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九地是什么酒-九天九地梁漱明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9-11 0
  1.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2. 君子努力成器的句子
  3. 纵横百家才大如海,安坐一室意古于天啥意思
  4. 强大家 帮我介绍 熊十力 大师 谢谢大家
  5. 白岩松《幸福在哪里》的原文是什么?
  6. 利马窦有哪些中文著作,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7. 儒道互补的现实意义

1、人生苦短,没有必要和生活过于计较,无言的青春,张扬的我们,一路成长着,一路感悟着,快乐并疼痛着,这样的青春年华,体会不到流逝青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其实,多么想要一个无怨的青春。

2、越不过的是沧海,看不透的是人心。人生中困难总是那么不可避免的,面对无法回避而又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心中难免会生出绝望,不知道以后的路该走向哪里,这时就确实需要一种精神上的韧性,来带你走向未来。

3、与人为善,成就他人的同时不知不觉也成就了自己。一己是人,众人是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你有梦想,就默默去实现它,如果你有爱的人,就努力让她幸福。没必要让全世界都知道。

九天九地是什么酒-九天九地梁漱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当你决定了从此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你也知道了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一个坚强的人。

5、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落难者一样,急着告诉所有人你的不幸。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酸甜苦辣要自己尝,漫漫人生要自己过,你所经历的在别人眼里都是故事,也别把所有的事都掏心掏肺的告诉别人,成长本来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你要努力强大起来,然后才能独当一面。

6、过去的事情,就不要过多的计较了,幸福是变幻莫测的,它时而简单,时而又复杂。对于知足的人来说,幸福其实很简单,但对于贪心的人来说,幸福是个复杂的东西。

7、是啊,生命的春天,永远属于那些珍惜和热爱生命,用生命去美化生命的勇士。生命不相信命运,更不相信眼泪。去创造,去探索,去拼搏,去撰写惊天动地的生命的故事。无论你身在何方,身处何境,请扬起生命的风帆,在波澜壮阔的人生航程里,去书写属于你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命的诗篇,去让一个大写的生命,完成一次辉煌壮丽的生命之旅!

8、凡是走过的路,都会留下痕迹。在生命的旅程之中,我们唯有定位人生、坚定信念、掌控方向、脚踏实地的历练中不断读懂生命之旅其内涵。并以毅力与勇气奋然前行,那么路在你的脚下就会获得人生辉煌的永恒

9、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捆在一起就是价,如果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我们与谁捆绑在一起,这很重要!

10、无论世界是否待你温柔,请保持住你的善良,因为好运会与你不期而遇。

11、如果一个人影响到了你的情绪,你的焦点应该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影响你情绪的人身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自信起来。

12、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 让你束手无策,即使他一无是处,即使他劣迹斑斑,你却仍然非他不可。这就是感情的圆周率,无限不循环。

13、去找一个温暖如太阳的人,为你晒掉所有不值一提的悲伤。 你一定会遇到一个男孩子把你捧在手心里,像日出日落一样陪着你。

14、哪有什么天生一对最般配,只是一个懂得包容迁就另一个懂得适可而止。

15、真正的失望不是怒骂,不是嚎啕大哭,也不是冲你发脾气,而是沉默不语,是你做什么我都觉得和我再也没有任何关系。

16、如果决意去做一件事了,就不要再问自己和别人值不值得。心甘情愿才能理所当然,理所当然才会义无反

17、余生很贵,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愿你能穿运动鞋撸铁汗如雨下,也能穿高跟鞋潇洒貌美如花,不负青春,不负自己。

18、时间不是猪饲料,时间也不是杀猪刀。之所以时间才变成了饲料,变成了刀,缘于你是猪。

19、再多的怦然心动也抗衡不了性格不对的互相折磨,抵不住日久天长的消耗,最终还是要和对的人在一起过,才不枉此生。

心情低落的时候让你强大起来的治愈系励志早安心语大全

1、面对困境,也不要悲观厌世。

2、无论做什么,记得是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4、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不怕重头再来,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

5、让自己更平和一点,更豁达一点,对于身边的过错,让自己更宽容一点。都有他的难处,何必强求于人。

6、作为女孩子,首先要争取经济独立,然后才有资格谈争取什么,15到25岁,争取读书以及旅游机会,25到35岁,努力工作,积极进修,组织家庭,开始储蓄,必需活泼乐观,不厌其烦地工作这双手虽小,但属于我,作出成绩来,享受成果,不知多开心。

7、坏事总是不断发生,可还是有很多办法来解决困难。永远不要忘记学进修学问,拓阔胸襟。人生所有烦恼的会不多不少永远追随,只不过学识涵养可以使一个人更加理智冷静地分析处理这些难题而已。

8、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潇洒一点。生活中无论有什么闪失,统统是自己的错,与人无尤,从错处学习改过,精益求精,直至不犯同一错误,从不把过失推诿到他人肩膀上去,免得失去学乖的机会。

9、浪漫是一种自我修养,是生活的格调。不管自己已婚未婚,什么年龄,总要保持有一种少女般浪漫情怀。

10、生命的乐趣是要自己寻找的,谁也没有义务要为你做什么,要讨好你什么。爱情很美好,但是,生活永远比爱情要长,而生活,是需要智慧。乐观,阳光,凡事往好处想。

11、对一个城市的留恋,其实只是留恋那里的人和事,更多的,是沉淀在那个城市里自己最好的年华。不管在什么地方,生活都有喜有悲,没有必要羡慕别人增添自己的烦恼。

12、法国有句谚语:爱人在身旁,处处是天堂。幸福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苦苦追求没有得到的,不懂得珍惜拥有的,结果只是徒劳伤命。

13、庄子里有句话叫做夏虫不可语于冰,意思是说对于夏天的虫子,无论你怎样与它谈论冬天的冰雪,它也不会明白。同理,当我们总是责怪别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时候,请静下心,各人有各人的思维限制,思维不同,很难一致,所以,我们都是互相眼里的夏虫。对生活多一点耐心,信心与坚持。不要总是半途而废。

14、为了梦想努力拼搏,回头看,你会发现那些苦难,后来成为了你人生的财富。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5、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做人最忌无休止地自怨自艾,招人讨嫌。爱自己,就如同朝阳升起。

16、因为某人不如你所愿爱你,并不意味着你不被别人所爱。

17、一个真正的朋友会握着你的手,触动你的心。

18、也许上帝让遇见那个适合你的人之前,会遇见很多错误的人,所以当一切发生的时候,你应该心存感激。

19、不要为它的结束而哭,应当为它的开始而笑。

20、生活中总会有伤害你的人,所发你仍然需要继续相信别人,只是小心些而已。

21、精彩的人生总有精彩的理由,笑到最后的才会笑得最甜。

22、成功都永远不会言弃,放弃者永远不会成功。

23、自爱,是生命守护的天使。

24、失去灯火之后不必慌乱,你还可以看见满天的繁星。

25、弄砸一件事情,就想办法把它做好。

26、你可能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但对某个人来说,你是他的全世界。

27、不相信奇迹的人永远都不会创造奇迹。

28、生活不相信眼泪,眼泪并不代表软弱。

29、没有音乐,生活是一种遗憾,没有爱心,生命是一种多佘。

30、智者总是有成功的密码,能译出密码的人,心是成功的智者。

31、如果朋友让你生气, 那就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32、脆弱的人,只懂得怜悯自已,而不知道反省自已。

33、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

34、生命的成长,需要吃饭,还需要吃苦,吃亏。

35、当你伸出两个指头谴责别人时,佘下的三个指头恰恰是指着自已的。

36、与其脸红脖子的骂人,不如有用优雅的方式,看起来比较不失礼。

37、当一个人摆脱了自已的恐惧,就会觉得无比的畅快和舒适。

38、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已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幸神福与快乐带给别人。

39、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握住我们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已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努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

40、当你觉得沮丧失落,能量低迷,别人会觉得不能托付给一个不自信的人。

41、即使输掉了一切,也不要输掉微笑。

42、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直视对方的眼睛,微笑、沉默。

43、爱情就像乘法,其中一项为零,其结果永远为零。

44、爱笑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45、有人向你索取东西,微笑着望向他:你要用什么来和我换?

46、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47、其实男生和女生之间是可以有纯洁的友情的,但如果你一开始就用暧昧的方法对待他的话,那你就没那个命拥有一个蓝颜知己。

48、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49、有人试图和你无理取闹,安静的看着他,说:祝你好心情。然后离开。

50、说话时可以很直接,人很直爽,那总比虚伪好。

51、看穿但不说穿。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说出来。

52、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

53、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54、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

55、即使不开心也不要皱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56、做了善事未必有好报,吃亏的往往是老实人。但好处是,无愧于心。

57、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学会虚伪一点,凡是多长心眼。

58、一定不伤害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59、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60、对人性的弱点有清醒的认识,但我永远相信真诚的爱情,对爱情永远怀有单纯的向往。

61、既然牵手,就不要轻易放开。每个人的爱都是有限的,总是花心的去浪费爱,最终你会发现你已经没了再爱的能力与勇气!

62、不要老在别人面前倾诉你的困境袒露你的脆弱。

63、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64、不要停止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

65、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上网和看偶像剧上。

66、对自己好一点,心情不好的时候,什么都别考虑,去吃自己爱吃的吧。

早安充满正能量励志语

时间教你成熟:二十岁以前什么都不服,渐渐的知道,山外有山,天外还有天;三十岁以前什么都不怕,慢慢懂得,敬天,畏地,尊人;四十岁以前不是亲眼看到的什么都不信,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静静的悟出,看到的不见得是真,看不到的不见得不存在。人在做天在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早上好!

出去外面走走,这个世界能给你的,往往能比你想的东西还多。早上好!

学会不为过程的缓慢而焦虑,即使暂时未能如你所愿,但只要你在努力,你就在不断成长!早上好!

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早上好!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早上好!

我们生来就是个很普通的人,所以每一次努力,都得竭尽全力,一点点的进步,都会欢欣鼓舞,我们也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总是太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灿烂的阳光,一片自由的海洋,让自己不断变强,就能开创出不一样的天地。早上好!

活在这世上,每个人都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站在适合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羡慕,不嫉妒,怀揣着善良与理想,努力。早上好!

只要你愿意走,踩过的都是路;只要你不回避与退缩,生命的掌声终会为你响起。早上好!

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那是牺牲了安逸换来的。不要羡慕别人的才华,那是私底下的努力换来的。不要羡慕别人的成熟,那是经历与沧桑换来的。可以欣赏,不要嫉妒,因为那都是别人应该得到的。你应该关心的是,你想得到什么样的生活?而你为此又付出了多少努力?早上好!

人生有三位最好的老师:一是兴趣,只有有兴趣,内心才有执着追求;二是苦难,每次遭受的苦,都会给你成长;三是爱,爱像口袋,往里装是幸福,往外拿就是成就感。成功的人生,要用兴趣去追求,用苦难去磨砺,用爱去生活。早上好!

软弱的人被生活折磨,强悍的人折磨生活。早上好!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早上好!

岁月的轮齿,从不停息地转动,坚强不是用嘴说的,谁都有软弱的时候,谁都有流泪的时候,只是有时候愿意让某些人看见,有时候不希望某些人看见罢了。面对生活,心要坚强,面对生活,学会在合适的地方释放自己心中的压抑与痛苦。早上好!

