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高下之势_其高下之势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名言 2024-06-12 0
  1.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2.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翻译
  3. 南山游记文言文
  4. 《行路难·飞雪断道冰成梁》译文及鉴赏
  5. 西山游记文言文
  6. 唐宋八大家散文言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其高下之势_其高下之势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请***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1. 容美游记文言文翻译

译文:

二十九日那天,天下大雨,龙江水大涨,我划船去看打鱼,打鱼人用木头做船,在江上扯大网,看到里面有鱼,就飞身跳入水中,一会儿一手拿一鱼,口中还衔着一条,江边景色非常壮观。

云际庵也叫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到下雨墨云压肩,电光闪烁,西风骤起,云皆东行,一会儿像奇峰陡立,关上窗户只留一扇窗看云,最好玩了。

五日,过长乐坪,去观山景,道路平坦,好像可以四通八达,两边全都是山,烟雾缭绕,山峦起伏,千变万化,来不及看,仿佛进入了画卷一般.草中多獐鹿,狎不躲避游人,但是只有几个亭台作为点缀.长乐坪多为三道坡,到底有十二里,怪石嶙峋,下马拄杖而行,渡过汉阳河,河水清浅可浴,容美的地界到此为止了。

原文:

二十九日,大雨。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百无一空.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虽可笑,然亦奇观。

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走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俄顷,屹立如奇峰,东西则霁矣。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少亭台为点缀耳。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礛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扩展资料:

《容美纪游》由清代文学家顾彩创作,描写的是他康熙年间游历湖北省容美宣慰司(今湖北省鹤峰五峰一带)的日记。

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

书中记载了顾彩游历容美宣慰司的缘起,自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初四日从湖北枝江县出发、同年七月初八日返回枝江县整个的游历过程,既包括容美的山光水色、政治经济社会概况,还有司中的文化发展情况。

文中的主人公宣慰司使田舜年是一个十分礼贤下士和崇尚中原文化的土官,写过不少书,对《桃花扇》等戏剧也十分有兴趣,这也是顾彩欣然前往蛮地游玩的原因。书中所记林林总总,详细程度堪比地方志。

2. 容美游记文言文翻译

译文:二十九日那天,天下大雨,龙江水大涨,我划船去看打鱼,打鱼人用木头做船,在江上扯大网,看到里面有鱼,就飞身跳入水中,一会儿一手拿一鱼,口中还衔着一条,江边景色非常壮观。

云际庵也叫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到下雨墨云压肩,电光闪烁,西风骤起,云皆东行,一会儿像奇峰陡立,关上窗户只留一扇窗看云,最好玩了。五日,过长乐坪,去观山景,道路平坦,好像可以四通八达,两边全都是山,烟雾缭绕,山峦起伏,千变万化,来不及看,仿佛进入了画卷一般.草中多獐鹿,狎不躲避游人,但是只有几个亭台作为点缀.长乐坪多为三道坡,到底有十二里,怪石嶙峋,下马拄杖而行,渡过汉阳河,河水清浅可浴,容美的地界到此为止了。

原文:二十九日,大雨。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

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百无一空.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虽可笑,然亦奇观。

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走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

俄顷,屹立如奇峰,东西则霁矣。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少亭台为点缀耳。

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礛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扩展资料:

《容美纪游》由清代文学家顾彩创作,描写的是他康熙年间游历湖北省容美宣慰司(今湖北省鹤峰五峰一带)的日记。

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

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书中记载了顾彩游历容美宣慰司的缘起,自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初四日从湖北枝江县出发、同年七月初八日返回枝江县整个的游历过程,既包括容美的山光水色、政治经济社会概况,还有司中的文化发展情况。

文中的主人公宣慰司使田舜年是一个十分礼贤下士和崇尚中原文化的土官,写过不少书,对《桃花扇》等戏剧也十分有兴趣,这也是顾彩欣然前往蛮地游玩的原因。书中所记林林总总,详细程度堪比地方志。

3. 桃花源记 古文翻译丶

句子翻译 1. 晋太元中,武陵人***为业。

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打鱼为生。注释:“武陵是湖南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魏晋后,武陵郡辖沅水流域诸县。”

(《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周新国 周波 著 ) 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3. 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有数百步宽,其中没有别的树,芬芳的青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 *** 杂。

4.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出现了一座山。

6.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译: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下船,从洞口进去。

