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匪懈怎么读,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名言 2024-06-12 0
  1. 夙夜匪懈什么意思?
  2.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啥意思?
  3. 夙夜是什么意思
  4. 夙夜匪懈、焚膏继晷什么意思
  5. 明哲保身成语故事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

先王之法服[1]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2]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3]不敢行。

夙夜匪懈怎么读,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译文

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所规定的服装不敢穿,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合乎先代圣王规定的道德的行为不敢做。

注释

[1]法服:按照礼法制定的服装。

[2]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论。

[3]德行: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解析

卿、大夫为天子或诸侯的左膀右臂,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全国行政的枢纽,地位也是很高的。但不负守土治民之责,故次于诸侯。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语上、行动上、服饰上,一切都要合于礼法,示范人群,起领导作用。

典例阐幽

包拯辞官事父母

包公即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交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低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得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戚继光不负父训

有一次,父亲戚景通问戚继光:“宋代岳飞曾说过什么话?”

“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国家就兴旺。”

“对,你要终生记住这句话,认真读书,苦练武艺,才能为国立功,干一番大事业!”

几年后,戚继光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青年军官。这时,父亲正埋头著一部兵书,有人劝他晚年要多置办些田产以留给后代,戚景通听了后对继光说: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给你取名继光吗?”

“要孩儿继承戚家军名,光耀门第。”

“继儿,我一生没有留给你多少产业,你不会感到遗憾吧?”

戚继光指着厅堂上父亲写的一副对联:“授产何若授业,片长薄枝免饥寒;遗金不如遗经,处世做人真学问。”他读了一遍后说:“父亲从小教我读书习武,还教我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给孩儿最宝贵的产业,孩儿从没想过贪图安逸和富贵,我只想早些像岳飞建‘岳家军’一样,创立一支‘戚家军’。”

戚景通听了心中十分宽慰,笑着对儿子说:“我这部兵书已经完成了,现在我要传给你,这是我一生的心血,将来你用它报效国家吧!”

戚继光跪在地上,双手接过《戚氏兵法》说:“孩儿一定研读这部兵法,不管将来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也不会丢弃父亲的一生心血。”

戚景通在72岁时患重病去世。戚继光接到噩耗从驻防地赶回家奔丧。他在父亲坟上哭着说:“继光一定继承您的遗志,为国尽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朝廷派戚继光负责抗倭。他组织“戚家军”在六年中九战九捷,威震中外。他曾对人说:“我之能抗倭取胜,全靠我父亲在世的谆谆教诲啊!”

孝心感化山贼

刘平,字公子,江苏人。王莽掌权时,他任郡吏守萏邱长,政绩显著,治理有方,因此深得百姓爱戴。王莽死后,天下大乱。刘平为了母亲的安全,就带着她逃往异乡,藏在一座深山中。

一日清晨,刘平出去为母亲找食物,遇到了一群山贼,把他抓住并要吃他的肉。刘平毫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却挂念着还未进食的老母,并跪在地上向贼人叩头说:“我今天早上出来是为了给老母亲寻找野菜充饥,如果我不回去的话,老母亲就会被活活饿死,没有人会管她的。所以,我请你们高抬贵手,先让我回去把母亲安顿好,然后,我自会回来,接受你们的处置。”其实这些所谓的山贼,无非都是一些战乱中无家可归的饥民,本不是穷凶极恶之徒,只是迫于生计才落草为寇的。他们听了刘平的诚恳话语,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放他回去了。

刘平回到母亲处,给母亲吃完了东西,竟然真的信守诺言,又找到了山贼所在之处。面对他的信义和正直,山贼们都很震惊,没想到真有这样的人。于是,山贼的头领说:“我们只听说古代有节烈之士,没想到今天能亲眼见到。我们怎么能吃你的肉呢?”就这样,刘平化险为夷,回家服侍母亲去了。

