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_披发入山的人生状态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12 0
  1. 湖心亭看雪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2. 《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及译文
  3. 梁实秋的名人名言
  4. 傅山与康熙的那些事散文
  5. 杨度的人物生平
  6. 麋公张岱文言文翻译
  7. 我想要《聊斋》的《画壁》原文。

《湖心亭看雪》一篇留在课本上使人们略晓文人张岱的才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意境之萧疏,其文笔之精炼,使人为之赞叹。

今人常从《陶庵梦忆》中追忆张岱的妙趣横生;从《夜航船》中窥见古代南方水乡的闲谈杂叙,从而对张岱的博闻强识包罗万象的知识面油然敬佩;或从那篇著名的《自为墓志铭》一感张岱之浮华半生,却很少真正得知作为文人、史家的他身处明末一代的悲凉与困苦。

现代史学大家史景迁为之作传,书写这位放浪不羁的文人一生。

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_披发入山的人生状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如张岱在《陶庵梦忆》序文中写:

明末文人张岱,字石公,号陶庵,跨越明清两朝更替的明末文学家,史学家。他之文学造诣极高,又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为浙东四大史家之一。尤善小品文,文笔洗练,留下史学巨著《石匮书》。

万历二十五年,张岱出生于绍兴地界的一个官宦世家。这是一个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家族多为饱学之儒,曾祖父张元忭为隆庆五年状元及第,祖父曾为万历年间进士,父亲亦为朝中官员,族内人士多通史家,经学,理学,文学。再加上身处南方繁华靡丽之地,萧鼓弦歌,丝竹画舫,沾染一身的富贵烟火气,张岱的前半生可谓享尽繁华,纵情声色犬马。

从他的《自为墓志铭》中可见一斑:

纵然繁华尽处如过眼云烟,以他平生所见所娱,称得上是世人眼中的不学无术,纨绔子弟,可他所求不过万物真实的精粹,所求不过人间至真的美感,玩乐精于极致,方成精神上的趣味。这句自评既为喟叹般的忏言,也不无自负之意。

作为精神上的挖掘者,他极力探索形形的事物,饱览山水,熟阅诗文,品赏万物。

当他品泉煮茶时,先是逸神琢磨,体会意味,发现一处甘冽的禊泉后,便随手记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天为白。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淡淡欲散”,而后烘制茶叶,配之以禊泉,精心研制一种茶,称之为“兰雪茶”。

令人惊叹的是,这一茶不出五年备受名家青睐,甚至有伪劣商家劣质兰雪茶而仍被人们哄抢一空。最后致使禊泉水因声名过大而被毁,尽管张岱十分不舍此等甘冽泉水,终究无用,以至于看开后感叹,“福德与罪孽正等。”

一时又迷上琴音,他深知琴音不练不能进步,拉亲友结丝社,操练绍兴琴歌,涧响,松风,以“谐畅风神,雅羡心生于手”常存心中,勤加操练后,便能“如出一手,听者皆服”。

天启二年,二十五岁的张岱又迷上斗鸡,仿照王勃写了檄文,他的二叔以古董,书画,文锦,川扇为胜负,但常常是以败告终,这一乐趣直到张岱在一次野史中发现唐玄宗好斗鸡而亡国才告终。

赏景,他游走天地间,盛赞各处的精妙景色。

比如他带着伶人登上城隍庙山门,坐观“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在中秋夜的虎丘,“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在葑门荷宕,“大约露帏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乱云出峡,挥扇则星流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

连戏剧,张岱也十分精通,这来自家族的传承,张氏一家都偏爱纵情俗尘。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多次写到戏班伶人的唱功戏台,就自家戏班当中,写女伶朱楚生教戏,写其弟弟平子的戏班在月光下唱戏,“濯濯如新出浴。”

他像个浪荡的游客,寻找着世间 另异 的乐趣,每沉迷一样,就像入瘾的君子将之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偏偏他癖好极多,行走在不同的趣味之中,仿佛寻幽探僻之间,便可慵懒地求得人间享乐的真谛。

所以当张岱于雪天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舟子窃窃细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的前半生,快意人生数十载,不为功名碌碌,只求于世事中研求事物的精妙,享乐声色,见识广博,博学才子不入他眼,贤人名望不挂他心,正是富贵中的一位痴人相公。

这样一个趣人,放浪形骸,游走天涯,挥洒笔墨,不拘一格,也就形成了独特才思的小品散文,大概以他后期的情怀,仍然想将这明朝年间的趣事留给后人品鉴。

崇祯十七年,两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国祚已灯尽油枯,崇祯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清军大举入关,中原领地在战火中面目全非。

张岱在明末的战乱中眼见得人世变幻,亲人离散,好友为明臣大义沉湖自绝,曾有报效鲁王随战抗敌的想法,但他只一介“东海布衣”,仍不过书生意气

在劫数将至之际,张岱曾在梦中梦到好友祁世培,其时,祁世培已经为国捐躯,张岱心中敬佩,道,“为吾辈生色”,而这梦中,世培却语生指责,“此时不埋名屏迹,出山何为耶?”张岱当时想着要跟随鲁王,可祁世培却不表赞同。

天数如何,奈何,奈何!明朝已亡,回天乏术!

无论他还抱有怎样的幻想,这后半生,已成明朝遗老,就如他在序言中写,“每欲引诀,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真的只是尚息人间罢了。

张岱抱着明史藏书仓皇奔走,隐居山林,将所有的家产留给军队,再安置好在世的几个儿子和夫人,家中三万卷藏书亦无暇顾及,“籍甲内挡箭弹,四十年所积,亦一日尽失。”

他跑去绍兴西南百里隐居三年,又辗转它处,其中困苦难以赘述,只将所有心力放在明史之上,以毕生才力尽付《石匮书》。

从前的靡丽繁华,真正成为“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下的云烟过往。

“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披发入山的张岱遭遇的已非他所能想象,与早年的衣食不愁不同,饥肠辘辘,米炊难以为继是常事;隐姓埋名后,颠沛流离的数年,使得半百之躯残破不堪。

所以鸡鸣枕上时,他忆起旧日的古玩戏伶,琴音茶色,灯火煌煌,无数的旧日繁华如片段蜃影留存脑海,“饥饿之余,好弄笔墨”,于是,在回忆旧事中一一写就散文,成就《陶庵梦忆》。

昔日挥金如土,今日已是穷困潦倒。眼前一切劫难在他眼中成了往日糜烂奢华的报应,他在陶庵自序中写忏悔之言,《自为墓志铭》中写自嘲之言。

他时常心起自绝念头,又因著书未成作罢。想来,国难家亡,其凄惨境遇令人叹息。

隐居之初,他十分崇尚陶渊明,常常以其诗作聊以慰藉,后来更加不再怨天尤人,于快园中悠然自乐,“粗羹淡饭饱则休,破衲鹑衣暖则休”,不再念想报应之事,只一心决意著书,将自己家世亲属的逸事时闻写入《快园道古》。

更遑论《石匮书》的编撰,这本史学著作写于崇祯元年,明亡后十年成书,数次易稿,九正其讹。顺治年间的谷应泰十分敬佩张岱的才华,在编撰《明朝记事本末》时花百金购《石匮书》,其中多处引自该著作。

对于自己的一生,张岱决意效仿徐文长自写墓志铭,全篇嘲讽了自己乃不学无术,乃无用之人,却又回顾了生命中绚烂梦幻的前半生。作为文学家,史学家的他,费尽心力留下的著作不算一场空,也是他毕生有为的写照。

1680年,张岱写完最后一本书便溘然长逝,享年八十四岁。

前半生追求精神极致的富足,后半生历经身躯极端的困困。置身热闹繁华中,他似一个痴人;世乱更替中,他窥见人间冷暖真情,然后于苍凉中清醒的自视。

“劳碌半生,终成梦幻”的背后,正是这样一个半痴半醒之人。

湖心亭看雪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作。

原文节选: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扩展资料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作者简介:张岱(15***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

百度百科-湖心亭看雪

《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及译文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扩展资料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梁实秋的名人名言

《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及译文

 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集。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江西孟龙潭与朱孝廉客都中,偶涉一兰若,殿宇禅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挂褡其中。见客入,肃衣出迓,导与随喜。殿中塑志公像,两壁画绘精妙,人物如生。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已到壁上。见殿阁重重,非复人世。一老僧说法座上,偏袒绕视者甚众,朱亦杂立其中。少间似有人暗牵其裾。回顾,则垂髫儿冁然竟去,履即从之,过曲栏,入一小舍,朱次且不敢前。女回首,摇手中花遥遥作招状,乃趋之。舍内寂无人,遽拥之亦不甚拒,遂与狎好。既而闭户去,嘱勿咳。夜乃复至。如此二日,女伴共觉之,共搜得生,戏谓女曰:?腹内小郎已许大,尚发蓬蓬学处子耶?共捧簪珥促令上鬟。女含羞不语。一女曰:?妹妹姊姊,吾等勿久住,恐人不欢。?群笑而去。生视女,髻云高簇,鬟凤低垂,比垂髫时尤艳绝也。四顾无人,渐入,兰麝熏心,乐方未艾。

 忽闻吉莫靴铿铿甚厉,缧锁锵然,旋有纷嚣腾辨之声。女惊起,与朱窃窥,则见一金甲使者,黑面如漆,绾锁挈槌,众女环绕之。使者曰:?全未?答言:?已全。?使者曰:?如有藏匿下界人即共出首,勿贻伊戚。?又同声言:?无。?使者反身鹗顾,似将搜匿。女大惧,面如死灰,张皇谓朱曰:?可急匿榻下。?乃启壁上小扉,猝遁去。朱伏不敢少息。俄闻靴声至房内,复出。未几烦喧渐远,心稍安;然户外辄有往来语论者。朱局蹐既久,觉耳际蝉鸣,目中火出,景状殆不可忍,惟静听以待女归,竟不复忆身之何自来也。

 时孟龙潭在殿中,转瞬不见朱,疑以问僧。僧笑曰:?往听说法去矣。?问:?何处?曰:?不远。?少时以指弹壁而呼曰:?朱檀越!何久游不归?旋见壁间画有朱像,倾耳伫立,若有听察。僧又呼曰:?游侣久待矣!?遂飘忽自壁而下,灰心木立,目瞪足软。孟大骇,从容问之。盖方伏榻下,闻叩声如雷,故出房窥听也。共视拈花人,螺髻翘然,不复垂髫矣。朱惊拜老僧而问其故。僧笑曰:?幻由人生,贫道何能解!?朱气结而不扬,孟心骇叹而无主。即起,历阶而出。

 异史氏曰:?幻由人生?,此言类有道者。人有*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老婆心切,惜不闻其言下大悟,披发入山也。?