7.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 译:刚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

8.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都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9.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尘世以外的人。

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 1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村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的惊讶,问(渔人)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 11.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村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12.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译:(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4.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译: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就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了。

1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经历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16.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译:这个人对(村人)一一详细地说了他所听到的,(村人)都感叹、惋惜。

17.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译: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

18.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译:村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9.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20.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译: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他进出桃花源的事情。 21.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22.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译: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打算前往。 23.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却没有实现,不久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询问这件事了。

4. 游记类文言文

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

5. 文言文版游记

游褒禅山记 (宋)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

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6. 春天游记 文言文

春游小记

时维三月,序属初春,万物复苏而大地方醒。故邀昔日好友,期日中游与市郊,共赏春之美景。

是日也,风和日丽,仰观日丽清明,未有一丝污秽;俯瞰百花齐放,唯有争艳闹春。吾等皆欢喜。

置身与百花之中,往返与田坎之上。与蜂蝶共舞,共享花香扑鼻;和故友追逐,甚为高兴。

无昔日功课之劳形,无父母之约束。尽兴尽致,共赏自然之美,共话他日之谊。

不觉夕阳已近,然兴致犹存;恐父母之责怪,难违父母之嘱咐;

吾等虽有万般不舍,但夜幕终到,天时所定,无可奈何。遂返程归去,共期来年再会。

7. 游记类文言文有哪些

1、《满井游记》

明朝: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2、《黄山游记》

清朝:钱谦益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1] 。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拏,所谓扰龙松也。石笋工、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菌,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3、《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小石城山记》

唐代: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 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参考译文

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读书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无论多远, 我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 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绿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南山游记文言文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翻译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嘹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

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

(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行路难·飞雪断道冰成梁》译文及鉴赏

1. 游记类文言文

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

2. 文言文版游记

游褒禅山记 (宋)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

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3. 写一篇南山公园游记的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还有司若童一家一起去南山游玩。爸爸说南山是个好地方,空气新鲜,可以捕捉小鱼,小螃蟹,还有甜甜的蜂蜜吃。

NO.1 摘槐花

我们在去的路上就看见一大片槐树,树上一簇又一簇的槐花香极了,于是我们立刻停车去摘槐花。可下车一看那一朵朵槐花都高高在上,我们怎么也够不着,我们想站在山坡上摘,可是这些土和石头轻轻一拔就塌下来了,这太危险了。在困难的时候爸爸们就该显示神威了。只见他们三下五除二,利索的爬上了山坡把槐花连枝折断扔下来,我们负责把槐花从枝上捋下来放进袋子,由于分工明确,一会就摘了一袋子我们知足的继续前进

NO.2 ***遇死鱼

到了南山公园我们先爬山爬完山就决定去***。到了地方,我一看很大的一条河,还有一个用石头搭成的一座桥。突然,我看见和尚飘着一些白色的不明物体,走近一看原来是死鱼呀!再仔细一看那是有桥的旁边也有许多,本来很好的心情被这眼前的景象赶走了,也无心情再***了。可这些鱼是怎么死的呢?往河对面一看我明白了,估计是河对面那些小店把脏东西扔到了河里,再加上游客把垃圾扔到河里把河污染了,所以鱼死了。

NO.3 偶遇老顽童

看完鱼,已接近中午,我们都饿了。大家决定到山中间的亭子里去吃饭。吃完饭,一个爷爷也来这里休息,大家便说起了话。他原来骑自行车来的,一共骑了十个小时。突然他站起来模仿潘长江拿枪走路的姿势,十分搞笑,一个叔叔说:“你不上春晚都可惜了,要上了和赵本山有一拼。”那老人说:“就是,有人说我的精神有问题,可我上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没有问题。”他又说了好些搞笑的事,使我们很开心。真是个老顽童!

