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这句话反映了哪种格局,求忠臣于孝子门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名言 2024-07-22 0
  1. “自古忠臣出孝子”出自何书?
  2. 忠臣必出于孝子之家的下一句
  3. 天子喟而旌之者 以其教孝而求忠也翻译
  4. 四字孝的成语故事
  5. “自古忠孝两难全”与“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是否矛盾?
  6. 关于忠孝的四字成语

意思是最好的人是忠臣和孝子,最重要的事是读书和耕田。也就是说为人臣就要尽忠,为人子就要尽孝,要刻苦求知,要努力工作。

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纪晓岚写的一副对联。忠、孝、读书、耕田这不带儒道的印迹,放在哪个国度都实用。联的对仗很整齐。

扩展资料: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这句话反映了哪种格局,求忠臣于孝子门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的忠孝文化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在“家”和“国”两级共同体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无疑大大加强了个体对国的认同,把个体、家和国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也成为不同个体之间对“国”产生共同认同的凝结纽带,这就成为后世维持大一统中国的认同基础。

耕读关系的认识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中国的耕读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它影响了中国农学、中国科学、中国哲学,使知识分子思想接近人民,养成务实的作风。

“自古忠臣出孝子”出自何书?

杨香打虎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最初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的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中国自古以孝立国,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1],有父母丧必须解职归里,丁忧三年。封建社会推进的纲常医学院是教忠教孝,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2]。今日看来,二十四孝有过多是属于“愚孝”,取代学习效法,如“郭巨埋儿”等应该彻底取代弃。

注释

1.《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2.「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一句俗语,今天很难找到典范自何处。但有太多类似的名言,如清初魏禧说:「父母欲以非礼杀子,子不当怨。盖我本无身,因父母而后有;杀之不过与未生一样。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稼。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按住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分开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忠臣必出于孝子之家的下一句

原话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估计没几个人知道此文的出处。

《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记载东汉建初二年(公元77年)朝廷议论政事,时为大鸿胪(主管蛮夷事务的官员,相当于外交部长吧)韦彪来了句“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孔子他老人家说没过我不知道,韦彪说了算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最早出处。

天子喟而旌之者 以其教孝而求忠也翻译

故事一

唐朝的名臣魏征,有胆量、有谋略,善于挽回君王所做不恰当的决定。无论大事小事,只要皇帝不对,魏征一定是毫不留情苦苦的劝谏;纵然皇帝非常的生气,魏征仍然是不肯停止。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很好的鹞子,非常的喜爱,经常把鹞子放在自己的手臂上立著。有一次,看到魏征来了,怕他看见,就赶紧把鹞子藏在怀里;魏征心里有数,向太宗奏事的时候,就故意的拖延时间,鹞子因此而闷死在唐太宗的怀里。(这是因为魏征不想唐太宗玩物丧志,有损君威的缘故,就用这种方法劝谏。)后来文德皇后过世,唐太宗对皇后思念不已,就在御花园里建造了一层楼,以便眺望皇后的陵墓;并且请魏征一同登楼,也叫魏征眺望皇后的陵墓;魏征仔细的看了半天就说:‘陛下!我的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看不到啊!’唐太宗就用手指给他看。魏征说:‘我以为陛下若是能够望祖宗的献陵,和望皇后的昭陵一样,那么我就能够看到皇后的昭陵了!’唐太宗听了之后,感动的流泪,就把这座层楼拆掉,不再登楼眺望昭陵了。魏征劝太宗偃武修文,停止军事的发展,加强文化教育;这样中国安定了,四方的夷人,自然就会归顺臣服,用不著用武力去征服他们了。太宗就用魏征的建议,果然产生了很大的效果,这都是魏征忠于朝廷的事迹。而魏征的第五代孙子,叫魏□,非常的优秀,做到了宰相。

故事二

唐朝大将郭子仪,当安史之乱的时候,收复了东西两个京城,功劳超过了其他的将领。代宗皇帝的时候,宦官专权势力很大,郭子仪被闲置了很久,部下也都离散了。突然这时候吐蕃造反,挥兵直接进攻京师;京城震惊,皇上急忙带著文武百官直奔陕州避难。大将如李光弼等人,都因为讨厌宦官专权,而拥兵自重,不愿前往陕州去救驾。只有郭子仪一个人召募了二十位骑兵,就立即动身前往陕州救驾。在途中又纠合了其他的将领,敲击著战鼓,张扬著旗帜;又在多处点火,使得吐蕃产生怀疑,因而害怕,全都逃跑了。后来吐蕃又会同了回纥,以数十万的大军,来攻打唐朝。唐朝的将领多不能及时的赶到保护京师,只有郭子仪一个人骑著马,前往说服了回纥退兵,并且还大破吐蕃的军队。郭子仪虽然是身为大将,拥有强大的兵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百般地在皇上面前进谗言,毁谤他。但是只要皇上的一纸诏书,征召他入京觐见,郭子仪无不诏书一到,就即刻的上京去觐见皇上;因此颇得皇上的信任,因而所有对他的谗言和毁谤,都不能够动摇皇上对他的信任。郭子仪后来被皇上封为汾阳王,他的八个儿子、七个女婿,也都做到了***;而且郭子仪的后代,都是非常的显赫,贵盛无比啊!

