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麻戴孝一般指哪些人,披麻戴孝百度百科

tamoadmin 成语名言 2024-06-12 0
  1. 孝服是什么颜色的?
  2. 一年当中重复戴孝与一次戴孝在风俗禁忌有何不一样?
  3. 为什么办丧事要穿白衣服/
  4. 隋唐英雄尉迟恭第几集让李世民披麻戴孝
  5. "恸哭六军俱缟素"是什么意思?
  6. 参加葬礼,着装有哪些忌讳和讲究?
  7. 孝字牌应该戴在哪儿

家里有人去世,家属手臂上带的那个黑色的叫:黑纱

黑纱,表示致哀。而中国习惯是缠戴白麻布,近年来也***用戴黑纱的习惯。中国,日本是白色;非洲是红色;欧美是黑色。古人穿哀服与今人大不相同,其主要目的在于伪装自己,以避免死神认出来。

许多原始民族中存在一种观念,即只要有人去世,死者的亲属立刻把自己伪装起来:或在身上涂黑色泥巴,穿上干草衣服;或用黑布将全身包裹起来。

他们的用意无非是不让死神认出来。在古代欧洲,如果一个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为他穿黑色丧服致哀。英国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首倡用一块黑纱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就这样,节俭易行的佩黑纱丧礼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开了。

披麻戴孝一般指哪些人,披麻戴孝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葬礼礼节

丧家开孝的多寡,要以年景和家境而论。长子为主孝,其他儿子、儿媳及女婿次之,家门户族开到侄儿侄女辈。无儿无女的孤老,也要有生前认叫的戴孝,不然就无人抱灵牌或捧遗像。主孝孝布与棺材盖齐长,其余的略短一些。

戴时用麻丝缠捆,即所谓“披麻戴孝”。孝子对来人要搭礼叩头,若有要事到别人家去,要卸下孝布。孝子所执“哭丧棒”,若父死,用竹做;若母死,用泡桐木做。城镇青年多不戴孝,戴扎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黑纱

孝服是什么颜色的?

办丧事不能穿红衣,要从两方面说起:

1、中国是礼仪之邦,婚丧嫁娶人情交往,都是人们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文明,这也是人类跟动物或者其它生物最重要的区别。喜庆的婚礼用红色表达生活的美好和***。丧礼上则用黑白这些庄重的眼色表达对先人的尊重,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公序良俗。

2、色彩本身是有温度的, 所谓白色纯洁,红色热情,蓝色忧郁虽然通俗,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办丧事本来心情沉重,来一个红色,显得既荒诞又滑稽。

《易经》或者古代的皇帝的帝王之术一直说,要顺天道。其实大到国家和宇宙,小到一个人和一件事,一定要顺从事物的本质,而红色衣服跟庄严肃穆的红色完全相悖,所以不能穿红色。

扩展资料:

古时候,在人刚死的时候,活着的人要到屋顶上,面朝北方,为死者招魂,这种招魂的习俗称为"复"。它的意思目的就是为了召唤死者的灵魂回到死者的身体里。灵魂回体后,才可以举报丧事。招魂这种习俗,古今中外都有。

因为人们认为,死人的魂魄虽然可以回来,但是它自己却回不来,所以就需要,专门的法师为死者招魂了。而且在我们出土的汉墓堆里,就有专门对招魂的绘画记载,这对我们了解古代的"招魂",有了很大的帮助。再往后一点,就记载了古人死后,要给他洗好澡,换上新衣裳。

这个习俗到现在也一直在延续,因为这代表着,他是体面的过好这一生,也可以下辈子投个好胎。然后,仪式的话就是"殓"了,这个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就是给死者穿里衣,里衣穿的越多,表示出身的越显赫。大殓就是把尸体装进棺材里。入殓的时候,需要在死人的嘴里放一口饭。

去送葬的人也有送葬的规矩,那就是要穿白色衣服。亲近的后辈也要披麻戴孝,在吃饭方面,要戒酒戒肉,吃上个把月的素材,为死者超度,去往极乐世界。在送丧是会有专门的乐师,唱挽歌,也是给死者超度用的。

