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天地长久道德经哪一章

tamoadmin 成语名言 2024-06-09 0
  1.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翻译与解读
  2. 天长地久是谁说的
  3.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4. 古文“天长地久”的“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解释?
  5. 回味经典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
  6. 道德经第七章分享天长地久的智慧
  7.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
  8.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意思?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天地长久道德经哪一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里的私为全体之私,

因为已经达致了全体,所以这个私即是大私,也即是大公。

大私与大公既然已经为一,那么私与公的概念也不复存在。

只是为了言说和交流方便,勉强给它一个名字,叫做大私或者大公。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翻译与解读

原文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本章 揭示了道体的另一本质属性“不自生”,“故能长生”。圣人效法“天长地久”之道“不自生”,“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阐明了长生久视之道的核心首要即是达成“无我”。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长地久”的原因,亦即道体的本质属性有:

用之或不盈;4章:生生不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5章:不主观;

用之不勤;6章:不主动不被动的自然状态;

不自生;7章:不自私。

以其不自生,就是寓不自私,不为自己,没有自我利益和私欲的算计,以至无我。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所以正是由于圣人的谦恭居后才能位居首领;呼应2章德之总纲“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同时也与8章“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相照应。进一步阐明了圣人如何“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正是因为圣人的舍身为公反而才能得以保身全命。

一个舍身忘我、全心全意为了大家的人,在群众中发挥的价值作用一般也会是最大的,会自然的受到大家的拥护爱戴而成为首领,因为守护好他就意味着最大程度的守护好众人自己的利益,所以大家必然也会把拱卫首领作为首要核心的目标。

3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私:相较于公,公代表大家、众人,私代表个人、自我。

第一个“私”:个人,自我,私心;

第二个“私”:也表示自我,可引申为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不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吗?所才成就了他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或:

难道不正是由于他的无我吗?所以才成就了他的自我(人生价值和意义)。

也即是告诉我们:人生存在的意义,只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舍身忘我,才能最好的实践人生价值。

本章的“天长地久”是否与第23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相矛盾?

本章的“天长地久”是指天地本身,是道体本质属性的幻化;23章的“天地尚不能久”是指道体的“用之不勤”,即天地的运行是“不勤”的,“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都是属于天地的运行状态。

天长地久是谁说的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翻译与解读

天长地久0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02,故能长生03。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04。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05。

今 译

天能长在,地能久存;天地所以能长且久,是因其不自求生,故能长生。因此,圣人先人后己,反而能身为人先;薄己厚人,反而能长存。因其无私自身,故成就自身。

评 议

老子此章,是讲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以天长地久作比喻,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就是因为其不求自生,施不图报,故能长生。这正是人生处世的辩证哲学。老子的用意,是呼吁世人要学习圣人的榜样,加强公正无私的道德修养,以达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人生境界。

注释

01 天长地久:河上公曰:“说天地长生久寿,以喻教人也。”按老子教导世人养生,也要像天地那样长久。

02 “天地”两句:河上公曰:“天地所以独且长久者,以其安静,施不求报,不如人居处汲汲求自饶之利,夺人以自与也。”不自生:不求自生。

03 生:或作“久”。帛书甲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皆作“生”。“故能”句:河上公曰:“以其不求生,故能长生不终也。”苏辙曰:“天地生物而不自生,立于万物之外,故能长生。”

04 “是以”两句:河上公曰:“先人而后己,天下敬之,先以为官长。薄己而厚人,百姓爱之如父母,祐之若赤子,故身长存。”吴澄曰:“后,卑贱在下,不求先人。先,谓尊高在上。外,谓清静无为,不求益生。存,谓长久住世。”

05 以其无私:王弼本作“以其无私”。河上公本作“非以其无私邪”。从王本。私:林希逸曰:“此一‘私’字,是就身上说来,非公私之私也。”吴澄曰:“无私,谓后其身外其身。成其私,谓身先身存。圣人非欲成其私也,而自有身先身存之效。”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解释: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出自周朝李耳(老子)《道经·第七章》,全文如下:

《道经·第七章》

周朝:李耳(老子)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王子朝又问:“天地到现在有多少岁了?”老子当然也不知道天地的具体年龄,只能笼统地答道:“天和地存在了很久了。”为免尴尬,老子赶紧把话题转移到天地长寿的原因上:“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自己不去养护自己。所以能够长生。

正因为如此,圣人虽然总是跟在众人的身后,却能最先享受成功的喜悦;虽然总是将自身的利益置之度外,却能最好地保护自己。不正是因为圣人没有私利吗?反而成就了他的自私。”

作者简介:

老子(前571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百度百科-道德经·天长地久

古文“天长地久”的“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解释?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这里面说的是天地永远都会存在,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他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才永远都存在,因此有道的人凡事都会让别人占先,反而赢得爱戴,凡是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生命反而得以保全,这不正是因为他不自私,反而却能够成就其自身吗?