 译文

 江西的孟龙潭,与朱举人客居在京城。他们偶然来到一座寺院,见殿堂僧舍,都不太宽敞,只有一位云游四方的老僧暂住在里面。老僧见有客人进门,便整理了一下衣服出来迎接,引导他俩在寺内游览。大殿中塑着手足都作鸟爪形状的志公像。两边墙上的壁画非常精妙,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东边墙壁上画着好多散花的天女,她们中间有一个垂发少女,手拈鲜花面带微笑,樱桃小嘴像要说话,眼睛也像要转动起来。朱举人紧盯着她看了很久,不觉神摇意动,顿时沉浸在倾心爱慕的凝思之中。

 忽然间他感到自己的身子飘飘悠悠,像是驾着云雾,已经来到了壁画中。见殿堂楼阁重重迭迭,不再是人间的景象。有一位老僧在座上宣讲佛法,四周众多僧人围绕着听讲。朱举人也掺杂站立其中。不一会儿,好像有人偷偷牵他的.衣襟。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垂发少女,正微笑着走开。朱举人便立即跟在她的身后。过了曲曲折折的栅栏,少女进了一间小房舍,朱举人停下脚步不敢再往前走。少女回过头来,举起手中的花,远远地向他打招呼,朱举人这才跟了进去。见房子里寂静无人,他就去拥抱少女,少女也不太抗拒,于是和她亲热起来。不久少女关上门出去,嘱咐朱举人不要咳嗽弄出动静。夜里她又来到。

 这样过了两天,女伴发觉了,一块把朱举人搜了出来,对少女开玩笑说:?腹内的小儿已多大了,还想垂发学处女吗?都拿来头簪耳环,催促她改梳成**发型。少女羞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女伴说:?姊妹们,我们不要在这里久待,恐怕人家不高兴。?众女伴笑着离去。朱举人看了看少女,像云一样形状的发髻高耸着,束发髻的凤钗低垂着,比垂发时更加艳绝人寰。他见四周无人,便渐渐地和少女亲昵起来,兰花麝香的气味沁人心脾,两人沉浸在欢乐之中。 忽然听到猛烈的皮靴走路的铿铿声,并伴随着绳锁哗哗啦啦的声响。旋即又传来乱纷纷的喧哗争辩的声音。少女惊起,与朱举人一起偷偷地往外看去,就见有个穿着金甲的神人,黑脸如漆,手握绳锁,提着大槌,很多女子围绕着他。

 金甲神说:?全到了没有?众女回答:?已经全到了。?他又说:?若有藏匿下界凡人的,你们要立即告发,不要自己找罪受!?众女子同声说:?没有。?金甲神反转身来像鱼鹰一样凶狠地看着周围,像要进行搜查。少女非常害怕,吓得面如死灰,慌张失措地对朱举人说:?赶快藏到床底下。?她自己则开开墙上的小门,仓皇逃去,朱举人趴在床底下,大气不敢出。不久听到皮靴声来到房内,又走了出去。一会儿,众人的喧闹声渐渐远去,朱举人的心情才稍稍安稳了一点。

 然而门外总是有来往说话议论的人。他心神不宁地趴了很久,觉得耳如蝉鸣,眼里冒火,几乎没法忍耐。但也只有静静听着,等待少女归来,竟然不再记得自已是从哪里来的了。 当时孟龙潭在大殿中,转眼不见了朱举人,便很奇怪地问老僧。老僧笑着说:?去听宣讲佛法去了。?孟龙潭问道:?在什么地方?老僧回答说:?不远。?过了一会儿,老僧用手指弹着墙壁呼唤说:?朱施主游玩这么久了,怎么还不归来?立即见壁画上出现了朱举人的像,他侧耳站立,像是听见了。老僧又呼唤说:?你的游伴久等了。?朱举人于是飘飘忽忽从墙壁上下来,灰心呆立,目瞪足软。孟龙潭大为吃惊,慢慢问他。原来朱举人刚才正伏在床下,听到叩墙声如雷,因此出房来听听看看。

 这时他们再看壁画上那个拈花少女,已是螺髻高翘,不再垂发了。朱举人很惊异地向老僧行礼,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老僧笑着说:?幻觉生自人心,贫僧怎么能解呢!?朱举人胸中郁闷不舒,孟龙潭心中则惊骇无主。两人立即起身告辞,顺阶而下出门离去。 ;

傅山与康熙的那些事散文

1、只有夷狄之人才披发左衽,只有佯狂的人才披发为奴,只有愤世的人才披发行吟,只有隐遁的人才披发入山。

2、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有人八十岁才开始学画,也有人五十岁才开始写***,都有惊人的成就。狗永远不会老得到了不能学新把戏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

3、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很不容易。

4、季淑的家是一个典型的大家庭,人多口杂。按照旧的风俗,一个二十岁的大姑娘和一个青年男子每周约会在公共场所出现,是骇人听闻的事,罪当活埋!冒着活埋的危险在公园里游憩啜茗,不能说是无拘无束。什么事季淑都没瞒着她的母亲,母亲爱女心切,没有责怪她,反而殷殷垂询,鼓励她,同时也警戒她要一切慎重,无论如何不能让叔父们知道。所以季淑绝对不许我到她家访问,也不许寄信到她家里。

5、事有凑巧,有一天我们在公园里的四宜轩品茗。说起四宜轩,这是我们毕生不能忘的地方。名为四宜,大概是指四季皆宜,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宜轩在水榭对面,从水榭旁边的土山爬上去,下来再钻进一个乱石堆成的又湿又暗的山洞,跨过一个小桥,便是。轩有三楹,四面是玻璃窗。轩前是一块平地,三面临水,水里是鸭。有一回冬天大风雪,我们躲在四宜轩里,另外没有一个客人,只有茶房偶然提着开水壶过来,在这里我们初次坦示了彼此的爱。

6、火腿的历史且不去谈它。也许是宋朝大破金兵的宗泽于无意中所发明。宗泽是义乌人,在金华之东。所以直到如今,凡火腿必曰金华火腿。东阳县亦在金华附近,《东阳县志》云:薰蹄,俗谓火腿,其实烟薰,非火也。腌晒薰将如法者,果胜常品,以所腌之盐必台盐,所薰之烟必松烟,气香烈而善入,制之及时如法,故久而弥旨。火腿制作方法亦不必细究,总之手续及材料必定很有考究。东阳上蒋村蒋氏一族大部分以制火腿为业,故蒋腿特为著名。金华本地常不能吃到好的火腿,上品均已行销各地。

7、人的一生没有几个八年,何况是正在宝贵的青春。

8、真正听京戏的内行人怀里揣着两包茶叶,踱到边厢一坐,听到妙处,摇头摆尾,随声击节,闭着眼睛体味声调的妙处,这心情我能了解,但是他付了多大的代价!他听了多少不愿听的声音才能换取这一点音乐的陶醉!到如今,听戏的少,看戏的多。唱戏的亦竟以肺壮气长取胜,而不复重韵味,唯简单节奏尚是多数人所能体会,铿锵的锣鼓,油滑的管弦,都是最简单不过的,所以缺乏艺术教养的人,如一般大腹贾,大人先生,大学教授,大家闺秀,大名士,大豪绅,都趋之若鹜,自以为是在欣赏音乐!

9、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呢。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10、自古就有沐浴而朝,斋戒沐浴以祀上帝的说法。

11、诗不能卖钱。一首新诗,如拈断数根须即能脱稿,那成本还是轻的,怕的是像牡蛎肚里的一颗明珠,那本是一块病,经过多久的滋润涵养才能磨练孕育成功,写出来到哪里去找顾主?