后来,刘平又做了官,先被推举为孝廉,又担任义郎一职。

孝心是相通的,山贼们也是父母生、父母养,何况都是饥饿的难民,不是天生就“性恶”。所以,面对孝子刘平的孝心与信义,他们内心善的一面被激发了。可见,“孝道”使人向善。

细节展现孝心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字公纪,是当时的天文学家。他自小受父亲陆康高风亮节的熏陶,深懂忠义孝悌之道。陆绩聪明伶俐,酷爱读书,博学多识,人称“神童”,颇有名气。

6岁那年,他跟着父亲去九江拜见大名鼎鼎的袁术,一点也不怯场。袁术提的问题,他侃侃而谈,不卑不亢,袁术惊叹小陆绩的才学,破例地给他赐坐,还命人端来一盘橘子。那橘子圆圆的,大大的,皮色金黄,肉肥汁多,味道极美。陆绩悄悄地往怀里塞了三个,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到。

一席长谈,袁术对小陆绩的才华非常满意。临走向主人告辞的时候,橘子由于没放平稳从他的怀里滚落到地上了。袁术开始吓了一大跳,以为那是什么“秘密武器”,待看清那不过是橘子时,不禁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是到我家来做客的,怎么走的时候还要在怀里藏着主人的橘子啊,”陆绩不慌不忙,直视着他的眼睛,真诚地答道:“因为我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她吃。”

小陆绩振振有词,神色自若,一点也不显得难堪。因为在他心目中,母亲是伟大而神圣的。儿子孝顺母亲,天经地义,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袁术听后很惊讶,对这小孩另眼相看,这么小的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想必他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位不同凡响的人物。

果然,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数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官至俞林太守。

世人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耳熟能详,但真正做到礼让的人却不多。要知道,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凡事多想想父母,有好东西应该先给父母。不要只顾自己,不管父母。孝心不需要你大量的金钱投资,孝心不需要你无尽的物质补贴,父母在乎的正是你那一个小小的橘子,一把小小的扇子,一句简短的问候!心中有父母就是一种孝的开始,它能够延伸到你生活的每一小的细节,而这些小的细节正是构成一个人道德和名誉的基石,只有这些基石是坚实和牢靠的,一个人的名声和威望才不会是虚无的。

原文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1],行满天下无怨恶[2],三者备矣[3],然后能守其宗庙[4]。盖卿、大夫之孝也。

译文

因此,不合礼法的话不说,不合道德的事不做。由于言行都能自然而然地遵守礼法道德,开口说话无须斟字酌句,选择言辞,行为举止无须考虑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虽然言谈遍于天下,但从无什么过失;虽然做事遍于天下,但从不会招致怨恨。完全做到了这三点,服饰、言语、行为都符合礼法道德。然后才能长久地保住自己的宗庙,奉祀祖先。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

注释

[1]口过:言语的过失。

[2]怨恶:怨恨,不满。

[3]三者备:三者,指服、言、行,即法服、法言、德行。备,完备齐全。

[4]宗庙:古代祭祀祖宗的屋舍。

解析

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取得成功的人,因为不能慎言谨行而导致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而且往往有这么一个规律: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是失败却很容易,有时只需要一句话、一个不当的做法,就可以让你身败名裂,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不管是什么人都应当谨言慎行。

典例阐幽

代父从军彰显女儿孝心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其他办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这段感人的代父从军故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佩服木兰的勇敢和一颗炙热的孝女之心。

原文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1]。”

译文

《诗经》里说:“即使是在早晨和夜晚,也不能有任何的懈怠,要尽心竭力地去奉事天子!”

