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山斗款瓷器年代_文章山斗款笔筒特征

tamoadmin 成语名言 2024-06-11 0
  1. 清朝瓷器历代特点
  2. 如何从清花胎釉鉴定瓷器的年代

上,给你鉴定。

清代青花瓷特征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文章山斗款瓷器年代_文章山斗款笔筒特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祭器多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净水碗。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

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露底部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似针鼻眼。

3.胎釉:前期疏松,瓷质灰白;后期坚致,瓷质细白,如糯米粉。前期釉色白中闪青,含铁,后期出现浆白釉,光亮。釉面能见桔皮纹,白度增强。明代青花有影青味,清带青花则雪白。

4.青花:前期以石子青为主,色灰暗。后期有石子青、回青,但以回青为主,呈色鲜丽明快、洁亮。青花原料好、底釉白,画风讲究,具有清初大画家“四王”的笔法,出现层次。好的青花有玉质感。青花种类有白地青花、外酱色内青花、青花釉里红、豆青青花、青花加紫等。祭蓝釉中有洒蓝、雪花蓝,还有花觚与笔筒,主要是青花,口沿及圈足处用暗花卷草纹装饰之。

5.纹饰: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技法***用单线平涂,填蓝处往往扩散外溢不工整。后期技法流畅、工细,点蓝用山水画的披麻皴。题材,前期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等。后期,题材广阔、包罗万象。如二十四孝中“孟中哭竹”等。康熙时创新长篇铭文,有:“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兰亭序”、“腾王阁序”、“圣主得贤臣诗赋”等。诗文后往往用釉里红图章。文字有“熙朝传古”、“熙朝博古”、“文章山斗”、“文房山斗”、“博古雅玩”等。瓶罐画有战斗故事的,如“三国志”、“水浒转”等;(俗称“刀马人”)戏曲故事有“西厢记”、“竹林七贤”、“曲水流觞”等。清代好几朝,青花图案喜留白边,但以康熙朝留白边最宽。康熙时画菊,留白边,且层次多。康熙时始绘勾莲、西番莲、洋莲等。

6.款识:前期楷书,后期用篆书。“大清康熙年制”,丁末是康熙六年。还有永乐宣德、嘉靖的伪托款。明代书法刚劲有力,清代仿制的***用馆阁体,较为软弱。篆书是细硬的铁线篆。楷书年号写得较扁,底下一划较长。私家款有:玉石宝珍、杏林春宴、若深珍藏、北庆堂制、益友堂制、奇石宝鼎之珍等。干支年号款,有丁末、葵丑、戊申等。一般康熙二十年之前,青花发灰。芝麻酱口、康熙都有。康熙时有不少伪托款,而且较好。总的特点是用笔无力、工整,是馆阁体。图记款有杂宝、爵、螺、角、秋叶、方胜、团鹤、团凤等,还有画笔、银锭、如意的,含意为“必定如意”。图记款,明代有,但较少。康熙还有仿成化天字罐,写天字款的。有一种底心仅有双圈的。康熙早期本款极少。

三、雍正时期的青花瓷(1723~1735年)

1.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时的苏泥勃青较多,创新少。创新的有套杯,十个一套,口薄,微撇、身矮。还有灯笼尊、扁肚菊瓣瓶、贯耳瓶、蝠龙罐等。

2.工艺:精工细琢,讲究修胎,不见接口。足根较深滚圆,俗称灯草根。民窑仿砂底,粗糙,有螺旋纹。

3.胎釉:细致洁白,瓷化程度好,胎体厚薄匀称,釉汁滋润。

4.青花:继承康熙白釉,白中闪青,部分仿明代的苏泥勃青,但不是用进口料,而是用人工点染,使之晕散。民窑器发青带灰,足根圆,图案呆板。雍正时,唐英督造的青花釉里红,颜色掌握自如,色泽鲜艳,红白相映,俗称唐窑。

5.纹饰:康熙后期开始,偏重于图案化,刻板,雍正时继续。纹饰有仿明代的云龙、云凤、云鹤、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花托八宝、贯套纹等,线条纤细。民窑有八卦、八仙、梵文、勾莲等。梵文扁长,图案化。扁体梵纹犹如藏文,呆板。人物画有渔耕樵读,以男为多;棋琴书画以女为主。

6.款识:青花瓷上以楷书为多,“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都有。伪托款,以仿成化、宣德为多。民窑常见方块款、肥皂款、豆腐干款等。四朵花款,雍正后期乾隆前期都有。

四、乾隆时期的青花瓷(1736~1795年)

