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无私打一个生肖,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名言 2024-06-09 0
  1. 和舍己为公是一类的词语有什么
  2. 关于“公正”的古诗
  3. 公正无私是什么意思
  4.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及出处
  5. 淮南子 61 说山训中有哪些名句
  6. 一视同仁的诗句
  7. 秉正无私同义词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涸泽:枯竭、水干。意思是:不把池里的水汲干了***,不把树林焚烧了来猎兽。比喻做事要从长远来考虑,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风而驰易以远出自《淮南子·主术训》。循:顺着。背:以背依附。意思是:船顺流而下就会很容易到达目的地,马顺风而驰就会很容易跑到遥远的地方。比喻做事应善于借用外力,不能蛮干。

稻生于水,而不能生于湍濑之流;芝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盘石之上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湍濑:水浅流急的地点。意思是:水稻是一种生长在浅水里的谷物,但是它不能生长在水流湍急的浅滩;灵芝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瑞草,但是它不能生长在巨石嶙峋的秃岭。比喻任何事物生存发展都要适合其特点的特殊环境。

公正无私打一个生肖,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牛蹄之涔,无尽之鲤,块阜之山,无丈之材出自《淮南子·俶真训》。涔:路上的积水。意思是:牛蹄洼的积水中,长不出一尺长的鲤鱼;不起眼的小土丘上,长不出一丈高的木材。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君主想得到木材,臣下就要去损坏树林;君主想要得到鱼,臣下就要去淘干河谷。比喻领导者要节制欲望,不给臣下阿谀的机会。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意思是:天下有三种危险:好的品德少而受到的恩宠多,这是第一种危险;才能低而官位高,这是第二种危险;自己没有立过大功而得到丰厚的俸禄,这是第三种危险。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出自王充《论衡,自纪》。恨:遗憾。意思是:做了官,不觉得很高兴,没官做了也不感到遗憾。处在安乐的情况下,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于贫苦困窘的时候,不放松自己的志向。

释正而追曲,倍是而从众,是与俗俪走,而内行无绳出自《淮南子·缪称训》。释:放弃。俪:并列。意思是:放弃公正而去追求邪曲,背离正确而随从众人,这是与世俗随波逐流,而内心品行没有准则。

圣人不求誉,不辟诽,正身直行,众邪自息出自《淮南子·缪称训》。誉:美名。诽:诽谤。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不求美名,不逃避诽谤,立身正派行为端正,各种邪恶自然平息。比喻身正不怕影子歪。

百川易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出自《淮南子·汜论训》。业:专业。务:致力。意思是:百川源头各异,但同流归大海;百家流派不同,但都致力于治理。比喻殊途同归的道理。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出自《淮南子·说林训》。牖:窗户。意思是:群星闪烁,不如一轮明月的光辉;打开十扇窗户,不如打开一扇门敞亮。

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暴:暴虐。乱:叛乱。意思是:兴兵打仗的目的是消灭暴虐,讨伐叛乱。

不耻身之贱,而愧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而忧百姓之穷出自《淮南子·修务训》。身:自己。意思是:不以自己的身份低贱为耻辱,而以道义不能推行为耻辱;不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忧愁,而为百姓穷苦感到忧愁。

仓颉做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出自《淮南子·木经训》。意思是:仓颉创造了文字,使得老天降下谷雨,惊得鬼神夜夜啼哭。比喻仓颉造字的意义惊天地泣鬼神。

齿坚于舌而先之敝出自《淮南子·原道训》。坚:坚硬。敝:毁坏。意思是:牙齿比舌头坚硬,但比舌头先毁坏。

短绠不可以汲深,器小不可以盛大出自《淮南子·说林训》。意思是:短的井绳不可在深井中汲水,小的器皿不可装大的物件。

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没有清心寡欲就无法昭示自己的道德,没有宁心静气就不能达到目标。

公道通而私道塞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公正的门路畅通无阻了,不正当的门道就堵塞了。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出自《淮南子·修务训》。一言:一句话。齐:一致。意思是: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私欲,说一句话就能让人民齐心协力。

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昆山之玉填而尘垢弗能污出自《淮南子·诠言训》。蚋:昆虫。填:耳坠。意思是:能够装入一头牛的大鼎烧开了水,蝇蚋等小虫子不敢飞入:用昆仑山的美玉做成的耳坠,污垢不敢沾染玷污。