这是老子对天长地久的解读。其实这也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那么***为了一己的私利,真正的为了一己的私利,却能够促成社会价值的创造。这就是经济社会的魅力!

那么老子正相反。他通过另外一个角度,希望人们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也就能够像天地一样长生永久。因为人最大的私心莫过于长生不老,所谓的长生不老,那就是说自己的灵魂永远的活在人们心中。老子是根据宇宙的法则,揭示了人生的法则,而人生的法则里又贯穿着社会法则。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老子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我们以前也看到文章说,有的人活着他其实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这一章里,老子把天人合一的境界,把宇宙人生和社会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的思维去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看待自然,又会有新的不一样的感觉。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实也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大禹的率先垂范,使得其名垂千史!

华盛顿作为美国的开国总统他也是美国唯一的全票当选的总统。他连任两届,在第3届任期即将到来的时候。真正坚定的谢绝了人们善意的挽留,依然归隐田园。由此华盛顿也为美国定下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而唯一的特例是32任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连任了3届,那么在罗斯福病逝于第4个任期上之后,美国宪法修正案就做了这么正式的规定,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那我们说华盛顿第3届总统任期的请辞,可以说是这一规则的最早由来。华盛顿身居高位,却对权力和地位没有一丝的贪恋,这是美国人的***。

华盛顿去世后,他曾经的伙伴国会议员哈瑞里曾这样深情的表述:他是一个公民,他是战争中的第一人,也是和平时代的第一人,也是他的同胞们心目中的第一人。华盛顿的案例向我们最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什么叫“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还有一个春秋时期楚国的名相孙叔敖的故事。孙书敖辅佐楚庄王治国安邦,做出了很大的政绩。楚庄王几次要赐其封地,但孙叔敖认为,奉优入后而不知足,祸患就会降临。你坚持不受。而且他临死的时候还告诫儿子说,我活着的时候没有接受楚王的封地,死后楚王必定封赏,到时你一定不要接受,别人都争着要的地方你就别要了。在楚越边界有个寝丘的地方,那里地洼脊薄,城名也不吉利,历来就没有人争夺,你可以请求楚王把那个地方赏赐给你,这样你的衣食饱暖就无忧了。

孙叔敖为相清正廉洁,没有留下一丝积蓄,死后几年孙叔敖的儿子熬不下去了,穷困潦倒,只好跑到山里砍柴为生。孙叔敖的好友幽梦。就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下令给孙叔敖儿子重赏和封地,孙叔敖的儿子根据父亲的遗嘱没有申请大的城邑,只向楚庄王要了寝丘。楚王也没有强求,于是赐封寝丘四百户给孙叔敖之子,还夸奖其有贤者之后的贤者之风。

依照楚国的法令规定,功臣的封地经过两代之后要封别人的时候就得收回,而由于寝丘是个***嫌弃的地方,所以孙叔敖的封地一直传了十几代,孙叔敖不争肥缺而得长利,后人称之为,“短智佐君王,长智利子孙”。

回味经典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

解释: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出处:西周李耳《道德经·天长地久》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白话翻译: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会占先;(危险时)把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

扩展资料

《道德经·天长地久》中的道家思想:

天地之所以能长生不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意识、没有思想,不知道自己在生,没有生的概念也就无所谓死了。正因为天地没有意识,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正处于生存的状态,当然也就不会有死亡的到来,所以长生不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天地是按照大道的规律运行的,他们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老子认为,应当遵循大道的发展规律,将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看成自然而然的,不对万物强加自己的意志,所以就能与大道共生共存。

百度百科-道德经·天长地久

道德经第七章分享天长地久的智慧

春秋时期 · 老子

经典原文

原文:天长地久。

译文:天和地能够长久的存在。

原文: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译文: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原文: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原文: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译文: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关键词?

不自生:不为自己的生存而运行(生存)。

天为世间万物无私奉献着阳光雨露风霜雨雪?,给万物太阳,带来光明,温暖生命;给万物月亮,照亮黑暗,诗意生命;给万物星辰,点缀黑夜,催生梦想……它没有索取,没有欲望,一味奉献,不求回报!