  故事三

明永乐年间,李时勉做侍读时,奉皇上的命令,陈述十五件事,其中十四件都被皇上应允执行。明成祖去世,仁宗继位,改元洪熙。李时勉上疏谈论当时的政事,与皇上意见发生了对抗,皇上发怒,命武士用金瓜 (卫士所用的武器,顶端为瓜形,饰以黄金) 捶打他十八下,拖出金殿,降为御史。后来又因说话议事与圣旨意思相背逆,被下到锦衣卫狱中。开初,他的肋骨被金瓜打断了,到挨棍子时,断了的肋骨一下子自己又接上了,一个月后伤就好了。第二年,明宣宗继位,追究他抵忤仁宗的事情,下令叫士兵给他带上枷锁押到大殿上当面拷问。才一会儿,又命令王指挥到狱中去把他绑到西市斩首。王指挥由皇宫端西门出去时,他已被绑著进了皇宫端东门,所以没有碰见。他被拉上殿后,皇上问他为什么忤触仁宗。李时勉把当时上疏所陈述的事由一条一条背了出来。说到第六件事时,伏在地上不说了。皇上一再追问,他回答说:‘天子威风太大了,我无法详细回忆。’皇上笑了笑说:‘这件事的确是不好说的,谏稿还在吗?’他回答说:‘烧了。’皇上说:‘真是个忠臣啊!’命令卫士把他的枷锁取了,恢复了他的官职

四字孝的成语故事

天子喟而旌之者,以其教孝而求忠也的翻译是皇上喟然赞叹,旌表了他的孝行,也以求他为忠臣。相关论证如下:

1、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在古代中国,孝道和忠诚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孝道是所有道德行为的基础,被视为一种家庭,而忠诚则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是政治的一部分。

2、在这个故事中,天子对于这个孝子的行为感到非常赞赏,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孝行,更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行为向人们传递了一种价值观,即孝道和忠诚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天子通过表彰这个孝子的行为,也是在向人们传递这种价值观,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秉持这种价值观。

3、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孝顺和忠诚是两种非常高尚的品质,这两种品质能够使人在社会中获得很高的声誉和尊重。同时,人们也普遍认为,孝顺和忠诚是两种可以结合在一起的品质。

4、我们可以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在古代中国,君主被视为国家和人民的代表,因此君主对于人民的忠诚和对于国家的忠诚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故事中,天子希望通过表彰这个孝子的行为,鼓励更多的人能够秉持这种价值观,并将其发扬光大。

作者的相关事迹如下:

1、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被尊称为孔圣人,是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2、在个人品德方面,孔子强调仁爱、义、礼、智等价值观,并注重孝道和忠诚。他认为孝道是所有道德行为的基础,是家庭的核心,同时也是政治的一部分。因此,他提倡人们要孝顺父母、忠诚国家、忠诚君主。

3、在教育方面,孔子创办了私学,招收门徒,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提倡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学习方法。他还提出了君子不器的教育思想,强调人们要具备全面的人格和品德。

4、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德治,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的重要性,主张以德治国、以德治民。他还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宽容和相互尊重。

“自古忠孝两难全”与“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是否矛盾?

1. 求关于孝的四字成语

关于孝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比如移孝作忠、母慈子孝、孝悌力田、忠孝两全、求忠出孝、子孝父慈、忠孝节义、孝子顺孙、孝子爱日、孝子贤孙、父严子孝、孝子慈孙、孝悌忠信、披麻带孝、入孝出悌、父慈子孝、入孝出弟等。

一、移孝作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出自:谢觉哉《不惑集·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

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要人民‘移孝作忠’。” 二、母慈子孝 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白话文:“上天给我彝。“孔子传:“上天和百姓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示例:唐·苏安恒《请则***后复位于皇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白话文:“陛下隐太子的元良,枉太子的神器,如何教天下母慈子孝呢。”

三、孝悌力田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出自:《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白话文:“他派使者慰劳赏赐三老、孝者帛每人五匹,敬爱的人、力田二匹……因为户口设置三老、孝悌力田常任乡官。” 四、忠孝两全 解释: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

亦作“忠孝双全”。 出处: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

白话文:“业传战略,名字在勋登记;蕴天爵以修己,忠和孝两全。” 五、求忠出孝 解释: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出自: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白话文:“国家把选拔贤才为己任,贤人以孝道为第一。孔子说:‘孝亲所以忠诚可以转移到你,因此寻找忠臣一定要到孝子之门。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移孝作忠 百度百科-母慈子孝 百度百科-孝悌力田 百度百科-忠孝两全 百度百科-求忠出孝。

