之不疑、坚贞不渝、口出不逊、旷达不羁

糠豆不赡、坎坷不平、苦乐不均、匡其不逮、恇怯不前

岿然不动、困而不学、恪守不渝、哭笑不得、孔席不暖

孔席不适、狼狈不堪、六畜不安、临财不苟、乐此不倦

乐此不疲、六尘不染、来处不易、雷打不动、廉而不刿

乐而不荒、老而不死、乐而不*、乐而不厌、李广不侯

磊瑰不羁、累教不改、屡教不改、路见不平、醴酒不设

屡见不鲜、磊落不凡、磊浪不羁、磊落不羁、来历不明

恋恋不舍、留连不舍、留恋不舍、连绵不断、连绵不绝

临难不避、临难不惧、临难不恐、流年不利、落魄不羁

六亲不认、鹿裘不完、六神不安、卵石不敌、乐善不倦

力所不及、理所不容、屡试不爽、落拓不羁、落魄不偶

礼无不答、临危不顾、临文不讳、临危不惧、临危不挠

力学不倦、良莠不分、骆驿不绝、络绎不绝、良莠不齐

稂莠不齐、良莠不一、来者不拒、恋栈不去、来者不善

来之不易、麻痹不仁、麻痹不仁、妙处不传、马尘不及

没齿不忘、末大不掉、冒大不韪、迷而不返、迷而不反

秘而不露、秘而不宣、苗而不秀、没而不朽、满而不溢

秘而不言、明发不寐、毛发不爽、每饭不忘、铭感不忘

迷惑不解、明教不变、靡坚不摧、铭记不忘、绵绵不断

绵绵不绝、闷闷不乐、麻木不仁、摸门不着、茫然不解

明赏不费、没世不忘、没世不渝、谋图不轨、墨突不黔

眉头不伸、摸头不着、谋为不轨、冥顽不灵、明刑不戮

民心不壹、绵延不断、美言不信、密云不雨、美中不足

涅而不缁、泥而不滓、涅而不淄、南风不竞、年谷不登

泥古不化、忸怩不安、念念不忘、呶呶不休、泥蟠不滓

宁死不屈、宁死不辱、内省不疚、拟于不伦、宁折不弯

凝瞩不转、疲惫不堪、片甲不存、片甲不回、片甲不还

片甲不留、贫贱不移、破烂不堪、判然不同、片瓦不留

破甑不顾、庆吊不行、群而不党、器二不匮、锲而不舍

确固不拔、千古不磨、强聒不舍、千古不朽、确乎不拔

秋毫不犯、青黄不接、钳口不言、其乐不穷、其貌不扬

确切不移、愀然不乐、确然不群、寝食不安、樵苏不爨

青山不老、琴瑟不调、器宇不凡、缺一不可、阙一不可

求之不得、却之不恭、确凿不移、日出不穷、任达不拘

柔而不犯、稔恶不悛、日旰不食、忍俊不禁、忍俊不住

人事不省、人事不醒、人事不知、人心不古、日月不居

日昃不食、岁比不登、石赤不夺、水菜不交、虱多不痒

施而不费、食而不化、视而不见、疏而不漏、十恶不赦

死而不朽、述而不作、赏罚不明、所费不赀、神鬼不测

食古不化、水火不避、水火不辞、上交不谄、拾金不昧

舌挢不下、数见不鲜、守节不移、遂迷不寤、遂迷不窹

驷马不追、神情不属、舌桥不下、死且不朽、神色不动

誓死不二、誓死不贰、食生不化、神色不惊、授受不亲

誓死不屈、十死不问、生生不息、生生不已、生死不渝

誓死不渝、水土不服、四体不勤、睡卧不宁、水泄不漏

水泄不通、水楔不通、水泄不透、水泄不通、深信不疑

说一不二、时运不济、时运不齐、夙夜不解、岁月不居

桑荫不徙、守正不阿、矢忠不二、守正不回、守正不挠

守正不桡、始终不懈、矢志不渝、始终不渝、矢志不移

始终不易、大璞不完、铁板不易、跅弛不羁、同垂不朽

天地不容、听而不闻、天理不容、屯毛不辨、图谋不轨

跅幪不羁、天年不测、天年不齐、天年不遂、忐忑不安

忐忑不定、滔滔不断、滔滔不绝、倜傥不羁、滔滔不竭

滔滔不尽、跅弢不羁、倜傥不群、亹亹不倦、贪心不足

图作不轨、停滞不前、无般不识、帷薄不修、帏箔不修

帏薄不修、帷箔不修、望尘不及、卧床不起、尾大不掉

无大不大、为德不卒、为德不终、为恶不悛、无恶不为