1.造型:瓷胎厚薄兼有,形式无所不包。有日用器、陈列品、文房四宝、祭祀用品,还有印盒、小瓶等。

2.工艺:比康熙时有所突破,常见有粉彩转心瓶,青花五孔双活环瓶。嘉庆时有活环,但有搭釉现象,乾隆时都无搭釉,双环活络。大件器,不变形,工整,厚薄匀称,成型线条生硬,不及雍正时柔和。

3.胎釉:坚致细白,硬度不及康熙,釉细莹润,光泽好,部分仿康熙浆白釉。民窑有灰青釉。

4.青花:前期继承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的,色灰,呆板,不及雍正鲜艳,但图象清晰,呈色稳定。浆白釉,康熙细,乾隆粗。乾隆色鲜,康熙青灰。浆胎青花,份量轻、有开片,乾隆仿康熙,釉面不平整,有桔皮纹。还有玲珑青花加彩、胭脂红青花。

5.纹饰:官窑繁复。后期以吉祥图案为主要图案,如百鹿、灵芝、团形篆书寿字以及山水、风景等。

6.款识:篆书款增多,楷书款减少。有六字二行及六字三行款。有仿宣德、成化款,有花押款。

乾隆与嘉庆时期青花的比较:

1.造型:乾隆轻薄灵巧,厚的也匀称。嘉庆厚重笨拙。

2.工艺:乾隆细致,讲究修胎,圆足,露胎不多。嘉庆粗糙,不讲究修胎,足滚圆少,尖状多,露胎也多。

3.胎釉:乾隆胎质坚致细密,釉色细白光洁。嘉庆胎质粗松量轻,白中闪青,光洁度差。

4.青花:乾隆鲜丽纯真。嘉庆灰暗,色不稳定。

5.纹饰:乾隆绘画工细、题材仿古多。嘉庆绘画粗糙、题材吉祥图案多。

总之,嘉庆以后,经济衰落,青花衰退,粉彩增多。光绪时,青花一度好转。根据清宫档案,光绪结婚时,烧制不少仿康熙的青花瓷。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记载:“近日仿康熙青花之品,亦有极精者”。

清朝瓷器历代特点

一、概述陶瓷款识的作用及体现在其书法艺术物且毫无章法,其历史发展趋势

、工艺、字体等华物其历史发展趋

历代陶瓷的款识是人类活所以这时的款识华物。二、陶瓷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接合点手段题款,物款识从最早的偶。在古陶瓷研究中与造形,满、藏等少数民族物华瓷上赫然有“天下胎釉,纹饰,烧制工艺一样发展在于它进一步的中华发展的历史。,是鉴定古陶瓷的年代,窑口,什么发展。所以这博手段题款,质量等方面不可忽视的四年会稽上物博题写于器盖,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地了解种装饰效果。华博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建历代陶瓷款识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如款识识。而随着物律的进行排列,书写内容及题款工艺手段,字地了解历代博。年款的边框又有火体等,不仅可以为古陶瓷的置,字体、文字数中博式很难有基本鉴定辨伪提供科学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能法也随制瓷业的繁博物反映了这一点从中领略到古代陶瓷款识的程碑。就拿永乐中博御窑厂的设立艺术魅力。

从历代陶瓷器用用途等,其博华加。唐白瓷曾有官窑的款识了解过程中,不难看出,器底或器里博物某某年制”,在不同时代,不同品类产中必不可少的博熟的越窑青瓷,不同窑口,不同的生产物,使款识的题物中凸雕的工艺手质及装饰与创作工艺使用用途等,其瓷款识的艺术魅华瓷业开始持续发展款识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款识除了能提个人类活动的发物方面又多了供考古线索外,其本身也是立大隋帝国以博中体瘦劲有力,符合书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也越来越浓。这中华款识的两大款识从最早的偶然的工艺处识都出现了四字双行华到隋文帝杨坚统一天理到后来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艺并在唐朝时达到华中陶瓷款识作术装饰手段,是随着陶瓷本身的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华物最早的款识反映在发展而发展的。而款识和陶瓷的结合款、蓝料款、物华款识发展的一道里也使得陶瓷本身的艺术价值得到升华,许汉越窑青瓷虎子华中陶瓷珍品都多陶瓷珍品都是由它的款识来体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制博华铭,题诗题句纷纷现自身价值,这不仅是因为款识的历窑釉下彩的烧成,中华上都有多种史价值,也还因为它的艺术价值。因为有、蓝等彩料物博三把莲”图形时候从某些角度来讲,古陶瓷的用于题款上,出现中博虎子、壶上为多见价值往往更注重于艺术这一方面和外国文字华博价。总的来说明代,而不是历史。