12、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

13、季淑从小学而中学而国立北京女高师之师范本科,几乎在饔飧不继的情形之下靠她自己努力奋斗而不辍学,终于一九二一年六月毕业。从此她离开了那个大家庭,开始她的独立的生活。

14、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15、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丰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

16、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间。

17、树与人早晚都是同一命运,都要倒下去,只有一点不同,树担心的是外在的险厄,人烦虑的是内心的风波。

18、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

19、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20、在当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一项自由。

21、女人握手无须起身,亦无须脱手套。

22、古圣先贤,无不劝孝。其实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则劝亦无大效。父母女间的相互的情爱都是天生的。不但人类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兽之中会有枭獍。

23、些话近于愤世嫉俗,事实上世界里还是有朋友的,不过虽然无需打着灯笼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还需要长时间地洗炼。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

24、我对于在家修行的和出家修行的人们有无上的敬意。由于他们的参禅看教,福慧双修,我不怀疑他们有在此生此世证无生法忍的可能,但是离开此生此世之后是否即能往生净土,我很怀疑。这净土,像其他的被人描写过的天堂一样,未必存在。如果它是存在,只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25、我一向不相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眼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

26、老子爱花成癖,这话我不敢说。爱花则有之,成癖则谈何容易。需要有一块良好的场地,有一间宽敞的温室,有各种应用的器材。更重要的是有健壮的体格,和充分的闲暇。

27、做父母的人当初也是少不更事的孩子,代代相仍,历史重演。一代留下一沟,像树身上的年轮一般。

28、谦让的仪式行久了之后,也许对于人心有潜移默化之功,使人在争权夺利奋不顾身之际,不知不觉地也举行起谦让的仪式。可惜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尚短,潜移默化尚未能奏大效,露出原始人的狰狞面目的时候要比雍雍穆穆地举行谦让仪式的时候多些。

29、狮子头,扬州名菜。大概是取其形似,而又相当大,故名。北方饭庄称之为四喜丸子,因为一盘四个。北方做法不及扬州狮子头远甚。

30、只是风流云散,故人多已成鬼,盛筵难再了。

31、荒漠中还有你在我身边歌唱啊,荒漠也就是天堂!

32、我凭窗眺望,不禁说了一句赞叹的话:这地方风景如画,可惜火车走得太快,一下子就要过去了。某大员立刻招呼:教火车停下来。火车真的停了,让我们细细观赏那一片景物。

33、海棠的风姿艳质,于群芳之中颇为突出。

34、童年,我对于荏苒的光阴常起一种流连眷恋的感觉,结果常令我自觉地和故意地一心想念着有些特殊甜美的时光。直迄今日,那些甜美的时光还是活现脑中,依稀如旧的。

35、浪漫的爱,有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爱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极圣洁又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旦接触实际,真个的与这样一个心爱的美貌的女子自由结合后,幻想立刻破灭。原来的爱变成了恨,原来的自由变成了束缚,于是从头再开始追求心目中的爱,自由与美。这样周而复始地两次三番下去,以至于死。

36、人类的历史就是由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在一个花园里开始的。中央公园地点适中,而且有许多地方可以坐下来休息。

37、听说他们是用右手取食,左手则专供做另一种肮脏的事,不可混用,可见也还注重清洁。

38、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

39、每一个破落户都可以拿了几件旧东西来,这是不足为奇的事。国家亦然。多少衰败的古国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惊羡,欣赏,感慨,唏嘘!

40、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41、长舌男是到处有的,不知为什么这名词尚不甚流行。

42、驾驭仆人之道,是有秘诀的,那就是,把他当做人,这样一来,凡是人所不容易做到的,我们也就不苛责于他,凡是人所容易犯的毛病,我们也加以曲宥。

43、行万里路,究不若读万卷书之重要。

44、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

45、昨夜噩梦,心里难过,梦见你和别人谈笑,不理我,醒来有泪沾枕。人说昼有所思,夜则成梦,我白天并未想到这样的事,何以有此怪梦?有梦,比没有好些,究竟在梦里看到了你。

46、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象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搅动出一丝的波澜似的。

47、真爱的人希求的不是自我满足,是心里的幸福。幸福是比自我满足更高的境界。

48、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49、有一些空虚,就想到山,或是什么不如意;山,你的名字叫寂寞,我在寂寞时想你。

50、一片雪花含有无数的结晶,一粒结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个面都反射着光,所以雪才显着那样的洁白。

51、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52、一个民族有几个哲学家没有什么稀奇,但一个民族能以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那就真是非常的事了。无论如何,中国这个民族显然是比较有哲理眼光,而比较没有效率的,如果不是这样,没有一个民族能经过四千年有效率的生活的高血压而继续生存的。四千年有效率的生活是会毁灭任何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在西方,狂人太多了,只好把他们关在疯人院里,而在中国,狂人太稀罕了,所以我们崇拜他们;每一个具有关于中国文学的知识的人,都会证实这句话。我所要说明的便是这一点。是的,中国人有一种轻逸的,一种几乎是愉快的哲学,他们的哲学气质的最好证据,是可以在这种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里找到的。

53、水晶虾饼是北平锡拉胡同玉华台的杰作。和一般的炸虾球不同,一定要用白虾,通常是青虾比白虾味美,但是做水晶虾饼非白虾不可,为的是做出来颜色纯白。七分虾肉要加三分猪板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点点芡粉,葱汁姜汁,捏成圆球,略按成厚厚的小圆饼状,下油锅炸,要用猪油,用温油,炸出来白如凝脂,温如软玉,入口松而脆。蘸椒盐吃。

54、有人只看见和尚吃馒头,没看见和尚受戒,遂生羡慕别人之心,以为自己这一行只有苦没有乐,不但自己唉声叹气,恨自己选错了行,还会谆谆告诫他的子弟千万别再做这一行。这叫做吃一行,恨一行。

55、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56、暴发户对于室内装潢是相当考究的。进得门来,迎面少不得一个特大号的红地洒金的福字斗方,是倒挂历着的,表示福到了。如果一排五个斗方,当然更好,那些是五福临门。

57、我恨上天,我很命运,不让我们早几十年相遇!不过,你想想,人生苦短,几十年的时间总会匆匆过去,迟早还不是一样?眼前的一刹那,如果我们能完全切实的享受,那就是永恒,复何憾有?

58、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是很平实的话。虽不必如荀粲之惑溺,或蒙庄之鼓歇,但夫妻一旦永诀,则不能不中心惨怛。

59、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下去之后五内如焚,浑身发热,必须散步以资宣泄。

60、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61、握手不宜太热烈,太热烈则令人疑你是XX会的人;不宜太冷淡,太冷淡则令人疑你是高傲;不宜太紧,紧则令人痛;不宜太久,久则令人为难;不宜太常握,太常握则容易使你自己的巴掌上起好几块鸡眼!

62、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也许吹胡子瞪眼,也许拍桌子卷袖子,也许口出恶声,也许真个的闹出命案,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而定。

63、不同时代的人,观念上有差别,未可厚非。

64、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

65、天下最快乐的事大概莫过于做皇帝。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至不济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至于后宫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罗列,更是不在话下。清乾隆皇帝,称八旬之觞,镌十全之宝,三下江南,附庸风雅。那副志得意满的神情,真是不能不令人兴起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喟。

66、北平的酱菜,妙在不太咸,同时又不太甜。粮食店的六必居,因为匾额是严嵩写的(三个大字确是写得好),格外地有号召力,多少人跑老远的路去买他的酱菜。我个人的经验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铁门也有一家酱园,名震遐迩,也没有什么特殊。倒是金鱼胡同市场对面的天义顺,离我家近,货色新鲜。

67、我以后读英诗人Cowper的传记时之特别同情他,即是因为我自己深切体验到一个幼小的心灵在离开父母出外读书时的那种滋味说是"第二次断奶"实在不为过。断奶,固然苦痛,但那是在孩提时代,尚不懂事,没有人能回忆自己断奶时的懊恼,第二次断奶就不然了,从父母身边把自己扯开,在心里需要一点力气,而且少不了一阵心酸。

68、轻柔而低缓,是女人最好的优点。

69、人的身体本来就脏。佛家所谓不净观,特别提醒我们人的九孔无一不是藏垢纳污之处,经常像臭沟似的渗泄秽流。真是一涉九想,欲念全消。

70、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所以,用功读书开始要早。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时?

71、只有切实地克制情欲,方能逐渐地做到情枯智讫的功夫。所有的宗教无不强调克己的修养,斩断情根,裂破俗网,然后才能湛然寂静,明心见性。就是佛教所斥为外道的种种苦行,也无非是戒的意思,不过做得过分了些。

贝多芬名人名言 英文贝多芬名人名言

1、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贝多芬(德国)

2、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3、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藉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4、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5、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6、凡领悟音乐的,便能从一切烦恼中超脱出来。

7、年轻人把受教育求进步的责任和对恩人及支持者所负的义务联结起来,是最适宜不过的事,我对我的双亲做到了这一点。

8、运气就像一个球那样圆圆的,所以很自然地,它并非总是滚落在最善良、最高贵的人的头上。

9、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10、运气就象一个球那样圆圆的,所以很自然地,它并非总是滚落在最善良、最高贵的人的头上。

11、若是为了更美丽的东西的话,任何规则都可以破坏。

12、自由和进步是艺术的目标,就如同整个生命的目标,如果我们这些现代人不像我们的祖辈那样坚定的话,文明的精粹在许多方面就得不到发扬。

13、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贝多芬(德国)

14、成名的艺术家反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们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15、涓滴之水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他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地滴坠。只有勤奋不懈地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

16、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德国)

17、没有和灵魂结合在一块的肉体享受是***的,且会始终依然是***,事过之后,一个人体验到的不是许多高贵的情感,而是悔感。

18、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19、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

20、我的想***如伏尔泰所说“苍蝇的几口叮咬并不能阻止骏马的前进。”这些蠢人,就让他们去诽谤吧,他们的风言风语决不能赋予任何人不朽,更不能抹去那些命定辉煌的人们的不朽。

21、赢得名声的艺术家常为此受苦,因此,通常他们的最佳

22、即使为了国王的宝座,也永远不要欺骗、违背真理。

23、生活这样美好,活它一辈子吧!