无恶不作、无恶不造、文风不动、万夫不当、为富不仁

五谷不分、顽梗不化、顽固不化、五谷不升、无乎不可

晚节不保、无坚不摧、万劫不复、无坚不陷、晚节不终

无可不可、无孔不入、无空不入、无孔不钻、文理不通

帷幕不修、委靡不振、萎靡不振、萎糜不振、无平不颇

为期不远、无奇不有、为仁不富、惟日不足、无所不包

无所不备、万死不辞、纹丝不动、文丝不动、玩世不恭

无所不及、无所不可、无施不可、无所不能、畏缩不前

无所不容、无所不通、无所不为、闻所不闻、无施不效

无所不晓、无所不有、万世不易、无所不在、无所不至

无所不知、无所不作、无往不复、娓娓不倦、未为不可

无往不克、无往不利、威武不屈、无往不胜、无微不至

畏葸不前、无一不备、无远不届、谓予不信、无一不知

无幽不烛、无征不信、纤尘不染、相持不下、刑措不用

细大不捐、笑而不答、谑而不虐、秀而不实、学而不厌

香火不绝、邂逅不偶、朽棘不雕、朽棘不雕、心口不一

下落不明、朽木不雕、心神不定、心术不端、洗手不干

孝思不匮、心神不宁、信守不渝、心术不正、先天不足

哓哓不休、小小不言、习焉不察、形影不离、信言不美

下愚不移、险遭不测、现钟不打、轩轾不分、心照不宣

一笔不苟、欲罢不能、一病不起、一成不变、严惩不贷

一尘不到、一尘不染、永垂不朽、远垂不朽、一成不易

一尘不缁、游荡不羁、一丁不识、一定不易、一定不移

一跌不振、引而不发、言而不信、以防不测、原封不动

一谷不登、一谷不升、一毫不差、一毫不苟、一虎不河

一毫不染、阴魂不散、一介不苟、一介不取、应接不暇

一蹶不兴、殷鉴不远、一脚不移、一蹶不振、一孔不达

一毛不拔、一瞑不视、一暝不视、掩其不备、一钱不名

一窍不通、一钱不值、隐忍不发、雍容不迫、遇人不淑

隐忍不言、饔飧不饱、欲速不达、玉石不分、一丝不苟

***、饔飧不继、饔飧不给、饔飧不济、一丝不紊

殒身不恤、衣食不周、一事不知、有条不紊、言无不尽

一文不名、一卧不起、一物不知、一文不值、意想不到

言行不贰、言行不符、言笑不苟、影形不离、言行不一

***不断、源源不断、游移不定、要言不烦、一言不发

犹豫不决、源源不绝、怏怏不乐、悒悒不乐、郁郁不乐

鞅鞅不乐、依依不舍、语焉不详、怏怏不悦、一字不苟

勇者不惧、用之不竭、与众不同、永志不忘、一字不易

言之不预、言者不知、皂白不分、诈痴不颠、债多不愁

至当不易、周而不比、执而不化、质而不俚、卓尔不群

造恶不悛、遵而不失、质而不野、执法不阿、自负不凡

遭逢不偶、众寡不敌、脂膏不润、自顾不暇、坐怀不乱

卓乎不群、真金不镀、诈奸不及、遭际不偶、趑趄不前

自救不暇、遭家不造、招架不住、赞口不绝、自愧不如

坐立不安、只轮不返、只轮不反、卓荦不羁、中立不倚

政令不一、捉摸不定、自命不凡、执迷不反、执迷不返

执迷不悟、执迷不误、执迷不醒、知命不忧、只骑不反

知情不举、自强不息、诛求不已、直认不讳、罪人不孥

卓然不群、至死不变、在所不辞、坐视不救、赞声不绝

遭时不偶、至死不悟、在所不惜、之死不渝、至死不渝

终始不渝、坐树不言、赞叹不已、坐卧不安、逐物不还

战无不克、坐卧不离、坐卧不宁、战无不胜、知无不言

贼心不死、自信不疑、壮心不已、执意不从、直言不讳

正言不讳、遭遇不偶、惴惴不安、孜孜不辍、知止不殆

孜孜不怠、置之不顾、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谆谆不倦

置之不理、知足不辱、锱铢不爽、只字不提、孜孜不懈

忠贞不渝

明开头如何成语接龙?