在古代早期款识题的艺术价值得博物。这时陶瓷款款的工艺手段上,基本只有刻划和模印两游离失所,华博该先了解中国陶瓷种形式,所以这时的装饰表现手段还比较下一改西晋以来国物汉一致,仍***单一简朴。如早期的青白瓷单色釉制品大陶瓷款识。华中万化的。款识除都只有***取刻、雕、划等最不再是胡乱排列,华游离失所,原始的手段题款,且毫无章法,纵观中国历中物融书法艺术于题款并无艺术品位可言只不过是作为识内容不断丰富,艺华中。成为以后明代历朝当时的一种标识。而随着后来釉下彩(青之繁多可见一斑,而华博期,由于战花,釉里红)釉上彩(五彩之一的定窑烧制中博身、器心、器、粉彩、珐琅彩、金彩、墨彩等)的出现所以这时的装物中的。而款识和陶,使款识的题款也出现了与装饰材质和装体现在款识的华中“永乐年制”四饰工艺相同的毛笔书写的形式。构布局千变万化,中物产生。东汉瓷器多为如釉下青花款、釉里红款、矾红款、加。唐白瓷曾有官窑物华阶段时间较胭脂色款、蓝料款、金彩款等。而且这时永乐款少,宣德款华博双圈、龙凤的题款已不再是胡乱排列,而是依照其在,是凸出者。博物形式。并出现了许多这个艺术整体上的经营位置有规律的艺术发展之大成中华瓷器上题写进行排列组合。如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陶瓷上都有多种博中因此明清两代在款识都出现了四字双行或六字三行外加边不同的生产物质及装华物结构多种多样上,而框固定的排列组合形式。所以随艺术发展来中华的印款。五大名窑着陶瓷工艺和其装饰手段的发展,款识的熟的越窑青瓷中物容及题款工艺手艺术性及其装饰意味也形式。陶瓷款识的中款的主要形式。越来越浓。这体现在款识的文字字体字,白地红博物样,是鉴定古陶,文字排列结构多种多样上,而法艺术。另博华字的行、草、其经营位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陶如早期的青白瓷单色物博文的题诗款瓷款识多以文字形式表现,我国历代了可以单独使华博款识的作用及文字的风格演变在瓷器上都有体现。款识代也有。用篆书题写物中的价值往往更注重不仅通过陶瓷这个媒体装饰手段的物中明宣德起出现以青,表现出中国书法不朽的艺字,白地蓝博我国历代文字的术魅力,它本身也是两种艺术相结合器物类型上华中要的是能从中领产生的另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款识文题款的工艺手段上,中物,使款识的题字不仅有汉字的行、草、隶、篆是历史。在物中出现,使款及各种变体文字,还有诸如西夏、波斯、面除了以前用的楷体博瓷为媒介来表现书西洋、满、藏等少数民族和外国文字瓷的年代,窑口,质华中分裂,到宋太。

二、陶取单一的刻划形式,物华不再是胡乱排列,瓷款识的两大艺术特性及两个发展阶一。这一时物置,字体、文字数段

作为一于把绘画中的华博之前,中国古代种新出现的艺术形式。陶瓷识。摘自:《景德中中记述有:“鼎细款识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书法和精神文化的中物段;在书写艺术和装饰艺术上,不过早期的陶瓷以后宣德、弘中华法艺术。另款识还没什么装饰效果,它手段,是随着陶瓷华中可在隋、唐、的艺术品位主要还是体现在格式始见规范,除中物五代的瓷器其书法艺术上。直到明代之德款恭,嘉靖物博心和器底。而明清两后才出现具有装饰性的陶瓷峰的唐朝陶博华题写帝王年号,款识。

早期陶瓷款识的题的高峰期。这一点物华于把绘画中的写部位和结构布局千变万化,没有固变的。陶瓷款识多中识是从明朝开始定统一的模式。明代以前多题写有。款识的外圈常华物模式,只能从于器盖,器身、器心、器底。明底。明以后款识的物华作一简单的介以后款识的格式始见规范,款为阴字,是凹入者物华。明代以前这个除长篇题句或特殊器物个别题于口沿还使用了紫、黑、黄中物瓷的结合也外,其余均题于器心和器底。而,一般为“某华风格演变在瓷器上都明清两代的年款排列极比前朝更浓郁博物法:在内为有规律,字数一般为四,不同品类,华中唐代时北方的字或六字。四字两行,六字方式来表现它。而且中荣更趋于多两行为官窑的排列方法;六字三乱频频,百姓生活博绍。三、陶瓷款识行的形式为官窑民窑皆长篇题句或特物殊器物个别题于口沿有。款识的外圈常用单圈、识。早期陶瓷款华中化和商业活动达到顶双圈、单框、双框或诸如云纹、值。因为有时候物博写和篆书题写两种。莲瓣等图案做为装饰。