24、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25、真正的友谊,只能基于相近性情的结合。

26、根据我一贯的作曲方式,即使是写器乐曲,我眼前总有一个整体。

27、世间君王有无数,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28、不要懒懒散散地虚度生命。

29、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30、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31、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了。

32、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

33、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

34、在困厄颠沛的时候能坚定不移,这就是一个真正令人钦佩的人的不凡之处。

35、我愿以我的事实证明,凡是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此而担当苦难。

营销的名人名言 市场的名人名言

1、在这个世界上,销售代表靠什么去拨动客户的心弦?有人以思维敏捷、逻辑周密的雄辩使人信服,有人以声情并茂、慷既激昂的陈词去动人心扉。但是,这些都是形式问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说服任何人,始终起作用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真诚。真诚对于任何一个销售人员任何时间都有用。

2、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3、如果你没有向客户提出成交要求,就好象你瞄准了目标却没有扣动扳机。

4、没有得到订单并不是-件丢脸的事,但不清楚为什么没有得到订单则是丢脸的。

5、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6、有困难就是表示你还活着。

7、除非第一次拜访就得到否定答案,否则就有机会创造第二次见面的机会。

8、销售就是付出,付出皆有回报。

9、近几个月来,墨菲已经撤换了gap品牌全球首席行销长和首席设计师,现在是背水一战,下定决心要在接下来的圣诞旺季让gap的销售回到正轨。

10、不管你是多么擅长说服顾客购买许多东西,也必须让顾客如其所

11、B:是啊,你这干销售想当儿子可不容易。

12、没有什么事情有象热忱这般具有传染性,它能感动顽石,它是真诚的精髓。

1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当爬到山顶时发现方向错了。

14、我太穷了,不能买太便宜的东西。

15、对客户周围的人的好奇询问,即使绝不可能购买,也要热诚、耐心地向他们说明、介绍。须知他们极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客户的决定。

16、放松心情吧!他会让你握有更大的胜算。

17、推销工作的首要之处就是勤。

18、老板和员工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

19、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0、充分了解客户对一位推销员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21、失败就是迈向成功应付的成本。

22、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23、要为成功寻方法,莫为失败找借口。

24、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5、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26、销售代表必须多读些有关经济、销售方面的书籍、杂志,尤其必须每天阅读报纸,了解国家、社会消息、新闻大事,拜访客户日才,这往往是最好的话题,且不致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27、销售的成功就是人生的成功。

28、市场销售中最重要的字就是“问”。——博恩.崔西

29、在和客户的长期接触中我学到了:成功的理由是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客户的意见,兑现承诺以及发疯似的尽你应尽的义务。

30、选择重于努力,成败在于选择之间。过去的选择决定今天的生活,今天的选择决定以后的日子。

31、这在所有市场销售良好,所以获得三成的市场占有率是指日可待的。

32、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33、在客户畅谈时,销售就会取得进展。因此,客户说话时付,不要去打断他,自己说话时,要允许客户打断你。推销是一种沉默的艺术。

34、对推销员而言,售后服务不是随便可以做好的,仍有很重的分量。

3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36、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37、在这个世界上,销售代表靠什么去拨动客户的心弦?有人以思维敏捷、逻辑周密的雄辩使人刑艮:有人以声隋并茂、慷既激昂的陈词去动人心扉。但是,这些都是形式问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说服任何人,始终起作用的因素只有-个:那就是真诚。

38、集中你的精力去学习一件小事,而成功一名专家;比你分散精力去学习许多小事要更加节省时间,而且容易成功。

39、攻守并重,全员实动,活动目标,服务导向。

40、经销商像小鸡站在门槛上两边叨。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梁实秋的名人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正能量名人名言短句 专题。

杨度的人物生平

康熙十七年(1678年),傅山已是白发斑斑,他却得到一个消息,不日将被作为博学鸿儒征召进京。原来这小皇帝前不久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朕将亲试录用”。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便推荐傅山应博学宏词试。

 傅山的内心是很抵触这些事的,满清的皇帝又不是他的皇帝,可是,天下之大哪里又能安然自在。地方官的频频造访,让他知道躲不掉了。拖了半年有余,最后阳曲知县戴梦熊亲自将他送上了车驾,为了表示尊重大儒,还亲自从县衙调了二十人来护送。

 当车辙远远的被抛在身后,傅山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北京,那个遥远而熟悉的地方在等着他。上一次的北京之行,造就了他的声名。为了恩师袁继贤,他可以召集学子、步行赴京;面对阉党,他可以不惧迫害、击鼓鸣冤。那是他的大明,大***的天下,纵有冤情,也可以洗脱;纵有委屈,也可以平复。那一年,他只有27岁,意气风发,壮志兼济天下。

 可是如今,他已经年过古稀,经历过四处颠簸,也经历过了山林隐没。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漩涡,你逃过了一个,还有另一个等着你。命运之神张开了网,等你跳进去,用力挣扎,她却渐渐露出赏玩的微笑。

 傅山觉得眼前的路既是通向帝都,也是通向最后的时刻,而他也已经为这个时刻准备了很多年。一开始他抗拒死亡,觉得她面目狰狞,蛮横无情,总是不打招呼就带走了许多人。所以甲申国变之后,很多人选择了殉国,而他没有。他始终劝慰自己,活着,虽然艰难,却可以做更多事情。

 天色慢慢暗下来,一天的跋涉让他渐渐理清了思绪。这些年他去江南看过,扬州、嘉定,那些曾经在炮声隆隆下战斗过、对清廷充满了仇恨的人们去哪了?触目所及,老百姓们又开始种粮纳税、养蚕缫丝。时间,改变的不仅是城镇,更是人心。他在灯下轻抚包袱里那件朱红色的道袍,三十几年前的往事涌上心头。那一年,他披发入山,拜寿阳五峰山道士郭静中为师,人称“朱衣道人”,又有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石道者,如石之坚。此番心意,又有几人知?

 昏黄的灯下,驿站的粗劣纸笔并没有让他失了兴致,本真的豪情充溢而出,他挥笔写下:“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秦城游侠客,相得半酣时。”孟浩然的诗让他忆起年轻时候的种种。人老了,就喜欢回忆。这一抹回忆却充满了青春的热血,刀光剑影里的江湖慢慢远去,他仔细端详自己的字。欹正相间,古拙雄健,其间笔意相连不断、纵逸奇宕。呵,真是一笔好字,难怪小皇帝也要召了自己去帝都。

 傅山对自己的书法向来不以为意,经了这么多年的刻意雕琢,虽然有了些许意趣,但比起天然古朴的那种风韵,还真是天上地下。年少时,临摹赵孟頫,以为这就是书法的致臻妙境了。松雪能做到精究各体、又六书俱佳,他温润闲雅,似接右军之正脉。若论其才艺,则风流文***,冠绝当时。真是遥想其风姿,都让人膜拜啊。

 盛世之下,对人似乎宽容很多。当“国破山河在”的命运加诸自己身上,一切都不一样了,松雪的字也看着面目可憎起来。

 傅山曾对人直言:“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

 然而几十年过去,他重新审视这个书法上的启蒙老师,他的观点又开始转圜了。

 “秉烛起长叹,其人想断肠。赵厮真足奇,管婢亦非常。”

 难道是大明亡的久了,那种痛不再切肤,自己也开始慢慢变了?

 出了太行山,离京城愈发的近了。傅山随身携带的是一本《南华经》,时时在目。有旅人搭讪,他自陈:“老夫学老庄者也。”旅人拱手,道一句高妙,便不再言语。如今这官道上多半是上京赶考的举子,偶尔也有往来东西的客商。***入关久了,也开始王道教化,***们只要脑袋没掉,剃了发的老头子们虽然不好意思仕进,但还是吆喝着后生们进京赶考。听说黄宗羲不仅将儿子黄百家送进京了,一并连高徒万斯同也送进了史馆,还有陈贞慧的儿子陈维崧也已经到了京师,甚至是顾炎武的外甥徐乾学也早早在康熙九年就中了科举,授了翰林院编修。当年,陈贞慧的文章以婉丽闲雅著称,原本是复社公子、风流蕴籍。一朝国亡,便埋身土室,不入城市者十馀年。遗民故老时时向阳羡山中一问生死,流连痛饮,闻者悲之。谁知,世道变了,自己这把老骨头就看着多余和不合时宜起来。

 一路行来,天气开始慢慢转暖,考试在三月里,到房山时,已经二月中旬了。傅山前思后想,这前脚进了紫禁城,后脚就得被千夫所指。不能够啊,当晚他就发起热来。驿站的小卒去打了热水来,儿子傅眉也跑出去请了大夫。等到夜半,大夫才过来,请了脉便给众人说是风寒,不能再往前走了。众人应了,就开始向上报告。在层层传递之后,终于上达天听。上头倒也尊重宿儒,让老先生挪去兴隆寺休息。说考试尚在下月,先调养好身体为要。

 消息传来,傅山舒出一口长气,那就先去兴隆寺盘旋些日子。傅眉凑趣道:“兴隆寺还是大明时就修的呢,听说现今里面还有成化年间铸的罄、万历年间铸的钟。”

 “哦……”轻轻的一声回答,他心里跑过的却是曾经的山河故园,扑面而来又一一碎裂了。

 待傅山能起身时,便带了家小和随从,挪去兴隆寺休养了。

 二月里,早晚还是寒凉,有风吹过时,就更加瑟瑟起来。康熙找了徐乾学来殿前叙话,对于这个***,他甚是喜爱。他曾对内侍说:徐乾学有学问,又进退有度。在旁边的容若听见了,上前道:“徐先生是我的老师,家父对其甚是欣赏。万先生也赞他生书,而胸中已贮万卷。”康熙点点头,从此就将这个***放进了心里。

 如今,已经好几年的时光了,徐乾学在书局里做事甚是妥当,康熙也甚满意于才子来附的这种体面。今日,叫他进来说话,也好对三月的考试有个底。

 徐乾学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对这个新朝廷也充满了信心。他常说,只要百姓安居乐业,读书人可以建功立业,谁坐龙椅不是坐呢?这一次的博学宏词科,他可是兴奋莫名。宿儒名士都能来朝的话,可真的是天下归心。

 “徐学士,你可听说傅山这次也来了呢。”

 “恭喜皇上,这傅山可是个有名的节义之士,他能来朝,喻示着我们大清国运昌隆啊。”

 康熙听见这话,微微颔首。用指节在案上轻轻敲击两下,才沉吟道:“听说这个傅山有着一袭朱红的道袍?青主着红袍,是何意思?”

