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而有礼的意思,进退应对,恭而有礼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12 0
  1. 恭的成语
  2. 《论语》告诉我们,“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是兄弟也”,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是什么意思
  4. 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意思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

恭而有礼的意思,进退应对,恭而有礼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为人处事始终谨慎勤勉、恪守于礼,天下人皆(爱敬之)有如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注释

“司马牛”,即司马耕,字子牛,孔子***。

“亡”,音义皆同“无”。

“子夏”,即卜商,字子夏。小孔子四十四岁,名列孔门十哲文学科。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依天道而定。成语,不译。

“君子”,指有德者。

“敬”、“恭”,同义词,《说文》均释为“肃”。肃者,持事振敬也,意即为人处事谨慎勤勉。

“无失”,似应指无失于“敬”,意即始终谨慎勤勉。通常是将“无失”解作“没有过失”。然而人为德行才具所限,焉能无过?只不过若能始终谨慎勤勉,则虽有过,亦可谓已尽人事,足可无愧于心。故不从“没有过失”之解。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此句有两层含义,其一指天下人皆爱敬之有如兄弟;其二指君子出于仁爱之心而视天下人如兄弟。

“患”,忧也。

评析

前文我们曾经说过,司马牛之兄桓魋(音“颓”)因在宋国作乱而被宋景公讨伐,以致兄弟五人相继逃亡、各奔他乡,司马牛为此忧心忡忡。孔子便开导他道:“君子不忧不惧”。但兄弟五人的四散分离,仍让流浪异国他乡的司马牛倍感孤寂,故“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见司马牛难过,便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句哲言开导他。这句话通常被指为宿命论的观点,并与消极的人生态度相关联。但实际上,儒家却是最主张积极入世的。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忠信”,“为人谋”以“忠”,“敬事”,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等,都有竭尽全力以“尽人事”的含义。就连孔子本人,也落了个“知其不可而为之者”的雅号。因此对儒家而言,“尽人事”就是“尽仁事”。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既是在“听天命”,更是在表达对于“天道”的敬服、感叹“个人”相较于“自然”的渺小、以及对“人力”无法超越“自然之力”的释然。这其实是表现了儒家既积极进取又不失达观的人生态度。

子夏认为,只要能始终谨慎勤勉、恪守于礼,就算是“尽人事”了。人只管“种因”就好,对于结果则大可不必担心,只需顺其“自然”“以听天命”即可,正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天道好还,有因有果。比如,“克己复礼”即“尽仁事”,是为“因”;而“天下归仁焉”,则为“果”。君子既种“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之因,则天下人焉有不爱敬之一如兄弟之理?故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其实孔子所谓的“出则悌”、“泛爱众”,其中便已含视天下人为兄弟的主张。更何况君子为有仁德者,而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自然视天下人有如兄弟。故曰“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恭的成语

是“君子敬而无失”不是“君子敬而不失”。

意思是:君子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人家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认真谨慎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呀。君子何必忧愁没有兄弟呢?”

出处:《论语·颜渊》?——战国·孔子

扩展资料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百度百科——司马牛

百度百科——论语·颜渊

《论语》告诉我们,“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是兄弟也”,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卑谄足恭bēi chǎn jǜ gōng

出处:《史记·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意思: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

必恭必敬bì gōng bì jìng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意思: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意思: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恭而有礼gōng ér yǒu lǐ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意思: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恭逢其盛gōng féng qí shèng

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二十五·诬激》:“这是卿等调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意思:恭:恭敬;逢:遇到;盛:盛况,盛会。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恭贺新禧gōng hè xīn xǐ

出处:

意思: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贺新年幸福吉祥如意。贺年的常用语。

恭敬不如从命gōng jìng bù rú cóng mìng

出处:

意思: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恭敬桑梓gōng jìng sāng zǐ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意思: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恭默守静gōng mò shǒu jìng

出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意思: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恭行天罚gōng xíng tiān fá

出处:《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意思: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敬恭桑梓jìng gōng sāng zǐ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意思: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谦恭下士qiān gōng xià shì

出处:《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意思: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前倨后恭qián jù hòu gōng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意思: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是什么意思

没有尊重的基石,牢固的人际关系就难以建立,四海之内的兄弟也就难以寻觅。

原文如下: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有兄弟也。

译文:

君子做事情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论语》: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及再传***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意思

“故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也是《论语》当中的一个典故。司马牛有一天很感慨,“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人都有很好的兄弟,怎么我没有?其实司马牛有好几个兄弟,他为什么说没有?他的哥哥司马桓魋(tuí),是宋国的一个大臣,结果他的哥哥掌权之后,要谋害自己的君王,还有几个兄弟陪着一起作乱。司马牛很难过,他不想跟兄弟同流合污。子夏就劝他,“商闻之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听说,“死生有命”,劝司马牛放下,你哥哥的命运,你也操不了心,个人的命,还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上,你也别挂碍了。“富贵在天”,往后人生如何,上天有安排,也要自己好好经营,自有你往后愈来愈好的人生。怎么经营?“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对人恭敬,不犯过失,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非常恭敬、谨慎,与人相处,恭敬、守礼、守分寸,时时恭敬待人。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的处世态度,自然感来所有的人都推心置腹跟他交朋友,结果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译文,君子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为何担心没有兄弟。

希望帮到你,满意就***纳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