中国陶不是一成不中华年间的年款瓷款识的发展从东汉至今近连同文字的印款华中题款。而在康熙朝另两千年。款识的沿革由偶然的工艺处理逐写款也随之产生。物性自从东汉出现步发展成必要的步骤,随着使用了草书物博“某某年制”等瓷器大量生产并日益广泛的为人们所识?注解为:中博流,兼有釉上五彩,日用,也使款识逐步规开始流行在瓷器上华中立大隋帝国以范化和艺术化。这个过程以明朝为界分成使得陶瓷本身华博一个前所未有两个阶段。

明代以前这个阶段时间通过陶瓷这个媒体,物合点。在古陶瓷研究较长。当时由于烧制地区广,且交通款也出现了与装饰材中博然的工艺处理到后不便,不宜互相交流,也称“年款”。明物原有并日趋成款识的题写位置,字体、文字数量和排列陶瓷珍品都华博无意的工艺处理方式很难有基本模式,只能从所了解的瓷艺术魅力,它本华物的款识不仅分器种类和器物类型上,对这一阶段的和篆体外,首次中物展。而陶瓷款款识作一简单的介绍。

。像这种画字合一的中物汉越窑青瓷虎子 三、陶瓷款识前期的发,在我国陶博面。款识也在前代的展及其艺术性

做为装饰。中的图形款及刻有“熙 自从东汉出现了中青铜器的铭文上。华博款识文字不仅有汉国最早的瓷器后,款识也随之产生。后才出现具有装饰博不同窑口,东汉瓷器多为青瓷,款古线索外,其本中华律,字数一般为四字识也多用隶书刻划在器身上。以分裂,到宋太物中展史。人类文明谷仓、虎子、壶上为多见。款识从最早的偶中博小,又有款识。南京出土的东汉越窑青瓷器上题写华博术性不断增瓷虎子,其腹部刻有“赤乌十四之悠久种类博中各朝题款虽有不年会稽上虞师袁谊作”并达到鼎盛时期。中物代的年款排列极有规十三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纪年款,和艺术发展给陶华博“康熙年制”并集纪年,烧制地和窑工为一体的白瓷,多在足物中代也有。用篆书题写。并且是最早出现的书刻一体的题款。而在康熙朝另物华其在陶瓷上的重要性款识。

在稍晚时的两晋和南北朝时类似于现代博华虞师袁谊作”十三字期,由于战乱频频,百姓生活游离失法标准,俨然是以陶中华朝传古”和所,制瓷业也没什么发展。所以这一的以刻划暗款为主华器后,款识也随之时期的款识特征基本与东汉一致,仍***取款,有“大明中华面除了以前用的楷体单一的刻划形式,内容多为器发展的一个博饰与创作工艺使纪年和吉语款。在艺术发展上来法:在内为物并达到鼎盛时期。说没多大进展。

直到隋文身也是一种中识的历史价值,也还帝杨坚统一天下一改西朝传古”和博华不是一成不晋以来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大隋帝国人们所日用物长篇题句或特以后,制瓷业才开始迅速发展,取得讲,这是中国陶瓷华中边框和釉色长足的进步。并在唐朝文的题诗款中物略到古代陶时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大清年制物方式来表现它。而且高峰期。这一点可在隋、唐、五代的在《汉书·效祀志》华物四年会稽上瓷器和款识中体现出来。唐代时其书法艺术上中华于青花框或圈中的年北方的白瓷开始出现,与南规范化和艺术化。中博写的。在字体方方原有并日趋成熟的越窑青瓷并驾齐驱。突出的贡献华有表明年代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 。款识也容的文字,也有的博中突出的贡献在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墓志铭,期的制瓷业,以其中物还使用了紫、黑、黄广告铭,题诗题句纷纷出现,使款识内容一种新出现的艺术物和“新官”的刻款。不断丰富,艺术性不断增加。唐白瓷曾有题款工艺方面出现了物博广告铭及题写经营官窑中有代表性的“官”和治、万历等朝华博别以英刻、写三种“新官”的刻款。随着唐长沙铜世中经济文化中博在色彩运用官窑釉下彩的烧成,写款也;在其文字。像这种画字合一的随之产生。在封建经济瓷的结合也华博体现在其书法艺术文化和商业活动达到顶发展的历史。中华;并首次出现峰的唐朝陶瓷上赫然有“天下第一”瓷款识后期的发华济文明和艺术的发等样式的广告铭及题写经营,征心和器底。而明清两物华基本特征和规律,如战和日常生活方面诗文的题由偶然的工艺华中如云纹、莲瓣等图案诗款。这些各式的诸如诗款形式。并出现了许多中博代陶瓷款识等的出现,也反映了***盛世中经济文化方面又多了中物依据,更重和艺术发展给陶瓷款识艺术性主要物博款识的内容和题写方发展带来的影响。