这种延续下来,就成了我们现在农村流行的丧事过后要举办一次晚会,表示新的开始。在古代如果是帝王逝世的话,会把他生前用过的东西,像车马,首饰,配饰等日常用品。

其他随葬的东西也很多,金银首饰是不能少的,珠宝瓷器,武器玉器什么的更不在话下。以前帝王的一个墓穴陪葬的东西,可就是半个国家的小金库了。越是国力强盛的国家,陪葬品就越多越精美。

百度百科-丧事

一年当中重复戴孝与一次戴孝在风俗禁忌有何不一样?

黑色是哀悼的颜色,人们常穿黑色衣服参加葬礼。

中国传统以白色为孝服,去探望时别谈开心的事,别大声喧哗、别大笑。丧服是黑色的,孝服是白色的。自古就有披麻带孝一说。黑色是参加葬礼的人穿的,表示哀悼。白色是死者晚辈穿的真正的孝服。这本是中国人丧礼的传统礼规习俗。

不宜穿着的服装是发亮的深色服装是绝对不能穿的,晚礼服、运动服、休闲服、洋装也是属于不够严肃的服装,因此是不可以穿的。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是讲究丧礼着装的,亲人去世时,要穿孝服。长辈去世,子孙要披麻戴孝。即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布,表示沉痛和哀悼。

披麻戴孝一类丧服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这种制度有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等级制。按照亲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服装。在三国两晋时期开始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

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中国传统丧服的第二个特点是白色。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起,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燕国太子丹为荆轲送行时,送行者全是白衣白帽,实际上含有送终的意思。白布丧服,现在还流行于某些地区的农村。孝服是白布衣服或麻布衣服。

至亲的头上会披上一块大的白布。鞋子上也要缝上白布。一般的友人、邻居束上一根白腰带,肩上披着一根白布。

百度百科-黑色(文化中的含义篇)

百度百科-葬礼

百度百科-孝服

为什么办丧事要穿白衣服/

一年当中重复戴孝与一次戴孝在风俗禁忌上并没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于至亲逝世后的戴孝风俗传统有所不同,以下总结了几点比较通俗的戴孝禁忌。

1、热孝期间忌讳走亲访友,尤其是参加喜事

亲属去世一百天内,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须,不要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以免将自身的悲伤气息带给他人。尤其是婚礼、开业、庆贺小宝宝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参加。

2、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戴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戴绿。

3、子女忌参加活动

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现代社会,很多人们将守孝时间缩短,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讳子女寻欢作乐。

4、定期扫墓

根据各地风俗不同要记得按时去墓碑前扫墓。一般风俗为头七扫墓,清明节、中元节、逝世周年扫墓。不同文化有着不同风俗习惯,总归一点要记得按时祭拜。

扩展资料

戴孝礼节:

丧家开孝的多寡,要以年景和家境而论。长子为主孝,其他儿子、儿媳及女婿次之,家门户族开到侄儿侄女辈。无儿无女的孤老,也要有生前认叫的戴孝,不然就无人抱灵牌或捧遗像。主孝孝布与棺材盖齐长,其余的略短一些。

戴时用麻丝缠捆,即所谓“披麻戴孝”。孝子对来人要搭礼叩头,若有要事到别人家去,要卸下孝布。孝子所执“哭丧棒”,若父死,用竹做;若母死,用泡桐木做。这是取古言“父死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死节在内,故杖取乎桐”的说法。城镇青年多不戴孝,戴扎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

老人谢世最讲究哭,男的多嚎啕大哭,声嘶力竭;女的数数答答,如诉如泣。也有左邻右舍前来“赶哭”的。开场白大都是:“爹呀娘呀,你死得好苦呀……”。

以后的内容可以任意发挥,尽吐心曲。凡死者亲友,都可到灵堂前上香,点香三根,如有火苗不能用嘴吹,要用手抖灭。双手插入香米里,跪下叩头四个,站起拱手作揖。上香时,主孝要陪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戴孝