华骝、绿耳,一日至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出自《淮南子·主术训》。华骝、绿耳:骏马的名字。意思是:华骝、绿耳这样的骏马,一日可以走千里路,但要是让它们去捕捉兔子。就比不上豺狼,因为它们的技能不一样啊。

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鸡在天将明的时候报晓,鹤在夜半的时候尖叫,它们可谓先知,但还是免不了被人宰杀吃掉。

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出自《淮南子·说林训》。文:同“纹”花纹。意思是:只是看到老虎的一点斑点,不可能知道老虎的威猛;只见到骏马的一根毫毛,不可能了解它善于奔跑。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暮:晚。睹:见。意思是:看见一片落叶飘落就知道这一年就要过去了。看到瓶子里的水结了冰就知道天气要变寒冷了。

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用出自《淮南子·齐俗训》。裘:皮衣。升堂:进屋。意思是:下雨时,皮衣就穿不了了:进屋后,蓑衣就用不着了。

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寻:古时八尺长叫寻。以:因为。隙:缝隙。意思是:一百寻那么高的房屋,因烟囱的小孔而焚烧。比喻对小事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

百言百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意思是:就是百句话都说对了,也不如选择一句可行的加以审慎地去实践。

璧瑷成器,磁诸之功;莫邪断割,砥砺之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璧瑗:宝玉。莫邪:古宝剑名。意思是:宝玉之所以成器,是由于琢磨;宝剑之所以那样锋利,是由于磨砺。比喻人要学习、磨练自己。才能成才。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意思是:军事上的胜败,根本原因在于政治。

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出自《淮南子·说林训》。黍粱:粮食、谷物。意思是:不会耕种而想收获粮食,不会织布而好穿美丽的衣裳,不劳而获,这是不可能的。

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出自《淮南子·泰族训》。益:增加。意思是:不增加厚度却扩展广度的一定会毁坏:不扩展根基却增加高度的一定会倾覆。

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出自《淮南子·汜论训》。得道:正义。失道:非正义。意思是:存亡取决于所从事的事业是否正义,而不取决于强大还是弱小。

得隋侯之珠。不若得事之所由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与其得到隋侯之珠这样贵重的东西,倒不如能够明白事理重要。

登高使人欲望,临深使人欲窥,处使然也出自《淮南子,说山训》。窥:探究,引申为思虑深刻。意思是:登到高处可以使人开阔胸怀,对着深渊可以使人思虑深邃,这是所处的环境促成的。

多闻博辩,守之以陋出自《淮南子·道应训》。意思是:虽然学问渊博,富有见识,但自己只当很浅陋无知似的。言外之意,只有不自满,才能进步。

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出自《淮南子·主术训》。员:圆,周全。方:端正。意思是:为人做事要谨慎,但志向要远大;智谋要圆通灵活,举止要正直不阿。

肥酞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好菜美酒并非不可口,但如果人民连糟糠也吃不上,英明的君王也就不觉得是一种享受了。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意思是:烧掉森林虽然可以获得很多的猎物,但以后就不会冉猎到野兽了。比喻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的利益。

夫惟能无以生为者,则所以修得生也出自《淮南子·精神训》。意思是:唯有不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能谈得上保养自己的身体。

服剑者期于钴利,而不期于墨阳莫邪出自《淮南子·修务训》。墨阳、莫邪:古代宝剑名。意思是:用剑的人只要看看剑是否锋利,而不必追求是否有墨阳、莫邪那样的美名。比喻用人应重于才能,不必计较名气。

和舍己为公是一类的词语有什么

关于公正的格言如下:

1、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

释义:?人心若公正无私,心中美好的梦想就都实现了。?

2、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释义:执政者如果公正无私,发一句话万民都会一致赞成,万众一心,团结奋斗。

3、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明·薛宣

释义:一个公平、公正的人就像一颗蜡烛,无论是四面八方,还是上上下下都能照得明亮。

4、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春秋·邓析子《邓析子》

释义:?眼睛的可贵在于看清事实,耳朵的可贵在于听得明白,心的可贵在于平等公正。?