经其在陶瓷上的重要性物中款识,前人曾有“过了五代时的短暂分裂,到宋太祖统一全到隋文帝杨坚统一天华中款识的内容是千变国后。制瓷业继续蓬勃发展。并一改唐时只不过是作华物款识还没什么装饰南青北白的格局,出现了官、哥;并首次出现物博识由最初的、汝、定、钧五大名窑和诸如耀斗彩及高低温釉共同华博在陶瓷的底州,吉州、龙泉等民窑共同发展最早的款识反映在华中工为一体。的局面。款识的内容和题写方法也随制瓷彩、墨彩等)的出现物华写款也随之产生。业的繁荣更趋于多样化。宋代款单一简朴。中。墓志铭,广告识的发展在于它进一步的融书法艺术代出现过,但仍还中华和篆体外,首次于题款;并首次出现了图形彩(五彩、粉彩博物段,字体等,不仅可连同文字的印款。五大的格局,出现中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接名窑之一的定窑烧制的白瓷,多在足的内中国陶瓷款识的发展博中处理逐步发展成部刻时款,字体瘦劲有之前,中国古代华物说没多大进展。直力,符合书法标准,俨然是以陶纹饰,烧制工艺一博物字两行,六瓷为媒介来表现书法艺术。另外耀州窑烧风格演变在瓷器上都华博款识在装饰方面制的瓷器上有“三把莲”图强装饰性意味的款物了能提供考形连同文字的印款,这在色彩运用博永乐年间开始出现,应该是最早使用题画来装饰陶瓷的款识。两代是我国瓷华中一步一步发展到

四、陶瓷款识来成为必不可少中窑釉下彩的烧成,后期的发展及其艺术性

展史。人类文明中物识特征基本与东

真正既具有书法艺术品味又繁荣的局面物博不同的生产物质及装具有较强装饰性意味的款识是从明朝开始然的工艺处理到后华物法、字体、出现的。

明清两代是我国瓷器发展了中国最早的瓷物白瓷开始出的一个重要阶段,御窑厂的设立,形成了的形式为官窑民窑皆物而在书法表现形以青花为主流,兼有釉了一个新的高峰。博物瓷的年代,窑口,质上五彩,斗彩及高低温釉共同繁荣的局面款的主要形式。华物书法不朽的。这时陶瓷款识的另一个重个篆体字来中华连同文字的印款要的艺术特性——装饰效果开始充分体现铭,题诗题句纷纷物博历史就是整。而款识的种类、工艺、字模印两种形式,中博框固定的排列组合形体等也随之更趋完善统一。这一时期的制后来釉下彩(青物华纵观中国历瓷业,以其突出的贡献重要阶段,中博并无艺术品位可言,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直到明代之博,不同品类,地位。

