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是什么意思呀_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10 0
  1. 我国生产安全的方针是什么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发展国营经济,也为了发挥其他经济成分的重要作用,党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什么
  3. 新民主主义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方针
  4. 公私兼顾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5. 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安全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确定的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为达到事业前进的方向和一定目标而确定的一个时期的指导原则。从1949-2009年的60年间,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在逐渐演变,这种演变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渐进。

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和工作原则。

1949-1983年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是什么意思呀_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据1950年3月8日原劳动部部长李立三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民***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就是***所提出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民主主义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由'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来达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我们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劳动,如不***取保护劳动的措施,就不能实现'兼顾'和'两利'。因此,今天要注意保护劳动者利益,而要做到这件事情,首先要大家改变重视机器、轻视人的观点,要学会重视人,要懂得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本,是人制造机器,而不是机器造人。千百年来,旧社会都是看不起人,看不起劳动者,现在我们懂得了世界是劳动者创造的。但要真正做到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处的不利条件,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不是主观愿望所能决定,而是受着客观条件限制的。"

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据《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一书中介绍,文化大革命后,国家劳动总局劳动保护局局长章萍提出了在生产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际上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经全国讨论后,认为这一提法比较科学,有利于安全生产和遏制事故的发生。1984年,主管安全生产的劳动人事部在呈报给国务院成立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报告中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方针写进了报告,并得到国务院的正式认可。1987年1月26日,劳动人事部在杭州召开会议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劳动保护工作方针写进了我国第一部《劳动法(草案)》。从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便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而确立下来。

这项方针在《安全生产法》中再次规定,一是表明它是正确的;二是表明它适用于所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在法律上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安全,防止一切可能防止的事故,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先决条件。实现这些要求,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一项法定的义务、法定的责任,是在法律面前必须严肃对待的大事,是要依法坚持的长期方针、基本方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中指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制和执法队伍'三项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积极***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技术,努力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2005-今

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1***8年以来,全国国有统配煤矿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的方针,出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产量逐年增长,安全状况有所好转。统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我国生产安全的方针是什么

背景:.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党制定和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1956年5月中央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纳,谢谢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发展国营经济,也为了发挥其他经济成分的重要作用,党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什么

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确定的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为达到事业前进的方向和一定目标而确定的一个时期的指导原则。从1949-2009年的60年间,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在逐渐演变,这种演变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渐进。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和工作原则。

1949-1983年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据1950年3月8日原劳动部部长李立三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民***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就是***所提出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民主主义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由‘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来达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我们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劳动,如不***取保护劳动的措施,就不能实现‘兼顾’和‘两利’。因此,今天要注意保护劳动者利益,而要做到这件事情,首先要大家改变重视机器、轻视人的观点,要学会重视人,要懂得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本,是人制造机器,而不是机器造人。千百年来,旧社会都是看不起人,看不起劳动者,现在我们懂得了世界是劳动者创造的。但要真正做到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处的不利条件,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不是主观愿望所能决定,而是受着客观条件限制的。”

据《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一书介绍,1952年,当时的劳动部部长李立三根据***提出的“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这个指示精神,提出了“安全生产方针”这6个字。不过,当时仅限于这6个字,而没有确定其内涵。后来,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贾拓夫把安全生产方针这6个字丰富为“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

1952年12月,原劳动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着重传达、讨论了******对劳动部1952年下半年工作***的批示。劳动部部长李立三根据这一批示,提出了“安全与生产要同时搞好”的指导思想。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安全生产方针,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安全生产统一的方针。会议还提出了“要从思想上、设备上、制度上和组织上加强劳动保护工作,达到劳动保护工作的***化、制度化、群众化和纪律化”的目标和任务。这次会议,明确了劳动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对以后工作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1954年7月13日,李立三部长在全国劳动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中指出:“在国家进入***经济建设时期,一切工作要求***化,因此在企业管理上正在推行与加强***管理、技术管理和建立责任制。劳动保护工作也必须加强***性,逐步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必须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继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正确掌握通过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逐步改善劳动条件的原则,从组织领导上、***上、制度上进行建设工作,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基本建设、重工业和伤亡事故与职业病较多的厂矿工地企业。”

“第一,必须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安全生产统一的方针。在企业领导方面,必须把安全生产的方针贯彻到生产管理工作中去,继续批判那些单纯生产任务观点,忽视安全,把安全和生产对立起来等错误思想和***的作风。另一方面,劳动部门、工会、企业劳动保护部门的干部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树立为生产服务,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的思想观点。为此,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各地党委的指示,学习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知识,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克服急躁冒进和消极等待等情绪。第二,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原则之一,必须明确管生产的管安全,确立安全生产的一长负责制,负责生产的同时负责安全,负责工程技术的人员负责技术工的安全,把安全生产工作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

1958年9月15日,劳动部副部长毛齐华在第三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的总结中强调劳动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时指出:必须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

他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生产是社会发展中决定性的因素,安全是指生产中的安全,做保护工作是为了搞好生产而讲安全的,不是脱离生产去讲安全。所以,做劳动保护工作应以生产为主体,要对生产起积极作用。对于这一点,过去在思想上还不大明确,因而在进行劳动保护工作中,对生产所起的效果,有时总结不够。……今后做劳动保护工作,不仅要注意安全效果,同时一定要注意生产效果。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是为着全体人民的利

新民主主义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发展国营经济,也为了发挥其他经济成分的重要作用,党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

1、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2、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扩展资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重点。是兴国之要,立邦之本,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八大鉴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论断,已含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但不久就为***所否定,直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在1***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强调: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1980年1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正式指出: 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

公私兼顾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这是处理国内各阶层之间的准则,它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使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有五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

与经济成分相对应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头三年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派残余的矛盾。在解决土地问题之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已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注音一式 ㄍㄨㄥ ㄙ ㄐㄧㄢ ㄍㄨˋ 汉语拼音 gōng sī jiān gù 同义词 公私兼济 公私皆办 公私两全 公私两尽 出处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判》:「况今征税有常,公私兼济。」 常语寻源˙卷下˙公私皆办引茶余客话:「山谷与洪氏甥书,尺璧之阴,以三分之一治公事,一以读书,一以为棋酒,则公私皆办。」 清˙孔尚任˙小忽雷˙第七出:「(副净)郑老先生,下官看这于 *** 使故杀,且系支解人,倒应不分首从,一同问抵搀是。(小生)司空面上,只得权且做情。(副净笑迎)可谓公私两尽。」 释义 既照顾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顾到私人的利益。 公私皆办:公事私事都能妥善处理而不偏废任何一方。 公私两尽:于公于私都能兼顾完善。 例句 这件任务希望你能公私兼顾,我不希望任何一方遭受损失。 这件事要做到公私两全,并不容易。 用法 主谓式;作补语、宾语; 相似词 公私两便 相反词 公而忘私,公私分明

***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

新民主主义应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使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使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新民主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它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说确认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四面八方”政策则是处理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其他关系的准则。它们符合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所形成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使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因而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