1. 带不字的四字词语

不卑不亢 不瞅不睬 不茶不饭 不痴不聋 不打不成相识

不哼不哈 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 不丰不杀 不矜不伐

不今不古 不即不离 不稼不穑 不疾不徐 不骄不躁

不尴不尬 不管不顾 不古不今 不亢不卑 不愧不作

不伦不类 不郎不秀 不稂不莠 不明不白 不蔓不枝

不偏不党 不破不立 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 不日不月

不死不活 不衫不履 不生不灭 不三不四 不上不下

不识不知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不吐不茹 不痛不痒 不文不武

不闻不问 不徐不疾 不夷不惠 不依不饶 不阴不阳

不知不觉 不折不扣 不忮不求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知甘苦 不知高低 不主故常 不足挂齿 不知凡几 不知端倪 不伦不类、不耻下问、不打自招、不甘后人、不攻自破、不寒而栗、不白之冤、不辨菽麦、不测之祸、不成体统、不耻下问、不打自招 、不得要领、不动声色、不二法门、不乏其人、不分皂白、不甘示弱、不敢后人、不攻自破、不共戴天、不苟言笑,不治之症 不正之风 不值一钱 不值一顾 不赞一词 不足与谋 不足为训 不足为奇 不足为凭 不足为外人道 不足介意 不知进退 不栉进士 不知就里 不知纪极 不在话下 不知好歹 不治之症 不正之风 不值一钱 不值一顾 不赞一词 不足与谋 不足为训 不足为奇

2. 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

一笔不苟 不苟:不苟且。

连一笔都不马虎。 一病不起 得病后就再也起不了床。

比喻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一尘不到 形容清净纯洁。

一尘不染 原指佛***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一尘不缁 犹一尘不染。

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一成不变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一成不易 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同“一成不变”。

一跌不振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同“一蹶不振”。

一丁不识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一定不移 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同“一定不易”。 一定不易 易:改变。

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一谷不登 指歉收。

同“一谷不升”。 一谷不升 指歉收。

一毫不差 指完全相同,没有一点差异。 一毫不苟 指十分认真,一丝不苟。

一毫不染 指一尘不染。 一虎不河 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一脚不移 借喻坚定不移。

一介不苟 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同“一介不取”。

一介不取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

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一蹶不兴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同“一蹶不振”。 一蹶不振 蹶:栽跟头;振:振作。

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一孔不达 指一窍不通。 一毛不拔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

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一暝不视 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

一瞑不视 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

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

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一钱不名 指身无分文。

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一钱不值 一个铜钱都不值。

比喻毫无价值。 一窍不通 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一事不知 比喻知识尚有欠缺。同“一物不知”。

一丝不苟 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 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

一丝不紊 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

一文不名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

形容非常贫困。 一文不值 指毫无价值。

一卧不起 指一生病就没有好转。 一物不知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

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一言不发 一句话也不说。

一字不苟 苟:马虎,随便。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一字不易 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3. 带不字的四个字成语有哪些