5、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

释义:个人修养没有比孝敬父母更重要的了,治理国家没有比大公无私更重要的了。

6、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关于“公正”的古诗

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克己奉公、公而忘私、公正无私

1、大公无私

读音:dà gōng wú sī

意思: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引证解释:现代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员具备的美德。”

2、舍己为人

拼音:shě jǐ wèi rén

意思:是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孔子***《论语·先进》朱熹注:“曾点之学……初无舍己为人意。”

译文:曾点、孔子的……刚开始是没有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的意思的。

3、克己奉公

拼音:kè jǐ fèng gōng

意思:克制、约束和严格要求自己,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译文:祭遵为人廉洁约束小心,克己奉公。

4、公而忘私

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

意思: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出处: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译文: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

5、公正无私

拼音:gōng zhèng wú sī

意思: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译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一句话百姓就可以齐心。

公正无私是什么意思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释义:,就是不掺杂个人的私利是也; 公平,就是不偏向某一方就是了。

2.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释义:公平与公正,是一个国家建立兴旺的基础。

3.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宋·释惟白

释义:兴平气和就不必多言,就像水平了就不会流了。

4.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释义:公平出于公正,公正出于道德。

5.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汉·韩婴

释义:正直的人沿着正道行事,按照道理讲话,公正无私,不因为安逸富贵而放纵意志,也 ? 不因为危难而改品言行

6.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释义;: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在于公平与公正。

7.持心如衡,以理为平。——明·刘基

释义;: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一杆称,这杆秤就是衡量、辨别善恶的标准;为人处世要依据规 ?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才可以行得通。

8.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马光

释义:水在平静不动后才见清澈,清澈以后才见光明。

9.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释义:水最公平,即便是邪恶不法之徒也会以它作为行为准则;镜子最明亮,即便是容貌丑 ? 陋的人在它面前也没法抱怨和发怒;水和镜之所以能够包容天下而让心悦诚服,是因 ? 为它们最无私。

10.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释义:公平出于公正,公正出于道德。

11.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马光?

释义:水在平静不动后才见清澈,清澈以后才见光明。

12.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释义:公正者无私心,公平者什么都不怕。

13.公其心,万善出。——明·方孝孺

释义:公正公平只要在内心中,善良都会有的。

14.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刘。——淮南子

释义:公正没有私心的人,只要一说话人民就会拥戴他。

15.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汉·班固

释义: 公平公正说话,就是大公无私了。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及出处

公正无私的意思是是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公正无私一词的记载有《荀子·赋》:“公正无私,反见纵横。”

《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文心海洋《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杨太曦忙上前恭谨施礼道:‘但让我最为感到难得的还是大人不认权贵,只认王法的公正无私,铁面无情。’”

用公正无私造的句子如下:

1.法官最要紧的是公正无私。

2.一个裁判员必须公正无私而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3.愿我不自私自利,而是公正无私。

4.评委会将根据每一个节目的质量公正无私的评判所有比赛。

5.因此,应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将***用强制侦查行为的决定权赋予中立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所享有。

6.这名法官执法公正无私。

7.荣誉的赢得要公正无私,反之便毫无意义。

8.过去存于我内的天心也存于你内,因为上主创造时完全是公正无私的。

9.他在此事上公正无私。

10.不幸的是国内没有独立的反贪委员会可以公正无私地调查这个新丑闻。

11.很明显,老板解雇他是一个公正又无私的决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公正无私

淮南子 61 说山训中有哪些名句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出自《朱舜水集·劝兴》。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但又***衣,不吃饭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冀:希望。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出自《荀子·性恶》。辨:慧。

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意思是:师友之间贵在尊敬和亲热,考察古代文化应当反躬自问。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道立则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师长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把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出自《论语·述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出自《礼记·学记》。逸:安逸;轻松。庸:功劳。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之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贵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山木》

敦 亲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2.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 义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尚 勇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 学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审 势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7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

否则就会失败。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

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5.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

,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87.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18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19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19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求 新

19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

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19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

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 ——《宋史·王安石列传》

1***.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198.惟进取也故日新。——《少年中国说》

19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20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20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20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勤 俭

20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0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20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208.俭节则昌,*佚则亡。——《墨子·辞过》

20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1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21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奉 公

216.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217.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

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225.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

,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22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22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29.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230.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231.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23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34.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235.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23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237.***好公,则天下太平;***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务 实

2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24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

是根本。

24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

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243.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244.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245.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246.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24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48.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论衡·薄葬》

249.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25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25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补充:

25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5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设法让

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25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一视同仁的诗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这两句大意是:边塞上的一个老头丢了一匹马,怎么知道这不是好事呢?《淮南子·人间训》说:边塞上有一个人丢了一匹马,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怎么会知道不因此而得福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果然带了一匹胡地的骏马回来了。陆游《长安道》说“塞翁失马犹为福”,即本于此。这两句话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也可能因此得到好处,含有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之意。可用以说明条件转化的哲理,也可用以说明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平,嗜欲害之。 淮南子名言语录

