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比而不周是什么意思,周而不比的比读音是第几声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08 0
  1.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什么意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大概意思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什么意思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比的意思
  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
  6. 什么叫“周而不比”和“比而不周”

意思: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语 为政第二》

周而不比,比而不周是什么意思,周而不比的比读音是第几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这句话译为: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2、注释:

周:合群;比(音bì):勾结。

周而不比:“周”和“比”都有密合的意思。这里“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

3、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什么意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大概意思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释义孔子说:“君子合群但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合群。”

孔子说:君子和小人,固然都有所亲所厚,但其用心不同,所以他们的亲厚也不同。君子用心出于公心,所为也是天下为公,所以能视天下为一家,视天下人如一人。他们爱天下人,并不要求人们归附于自己,施恩于天下人,并不等人们开口求自己。因为他们待人亲厚,心胸宽广,不结党营私,这才是君子的行为。而小人则不同,小人做事出于私心,所以遇到有权势的人则依附之,遇到有利益的人则接近之。或者喜欢某人与自己的意见偶尔相同,就满心高兴认为此人甚好,或者感慨某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厌恶,就相互结交互为支援。这样的党同伐异,厚此薄彼,全无公心,完全是小人行径。周与比,行迹很相似,只在用心的公私不同。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

这里讲为政与修身一样,只在用心处就有了君子与小人的分别,一念为人为公,则所作所为都是利益天下百姓的,一念为己为私,则所作所为必有偏颇,用于天下则必有不公不平,长此以往,天下乱矣。所以说,位高权重者,一念私心就是天下的隐患。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什么意思

1、意思: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君子和小人是以德行来划分的,在这里孔子对君子和小人做了更具体的划分,提出了“周”和“比”这样一对反义词:“周”是周至,指对人开放和包容;“比“是比附,指对人封闭和排斥。

4、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比的意思

意思: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出处: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论语》是孔子及其***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及再传***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原则。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论语-百度百科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成语出处: 《论语·为政》:“子曰:‘ 君子 周而不比 。’”

成语例句: 那里肯 周而不比 。

周而不比的反义词: 狼狈为奸 传说狈是跟狼同类的野兽,前腿极短,行动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就不能行动。狼和狈经常结合伤害牲畜,因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什么叫“周而不比”和“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

习?

这句话是在表明君子无私,小人有私。也就是说,有德行的人做事往往没有私心,心宽而广交好友;而小人做事,往往更多是出于求利私心,是带有目的性的,正因为小人这种以利交友的心态,导致出现互相勾结的情况。

“周”指的是包罗万象,一个君子对每一个人都一样,这叫“周而不比”,也可以理解为没有分别心。

?“比而不周”则不然,喜欢拿人与人之间作比较,结果就是对张三好一些(或因对自己有利),对李四不好,所以“比而不周”也可以理解为有分别心。?

几乎***都有好恶之心,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少不了的正是相互利用,利用完了,没有利益交集了,关系也就结束了。这可是很常见的现象。

正所谓“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建立在“权利”之上的交情注定无法长久,且因为没有真正的情谊,也经不起考验,甚至很容易被利用或出卖。

无论尊卑贵贱,当我们能平等对待不同的人时,我们就算做到了”周而不比“,甚至对待卑微者的态度更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但正因为这样的高标准,才能检验出真正的君子。

更多千年智慧欢迎关注“一日一智”。

《论语?为政篇第二?一四》,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钱穆译先生说:“君子待人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结,但不念信。”

杨伯峻译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傅佩荣译孔子说:“君子开诚布公而不偏爱同党;小人偏爱同党而不开诚布公。”

《说文》曰:周,密也。比,密也。段本《说文注》,其本义谓相亲密也。余义俌也,及也,次也,校也,例也,类也,频也,择善而从之也,阿党也,皆其所引申。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从上面看,“周”的解释各不相同,“比”的解释基本一致,偏爱,勾结,阿私等。如果从“比”倒推过去,就应该不难发现“周”如何解释了。因为二者互为相反的关系,比是勾结、偏爱,那么“周”应该是周全、普遍的意思。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道: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闲,而审其取舍之几也。是说“周”是为了公,“比”是为了私。君子与人团结在一起,是出于公心,而不为私。小人反是。

由本章形成了现代汉语的二个词语,一个是周比,是指结党营私。另一个是比周,它可以指结党营私,也可以是指集结、联合,也可以作亲近讲。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颜渊篇第十二?五》,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司马牛很忧愁,说:“别人都有兄弟,就是我没有。”子夏说:“我听到的说法是:‘死生各有命运,富贵由天安排。君子态度认真而言行没有差错,对人谦恭而往来合乎礼节,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可以称兄道弟。’君子又何必担心没有兄弟呢?”君子为什么能和四海之内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是因为出于公心,依礼遵义行事。

《卫灵公篇第十五?一七》,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内心坚持的原则,然后依合礼的方式去实践,用谦逊的言辞说出来,再以诚信的态度去完成。这样做,真是个君子啊!”什么是君子?是因为君子有为人处事的原则,坚守义,依循礼,言语谦逊,行为诚信。

再如《里仁篇第四?十O》,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于天下,无所排拒也无所贪慕,完全与道义并肩而行。”君子行事完全按照道义,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至死不渝。

然而小人恰好相反,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第四?一六》)孔子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小人心里时刻考虑是利益,所以才会有结党营私。

也因为君子和小人行为相左,所以他们的表现也迥然不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第十三?二三》)孔子说:“君子协调差异,而不强求一致;小人强求一致,而不协调差异。”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篇第十三?二六》)孔子说:“君子舒泰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舒泰。”

最终虽然他们生活在同一社会中,出现的结局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第七?三六》君子心胸光明开朗,小人经常愁眉苦脸。一目了然,想掩饰都掩饰不了。

平常我们看人识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君子,就看一个人的胸襟,一个人的修养,有胸襟,修养高,说明这个人秉持的是公心,坚守的是道义,行事“周而不比”和“和而不同”,表现“泰而不骄”和“坦荡荡”。如果一个人时刻只想着自己,做任何事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当然是非君子,也非小人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