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之玉 ***免费阅读无防盗_荆山之玉灵蛇之珠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07 0
  1. 和氏璧相传为楚国人谁所得?
  2. 和氏璧是什么玉?
  3. 荆山之玉是什么意思
  4. 灵蛇之珠什么意思?
  5. 荆山之玉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注音 ㄐ一ㄥ ㄕㄢ ㄓ ㄩˋ

拼音 jīng shān zhī yù

荆山之玉 小说免费阅读无防盗_荆山之玉灵蛇之珠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词性 成语

基本释义

⒈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国语辞典修订本

荆山之玉「ㄐ一ㄥ ㄕㄢ ㄓ ㄩˋ」

⒈ ?荆山所产的玉石,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荆山,进献楚王,初不为王所信,致双足被刖,直到文王时方从玉璞中得到美玉的故事。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资质美好

引《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和氏璧相传为楚国人谁所得?

原文

?植白: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1],公干振藻于海隅[2], 德琏发迹于此魏[3],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自谓握灵蛇之珠[4],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5],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6],顿八紘(ㄏㄨㄥˊ 红)以掩之[7],今悉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8],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9],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10],譬画 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锺期不失听[11],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注释

?[1]「昔仲宣……青土」:仲宣:王粲字;孔璋:陈琳字;伟长:徐干字。汉南:汉水之南,即荆州。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李善注:「徐伟长居北海郡,《禹贡》之青州也。故云青土。」

[2]振藻:振起文辞的意思。藻,文***。公干:刘桢字。刘桢是东平宁阳(今山东省宁阳县南)人。宁阳靠近海边,所以说海隅。

[3]发迹:兴起的意思。德琏:应瑒字。

[4]灵蛇之珠:比喻超凡的才智。隋侯看见有条大蛇受伤,替它敷药,后来蛇在江中,口含大珠作为报答,因此叫隋侯之珠。

[5]荆山之玉:就是和氏璧。比喻资质美好。

[6]该:包括。

[7]顿:提整的意思。八紘:八方天网;古代以为八紘即为天下。紘:维、网。

[8]飞轩绝迹:高飞出尘。喻才学出众。飞轩:鸟飞的样子或奔驰如飞的车子。

[9]闲:熟习的意思,闲与娴通用。

[10]司马长卿:司马相如,字长卿。

[11]锺期:锺子期,春秋楚人,与伯牙为至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子期听而知之。

原文

?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11],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 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12]。 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ㄩㄢˋ院)[13],有龙渊之利[14],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 者[15],而好诋诃(ㄉㄧˇ底 ㄏㄜ呵)文章,掎摭(ㄐㄧˇ己 ㄓˊ直)利病[16]。昔田巴毁五帝[17],罪三王,呰(ㄗˇ)五霸于稷下[18],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19],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 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茝(ㄔㄞˇchǎi)荪(ㄙㄨㄣ孙)蕙之芳[20],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 [21],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22],岂可同哉!?

注释

[11]丁敬礼:丁廙字敬礼,沛国人,乃一时文士,被曹丕所杀。

[12]游、夏:子游(言偃)与子夏(卜商)的并称。

[13]南威:即南之威,春秋时代晋国的美女。淑媛:闲雅贞静的女子。

[14]龙渊:即龙泉,古代宝剑名称。唐人避高祖李渊名讳,改渊字为泉。

[15]刘季绪:即刘修,字季绪,刘表的儿子。[16]诋诃:斥责、批评。掎摭:指摘、批评。[17]田巴:战国时齐国的辩者。

[18]呰:诽谤﹑诋毁。地名。稷下:在今山东省临淄县北,为春秋时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

[19]鲁连:战国时齐人鲁仲连。喜替人排难解纷而不肯仕宦任职。后称替人解纷排难的人为「鲁仲连」。

[20]兰茝荪蕙:四种都是香草。

[21]咸池六茎:乐名。黄帝作咸池,颛顼(ㄓㄨㄢ专 ㄒㄩˋ绪)作六茎。

[22]墨翟:人名。(西元前501~前416)战国时鲁人,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亦称为「墨子」。

原文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23],夫街谈巷说,必有可***,击辕之歌,有应风雅[24],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ㄩˊ鱼)扬大 义[25],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ㄐㄧˇ即)之臣耳[26],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 金石之功[27],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 山,将以传之同好,非要(ㄧㄠ腰)之皓首[28],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29]。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注释

?[23]往:以物送人。

[24]击辕之歌:野人之歌。

[25]揄扬:称扬、赞誉。

[26]扬子云:扬雄(西元前53~西元18):字子云,本作杨雄,西汉成都人。执戟:职官名。秦汉时的侍郎官,掌管宿卫殿门。

[27]金石:金,指钟、鼎、盘之类;石,指碑、碣之类。

[28]要之皓首:期望于老年。要:期望。

[29]惠子:即战国时惠施,庄周的知友,这里借指杨德祖。)

