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出自哪个典故_一箭双雕的寓言故事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04 0
  1. 一箭双雕的典故
  2. 毛遂自荐,一箭双雕,破釜沉舟
  3. 一箭双雕成语故事 一箭双雕出自何处
  4. 一箭双雕的主人公是谁?

注音yī jiàn shuāng diāo

典故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北史·长孙晟传》

释义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一箭双雕出自哪个典故_一箭双雕的寓言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一石两鸟、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相反词事倍功半

同韵词乱七八遭、众人昭昭、金石之交、制锦操刀、患难之交、忘年之交、玉碎花销、覆鹿遗蕉、水火无交、有志不在年高、。。。。。。

年代古代

谜语最厉害的箭法

邂逅语一块石头打两只斑鸠

成语故事北周武将长孙晟足智多谋,奉宣帝之命协助宇文神庆护送公主赴突厥完婚。突厥国王摄图留长孙晟住一年,他们经常一起去打猎,一次发现空中有两只雕在争一块肉,长孙晟纵马前奔,拉弓搭箭射去,一箭正好射中两只大雕的胸脯

成语举例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成语造举

◎ 在中国,***在满目疮痍的国土上,刚刚竖立起人民***的旗帜,美帝国主义就发动了朝鲜战争,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侵略朝鲜进而消灭新生的`中国***,这是美帝国主义一箭双雕的目的。

◎ 1995年12月,他***用自己和沈阳市教学仪器厂刚刚研制出来的"HCB-I痕迹制版重叠对比仪",把比对人像进行闪光制版处理,将人像反转在透明胶片上,最后排除差异点,根据一个拾破烂老头儿发现的一个女人的头皮和脸皮,成功地进行了同一认定,一箭双雕,一个鉴定破了双案。

◎ 美国这一行动抱有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阻止中国发展核力量,另一方面又可借此加剧中苏的紧张关系。

◎ 通观的两次下台又上台,可以看到他每次下台都是被迫的,但他耍尽权术,总是以自动引退的姿态出现,变被动为主动,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 他觉得自己这回能够打破那些谣言,使得春耕运动顺利展开;另一方面合作社又扩大了股金,力量更加雄厚,真是一箭双雕,公私两利。

一箭双雕的典故

一箭双雕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基本释义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 处

唐·崔致远《桂苑笔耕录》:“能将一箭落双雕;万里胡尘当日销。”

典 故

据《北史·长孙晟(shèng)传》记载:长孙晟是北周时洛阳人。他智谋过人,武艺超群,十八岁时就当了一名禁卫东宫的武官。但真正赏识他的是隋国公杨坚。有一次,隋国公杨坚偶然与他交谈了几句,就发现他有勇有谋,认定他日后必定能成为一代名将。那时,北方游牧民族突厥首领摄图,和北周友好相处,互派使节往来。为了炫耀各自的实力,双方都选派有勇有智的人充当使者,但傲慢的摄图对北周派来的使者大都瞧不起。有一次,长孙晟被派去陪同正使宇文神庆出使突厥。摄图见到长孙晟后,一改往日对北周使者的轻蔑态度,竟要求宇文神庆将长孙晟留下来。宇文神庆答应了摄图的请求,长孙晟就这样留在了突厥。整整一年过去了,摄图还是让长孙晟继续跟随在自己身边,不让他回北周,而且,摄图每次出猎,总要长孙晟陪同。一天,摄图在毡帐前看见空中有两只大雕盘旋着,正在争夺一块肉。他很有兴致地喊来长孙晟,并叫人拿两枝箭递给长孙晟,命令他把两只雕射下来。长孙晟接过箭,迅速翻身上马飞驰而去。他渐渐离大雕的位置很近了,只见他拉弓搭箭,认准目标一箭射去,竟射穿了两只大雕的胸膛!两只大雕顿时一齐落地。长孙晟一箭双雕的高超箭术,博得了在场的突厥士兵的连声喝彩,摄图也异常高兴,他下令重赏长孙晟,并要求部下向长孙晟学习箭术。后来,杨坚夺取北周***,建立了隋朝。突厥及其他少数民族国家趁机进攻隋朝,为北周复仇。这时,长孙晟已回到隋朝。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勇武以及对突厥内部情况的了解,帮助杨坚多次打退了突厥的进犯。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箭双雕”这个成语,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方面的目的。

毛遂自荐,一箭双雕,破釜沉舟

一箭双雕的典故如下:

长孙晟,字季晟,南北朝周时洛阳人。他很聪敏,又有军事学识和本领,特别善于射箭。北周的皇帝为子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国王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突厥国王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国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彩。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

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成语寓意:

在一箭双雕的成语故事中隐含着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希望做一件事情可以有两种收获,但一支箭同时射中几只鸟儿的事情毕竟发生的概率非常低,所以,如果你想实现更多的目标,你就必须射出更多的“箭”。“一箭双雕”在现代的意义是做事应力求达到最优目标,使利益最大化。

成语释义:

一箭双雕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唐·李延寿《北史·长孙晟传》。该成语的意思是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一箭双雕成语故事 一箭双雕出自何处

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一箭双雕:一箭射中两雕。比喻一举两得。出自《北史·长孙晟传》。

典故:北周时期,突厥国王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递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自《孙子兵法》。

典故:楚军为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一箭双雕的主人公是谁?