有句话说的好,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做事之前要修炼自己,有能力才会有魄力,有魄力才会有勇气,有这样的胆色才能把能力发挥到极致,那么你就成功了!早上好!

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早安说说:给自己一个拥抱

1、有些事情,现在不去做,以后很有可能永远也做不了。不是没时间,就是因为有时间,你才会一拖再拖,放心让它们搁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铺上厚厚的灰尘。而你终将遗忘曾经想要做的事、想要说的话、想要抓住的人。

2、希望有个人懂我,于夜色阑珊处,在物欲丛生外,可持心相对,能无语传情;希望有个人懂我,天上明月只一盏,莫痴心守望;凡间惊鸿我一人,别轻易放手;希望有个人懂我,在对的时空,用对的挽留,坚守对的我;希望有个人懂我,不以为我傻,其实那是我愿意,如果心不属你,智商不比你低。

3、回忆是不可以代替的,人也不可以代替;然而,旧的思念会被新的爱情永远代替。张小娴

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5、爱不是思念、不是自苦、不是在内心为对方做了很多事对方不知道。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和对方在一起,爱是行动,是在对方脸上看到幸福笑容的满足。相信自己比全世界任何其他的人更能让对方快乐、更愿意努力去做、并且不计代价地做到。这是爱的期许、责任、更是自信。侯文咏

6、有些女人就像挂历,今年翻完,明年就扔了;有的女人则像《富春山居图》,即使残了破了,依然价值连城。

7、最宽广的不是大海,是人心;最美好的不是未来,是今天。

8、容易幸福的人都有点健忘。遗忘已经过去的坎坷和委屈,把更多的精力用来记取眼前的快乐和未来也许会出现的曙光。这不但是感恩生活,更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的方式。辛夷

9、坚持下去,并不是我们真的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并不是我们喜欢一件事情就可以把它做好,而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学会了喜欢它。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可以奉献。这些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请记住: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放弃你自己。

10、细心地去感受了一番,才发现,原来正能量已经将我包围,如身边的空气一般,我是需要的,同时,属于我的正能量是我引导我迈向成功的初始动力,身边的正能量鼓舞着我展望未来的美好。

11、责任是从现在开始就要承担的,父母不再年轻,能回报的时候及时回报,不要总觉得时间还很多,岁月不等人。

12、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累时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烦时静一静,与花草凝眸,急时缓一缓,和自己微笑。

13、人之所以痛苦一是求之不得,二是舍之不得。老天在送你一个大礼物时都会用重重困难做包装;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底线,只有心灵站直了生命才不会倾斜;智者把放下当前进,愚者把放下当绝望,放下的高度,就是快乐的程度;一个人快乐的前提不是他有能力改变世界,而是有恒心改变自己。

14、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15、善于与人沟通,适度纳别人意见。

16、伤害是别人带来的,开心是自己寻找的,想哭就哭,哭完了接着笑,没有人能把谁的幸福没收。

17、伤心了难过了,一个人静静,不要在任何人面前掉眼泪,我不能原谅我的懦弱。

18、人缘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而是一种依靠,一种无形的力量。朋友是你的后盾,在你困难的时候能给你最及时的帮助,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特别是朋友之间关系的时候,千万不能待人苛刻,更不能使小心眼,贪其中小便宜,睚眦必报之人最终会得到惩罚。

19、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难受也是自己的,所以不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20、生活没有真正的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美;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只有披荆斩棘才能路路顺;生活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站起才是真正的成功,只有闪光的人生才算是生命的永恒。

21、如果有一天,你偶然看到了这些文字,我希望这几分钟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在这里你给自己加油,打气,继续去完成你曾经的梦想,勇敢的去挑战自己,历练自己!

22、生活一直都是美好的,虽然有辛苦的奔波,有人情的淡漠,也有偶尔的碰壁和受挫,有许许多多的痛和不幸,然而,这些都不能掩饰了生活的美好,生活中总有许多值得我们追求和向往的东西。

23、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尝试尝试中,我们走向成功品味失败,走过心灵的阴雨晴空运动员们,不要放弃尝试无论失败与否重要的是你勇于参与的精神,付出的背后是胜利无论是否成功,我们永远赞美你,你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24、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5、 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26、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成功都需要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去努力去奋斗,而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是充满坎坷的,只有那些坚信自己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那就是,当你能把自己感动得哭了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27、理想是什么?它不是口上说的,也不是敷衍的借口,它是自己的心,理想的最终汇集地,是幸福,为了自己有了理想,为了恋人有了理想,为了家人有了理想,有了理想才有梦,梦想与理想,一字之差千里之遥。

28、一度,我们患上了当下的一种流行病:坏消息综合征。整天被坏消息所裹挟,沉浸在坏消息之中不能自拔,不相信美好也不愿意践行美好,比如做好事怕被诬陷,英雄流血又流泪。哲学家梁漱溟的追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在今天被无数人引以为共鸣。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的社会会好吗?当正能量源越多,当越多的人感召于正能量,从而释放正能量,我们没有理由说社会不会变得更好一点。

29、我们不盲目伟大,我们只做伟大的一个分子,我们的社会就会伟大,我们的民族就会伟大,我们的国家就会伟大,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

30、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31、人生需要一些风情点缀的。就是我们的灵魂总要一点点历史的问候,一些诗意的触摸,一些自然的慰藉。

32、人生,在历经大大小小的各种坎坷与收获后,我的思想真的成熟了,不再幼稚的面对问题,而是沉着冷静的思考。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想念也是一种幸福,是那样的美所以愿每一个身边的朋友都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吧,不管你的幸福是小时大,做最真实的自己,拥有最平凡的幸福!

33、人一入世就带着一个谜团,你不能勘破,就得不停地穿越。翻过一层层的自我,从精神的雾障中寻找突破,人才能看清繁华的物有确实是一缕烟的存在。

34、自暴自弃便是命运的奴隶,自强不息是生命的天使;我不想用别人的汗水浇灌自己的心灵,我愿意用别人的棉袄,来温暖自己的躯体。我只想堂堂正正的做人,我只愿光明磊落做事,该记得的我不会遗忘,该遗忘的我不会存放。

35、生命,就像一场永无休止的苦役,不要惧怕和拒绝困苦,超越困苦,就是生活的强者。任何经历都是一种累积,累积的越多,人就越成熟;经历的越多,生命就越有厚度。

36、人生是坎坷的,人生是崎岖的。我坚信:在人生中只有曲线前进的快乐,没有直线上升的成功。只有珍惜今天,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只有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更辉煌的明天,人生啊,朋友啊!还等什么?奋斗吧!

37、善待自己,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自信优雅。如果做一粒尘埃,就用飞舞诠释生命的内涵;如果是一滴雨,就倾尽温柔滋润大地。人生多磨难,要为自己鼓掌,别让犹豫阻滞了脚步,别让忧伤苍白了心灵。

38、人总是希望平坦和安危的,谁也不想要折磨式的历练。但是它却没有因此而不来,作为被动的承受者,又不想就此妥协,那么,就拿出你的智慧,化腐朽为神奇吧,人生将因此而走向美丽,虽然此属于被迫的性质,也比无所作为要好。歪打正着,亦弥足珍贵。

39、如果你把自己当成泥土,就不会有珍珠被埋没的痛苦;如果你用欣赏的眼睛看人,就能看到值得尊重和学习的人。

40、生活中的那些悲伤,盘旋于你心中,告诉你,不能强大只能继续悲伤。记忆中的那些痛苦,残留于你心中,警示你,不再坚持永远除不去伤疤。

以上《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早安说说:你要努力强大起来,然后才能独当一面》的早安内容,希望给您带来美好的一天,也同时祝福亲朋好友,关注更多早安内容请访问“ 努力励志正能量的说说 ”专题。

星云***《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1.关于相聚的诗句有哪些

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唐)《过故人庄》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唐)《送友人》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唐)《送友人》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唐)《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唐)《问刘十九》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7、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唐)《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8、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唐)《芙蓉楼送辛渐》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9、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杜甫(唐)《客至》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10、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唐)《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渡光阴。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赏析

问刘十九

唐 ·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注释

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更多赏析见古诗文网

2.形容相聚的诗句

1、《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代: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译文: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2、《荷花》

唐代: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译文:夏日荷花绽放,摇曳多姿没有什么花能与之匹敌,它的花香也是别具一格。李将军家设席乘凉,我伴着那夕阳而来同游曲江。

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想到你我曲江相遇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3、《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代: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译文: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杜若开出了很长,文章想起了两位贤人。什么时候能够命驾,在落花前饮着酒。

4、《杜位宅守岁》

唐代: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译文:除夕来到兄弟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

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虽然正是强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谁还想受拘束呢?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5、《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元代:卢挚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

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译文:江城扬州充满风情的笙管笛萧声和歌声十分热烈而温柔,一阵小雨经过了宽敞的平山堂,清澈的月光笼罩西楼,已经如此一大把的年纪,如同是在三生石上陶然迷醉的梦境中。

虽然是夏日的六月,却凉爽如秋,弹奏锦瑟的美人是在劝酒,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踩踏着《凉州》舞曲的节奏。我已经乘船离开送别者还在殷勤挽留,只见两岸上的树影婆娑天空中悠悠。

3.相聚的诗句

1、减字木兰花 沈瀛

或行或止。难得人间相聚喜。一日分风。千里如何信息通。再倾寿酒。五福从来先说寿。其次云何。直至三公未足多。

2、鹊桥仙 郭应祥

六人欢笑,六姬讴唱,六博时分胜负。六家盘馔斗芳鲜,恰两月、六番相聚。特排整整,华筵楚楚,终是不如草具。赏心乐事四时同,又管甚、落花飞絮。

3、减字木兰花 郭应祥

偶然相聚。最是人间堪乐处。散步寻春。来作琴堂不速宾。缓歌一曲。野鹜纷纷都退缩。不用多杯。准拟花时日日来。

4、《胡教醵杯观画围棋》

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

山肴野蔌且随宜,约定同来最怕迟。

朋友每思相聚乐,尘埃难得有闲时。

春回画笔丹青轴,雹落文楸黑白棋。

醉客坐间夸俊逸,掀髯连写数篇诗。

5、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6、正是江南好风景,又岂在朝朝暮暮。

7、两情若是久长时,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落花时节又逢君

8、飞觥撩乱歌,共对萧条雨雪天。《对琴酒》白居易

9、惜花邀客赏,相对已依依。《雪夜小饮赠梦得》白居易

10、未及弹与酌。《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张籍

11、共醉真可乐,死当长相思生当复来归,劝酒促歌声。《留别妻》苏武

12同为懒慢园林客

13、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14、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5、有缘千里来相会

1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古代关于朋友相聚谈笑的诗句

1.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谓也。(梁漱溟)

2.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3.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4.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5.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杜甫)

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7.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8.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9.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10.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

11.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12.向你的朋友学好,对着你的影子整装(蒙古族)

13.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淮南子)

14.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5.描写相聚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相聚的诗词有

1.《女冠子·断云残雨》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断云残雨。洒微凉、生轩户。动清籁、萧萧庭树。浓