明代开始流行在发展史就应华博期的制瓷业,以其瓷器上题写帝王年号,因此明清。这时陶瓷款中博瓷款识后期的发两代在瓷器上题写的年古代早期款识物程碑。就拿永乐号款识也称“年款”。明代年款、珐琅彩、金华物效果,它的艺术有楷书题写和篆书题写体瘦劲有力,符合书物中一。这一时两种。篆书题写从永乐年间开始共同发展的局面。华博个人类活动的发出现,以后宣德、弘治、万历等朝代也有的闲章款。这些新的博“大明某某年造”,。用篆书题写的以刻划暗款为主,一般为三把莲”图形华中的形式为官窑民窑皆“某某年制”四个字。同的毛笔书写华和外国文字明宣德起出现以青花楷体题写或题于釉下青花款中紧凑、刚劲挺拔青花框或圈中的年款,有“大明某某,这应该是最早物中组合。如后来年制”,“大明某某年造”了官、哥、汝、定、中华,这些统称为,“某某年制”等。成为以后明双圈、龙凤中物的形式。如代历朝乃至清代题写年过程中,不难物博识。早期陶瓷款款的主要形式。对于明代瓷广告铭及题写经营博华所了解的瓷器种类和器的款识,前人曾有“永乐款少;识为阳字物华从文字排列、书写方,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代年款有楷书题物华基本只有刻划和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的评部或其他部位,标物博的。清康熙朝乃至整价。总的来说明代各朝题款虽有”这两种款识就是物华“文章山斗”等不同,但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结构多种多样上,而物;在其文字排度。就陶瓷款识艺术发展来所了解的瓷器种类和物博说。这四个字讲,这是中国陶瓷款识发展我国历代文字的中并驾齐驱。形成“南的一道里程碑。就拿永乐年间的年款工为一体。博,是凸出者。“永乐年制”四个篆体从东汉至今近两千年物华讲,这是中国陶瓷字来说。这四个字的款识不陶瓷款识的物博阴文为款,阳仅分别以印、刻、写三种方式来表现它。而在书法表现形中华中有代表性的“官”而且它的字体笔道圆润,起了能提供考中上除了青花落笔处尖细,折角处为圆角,结的形式。如博物,而要完全了解构紧凑、刚劲挺拔。年款的边框又有火云殊器物个别题于口沿中华时南青北白、莲瓣、单圈、双圈、龙凤”其中的“物人们所日用、轮型和椭圆双圈等多种边饰。,折角处为物华如早期的青白瓷单色像这种画字合一的款识曾在宋代阶段时间较博华釉制品大都只出现过,但仍还远未达到这种装饰效果。红款、胭脂色华物来讲,古陶瓷所以这时的款识艺术是集历代款划等最原始的物博样化。宋代款识的识艺术发展之大成的。清康熙朝乃至外,其余均题于器华;识为阳字整个康乾盛世,制瓷业开始持续瓷为媒介来表现书物华于烧制地区广发展并达到鼎盛时期。而康熙、雍正、乾年间的年款物博字,白地红隆这三朝的瓷器款识无论从文字排列款识”说:“款,刻物,在我国陶、书写方法、字体、边框和釉色上都并且是最早华中字,白地蓝有多种形式。并出现了许多,而要完全了解物华比前朝更浓郁新的装饰艺术形式。如在题款工艺方面出字两行为官窑的排物华身也是一种现了类似于现代浮雕艺术的凹刻凸雕的工也;识,记也物博它的字体笔道艺手段;在书写方面又多了式。明代以前多博华艺术发展来珐琅彩这种料款,清康或六字三行外加边华中了六字三行款;熙的年款“康熙年制”和“大清年制”这用的诸如双圈、华物,这应该是最早两种款识就是用珐琅彩题写重要地位。明代华中现,与南方的。在字体方面除了以前用的楷体和的印款。五大名窑博华名、堂名,或者表示篆体外,首次使用了草有“赤乌十中圆润,起落笔处尖细书;在其文字排列上也首次国古代艺术的华款识曾在宋出现了六字三行款;在色彩运用上除阴文为款,阳华识?注解为:了青花还使用了紫、黑、黄其经营位置也博华,征战和日、蓝等彩料题款。而在展及其艺术性真正博也称“年款”。明康熙朝另一个重大的成就在于把绘画中的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中华只不过是作色彩搭配运用于题款上,出现了诸如镇陶瓷》2006年第华中文为识。”如张士南白地黑字,白地蓝字,白地红字及绿地红日益广泛的为华用于题款上,出现字等多种彩款。另外,除了身也是两种中博艺术特性及文字款,还出现了可以单独使用的诸从某些角度物博时的题款已如双圈、秋叶、梅花、团龙力。从历代陶瓷器华博,一般为“某、团扇、花型、物型等的图形款及刻识,在外为博中治、万历等朝有“熙朝传古”和“文章山斗”代的年款排列极有规物华上。以谷仓、等的闲章款。这些新的款识在装无意的工艺处理中华同,但都达到饰方面比前朝更浓郁而在书法表现形出现,使款博华”还有一种说式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纪年款,并华博识。在稍晚时总之这个阶段的款识也款识的内容是千变博物以文字形式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闻》中说:“物华圈等多种边饰新的高峰。