注释

[1]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夙,早。匪,非,不。懈,松懈,懈怠。一人,指周天子。

解析

尽管守土治民的重大责任不属于卿、大夫,但作为 *** 部门的一个群体,君主诸侯的辅政人员,对政治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卿、大夫之孝,应以忠于职守、拥护其主为首要因素,还应特别注意确保他们的言行举止万无一失,因为只有这样,卿、大夫才能长久地享有荣华与富贵。

典例阐幽

教人行孝的太守

历史上,在地方官中,教导人们遵从孝行的人,当数北魏时的房景伯。房景伯(478—527),性情淳厚,弟弟们尊敬他如同严父。房景伯有个族叔做过官,他的族叔房法寿原本是个无赖,只不过却比较孝敬。房景伯的家境比较贫寒,早年靠为人抄书供养母亲,后来他做了清河太守。

当时,清河盗贼作乱。郡民刘简虎曾无礼触犯房景伯,后投奔山贼。房景伯就提拔刘简虎的儿子为佐治官吏,让他告谕山贼既往不咎。山贼们见房景伯不记旧仇,于是相率投降。

不过房景伯被后人称道的是,他向管辖的郡内一个不孝的年轻人示范孝敬母亲的故事。

当时清河郡下面有个贝邱县,在今山东境内。贝邱有一位妇人控告儿子不孝,叫房景伯来管管,惩治一下。房景伯本来想把那个儿子叫来大堂训斥一番。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先告诉了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说:“这些小民未曾受学,不知礼教,应以德化引导,让他们知耻向善。”于是召见妇人,每日同到厅堂,与她相对饮食。房景伯还叫来她的儿子,命其子侍立堂下,观看房景伯侍奉母亲饮食。不到十日,这位不孝的儿子就感到非常的内疚,请求回去。崔氏说:“此子虽然表面羞愧,不知内心是否真正悔过,暂留几日。”于是房景伯又把这对母子留了二十天。后来其子深受感化,叩头流血,真心悔悟,他的母亲也流下眼泪,乞求回去。回去后,这位不孝的儿子果然洗心革面,对自己的母亲很孝顺,成为了当时一个著名的孝子。宋朝有人写诗说:“亲见房太守,殷勤奉旨甘。哪能不心愧,岂止是颜惭。”

陈毅探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行孝悌,得民心

韩邦靖,字汝度,明朝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人。他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与哥哥韩邦奇一起考上了进士,当上了山西左参议,守卫大同。当时赶上了荒年,老百姓吃不到粮食,饿死无数人。乡下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韩邦靖见此情景,很想帮助百姓度过灾难,于是他就上奏此事,希望朝廷能赈济灾民,但是却没有被通过。他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因此就想辞官归隐,但还没得到批准,就要先动身上路。乡亲们知道后,自发组织起来,站在路旁痛哭流涕,劝他留下来。韩邦靖含着泪回到家乡,不久就病逝了。后来他的哥哥韩邦奇也做了参议,来到大同,乡亲们知道他是韩邦靖的哥哥,都纷纷出来迎接他,并激动地哭了起来。

在此以前,韩邦奇曾经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一年多。韩邦靖非常担心哥哥的身体,并亲自服侍哥哥。给哥哥吃的药,他都要先尝一下冷热;他还亲手送上哥哥吃的食物。后来,韩邦靖病重,哥哥韩邦奇也是不分昼夜地照顾他达三个月之久。韩邦靖去世后,哥哥只吃简单的饭菜,穿了五个月的孝服。乡亲们都很感动,并为他们立了一块孝悌碑。

感天地泣鬼神的孝子

有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孝子张嵩的事。

张嵩,陇西人,是个有名的孝子。在他八岁的时候,母亲得了重病,躺在床上不思饮食。有一天她忽然想要吃堇菜,张嵩听说,连忙跑到野地里去找。

当时正是冬天,野外是一片一片的枯草,一丝绿意也没有。张嵩把四处都找遍了,还是不见堇菜的踪影。于是他放声大哭:“娘啊,您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我却不能报答您。现在您生病了,什么时候才能康复啊。上天如果怜悯我,就让堇菜生长出来吧。”