淡,华星明灭,轻云时度

莎阶寂静无睹。幽蛩切切秋吟苦。疏篁一径,流萤几点

飞来又去。

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暗想旧日牵情处。绮罗丛里,

有、那回饮散,略曾

谐鸳侣。因循忍便睽阻。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

端惹起,千愁万绪。

2.《醉落魄/一斛珠》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3.《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

年代: 宋 作者: 葛长庚

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饱饫闽中风月,又爱浙间山水,杖屦且逍遥。太上包中下,只得个无忧。是和非,名与利,一时休。自家醒了,不成得恁地埋头。任是南州北郡,不问大张小李,过此便相留。且吃随缘饭,莫作俗人愁。

4.《渔家傲·听说娑婆无量苦》

年代: 元 作者: 梵琦

听说娑婆无量苦。死生总作轮回主。六贼操刀为伴侣。同居住。何曾顷刻抛离去。功德天和黑暗女。两人最是难相聚。有智主人俱不取。依吾语。从今更莫登门户。

5.《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崇岳

今朝结制,丛林体例。

长期短期,似兀如痴。

离四句,绝百非,

大家相聚吃茎虀。

6.关于“老同学相聚”的诗句有哪些

1、《七律.同学聚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6303131会感言诗范文》

弹指一挥廿四秋,同窗欢聚语不休。

当年韶华春拂面,今日微霜秋染头。

岁月无情天亦老,人生苦短莫添愁。

沉浮淡看轻荣辱,固守纯真心自悠。

2、愚人节里闻故音, 半是相信半是疑,十三年来无信息,今朝又续同学情。

青丝白发一瞬间,音容笑貌依稀现,唏嘘竟有人逝去,更信吾辈有英才。

3、水调歌头 聚会

才饮午间酒,又逢晚宴席,三杯五盏淡酒,恨愁尽全有,各地旧友来叙,

十三年别苦,今聚情更高,春暮冬已远,绿野满山花。

清茶香,佳酿美,话当年,回顾我辈人迹,愚痴逢乱世,唯有自重自强。

略知孔孟一二,尚可完身过,安得花甲退,康乐向天歌。

4、同学聚会感言

昨日喜闻要聚会,彻夜无眠难入睡,浮想联翩当年事,历历在目总不退。

光阴似箭日月梭,弹指之间中年过,当年少男和少女,两鬓染霜皱纹增。

同学齐聚滕州市,犹如当年小儿郎,嘻笑打闹仍不减,好似回到大课堂。

人间处处有真情,同学感情最真诚,劝君万事莫在意,享受生活在今生。

弱冠同窗风风雨雨各自飞,花甲再聚悠悠茫茫共相度。

5、七律

三载同窗友情深,一朝分别十三春,历尽沧桑重聚首,满眼皆是中年人,

举杯叙旧言不尽,互道珍重勤叮咛,知足常乐体健康,一辈同学三辈亲。

6 、

谁道青春去不回,微霜染鬓竟来归,

秋千荡起风情韵,舞曲唱得龙凤飞。

潇朗容光寻旧影,迷离尘梦涌心扉,

叨叨难尽离别意,倾倒金樽劝一杯。

君子努力成器的句子

佛光山住持心平和尚、大会慈惠法师、各位法师、各位教授、各位嘉宾、各位发表论文的同学们:

佛光山是提倡人间佛教的,所以刚才说,在1990年开始这一天,我们举办青年的学术会议,以「人间佛教」为研究的主题,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高兴的。我最近几天都在军中说法,回来时,大会慈惠法师邀请我发表主题演说。学术的主题演说,必须作些研究;我也没有时间去准备资料,他们对我说:‘您已提倡人间佛教几十年了,应该说说您的心得。’「人间佛教」,不但早在我心里,在我的行为里,也时时在我的思想里;所以,借此机会把我心里对人间佛教的一点看法,向大家提出,谈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各位既然以研究「人间佛教」为主题,对于人间佛教的思想应该有所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人间佛教呢?

我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是人间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一切都以人间为主。佛陀为什么不在其它五道成佛呢?为什么不在十法界中,其它的法界中成道呢?而降世在人间成道呢?再深入来看,佛陀为什么不在过去时间、未来时间成道?而在我们现世的娑婆世界成道?也就是说,佛陀他是以提倡人间为主的。人间的佛陀,他所展现的人间佛教,具有下面六个特性:

一、人间性: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陀的一切都具有人间的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表现他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性的佛陀。

二、生活性:佛陀所发展的佛教,他非常重视生活,对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行住坐卧,处处都有教导,处处都有指示。甚至对于家庭、眷属的关系,参与社会、国家的活动,都有明确的指示。

三、利他性:佛陀降生这个世界,完全是为了「示教利喜」,为了教化众生,为了给予众生利益,以利他为本怀。

四、喜乐性:佛教是个给人欢喜的宗教,佛陀的慈悲教义,就是为了要解决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快乐。

五、时代性:佛陀因一大事因缘,降诞于世,特别与我们这个世间结缘。虽然佛陀出生在二千五百年前,并且已经证入涅槃,但是佛陀对于我们世世代代的众生,都给予了得度的因缘。所以到今天,我们还是以佛陀的思想、教法,作为我们的模范。

六、普济性:佛陀的一生很有普济性。记得过去梁漱溟先生,他从佛教的研究,慢慢转入儒家。他认为佛教的人间性不够,所以当太虚***在汉藏教理院,请他演讲时,他在黑板上写了「此时、此地、此人」。他说:‘我为什么走入儒家,就是为了这六个字。讲时间,佛教谈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阿僧祇劫,但是我们生命当下的现世很重要。佛教讲到空间、地方,说有此世界、他世界、十方无量诸世界,世界虽然讲了那么多,但我们相处的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去净化它。佛教讲到众生,不但是人,十法界的众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在无量无边的众生中,以人最为重要。’太虚***在梁氏演讲之后,作了一个说明,佛教虽然讲过去、现在、未来,但是重在现世的普济。空间上,佛教虽然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也是重视此界的普济;佛教讲到众生,虽然有十法界众生,但也是重在人类的普济。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佛教,佛陀在各种经论中,一直强调:「我是众中的一个」,表示他不是神。《维摩诘经》则说:「佛国、佛土在众生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有道可求的。」六祖***更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我们要成佛,必须在人道磨练、修行,由人才能成佛,在其他诸道中,是无法成就佛道的。

《法华经》中曾以「人身难得」的譬喻,来赞叹生为人的可贵。经上说:「黑夜里有一只盲眼的龟,想要上岸求救。茫茫大海,闇黑无边,只有一根木头,这根木头有一孔,这只瞎了眼睛的乌龟,在百年一浮一沉的刹那,找到那个孔,才能找到得救之道。」得人身,就是如此困难、希有。《阿含经》中也说到:「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这些都是意谓人身的难得,人间的可贵。

我有一次在美国三藩市,举行家庭普照。有一个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我们在家的佛***,叫我们了生脱死,我们不想;叫我们成佛,我们也没有动念过,因为成佛是好遥远好遥远的事;了生脱死,也是件好渺茫好渺茫的事。我们现在只想知道,我如何能够过得比别人更好一点,比别人更高一点,那就好了。’我听了以后,感触很多,我们的佛教一直偏离了人生。过去关闭的佛教、山林的佛教、自了汉的佛教、个人的佛教,失去了人间性,让许多有心入佛门的人,徘徊在门外,望而却步,裹足不前。所以佛教在度化众生的方面,要加强力量。

印度佛教最初的一百年至三百年之间,是小行大隐的时代──小乘佛教盛行,大乘佛教隐晦的时代。到了六百年以后,是大行小隐的时代乘佛教盛行,而小乘佛教不彰显的时代。一千年以后,是密主显从的时代,──教为主,显教为从的时代。到了今天是人间圆融的时代。不论是小乘的、南传的、大乘的、***的、中国的佛教,今日提出的人间佛教,是要把最原始的佛陀时代到现代的佛教,融合起来,统摄起来。

以中国佛教的发展来说,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四大名山,是以四大菩萨为主:***、文殊师利、普贤、地藏王。这四大菩萨之中,***、文殊、普贤是示现在家相,只有地藏王菩萨是现出家相。为什么这些菩萨,大都出现在家相呢?原因是过去的出家众,具声闻性格的多,出世的思想比较浓厚;而在家的佛教,比较乐观、积极、向上,更合乎大乘佛教的宗旨。因此大乘的佛教,更合乎佛陀的本怀。像太虚***他自己亦谦称:‘比丘不是佛未成,但愿称我为菩萨。’说我是比丘吧!不敢当,比丘戒律不容易受持得很完美。说我是佛吗?我也还没成佛,但愿称我为服务众生的菩萨。菩萨不是泥塑,供养在佛堂的,而是在人间活跃,有觉悟,有度众个性的大有情。我们都可以成为菩萨。所以,太虚***一生提倡「人间佛教」,最后就归纳到菩萨学处,学菩萨就是人间佛教的旨趣。

我们要有一个目标,追求往生净土,在西方有极乐净土,在东方有琉璃净土。其实净土不一定在东方、在西方,佛教的净土到处都是。弥勒菩萨有兜率净土,维摩居士有唯心净土,我们大众说人间净土。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人间创造成安和乐利的净土,而要寄托未来的净土?为何不落实于现实国土身心的净化,而要去追求不可知的未来呢?所以,在我们本山对于具有某种护教程度的信徒,老年的时候,由本山为他颐养天年,不一定要儿女来养他,甚至也不一定要到往生以后,到西方极乐世界,让阿弥陀佛来补偿他,对他说:‘你对佛教很好,我来养你,给你往生。’以佛光山来说,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寺庙道场,要给予信徒的信念──我这里就是西方净土,我就能给你安养。所以,我所认为的人间佛教,是入世重于出世的,生活重于生死的,利他重于自利的,普济重于独修的。

不管佛教有小乘、大乘,有显教、密教,不管它怎么分,应该要有人间性,这是很适合时代的潮流。不仅承继传统,而且是时代所趋,人间佛教必然是未来的一道光明。过去最早期以声闻趋向大乘,我们称为正法时期;后来以天乘之天道思想来趋向大乘,我们定为像法时期;以人乘佛教来趋向大乘,可以说是末法时期。既然是末法时代,如太虚***所说,末法时代提倡人间佛教更为重要。我现在就以「什么是人间的佛教」,作几点说明,我提出六点意见:

一、五乘共法是人间的佛教

我们知道佛教分为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人天乘的佛教,重于入世的;声闻缘觉乘的佛教,重于出世的。我们常讲具有人天乘入世的精神,再有声闻缘觉出世的思想,那就是菩萨道。我们要以菩萨为目标,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自觉觉人,把人我的关系,看成是分不开的,是一致的。自利也是充实自己,并且要能普渡众生,我也能够得到自利。这五乘佛法调和起来,就是人间的佛教。譬如,我今天要到台北去,台北是我学佛的目标,那边是一个净土。我现在坐火车经过台南、台中、新竹,我可以在台南不下车,台中不下车,新竹不下车,直往成佛的目标;但你不能不经过台南、台中、新竹。也就是说,你要成佛,可以直接实践大乘人间佛教的法门。但是也不能不经过人天乘、声闻缘觉乘的佛教来完成自己。