见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涔(wèi味):通“秽”,肮脏。嗜欲:嗜好和欲望。这几句大意是:日月想要明亮.浮云遮蔽了它们;河水想要清彻,沙石弄脏了它;人的性情想要平和,嗜好和欲望损害了它,性情平淡安静,不与人争斗,有益于养生;但人又有嗜好和欲望,总想有所获得,就势必起争强好胜之心;争强好胜之心起,则情绪激烈,平淡安静也就被打破。人的嗜欲妨害养成平淡的性情,就像浮云总是遮蔽日月,沙石总是弄脏河水一样。这几句以日月与浮云,河水与沙石的比喻,有力地阐明了嗜欲是破坏人平淡之情的大敌,这几句可用于说明人性要平淡,嗜好贪婪之心要控制;而语句中连比的方法也可学习。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见刘安《淮南子·说山洲》。致:招引。树木:植树。这两句大意是:要想招引游鱼就得先通水,要想招引飞鸟就得先种树。这两句启迪人们:想要办成一件事,必须先创造条件;你去创造条件而想坐享其成,必然一无所获。文句以浅显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在写作方法上也可资借鉴。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正义,即使很强大也定会灭亡。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志向,即使勇敢,也会受到挫折而失败。

逐鹿者不顾兔。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逐:追赶。顾:回头看。本句大意是:追赶鹿的人,顾不上看兔子。此句是说,***者在追逐大猎物时,往往顾不上猎捕小猎物。从积极方面理解.这样作目标专一,穷追猛打,定可达到目的,不至于犯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样作缺乏统盘考虑,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因而收效也不理想。

目妄视则*,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淮南子好句摘抄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妄:胡乱,随便。*:惑乱。这几句大意是:眼睛随便乱看就会使你惑乱,耳朵随意乱听就会使你迷惑,嘴巴随意胡说就会给你带来乱子。这几句借以鉴今,不无现实意义。诸如乱看*秽书刊,**录相,会使人误入岐途,乱听谣言秽语,奇谈怪论,舍使人思想混乱;不负责任的胡言乱浯,不符原则的自由言论,都会引出乱子来。~几句中的三“妄”,当以“三戒”视之。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真知而止体。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莫服:没有人佩带。莫乘:没有人乘坐。这几句大意是:兰花生长在幽静偏僻的山谷中,并不因没有人***撷佩带而不吐出迷人的芳香;舟船在大江大海中,并不因没有人乘坐而停止了飘浮;君子做正义的事,并不因没有人知道而罢休。这几句说明事物各有其本性,不因用与不用而改变;有节操的人即使在不被人知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尚品德。可用以作为修身的格言。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汉·刘安《淮南子·缨称训》。这两句大意是:只要自身正直,品行端正,与一切邪恶的人和事无染.就能自行***各种邪恶的侵蚀。~说明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一个人站得正,走得直,特立不倚,临财不苛.廉洁自守,心地纯正,一切邪恶的人不敢相犯则众邪自息。俗语说“邪不压正”,“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这个意思。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本句大意是:君子不认为细小的好事不值得去做而舍弃它。《淮南子》上这段话是:“~.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是故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故君子禁于微。”意思是说:君子不认为小的好事不值得做而舍弃它,小的好事积累起来就成为大的好事,不认为小的坏事没啥大妨害而去做,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是大的坏事。所以,羽毛虽轻,积累多了可以把船压沉,物体虽轻,数量多了可压断车轴,因此君子在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禁止。这段话中包含着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哲理,事物发生变化的时候,最初都不很显眼,逐惭地积少成多,由微入巨,变化就显露出来,人事物理,莫不如此。因此.为人处世.于小处也不可随便,小善当行,小不善当禁,决不可因“小”而掉以轻心。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淮南子名言语录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这两句大意是:慈祥的父亲爱抚儿子.并非是希望儿子将来报答自己。在原文中,~意思是慈父爱子出于本性,就像火能自热.冰能自寒;又如船失了火.船上的人同心救火.不是为了帮助别人.也不是为求报答一样。现在可以理解为:父亲爱护教育孩子是应尽的社会义务和人生责任,并不是图报恩。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上:皇上。材:术材。残:毁坏。干谷:车干山谷里的水。这几句大意是:皇上想要丰材,臣下就毁坏树木,溢伐森林;皇上想吃鲜鱼,臣下就车干山谷,涸泽捕捞。几句话就写出了贪君谀臣祸国殃民的行径,很有警戒意义。