矫矫不羣、刻不容松、防不胜防、临危不惮、至死不逾、

帏薄不修、自不待言、用之不竭、曲不离口、生不逢场、

谊不敢辞、神色不动、来历不明、不同戴天、簠簋不饬、

间不容缕、不吝赐教、骂不绝口、苦乐不均、不伦不类、

谲而不正、不分伯仲、蹀躞不下、分文不直、寝食不安、

深信不疑、忠不避危、不亦乐乎、忿不顾身、半痴不颠、

矫矫不羣、防不胜防、乐祸不悛、天年不测、***椽不斫、

曲不离口、谊不敢辞、积不相能、来历不明、不同戴天、

宁折不弯、并存不悖、蹀躞不下、分文不直、见惯不惊、

锋不可当、不祧之宗、满而不溢、不了而了、不遑枚举、

何所不为、矢死不二、不敢问津、臭不可当、不间不界、

食不遑味、居不重茵、不了不当、高不可攀、称赏不已、

日不移晷、不可枚举、孔席不适、天年不测、不在话下、

诲人不惓、不测之忧、饔飧不给、不容置疑、不敢苟同、

不绝如缕、战不旋踵、不速之客、临危不顾、一代不如一代、

言行不符、无可不可、图谋不轨、击其不意、横僿不文、

罪人不孥、食不果腹、明赏不费、岁不我与、孔席不暖、

睡卧不宁、供不应求、不愧下学、片甲不回、冒大不韪、

夜不成寐、分文不名

4. 含不字的四字词语

情不自禁、

长生不死、

滔滔不绝、

势不两立、

忍俊不禁、

身不由己、

不进则退、

*** 、

势不可挡、

来历不明、

文不加点、

不求甚解、

不置可否、

乐不思蜀、

一丝不苟、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

不可思议、

攻无不克、

微不足道

桀骜不驯、

不卑不亢、

不刊之论、

遇人不淑、

不耻下问、

爱不释手、

过犹不及、

不言而喻、

屡试不爽、

良莠不齐

5. 带有“不”字的四字词语

备而不用 匕鬯不惊 不茶不饭 不齿于人 不愤不启 不名一钱 不期而然 不期然而然 不时之需 不食之地 不为已甚 不文不武 不省人事 不一而足 不易一字 不义之财 不因人热 不知死活 参差不齐 层出不穷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 吃不了兜着走 出尘不染 词不达意 敢不承命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 毫不讳言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 褐衣不完 华不再扬 划一不二 皇皇不可终日 魂不附体 混沌不分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 饥不择食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 岌岌不可终日 计不旋踵 间不容发 叫苦不迭 桀骜不驯 今不如昔 令不虚行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 驴唇不对马嘴 络绎不绝 每饭不忘 迷而不返 密不通风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 内省不疚 涅而不缁 片甲不存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 迫不得已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人生何处不相逢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 少不更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识二五而不知十 时不可失 食不甘味 史不绝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 邪不压正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眼不见,心不烦 仰不愧天 引而不发 有过之,无不及 愚不可及 玉不琢,不成器 源源不断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 皂白不分 朝不保夕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半痴不颠 半筹不纳 半低不高 半懂不懂 比年不登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岁不登 比众不同 趑趄不前 罪不可逭 坐不垂堂 哀而不伤 ***而情不专 爱不忍释 爱不释手 暧昧不明 安不忘危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陈靖,字道卿,兴化莆田人......选自《宋史·陈靖转》 求翻译!!

明***míng***是指清楚;懂得、了解;公开、不隐蔽;睿智;视觉、眼力;亮,与“暗”相对。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明字开头成语接龙相关内容。

以明开头的成语接龙

明哲保身 → 身强力壮 → 壮志凌云 → 云消雾散 → 散马休牛 → 牛毛细雨 → 雨过天青 → 青红皁白 → 白日做梦 → 梦寐以求 → 求志达道 → 道听途说 → 说白道绿 → 绿水青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命关天 → 天壤之别 → 别有洞天 → 天翻地覆 → 覆地翻天 →天经地义 → 义薄云天天涯海角 → 角立杰出

明字开头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明耻教战 明窗净几 明德惟馨 明发不寐 明火执杖 明见万里 明教不变 明镜高悬 明来暗往 明媒正娶 明明赫赫 明眸皓齿 明眸善睐 明目达聪 明目张胆 明枪暗箭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明人不做暗事 明日黄花 明若观火 明赏不费 明效大验 明刑弼教 明刑不戮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明扬侧陋 明月清风 明月入怀明哲保身 明争暗斗 明正典刑 明知故犯 明知故问 明珠暗投 明珠弹雀

明字开头成语释义

1*** 明公正气: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2*** 明珠暗投: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3*** 明光烁亮:指光亮耀眼。

4*** 明效大验:显著而又巨大的效验。

5*** 明火执仗: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6*** 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7*** 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8*** 明教不变: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9*** 明镜高悬: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10*** 明来暗往:公开或暗地里来往。形容关系密切,往来频繁。

11*** 明廉暗察:犹言明察暗访。指用各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12*** 明媒正礼: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13*** 明媒正娶:明、正:形容正大光明。旧指正式婚姻。

14***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15***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16***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7*** 明扬侧陋:侧陋:之地位低下而才德兼备的贤人。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

18*** 明明赫赫:形容光亮夺目,声势显赫。

19*** 明白了当: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20*** 明辨是非: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21*** 明查暗访: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