注这篇书信约作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前后。在信中,曹植集中地谈到了他对文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如作家的自我认识与评价、作品的修改、文学批评的条件及文学的地位等问题。

全文充满昂扬飞动的气势,骈散兼行,富于文***,而又自然流畅,处处流露出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曹植早年积极奋进、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在文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曹植作品》《曹植全集》《曹子建集--汉川草庐》

译文

?曹植敬白:德祖兄,几天不见,非常想念你,估计你也是吧。我从小喜欢文章,到今天为止已有二十五年了。如今世上文章写得好的人,大致可以数得上来。从前王粲(字仲宣)在汉南首屈一指,陈琳(字孔璋)在河朔独占鳌头,徐干(字伟长)在青土名列前茅,刘桢(字公干)在海边最是出色,应瑒(字德琏)在此地发迹,而你在上京极负盛名,这个时候,他们几个都觉得自己掌握了学问的本质,文章的真谛。我们大王(曹操)于是设置天网来网罗他们,用绳子来聚集他们,于是全都聚集到了魏国。但是这几个人,却没有写出绝妙的文章,成万世之名的。以徐干的才能,不擅长辞赋,却经常说能达到和司马相如(字长卿)一 样的风格,就像画虎不成,反类狗了。我从前写文章嘲讽他,他反而大肆宣言说我那是称赞他的文章。锺子期不会听错音律,现在人还都称赞他。我当然不会随便就赞叹他,害怕后人会耻笑我。

世人的著述,通常会有一些小毛病。我也喜欢被人指点批评自己的文章,有不好的地方,立即就改正.从前丁廙(字敬礼)经常写些小文章,让我来润色,我自认为才能比不上他,就推辞了。丁廙对我说:「你担心什么呢,文章的好坏,我一个人承担,后世的人谁知道给我润色的人是哪个?」我经常感叹这句美言,认为这是夸奖我。从前孔子的谈话所用文句,人们可以容易地和他交流,至于他编纂《春秋》的时候,连子游子夏这样的人都不能改动一句话。除了这些古人的文章没有毛病外,我还没有见过。可能只有拥有像南威那样的美貌,才可以谈论什么是淑媛;具备龙泉剑那样的锋利,才可以谈论如何切断东西。刘修(字季绪,刘表之子)的才能比不上文章的作者,但是喜欢挑剔人家的文章,指摘人家的缺点。从前田巴(战国时期著名学者,住在齐国)诋毁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蔑视三王(燧人、伏羲、 神农),在稷下学宫(当时的讲学机构,学者可以在此宣扬自己的观点)挑春秋五霸的毛病,一天就能让一千人心悦诚服,但是遭到鲁仲连(战国末期齐国学者)的一通反驳,便终身闭口不再说话。刘修的辩才,还不如田巴,而且如今像鲁仲连那样的人,也还不难找到呢,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怎可逞能!人们各有喜好,像兰、茞(古书上的一 种香草)、荪(古书上的一种香草)、蕙(兰花的一种)的芬芳,是众人喜欢闻的,但是海边上有喜欢追著臭味跑的人;《咸池》(黄帝所作)、《六茎》(颛顼所 作)的音乐,是众人都喜欢听的,但是墨翟却有指责它们的议论,可见大家的喜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如今我将一直以来所写的辞赋全部都送给你,人家说街巷里人们的谈论,也有可以***用的地方,驾车所唱的歌曲,也一定有符合风雅的地方,普通人的心思,不要轻易忽视。辞赋是小技艺,不足以用来宣扬大道理,垂范后世。从前杨雄(字子云)是前朝的重臣,依然说壮士有所不为。我虽然没什么德行,但是作为王侯,还想尽力报效国家,造福百姓,建立永世的基业,留下不能磨灭的功绩,难道只是以空洞的文章来建立功勋,用辞赋来追求当上君子吗!如果我的志向没有成功,我的方法没有被推行,我将***集人们的言论,辨别时事的成败、得失,评定仁义的本质,成就自成一家的学说.就算不能把握文章能藏在名山,也要把 它们传给有同样志趣的人,我要坚持到白头,并不是今天说了就算了!我大言不惭,是因为我知道您懂得我的心意。明天早晨我会去迎接你,信上就不一一叙述了。曹植书。

和氏璧是什么玉?