二、五戒十善是人间的佛教

今天有位军校校长问我:‘请你具体一点说,佛教对于国家、社会能提出什么贡献?’我说:‘三藏十二部的圣典,都可以有益于国家社会。’简单的说,只要一个五戒,就可以治国平天下。各位都知道,五戒就是不要乱杀生,不要乱偷盗,不要乱邪婬,不要乱说谎、不妄语,不要乱吃 *** 性的东西、不饮酒。

不杀生,对于他人生命的尊重,不侵犯他人,生命就能自由。不偷盗,对于他人的财产,我不去侵犯,财富就能自由。不邪婬,是对于他人的身体、名节不侵犯,身体、名节就能自由。我不说谎,对于名誉、信用就不侵犯,他人的名誉也就不会受伤害。不饮酒,我不去吃 *** 的东西,对我的身体健康不伤害,对于我的智慧不伤害,我也不会乱来对他人伤害。如果一个人能够持五戒,一个人的人格道德就健全。一家都持五戒,一家的人格道德都健全。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能奉持五戒,这个国家必定是个安和乐利的国家、社会。

我们只要到牢狱里去作一番调查,就可以了解凡是作奸犯科,身陷囹圄的人,都是犯了五戒的人。譬如、伤害、毁容,就是犯了杀生戒。***、侵占、抢劫,就是犯了偷盗戒。妨害风化、破坏家庭、重婚、 *** 、拐骗,乃至于贩卖人口,都是犯了邪婬戒。诈欺、恐吓、倒会,就是犯了妄语戒。所谓饮酒戒,除饮酒外,包括吃烟、、吸速赐康、强力胶等毒品,会让自己恍恍惚惚,这是侵犯自己的智慧,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如果能够受持五戒,那么牢狱里就没有了。甚至今天一般的信徒,如果把信仰升华一点,不要沦为民间之信仰,只是拜拜,祈求长寿、发财、家庭富贵、名位高显、身体健康等,只要受持五戒,不必去强求,也会有福报的。

比方说:不杀生而放生,怎么不长寿呢?不偷盗而布施,怎么能不发财呢?不邪婬而尊重,家庭怎么会不和谐呢?不妄语而诚实,名誉、信用怎么会不好呢?不乱吃而懂得养身,身心怎么会不健康呢?一个五戒,对于我们个人、社会、国家,就有这么大的关系。所以什么是人间的佛教,五戒十善就是人间的佛教。其实十善也是五戒的再扩大罢了!比方说,身业修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口业修持不妄言、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业修持不贪、不嗔、不邪见。有了邪见,思想错误,自害害人,一生都痛苦不堪。不邪见,佛教称为慧学,最终的目标就是在启发自性智慧,破除邪见。

三、四无量心是人间的佛教

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我常觉得我们中国佛教为什么会衰微?因为佛***没有佛法,没有实践佛法。佛教要我们慈悲,多少佛***有真正的慈悲?佛教要我们喜舍,多少佛***具有喜舍的性格?佛***心目中没有真正接受佛教。管你出世的也好,入世的也好,如果没有佛法,那与世俗又有什么不同呢?

有人说:「家家弥陀佛,户户***。」***菩萨都跑到我们家里的佛堂来,每个人把家中最好的正厅都让给了***菩萨,把菩萨供奉在那里。为什么?因为***有慈悲的功德。慈悲,才能走进每个人的家庭;慈悲,才能受到每个人的尊重;慈悲,才能真正降伏人心,让大家心悦诚服,恭敬供养。

佛教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染上悲观的色彩。佛***见了面,开口闭口就说:‘人生苦啊!苦啊!无常啊!无常!’。佛教有喜乐的性格,有欢喜的精神,所谓喜无量、悲无量,要把欢喜布满人间。讲苦,是让我们认识苦的实相,如何来解脱苦恼,得到欢喜,才是佛陀说苦谛的真正用心,「苦」不是最终的目的。佛说诸行无常,无常很好,无常可以变幻,坏的可以变好;不幸的命运,因为无常,它会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另有生机;因为无常,所以命运不是定型的。我们如何来散布欢喜的,让举世之间都能得到佛法,大家都在幸福美满欢喜中过日子。

有时候,物质上的生活这么丰富,像台湾经济成长,一切繁荣,也不一定能解决人的痛苦。金钱多、物质多,带给人的烦恼也很多。佛法的欢喜,是要我们从法喜、从禅悦、从真理中去体会内心的自在,内心的安乐。如果我们民间的信仰,只是建立在贪的上面,向菩萨、一切神明要求贪取,要平安,要富贵,要家庭美满,要长寿,中奖券,这种以贪婪为出发点的宗教层次,并不高尚。我们应该把信仰建立在「舍」的上面,信仰宗教是奉献的,是牺牲的,是利众的。人间佛教的利他性格,应该具有这种慈悲喜舍的精神,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

四、六度四摄是人间的佛教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六度是人间的佛法。我到美国去弘法,虽然美国不是佛教国家,但我感觉美国人士,有人间佛教、大乘菩萨的性格与精神。比方拿布施来说,美国人很肯布施,上教堂,多多少少都会乐意捐助的。社会有什么事情,都会欢喜的尽一点心力。尤其美国人见到你,就给你一个微笑,给你亲切的一声招呼:‘Hello!How are you!’、‘你好!’到处都是这样,这就是布施。一个笑容,一句问好,都是在实行布施,容貌的布施,语言的布施,他们把布施融会在生活里面。

持戒,美国人是很守法的,戒律就是守法。他们是法治的国家,但不一定要在***中***。在马路上遇到红灯,没有车子、警察也不会随便抢越马路的。路上只要是一个Stop的记号,他就不会过去,会停一下再通过。排班、排队,也是如此。我们有一次在夏威夷,有不少人去参观夏威夷的土风舞,我们出家人跟观光团,也到了那个地方。那个守卫管理的老先生,他手一指,叫那些人离开那边大树下荫凉的地方,那个地方要给出家人坐,没有一个人有第二句话,个个都乖乖地到那边去。为什么?在美国宗教是受尊重的,同时大家也尊重法制,因为你负责管理,我要尊重你服从你。有时候人多了,守卫来不及把人分配到这边坐,那边坐,就把路口弄条绳子围起来,指挥大家坐在这边,或坐在那边,管他各国的国王、州吏,各州的州长、议员,这一道绳子一拉,个个都守法地站在那里。为什么?这个绳子就像征法律,不能逾越过去的。法律的尊严、神圣,已和美国人的生活、思想融合为一体,老百姓守法,国家自然是个法治的国家。

相反地,开发中的国家是什么情形呢?不要说一条绳子,就是一道墙,他都要想尽办法爬过去。所以,守法就是戒律,守法与否,关系一个国家的形象,也关系一个国家的进步、富强,我们要建立人间佛教法制的观念。

谈到忍辱,美国人士也很能够忍耐。忍,不是你骂我,我不回口;打我,我不回手,算了,忍一口气罢了!这些都不是忍。忍,是担当;忍,是有力量的。忍,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牺牲,是一种忍辱负重。美国人工作的时候,难道他不辛苦吗?他在忍受辛苦;排队,依序不超越,这也要忍。所以彼此互相忍让,社会就能井然有序,不会有脱序的现象。

说起美国人的精进也是众所皆知的。美国人积极、奋发、努力。我们以为美国好像天堂一样,其实美国人很勤劳,对工作认真不偷懒,不苟且,敬业精神正如佛教所讲的精进。佛教说精进,有所谓的四正勤--「未生善令它生起,已生善令它增长,已生恶令它断除,未生恶令它不生。」美国人的不断研究、突破,精益求精,因此使它成为世界强国。

禅定:有时候,我们在美国的街上看不到人,大人小孩都在家里。讲话,小小声,不吵闹人。坐火车,都是一副悠悠然不计较的样子,这就像禅定一样。

智慧:有人说美国人好笨,两块钱一个,跟他买六个,十二块钱,他算不出来,要两块加两块加两块再加两块……哦!是十二块。其实美国人并不笨,中国人机巧,有时巧得过头,变成投机取巧。美国人笨拙、呆板,可是他不随便乱来,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所以他们研究科技,能够发达精确,做任何事很稳靠。

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以为我主张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事实不然,我只是很慨叹:我们推行大乘佛教,实践佛法的国家,我们为什么都那么悭吝、势利、自私、逃避,没有爱心,只顾自己?所以我们要提倡人间佛教,实践布施、利行、同事、爱语,这才是今天人间及社需要的佛教。五戒可以安定社会,六度可以建设国家,四无量心可以普利大众。

五、因缘果报是人间的佛教

最近我到军中去布教,将官们对我说军中有一个问题,有些服役的青年认为:我去年就当兵了,他也去年当兵的,他升到班长了,我还是小兵,我心里不平,我们两人种的是同样的因,同时入伍的,为什么产生的结果郤不一样呢?各位要知道:因缘果报,中间有一个「缘」,缘不同,产生出来的果,就不一样。比方这朵花,多浇了一点水,多下了一点肥料,播种的地方肥沃,有和风吹拂、阳光照耀、雨水滋润,这朵花和那朵花,就会不一样呀!虽然同是一朵花,结果不一样,是因为「缘」的不同。

所以,凡人常怨恨命运,恨世间不公平,挑剔家里的成员这一个不好,朋友那一个不好,社会不好国家不公,为什么不研究自己的因缘,究竟哪里出了毛病?譬如我说错了一句话,也许本来要升班长的,就因为那句话,升迁的机会就失去了。本来竞争的对手没有你好,可是在要紧的时候,他立了一个汗马功劳,负了一个重大责任,说了一句好话,他的缘份加强了,做了班长了。因此,在佛教讲求广结善缘,所谓「要成佛道,先结人缘」,要重视这个缘。日常生活当思一粥一饭,有多少的因缘成就;要感谢因缘,感谢大众给我机会,让我能参加佛教学术会议的听讲;感谢佛光山丛林学院举办此次的活动,一切都这么方便,这一切都要感谢呀!

我们住在家里,早上报纸就送来,晚上电视一打开,多少演艺人员在表演。如我们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报纸也不得看,晚上电视也不得看,那种生活多枯燥、无聊?因缘,使散居世界各地的大家和合,他们的辛苦,他们的服务奉献,让我过著很美好的生活,这是因缘的价值。大家给我的结缘,我应该如何回馈大家呢?要处处感恩,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

谈到因缘果报,因果实在不可思议。我们看到今天社会的人士,大家不了解因果。念佛的人,诸事不顺心时,就怪阿弥陀佛不保佑我,使我的钱给人骗去了,被人倒闭了;买股票没赚钱,也怪阿弥陀佛不灵感;吃素,身体越来越不好,也怪阿弥陀佛不慈悲。信佛吃素和发财致富、强身长寿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果是不能错乱,种的是瓜,如何得豆呢?念佛拜佛,持斋吃素,是信仰上的因果,道德上的因果;发大财得富贵,是经济上的因果;身体要健康,长命百寿,有健康上的因果;需要运动,正常的保健。怎么可以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信仰的阿弥陀佛?所以,今天有太多人都错乱了因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因果。

有一个过路的人,偷一家果园树上的椰子吃。主人说:‘喂!你怎么吃我的椰子呢?’‘这怎么是你的,它是树上的。’‘嗯!这是我种的呀!’‘你种的椰子是埋在土里的,我吃的椰子是长在树上的。’树上跟土里就没有关系吗?这因果是不能斩断的,因遇到缘就会产生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知道因,不会随便乱做,众生不惧因而乱来,终致榔铛下狱,结果好可怕!