隋唐英雄尉迟恭第几集让李世民披麻戴孝

这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中国人的丧服“尚白”,基于传统文化和心理意识方面的原因,在中国人的葬礼上,死者的亲属朋友通常还臂挽黑纱,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

白色,往往使人联想起冰雪、白云,给人以明亮干净、畅快、朴素、雅致与贞洁之感。中国丧服使用白色(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是从周代开始的。周代产生了五服制度,即按服丧重轻、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在丧礼中要求丧服是白色,禁止穿黑色的衣服,戴黑色的帽子,称“羔裘玄冠不以吊”(《论语·乡党》)。“羔裘”,就是黑羊皮,毛皮向外。丧服颜色以白色为主,已成为定制。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清代的寡妇,着虽黑色衣裙,但在丧礼上仍需着白色丧服。

中国丧服穿白色衣服,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崇敬”。《史记·礼书》云:“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大戴礼记·礼三本》也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焉生,无先祖焉出,无君师焉治,三者偏亡,无安之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中事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尊先祖”,是“礼三本”之一。中国人最早的服装原料取材于麻,中国之中原地区远古不产棉布,除了从自然界获取的动物毛皮、羽毛外,最先是以葛、麻、丝帛为服装原料。

清麻脱胶和丝帛漂练之后,自然呈现白色,白色自然成了中国人最早的服色。白色是祖先的发明,白色丧服则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敬。

丧服的原料选择原则,是崇尚原始、质朴、自然。《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苴绖杖”;“疏衰裳齐”;“不杖,麻屦者”;“大功布衰裳,牡麻绖缨,布带,三月,受以小功衰,即葛”,“小功布衰裳,澡麻带绖,五月者”,“缌麻,三月者”。

白色选为丧服颜色的必然性,这些是很好地说明:“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原因就是后天颜色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伪”,为礼之末。

以麻的本色(白色)为丧服颜色,体现的正是为礼之本的“著诚去伪”精神。而“披麻戴孝”,便成为广泛的民俗。后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形式,全部使用白色。

扩展资料:

孝衣的穿戴规矩很多。如嫡亲子女、媳、孙、孙媳等为“重孝”,内穿白粗布裤襟,白粗布腿带,外罩斜襟孝袍,再外面穿一袭对襟无袖过膝褡袢,腰系孝带。孝子要戴一把抓平顶儒中外带麻冠,侧缀麻络,俗称“扎肚子”,即“梁冠”。

其上所用麻有单双棵之分,若父母双亡则要用两根麻缠绕。女人则一律头戴用白布折成2寸宽的布带,围在头上脑后交叉,用白布裹铜钱以发卡卡住,下端搭至腰间,俗称“箍子”。孝鞋是在普通鞋上罩上本白布,后跟缝红布条,俗称“孝子鞋”。

一般从梁冠和腰带上即可分辨亲疏关系。此外,从孝服的颜色和披麻的粗细也可分辨亲疏关系。嫡亲孝男孝女的孝服为本白色,女婿及其他非嫡亲的孝服为漂白色;孙子辈的要在孝服上戴红绒球,俗称“缨儿”。孙子(女)戴在正中,而外孙(女)则戴在偏侧,以区分关系。

此外,长子、长孙早夭或因故不在家,他们的孝帽则要置于供桌右角。对前来的吊唁者要给约四五尺白布一幅,谓之“扯孝”。孝衣的缝制虽然简单,但讲究颇多,缝头在外,不包边,不钉扣子,以宽大为主。

若父母双亡,用双线缝制,带子也得齐头;若只一方亡故,则要缝单线,带子长短不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丧葬礼

"恸哭六军俱缟素"是什么意思?

