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己露才,班固讥其怨刺_扬己露才是褒义还是贬义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12 0
  1. 文学分析:结合《离骚》原文,班固对屈原的评价。
  2. 屈原生平史是什么
  3. 露己扬才成语解释
  4. 形容一个人炫耀的成语
  5. 形容展示出来的成语
  6. 露才扬己的意思是什么?露才扬己是什么意思?

露才扬己的意思是:显露自己的才能

露(读音lù、lòu )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时期篆文《说文》中说“露,润泽也。”即可见“露”的本义是露水。这里是由本义露水引申为润泽之义。露珠历历在目,不像霜与雾那样看不清,故又引申为显露的意思。这个意义也读lòu。如露马脚。

才,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cái,指事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草木初生;引申指才质,才能,有才能的人等。从本义引申,又指刚刚(表示时间)。作副词时,繁体写作“纔”。汉字简化时按同音代替的办法简化。

扬己露才,班固讥其怨刺_扬己露才是褒义还是贬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扬,汉语一级字,读作扬(yáng),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举,引申为升高。用于抽象意义,指精神、情绪高涨,还表示称赞,又引申指容貌出众。用作地名,指江苏省扬州市,也用作姓氏。字从手,从昜,昜亦声。“昜”意为“播散”、“散开”。

己,“己”本义说法不一,朱骏声认为己像丝的形状,是“纪”的本字。还有人认为“己”像弋射时绑在箭或石上的丝线。“己”有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指自己,“己”音与“自”相近,于是后世又把这二字构成“自己”这个联合式合成词来广泛使用。

露的造句:

1、铁的事实剥去了他的伪装,使他露出真面目。

2、棉桃绽开了,露出一团团雪白的棉花。

3、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的喜悦之情。

4、他伪善的面目终于暴露出来了。

5、这次野营拉练活动,暴露出个别同学怕吃苦的弱点。

文学分析:结合《离骚》原文,班固对屈原的评价。

成语原文:露才扬己

标准发音:lù cái yáng jǐ

繁体写法:露才扬己

露才扬己是什么意思: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露才扬己成语接龙:锋芒毕露 → 露才扬己 → 己溺己饥

用法分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显露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露 ① lù (书面)露天 露骨;② lu (口语)露头 露马脚。

出处说明:汉 班固《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对应近义词:露己扬才

屈原生平史是什么

第一章1至53行

(1)出身、志向、努力.1至8. 8行一韵(ing)主喜韵.

1.高阳帝的后人兮,伯庸是我父亲。 黄帝后人、楚臣之子。不忘祖宗、不忘先王。

2.就在虎年虎月兮,正虎日我降临。 人王命格,天赋非凡。

3.父亲算我生辰兮,给我起了好名: 为龙点眼。

4.大名叫正则兮,表字叫灵均。 平=天=正则、原=地=灵均。意表名字:屈平、屈原。

5.天赋内美又修能兮,肩大任常在心。 努力修德聚能,立志重修法度,使楚国强大。

6.捻江离和香芷兮,缝秋兰做佩巾。 用香草细搓绳线,缝起兰叶织造佩巾。比喻创造性的工作

7.怕时光如流水兮,知道岁月最无情。 深知天时运数

8.朝摘坡上木兰兮,晚拔洲畔冬青。 比喻上下操劳,早晚努力。 (***集缝佩巾的原料)

(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9至26,18行一韵(u)主悲韵

09.日月永远轮替兮,春已去秋在途。 比喻今非昔比。

10.看草木正凋零兮,怕美人将迟暮。 比喻目前国势渐弱,已经失去当日强盛。“美人”喻王朝。

11.应该吐故纳新兮,何不重修法度? 应该改法度行美政,以求重振国威。

12.快骑龙马腾跃兮,来我在前引路! 要赶紧行动,我愿意做先锋。

13.先王品性高洁兮,群芳环绕追逐。 比喻:具体路向。以楚先王们为榜样,吸引贤者能人。

14.花椒玉桂陪伴兮,百草把清香吐! 比喻:忠良聚集,群策群力。

15.尧舜正直节制兮,总能走在正途。 以历史为鉴(正路)。

16.桀纣无良妄行兮,抄捷径必然困步。 以历史为鉴(歪路)。

17.那党人苟且偷安兮,专走险窄暗路。 眼下的现实:党人在走邪路,令人担心。

18.非怕自身遭殃兮,怕皇朝失国土! 为楚王着想:失国最受害的是楚王。臣下大不了转投新主。

(3)改法失败经过及原因

19.我四方急奔走兮,继续前王勇武。 具体做法:学先王推行美政,继续前王勇武。

20.王不察我的忠诚兮,反信谗而恼怒。 (牢骚1)楚王却不信任自己,相信了党人的造谣中伤!