 徐乾学闻言立即跪下,叩了个头才说道“皇上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傅山本是方外之人,如今他踏入红尘来北京朝觐,这道袍怕是已经不会再穿了。”

 康熙走下御案,双手虚扶一下,“如此,甚好。”

 徐乾学起来谢恩,对考试的安排又详细叙说了一番,康熙甚是满意,就让他跪安了。

 第二天徐乾学告了***,特地出了趟城,车子颠簸的时候,他就在心中暗叹,“这老西儿好生麻烦,要真是因为一个道袍惹了事,我也脱不了干系去。”

 三月在燕子的呢喃中,说来就来了。桃花灼灼,傅山抚着寺里的钟罄,心里敲打着鼓点一般的节奏,门外的便道已经垫了黄土,怕是要有显贵来访了。

 来京这些日子,不少人都慕名前来拜访,托病也阻挡不了士子们的热情。那些真正的朋友,倒是疏远了,曾经共生死的朋友啊,都在他的生命中越行越远。

 该来的,就来吧,傅山坚信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

 可是,他的心却开始无来由的不安,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庄烈帝披发覆面的惨样。还有他呢喃着说出的.遗诏,也一字不落的清晰入耳。“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傅山没有泪,却觉得脸庞湿湿的,大约是夜间的露水吧,我这样老了,不该如此伤感。他决定开始绝食。

 七日之后,康熙竟亲自来了。

 待通传的太监到了寺里,傅山开始惶恐,没想到***的皇帝竟然真摆出这副礼贤下士的模样,我若是不与之周旋一二,倒显得我无礼了。

 无奈何,傅山换了洁净的衣衫,将雪白的胡子也用篦子通了通,让孙儿找出儒冠,戴将起来。

 康熙施施然在三月的桃花里走进来,兴隆寺被整饬一新,道路都垫了黄土,殿柱也围了金黄的幔带。傅山看着那个人,不过二十五六岁的年纪,身量不算高,但笔挺着身姿,白净的面皮上有几粒麻点,恍惚就是一个贵族公子的模样。

 傅山在心里寻思:“这就是那个能文能武,就要平定三藩的康熙皇帝?”

 康熙走进来,气度华贵又不显得咄咄逼人,做出一副亲和的模样。

 太监领路,将康熙引入兴隆寺方丈会客的禅室。上首坐了,方开口道:“听魏尚书说,你来京之后一直病着,朕今日特地来瞧瞧你。”

 知事僧这时奉上清茶,又悄悄退了出去。

 傅山拱了拱手,“承蒙记挂,只是老朽身体衰微,不能前去大考、为朝增光了。”

 康熙摆了摆手,“无妨,已经来了京师,就是诚意所在,天下人都知道先生知识广博、志气超迈,一手草书更是夺造化之功。”

 傅山听康熙的口气竟如此温文有礼,甚至很有些诚意呢。

 康熙喝了口茶,继续道:“先生若能就馆,顶戴花翎加身,让天下士子知道我朝尊儒重道,读书人是如何荣耀,也是一桩美谈啊。”

 傅山忙不迭的摇了摇头,抬眼凝望着皇帝:“我本乡野村夫,粗陋无知,只是会写两笔字罢了,说什么王权富贵,如今旅中偃蹇,老朽还不知埋骨何处呢?”

 康熙轻笑了一下,又沉下眉毛道:“听说先生,有一手好医术,尤善女科。若是早几年能请先生进宫,朕的皇后也不会那么早就撒手人寰,如今天上地下,再不得相见,朕心中时常为此伤痛。”

 傅山的心被击中了一般,亡妻静君的音容笑貌就忽然浮现在这个禅房里,仿佛几十年的时光都不曾过去,她还是那样端丽可人,而自己已经是残年衰体,心中大痛起来。

 康熙见傅山不作声,就知道他也伤怀起来。沉吟片刻,还是问道:“如今世道太平,百姓安乐,先生还存着那件朱衣道袍吗?”

 傅山走到门边,轻轻吩咐了一声,不一会一个小和尚拿了一个装满烧红碳的铜盆进来,后面是小孙子用木盘捧了那件朱衣道袍跟着。

 “道袍在这里,皇上请看。”

 傅山抖了抖那件朱衣,径直就扔进了铜盆,火苗扑上来,一下两下,就着了起来。

 “好,好。”康熙说着就迈步出去了。

 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三月,这一次会面就这样过去了。

 很多朝臣上本奏请治傅山不去考试,不去谢恩,甚至不肯跪拜的罪,康熙听了,只是笑笑,朗声道:“傅山老先生是名士,且高卧加餐吧。”还特地加封了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如此以来,学子们更加感念皇帝大人礼贤下士的风范,说直追唐太宗,定是要成一代明君的。

 傅山在回程听到这些话,笑了笑,特意写了一个条幅,说要送给皇上。

 地方官员诚惶诚恐,代递上去。

 康熙打开来一看,是两句诗:

 “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

 刑部尚书魏象枢在边上赞道,“傅山这字真是好啊,看似拙丑,却率真醇厚,有天然之趣。”

 康熙笑了笑,“爱卿们,傅山这诗怎么解呢?”

 明珠出列道:“不过是村野山夫的狂语,皇上何必当真呢?”

 “徐乾学,你来说。”

 徐乾学一边心中暗咒道,这个老西儿,走了走了还要搞麻烦。一边赶紧跪下,膝行几步上前来,“皇上圣明,傅山的意思怕是说崇祯皇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清才是天命所归啊。”一边的臣子们都在窃窃私语,颇有些点头称是的,也有些沉默不语的,还有的轻轻摇摇着脑袋、叹息不已。

 皇帝得了这个回答,面子上很是好看,把字画顺手交给章案的太监,说好好收起来吧。

 康熙走下御座,对着下面一众官员,扫视一番,方开口道:“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今得天下英才五十人,皆授以官职入史馆修撰(注:朱彝尊、汪琬、潘耒、毛奇龄、黄百家、陈维崧均在此列)。此,实为天下之幸,汝等要勤勉政事,一心为国,不可辜负这太平盛世。”

 “臣等遵命。”

 紧接着是一片山呼万岁之声。

 五年后(1684年),傅山在山西的家里辞世。

麋公张岱文言文翻译

杨度祖先世代务农,到他的祖父杨礼堂参加李续宾部湘军,任哨长,正四品都司衔。大伯杨瑞生随其父参军,父子同在一营。在三河之战中杨礼堂阵亡,杨瑞生死里逃生。杨瑞生后来因军功升为总兵,驻归德镇、朝阳镇等地。他的父亲杨懿生为第四子(次子、三子早夭),在家务农,兼作吹鼓手,杨度是其长子,另有弟杨钧(字重子),妹杨庄(字叔姬)。杨度十岁丧父,过继给伯父。杨钧善诗、文、书、画、印,杨庄亦工诗文。杨瑞生驻归德时招杨度和妹妹到其府中。十六岁改名为度,字皙子。伯父迁关外朝阳镇时,杨度和妹妹回到湘潭。

光绪十八年(1892年),杨度考取秀才。光绪十九年(1893年),顺天府乡试举人;光绪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会试均落第。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亦附和,并认识了、袁世凯、徐世昌等。还乡,师从衡阳东洲、船山书院一代名儒王闿运(壬秋,湘绮)。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杨度二十一岁时,王闿运亲自到杨家招其为学生。师生关系之亲密,杨度深受王闿运喜爱,并可以随便开玩笑。王闿运在《湘绮楼日记》中常称杨度为“杨贤子”。杨度在王闿运门学了三年,他醉心于王室帝王之术,这对他以后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曾与友人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杨钧、杨庄也学在王门,杨庄后嫁与王家四子。同门还有夏寿田、八指头陀、杨锐、刘光第、刘揆一、齐白石等。

后来因为时局的变化,杨度对新学也开始感兴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新政,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在长沙办时务学堂,蔡锷(艮寅)、刘揆一、杨度同在一起听课、讨论国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杨度不顾王闿运的劝阻,瞒着老师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速成班,与黄兴,即黄克强同学。受留日学生影响,思想日趋激进,和湖南留日同乡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半年后在结业会上,日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嘉纳治五郎发表了贬低清国人的言论,杨度当场和他就国民性和教育问题激烈辩论。不久以“教育”为题发表在的《新民丛报》上,由此在中国留日学生得到支持和赞扬。为了筹办《游学译编》获得经费支持,杨度被迫回国。随后奉师命谒见了张之洞,受到张之洞的称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杨度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初取一等第二名。一等一名是未来的北洋***的财长、杨度的共事和政敌梁士诒。由于梁士诒这个名字被说成是“梁头康尾”,而“康梁”因为戊戌变法,正为慈禧太后所恨,所以,梁士诒被除名。杨度受到牵连,又是“湖南师范生”,且在日期间有攻击朝廷,策论中有不满朝廷的言论,疑为唐才常同党和革命党,也被除名,并受到通缉。杨度避居家乡,娶妻中路铺黄氏仲瀛。不久,杨度再赴东京,入弘文学院学习。他的弟弟和妹妹作为湖南省第一期官费留学生早些时候(光绪二十九年)也留学日本。秋,杨度与在横滨相遇。10月,感于“国事伤心不可知”,和《少年中国说》,作《湖南少年歌》,发表于《新民丛报》,其中有“若道中***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句(《湖南少年歌》全文)。此时杨梁“二人相与,天下之至好也。”