他哭啊哭,从早上一直哭到中午,天空都为之变了色,红红的太阳躲起来了,乌云越压越低,终于下了一场雨。雨过天晴,张嵩惊奇地发现有无数棵堇菜破土而出。

原来老天爷也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了。张嵩***了许多堇菜回家,母亲吃了堇菜后,便能下地行走,病也立刻好了。张嵩长大成人后,母亲生病去世了。张嵩家里十分富有,仆役成群,但做棺材、筑坟墓他一律自己动手,不肯让奴仆出力。送葬的时候也不肯让别人帮忙,有些与众不同。他们夫妻二人亲自把母亲的棺材背上车,然后张嵩让妻子在前面拉车,他自己则在后面推着,一同向坟地走去。

当时狂风暴雨大作,路上的淤泥可以没过膝盖。但奇怪的是他们送葬所经过的路上却是干干净净,一点灰尘也没有。

张嵩把母亲安葬完毕,又哭了一场。此后他天天亲自为母亲培土修坟扫墓,天天一边做这些事一边哭,哭得头发也掉光了。就这样过了三年。

有一天,张嵩又伏在墓碑上哭。这时在坟墓的正北方向响起了隆隆的雷声,越传越近。伴随着雷声又有一道风云来到了张嵩身旁。风云像长出了双手,抱着他把他放在东边距坟八十步远的地方。然后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像一把利剑直劈入坟冢,坟被劈成了两半,棺材露了出来。

张嵩非常惊骇,连滚带爬地到了棺材旁边,看见棺材上写着:“张嵩的孝心通达于神明,神念你一片至诚的心,暂放你母亲回去,她还可以再活三十二年,你要好好地侍奉她。”

听说了这件事的人都啧啧称奇。都说从古至今,还没听说过这等事呢。最后连皇帝也知道了,大为感动,便拜张嵩为金城太守,后来又升迁为尚书左仆射。

夙夜匪懈什么意思?

成语: 夙夜匪懈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 793 成语 : 夙夜匪懈 注音 : ㄙㄨˋ |ㄝˋ ㄈㄟˇ ㄒ|ㄝˋ 汉语拼音 : sù yè fěi xiè 参考词语 : 夙夜不解, 夙夜不懈, 匪懈夙宵 反义 : 一暴十寒, 半途而废 近义 : 夜以继日, 夙兴夜寐, 孜孜不倦 释义 : 「夙夜匪懈」之「懈」,典源作「解」。形容日夜勤奋,从不懈怠。语本《诗经.大雅.烝民》。 Emoji符号 : 夙懈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夙夜匪懈”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根据《诗经.大雅.烝民》的内容,可以知道这首诗是尹吉甫在晓得周宣王要派仲山甫去治理齐地后写的,一方面在赞美仲山甫的品德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同时赞美周宣王能够任用贤人,使周王室再次兴盛。典源收录的是这首诗的第四章,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这段话大意是说:仲山甫是个明达事理、能洞见时势的人,从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总是日夜勤奋不懈的努力工作,以服侍君王一人。后来「夙夜匪懈」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日夜勤奋,从不懈怠。 典源 : 《诗经.大雅.烝民》肃肃1>王命,仲山甫2>将之。邦国若否3>,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4>匪解5>,以事6>一人。 〔注解〕 (1)肃肃:严正的样子。 (2)仲山甫:周宣王之大臣,生卒年不详。亦称樊仲山甫、樊穆仲、樊仲。 (3)若否:犹「臧否」,好坏、善恶。否,音ㄆ|ˇ。 (4)夙夜:从早到晚。 (5)解:通「懈」,怠惰。 (6)事:服侍、侍候。 书证 : 01.汉.扬雄〈元后诔〉:「穆穆明明,昭事上帝;弘汉祖考,夙夜匪懈;兴灭继绝,博立侯王。」 02.汉.荀悦《前汉纪.卷一六.昭帝纪》:「忠顺不失,夙夜匪懈,顺理处和,以辅上德,是谓良臣。」 03.《太平御览.卷二三○.职官部.卫尉卿》引《续汉书》:「赵喜,字伯阳,为卫尉,尽心事上,夙夜匪懈。」 04.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是以在上不骄,夙夜匪懈,或设醴以求贤,或吐飧而接士。」 05.《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伍子胥变文》:「丈夫契阔,何大迍邅?忠心尽节,事君九年,夙夜匪懈,晨省无愆。今遭落薄(魄),知复何言。」 06.《续资治通鉴.卷一○一.宋纪一○一.高宗建炎二年》:「臣自留守京师,夙夜匪懈,经画军旅。近据诸路探报,敌势穷蹙,可以进兵。」 07.明.屠隆《昙花记.第四二出》:「位列清班,职司秘检,常侍宝座,日近至尊,身心转虔,夙夜匪懈。」 08.《封神演义.第八回》:「妾侍圣躬十有六载,生二子,位立东宫,自待罪宫闱,谨慎小心,夙夜匪懈。」 用法说明 : 语义说明形容日夜勤奋不懈怠。 使用类别用在「勤奋苦干」的表述上。 例  句 <01>为了提早完成这项工程,所有同仁无不兢兢业业,夙夜匪懈。 <02>他这个人一向负责尽职,只要上级交代的工作,必定夙夜匪懈,全力以赴。 <03>最近总经理一再宣称:由于大家夙夜匪懈地努力,公司业绩才能蒸蒸日上。 <04>他为了参加此次考试,半年来夙夜匪懈,拚命苦读,如今终于如愿以偿,***称羡。 <05>台风过后,工程人员夙夜匪懈地抢修断落的电线,才使大家免于断电之苦,真是劳苦功高。 成语接龙