甚至于我们的佛陀,他在生的时候,和我们常人一样,有老病死生的现象,在因缘里面,都不出因果的范围,这是很伟大的思想,因为,在因果之前平等,谁也逃不了因果业报。「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天是什么?天在佛教中就是因果,因果是非常公道的。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今日,应该大力建设,有因果的观念,因果非常科学的、是理智的。有了因果的观念,就不必要警察、***了。因果就是自己的警察、导师,因果就是自己法律准则。

在我的故乡扬州,几十里没有警察,几百里没有***。人民都不犯罪,很少有什么凶杀案。如果我对不起你,你对不起我,不要争不要吵,我们到土地庙、城隍庙,烧个香,就能化解***;发个誓,彼此认为这样很公平。为什么?因为因果会给我一个交代。现在有所谓的自力救济,没有办法自力救济,投诉无门的时候,他心里还有一个值得安慰的因果,因果不会欺骗我们,因为「善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而已!

六、禅净中道是人间的佛教

佛学很多的内容浩瀚无涯,宗派也林立繁多,禅净、中观的空、中道,这是人间的佛教。说到禅,历代的祖师们,参禅都不求成佛,只求开悟。在人间悟道以后,当下的生活能够解脱能够安住身心,获得现在身心的自在,所谓的明心见性,就满足了。所以禅者是最有人间性了。

净土也是一样。净土行人希望求往生净土,也是要现世念佛,念佛功夫不够,也是无法往生的,所以把现实的世界,做为立足点,老实念佛、修持,别无捷径。尤其净土对现在家庭,对忙乱的社会人生,净土是安定我们身心的良方。如你禅净双修,更能契合人间的佛教思想。

中道的思想,就是空有融合的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间实相。有了中道的般若智慧,就能在现世生活中幸福快乐。有时候,有些人太重视物质的生活,流于世俗热烘烘的追逐,容易忘失了自己。有时候,远离人间,到深山里面去,一个人独处,如枯木死灰,冷冰冰的,对世间生死疾苦,不知关怀。人生太过热烘烘,太过冷冰冰都不好,缺乏中道的圆融。

所谓中道,是中观的般若智慧,有了这种智慧,遇到了事情,就懂得事待理成,懂得把握其中的原则。遇到一切果,就知道果从因生,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不会随便怨天尤人,会去追查原因。「有」的现象,是由于「空」理。「不空」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空间,我们怎么能在这里聚会?没有虚空,宇宙万有如何建设?「空」中才能生妙「有」,所以,人间佛教是过著一种有物质,也有精神的生活,物质、精神的生活是同等的重要。有向心外追求的,也有心内的世界;有前面的世界,也有回头的世界。不是盲从,一味往前冲,冲得头破血流,也要懂得回头是岸。人间佛教有拥有的,也有空无的;有群居的,也有独处的。把世间所有的一切都调和起来,使人间成为最美好的生活。

我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正如我为佛光山所订定的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我觉得肯给人的,肯服务的,肯助人一臂之力的,肯跟人结缘,肯给人欢喜的,那就是佛的教示,佛在人间所给我们的教导。本山提倡人间佛教,坦白说,就是要让佛教落实在人间,让佛教落实在我们生活中,让佛教落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上。佛在哪里?在我的心里。净土在哪里?在我的心里。眼睛一闭,宇宙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我这里。天下的人都舍我而去了,但我的佛祖在我心中,没有离开我。

如何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今天的社会、人间,我们每个人的负担沉重,对于家庭、事业、亲人的种种责任,紧紧地压迫着我们。如我们现在拥有了人间佛教,就拥有了整个宇宙大地,处处都能幸福安乐,就能如无门禅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能够拥有了心内的世界,不一定要求心外的世界如何大,如何扩大我心内的世界,人间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世界,大概都离开不了我们的心。如何建立我们内心广大无比的世界,唯有不断的修行实践,这才是人间佛教的真正精神所在。

所谓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我仅概略地提出以上的看法:五乘共法是人间的佛教,五戒十善是人间的佛教,四无量心是人间的佛教,六度四摄是人间佛教,因缘果报是人间佛教,禅净中道是人间佛教。各位在参加「人间佛教」研讨会之前,我仅以这些微意见,贡献给大家。祝福各位!

纵横百家才大如海,安坐一室意古于天啥意思

1.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2.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3.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有事业的峰峦上,有汗水的溪流飞淌;在智慧的珍珠里,有勤奋的心血闪光。

5.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能,也不存在没有知能的热情,如果没有勤奋,也不存在热情与才能的结合。——约瑟夫

6.时间是个常数,但也是个变数。勤奋的人无穷多,懒惰的人无穷少。——字严

7.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8.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伏尔泰

9.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10.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11.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12.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13.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5.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16.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戴尔·卡耐基

17.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况

18.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兴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19.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雨果

20.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21.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22.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心。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就是幸福。——加缪

23.休息休息,脑子生锈。

24.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规划未来。

25.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26.上帝保佑起得早的人。

27.要意志坚强,要勤奋,要探索,要发现,而且永不屈服,珍惜在我们前进道路上降临的善,忍受我们之中和周围的恶,并下决心去消除它。——赫胥黎

强大家 帮我介绍 熊十力 *** 谢谢大家

这句话的意思是赞扬某位老师或学者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才华,就像大海一样深广无垠;同时,他也能安坐在室内,以古朴的意境来思考和探究学问,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句话将大海和天比喻为两个极端的象征,用以表达某位老师或学者的才华横溢和思想深邃。其中,“纵横百家”表示该人的知识涵盖多个领域,具有广博的学问;“才大如海”则强调其才华的高超和深厚,如同大海一样深广无垠。而“安坐一室”和“意古于天”则描绘出这位老师或学者在静谧的环境中,沉浸在古朴的意境中,思考和探究学问的情景。整句话传递出一种崇高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表达了对这位老师或学者的崇高评价。

白岩松《幸福在哪里》的原文是什么?

熊十力,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后改名十力,号子真。1885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其父是一位乡村塾师。因家境困迫,十力少年时曾为邻人牧牛,间或随父到乡塾听讲。13岁时,父母相继辞世,其长兄将他送到父亲生前好友何圣木先生执教的乡村学校读书,但终因难耐馆束而在半年之后离开,此后全靠勤奋自学。

熊十力自幼即与众不同,独具才思而又非常自尊、自信。他曾口出“狂言”道:“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令其父兄诧异不已。十六七岁时,他即四处游学,当他最先读到陈白沙的“禽兽说”时,忽起神解,“顿悟血气之躯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方是真我。”并从中领悟到人生之意义与价值。绝非是趋利避害、去苦就乐等外在满足,而在领悟人生之意义与价值,体识至大至刚之“真我”,以合于天地万物之理。这一觉悟基本上奠定了他以后的治学方向。

辛亥革命时期,熊十力痛感清王朝政治腐朽,民族危机深重,常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一语置诸座右而自警。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他深迷于“格致启蒙”之类著作,而视六经诸子为士直。且深受明清之际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等大哲之著作以及清末严几道、、谭嗣同等维新志士之论著的影响,而“慨然有革命之志”,决心为反清而奔走呼号。

1902年,熊氏为策动军队而投湖北新军第三十一标当兵,白天操练,夜间读书,并向报馆投稿,倡导革新现实,救亡图存。此间,他逐渐认识了宋教仁、吕大森、刘静庵、张难先等革命志士,并在1904年共同创建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秘密宣讲革命思想,倡导反帝反清,救国救民。1906年,熊十力加入日知会,并组织黄冈军学界讲习社,联络各方志士,为发动起义作准备,后因事泄而遭清廷通缉,他只好潜归乡里教书。1911年,他参加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并任湖北督军府参谋。辛亥革命失败后,他又追随参加***运动。但由于军阀政客的排挤,后来被迫离开军,***运动亦宣告失败,这给熊十力以很大打击。他目睹“党人竟权争利,革命终无善果”,内心非常痛苦,常常“独自登高,苍茫望天,泪盈盈雨下”。他根据自己的所历所见,总结出:祸乱之起因皆在于军阀官僚之贪*侈糜。卑屈苟且,以及国民之昏然无知。于是,他下决心走出政治,“专力于学术,导人群之正见”。他认为救国之根本似乎并不在于革命,而在于学术兴盛,“于是始悟我生来一大事,实有政治革命之外者,痛海以往随俗浮沉无真志,誓绝世缘,而为求己之学”(《十力语要》)。从此以后,熊十力遂决然脱离政界,专心于“求己之学”,以增进国民的道德为己任。这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

1920年,熊十力进入南京内学院从欧阳竟无***研习佛学。其间首尾三年,潜心苦修,独具慧心,颇有创获,而生活却艰苦异常,唯一的一条中装长裤,常是洗了之后要等干了才能穿的。199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揄扬与举荐,熊十力被蔡元培聘为北大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一到北大,他即打破“师生蚁聚一堂”之学院式教学方式,而取古代师生朝夕相处,自由随和的书院式教学,力主道德与学问并重,生活与学习一致。在主讲《唯识学概论》的过程中,他对唯识论逐渐由怀疑而至展开批判,并开始构造他独出心裁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

1932年,竭熊氏十年之力的煌煌巨作《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出版,这标志着蜚声中外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诞生。但此书一出,即刻遭到佛学界人士尤其是内学院师友之群起攻击。其师欧阳阅后痛言:“灭弃圣言,唯子真为尤”,措辞严厉。欧阳***刘衡如更著《破新唯识论》对熊氏其书进行系统破斥,指责他“于唯识学几乎全无知晓”,并指斥其书乃“杂取中土儒道两家之义,又旁印度外道之谈,悬揣佛法,臆当亦尔”。熊十力自不甘沉默,立即应战,并著成《破(破新唯识论)》一书,对刘氏之斥逐一破解。他为自己辩护说,《新》著“义既远离唯识,旨亦上符般若”,认为自己非但没有离经叛道,反而是对佛学的维护和发展,与欧阳等人相反的是,蔡元培、马一浮等人却对此书推崇备至,评价甚高。蔡元培称熊氏乃二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马一浮先生更在序言中将熊十力与王弼、龙树并提,称其学识创见乃超越于道生、玄类、窥基等古代佛学***之上,真可谓推崇至极!