地孕育万物,从不言报。它孕育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五谷六畜、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人鬼蛇神……她,从不言报,用博大的胸怀包罗万象!

我们都会记得她的好,因为,天地于万物只有两个字:奉献!

由此,想到了我们家的那个人——自从2016年8月成立伊川县神鹰救援?,三年多来,带领神鹰队员,无偿在洛阳市周边县市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开展防溺水安全宣讲300多场,受益群众30多万人;无偿到洛阳、郑州、三门峡、平顶山、安徽阜阳、南阳丹江口等地参与溺水救援,打捞落水遇难者六十多人;四川九寨沟地震、四川茂县泥石流、洛阳嵩县山洪、山东青州洪灾、广东阳春台风救灾……

三年多来,他带领神鹰救援队积极参与公益救援活动,足迹踏遍全国各地,让神鹰救援的名字出现在各地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为社会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也用自己微薄之力温暖了社会,照亮了无数家庭。

家属一次次把钱硬塞给他,都被他气愤的一次次拒绝;救援队墙上的一面面锦旗不正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当一个意外溺水老者五个子女一次次送钱物被拒绝后,姐弟五人借送锦旗的机会一起跪在他和队员面前,他满含热泪接受了这份谢意!

虽然,我也参与公益救援,无数次参与现场,无数次无私付出时间精力捐助救援设备,但这颗心总是和无私奉献有差距,这颗心的纯净度和思想纯粹度远不及他。

他也曾开玩笑说,未来,我们的子孙会在书中看到我和神鹰的故事,也会在文字中看到我的名字。我曾取笑他想“流芳百世”?,也曾尽力对他的行为进行理解。今天读道德经,带领学生学习道德经,真的理解了他的行为。虽然,他不是为了“长生”而“不自生”,可他的行为却是“真道德”!我相信,他的付出合乎天地之道、顺应自然之道!

课堂解读

《道德经》第七章给课堂启示——

一、写作启示

论点:天长地久

论据:天地不自生故长生(道理论据)

圣人后起身身先、外其身身存、以无私成其私

论证:老子在这一章先提出观点“天长地久”,接着分析天长地久的原因“不自生”(无私)才“长生”(铭记史册),引发人们思考,人只有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最终方能“因其无私(私心)而成起其私(自身、人生)”。由自然之道推出为人出事之道,自然畅通,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这不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存规律的体现吗?

二、为人处事

原则:无私(不自生)

结果:成其私(成就人生)

方法:后其身? (谦卑、谦让、谦逊)

外其身 (中、时、位)

老子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与人共事要做到礼让先三、谦卑和善。中国有句俗话“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做人应低调;他有告诉我们做事要守中,把握好做事的最佳时机,摆正自己的位置,才不会为自己带来不顺。

总之,《道德经》每一章节每一句话都从自然到人生,只有从自然中慢慢参悟,才能明白人生之道。人生天地间,卑微如草芥,生命长河短,转眼成云烟,遵从自然,道法自然,才能成为灿烂***一颗闪烁的星!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是道德经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萌姐也是把这一句挂在了自己办公室里。

天地之所以那么久远,因为它不为自己去谋取***,所以它能长久。

记得有一次和我5岁的女儿聊天,我跟她讲,万事万物都是有寿命的,哪怕是一个水杯,也是有寿命的,时间久了它会变旧变坏,我说:你想想,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永远都不会死亡?她想了好久,最后她说土地,土地不会死亡,也不会变旧变坏。我一想对呀,天长地久,瞬间豁然开朗

在《道德经》里,道和天地万物经常被放到一块儿,因为在天地诞生之前,道是无名无形的,一旦诞生了,道的作用就很大程度体现在天地和万物上。

这句话是说,天地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不为自己去捞取,不为自己捞取,所以能长生。

道生了天地,又往往用天地和万物来代指道。这是《道德经》的一个特点。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的时候,找到一个规律,他认为天之道有生养万物的特点,让世界如此繁茂,但是却隐身于背后,不说自己是主人,也不为自己谋取一分一毫,结果大家反而离不开它。

两种做事状态:一种为自己捞取利益而做事;另一种是尽我所能,不在意回报为大家做事。哪一种会更持久呢?