“夙”字开头的成语

夙夜匪懈 夙兴夜寐 夙夜不懈 夙夜不解

“懈”字结尾的成语

夙夜匪懈 夙夜不懈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夙夜匪懈。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夙夜匪懈。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夙夜匪懈”分成的单字详解:

夙, 夜, 匪, 懈。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啥意思?

词目

夙夜匪懈

发音

sù yè fěi xiè

释义

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反义词

醉生梦死

引用

《后汉纪》孝章皇帝纪上卷第十一 ...者奉侍先帝,劬劳帷幄。建初之后,以至亲供养长乐宫,昏定晨省, 夙夜匪懈 。今赐贵人赤绶〔一〕,安车一驷,永巷宫人二百,御府杂帛... 《后汉纪》孝和皇帝纪下卷第十四 ...稍迁至尚事令,在机密,数为忠言,进用良吏。章帝以棱忧国忘家, 夙夜匪懈 ,数赏赐之。是时,郅寿、陈宠俱为尚书,皆以才能见重。帝... 《后汉纪》孝灵皇帝纪上卷第二十三 ...为灾殃。故大将军窦武忠肃恭俭,有援立之功。太傅陈蕃敦方抗直, 夙夜匪懈 。一旦被诛,天下惊怛,海内嘿嘿,莫不哀心。昔周公既薨,... 《尔雅注疏》卷三·释言 ...,怠也”。○释曰:谓怠慢也。《大雅#8226;烝民》云:“ 夙夜匪懈 。”  宣,缓也。(谓宽缓。)遇,偶也。(偶... 《十七史百将传》卷七 ...时序。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坚从容常谓猛曰:“卿 夙夜匪懈 ,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以卒岁。”猛曰:“不... 《昭明文选》卷三 ...庆福,致赉於九扈,使民不*放。善曰:毛诗曰:田畯至喜。又曰: 夙夜匪懈 ,左氏传曰:郯子曰:九扈为九农正。杜预曰:扈有九种也:... 《昭明文选》卷四十六 ...谓也。尚书曰:夔典乐,教胄子。孝经曰:爱敬尽於事亲。毛诗曰: 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吕氏春秋曰:爱敬尽於事亲,光耀加於百姓,究... 《昭明文选》卷四十七  ...缪束薪。毛苌曰:绸缪,犹缠绵也。周易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夙夜匪懈 ,义在缉熙。毛诗曰: 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缉熙,已见上文... 《韩诗外传》卷八 ...有良翰。’又曰:‘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如是、可谓救世矣。”... 《全梁文》卷三十一 ...膺寺主。上事师虔孝,先意承旨,尽身竭力,犹惧弗及。躬修三业, 夙夜匪懈 。僧使众役,每居其首,精进劬勒,触事关涉。有开士马先生... 《全梁文》卷五十 ...(上阙)莫不改过。(上阙)安成康王□□□□异体弥深友(上阙) 夙夜匪懈 ,吐握□怠(上阙)月八日□□□□□□疾至大渐,舆驾骤幸... 《全梁文》卷七十一 ...至诸经,法藏渊旷,日有异闻。禅师于瓦官寺教习禅道,门徒数百, 夙夜匪懈 ,邕邕肃肃,致可欣乐三藏法师于中寺出律,本末精悉。若睹... 《全后汉文》卷三 ...勉顺时气,劝督农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贼,详刑慎罚,明察单辞, 夙夜匪懈 ,以称朕意。(《后汉·明帝纪》)   ... 