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坦腹讲的是谁的故事,东床坦腹是谁的故事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03 0
  1. 坦腹东床的典故
  2. 王羲之的夫人是谁?
  3. 东床快婿的典故出至哪里

汉朝时期,京兆尹张敞为官没有官架子,经常在散朝后步行回家。他们夫妻十分恩爱,每天都为他的妻子画眉毛,而且技艺十分娴熟,画出的眉毛十分漂亮,当时的汉宣帝得知后为此召见他们,将他们树立夫妻恩爱的典范。

晋元年的健康-南京,太尉郗鉴有个才貌俱佳的女儿,被视作掌上明珠,郗鉴一心想为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因其太尉郗鉴与丞相王导是好友,一次散朝之后,郗鉴向王导说出了自己的心事,王丞相说:“那是好事啊,我家子侄较多,何不挑选一位做您的女婿。”于是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府上选婿,都精心打扮一番出来相见,有的还显出很拘谨的样子,管家却发现东墙的床上有个青年仰卧在床上吃东西,还露出了肚皮,对眼前发生的事无动于衷。管家回到郗府,将此事告诉了太尉郗鉴。谁知郗太尉听后高兴地说:“就选那袒腹东床的为婿”。之后郗鉴来到王府,见此青年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婚后,小两口非常恩爱,此青年便是后来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坦腹东床的典故

魏晋南北朝,名士风流。王羲之的五则小故事。听到伯父商量着将要谋反,担心自己会被杀。所以用口水来避祸。东床坦腹。练习书法的时候,因为专注,将墨汁当成蒜泥。因为喜欢鹅,被一位道士要求用他的墨宝作为交换。看到一位老婆婆,好可怜地卖扇子,没人买。于是在老婆婆的扇子上题了几句诗。对她说,您只要说是王右军的作品,您的扇子就会被抢购一空。作为一个作者要负责。为自己的作品负责,也要为读者负责。以上五件事,得之于早年所读的书。为了保证真实性,笔者特地搜索。道士用鹅来交换王羲之的墨宝的故事,老婆婆卖扇子的故事,来自《上下五千年》。练习书法的时候,因为太过专注,把油墨当成吃馒头时用的蒜泥的故事来自笔者小时候,小学时代的语文书。东床坦腹的故事来自同名成语。而这句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至于儿童王羲之偷听到伯父要谋反,害怕伯父因为自己听到而杀自己,所以用口水作为自己熟睡的证据,避免灾难,则是笔者早年在姑妈家里看一本名为《智霸》的谋略书记载的故事。用一篇文章说说这几个故事吧。名士,因为身处社会上层,所以不需要为衣食奔波。所以能够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我是有***的人,这是我的不幸。但是,这么些年,爸爸对我不离不弃。甚至为我背负所有的辛劳。世说新语能够教我智慧,但是智慧本身是无力的。它是人的精神修为。它需要知识和能力,力量的加持。几者叠加才有现实意义。精神与肉体是两个概念。是人都得吃饭。善良和邪恶都是人的本性。早晨,学习初中数学。吃完早饭,阅读朱***先生的著作《世说新语详解》。联想起王羲之。觉得有必要记录自己头脑中闪现的想法。朱***先生的《世说新语详解》,林汉达,曹余章先生的《上下五千年》。人记住的,人经历过的。人见过的,人记住的,都可以作为信息存留在头脑中。在合适的时候,取出。乌伊岭.徐子豪。

东床坦腹讲的是谁的故事,东床坦腹是谁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羲之的故事20字左右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羲之和王献之练字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关于王羲之故事?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的故事有很多,比如竹扇题字、巧补春联、吃墨的故事、道教情缘、酒后而成的天下第一等故事。王羲之,字逸少,原来是现在的山东人,后来随着他的家人迁居到如今的浙江绍兴。他还是东晋时期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来的人尊称为书圣。

下面详细介绍两个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1、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看见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扇子,一直卖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2、巧补春联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王羲之有什么关于酒的故事吗?