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西施、毛嫱(qiáng墙):均为古代美人。配:配偶。家:成家。这两句大意是:一定要等待着选择西施、毛嫱那样的美女作自己的配偶,那么就终身不能成家了。***都希望找容貌美丽的姑娘作自己的妻子,但限于主客观条件,能找到如西施、毛嫱那样美丽的妻子的机遇又是很小很小的,如果非此不娶,自然就终身不能成家了。所以,正确的作法应该是持现实的态度,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选择最佳的配偶。娶妻如此,任贤选才亦是如此。《淮南子·齐俗训》云:“夫待騕袤、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然非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者,因所有而并用之。”任贤而一时又选不到“古之英俊”那样的人才,就从自己所有的人士中择而用之,同样可以自足。这两句可用以说明娶妻要持现实的态度,也可以此作比,说明任用人才也要持现实的态度。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患:灾祸。欲:欲望。弗:不。备:事先防备。这两句大意是:祸患产生于欲求太多,灾害产生于没有防备。贪婪会让人失去理智,忘乎所以,从而产生祸患;不预先防备意外的事变,也会造成灾害。这两句可用以告诫人们不可贪婪,不可无备。

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淮南子好句摘抄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这两句大意是:灾祸与福分出自一家,利益与危害互为邻居。祸灾与福气,利益与危害,往往是相倚并存,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在幸福与利益到来时,往往已潜伏着灾祸和危害,反之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贾谊《鵩鸟赋》云:“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又有说“祸福相随”,“利害相连”的,都是这个意思。这两句合乎辩证法,引人警惕。可用于论述祸***害并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也可用于告诫人们当幸福与利益到来时不可得意忘形,要预防灾锅和危害;当灾祸和危害加身时也不必过于悲观,要积极努力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乞:求。燧(suì岁):燧石,古代取火器,通称火石。寄汲:指借别人的井打水。这两句大意是:向人求火不如去找火石,借井打水不如自己去凿井。~二句说明求人不如求己。这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反映出作者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要越来越多的分工和交换,一切靠自己去作是不现实的。若从自力更生,不依仗别人的角度去取喻,此二句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毋贻盲者镜,毋予躄者履。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毋(wú吴):不要。贻(yí疑):赠送。壁(bì币):瘸腿。这两句大意是:不要送给盲人镜子,不要送给瘸子鞋子。《淮南子·说林训》“……非其用也。”送人东西,本是惠人之事,但要实用,如所送之物恰是接受者不能使用的东西,不仅毫无意义,有时反而使对方难堪。这两句可用以说明送人物品要因人而异,务使对方有用;也可用以喻指办事要有务实的精神,要讲究实效。

或誊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或:有时。适:恰好。毁:诋毁。这几句大意是:有时赞美一个人,却恰好使之身败名裂;有时诋毁一个人,却反而成全了他。表扬称誉必须适度,否则不仅有谄媚之嫌,甚至有捧杀的可能;批评指责也应恰如其分,否则有打击报复之嫌。若过分赞誉一个人,有时反会使他名声受损,越捧越臭,为世人所不齿;若肆意诋毁一个人,有时反会使之名声大振,越批越香,提高其知名度。老子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是这个道理。可以此说明表扬、批评应实事求是,也可提示人们正确对待毁誉。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淮南子名言语录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高隆:使他抬高身价。这几句大意是:美好事物之所在,就是受到玷污辱没,世人也不能使它低贱;丑恶事物之所在,就是有人鼓噪吹捧,使之抬高身价,世人也不能使它贵重。美恶是客观存在,既不为个人的夸饰或谤贬所变化,也不为舆论流盲所左右。凡是美的,即使是蒙受了污泥浊水,也掩盖不了其纯真美善的本质,就像俗语所说“乌鸦翅膀挡不住太阳的光辉”一样,终将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同样,凡是恶的,即使是拼命地抬高其身价,冠以美丽的花环,加以显赫的地位,也不能掩盖其丑恶的本质,最终会受到唾弃,这几句说明善恶乃是客观存在,想以毁誉的手段压制扼杀或粉饰美化,都是无济于事的。

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

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讳:忌讳之事和尊长之名。这两句大意是:进入别国要随从别国的风俗习惯,进入别人家中要主动回避人家的家讳。入乡随俗,入家避讳,这不仅是对别国***、风尚、习俗的尊重,也是谦逊、文明的标志。此二句与《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同义,都是说明每到一个新地方,要注意体察,看这个地方有什么禁忌和风俗习惯,做到入乡随俗,对别人尊重,对当地的风俗尊重。