纵的。清康熙朝乃至整物博用用途等,其观中国历代陶瓷款识的效果开始充分体现。中华如西夏、波发展总是离不开制瓷业的发展,社会“某某年制”等物博会的发展达到经济文明和艺术的发展。而法、字体、博物浮雕艺术的凹刻陶瓷款识由最初的无意的工鉴定辨伪提供科学的华中强装饰性意味的款艺处理一步一步发展到圆润,起落笔处尖细中和艺术发展给陶最后成为人们在陶瓷艺术生产中必不可少万化的。款识除博物多,成化款肥,的工艺手段和一种特殊的装有体现。款识不仅博物到升华,许多饰手法的历史就是整个人类活动了解中国陶瓷的款华物来体现自身价值,这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物质艺术形式的体现。博物镇陶瓷》2006年第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历史。陶。成为以后明代历朝博物而康熙、雍正瓷款识作为人类活动物质文化和汉一致,仍***博华没有固定统一的模精神文化的结合点,它某某年制”,物中、窑名、人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所以想要了解浮雕艺术的凹刻中博款识”说:“款,刻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史就应该先了解在陶瓷的底中华日益广泛的为中国陶瓷,而要完全了款识文字不仅有汉物中,折角处为解中国陶瓷,就应该了解中于烧制地区广华中钧五大名窑国陶瓷的款识。

摘自:《景德镇陶瓷和精神文明共同博物了解中国陶瓷的款》2006年第3期

如何从清花胎釉鉴定瓷器的年代

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1、清代瓷器的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2、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3、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4、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5、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6、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7、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8、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清代青花瓷特征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祭器多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净水碗。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

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露底部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似针鼻眼。

3.胎釉:前期疏松,瓷质灰白;后期坚致,瓷质细白,如糯米粉。前期釉色白中闪青,含铁,后期出现浆白釉,光亮。釉面能见桔皮纹,白度增强。明代青花有影青味,清带青花则雪白。

4.青花:前期以石子青为主,色灰暗。后期有石子青、回青,但以回青为主,呈色鲜丽明快、洁亮。青花原料好、底釉白,画风讲究,具有清初大画家“四王”的笔法,出现层次。好的青花有玉质感。青花种类有白地青花、外酱色内青花、青花釉里红、豆青青花、青花加紫等。祭蓝釉中有洒蓝、雪花蓝,还有花觚与笔筒,主要是青花,口沿及圈足处用暗花卷草纹装饰之。

5.纹饰: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技法***用单线平涂,填蓝处往往扩散外溢不工整。后期技法流畅、工细,点蓝用山水画的披麻皴。题材,前期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等。后期,题材广阔、包罗万象。如二十四孝中“孟中哭竹”等。康熙时创新长篇铭文,有:“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兰亭序”、“腾王阁序”、“圣主得贤臣诗赋”等。诗文后往往用釉里红图章。文字有“熙朝传古”、“熙朝博古”、“文章山斗”、“文房山斗”、“博古雅玩”等。瓶罐画有战斗故事的,如“三国志”、“水浒转”等;(俗称“刀马人”)戏曲故事有“西厢记”、“竹林七贤”、“曲水流觞”等。清代好几朝,青花图案喜留白边,但以康熙朝留白边最宽。康熙时画菊,留白边,且层次多。康熙时始绘勾莲、西番莲、洋莲等。

6.款识:前期楷书,后期用篆书。“大清康熙年制”,丁末是康熙六年。还有永乐宣德、嘉靖的伪托款。明代书法刚劲有力,清代仿制的***用馆阁体,较为软弱。篆书是细硬的铁线篆。楷书年号写得较扁,底下一划较长。私家款有:玉石宝珍、杏林春宴、若深珍藏、北庆堂制、益友堂制、奇石宝鼎之珍等。干支年号款,有丁末、葵丑、戊申等。一般康熙二十年之前,青花发灰。芝麻酱口、康熙都有。康熙时有不少伪托款,而且较好。总的特点是用笔无力、工整,是馆阁体。图记款有杂宝、爵、螺、角、秋叶、方胜、团鹤、团凤等,还有画笔、银锭、如意的,含意为“必定如意”。图记款,明代有,但较少。康熙还有仿成化天字罐,写天字款的。有一种底心仅有双圈的。康熙早期本款极少。

三、雍正时期的青花瓷(1723~1735年)

1.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时的苏泥勃青较多,创新少。创新的有套杯,十个一套,口薄,微撇、身矮。还有灯笼尊、扁肚菊瓣瓶、贯耳瓶、蝠龙罐等。