光绪三十年(1904年),杨度转入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集中研究各国***;与汪精卫同学。此时在日留学生爱国热情高涨,保皇派、排满革命派各自宣传自己的主张。杨度主张***,不介入两派论争。他热心国事、友善同学、才华出众在中国留日学生中颇具声望。蔡锷在留日期间“与杨度最善”,休***日必到杨度家吃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杨度被选为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后又被推举为留美、留日学生维护粤汉铁路代表团总代表。他带头***,要求废除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美粤汉铁路借款续约,主张收回路权自办以维护国家***,发表《粤汉铁路议》。他以总代表的身份回国,根据他老师的对策,提出官绅筹款自办。拜见张之洞,得到张之洞的支持。不久粤汉铁路收回自办,他圆满完成任务,声望大增。

他在东京和孙中山就中国革命问题辩论数次,“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 他不赞成孙的革命思想,但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孙黄合作。不久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拒绝参加,愿各行其是,他表示:“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仍坚持走君主立宪救国道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并称清国人“放纵卑劣”,留日学生群起***。杨度以干事长的名义递交***书。在留日学生中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自办学校,一派主张妥协。湘人陈天华愤然蹈海。作为总干事长杨度被一些人指责办事不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派出镇国公载泽、端方、徐世昌等五大臣出洋(欧、美、日)考察***。为了交差,熊希龄赴日请杨度和捉刀起草报告,杨度写了《中国***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行***程序》(写《东西各国***之比较》),由此博得大名。是年,清***根据这个报告下诏预备立宪。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杨度在东京创立《中国新报》月刊,任总编撰,“不谈革命,只言***”,杨、梁分道而行。他发表14万字巨论《金铁主义》等许多文章,宣传君主立宪,主张成立政党,召开国会,实行***。《中国新报》、《新民丛报》、《民报》几成三足鼎立之势。还组织政俗调查会(后改名***讲习会、***公会),以设立民选议院为立宪运动的中心目标。同年,梁焕奎、范旭东筹备湖南***公会,有意拥杨度为会长。10月,杨度回国,恰伯父逝世。12月,成立湖南***公会,杨度为会长,起草《湖南全体人民民选议院***书》,请他的老师王闿运作过修改,并联络不少湖南名流联名上奏,开清季国会***运动之先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袁世凯、张之洞联合保荐杨度,说他“精通宪法,才堪大用”,进京出任***编查馆提调,候补四品(他仅有举人功名)。袁世凯安排他在颐和园向皇族亲贵演说立宪精义,极力主张开设民选议院。清***关于“立宪”的文件多出于杨度之手。此时朝廷要搞“法治”了,号召王公大臣都要“学法”,于是,杨度被委任为高级“讲师”,得以出入颐和园,为这些王公大臣们“恶补”法律常识,并开设了宪法讲座。

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成立的“皇族内阁”中,杨度是统计局局长。杨度和袁世凯私交颇深,关系非同一般,又怀有知遇之感。他认定袁世凯就是他要找的“非常之人”,而他就是帝师。当摄政王载沣要杀袁世***,杨度竟敢拒不草诏,冒死论救。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来到袁世凯的故乡,成为袁世凯的幕僚。宣统三年(1911年)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大臣。他感到袁内部受到排挤。由于他与孙中山、黄兴和袁世凯都有密切关系,因而与汪精卫一起发起“国事共济会”;他作为袁世凯的代表之一,负责南北调停。民国元年(1912年)秋,黄兴在北京极力邀请他加入***,他没有答应。后来胡瑛等又请他入党,他提出除非***放弃政党内阁的主张,他才可以考虑。他还请他的老师出山,王闿运曾任国史馆馆长。 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杨度任参政院参政,民国四年(1915年)4月,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深得袁世凯的赞许,称之为“至理名言”。是年,在袁世凯***学副大臣任内与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严复等人共同发组织筹安会,任理事长。主张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鼓吹。袁世凯对其恩宠有加,并亲自赐匾题字,称他为“旷代逸才”。洪宪帝制一出台,便遭到全国上下的唾骂声讨,在家乡被骂为汉奸,他先前的好友称其为“******、蠕蠕而动的嬖人”。

民国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凯逝世,临死前大呼“杨度误我!”。杨度写下挽袁世凯联:“共和误中国,中国不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明公负洪宪,洪宪不负明公;九原可作,三复斯言。”章太炎论洪宪帝制失败之关键,有所谓三个人反对三个人,其中首先就是反对杨度。黎元洪继任总统,发布惩办通缉帝制祸首令,他列第一名。袁世凯死后,杨度心灰意冷,踲入空门,在天津、青岛外国租界闭门学佛,在出世、超脱的佛学中重新思考人生、反省过去。以“虎禅师”为名写了不少论佛的杂文和偈语。

民国六年(1917年),张勋发动兵变,发生了张勋复辟,清廷邀请杨度入京参加,被他拒绝,他通电张、康“所可痛者,神圣之君宪主义,经此牺牲,永无再见之日。度伤心绝望,更无救国之方。从此披发入山,不愿再闻世事。”他宣布披发入山,学佛参禅。他认为禅的基本精神就是无我,提出“无我主义”的“新佛教论”。民国七年(1918年)被特赦返京。 君主立宪失败后,他的政治主张逐渐转向民主共和。民国十一年(1922年),陈炯明叛乱,他受孙中山委托,作为中山特使,通过夏寿田游说曹锟(夏寿田此时是曹的秘书),制止吴佩孚援陈,帮助孙中山度过政治危机。孙中山说:“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诺言”(指东京时言)。民国十一年(1922年)杨度在上海加入中国***。孙中山特电告全党,称杨度“此次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见疑”。此后杨度在山东张宗昌那里策应过北伐,张宗昌对杨度也言听计从,只有杨度曾为新闻记者林白水求情时,张宗昌才答应。他开始和一些***员交往,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时通过孙中山认识了李大钊。

民国十六年(1927年),杨度在北京设法营救李大钊、成舍我。民国十七年(1928年),寓居上海,佯以卖字画为生,为杜月笙门下“清客”,为***提供过不少情报。 加入中国互济会,捐助过一笔不菲的经费。杨度的最后的一篇文章是为杜月笙写的《杜氏家祠记》。杨度认为杜月笙是侠而儒的人物:“予初闻杜君名,意为其人必武健壮烈,意气甚盛;及与之交,则谦抑山下,恂恂如儒者,不矜其善,不伐其能。人向往之,其德量使然也”。

民国十八年(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之时,杨度申请加入中国***,由潘汉年介绍,伍豪(周恩来)批准,秘密入党,与周恩来单线联系。周恩来离开上海后,由夏衍同他单线联系。曾有人讥讽他投机,他驳道:“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他的党员身份鲜有人知,直到四十多年后周恩来病危时才公之于世。1***5年冬,周恩来在重病和王冶秋谈话时说,在重新修订《辞海》时,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他特别提到了杨度晚年参加***一事:“他晚年参加了党,是我领导的,直到他死。” 杨度晚年根据孙中山的建议,准备撰写的《中国通史》,做了许多准备,并写好了大纲,然岁不与人未完成。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杜月笙在浦东的家祠落成,杨度写了一篇《杜氏家祠记》,请郑孝胥书写,作为他们两人的贺礼;此外,杨度还写了一篇《杜氏家祠落成颂》,勒石立碑。杜月笙十分依重杨度,请其担任落成典礼文书处主任,杨度感恩知遇,在人来客往,川流不息的办事处,他朝夕忙碌,事必躬亲,很为朋友尽责;杜月笙也很关心杨度,知他***瘾奇大,特嘱人预备一副烟具,一张烟榻,好让其忙中过瘾。但终究近六十岁的年龄,又有肺病、胃病在身,杨度忙累之后,旧病复发,回家两个多月后,便在上海租界因病去世了。逝世后安葬在万国公墓(今陵园)。周恩来、潘汉年前往吊唁。

我想要《聊斋》的《画壁》原文。

1. 张岱的《麋公》文言文翻译

西泠桥的另一个名称叫西陵,有人说:就是苏小小结同心的地方。

等到看见方子公的诗说道:“‘数声渔笛知何处,疑在西泠第一桥。’陵字写作泠,恐怕是苏小小写错了。”

我说:“不用管它,只是写成西陵更好。而且白公的断桥诗也说‘柳色青藏苏小家’,断桥离这里不远,难道不能借作西泠的故事吗?”过去赵王孙孟坚子固常在武林作客,正赶上菖蒲节,周公谨和好事者邀请子固到西湖游玩。

酒喝多了以后,子固摘下帽子来,用酒把洗湿的头发烘干,坐在地上叉开两腿吟唱《离骚》,就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傍晚的时候进入西泠桥,匆匆地看孤山,使船靠岸停在茂密的树中间,指着长满树林的最幽静的山麓处,瞪着眼大叫道:“这才是真洪谷子、董北苑的得意之笔呢。”