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乐:音乐。化:教化。这几句大意是:听一听音乐,便可知其民俗风尚;知其民俗风尚,就知道其教化的情况。这几句指出音乐、风俗与政治、国运的关系。《礼记·乐记》认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刘安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音乐反映了人民内心的喜怒哀乐,反映了人们的理想、追求,通过音乐可以观测到时人的风尚、习惯,从中可以知道教化的程度及努力的方向。可以这几句分析音乐与风俗、政治教化的关系。

善游着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溺(nì腻):溺水,被水淹死。堕:堕马。好(hào号):喜好,长处。这几句大意是:善游泳的人会被水淹死,善骑马的人会堕马而死,各因为他们的爱好和长处反而自招祸难。善泳与善骑是长处,是好的一面,但正因其长于此,经常与水、与马打交道,稍微不留意,就会丧失生命,走向反面。这就是好事变成了坏事,问题在于大意。可用于劝人力戒骄傲,凡事小心,切不可自恃所长,马虎大意,酿成祸端。也可用于说明事物转化的道理。

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 淮南子好句摘抄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这几句大意是:太阳不知道黑夜的情况,月亮不了解白昼的景象,太阳与月亮都有光亮可以照明,却不能兼知黑夜与白昼的情景。~说明这样一个哲理:事物由于存在的条件、所处的地位等局限,都各有其片面性,即使如日月之明,也有不能兼察之处。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这两句大意是:积水成渊,鱼才会聚拢;树茂林密,鸟才会集栖。成事须先务本,不具备成事的基础和条件,就很难把事办成功。这两句可用以比喻要罗致人才,就须先创造人才乐于荟萃的环境、条件。

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槁竹:干枯的竹子。弗:不。然:燃。这两句大意是:干枯的竹子能生火,但不去钻它就不会燃烧;地下藏有泉源,但不去挖掘开发就流不出泉水来。~几句含有这样的哲理:事物的变化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槁竹燃烧离不开钻火(条件),土中出水离不开挖掘(条件)。事业的成功,成就的取得,离不了付出劳动(条件)。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那将永远品尝不到“成功之果”的甜蜜。即使具备成功的可能性,不付出劳动也不可能变成现实,成功决不会从天而降。

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吞舟之鱼:大鱼。荡:摆动。制:制服。居:适合于居住的处所。这几句大意是:摆动的大鱼,一旦失去了水,就会被蝼蚁所制服,这是因为它离开了适于自己居住的处所所致。事物的生存,凭借于一定的条件。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该事物就失掉了优势而濒临于死亡。《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吕氏春秋·慎势》。“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意思与~相同,都比喻英雄失势就会受小人所欺。

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淮南子名言语录

汉·刘安《淮南子·俶真训》。置:安放。槛(jiàn鉴):关兽类的笼子。豚(tún臀):猪。肆:发挥。这几句大意是:把猿猴关在笼子里,它就会像猪一样,并不是它没有灵巧攀登、轻捷跳跃的本领,而是没有发挥它的这种本领的条件。搞工作干事业离不开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倘若安置不当,没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即使有非凡的本领,杰出的才能,也“英雄无用武之地”,能量释放不出来,只能混同于一般庸人,碌碌而无为了。比喻才能无处发挥,没有大展身手的机会,可援引此条。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牖(yǒu有):窗。户:门。这几句大意是:很多星星的光芒,不如一个月亮的光亮;把十个窗户打开,不如开一个门明亮。事物的质以一定的量为自己的存在条件,众星不如一月之光,十窗不及一户之明,可见量的差别并不能弥补质的不同,起决定作用的是事物的质。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太山:即泰山。背(bèi倍):背对。弗:不。秋毫:鸟兽于秋天生出的新的细毛。末:梢,尖端。这几句大意是:高大的泰山,如果背对着它就看不见;秋毫的末端,如果仔细审视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像泰山一样高大的事物,如果不去主动接触、观察,也就发现不了它;但如果仔细地观察、了解世界,那么,即使像秋毫之末一样细微的事物也会清楚地认识它。可见人的认识也具有相对性。

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眦(zì自):眼角。这两句大意是: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东西,但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眼角。事物的作用都是有一定范围、一定限度的。就眼睛来说,它的功能也不是全备的,可以看得很远却不能看到近处的眼角;就一个人来说,他容易观察别人而却不易认识自己。