熊十力在为学之余,喜善交学界朋友,与时贤如黄季刚、马叙伦、梁漱溟、胡适之、张东苏、张申府、钱穆、汤用彤、蒙文通、张君励、冯友兰、金岳霖、朱光潜、贺麟等人,时相过从,切磋学问。尤其是与林宰平、梁漱溟二人曾在一段时间里交往甚密,“无有睽违三日不相晤者。每晤,宰平辄诘难横生,余亦纵横酬对,时或啸声出户外。漱溟则默然寡言,间解纷难,片言扼要。余尝衡论古今述作得失之判,确乎其严,宰平戏谓曰:老熊眼在天上。余亦戏曰:我有法限,一切如量。”

这种诘难攻讦的论学方式,使熊氏受益匪浅,他的许多论点就是在这种辩难中产生和完善的。更有趣的是熊十力与同乡人废名(冯文炳,文学家)的交往,据他回忆说,两人一当相遇,必是口舌相加,每当争论起学术问题来,经常是各不相让,始则面红耳赤,大叫大嚷,继则扭成一团、拳脚相加,最后是不欢而散,然过一二日再聚时,则又谈笑风生,和好如初,如此狂怪而又豁达大度之人,真可谓古之罕有,今亦绝无!

抗日战争爆发后,熊十力并没有随北大南迁昆明,而是先回原籍黄冈,继则避难四川,任教于马一李主持的乐山复性书院,讲授宋明理学。此时的熊十力,虽身处后方,却痛感外侮日迫,族类益危,常因想起沦陷区同胞之苦辱而禁不住失声痛哭。为此,他撰写了《中国历史讲话》一书,大讲汉、满、蒙、回、藏五族同源,意在为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抗日提供理论与历史依据。

1943年,他接到北大校长蒋梦麟聘他为文学院教授的聘书,并被特准可暂时不到校上课。此间,因与马一浮先生学术见解不合而移居梁漱溟在重庆北碚的勉仁书院。值此民族危亡之秋,熊十力将其满腔真情都倾注在中华文化的存亡绝续之上。他认为,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哲学,自己的文化。为此,他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儒家学说,并写成《读经示要》等关于儒学的著作。他对胡适等人“全盘西化”的主张多有批判,但又不沉迷于圣贤经典之中,而是对传统儒学作较彻底的反思,并吞吐百家,融铸儒佛,独创一思辨缜密的中国化的哲学,1944年,熊氏《新唯识论》语体文本杀青付梓,由重庆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哲学会中国哲学丛书甲集之第一部著作出版。此书是熊氏最主要的哲学著作,它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如果依据文言文本尚可把熊氏看成“新佛家”学者的话,那么,以语体文本为界,则应当视其为“新儒家”学者。此书与稍后出版的《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等书一起,构成了熊十力新儒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948年,国共战事日激,***节节败退。是年秋天,熊十力移住广州郊外化龙乡黄民庸家。全国解放前夕,熊氏曾彷徨不安,他本意很想回北大或老家湖北,专心治学,但又心存疑虑,曾动念去印度或港台。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并没有忘记他这位时贤大哲。1949年10月在广州解放之后第十天,他的老朋友、郭沫若即联名电邀熊先生北上,共商国是,并同时关照沿途各级,热情接待,妥善安排。次年3月,熊十力抵京,政务院秘书长齐燕铭到车站迎接。追往思昔,想起1937年“七·七”事变后扒煤车逃离北平而路遇暴雨,浑身湿透的凄景,熊十力真是百感交集,思绪翻滚。他由此确信: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祖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从此将一去不复返!

熊十力抵京后,由安排住在什刹海后海大金丝套的一所小四合院,直到1954年离京为止,此处风景宜人,且毗邻多为旧日好友如梁漱溟、林宰平、张申府、贺麟等,而旧时***亦时常登门拜谒;同时,党内外许多高级人士如、郭沫若、林伯渠、徐特立、李济深、陈铭枢、艾思奇等新朋旧友也常来探望,这使熊先生心情甚为舒畅。在这难得的安定环境中,不但继续著书立说,先后写就《与友人论张江陵》、《与友人论六经》、《新唯识论》删定本和《原儒》上卷等,而且他还非常关心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多次致函、、等中央***,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出谋划策。1954年,因各种原因,熊十力渐感孤独,同时亦难耐北方冬天寒冷干燥的气候,遂于是年底移居上海。熊十力定居上海后,仍笔耕不辍,1956年完成了《原儒》一书的下卷,并将上下卷同时印刷出版。全书共33万余字,重点发掘了儒学中有价值的部分,并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六经注我”的精神,重新阐释了儒学经典和儒学史。这一巨著是熊十力作为新儒家学者的又一重要成果,继此书之后,熊十力又以超凡的毅力和速度完成了《体用论》、《明心篇》、《乾坤衍》等著作的撰写,前后共8种,凡130万言,真可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然而,在狂飚数起的中国当代社会中,和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熊十力亦不可能完全置身世外,埋头书斋。他的著作被当作“复古主义”而遭到批评,先前的老友和学生也多数被打倒、批判,其余的也发发自危。在左倾之风愈刮愈紧的日子里,熊十力愈来愈感到孤独和迷茫。他明显地衰老了,目光不再如以前那般炯炯有神,谈吐不再像以前那般潇洒自如,情绪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热烈激昂了,他常独自一人端坐桌边,面前放上一叠白纸,手中握枝秃笔,神情专注,似有万千心事诉诸笔端,却又无从下笔,良久呆坐。唯与古圣先贤如孔子、王阳明、王船山等心仪神交,稍可慰藉。他对“左”的一套极为反感,却又无可奈何。在万般悲苦中,他曾作一联寄友人:“衰年心事如雪窖,姜斋千载是同参。”足可表达其晚年心境之凄谅!

左倾之风愈演愈烈,批斗运动亦步步升级,随之而来的就是那场旷古绝后的人间浩劫。1966年夏,当熊十力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一文时,伤感至极,他痛彻地感到:不但他的书无法再写下去,更悲惨的是,连同他所承继的国学亦将濒于绝灭,国家民族将陷入苦难的深渊。家被抄了,人被批斗,人妖颠倒,是非不分,天昏地暗,万物萧杀。处此艰厄之境,他的精神再也无法承受而渐至错乱。他不断地给中央***写信,硬让家人寄出去,还经常写很多小纸条,甚至在裤子上,袜子上都写着对“”的***。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友布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去或公园里,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然而,街市熙攘,人皆自危,没有人来理会他,也没有人对他口中所念有丝毫的惊异。于是,这位旷世奇哲和千千万万的文化人一样,被残酷地淹没在一个残忍地践踏文化的所谓“文化大革命”的浊流之中。

1968年5月23日,熊十力因患肺炎而心力衰竭,在上海虹口医院病逝,享年84岁。

-----------------------------------------------------------

相关连接

近代学人,牛气者不在少数,最牛者,当属熊十力。熊十力原名继智,十力是他自己起的号,后来以号行世。十力本是佛家术语,专指佛祖如来的十种智力,熊居然取来加诸自身,其“牛”可见一斑。难怪他到欧阳竟无的内学院学佛,一年后就写《新唯识论》,挑玄奘***的毛病,惹得欧阳***的***们斋饭都吃不香,做《破新唯识论》攻之,熊十力再写《破破新唯识论》应战。估计如果对方再应战的话,熊会一直坚持“破”下去。后来,《新唯识论》出版的时候,署名竟是“黄冈熊十力造”,跟佛经的署名,某某菩萨造一样,据说,有时,熊干脆自称熊十力菩萨,一任佛***外加研习佛学的学者们怒目而视。其实,熊十力最早的志向是政治或者革命,一出道就投身湖北新军,原是个激进的革命党,只因为性急动手早了点,遭到通缉逃出了武昌城,如果忍隐几日,肯定是武昌首义的功臣。熊十力弃政从学,据说是受了陈独秀的***,陈独秀一次以清代学风大盛的安徽人身份,大贬湖北的学人,让心高气盛的熊听了毛发倒竖,从此以后一头扎在故纸堆里,声名日盛。

以佛和菩萨自居的熊十力,到北大教书的时候却碰到了对手。对手名叫冯文炳,是个文学家,大家知道的是他的笔名废名,写诗和都很有名。废名先生跟熊十力住邻居,忽然对佛学来了兴趣,有事没事,就跟熊十力讨论佛的问题。废名说,我代表佛,你反对我就是反对佛。熊十力说,我就是佛,你才是反对佛!争来争去,到最后没有了声音,原来双方扭打在一起了。争毕打完,明儿俩人还在一起讨论,再争再打。

跟熊十力吵架的学者,当然不止废名一个,他跟马一浮吵,跟蒙文通吵,跟梁漱溟也吵。梁漱溟也是牛人,从来都自信满满的,1941年珍珠港爆发,日军进攻香港,躲在香港的文化人乘船撤离,天上有飞机轰炸,水上有水雷骚扰,满船的文人学者都惴惴的,夜不安眠,只有梁漱溟鼾声如雷,睡得很香。人家问他:先生不害怕吗?他说:怕什么,我是死不了的,我死了,中国怎么办?俩牛人碰到一起,吵起来当然水平不会低,直到梁漱溟晚年,提起已经过世的老朋友,还是忘不了当年佛学上的争议。

待平辈的学者如此,对待学生更是严厉,他的学生都说,熊先生很少夸人,却爱训人,动不动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北大的学生很是张狂,学校聘教师,学生会要参与意见,如果不答应的话,就要重新考虑,因此没有教授敢在课堂上训学生。学生上课不来,随便挑教授的刺,是家常便饭。可是熊十力不吃这一套,张口便训,急了甚至还上手打。说也怪,狂妄的北大学生还真就不敢将熊轰出去。

最能彰显熊十力牛气的还是他对达官显贵的态度,他从来不管见的人是谁,将军也好,***也罢,想教训,就教训,一点面子不留。徐复观当年官拜少将,身在蒋介石的侍从室,红的发紫,前来问学,熊十力劈头就是一通臭骂,骂得徐复观记了一辈子,说这他求学路上是起死回生的一骂。

那一代的学人,是牛气的一代,是不知道谦虚为何物的一代,牛的背后,是真性情,真的执拗。对学问,对师友,对***,莫不如此。他们实际上是永远的孩童,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整个世界,整个的人生。

利马窦有哪些中文著作,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1,《幸福在哪里》: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群中,又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过它?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

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因祈福而产生的下意识行为?还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到达时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经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讲》。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话题也就从这儿开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并持续到整个聊天的结束。

“您信佛吗?”我问。“如果说信,可能还不到;但我承认对佛教有亲近感,可能我们很多中国人都如此。”季老答。接下来,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国人,现在和将来,拿什么抚慰内心?

季老给我讲了一个细节。有一天,一位***来看他,聊的也是有关内心的问题,来者问季老:主义和宗教,哪一个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对这位大领导,季老没有犹豫: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看似平淡的回答,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相信。当然,“早一天”的说法也很留余地。

和季老相对而谈的这一天,离一年的结束,没几个小时了,冬日的阳光照在季老的脸上,也温暖着屋内的其他人。那一天,季老快乐而平静。我与周围的人同样如此。

又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辛苦地面对?