相邻的船有几十条,船上的人都特别惊叹,以为他是上天派下来的真仙人。能够得到山水趣味的,在苏东坡以后,只见过这个人。

2. 文言文麋公张岱

原文: 万历甲辰,有老医驯一大角鹿,以铁钳其趾,设鞼韅其上,用笼头衔勒,骑而走,角上挂葫芦药瓮,随所病出药,服之辄愈。

家大人见之喜,欲售其鹿,老人欣然,肯解以赠,大人以三十金售之。五月朔日,为大父寿。

大父伟硕,跨之走数百步,辄立而喘,常命小傒笼之。从游山泽。

次年,至云间,解赠陈眉公。眉公羸瘦,行可连二三里,大喜。

后携至西湖六桥、三竺间,竹冠羽衣,往来于长堤深柳之下,见者啧啧,称为“谪仙''。后眉公复号“麇公”者,以此。

白话译文: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有个老医生驯养了一头大角的鹿,用铁把它的足趾钳住,在身上装置了鞍子和腹带,套上笼头,骑着它而行。在鹿角上挂上葫芦药罐,根据病人的需要拿出药来,服药的人都病愈了。

张岱的父亲看到后,十分高兴,想买那头鹿,老人也十分高兴,答应卖给他,于是,张岱父亲就用三十金买了下来。五月初一,带来为张岱祖父张汝霖祝寿。

张汝霖身材高大魁梧,骑在鹿上走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431366237上几百步,鹿就停下喘气了。张汝霖常让童仆拉着它,跟着他在山林游玩。

第二年,张汝霖到了松江府,就把它赠给了陈眉公陈继儒。陈继儒很瘦弱,骑着鹿能走二三里,极为高兴。

后来陈继儒带着这头鹿到西湖六桥、三竺一带,他戴着竹子做的帽子,穿着道士穿的衣服,往来于长堤的柳树之下,看到的人都啧啧称奇,称他为“谪仙”。后来陈继儒又取了个“麋公”的号,就是这么来的。

扩展资料:

《麋公》是明朝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在《陶庵梦忆》一书。

张岱(15***~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文学家。

出生于官宦之家。一生未曾做官,过着落拓不羁、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

自称“少为纨祷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童娈,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事,好花鸟,兼以茶*桔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 明亡后,“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陶庵梦忆序》)。

清康熙初,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著作颇丰,以小品散文著称。

有《螂媛文集》《石匮书后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数种行于世。 百度百科-麋公。

3. 张岱的文言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空与云层,远山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和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我)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名,(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我回来岸边下船时,船夫自言自语说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呢!” 《白洋潮》 原文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渐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译文 (按照)旧例,(我)在三江镇看潮,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年暗涨潮啊!”年年(都)像这样。

明崇祯十三年八月,(我) 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海塘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我)站在岸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一直到岸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点,(浪花)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迸。

渐渐又靠近了一点,(潮水)喷出的泡沫溅起的水花,蹦跳起来像百万头雪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没有一头敢落后,拼命争先。又靠近了一点,(浪潮)像飓风一样逼来,水势(就像)将要拍打着岸而上。

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岸下。潮到岸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的浪花),看潮人的脸都被打湿了。

(潮水)迅速向右旋转翻滚,被白洋山一挡,潮水好像十分愤怒,水花四激,好像大炮把雁荡山瀑布打碎了,像漫天大雪在飞舞,看的人心惊目眩。(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惊目眩,坐了好长时间,神色才恢复平静。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山在这两座山之外,(但)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张岱(15***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

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

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家传》)(下引张岱诗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点校的《张岱诗文集》者,均只注篇名。)

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同上)至老,手不释卷。

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陶庵梦忆韵山》)。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

(《陶庵梦忆三世藏书》)张岱的出身,还是一个文艺之家。祖孙几代都工诗擅文,咸有著述。

天复有《鸣玉堂稿》,元汴有《不二斋稿》,汝霖有《石介园文集》,耀芳“善歌诗,声出金石。”(《家传》)张氏从汝霖起,自蓄声伎,讲究此道。

耀芳“教习小蹊,鼓。

4. 欧阳文公忠集文言文翻译

中的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以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

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们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勋延及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赞美的诗歌传播在四面八方,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

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诗中认为,那种以计较恩仇为快事,以沽名钓誉而自豪的行为是可耻的。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当作光荣,却以此为鉴戒。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能轻易地衡量吗?因此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至于面临重大***,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国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臣啊。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而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宣传叙述,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5. 石碏谏卫庄公(文言文翻译)

石碏劝谏卫庄公说:“我听说父亲疼爱子女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正道,不使他们走上邪路。

骄横奢侈,荒*放纵,就会走上邪路。骄奢*逸四种习惯都有,这是过分宠爱他们所造成的。”

自古以来许多父亲都知道疼爱子女,却不懂得教育子女,以至于使他们危害他人,自取灭亡,这样的事例还少吗?疼爱子女,就应当教育他们,培养他们成人。疼爱他们却让他们走上邪路,又怎能算得上疼爱他们呢?疼爱子女的那些人常常说:“孩子小,不懂事,等他们长大后再来教育他们。”

这就好比种了一棵不正的树苗,说等到树木长大后再来修剪它,那样费力不更多吗?又像打开鸟笼把鸟放走之后再去捉鸟,解开缰绳把马放走之后再去追它,与其这样,哪如事先就不放开鸟和马呢?《礼记·曲礼》说:“对于小孩子供骇垛较艹记讹席番芦,要经常关注教导他,不要让他学会说***话和诳骗。”又说:“孩子从小要养成好的习惯,站立的时候一定要中正,不要斜着身子去倾听。”

又说:“如果有长辈与你握手,你就要用两只手奉长辈的手。如果长辈俯下身和你说话,你要将自己的嘴用手当住一点,然后再恭敬地说话。”

6. 日月溯 张岱 文言文翻译

《日月湖》是描写清初宁波月湖风光的一篇佳作,景中寓情,议中含情,情景交融,感情腾挪跌宕,时间上古今跨度大,空间上角度跳跃快,这一切均源于作者内心的激荡澎湃。

张岱将湖光水色之美、家国兴衰之叹、人生起落之悲以及浓浓的怀旧情结都汇聚在《日月湖》之中,可谓“纳须弥于芥子”,方寸之中蕴蓄无限。《日月湖》是一个消亡的时代的风华,是小品文的极致,是一朵藏在浩瀚书页之间、凋谢零落的花。

原文

宁波府城内,近南门,有日月湖。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二湖连络如环,中亘一堤,小桥纽之。日湖有贺少监祠。季真朝服拖绅,绝无黄冠气象。祠中勒唐玄宗《饯行》诗以荣之。季真乞鉴湖归老,年八十余矣。其《回乡》诗曰:“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归老,不为早矣,乃时人称为急流勇退,今古传之。季真曾谒一卖药王老,求冲举之术,持一珠贻之。王老见卖饼者过,取珠易饼。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王老曰:“悭吝未除,术何由得!”乃还其珠而去。则季真直一富贵利禄中人耳。《唐书》入之《隐逸传》,亦不伦甚矣。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

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所称“雪浪”等石,在某氏园久矣。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城墙下趾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一曲。

译文

宁波府城里面,靠近城南门的地方,有个日月湖。日湖是圆形的,稍微小点,所以叫“日湖”;月湖是长形的,面积稍大,所以叫“月湖”。两个湖连在一块就像一个圆环,中间隔着一道湖堤,小桥像纽带一样跨在上面。日湖边上有贺少监(贺知章,做过少监的官职)的祠堂。贺知章的塑像身着宽长的朝服,一点都没有黄冠(戴黄帽子的人,指诗人)的架势。祠堂中刻着唐玄宗为他写的《饯行》诗,表示他的荣耀。贺知章请求回鉴湖老家养老,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他的《回乡》诗说:“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才告老回家,不算早了,当时人却称他是急流勇退,世代相传。贺知章曾经拜访一个卖药的姓王的老者,求延年益寿的方法,拿一个珍珠送给他。老者看见卖饼的人路过,就用珍珠换了饼吃。贺知章不好意思开口,非常懊恼悔恨。老者说:“吝啬的毛病没有除去,长生的办法从哪来呢!”于是把珍珠还给他走了。这么说贺知章只不过是一个追求富贵利禄的人了。《隐逸传》写进《唐书》,也算是很不伦不类了。月湖一湖浩荡的湖水,明亮闪耀惹人可爱,直通南城。

城下面种植的桃树柳树密密麻麻,不满在湖岸四周,中间也种植了名花果木来穿插。湖中麟次栉比的都是官人们修的园亭,楼台都已倾斜破败,而松树石头依然苍翠悠久。石头上的凌霄藤有像斗一样大的,大概是活了百年以上了。四明一代的官宦世家,田宅留给后代,园亭自己享用(意思是死后埋葬于此)。喷泉树木石头,大多暮楚朝秦(经常变换风格),所以园亭也姑且这样,就像驿馆衙门。屠赤水娑罗馆也只剩下娑罗一个了。所谓的“雪浪”等石头,在其中一家的园林里面很久了。清明时节,两个湖里的游船非常多,但桥太小所以船都不大。城墙下走得稍远一点,桃花烂漫柳树成荫,游人席地而坐,一边饮酒一边唱歌,有一首歌被录入《西湖》里面。

7. 管仲贵公文言文翻译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将要赴任时,(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拨弄锅碗瓢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8. 张岱《刘侍郎除弊》文言文翻译

刘大夏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前往北边处理兵饷粮草问题。

尚书周经对他说:“府仓粮草宣告缺乏,大半 的粮草是有权势家族的子弟在经营,你向来与他们个性、意见不合,这次前去恐怕免不了会因为个性刚直招祸。”刘大夏说:“处理天下事,凭借道理不依仗权势, 安定天下事在于实地处理不在于远谋,待我到后解决。”