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 淮南子好句摘抄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细书:细细书写。甚雾:大雾,浓雾。寻常:古时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这几句大意是:明月的光亮,可以使人看得见远处的东西,却不能在月光下细细书写;大雾的日子,可以细细地书写,却望不见一丈开外的东西。这几句说明世间各种事物各有其长短、利弊,人们应当扬长避短,兴利除弊。

白玉不雕,美珠不文。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文:同“纹”,指饰以纹彩。这两句大意是:洁白的美玉不需要再加以雕琢,美丽的明珠不需要再饰以纹彩。白玉、美珠,丽质天生,即使不雕、不文,已足以令人赏心悦目了。何必再施以斧凿,徒增匠气!这几句与“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相近,类似的还有“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孔子家语·好生》)等,可供论述具有天然美质的东西,无须再加人工雕饰;也可供说明好诗好文,只要具有优美的情思就够了,不必要过于讲究辞藻的华丽。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这两句大意是:内心悲哀时,即使唱敢歌声也不会欢快;内心快乐时,即使哭泣哭声也不会悲哀。唱歌、哭泣,都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而内心情感是来不得半点勉强的。所以虽然古来就有“长歌可以当哭”的说法,但用“长歌”来发泄内心的悲哀,那歌声必然不会欢快同样,内心并不悲哀,困为某种缘故又不得不作出哭的样子,那哭声也必然不会凄凉,而只是徒然干嚎而已。这两句可供说明人们很难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可仅引上句以表现音乐和情感的关系。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阴:光阴。本句大意是:古来的圣哲之人不珍视直径尺把的璧玉,却珍重每一寸光阴。中国文化有“宗经”、“征圣”的传统,事事总要引经据典,援引圣人的教导,以圣人的行动作为社会的行为规范。“璧”是整个封建时代都极为珍视的国之瑰宝。此句以圣人轻视尺壁却重视寸阴的对比垂训后人,说明时间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教导人们要珍惜光阴,用意极为深刻。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淮南子名言语录

汉·刘安《淮南子·椒真训》。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调:能听。太山:泰山。这几句大意是:当人的注意力集中注视某一细小的东西时,即使霹雳闪电,也会充耳不闻;当人的听觉集中在音乐欣赏之中时,即使像泰山这样高大的东西,也会视而不见。此条以两个生动的实例,传神地表现出当人进入专心致志境界时的客观状况。人的注意力是有指向性的。当人的某一部分神经高度兴奋时,另外一部分神经则受到抑制。如果此时人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听觉神经高度兴奋,视觉神经则受到抑制,故能闻而不见。但是,本条并不立足于科学地说明这种现象,而是教导人治学或做事时要进入类似的境界,要专心致志,乐此不疲,这样才能够有所成就。

疾雷不及掩耳。

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本句大意是:迅疾响起的雷声使人来不及捂住耳朵。此句比喻来势迅猛,使人猝不及防,常用于军事上的快速行动、突然袭击使对方措手不及而获取胜利,说明军事学上兵贵神速的道理。兵贵神速是一条重要的军事原则,因而~这句形象化的比喻常为兵家所引用。屡屡出现在古代军事家的论述中。如《六韬·军势》“~,迅电不及瞑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旦击之,所谓~。”《晋书·石勒载记》:“直冲未柸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曹操和韩遂,马超作战,***意答应和韩、马割地议和,麻痹对方,然后用奇兵出击,制胜对方。曹操形容这次战役用兵之神速时就用了~这句话。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举事:指起兵。自为:为自己。去:离开。这几句大意是:为众人的利益而起兵,众人就会帮助他;为个人利益而起兵,众人就会离开他。这几句本是针对军事而发,也可泛指兴办各种事情,含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举事以为人者必得众凡赞助.举事以谋私者必致众叛亲离,今人仍可引以为戒。

林中不卖薪,湖上不鬻鱼。

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薪:柴。鬻(yu玉):卖。这两句大意是:不在树林中卖柴,不在河、湖上卖。林中柴多,湖上鱼多,人尽可以伐薪、***,不需要买柴、买鱼。故于林中卖柴、于湖上鬻鱼,既不易售出,又难得好价钱。这两句以贴切的比喻,说明了一条商品经营的原则。可供引用说明在商品经营中,要时刻密切注意供求关系。