但是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

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

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不顾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财富有一天就不算数了;穷人也不安,自己与孩子的境遇会改变吗?就在这抱怨、焦虑和不安之中,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时候,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了出来,其实,这是想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力图让人们更靠近幸福的举动。不过,就在为此而努力的同时,一个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

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都信人民币吗?我们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乱像与功利,是不是都与此有关?而我们除了幸福似乎什么都有,是不是也与此有关?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可是,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得到。这个社会的底线正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

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

有人说,我们要守住底线。但早就没了底线,或者说底线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谈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

一天下午,我和身后的车辆正常地行驶在车道上,突然间,一辆豪华车逆行而来,鸣笛要我们让路,可是正常行驶的我们无路可躲,于是,感觉被怠慢的那个车主,在车过我们身边时,摇下车窗痛骂一番。那一瞬间,我惊呆了:为这辆逆行而来的车和这个充满愤怒的人。车主是一位年轻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钱也受过良好教育,然而,这一瞬间,愤怒让她的面容有些扭曲。

被指责的同时,我竟然没有一丝的愤怒,倒是有一种巨大的悲凉从心中升起。因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可能成为她。我们都无处闪躲。

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教师一边体罚着学生,坚决应试教育,另一边多年顾不上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官员们,也许有的一边在******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没有,正事也干得不错,难怪有时候百姓说:“我不怕你贪,就怕你不干事!”

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

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

岸,在哪里?

有人说,十三亿中国人当中,有一亿多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天主教、***教或***教,还有一亿多人,说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了。也就是说,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

这需要我们担心吗?

其实,千百年来,中国人也并没有直接把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在这方面,我们相当多人是怀着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有求时,点了香带着钱去许愿;成了,去还愿,仅此而已。

但中国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和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之中。于是,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那是中国人才会明白的一种执著,但可能,我们这代人终于不再明白。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所有这一切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我们也终于成了一群再没有信仰的孩子。这个时候,改革拉开了大幕,欲望如期而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没有信仰的心灵空地放肆地奔腾。

于是,那些我们听说和没听说过的各种怪异的事情,也就天天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每一个人,是制造者,却也同时,是这种痛苦的承受者。

幸福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我们的身边呢?

钱和权,就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联。曾经有一位评委,看着台上选手用力地表演时,发出了一声感慨:为什么在他们的眼睛里,我再也看不到真诚和纯真,而只是宝马和别墅?

其实,这不是哪一个选手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人群中,有多少个眼神不是如此,夜深人静时,我们还敢不敢在镜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

权力,依然是一个问题。

个人崇拜减少了,可对权力的崇拜,却似乎变本加厉。

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上下级之间充满了太多要运用智慧和心智的相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导面前,下属变得唯唯诺诺,绝对没有主见?一把手的权力变得更大,顺应领导的话语也变得更多,为了正确的事情可以和领导拍桌子的场景却越来越少。

其实,是下属们真的敬畏权力吗?

你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可能并非如此。或许是下属们早已变得更加聪明和功利,如果这样的顺从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或起码可以避免坏处,为何不这样做?

但问题是,谁给了下属这样的暗示?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现今时代的青春却拥有肉眼可见的艰难。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得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甚至连爱情都成了难题。

青春应当浪漫一些,不那么功利与现实,可现今的年轻人却不敢也不能。房价不断上涨,甚至让人产生错觉:“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后来总经理们太过分,总理急了,这房价才稍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房价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许短期内房价会表态性地降一些,然而往前看,你会对房价真正下跌抱乐观态度吗?更何况房价动不动就三万四万一平米,它降不降还跟普通人有关系吗?所以,热了《蜗居》。

而《暗算》的另类流行,又暴露着职场中的生存不易,论资排辈经过短暂退却,重又占据上风,青春,在办公室里只能斗智斗勇不敢张扬,不大的年龄却老张老李的模样。至于蚁族们,在高涨的房价和越来越难实现的理想面前,或许都在重听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逃离北上广,回到还算安静的老家才是出路?

浪漫固然可爱,然而面对女友轻蔑一笑之后的转身离去,浪漫,在如今的青春中,还能有怎样的说服力?如果一个时代里,青春正万分艰难地被压抑着,这时代,怎样才可以朝气蓬勃?如果人群中,青春中的人们率先抛弃了理想,时代的未来又是什么?

改革三十余年,我们进步了太多,这一切,都有数据可以证明。而新闻进步了多少?又用怎样的数据证明着?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用数据证明的东西,但是,依然有太多的标准,比如,是否有真正优秀的人才还愿意把自己的理想在这里安放;再比如,不管经历日复一日怎样的痛苦,仍然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社会的进步中,感受到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如并非如此呢?

如真正有理想有责任的新闻人,永远感受的是痛苦,甚至在领导的眼里,反而是麻烦的制造者,并且这样的人,时常因理想和责任而招致自己与别人的不安全,那么理想与责任可以坚持多久呢?

而如果理想主义者都在生活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之下,变成现实主义者; 如果现实主义者都变成功利主义者,而功利主义者又变成投机分子……

希望会否变成绝望?理想是否成为空想?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设。然而,它依然如同噩梦一样,虽然虚构,却会让醒着的人们,惊魂未定。

新闻事业的前行,同样需要信仰。

十一

社会有社会的问题,我们又都有自己的问题。

在2000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上海一家报纸约我写了一篇新千年寄语,当时,我选择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反思,一个是平静。

反思,不难理解。由于生存都堪忧,荒唐岁月一结束,过去一路上的伤口只是草草地遮盖了一下,来不及更负责任地处理,我们就匆匆上路,这没什么可指责的,这是生存遭遇危机时近乎唯一的选择。

然而,三十多年走过,生存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或许有一天,我们该停下脚步,把伤口上的浮尘擦去,涂上酒精或消炎的东西,会痛会很***,然而只有这样,伤口才可以真正愈合,之后才可以真正轻装上阵。

这是对历史与未来负责的一种态度。

而之所以另一个关键词是平静,原因也并不复杂。因为安抚我们的内心,将是未来最大的问题。上世纪的战乱时代,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十二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国人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然而大家还是都忙,都不知为何显得格外着急,于是,都在抢。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

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博,144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甚至144个字都嫌长,很多人只看标题,就有了“标题党”。那么,下一步呢?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十三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2,作者简介:

白岩松,央视主持人,1968年8月 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主持《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1》等节目,以其“轻松、快乐、富有趣味”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欢。

儒道互补的现实意义

利马窦的中文著作有:《天主实义》《利马窦中国札记》.《交友论》(1595年) 2 .《西国记法》(1595年) 3 .《二十五言》(1599年) 4 .《上大明皇帝贡献土物奏》(1601年) 5 .《坤舆万国全图》(1602年) 6 .《天主实义》(1603年) 7 .《西字奇迹》(1606年) 8 .《几何原本》(1607年)(此书是与徐光启合译的) 9 .《浑盖通宪图说》(1607年) 10 .《畸人十篇》(1608年) 11 .《理法器撮要》(1610年) 12 .《乾坤体义》(1610年)2 。

中国思想史上的利马窦

历史总像司芬克斯那样给人们留下一些不易解答的问题。在世界文化史上,最初只是活跃在那不勒斯一地的犹太教中一个主张改革的派别,何以在他们的首领耶酥被钉上十字架以后的数百年间,不但发展为独立的***教,而且成为了幅员广袤的罗马帝国的国教?这个自视为普世教会的宗教在16世纪到18世纪,又何以非常迅速地在欧洲以外扩张,特别是在美洲和亚洲的传教事业获得巨大的成功?恐怕就可以算是此类难题之一。

不过,对于曾经满怀希望要使数亿中国人同样信奉天主的耶稣会教士而言,从利玛窦以来他们在华的传教事业虽然一度进展顺利,不但使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一批在晚明社会名声卓著的官绅归依天主,甚至后来或者担任钦天监之类要职,或则经常出入康熙皇帝的禁宫;而且有人认为18世纪曾经可能会出现一个中国式的***教,各会传教士“曾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为国家所容忍、集儒教和中国古老智慧于一体的新教会。”(〔英〕约翰.麦克曼勒斯主编《牛津***教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1页。)

但是随着“礼仪之争”的发生,形势竟然急转直下,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活动被严令禁止。虽然第二次战争期间,西方列强逼迫清廷签定的两个和约,都载有所谓“传教宽容条款”。这改变了明清之际耶酥会传教士的方略,使传教与西方殖民事业有了理不清的瓜葛。“条款使传教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使他们期待的目标——把中国变成***的国度——变得越发遥远。”(朱维铮:《***教与近代中国.前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3页。)以致于到了上世纪末,随着中国的重新崛起,在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那样的美国人看来,“大中华”成了类似***教文明那样在今日阻止西方普世主义扩张的“文化和经济的现实,并开始成为一个政治的现实。”(〔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183页。)

于是,在世界文化史上,也许问题就转变为:与***教在美洲和亚洲其他国度的胜利历史相对照,他们的传教事业何以在中国有了如此相反的记录?考虑到中国从来没有过宗教战争,中国人总体说来对宗教持相当宽容的态度,这一对比就更加催人深省了。这一问题当然非常复杂,作为学术问题涉及的面也十分广泛,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如何看待和评价利玛窦等耶稣会教士在华的传教活动?

历史还有另一面相。十九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化已经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谁也无法否认,当今中国实际上是中西文化冲突——融合的结果。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受过中等教育的普通公民,对西方的了解一定大大超过一般西方知识分子对中国的了解。今天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继续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加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在宗教学、宗教哲学和比较宗教研究等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创获。在这种情状下,利玛窦及其传教活动,自然就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研究兴趣。

对这样一段历史及其后果的研究,历来有不同的学科方向和思考进路可供选择。比较常见的是历史学的进路,除了传教史的描写以外,还有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看传教士给中国带来的天文学、几何学以及水利、历算等的进步,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角度讨论中国文化对西方启蒙运动的作用,更多的似乎是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在此层面上,人们注意到“耶稣会曾设想在印度和中国造就一种能够吸收这两国古老文明的智慧和见解的新型***教观,但该设想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英〕约翰.麦克曼勒斯主编《牛津***教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8页。)

对被称做“中西文化的首次碰撞”的事情达致如此的结果,著名西方汉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认为,明清之际***教来华传教的失败,乃是根源于***教与中国文化的深刻差异和中国文化难以被同化的力量,而非简单的排外心理作祟。这种差异是整体性的,不仅在随处可见的关系的处理上,而且在于儒家入世终极关怀完全不同于***教将宗教义务与世俗义务对立起来的做法。

在形上学的领域,***教的核心观念是造物主与其创造物之间的关系,而“可见的天与作为天理的积极因素的天之间不可分割的特点,及‘体’和‘用’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中国的基本观念。”中国人对***教哲学的抗拒有更深刻的根源——语言。汉语中并没有表示“存在”的动词,“语言的结构和辞法似乎把中国和西方的思想导向了不同的方向,作为形成一个独立的、具有广阔背景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发展的基础。”(〔法〕谢和耐著,耿升译《中国与***教——中西文化的首次碰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80页、225页。)

如此看来,人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利玛窦等耶稣会教士的传教对于中国思想史、尤其是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而言,是否只是一个历史的意外,或者纯粹是一个偶在?换言之,它有没有影响到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有没有成为中国哲学史或者思想史的一部分?目前坊间流行的中国思想通史和中国哲学通史类的著作,似乎支持了对三百多年前***教那场“失败”的上述意义评估。通过对中国天主教最重要的文本《天主实义》的深入研究,张晓林博士对此提出了异议。他笔耕数载,撰就这本《论天主实义》,相当系统、周详地论证了他对中国天主教神哲学或“儒家一神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新的定位。