和氏璧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玉处所得。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和氏璧刚开挖出来时的名称叫“玮”,此后将没有经过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称作“玮”。

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厘米,其并非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玉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玉玺又相传在后唐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和氏璧是中国古代“传国之宝”,举世无双,被尊崇为国家的象征,“荆山之玉、灵蛇之珠”(即“和璧隋珠”)为神奇珍宝,“国宝”是无价之宝,非“价值连城”所可形容。《史记》称和氏璧为“天下所共传宝也”。初唐诗人杨炯《夜送赵纵》诗曰:“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喻其极为珍贵。

荆山之玉是什么意思

说法二:和氏璧是和田玉。璞就是藏有玉的石头,外面是石头,美玉藏中间,璞玉在和田玉中有多种,有的外皮很厚,是糖色和石头,称石包玉。这种“石包玉”就是美玉被包在石头中,正符合和氏璧“玉璞”的特点。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是雕刻印章的宝贵材料,据说,西汉时期,王莽曾经为汉平帝雕刻了一枚传国玉玺,被加号“安汉公”。

和氏璧是我国古代“传国之宝”,举世无双,被尊崇为国家的象征,“荆山之玉、灵蛇之珠”(即“和璧隋珠”)为神奇珍宝,“国宝”是无价之宝,非“价值连城”所可形容。《史记》称和氏璧为“天下所共传宝也”。

第一种认为和氏璧应该是绿松石,因为绿松石现在的产地就是古代的荆山地区,同时绿松石也是一种石包玉。第二种说法认为和氏璧是独山玉,因为独山玉的产地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十分接近,而且独山玉在春秋时期十分流行。

和氏璧究竟是什么玉,至今没有准确的说法,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猜想。黄腊石中的达到宝级的,现叫黄龙玉。依据中国玉文化—卡和***玉三清山。

相传,和氏璧玉最初是由赵国王子和秦国公主所赠送的婚礼贵重礼品。后来,和氏璧玉被赵国所得,成为赵国的国宝。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氏璧玉先后被秦、汉、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所珍藏,并被誉为“天下第一玉”。

灵蛇之珠什么意思?

拼音:

jīng shān zhī yù

解释: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例句:

荆山之玉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词目

灵蛇之珠

发音

líng shé zhī zhū

释义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引用

《隋书》卷三十五·志第三十·经籍四等 ...总萃京师。属以高祖少文,炀帝多忌,当路执权,逮相摈压。于是握 灵蛇之珠 ,韫荆山之玉,转死沟壑之内者,不可胜数,草泽怨刺,于是... 《古文观止》卷六 汉文 ...於海隅,德琏发迹於此魏,足下高视於上京;当此之时,***自谓握 灵蛇之珠 ,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於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以掩之...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 ...许都,故曰此魏。脩,太尉之子,故曰上京。当此之时,***自谓握 灵蛇之珠 ,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淮南子曰:隋侯之珠。高诱曰:隋侯... 《昭明文选》卷五十六 ...擅昆玉。陆机、孙绰皆有漏刻铭。曹子建与杨德祖书曰:***自谓握 灵蛇之珠 ,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新序,固乘曰:珠产江、汉,玉产昆... 《全梁文》卷十八 ...志  荆山万里,地产卞和之玉;隋流千仞,水出 灵蛇之珠 。故能胤兹屈景,育斯唐、宋。掌庾命族,世济琳琅,遂昌开... 《全后周文》卷十 ...世。自魏建安之末,晋太康以来,雕虫篆刻,其体三变,***自谓握 灵蛇之珠 ,抱荆山之玉矣。公斟酌《雅》《颂》,谐和律吕,若使言乖... 《全三国文》卷十六·魏十六 ...海隅,德?连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自谓握 灵蛇之珠 ,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也。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弦以... 《全唐文》第05部 卷四百八十三 ...不逾二十,盖二十五之一也,诸生又知之乎?雕龙之辨,皆谓有馀; 灵蛇之珠 ,无非在握。射或失鹄,瑜宁扌?瑕,虽泾渭终分,而蓬麻未... 《全唐文》第07部 卷六百五十六 ...况赋者雅之列,颂之俦。可以润色鸿业,可以发挥皇猷,客有自谓握 灵蛇之珠 者,岂可弃之而不收。    ◇ 洛川晴... 《全唐文》第10部 卷九百三 ...之器,远迈山涛;接士之心,还方赵武。风姿爽朗,识度含宏。既握 灵蛇之珠 ,爰佩荆山之玉。所以弼谐庶绩,燮理文昌,德镜?绅,誉形... 《艺文类聚》卷四十八 职官部四 ...帝中书令庾肩吾墓志曰:荆山万重,地产卞和之玉,随流千仞,水出 灵蛇之珠 ,故能胤兹屈景,育斯唐宋,掌庚[按当作庾。]命族,世济... 《艺文类聚》卷五十五 杂文部一 ...世,自魏建安之末,晋太康以来,雕虫篆刻,其体三变,***自谓握 灵蛇之珠 ,抱荆山之玉矣,公斟酌雅颂,谐和律吕,若使言乖节目,则... 《北堂书钞》●北堂书钞卷第一百     艺文部六 ...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足下高视於上京当此之时***自握 灵蛇之珠 家家自抱荆山之玉矣吾王於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今悉... 《初学记》卷二十一 文部 ... 握蛇珠 骋骥足曹植《与杨修书》曰:当此之时,***自谓握 灵蛇之珠 ,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魏文帝《典论》曰:斯七子者,于学... 《初学记》卷二十七 宝器部 ...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北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时也,***自为握 灵蛇之珠 ,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曜琼蚌...