刘大夏到达后,整天召集边塞的百姓了解情况,终于了解了个中原因,想出了治理的办法。有一天,他派人 在各交通要到四处张贴榜文,昭告天下:“某个粮仓缺几千石粮食,每石按照官价收购,边疆内外的官民客商,只要愿意上报的,粮食从十石以上,粮草百束以上, 都准许买卖,即使是官宦子弟,也不受限制。

不到两个月,府仓储积有余,老百姓也有了多余的钱财。原来塞上必须拥有千石米粟、万束柴草才得收进。

因此宦官、武臣得以操纵市场,获取厚利。从刘大夏确立这项粮草收购法令后,有粮草的百姓都自己上报,不需要权贵包办买卖到足够数量,然后凑整数上交。

延续了几十年的 弊端,一下子就革除了。

9. 张岱硚园文言文翻译

砎园,水盘绕萦回其中,而充分利用了水,但是园子的布局安排又仿佛没有水。主建筑寿花堂,以堤、小眉山、天问台、竹径为界。曲折悠长,这是利用了水。

内宅部分,以霞爽轩、酣漱阁、长廊、小曲桥、东篱隔离开,非常幽深,这也是利用了水。

砎园面对着庞公池,以鲈香亭、梅花禅房截断,显得安静而闲远,这又是利用了水。

砎园沿着城墙一带修筑,以贞六居、无漏庵、菜园及邻居小户遮护,幽静而安闲。对水的利用也算到极致了。而水的神色意旨还是归于庞公池的水。庞公池,别人抛弃,我则充分利用,使之专一地映衬砎园,仿佛眼睛再也不看别人,衷肠不为他人所牵转,嘴不应答别人。卧龙山蜿蜒游动,多次曲折而欲亲近庞公池水,而庞公池水仿佛都不看它一眼。人家都说砎园善于用水,而最终得水之大力。我祖父在的时候,砎园极其华丽。有一次两个老人在园中盘桓赏玩,其中一个说:竟然是蓬莱仙居一样啊。另一个老人啐他说:那边哪有这样好。

原文(译文在下面!)

江西孟龙潭与朱孝廉客都中,偶涉一兰若,殿宇禅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挂褡其中,见客入,肃衣出迓,导与随喜。殿中塑志公像,两壁画绘精妙,人物如生。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想,身忽飘飘,如驾云雾,已到壁上。见殿阁重重,非复人世。一老僧说法座上,偏袒绕视者甚众,朱亦杂立其中。少间,似有人暗牵其裾。回顾,则垂髫儿冁然竟去。履即从之。过曲栏,入一小舍,朱次且不敢前。女回首,举手中花,遥遥作招状,乃趋之。舍内寂无人,遽拥之,亦不甚拒,遂与狎好。既而闭户去,嘱勿咳。夜乃复至。如此二日,女伴共觉之,共搜得生,戏谓女曰:“腹内小郎已许大,尚发蓬蓬学处子耶?”共捧簪珥,促令上鬟。女含羞不语。一女曰:“妹妹姊姊,吾等勿久住,恐人不欢。”群笑而去。生视女,髻云高簇,鬟凤低垂,比垂髫时尤艳绝也。四顾无人,渐入。兰麝熏心,乐方未艾。忽闻吉莫靴铿铿甚厉,缧锁锵然,旋有纷嚣腾辨之声。女惊起,与朱窃窥,则见一金甲使者,黑面如漆,绾锁挈槌,众女环绕之。使者曰:“全未?”答言:“已全。”使者曰:“如有藏匿下界人即共出首,勿贻伊戚。”又同声言:“无。”使者反身鹗顾,似将搜匿。 连环画《画壁》女大惧,面如死灰,张皇谓朱曰:“可急匿榻下。”乃启壁上小扉,猝遁去。朱伏,不敢少息。俄闻靴声至房内,复出。未几烦喧渐远,心稍安,然户外辄有往来语论者。朱局蹐既久,觉耳际蝉鸣,目中火出,景状殆不可忍,惟静听以待女归,竟不复忆身之何自来也。时孟龙潭在殿中,转瞬不见朱,疑以问僧。僧笑曰:“往听说法去矣。”问:“何处?”曰:“不远。”少时以指弹壁而呼曰:“朱檀越,何久游不归?”旋见壁间画有朱像,倾耳伫立,若有听察。僧又呼曰:“游侣久待矣!”遂飘忽自壁而下,灰心木立,目瞪足软。孟大骇,从容问之。盖方伏榻下,闻叩声如雷,故出房窥听也。共视拈花人,螺髻翘然,不复垂髫矣。朱惊拜老僧而问其故。僧笑曰:“幻由人生,贫道何能解!”朱气结而不扬,孟心骇叹而无主。即起,历阶而出。

异史氏曰:“幻由人作,此言类有道者。人有*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老婆心切,惜不闻其言下大悟,披发入山也。”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录。

译文

当年孟龙潭先生,与朱举人客居京城之时,二人常相邀同游。一日偶至一处寺院,四下甚是荒僻寥落。寺内有一老僧,见二客至,忙整衣出迎,引二人入院观赏。

此间殿宇禅舍虽不甚弘敞,却也别致。

殿中塑有保志神僧像,两壁绘画精妙,人物如生。

东壁上所画的是散花天女,内中有一少女,发丝轻垂,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一派仙姿灵态,直摄人心魄。

朱生凝视许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失魂。

霎时间只觉身子轻飘飘似要飞起,须臾已到壁上。

但见殿阁重重,已非人世。

一老僧端坐殿上说法,座下聆听者甚众。

朱生初到,茫然杂立其间。

正不知何往,忽似有人暗暗牵动其衣角。

回头一看,正是方才壁上少女,一时大喜。

少女见其回顾,不禁侧脸含羞,随即轻笑而去。

朱生会意,忙追上,一路跟随。

穿过几道曲栏,少女走进一间小花房。

朱生虽然心中早生邪念,却不敢妄动,只在门外踟踟蹰蹰不敢进前。

少女回首含笑,轻摇指尖鲜花,遥遥做招状。

朱生心花怒放,赶忙跟了进去。

小小花房一片寂静,除他二人别无生物。

朱生此时已是***焚身,饿狼般急拥她入怀。而少女亦不甚拒。二人遂相拥直向榻上倒卧而去,卿卿云雨,渐忘所在。

事毕,少女嘱其小心待在花房,莫要出声,只管于此静候便是,随即关好门窗,独自离去。

移时入夜,少女又至,复与朱生共试云雨之私。

如此缠缠绵绵过了两日,少女的同伴们已多有察觉,乃相约同到花房搜寻,果然搜出一个白面公子。

朱生一脸尴尬,少女满面含羞。

众仙子打趣她道:“肚里孩子恐怕都已不小了吧,竟还要披着头发装处女么?”

说着纷纷拿起簪环,要给她梳妆冠笄,做出嫁状。

少女含羞不语,一任众女伴摆布。

一仙子道:“姐妹们,咱们也别在这儿待得太久了,耽搁人家大事,有人要不高兴的。”

众人一听,群笑而去。

朱生再看少女,已是髻云高簇,鬟凤低垂,比先前秀发垂肩之时,更是美丽动人。

四顾无人,一时难耐,遂又相拥榻上,互销香魂……

正缠绵间,忽闻窗外皮靴踏地,锁链铿锵。

紧跟一阵纷乱嘈杂的呵斥、分辩声。

少女惊起,与朱生同到窗下窥视,只见一个面色漆黑的金甲使者,一脸凶恶地立在那里,一手绾锁一手握槌,而众仙子环绕周围,做畏惧跟随状。

使者问道:“都到齐了吗?”

众仙子道:“到齐了。”

使者又道:“如有藏匿下界之人,务必老实交代,不要自讨苦吃。”

众仙子道:“绝无此事,使者明察。”

使者不信,反身怒目,似将搜匿。

少女大骇,面如死灰,张皇间,急令朱生藏入榻下,随后打开壁上一扇小窗,仓皇逃出暂避。

朱生躲在榻下,屏声敛气,未敢稍动。

忽闻靴声已至房内,所幸仅环走一圈,即复离去。

未几,烦喧渐远,心下稍安,然户外却又响起二三人往来谈论之声。

朱生惊魂难定,只觉耳际蝉鸣,目中火出,满心惴惴,惶遽不安,一时难受之极。但也别无他法,只得继续屏声敛气,以待少女归来,而自身本何所从来,此时怕是早已忘至九霄云外。

时孟龙潭在殿中,转瞬不见朱生踪影,急向老僧询问。

老僧笑答:“朱施主往听佛法去了。”

孟生惊问:“在何处?”

老僧继续笑道:“不远不远。”

说时以指弹壁,轻呼道:“朱施主,何久游不归啊?”

话音未落,朱生画像竟倏地显现在了壁上,且正倾耳伫立,若有听察。

老僧再叩道:“孟施主已候你多时啦!”

言已,朱生忽自壁上飘下,惊魂未定,神色张皇,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目瞪足软。

孟生大骇,忙问其故。

原来朱生伏在榻下,忽闻叩声如雷,急忙爬出探听,不想转瞬复入人世。

二人共视拈花少女,竟已螺髻翘然,发丝不复披垂。

朱生大惊,伏地再拜,叩请老僧告知缘故。

老僧笑答:“幻由心生,贫道如何能解!”

朱生闻言,并无所悟,只是回想少女仙姿,犹复沾恋,然细思方才所有之事,又觉恍惚,一时满心抑郁。

而孟生只觉惊奇,满心骇叹,却不知是何道理。

遂扶起朱生,一同出寺院而去。

异史氏曰:“幻由心生,此言甚是高妙。——人有*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然一切幻象,实皆人心所自生,非复其他。***苦口婆心,欲度愚顽,惜其不能闻言顿悟,真真枉费***一片苦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