22*** 明察暗访: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朝廷调查研究。

23***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24*** 明耻教战: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25*** 明窗净几:形容室内明亮、整洁。

26*** 明德惟馨: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27*** 明发不寐:明发:破晓,天色发亮;寐:昨。通宵未睡。

28*** 明罚敕法:罚:刑罚;敕:整饬。严明刑罚,整顿法度。

29*** 明法审令:审:谨慎。申明法令,使***遵守,谨慎释出命令,避免出现差错。

30*** 明公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31*** 明心见性:①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32*** 明刑弼教:弼:***。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33*** 明刑不戮:指刑罚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34*** 明验大效:显著而又巨大的效验。同“明效大验”。

35*** 明光锃亮:指光亮耀眼。同“明光烁亮”。

36*** 明光铮亮:指光亮耀眼。同“明光烁亮”。

37*** 明婚正配: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38*** 明昭昏蒙: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39*** 明争暗斗: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各用心思,互相排挤。

40*** 明正典刑: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的公文或布告中。

41*** 明知故犯: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42*** 明知故问: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

43*** 明婚正娶: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44*** 明火持杖: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45*** 明火执械: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46*** 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47*** 明目达聪: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48*** 明目张胆: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49*** 明枪暗箭:比喻种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

50*** 明抢暗偷:公开抢劫,暗中偷盗。

51*** 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讯息。

52*** 明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象指著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53*** 明若观火: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54*** 明赏不费:赏赐得当,就不浪费财物。

55*** ***暗降:指表面上升官,而实际上被削去权力。

明开头成语接龙的人

帝王之道的帝王之道之四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人。好学,颇通古今。父仁壁,仕陈洪进为泉州别驾。洪进称臣,豪猾有负险为乱者,靖徒步谒转运使杨克巽,陈讨贼策。召还,授阳翟县主簿。契丹犯边,王师数不利,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诏就问之,上五策,曰:明赏罚;抚士众;持重示弱,待利而举;帅府许自辟士;而将帅得专制境外。太宗异之,改将作监丞,未几,为御史台推勘官。时御试进士,多擢文先就者为高等,士皆习浮华,尚敏速。靖请以文付考官第甲乙,俟唱名,或果知名士,即置上科。丧父,起复秘书丞,直史馆,判三司开拆司。淳化四年,使高丽还,提点在京百司,迁太常博士。太宗务兴农事,诏有司议均田法,靖议曰:“法未易遽行也。宜先命大臣或三司使为租庸使,或兼屯田制置,仍择三司判官选通知民事者二人为之贰。两京东西千里,检责荒地及逃民产籍之,募耕作,赐耕者室庐、牛犁、种食,不足则给以库钱。别其课为十分,责州县劝课,给印纸书之。分殿最为三等:凡县管垦田,一岁得课三分,二岁六分,三岁九分,为下最;一岁四分,二岁七分,三岁至十分,为中最;一岁五分,未及三岁盈十分者,为上最。其最者,令佐免选或超资;殿者,即增选降资。每州通以诸县田为十分,视殿最行赏罚。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然后量人授田,度地均税,约井田之制,为定以法,颁行四方,不过如此矣。”太宗谓吕端曰:“朕欲复井田,顾未能也,靖此策合朕意。”乃召见,赐食遣之。他日,帝又语端。曰:“靖说虽是,第田未必垦,课未必入,请下三司杂议。”于是诏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靖议,以靖为京西劝农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副之。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既而靖欲***缗钱二万试行之,陈恕等言:“钱一出,后不能偿,***受害矣。”帝以群议终不同,始罢之,出靖知婺州,再迁尚书刑部员外郎。真宗即位,复列前所论劝农事,又言:“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以殿最州县官吏,岁可省江、淮漕百余万。”复诏靖条上之,靖请刺史行春,县令劝耕,孝悌力田者赐爵,置五保以检察奸盗,籍游惰之民以供役作。又下三司议,皆不果行。历度支判官,为京畿均田使,出为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公事,徙江南转运使。极论前李氏横赋于民凡十七事,诏为罢其尤甚者。徙知谭州,历度支、盐铁判官。祀汾阴,为行在三司判官。又历京西、京东转运使,知泉、苏、越三州,累迁太常少卿,进太仆卿、集贤院学士,知建州,徙泉州,拜左谏诉大夫。初,靖与丁谓善,谓贬,党人皆逐去,提点刑狱、侍御史王耿乃言靖老疾,不宜久为乡里官,于是以秘书监致仕,卒。靖平生多建画,而于农事尤详,尝取淳化、咸平以来所陈表章,目曰《劝农奏议》,录上之,然其说泥古,多不可行