词目

荆山之玉

发音

jīng shān zhī yù

释义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引用

《古文观止》卷六 汉文 ...魏,足下高视於上京;当此之时,***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之玉 。吾王於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然此... 《昭明文选》卷三十四 ...。饰以文犀,雕以翠绿。国语曰:奉文犀之渠。缀以骊龙之珠,错以 荆山之玉 。庄子曰:千金之珠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韩子曰:楚人...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 ...太尉之子,故曰上京。当此之时,***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之玉 。淮南子曰:隋侯之珠。高诱曰: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而... 《昭明文选》卷五十六 ...有漏刻铭。曹子建与杨德祖书曰:***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之玉 。新序,固乘曰:珠产江、汉,玉产昆山。弘度遗篇,承天垂... 《全后周文》卷八 ...始被,柘弓新张,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 荆山之玉 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丘。  三日曲... 《全后周文》卷十 ...之末,晋太康以来,雕虫篆刻,其体三变,***自谓握灵蛇之珠,抱 荆山之玉 矣。公斟酌《雅》《颂》,谐和律吕,若使言乖节目,则曲台... 《全三国文》卷十六·魏十六 ...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之玉 也。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弦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 《全唐文》第01部 卷十 ...此乃庸鄙之享,恐非明神所歆。正当竭丽水之金,勒芳猷於不朽;尽 荆山之玉 ,镌美德於无穷。召彼雨师,宏兹惠泽;命斯风伯,扬此清尘... 《全唐文》第04部 卷三百五十四 ...鼗为路,是模是度。其气勃,其音博,此革之器也。峄阳之桐孤生, 荆山之玉 秀出;是炼是斫,为琴为瑟。其气清,其音密,此木之器也。... 《全唐文》第09部 卷八百十一 ...於西河,知亦深於北海。感恩泣处,未成泉客之珠。持已哭时,空抱 荆山之玉 。限以程途,陈谢末由。感激生成,不任死所。... 《隋书》卷三十五·志第三十·经籍四等 ...以高祖少文,炀帝多忌,当路执权,逮相摈压。于是握灵蛇之珠,韫 荆山之玉 ,转死沟壑之内者,不可胜数,草泽怨刺,于是兴焉。古者陈... 《凤凰池》第十五回 是是非非二**千般巧 ...手之情也。不料令爱无心小侄,先自背盟,如夜之珠既碎而不复全, 荆山之玉 既玷而不可磨,乃欲委罪小侄,小侄乌得不自明而受黄允之谤... 《艺文类聚》卷三 岁时上 据明本补 ...始被,柘月新张,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 荆山之玉 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皇,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 《艺文类聚》卷五十五 杂文部一 ...之末,晋太康以来,雕虫篆刻,其体三变,***自谓握灵蛇之珠,抱 荆山之玉 矣,公斟酌雅颂,谐和律吕,若使言乖节目,则曲台不顾,声... 《艺文类聚》卷五十七 杂文部三 ...:步光之剑,***藻繁缛,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 荆山之玉 ,陆断犀象,未足称俊,随波截鸿,水不渐刃,佩则结绿悬黎... 《北堂书钞》●北堂书钞卷第一百     艺文部六 ...作者可略而言也足下高视於上京当此之时***自握灵蛇之珠家家自抱 荆山之玉 矣吾王於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今案文... 《北堂书钞》●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二  武功部十 ...陈思王七启云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 荆山之玉 陆断犀象未足称隽随波斩鸿水不渐刃○钱氏校丽改骊相改象洪... 《初学记》卷二十一 文部 ...曹植《与杨修书》曰:当此之时,***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之玉 。魏文帝《典论》曰: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 《初学记》卷二十二 武部 ...越金曹植《七启》曰:步光之剑,华藻繁缛;缀以骊龙之珠,错以 荆山之玉 。《吴越春秋》曰:秦客薛烛善相剑,楚王取湛卢示之。烛曰... 《初学记》卷二十七 宝器部 ...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时也,***自为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之玉 。  曜琼蚌 隐***郭璞《江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