为了造福大家而努力做事的人不容易被影响,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他。他不是为了获取什么,这样的人努力就更持久。他的努力来源于他的内在驱动力。

要求回报的人,如果别人一点儿回报没给他,他就不做了,从此终止了这方面的努力。这种努力是来自于外在的驱动力。

按照心中的善念去做事,坦然面对一切,无所谓回报,不计较得失,反而能够持久,天之道就是这种状态,不为了回报而做事,把自己位置放得很低,隐藏在幕后,生养万物,所以能天长地久。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关于这一句呢这里有个典故:

春秋时期有个人叫祁黄羊,是晋国大夫。

有一天,老板晋平公问他:南阳县缺个县官,你看看派谁去比较合适?

祁黄羊说:解狐去最合适。

晋平公很奇怪,问他:这解狐不是你仇家吗?你咋还推荐他去当官?

祁黄羊说:老板,你问我谁最合适,又没问我他是不是我仇人呀。

于是,晋平公就安排解狐去南阳县上任,果然,解狐上任后,政绩突出,很有作为。

又有一天,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缺个法官,你看谁合适?

祁黄羊说:祁午最合适。

晋平公惊讶地说:这祁午是你儿子,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你任人唯亲吗?

祁黄羊说:老板,你问我谁最合适,又没问我他是不是我儿子呀。

于是,晋平公任命了祁午做法官,果然,祁午尽职尽责,办了不少大案。

像祁黄羊这样,就是老子说的: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就因为他公正无私,所以老板晋平公对他十分看重,他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说的就是要低调。

不去争先,谦卑退让反而能脱颖而出,位居人先。

将生死置之度外,反而能活的长久。

所以,越是低调的人,最后往往脱颖而出

就跟那些宫斗剧和历史剧,嚣张跋扈,锋芒毕露的人都活不过三集

韬光养晦,不动声色,收敛退让,不露破绽的都笑到了最后。

王阳明也说过: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在赣州和南昌平叛大获全胜,已经是名声大噪,民心所向了,结果他没有得到朝廷的什么嘉奖,反而是收到各种诬陷,诽谤。

王阳明于是知道自己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和提防,于是立即辞官,解甲归田,并且收敛光芒,低调行事。

我们活在这个平庸的世界,如果一个人自命不凡,急于表现自己的光彩,急于展现自己的锋芒,一定会遭受嫉妒,排挤,甚至被陷害。

所以,尽管喜欢了很多年《红楼梦》里丽质仙妍,惊才绝艳的黛玉,风流灵巧的晴雯,泼辣美艳的熙凤,但不得不说,这三位都没有好下场,被诬陷,诽谤,排挤,全部死于非命。

我不喜欢的宝钗,袭人,王夫人,纳言藏拙,全都笑到了最后一集。

按照老子的说法,黛玉,晴雯,王熙凤就是太过于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貌美聪慧也就罢了,还从不知低调收敛。

所以,《道德经》的智慧,是要我们知道,如何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才能活得长久笑到最后。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他顺应自然,不是为了自己。

所以,圣人谦卑退让反而能位居人先,不计生死反而能活的长久。

这不就是因为无私吗?所以反而成就了他自己。

我希望我们道德经学习的小伙伴,都能踊跃来参与分享,为什么呢,越参与越有收获,越参与其中成长越快,越分享不仅越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增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意思?

认识道,有个关键点,就是宇宙生命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即“道”。

道中有四大:天、地、人(万物代表)、道自己。真正永恒的只有“道”,其余三大只是“道”生命运行的“显化”。有了这个认识,第七章的意思就可以觉悟了。

天地“知道”自己不是自生,也不可能自生,因此反而能长生(但不是永恒)。圣人效法天地、效法道,自然也觉悟此理。因此,后其身,外其身,即把“身见”抛开,进入“无身”。无身的理解好比,一滴水的“身”很容易被吹干,即“死”,但把它融入大海,则变成“不死”。

圣人即是如此,以百姓心为心,融入了百姓心,因此反而身先,身存。因为只要生命生生不息,圣人就长在(注意:圣人不是具体的有形人,是合于道的无形的心)。

参考耘芜居士注解道德经之《老子的门道》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解释: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处:西周李耳《道德经·天长地久》

原文释义: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会占先;在危险时把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是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

扩展资料

背景: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所言充满智慧,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尹喜为了不让老子五千言失传,亲自操刀刻简,使老子之说得以传世,称为《老子》。

至于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是道教发展之后才出现的。曾仕强认为,老子五千言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之根。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后人把老子五千言称为《道德经》,这实在是一种错误。因此,必须为老子五千言正名,定名为《老子》。尊重历史,还老子五千言之名的本来面目。

赏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认为,天地所以能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百度百科-道德经·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