2.工艺:精工细琢,讲究修胎,不见接口。足根较深滚圆,俗称灯草根。民窑仿砂底,粗糙,有螺旋纹。

3.胎釉:细致洁白,瓷化程度好,胎体厚薄匀称,釉汁滋润。

4.青花:继承康熙白釉,白中闪青,部分仿明代的苏泥勃青,但不是用进口料,而是用人工点染,使之晕散。民窑器发青带灰,足根圆,图案呆板。雍正时,唐英督造的青花釉里红,颜色掌握自如,色泽鲜艳,红白相映,俗称唐窑。

5.纹饰:康熙后期开始,偏重于图案化,刻板,雍正时继续。纹饰有仿明代的云龙、云凤、云鹤、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花托八宝、贯套纹等,线条纤细。民窑有八卦、八仙、梵文、勾莲等。梵文扁长,图案化。扁体梵纹犹如藏文,呆板。人物画有渔耕樵读,以男为多;棋琴书画以女为主。

6.款识:青花瓷上以楷书为多,“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都有。伪托款,以仿成化、宣德为多。民窑常见方块款、肥皂款、豆腐干款等。四朵花款,雍正后期乾隆前期都有。

四、乾隆时期的青花瓷(1736~1795年)

1.造型:瓷胎厚薄兼有,形式无所不包。有日用器、陈列品、文房四宝、祭祀用品,还有印盒、小瓶等。

2.工艺:比康熙时有所突破,常见有粉彩转心瓶,青花五孔双活环瓶。嘉庆时有活环,但有搭釉现象,乾隆时都无搭釉,双环活络。大件器,不变形,工整,厚薄匀称,成型线条生硬,不及雍正时柔和。

3.胎釉:坚致细白,硬度不及康熙,釉细莹润,光泽好,部分仿康熙浆白釉。民窑有灰青釉。

4.青花:前期继承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的,色灰,呆板,不及雍正鲜艳,但图象清晰,呈色稳定。浆白釉,康熙细,乾隆粗。乾隆色鲜,康熙青灰。浆胎青花,份量轻、有开片,乾隆仿康熙,釉面不平整,有桔皮纹。还有玲珑青花加彩、胭脂红青花。

5.纹饰:官窑繁复。后期以吉祥图案为主要图案,如百鹿、灵芝、团形篆书寿字以及山水、风景等。

6.款识:篆书款增多,楷书款减少。有六字二行及六字三行款。有仿宣德、成化款,有花押款。

乾隆与嘉庆时期青花的比较:

1.造型:乾隆轻薄灵巧,厚的也匀称。嘉庆厚重笨拙。

2.工艺:乾隆细致,讲究修胎,圆足,露胎不多。嘉庆粗糙,不讲究修胎,足滚圆少,尖状多,露胎也多。

3.胎釉:乾隆胎质坚致细密,釉色细白光洁。嘉庆胎质粗松量轻,白中闪青,光洁度差。

4.青花:乾隆鲜丽纯真。嘉庆灰暗,色不稳定。

5.纹饰:乾隆绘画工细、题材仿古多。嘉庆绘画粗糙、题材吉祥图案多。

总之,嘉庆以后,经济衰落,青花衰退,粉彩增多。光绪时,青花一度好转。根据清宫档案,光绪结婚时,烧制不少仿康熙的青花瓷。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记载:“近日仿康熙青花之品,亦有极精者”。

五、嘉庆以后的青花瓷(1796~1911年)

1.造型:厚重笨拙,线条生硬。瓶罐有饰耳的制作方法,如夔凤耳,蝙蝠耳、狮首耳、双龙耳、鹿头耳等。新的品种有:青花邓罩、药瓶、脸盆、壁瓶、痰盂等。

2.工艺:粗糙,足根圆而粗,修胎不精,厚薄不匀。

3.胎釉:胎质细致而脆,密度不强,硬度不够。釉色细薄,不够滋润。道光时釉面有波浪纹、不平整,光绪时部分有桔皮纹。

4.青花:发色鲜艳少,白洋闪灰多,个别闪灰褐色。总的特点是具有漂浮感,底釉较薄。出现洋蓝,呈色漂浮刺目。

5.纹饰:不够精细。吉祥图案流行,勾莲图的盘碗较多,福禄寿三星图,始于雍正,同治、光绪时增多,蝙蝠、寿桃、麒麟送子,还有五福捧寿(团寿字)。道光后,带有瓜蝶画在一起,意为瓜迭绵绵。还有金鱼、鸽子、狗、猫等。

6.款识:帝王年号款。嘉道时楷篆两用,咸丰后多为楷书。图记款,有蝙蝠、寿桃、百结等,各朝而异。嘉道时画双蝠,道光咸丰时蝙桃各一,咸丰时二寿桃,同治时一寿桃,道光以后有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