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淮南子好句摘抄

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升堂:指进屋。御:用。过两句大意是:遇到下雨天,就***皮袄;进入屋内,就不甩蓑衣。《淮南子·齐俗训》:“今之裘与蓑孰急?~,此代为常者也。”皮衣与蓑衣,就其价值来说,或有贵贱之分,但就其实用来说,则各有所用,不宜有所厚薄,贵此而贱彼。物如此,人亦然。人的智薄或有高下之分,然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用人时应该扬长避短,使之各得其所,不能贵此而贱彼。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常:常规,国定的规律、法则。本:根本。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法则,就是以对人民百姓有利为根本,国家有诸多政夸措施,也有诸多规章制度,所有这些都应以利民为出发点。可用于论述治国施政如何抓住根本。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齐:一致赞成。这两句大意是:执政者如果公正无私,发一句话万民都会一致赞成,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在封建社会,执政者是很难做到“公正无私”的,但在社会主义时代,这一点却应该能够做到。这两句古训,在现实政治中仍可借鉴。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翻船的时候,才能出谁是真正会游泳的人;马狂奔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车好把式.看人的关键往往是在危险急难的关头,平时是每不出每个人潜在的差别的。又有一层意思,真正有本事的人,在平时或许并不能够看出什么与众不同,但是在风云变幻情况危急的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

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淮南子名言语录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只看人下一步棋,不足以判断他的智慧;只听人弹根弦不足以知道他的悲伤。

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淮南子好句摘抄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

吴王好剑客,民身多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齐桓嗜异味,易牙蒸其子。

天下之物莫凶于鸠毒,然而良医囊而藏之,有所用也。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淮南子名言语录

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省事之本,在于节欲。

仁义者,治之本也。

巧治不能铸木,巧工不能斫金。 淮南子好句摘抄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三心二意,得不到任何一个人的信任;如果他一心一意,始终如一,那么他会得到很多人的信任。

良医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淮南子名言语录

利害之道,祸福无门,不可求而得也。

宽而栗,严而温。

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栗(lì):害怕得发抖。宽中要有严,严中有宽,宽严相济。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积爱成福,积怨则祸。 淮南子好句摘抄

骅骝良马,一日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博兔,不如豺狼。

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淮南子名言语录

福莫大于无祸,利莫美于不丧。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淮南子好句摘抄

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

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淮南子名言语录

西汉·刘安《淮南子》很多河流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但它们最后同样流入了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 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秉正无私同义词

一视同仁的诗句

一视同仁的诗句,一视同仁意思是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关于一视同仁的句子有很多,以下为大家分享一视同仁的诗句有哪些。

一视同仁的诗句1

1、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战国政治家 吕不韦

原文: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译文:和平源于公正,公正源于道德(的培养)。

2、《杜袁州墓志铭》唐代诗人 杨炯

原文: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

释文:不合乎规矩制度的话语不回说出口,不合乎公正道理的行为不会想。

3、《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战国政治家 吕不韦

原文: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译文:甘霖雨露对天下万物都是公平的,它不因偏爱而独降于某一物上。

4、《荀子·不苟》战国思想家爱家 荀子

原文:公生明,偏生暗。

译文: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一视同仁的诗句2

关于一视同仁的句子

1、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

2、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 ——莎士比亚

3、我喜欢猪。狗崇拜人类。猫鄙视人类。猪对我们一视同仁。 ——丘吉尔

4、自然对有生血气之伦,无不一视同仁地善意看待。 ——托马斯·莫尔

5、所谓心便是这样的东西,绝对不会一视同仁,就像河流,流势会随地势的不同而不同。 ——村上春树

形容一视同仁的名句

1、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2、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4、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一视同仁的诗句3

一视同仁的近义词

同等看待 天公地道 视同一律 一碗水端平 比量齐观 同仁一视 因人而异 不分畛域 不分轩轾

一视同仁的反义词

党同妒异 欺软怕硬 量才录用 另眼相待 厚此薄彼 因事制宜 另眼看待 因事为制 因材施教

一视同仁的造句

1、感冒病菌肆虐真是一视同仁,我们一家五口无一幸免于感染。

2、王老师对待班里的同学们总是一视同仁。

3、老师对学生不应存有偏见之心,应一视同仁。

4、老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

5、在我们这里,警察执法,一视同仁,没有例外。

6、死亡和骰子一视同仁。尽管截然不同,却一样铁面无私。

秉正无私的意思是:主持正义,没有私念。根据意思其同义词为:公正无私。

原词: 秉正无私

全拼: bǐng zhèng wú sī

释义: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包公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例子: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包公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同义词: 公正无私

全拼: gōng zhèng wú sī

释义: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荀子·赋》:“公正无私,见谓从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