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家纾国历史典故,毁家纾国历史典故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08 0
  1. 形容救国的成语
  2. 表示爱国的成语
  3. 成语:,毁家( )难?
  4. 毁家纾难的人物介绍
  5. 毁家纾难的拼音

成语原文:毁家纾国

 标准发音:huǐ jiā shū guó

 繁体写法:毁家纾国

毁家纾国历史典故,毁家纾国历史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毁家纾国是什么意思:见“毁家纾难”。

 毁家纾国成语接龙:求全之毁 → 毁家纾国 → 国中之国

 用法分析:作谓语、宾语;指大公无私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huǐ jiā shū guó***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清·钱谦益《清文华殿中书房办事大理寺副汪镳授儒林郎》:“夫毁家纾国,大臣之有事;急病让夷,君子之所贵。”

 对应近义词:毁家纾难

形容救国的成语

1、毁家纾难[huǐ jiā shū nàn]: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2、注释:

①毁:破坏,毁坏;

②纾:缓和,解除。

3、出自:

《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4、示例:

某等愿从众志,毁家纾难,兴复宋室。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表示爱国的成语

形容救国的成语

定倾扶危:倾:危。扶助危倾,使其安定。指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

救亡图存:救:拯救;亡:危亡;图:谋求;存:生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捐躯济难:捐躯:牺牲生命;济:救助。牺牲生命,以解救国家的危难。

杀身报国: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

振兴中华:原为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现指奋发图强,使祖国更加繁荣强大。

成语:,毁家( )难?

表示爱国的成语有:

一、以身许国 [ yǐ shēn xǔ guó ]?

1.?解释: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2.?出自:《南史·羊侃传》:“久以汝为死,犹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二、毁家纾难 [ huǐ jiā shū nàn ]?

1.?解释: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2.?出自:《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3.?示例:某等愿从众志,~,兴复宋室。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三、精忠报国 [ jīng zhōng bào guó ]?

1.?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2.?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3.?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四字。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四、忧国忧民 [ yōu guó yōu mín ]?

1.?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2.?出自:《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3.?示例:那时节,朕却~。 ◎明·吴承恩《西游记》

五、忧国忘家 [ yōu guó wàng jiā ]?

1.?解释: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2.?出自:《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3.?示例:~,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

毁家纾难的人物介绍

毁家纾难

词 目 毁家纾难 发 音 huǐ jiā shū nàn 释 义 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出 处 《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示 例 某等愿从众志,~,兴复宋室。(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用 法 作谓语、宾语;指大公无私。

毁家纾难的拼音

子文斗氏,名谷於菟,字子文。斗伯比之子。生于郧(今湖北郧西、京山、安陆一带)。春秋时楚国令尹。其母为郧国国君之女,出生后被弃于云梦草泽中,传说由虎喂乳,后由郧君收养。楚成王八年(前664年)被任为令尹,执掌楚国军政大权二十七年,其间两次去职又复职,对升降处之泰然。

毁家纾难的拼音:Huǐ jiā shū nàn

成语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左传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在艺术上有较高的价值,善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亦善于刻画人物,善于写外交辞令,为后人所推崇。该书每与《春秋》合刊,作为《十三经》之一。

该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对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都有很大影响。

内容简介

《左传》卷帙浩繁,内容庞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天文、地理、农业、医学、习俗、文艺等诸多领域,将春秋甚至更为久远年代的社会文化与生活形态清晰地展示给读者。

在十二代鲁君纪年的编年纪事中,不但讲解了《春秋》经所运用的“春秋笔法”,还记述了鲁国以外如晋、齐、楚、秦、郑、宋、周、卫乃至一些小国的史事,扩展了《春秋》的国家区域范围。

通过历史人物的对话、文书档案的转录、历史亲历者转述的一些细节,以及贤人对各个***的评论,组成了《左传》的叙事结构系统。

《左传》还借历史人物之口引用儒家经典《诗经》《尚书》《易经》以及儒学失书,在叙史的同时,帮助读者解读了这些经典中的文辞,阐述了儒家治国理念,所以《左传》可谓亦经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