隋唐英雄尉迟恭第5集让李世民披麻戴孝。

在本集中,李渊愤怒异常,并将李世民绑上,带他到东宫负荆请罪。在杨勇要李世民披麻戴孝之际,独孤后赶到,救下了李世民。

北平王罗艺的儿子罗成长得一表人才,英俊潇洒,武功更是了得。史大奈奉北平王之命在北平摆擂,未逢对手。秦琼前往打擂,就在两人打得难分难解之际,张公谨出现了,张公谨制止了他们继续打斗下去。通过打擂这一遭,秦琼结识了史大奈、张公谨等一帮兄弟。

艺术形象

尉迟敬德年少时曾为铁匠,后世铁匠常奉之为守护神。

传说尉迟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据西游记一书,尉迟敬德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 成为两位道教传统门神。

在说唐系列***、评书中,尉迟敬德乃黑煞星转世,为隋唐十八杰里的第十三杰(有的版本为第十七条好汉),与秦琼并列,曾与秦琼三鞭换两锏,娶有黑、白两夫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尉迟敬德

参加葬礼,着装有哪些忌讳和讲究?

意思是:军队的战士们痛哭流涕,都披麻戴孝。缟素,就是指白色的孝服。

该句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一首七言歌行《圆圆曲》。

1、原文部分内容为: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2、白话释义: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扩展资料:

1、《圆圆曲》通过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委婉曲折地谴责了吴三桂的叛变行为。全诗巧妙地将吴三桂、陈圆圆同吴王夫差、西施联系起来,同时又运用不少史书典故入诗,从而使诗篇笼罩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2、恸哭,指放声痛哭,号哭。晋·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记载“ 彦见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还有著名的吴伟业?的《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圆圆曲

孝字牌应该戴在哪儿

黑色是哀悼的颜色,人们常穿黑色衣服参加葬礼。

中国传统以白色为孝服,去探望时别谈开心的事,别大声喧哗、别大笑。丧服是黑色的,孝服是白色的。自古就有披麻带孝一说。黑色是参加葬礼的人穿的,表示哀悼。白色是死者晚辈穿的真正的孝服。这本是中国人丧礼的传统礼规习俗。

不宜穿着的服装是发亮的深色服装是绝对不能穿的,晚礼服、运动服、休闲服、洋装也是属于不够严肃的服装,因此是不可以穿的。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是讲究丧礼着装的,亲人去世时,要穿孝服。长辈去世,子孙要披麻戴孝。即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布,表示沉痛和哀悼。

披麻戴孝一类丧服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这种制度有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等级制。按照亲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服装。在三国两晋时期开始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

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中国传统丧服的第二个特点是白色。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起,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燕国太子丹为荆轲送行时,送行者全是白衣白帽,实际上含有送终的意思。白布丧服,现在还流行于某些地区的农村。孝服是白布衣服或麻布衣服。

至亲的头上会披上一块大的白布。鞋子上也要缝上白布。一般的友人、邻居束上一根白腰带,肩上披着一根白布。

百度百科-黑色(文化中的含义篇)

百度百科-葬礼

百度百科-孝服

孝字牌要戴在手臂上,去世的人是女性就戴在右手臂上,男性左手臂,男左女右的原则,戴满100天就可以取下。

戴孝是对死者的尊敬,是让外人识别身份的标志,还是子女寄托哀思的载体

民间丧葬礼俗: 老人寿终,子孙披麻戴孝。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亲人则腰缠一块白布(有的衣披黑纱)。丧家或请道士诵经念咒,并焚化纸人纸马,送亡魂上马离家。亦作“带孝”。

扩展资料:

死者家属和亲戚按照礼俗在一定时期内穿着孝服,或在袖子上缠黑纱﹑辫子上扎白绳等,表示哀悼。时间有一月,三月,百天,一年,古人守孝最长是三年。

在回灵之前,孝子孝妇所穿孝衣是麻衣,回灵之后,全家脱下麻衣,孝子改在右臂挂麻布手圈或乌布手圈,孝妇改在头上插白花,称为带孝。带孝期间,男女均穿素色衣服,不能穿红带绿,不宜嫁娶,逢有喜庆也不能办,要等到卸孝之后才补办。

百度百科-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