下午三点多,我们已玩的筋疲力竭,只好打道回府了。

4. 恒山游记文言文翻译

课题 23.游恒山记 题解本文选自《徐霞客游记》。

恒山,五岳之一,位于山西北部。 作者徐霞客,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原文十一日,风翳(yì)净尽[风平云散。翳,云雾],澄碧如洗。

策杖登岳……[拄着手杖攀登恒山。策,拄着,扶着。

岳,这里指恒山],面东而上,土冈浅阜(fù)[低矮的土山],无攀跻(jī)劳[没有爬山的劳累。跻,升,登。

]。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

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qiú)松[盘曲的松树]离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

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从此。

是,代虎风口]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循,顺着,沿着。

乘,凭借]。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

杰,高大的样子]曰“朔方[郡名。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内则官廨(xiè) [官署]厨井俱备。

坊右东向拾(shì)级[一步一步踩上台阶。拾,放轻脚步往上走]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

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很高的台阶]插天,庑[wǔ,堂四面的廊屋]门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穹,高。

森立,密集的样子]。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着改成一间屋子],曰会仙台。

台中像[塑造]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jī)危[高]崖、登绝顶。

还[huán,转,绕]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蹑[niè,踩]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绝顶,极顶,最高点],而满山短树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参差不齐的样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gǔ,水流急的样子]不能出。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枣树。

这里指有刺的灌木]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chéng)丽[明丽],俯瞰(kàn)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yì)[浓阴遮蔽]。

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

浑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

南惟龙泉[山名],西惟五台[山名],青青与此作伍[呈现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此,指恒山]。

近则龙山西亘(gèn),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mèi)[肩并肩,衣袖连衣袖。形容靠得很紧的样子。

比,并。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

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先前]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

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译文十一日,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

我拄着拐杖开始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辛劳。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

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

又走了三里,山崖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了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

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房,有厨房,有水井。从牌坊的右边向东顺着石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

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着。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着北岳殿构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

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我这时想着从高崖攀援登.亡绝顶。

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的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人洪流中,没在水里不能出来。

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 这时阳光明亮绚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块纷纷坠落,各种树浓阴遮蔽。

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

浑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

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一片青葱,和恒山为伴。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袖接袖地阻挡着沙漠。

过了一会儿,从峰西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因而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

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好像是蒜叶草茎,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

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 内容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叙述中有描写,“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真是一个无风无云的好天气。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

5. 求两篇文言文游记

《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藉先生以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舟发自常山,由衢低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陆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舟稍近,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踌,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蒨。欲舣舟以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倘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微倦,隐几卧,而空蒙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若何?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悉之,于是并以耳游。噫噫,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6. 游记类文言文

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

西山游记文言文

《行路难三首·飞雪断道冰成梁》作者为唐朝诗人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

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

美人四向回明珰,雪山冰谷晞太阳。

星躔奔走不得止,奄忽双燕栖虹梁。

风台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

盛时一去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当。

前言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寓言诗,是其为数极少的寓言诗中的独特之作,抒发个人怀抱,批判社会现实,揭示人生哲理,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同时,《行路难三首》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绘人绘物细腻,塑造典型形象,想象奇特绚丽。

注释

[27]侯:王侯。雕玉房:夸饰语,指富丽豪华的住宅。

[28]此两句中的龙虎熊豹,皆言燃炭之形状。《晋书·羊琇传》“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裴启《语林》谓兽炭“火热既猛,兽皆开口,向人赫赫然”,诗中“吐耀”、“张喙”即是指燃烧的木炭之状。

[29]攒峦丛崿:言炽炭堆积之多,犹如山形一般。攒,聚。崿,山崖。

[30] 明珰:指镶嵌明珠的耳饰。

[31]晞:晒。

[32]星躔:日月星辰运转的度次。躔,天体运行。

[33]奄忽:忽然,奄然。虹梁:像彩虹一般的大梁,这里借指华屋大宅。

[34]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35]参商:两个星宿名。《左传》:“辰为商星,参为晋星,参商相去之远也。”因此,后人常以参商喻隔距离之远。

[36]桃笙:以桃枝织成的席簟。簟,宋、魏之间谓之笙。左思太冲《吴都赋》“桃笙象簟,韬于筒中。”注云:“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葵扇:出《晋书·谢安传》“安乡人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翻译

纷飞的大雪封锁了道路,晶莹的冰层包裹了桥梁;炽热的炭火把王侯那华丽的`房间烧得暖气洋洋。木炭像蟠龙吐水猛虎张嘴喷射着火光,又似熊蹲似豹跃互争低下与高强。堆积如山的木炭火光灼人,在它上面腾起红霞与绿雾散发着清香。戴着华美耳饰的美人环坐在它的四周,正如在冰山雪谷中享受温暖的太阳。日月星辰的运行自有规律永不停息,眨眼间流光溢彩的梁上有了飞燕的呢喃。风台水榭边桃红柳绿春光融融,剩炭死灰被冷落弃置如远隔的参商。炙手可热的事物因需求变化由珍贵化为卑贱,自然规律又岂是盛夏必需的桃席与蒲扇所能阻挡。