2. 四字成语故事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3. 孝顺的四字成语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

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

也形容十分消瘦。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老莱娱亲 表示孝顺父母。 出处: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提倡的道德风范。 逆臣贼子 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处:《晋书·王导传》:“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 唐·陈子昂《请措刑科》:逆臣贼子,顿伏严诛。”

逆子贼臣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处:《敦煌变文·降魔变文》:“唯有逆臣贼子,欲谋王之国政,怀邪抱佞,不谨风谣。”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出处: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入则孝,出则悌。’”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亦作‘入孝出弟’。 出处: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入则孝,出则悌。

’”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 *** 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扇席温枕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温席”。

扇枕温衾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温席”。

扇枕温席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冬无被裤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乌鸟私情 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鸮鸟生翼 旧传鸮鸟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

比喻忘恩负义。 孝悌力田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出处:《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孝悌忠信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孝子慈孙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出处:《孟子·离娄上》:“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孝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出处:《汉书·武帝纪》:“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出处:元·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衣冠枭獍 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

旧时比喻不孝的人。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

移孝为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出处:语出《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移孝作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出处:谢觉哉《不惑集·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要人民‘移孝作忠’。”

4. 描写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望梅止渴,愚公移山,守株待兔,负荆请罪,

大禹治水,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5.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大全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6. 关于“孝顺”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尊老爱幼 读音: [ zūn lǎo ài yòu ] 释义:形容人的品德良好 2、扶老携幼 读音;[ fú lǎo xié yòu ] 释义:拉着,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 处:《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孟尝)君道中。 3、孝子慈孙 读音: [ xiào zǐ cí sūn ] 释义: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出 处:《孟子·离娄上》:“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4、孝子贤孙 读音: [ xiào zǐ xián sūn ] 释义: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出 处:元·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5、孝子顺孙 读音:[ xiào zǐ shùn sūn ] 释义: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出 处:《汉书·武帝纪》:“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 造句:1.中国人民历来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

4. 大家都应具有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5. 这是一个尊老爱幼、伯埙仲篪的模范家庭。

7.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大全

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东窗事发(秦桧)如鱼得水(刘备)退避三舍(重耳)初出茅庐(诸葛亮)图穷匕见(荆柯)草木皆兵(苻坚)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关于忠孝的四字成语

?自古忠孝两难全?与?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并不矛盾。百善孝为先,万恶*为首,古代人们考察人才最重要的就是他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排名应该在个人才能前面,在汉朝之前朝廷选拔官员有一种叫做举孝廉的制度。一个人的道德品德高尚也可以在朝廷为官,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概念,古代传统思想中把忠义当作朝廷官员的第一本分,但是在此之前这个人更应该是一个孝子,更应该懂得如何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是忠义的基础中,忠义是孝顺父母的精神升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

古代封建王朝都是以孝治天下。他们把孝作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在人们种下一颗,把孝作为人们的道德底线和道德准则,一个有才能的人想要入朝为官必须是一个孝顺的人。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如何孝顺,把他培养成人的父母,又怎么能够服务好国家,服务好人民,服好社会。

这样的人如果入朝为官,也会是害群之马,不孝顺的人在社会当中也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敬,也没有人敢去相信一个不孝顺自己父母的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意思就是孝顺是忠义的基础。

但是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会面临着很多的选择。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后。儒家思想文化一直宣传一种忠君爱国的思想,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要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把个人的荣辱抛在脑后。?自古忠孝两难全?在选择的时候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1. 求关于孝的四字成语

关于孝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比如移孝作忠、母慈子孝、孝悌力田、忠孝两全、求忠出孝、子孝父慈、忠孝节义、孝子顺孙、孝子爱日、孝子贤孙、父严子孝、孝子慈孙、孝悌忠信、披麻带孝、入孝出悌、父慈子孝、入孝出弟等。

一、移孝作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出自:谢觉哉《不惑集·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

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要人民‘移孝作忠’。” 二、母慈子孝 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白话文:“上天给我彝。“孔子传:“上天和百姓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示例:唐·苏安恒《请则***后复位于皇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白话文:“陛下隐太子的元良,枉太子的神器,如何教天下母慈子孝呢。”

三、孝悌力田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出自:《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白话文:“他派使者慰劳赏赐三老、孝者帛每人五匹,敬爱的人、力田二匹……因为户口设置三老、孝悌力田常任乡官。” 四、忠孝两全 解释: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