在我国民间,说起东晋时的王羲之,几乎家喻户晓:那就是从小苦练书法,到晚年终成“书圣”的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是丞相王导的侄子。儿童时代的王羲之拙嘴笨舌,毫无奇特可言。13岁时,曾去拜谒周颔,周颉见面后觉得此儿不凡,当时讲究吃烤牛心,牛心烤熟后还没给在座的客人吃,周觊就先割一块给王羲之吃。王羲之因受到名人的青睐抬举,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青年时的王羲之,变化很大,能言善辩,出语惊人,以耿直著称,尤善隶书,晚年草书出神入化,炉火纯青。隶、草两种书法王羲之为古今之冠,书法评论家称其笔势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太尉郗鉴想与王导结为亲家,王导说:“你去东厢房众子弟中选去吧。”郗鉴便派门生前去观察选择,门生回家后对郗鉴说:“王家众子弟都不错,但听到选婿的消息后一起围拢过来,一个个都庄重严肃起来。只有一个人袒腹东床,不以为意,嘴里还吃着东西,像没听到什么似的。”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择的佳婿呀!”打发门生到府***问那躺在东床的是谁,原来竟是王羲之,郗鉴就将女儿嫁给他。后世成语有“东床快婿”,说的就是这个典故。正应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古话。王羲之在政界没有太多作为。他在后世名声很大,是因他的绝世书法以及风流潇洒的处世风***而致。他写的著名法帖《兰亭集序》,号为“天下第一行书”,虽然真迹据说已被唐太宗带入坟墓,但其摹本仍留传于世,成为千古学书者的楷模。在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上已节”,时为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召集酒朋诗侣,修禊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这次在兰亭聚集的文人雅士共41人,其中有谢安、谢万、孙绰、以及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兰亭***不仅是个山水之会,清谈之会,更是一个诗酒之会。大家寄情山水,饮酒吟诗,各骋其才,给后世留下一段风流雅饮的佳话。名士们围坐在一段弯曲的流水旁,用竹制的酒If盛酒,再把杯放在上流水面上,任杯随水漂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得作诗一首,并取杯饮酒。不能应时作诗的,罚酒三杯。此后,“流觞曲水”不仅成为千古美谈,而且被历代文人墨客争相效仿。这次聚会得诗37首,作了两首诗的有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等11人,作了一首诗的有郄昙等15人,被罚酒的有王献之等16人。当时将这些诗结为一集,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作序,这就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兰亭集序》的由来。这篇序全文共324字,写得飘逸清新,言简意深。文中写道:兰亭周围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溪水汩汩流淌,混漾着这些美景的倒影。天朗气清,春风和煦。时光美妙,胜景无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其情融融,一觞一咏,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真可谓心旷神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只可惜,好景不长,“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是一种快乐中充满着难奈的心情。不管是皇帝老儿,还是小民百姓,最终难逃一死,想来实在叫人痛心。一方面是生的快乐,另一方面又是死的胁迫。文中流露出王羲之对生命意义的关注和对生命有限性的焦虑

正是东晋名士们在“流觞曲水”中,在那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郊野上,伴随着杯中一缕缕飘然不尽的酒香,才使得这段风流雅饮历千年而至永恒。至今闻来,犹有那令人心醉的芳香

“流觞曲水”是一种劝酒益智的高雅竞赛游戏,名士们一边饮酒助兴,一边借兴吟诗,收到了既快乐又启迪心智的双重效果。相比之下,西晋富豪石崇的劝酒却令人不寒而栗。据《世说新语?汰侈》中记载:石崇每次邀集客人宴饮,常让漂亮的女子行酒劝酒;客人中有饮酒不尽的,便将劝酒的女子交给黄门斩杀。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同到石崇府上拜访,石崇设酒宴招待,本来丞相王导平素不能饮酒,但迫于美人劝酒,就皱着眉头硬喝,直喝到沉醉。美人将酒劝到大将军王敦面前,王敦却坚持不喝一口,以此来观看石崇的动向。三次劝酒三次坚持不喝,石崇下令连斩三位美人,王敦脸色一点儿未变,还是不肯饮酒。王丞相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责怪王敦。王敦却说:“他***自家人,关你何事!”这算是千古以来最为严厉而充满血腥恐怖的劝酒。本来饮酒是为了求乐。要求乐,就难免劝酒甚至攀酒。有以巧言劝酒者;有以捏鼻劝酒者;有以歌声劝酒者;有以酒令劝酒者;有以游戏劝酒者劝客饮酒,可谓花样繁多,形式各异。但以杀美人劝酒恐怕古往今来,独无仅有。以***劝酒摆阔,以冷眼旁观示豪,也可知那时人不如狗的现实。石崇是以***扬名起家的魔鬼,他自称:“兽者,朕也。”他以杀美人来劝酒,这是在人类饮酒史上写下的最血腥的一页。文末值得一提的是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徽之。此人风流儒雅,颇有其父遗风值得一记的风流雅事有两件。一是喜欢竹子,每听到谁家栽有好竹,便坐车上门拜访观览。常一人***竹下,讽啸良久。他让人在自己空院里种满竹子,有人问其原因,王徽之捂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邪?”他把空心有节的竹子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宋苏轼、明徐渭、清郑板桥爱竹画竹,其祖师大约就是王徽之吧。二是他曾住在会稽山阴时,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皎然,对此自然美好的夜景,他独自一边饮酒一边吟咏左思的《招魂诗》,忽然想起当时的大名士戴逵。而戴逵住在剡县,王徽之便迫不及待地夜乘小船前去拜访,临天亮时才到了戴逵住处,下船走到门口,突然止步而返。人问其故,王徽之说:“吾本乘兴而去,此时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是说,当时由于见戴的心情冲动而前去,此时由于见戴的心情歇灭而返回,这正是人们“无意识”的真实反应。弗洛伊德倘若在世,正好是他研究人们意识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一次绝好的“精神旅游”