执法格言

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处多事之时,用寡事之器,非智者之备也;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故智者不乘推车,圣人不行推政也。子母之性,爱也。臣主之权,策也。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国?明主者,通于富强则可以得欲矣。故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则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仁者,慈惠而轻财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诛者也。慈惠则不忍,轻财则好与。心毅则憎心见于下,易诛则妄杀加于人。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憎心见则下怨其上,妄诛***将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则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乱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书约而***辩,法省而民讼简。是以圣人之书必着论,明主之法必详事。尽思虑,揣得失,智者之所难也;无思无虑,挈前言而责后功,愚者之所易也。明主虑愚者之所易,以责智者之所难,故智虑力劳不用而国治也。虎豹必不用其爪牙而与鼷鼠同威,万金之家,必不用其富厚而与监门同资。有土之君,说人不能利,恶人不能害,索人欲畏重己,不可得也。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明主之国,迁官袭级,官爵受功,故有贵臣。言不度行,而有伪必诛,故无重臣也。 行义示则主威分,慈仁听则法制毁。民以制畏上,而上以势卑下,故下肆很触而荣于轻君之俗,则主威分。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故下明爱施而务赇纳之政,是以法令隳。尊私行以贰主威,行赇纳以疑法,听之则乱治,不听则谤主,故君轻乎位而法乱乎官,此之谓无常之国。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法之所外,虽有难行,不以显焉;故民无以私名。设法度以齐民,信赏罚以尽民能,明诽誉以劝沮,名号、赏罚、法令三隅,故大臣有行则尊君,百姓有功则利上,此之谓有道之国也。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谈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后世之学乎?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殷、周七百馀岁,虞、夏二千馀岁,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受也。

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途,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于卒伍。盘石千里,不可谓富;象人百万,不可谓强。石非不大,数非不众也,而不可谓富强者,盘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敌也。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者?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以仁义教人,是以智与寿说也,有度之主弗受也。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明吾法度,必吾赏罚者亦国之脂泽粉黛也。故明主急其助而缓其颂,故不道仁义。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未有天下而无以天下为者,许由是也;已有天下而无以天下为者,尧、舜是也;毁廉求财,犯刑趋利,忘身之死者,盗跖是也。此二者,殆物也。治国用民之道也,不以此二者为量。治也者,治常者也;道也者,道常者也。殆物妙言,治之害也。天下太平之士,不可以赏劝也;天下太平之士,不可以刑禁也。然为太上士不设赏,为太下士不设刑,则治国用民之道失矣。

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夫有功者受重禄,有能者处大官,则私剑之士安得无离于私勇而疾距敌,游宦之士焉得无挠于私门而务于清洁矣?此所以聚贤能之士,而散私门之属也。国以功授官与爵,此谓以成智谋,以威勇战,其国无敌。国以功授官与爵,则治见者省,言有塞,此谓以治去治,以言去言。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罪重者刑轻,刑轻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劝功,严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故治民者,禁奸于未萌;而用兵者,服战于民心。禁先其本者治,兵战其心者胜。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告过者免罪受赏,失奸者必株连刑。如此,则奸类发矣。奸不容细,私告任坐使然也。

总之:杀杀杀,骗骗骗,偷偷偷,抢枪抢。要拿出浑身十八般武艺,此帝王之道也

1、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

2、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

3、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4、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5、赏不足劝善,赏不足禁非,而政不成。

6、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7、在个人的案件中或是他所看到的案件中不能有疏忽,因此执法从来不能疏忽。

8、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9、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10、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戳。

11、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

12、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

13、冤者获信,死者无憾。

14、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

1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16、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

17、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

18、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于贱。

19、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

20、鞭朴不可驰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

21、出政施教,赏善罚暴。

22、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23、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

24、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

25、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26、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27、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

28、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

29、必原情以定罪,不阿意以侮法。

30、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31、上下不合,令乃不行。

32、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

33、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

34、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35、使为恶者不得幸免,疑似者有所辩明。

36、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37、行赏不遗仇雠,用戮不违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