鉴赏

第三首诗作者通过对季节气温的变化与万物适时而贵的现实的观察,深刻地体悟到了人生于世只能适时而为,不可强求的哲理。譬如木炭,在寒冷的冬天,一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时候,王侯将相们为取暖之需无不争相购买,因此炭价如金。而一旦大地回春,燕语呢喃,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时,昔日不可或缺的燃炭,今日已如同死灰一般弃置于外。这种“日寒柴炭贵如金,天暖弃置无人问”的现实,阐明了万物以适时而贵,时移而异的常理。其实,这里的“燃炭”也正是柳宗元对世态炎凉进行了痛苦思索之后的一种感悟与内心世界的写照。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其语言的“绮丽鲜秀”,尤其是柳宗元对炽炭的形状的描述几乎达到了至臻至美的境界。柳宗元之所以能名列唐宋八大文学家中,不仅是他有《江雪》、《渔翁》、《天对》这样辉煌的诗篇,更重要的是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一反秦汉以来对山水世界的宏观把玩,而第一个揭盖探底进行微观描摹。如他的《永州八记》、《八愚诗序》等文,所写之景不过是一些方亩之间的小而又小的地方,但是,其一草一木,一石一水,无不形态各异,气势非凡。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道:“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他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一文中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见柳子文章开创了范山模水的另一种风格——知微见著,“笼天地于神内,挫万物于笔端”。

柳宗元在这首诗里运用的就是其散文中所贯用的盆景艺术,让万象变化浓缩在方寸之间。“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晋代羊琇以形炭温酒为乐而始作甬者,唐朝时期的达官贵人纷纷效仿,于是,一些烧炭工为谋重利投其所好,选择一些奇形异状的树蔸烧炭,并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雕刻。因此,在燃烧时,那种如龙似虎、熊或豹的形象表现得更为突出。这里尤其是“吐、喙、踯、昂、射、飘”几字用得鲜活独到。将炽炭燃烧的形态描写得细而不腻,惟妙惟肖,仿若神来之笔,了无迹痕,让人读来惊而赞然。因此,汪森于《韩柳诗选》中对以上四句大加赞赏道:“绮丽之语,故自鲜秀。”

唐宋八大家散文言文

1. 求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点

1、通***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2、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3、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接着,表承接) (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卧而梦(动词,做梦)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副词,才)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5)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5)不知日之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 (6)为 (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 (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 5、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定语后置名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6、重点语句翻译 (1)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失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7、字词解释 (1)施施(yíyí)缓慢行走的样子 (2)徒:随从 (3)回溪:迂回曲折的溪涧 (4)极:至 (5)斫(zhuó)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 (6)茅茷:茅草之类 (7)攒蹙:聚集收缩。

2. 《始 西山宴游记》的文言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 柳宗元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jiào)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从远处来临。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其高下之势,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外与天际,每天和自己的朋友爬高山,有的像小土堆。引觞(shāng)满酌,没有目的地出游。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自远而至,沿着染溪,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穷山之高而止。到则披草而坐,颓(tuí)然就醉。心凝形释、钻深林,形体消散了;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游于是乎始,卧而梦。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莫得遁隐。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无边无际,都已被我游览了,始指异之;觉(jiào)而起,不知道它们的尽头。心神凝住了,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幽泉怪石,箕(jī)踞而遨。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醒来后即起来,居是州,山谷凹陷,喝的大醉,漫漫而游,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醉则更相枕以卧,斫(zhuó)榛莽,梦亦同趣,焚烧茂密的茅草;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苍然暮色。

翻译,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是元和四年(809年),渡过湘江。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眺望西山,与万化冥合,种种景物聚集,缘染溪,入深林,不知道太阳落山了: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若垤(dié)若穴,望西山,日与其徒上高山,不与小丘同类,观赏风景,有的像洞穴,不知日之入,喝醉得身子倾倒,恒惴(zhuì)栗(lì);洋洋乎与造物者游、隐藏在视线之外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起来后即回家。喝醉后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 柳宗元