晚唐诗人杜牧曾写诗赞道:“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诗中的“怜”本意是“爱”,杜牧喜爱东晋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喜爱东晋人的风流潇洒,纵意所如。我想,在东晋人的风流韵事中,不能不包括充满永恒魅力,极具审美情趣的“流觞曲水”“以竹为友”“雪夜访戴”吧。

王羲之的夫人是谁?

 坦腹东床的意思是旧作女婿的美称。那你们知道坦腹东床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坦腹东床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坦腹东床的典故

 袒腹东床这一典故在《世说新语》和《晋书,王羲之传》上均有记载。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袒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说的是,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遣使者给王导带信,想在王氏子弟中找个女婿。王导对郗鉴的使者说:"你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使者回去以后,对郗鉴报告说: "王家的儿郎们都不错,听到来挑选女婿,个个都很矜持,只有一个在东面的床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啥也没听到。"郗鉴说:"那就是这个了。"询问之下,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自己的大女儿郗璇嫁给了王羲之。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坦腹东床的解析

 注音tǎn f? dōng chu?ng

 解释旧作女婿的美称。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女婿

 近义词东床坦腹、乘龙快婿

 成语示列书生愚见,忒不通变,不肯坦腹东床。 明?高明《琵琶记?金闺愁配》

坦腹东床的接龙

东床快婿的典故出至哪里

郗璿。

郗璿嫁于“书圣”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空前绝后,被公认为“书圣”。 对于郗鉴为郗璿选婿的事,还有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个典故叫做“东床坦腹”。

郗鉴(chī)在建康时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看书,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郗鉴说:“这人真是好女婿!”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扩展资料

两人的子嗣:长子王玄之、次子王凝之、三子王涣之、四子王肃之、五子王徽之、六子王操之、七子王献之、长女王孟姜。

1、王玄之(327-355),字伯远,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的长子,工草书和隶书。其妻何氏。玄之婚后不久病逝,身后无子,以其弟王凝之之子王蕴之为嗣。

2、王凝之(334-399年)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中书令王献之的哥哥,东晋末年官员、将领、书法家。善草书、隶书。曾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谢奕之女谢道韫的丈夫,深信五斗米道,孙恩攻打会稽时,不听手下进言,不设防备,祷告后相信已请得“鬼兵”助阵,因而与诸子一同遇害。

3、王涣之(1060—1124),字彦舟,常山人。王介四子。北宋元丰二年(1079)进士。

百度百科-王羲之

百度百科-郗璿

东晋郗太尉派管家寻找女婿,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太尉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

这就是东床快婿的由来,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扩展资料:

东晋时,王家和谢家都是大的家族,社会地位高,时人称他们为“王谢”。正因为王谢是大家,当时的太尉郗鉴,就想在王家挑选女婿。

郗鉴这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爱如掌上明珠。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得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得王家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说:“那个人就是我所要的好女婿!”于是马上派人再去打听,原来那人就是王羲之。郗鉴来到王府,见到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床快婿"又称"东床坦腹"一说就是这样来的。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就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东床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