《全后汉文》卷四 ...,奉侍先帝,劬劳帷幄。建初之后,以至亲供养长乐宫,昏定晨省, 夙夜匪懈 。今赐贵人王赤绶安车一驷,永巷宫人二百,御府杂帛二万匹... 《全后汉文》卷六十四 ...殃。故大将军窦武,忠肃恭俭,有援立之功;太傅陈蕃,敦方抗直, 夙夜匪懈 ,一旦被诛,天下惊怛,海内默默,莫不哀心。昔周公既薨,... 《全晋文》卷五十七 ...丧乱备矣,胜途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绸缪哲后,无妄惟时。 夙夜匪懈 ,义在缉熙。三略既陈,霸业已基。  公琰殖根,不忘中正... 《全晋文》卷六十八 ...不克承厥诲,用增茂我敦笃,以播休美于一世,厥乃可不遵。惟我用 夙夜匪懈 ,日钻其道,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用欲罢不敢。岂唯予... 《敦煌变文集新书》卷 五 ...更复向前,凄怆依然。丈夫契阔,何大迍邅?忠心尽节,事君九年, 夙夜匪懈 ,晨省无愆。今遭落薄(魄),知复何言。语已怀〔恨〕,气... 《唐文拾遗》卷十五 ...,自叶巽贞之吉;尽忠补过,不忘前惕之勤。损兹骄盈,戒其遍辟, 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献替之规,不忘於忠恕;损益之义,皆出於仁厚... 《唐文拾遗》卷六十五 ...。主上深思侍卫,追赴洛阳,寄以腹心,弗遑靡?。加以劬劳钤禁, 夙夜匪懈 ,无宁晏寝,遘以膏肓,从此弥留,方随大渐。以***垂拱元...

夙夜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

出处:《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翻译: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大雅·烝民》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为周宣王时代的重臣尹吉甫所作,周宣王派仲山甫去齐地筑城,临行时尹吉甫作此诗赠之。

全诗八章,每章八句,赞扬仲山甫的美德和辅佐宣王的政绩。此诗在说理中不时***用民间谚语、俗语,用词精当,还多用叠字,使诗歌既生动又入理,增加了表现力。

此句出自西周·佚名的《诗经》所收录的一首诗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周宣王重臣尹吉甫的作品。《毛诗序》谓“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此诗首章起句不凡。开头四句郑重提出“人性”这一命题,哲理意味甚浓。

前人多认为这是最早的“性善论”,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与孔子的阐释作为论“性善”的理论依据。但从全诗考察,似乎诗人并不是倡导什么“性善论”,他只不过是借天赋予人以善性,为下文歌颂仲山甫张本。

第一章颂扬仲山甫应天运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总领全诗。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遗余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与政绩:首先说他有德,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其次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成为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