自余为僇(lù)人。是岁元和四年也,皆在衽(rèn)席之下。故为之文以志,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而不知其所穷,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尺寸千里:山峰高耸,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意有所极,由于我坐在法华寺西亭;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砍伐丛生的草木。其隙(xì)也,没有能够逃离,而莫得其涯,只要有清幽的泉水,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拿起酒杯来倒满酒。遂命仆人过湘江。攀援而登,但还不想回家。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梦也就做到那里,都在自己坐席的下面,焚茅茷(fá),倾壶而醉。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就居住在永州,因坐法华西亭,岈(xiā)然洼然,则凡数州之土壤,倾尽壶中的酒,则施施(yíyí)而行,躺下就做梦。公务之余。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伸开两腿坐下。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无远不到,就缓步行走,常常忧惧不安,四望如一,只见所有几个州的土地。于是令仆人,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尽头。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起而归,穷回溪。萦青缭白,皆我有也。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缩拢在一块。然后,攒(cuán)蹙(cù)累积。昏暗的晚色。这年,与大自然游玩,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心中想到了哪里

3.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余自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编辑本段

翻译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4. 散文游记类文言文

/login/redirect?url=%2Fview%2F47562 小石潭记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

5. 使得西山宴游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一、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代: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二、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

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

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

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

(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三、赏析 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

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

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文章自然而成两段。

第一段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

用“恒惴僳”(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上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

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第二段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这段文字紧紧围绕着“始”字展开。

九月的一天,他坐在法华寺西亭上,远望西山,“始指异之”。西山之“异”吸引着他,于是命仆人带路,渡过湘江,沿着染澳,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落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处。

居高临下,放眼远望,‘数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下面一段用反衬的方法描写西山之高:“岈然洼然”,是颇为形象的摹状;“若垤若穴”,是十分贴切的比喻。

用“尺寸”和“千里”构成强烈对照,干里以内的景物,仿佛容纳于尺寸之幅内,都聚拢在眼底。再向四周望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景色都是这徉。

这绘声绘色的描写使读者也好像身临其境。有了这种亲身的体验,然后始知“是山之特立”,和那些小土山不能同日而语。

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作者胸怀顿觉开阔。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油然而生:广大得如同浩气看不到它的边际。

欣喜满意地同天地交游而设有尽期。于是“引筋满酌,颓然就醉”,以至于暮色降临也浑然不觉,仍不愿归去。

此时作者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己凝结,形体似乎已消散,他整个儿地同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万物融合在一起,达到了物我合。

1. 唐宋八大家写的古文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

2. 唐宋八大家写的古文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

3. 唐宋八大家及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4.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唐宋八大家另一说,‘八大家’的八是概数,并不是确切地指代‘八位文学家’。例如:老北京的‘八大胡同’。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 ,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 。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又有“一门三学士”之称,父、兄、弟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5. 求古文观止中唐宋八大家的短小散文

《清·梅曾亮·游小盘谷记》(《古文观止》第二一二篇)古文观止译文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译文

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象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象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象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人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古文观止》第二一三篇) 古文观止译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殀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文

南京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产梅花。有人说:“梅的枝干以弯曲为美,直的就没有姿态;以横斜为美,正的就没有景观;以稀疏为美,密的就没有风致。”向来都是这样说的。对这个,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于公开宣布,大力号召,用以衡量天下的梅树;又不能叫天下的百姓去砍掉直的,削除密的,锄去正的,以使梅树早死、病残为职业来赚钱。梅枝的横斜、稀疏、弯曲,又不是那些愚昧无知而只想赚钱的人,能用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可有人将文人画士这种特有的嗜好隐衷,明白地告诉卖梅人,他们就砍掉端正的树干,养育它旁斜的枝条,剪削密枝,使它的嫩枝早死,锄去它的直枝,压抑它的生机,用以求得高价,因而江苏、浙江的梅树都成病残。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竟然到了这样严重的程度啊!

我买了三百盆,都是病梅,没有一盆是完好的。我已为它们哭了三天,于是发誓加以治疗,放开束缚,顺应它们的本性,毁掉了栽种的盆,把它们都埋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准备以五年的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本性,完整地生长。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甘愿忍受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藏这些病梅。唉!怎样才能让我得到更多空闲的时间,又有更多空闲的土地,用来大量地贮藏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间来治疗梅啊?

6. 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

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於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

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三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

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著有《嘉 集》。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

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於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 曾巩 (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

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