简要地说,张晓林认为,通过详细梳理《天主实义》所代表的中国天主教神哲学体系与明末清初中国主流学者之思想的复杂关系,可以说明传教士与其中国皈信者共同阐述的中国天主教神哲学不同于传统儒释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它不仅留下了一批值得重视的汉语哲学文献,而且它们所阐释的思想构成了中国哲学思想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传统的三教之外另行开启了一种具有独特内容的思想体系的统绪。如果要描写自晚明以来的一个完整的中国思想-哲学的发展史,就应该对包含在其内部的天主教神哲学与传统中国哲学的相互影响有充分的研究和阐明。

我们知道,无论是中国思想史还是中国哲学史,作为现代学术的一门学科而言,都是在20世纪上半叶建构起来的,具体地说是在五四以后建立起来的。那是“科学”刚刚上升为价值的时代,同时也是宗教受到严厉排斥和打击的时代。著名的“反***教大同盟”一时几乎囊括了全部文化精英,就非常典型地说明那个时代的精神趋向。当时的历史科学范式,大致上先后是由实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提供的。这两个互相排斥的学派在历史主义的方法上有共同语言。这些都很自然地在对《天主实义》的研究中打下自己的烙印。

用一种公允的评述,人们都承认《天主实义》是利用儒学语言和概念阐释天主教教义。但是从历史主义的角度看,这种阐释的正确性就颇受质疑;而导致这种状况是由于利氏的学养有限(误解),还是故意曲解儒家经典,更是令人疑窦丛生。如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说利氏“以孔子理论傅会***教教义,其策略为“合儒、补儒、益儒和超儒”。从封建主义的立场来宣扬天主教的“合儒”,是“纯涉支离荒诞”(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080页)。

《天主实义》“合儒”的正当性及与其作者的主观意图之间的关系,并非不可以讨论。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儒学,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从解释学的眼光看,任何人的解释都必定带着自己或明或暗的“前见”,任何时代的理解都包含加达默尔所谓的“视域融合”,因此《天主实义》是否误解、以及多大程度误解了儒家经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现象的一次性和历史性的具体关系中去理解现象本身”(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5页)。

将《天主实义》看做一个解释学的文本,使张著得以避免在历史主义范式中易生纠缠的问题,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属于效果历史的那个“理解”本身的反思。由此超出了以往对中国天主教的史学研究,而进入了文本研究。读者可以看到,张著确实对中国天主教最重要的文本《天主实义》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的关系做了相当充分的比较研究,对明末清初中国主流学者与《天主实义》所代表的中国天主教神哲学体系似的关系,做了详细的梳理。

在此过程中,作者注意到利玛窦对中国传统儒学及其流派的复杂性的知识是有限的,他所实际上面对的,并非完整的儒学传统;同时也注意到尽管利玛窦对佛道的专业知识相当有限,但是对佛道与***教原理的冲突,却有着深刻的洞察。作者吸收了西方汉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使用了“儒家一神论”等概念,加上其运用资料的实证功夫,使他所描写的明清之际中西思想互动的脉络令人十分信服。所有这些都相当有力地支持了本书的宗旨,即中国天主教神哲学存在于中国哲学-思想的历史之中,而不在是纯粹外来的思想。

总体上说,中国学者对西方宗教及其哲学的研究,在最近二十年来有相当大的进展。而对西方宗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互动之研究,则相对滞后。因此,张晓林博士的这本论著,对扩大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视野,成为一个明亮的信号。其实,明末以来天主教神哲学在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地位,其轮廓一直隐隐约约地浮现着。尽管它恐怕并非一线相牵、明明白白的传统,而是一个尚待研究和描画的脉络。且不说明末清初中国思想家与天主教神哲学的关系远未厘清,晚清太平天国与***教的关系似乎也还大有再讨论的余地。康有为的思想创造中包含了多少***教的***和启发?也很值得研究。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方宗教文献对中国人形成现代性观念起了什么作用,现在也不很清楚。

另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是,新儒家对***教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如果说其先驱——康有为等曾经受***教在西方社会的巨大功能的启发,曾经试图创立“孔教”与之抗衡的话,那么第一代新儒家大多是强烈非***教的。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都是如此。这大概是文化上的传统主义使然。这就使他们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很自然的贬抑“中国天主教”的意义。譬如冯友兰先生之高度评价曾国藩,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赢得了对***教的“圣战”。(冯友兰说:“曾国藩和太平天国的斗争,是中西两种文化、两种宗教的战争,即有西方宗教斗争中的所谓‘圣战’的意义。这是曾国藩和太平天国斗争的历史意义。”见《中国哲学历史新编》第六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75页)而他们的后继者,第二、第三代新儒家,却很注重发掘儒家传统与***教的共同点,特别是强调儒家的宗教性,借用当代西方***教哲学家蒂里希(PaulTillish)“终极关怀”的理论来阐发新儒家哲学,并且强烈地期待与***教等世界宗教实现“文明对话”。所有这些现象都还有待深入系统的研究,因为它们都是中国哲学史的组成部分。

1、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

人生难得,不知多少机缘的凑合才会产生一个生命;而这个生命又需要家庭的抚养,社会的培育才能成才,所以人生不可虚度。如何认识人生,如何度过人生,这是一门大学问,无边无涯,深不见底,同时又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有不同的见解和选择。儒道互补的人生观应当是一种较佳的选择,因为它是一种大智慧,其妙处在于指导人们在现实与超越、前进与迂回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从而保持自我,使生命有后续力。

按照儒家的“尽性之说,一个人应当把自己本来就具有的潜能,包括德性、才智和情意,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尽可能去帮助他人发挥其潜能,还要推动万物各尽其用。这便是《中庸》所说的“尽己之性而后尽人之性,尽人之性而后尽物之性”。性之所有,大小侧重各有不同,不能要求一律,但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儒家主张“尽人事而后听天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事情的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因素为人力所不能支配,所以不能强求。“天命”是指人生所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故人事未尽不可以言天命。按照儒家的人生哲学,人们应当积极地对待人生,利用一切条件去学习、深造、修养,使自己在“仁、智、勇”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并以此为出发点,主动参与社会改革和建设事业,关心他人,关心群体,为大众做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成己成物”。

不过人生又是一个艰难跋涉的旅途,不仅道路迂回曲折、千难万险,而且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如果急于求成,或者事事求好,或者固执强行,必然到处碰壁,一身烦恼,弄不好会走向悲观主义,放弃生活。所以人的性情一方面要主动求进、刚强不屈,另一方面又要舒缓从容,柔韧难折,这就需要道家的智慧。道家智慧至少可以给我们三点启示。其一是有所为必有所不为,不仅要学会争取,还要学会放弃。《淮南子》说:“辞所不能而受所能”,有所放弃才有所收获,这与老子“欲取固予”的智慧也是相通的。其二是顺应自然,因时制宜。事情经过努力仍未成功是由于机缘未至,不妨退一步等待,直到水到渠成,而不强行妄为。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这句话应牢牢记住。其三是保持超脱潇洒的心态,对于世事看得开放得下。同那些日常的是是非非保持距离,在做生活的主人的同时也不妨做个旁观者,站高一步,对事物取“以道观之”的姿态。身不为形体所役,心不为外物所使,自得常乐,这样就会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道家的生活态度使人的生命富有伸缩性,帮助人去承受各种打击而不丧失生活的乐趣。

儒道兼修,互补为用,实在是一种较理想的人生。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有些事情积极,有些事情消极;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同时又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精神空间。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往往以儒道互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用以安身立命,而不必去信奉一种宗教。儒道互补仍将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的人生哲学,人们将从其中获得教益。

2、儒道互补是一种政治艺术。

政治是集团利益的集中体现,是现实性最强和斗争最尖锐的领域。当政治手段不能解决问题时,往往发展成为军事冲突,造成人间的许多悲剧。儒道互补可以提供一种不同于斗争哲学的政治理念,它主张用高度理性化的智慧去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以造福于人类社会。

儒道互补的政治理念,首先在社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提倡分工协作,各得其所,使政治管理回旋于有为和无为之间。政治管理必须有所施为,现代社会管理尤其需要管理者日理万机,全身心地投入。按照儒家的理念,管理者要“为政以德”(《为政》),关心民众疾苦,实行仁政,使民众富裕起来并受到良好教育。是否管理越多越好呢?并非如此。按照道家的理念,政治管理又必须“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也就是说管理者不专断不包办,其职责是为民众创造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和社会保障,这样民众自然就会各在其位,各谋其职,各尽其才,形成共同管理、共同参政的局面。

其次,在国家、民族、集团之间,提倡通和之学。儒道两家都反对侵略战争和以强凌弱,主张和平友好。儒家提倡“和而不同”(《子路》)、“和为贵”(《学而》)。儒家认为人类是一个大家庭,休戚与共,痛痒相关,因此人们应当有一体之爱。王阳明说:“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大学问》),人们不仅应该爱同类,还应该爱自然万物。人们之所以彼此隔膜和敌对,是由于得了病,才“麻木不仁”。道家提倡慈德,坚决反对战争。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三十章),“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三十一章)。又说:“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道家认为“道通为一”,世界上的事物本来是一个整体,互相联系,彼此依存,不应人为加以割裂。

儒家的“和”,既反对“斗”,也反对“同”,它主张多样性的和谐。为了和,必须沟通。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仁学》),用道家的“通”解释儒家的“仁”,所谓“通”,是指开放、交流、沟通。仁爱通和之学最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现在的人类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信息、交通的发达,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地球村,国家、民族、集团之间的共同利益开始大于它们之间的分歧和对立,所以在处理国际和族群间的争端时,必须用仁爱通和之学来取代斗争哲学,开展对话,促进沟通,淡化宿怨,实现和解,此外人类没有别的出路(参看牟钟鉴:《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3、儒道互补是一种文化理念。

人类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包括具有价值体系和审美功能的哲学、宗教、艺术,也包括十分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现代科技文化在提高人类素质和生活的同时,又使人类外向化和工具化。现代人可以拥有汽车、楼房、电脑,但难以拥有真情、纯厚和青山绿水,这是令人悲哀的。这里需要两个平衡:一个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平衡;一个是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平衡。科学主义认为科学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事实上科学属于工具理性,它是造福人类的手段,却不能解决意义世界的信仰失落和道德滑坡,科学的成果被用于不正当的目的,还可以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儒家重人文重教育重亲情的文化精神,可以纠正科学主义带来的人情淡薄、人心冷化的弊端,恢复理想、信仰、道德的尊严与热情。人文主义当然是好的,它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但是过多的人为,过度的人情,过重的教育和过繁的法律法令又会造成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纯朴真情的疏离。道家重自然重质朴重回归的文化精神,又可以弥补偏面的人文主义带来的人情拖累和生态恶化的弊端,恢复人性的纯朴和优美的环境。儒道互补可以在这个重理轻文、重物轻人、重现实轻理想的现代社会,为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找到一个健康的方向。人类必须重视儒家的“仁义”理念,和道家的“自然”理念,努力建设一种新型的生态文明,这种文明包括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人文生态要求人性内部的德性、才智、情感的平衡,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然生态要求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互动的良性关系,自然界自身形成生态链条之间的良性循环。下个世纪的人类应当借鉴儒道互补的文化理念,走出一条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