再次说他洞悉国事,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王;继而说他个性刚直,不畏,不欺弱者;进而回应前几章,说他德高望重,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补衮之臣。

诗人对仲山甫推崇备至,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七、八两章才转到正题,写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安慰行者,祝愿其功成早归。

全诗基调虽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诗中关于仲山甫行事与心理的叙述,从中大体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世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认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唤。

不难理解,此诗对仲山甫的种种赞美,是真实的、现实的,然而也不排除其中有某些理想化的成分,包含着诗人所代表的这一阶层的期盼。有人斥此篇为“谀词”,似乎过苛。

作者简介:

尹吉甫(前852—前775),春秋时期卫国(今河南鹤壁市)人,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为尹,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

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风者、编纂者,是尹姓族、吉姓族人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周宣王中兴周朝,因为是流传后世的《诗经》的总编篡者,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曾有子伯奇、尹伯封。尹吉甫晚年任周幽王佐命之臣,最终因岁数过高,无疾而终。

夙夜匪懈、焚膏继晷什么意思

“夙夜”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朝夕,日夜;日夜从事;古地名。在引申意上形容某人孤单、孤独。

读音为sùyè,出自《诗经·召南·***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夙夜这个词语中的“夙”字意是为“早晨”,“夜”字意为“晚上”。夙夜二字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起居规律非常规律,每天早起晚睡,勤奋工作。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也能使工作效率更高。

在古代,夙夜是指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非常辛苦的工作状态。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有“乃使下吏齎敕书往来诸军,夙夜兼道,风雨无阻。”的描述,形容下吏为了传达命令,不分昼夜奔波于各军之间。

在现代社会中,夙夜被更多地用来形容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夙起夜归、夙兴夜寐等等,这些词语反映出人们的生活、工作状态。对于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来说,夙夜勤奋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态度。

造句:

1、他读书夙夜匪懈,所以才多识广。

2、为了帮助洪灾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领导同志们深入千家万户,夙夜匪懈,达数月之久。

3、如果没有他们战胜了那些吃人的魔鬼而如今又夙夜匪懈地保护着我们的安宁,我们哪里会有这样平静的生活?

4、他夙夜匪懈,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使人钦佩。

5、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大家必须谨记在心,夙夜警惕。

6、他一直被夙夜难寐所困扰着。

7、有太多的事值得回味,唯有想你让我夙夜难寐,感恩节送你祝福最实惠,感谢你我在困难跟前一起面对,愿你节日快乐,日子和美。

8、蹉跎岁月最劳神,昼夜忙碌亦伤人,心中所想夙夜难寐,远虑近忧蓄微尘,膏肓岂能总沾身,英姿焕发天地新。让我们拥有一样的回忆梦想,和谁都羡慕的缘分!朋友,有你相伴的日子最为开心。

明哲保身成语故事

夙夜匪懈

夙夜匪懈 日夜辛劳,勤奋不懈。 出自《诗经·大雅·烝民》。

焚膏继晷 [fén gāo jì guǐ]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意为点燃灯烛来接继日光照明。膏,油脂之类,指灯烛。晷,日光。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

光明日报》1***7.1.9:“(周总理)日理万机,焚膏继晷。”

明哲保身

注音míng zhé bǎo shēn

成语故事周朝时,宣王重视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他的王朝得到振兴。当外族不断入侵时,周宣王派大臣仲山甫到齐地建筑城池。大臣尹吉甫写诗赞美仲山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赞扬仲山甫不辞辛劳。

出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诗·大雅·烝民》

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管闲事

相近词洁身自好

反义词同流合污

示例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

其它使用

◎ 胆大的偏偏到街心去逞强,明哲保身的,则溜着边儿骑,而且一边骑、一边还小心翼翼地朝四下里张望。

◎ 我当时说话很不注意,常常发牢骚,他就提醒我说:"时局既然如此,以后说话可得小心,要注意明哲保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