1、成语故事:

长孙晟,北周末年洛阳人,他读书不多,但智谋过人,武艺高强,尤其是箭法很准,年轻的伙伴们和他一起***打猎,无人能比得上他。长孙晟十八岁那年,当了一名司卫上士(禁卫东宫的武官)。由于职位很低,没人赏识他的才能。有一次,隋国公杨坚见到他,只交谈了片刻,就对人说:“长孙晟武艺超群,又多奇谋,以后的名将,除了他还有谁呢?”

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突厥的首领摄图和北周通使结好。为了炫耀各自的实力,双方在交往的时候,都专门选择勇武有力的人充当使者。摄图为人非常傲慢,北周使者到了他那里,几乎没人被他放在眼里的。有一年,长孙晟奉命随同正使宇文神庆出使突厥。摄图一见到长孙晟,就对他产生好感,请宇文神庆同意把长孙晟留下来。以后摄图每次出猎,总要把长孙晟带在身边。过了整整一年,还不让长孙晟回到北周去。一天,摄图正在帐前散步,忽然看见空中有两只大雕来回盘旋飞翔,互相争夺着一块肉,他马上兴致勃勃地叫人拿来两支箭递给长孙晟说:“请你把这两只大雕射下来。”长孙晟接过箭后,翻身上马,直奔而去。只见他渐渐驰近大雕,举起弓,搭上箭,双手随着大雕的身影转了一圈,就猛地一箭射去。由于他力量过人,那支箭竟对着两只大雕的胸脯直穿而过,两只大雕顿时双双落下。

摄图的弟弟处罗侯,同摄图矛盾很深,他想借助长孙晟的力量来反对摄图,因此暗中派人和长孙晟结交。长孙晟就利用这个机会,经常和他一起出去打猎,仔细地观察突厥境内的山川地势,了解各部的兵力强弱。

公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建立了隋朝,史称隋文帝。摄图得到消息就联合阿波、突利等可汗出兵进攻隋朝,想要为北周复仇。这时长孙晟早已回到隋朝,深得隋文帝的信用。他深知突厥各可汗之间争权夺利、互相猜忌的内幕,就上书给隋文帝,请他用计离间突厥,孤立摄图。文帝***纳了他的建议。摄图果然同其他可汗互相攻击,很快就退兵了。

公元600年,突厥的达头可汗调集大军准备与隋朝为敌。长孙晟奉命随晋王杨广出兵征讨,在大斤山附近与突厥遭遇。达头不战而逃,突厥将士被俘被杀两千多人。战斗结束后,杨广为长孙晟设宴庆功。有一个突厥归附的官员在席上对杨广说:“突厥境内,听到长孙将军的威名都十分害怕啊!说他的弓声像霹箸,坐骑像闪电。”杨广高兴地笑道:“将军的威名远播域外,真是了不起啊!”

2、一箭双雕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唐·李延寿《北史·长孙晟传》。

“一箭双雕”的主人公是长孙晟

“一箭双雕”,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自《北史·长孙及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一箭双雕”的故事:

公元551年,长孙晟出生在将门世家,他出生时体质偏弱,为了增强体魄,他的母亲经常让他上山砍柴,长孙晟生性通达聪慧,后天又很努力,他在山上经常用移动的小鸟来练习射箭,就这样通过不断的练习,在他18岁那年,长孙晟终于练就了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

当时的游牧民族突厥在南北朝时正值强盛,常南下掠夺财物骚扰中原,北朝的北齐、北周不得不***取和亲和朝贡的办法来换取和平。这样的退让让突厥的气焰更加嚣张,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据史书记载,公元580年,突厥与北周通婚,北周宣帝以宗室之女为千金公主嫁之,彼时还是司卫上士的长孙晟被任命为副使,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长孙晟此行不仅是护送公主还肩负着扬立国威,威慑突厥的目的。

有一天,突厥的沙钵略可汗与长孙晟出游时,正巧遇上空中有两只雕争食,听说长孙晟善骑射便递给长孙晟两支箭让他将雕射下来,长孙晟二话不说,弯弓搭箭,看准时机一箭射出,两只大雕竟同时落地,如此高超的射箭技术即便是在善骑射的突厥也是很罕见的,大家都很佩服这个人,这样长孙晟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射箭技巧,同时也达到了威慑突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