亦作“忠孝双全”。 出处: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

白话文:“业传战略,名字在勋登记;蕴天爵以修己,忠和孝两全。” 五、求忠出孝 解释: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出自: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白话文:“国家把选拔贤才为己任,贤人以孝道为第一。孔子说:‘孝亲所以忠诚可以转移到你,因此寻找忠臣一定要到孝子之门。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移孝作忠 百度百科-母慈子孝 百度百科-孝悌力田 百度百科-忠孝两全 百度百科-求忠出孝。

2. 关于孝字四字成语

孝子慈孙、

孝悌力田、

孝思不匮、

孝子爱日、

忠孝节义、

移孝为忠、

入孝出弟、

求忠出孝、

父慈子孝、

忠臣孝子、

父严子孝、

母慈子孝、

忠孝两全、

忠孝节烈、

披麻带孝、

披麻戴孝、

子孝父慈、

移孝作忠、

孝子顺孙、

入孝出悌、

孝子贤孙、

忠孝不并、

孝经起序、

忤逆不孝、

孝悌忠信

3. 表示 忠义 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精忠报国——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碧血丹心——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赤胆忠心——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丹心如故——丹心:忠心。仍如已往一样忠心耿耿。

肝脑涂地——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披肝沥胆——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一寸丹心——丹心:赤心,忠贞的心。一片赤诚的心。

忠心耿耿——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指天誓日——誓:发誓。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忠心赤胆——形容十分忠诚。

忠贞不渝——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渝:改变,违背。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竭诚尽节——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

尽忠竭力——竭:尽。用尽气力,竭尽忠诚。

倾肝沥胆——形容对人极其忠诚。

誓死不贰——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

矢忠不二——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

输肝剖胆——比喻对人极为忠诚。

指日誓心——对着太阳发誓,表明忠诚无二。

忠驱义感——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忠孝两全——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义胆忠肝——指为人正直忠贞。

葵花向日——向:朝着。形容下级对上级表示忠诚与仰慕。

4. 关于“忠孝”的成语

1、忠孝双全zhōng xiào shuāng quán

解释忠:效忠,忠君;孝:孝敬。忠于君主与孝敬父母都做到了

出处老舍《赵子曰》:“老人撅着胡子告诉他:‘忠孝双全,才是好汉!’”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2、忠孝不并zhōng xiào bù bìng

解释不并:不能同时并行。尽忠不能尽孝,尽孝不能尽忠。即忠孝不能两全

出处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定谧》:“姑处事殊,忠孝不并。已为孝子,不得为忠臣;为忠臣,不得为孝子。”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3、忠孝节烈zhōng xiào jié liè

解释为国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夫妻尽节,对朋友尽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行为准则

出处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封建道德准则

4、忠孝两全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

解释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出处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5、忠孝节义zhōng xiào jié yì

解释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封建道德准则

6、父慈子孝fù cí zǐ xiào

解释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父子关系

7、孝悌忠信xiào tì zhōng xìn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等

5. 形容孝的四字词语

扇枕温席

解释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冬无被裤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孝感动天

解释讲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动上天的故事。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出处二十四孝之一

鹿乳奉亲

解释讲述了作为孝子怎样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得到鹿乳来奉养亲人。

出处二十四孝之一

百里负米

解释孔子的得意***子路,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出处二十四孝之一

啮指痛心

解释曾参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让你知道。”

出处二十四孝之一

芦衣顺母

解释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出处衣顺母是《论语·先进》中的典故

涌泉跃鲤

解释讲述了汉代姜诗与其妻的孝行。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出处二十四孝之一

怀橘遗亲

解释陆绩怀里藏两个橘子,带给年迈的母亲吃。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出处二十四孝之一

扇枕温衾

解释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温席”。

出处二十四孝之一

行佣供母

解释行佣供母,二十四孝之一,说的是 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的故事。

出处二十四孝之一

涤亲溺器

解释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恣蚊饱血

解释拿自己的血喂饱了蚊子,让他不要再叮父母。形容子女非常孝顺。

出处见前文《二十四孝》

6. 形容忠孝的成语

忠心耿耿 耿耿:忠诚的样子。

形容非常忠诚。 忠孝节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执鞭随蹬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忠肝义胆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指天誓日 誓:发誓。

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 忠贞不渝 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渝:改变,违背。

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直言极谏 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

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忠孝两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正言直谏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一寸丹心 丹心:赤心,忠贞的心。

一片赤诚的心。 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

以身殉国 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先驱蝼蚁 蝼蚁:蝼蛄和蚂蚁。

自己先死埋葬地下,为别人驱除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万死不辞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

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为国捐躯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

为国家牺牲生命。 三贞九烈 贞:贞操;烈:节烈。

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誓死不二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

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守身如玉 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生死不渝 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

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矢志不移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输肝沥胆 见“输肝剖胆”。 输肝剖胆 比喻对人极为忠诚。

犬马之劳 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犬马之力 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披肝沥胆 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也形容非常忠诚。 披肝沥血 比喻竭尽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