21.我知道直谏会惹祸兮,但骨鲠必须吐。 把楚王误看成是明君,不惜直言冲撞,结果激怒了他。

22.请让苍天作证兮,我永是王的忠仆。 先行表忠心预作解释。

23.约定黄昏为期兮,您却提前改路! 直言指出楚王过错1。

24.当初定下国策兮,又后悔全不顾! 直言指出楚王过错2。

25.被流放不难过兮,伤心王的反复。 (牢骚2)楚王不守信用

26.种下兰花数百亩兮,又种香蕙百亩。 用种花草比喻:回顾在任时的工作。

27.分种芍药揭车兮,间种杜衡香芷。 各方面的工作都正在展开。7行一韵(i)

28.希望枝高叶茂兮,等到成熟可收集。 用等待花草成熟作比喻:工作将会有很好的成效。

29.花谢根萎不伤心兮,悲哀杂草排斥。 比喻:工作成果遭到破坏;工作进程遭到干扰阻挠。

30.贪婪小人如杂草兮,侵地抢肥不止。 有人干扰美政推行,他们拼命扩张势力,极力排斥异己。

31.以己之心度人心兮,对我诸多猜忌。 最后竟然使出卑鄙手段来对付自己。

32.忽然群起攻击兮,实在始料不及。 想当年忽然遭群小攻击。毫无准备,以至被责被贬。

33.觉得日渐衰老兮,恐怕修名不立。 现在老了,过去的事已经远去。现在关心的是保持名节。

34.朝饮木兰花滴露兮,晚食秋菊落花瓣。 比喻:饮点菊花茶下下火吧。2行一韵(an)

35.能操行优美情怀高洁兮,骨瘦如柴无憾。 比喻:只要自身清白,受点委屈算不了什么。

(4)评价改法情况和表达对改法失败的看法与态度。

36.环树根扎香芷兮,再穿上薜荔花。 用花冠比喻:当年所修订的新政纲要。独韵(a)

37.弯桂枝织香蕙兮,吊一束胡绳草。 用草佩比喻:所修订的***条目。独韵(ao)

38.效法先王冠带兮,绝非世俗仪容。 用比喻表达对新法的评价。2行一韵(ong)

39.虽然别人未了解兮,愿继承彭咸遗风。 强调新法是依照先王法度修订的。先王法度现在已被人遗忘。

40.长叹息擦眼泪兮,这一生多艰难。 回顾推行新法的失败过程,泪流满脸。2行一韵(an)

41.我虽然自律廉洁兮,难避朝责夕贬。 (牢骚3)委屈。

42.骂我戴香芷冠兮,扯断我蕙佩带。 比喻:攻击我起草的新法(花冠草佩)。2行一韵(ai)

43.这是我心头爱兮,虽九死不悔佩戴。 比喻:坚决维护新法。

44.怨王见事不明兮,始终不察内情。 (牢骚4)君王不明。2行一韵(in)

45.他们是妒忌美女兮,在造谣说她荒*。 比喻:他们是在造谣污蔑。

46.工于心计取巧兮,先违规后反诬。 他们的卑鄙手法。8行一韵(u)回主韵

47.有意歪曲事实兮,据一点盖全部。 原文表意为(不弹直线在木料上,有意砍出曲线来。尽画大圆圈在地上,包容最大的范围。)

48.忧郁烦闷失意兮,此时令我独困穷途。 面对昏君奸党,十分无奈

49.宁肯暴死抛尸兮,也不肯如此歹毒。 (态度) 自己又不肯用卑鄙***的手段回击。

50.猛禽不合群兮,今天也像远古。 比喻:绝不结党营私;

51.圆孔怎配方榫兮,不同向怎能同路? 比喻:绝不与他们为伍;

52.我屈心抑志兮,我吞怨忍辱。 唯有忍辱负重,

53.保清白慷慨死兮,报答先王眷顾。 保持清白之身,以死报答王恩。

第二章54至91

(5)失败后自我反思

54.还没把路看清兮,再细看先停步。 比喻:失败了,要争取机会重新推行美政。2行一韵(u)主

55.驾车走回原路兮,趁未深入迷途。 比喻:现在还有机会,未失时机!

56.一会走马兰坡兮,一会奔马椒丘上。 比喻:思前想后,考虑失败原因。10行一韵(ang)

57.既然前进无功兮,就退后修整服装。 比喻:发觉新法还未完善!

58.裁剪荷叶制衣兮,***集芙蓉造裳。 跌倒重来. 继续完善改革方案

59.虽然不为人知兮,我***于花香。 默默耕耘,乐在修法之中。

60.花冠高高戴起兮,草佩束腰长长。 新法修订得更好了。

61.花草生于泥沼兮,不改变品质芬芳。 自赏新法。

62.回过头来望望兮,我便游弋四方。 重振精神,去接近游说楚王!

63.浑身花枝招展兮,弥漫阵阵幽香。 心情舒畅,信心十足。

64.人生各有所乐兮,我独以修法为常。 常想的事情是修订推行新法。

65.粉身碎骨不稍变兮,心挫伤志更强。 虽然推行新法失败了,但志向不变!

(6)对屈原被贬一事,亲人埋怨,6行。

66我的亲姐姐兮,也反复责怪。说: 独韵(uo)

67.鲧太刚直玩命兮,结果抛尸羽山野。 摆史实残酷的历史事实。3行一韵(ie)

68.你也很孤高要强兮,应该引以为戒! 批评:没吸取历史教训。(现在果真出事了)

69.人家摆满苍耳兮,你家也要摆些。 建议:具体要改变的地方。

70.逐户去说难兮,谁会了解你心情? 提醒:要改变的现实理由。2行一韵(ing)

71.眼下好结朋党兮,劝你合群你偏不听! 埋怨责备:不面对现实,不听从劝告!

(连家姐也责骂自己,欲哭无泪!极度孤独、苦闷之下到舜帝坟前倾诉,继续深入反思)。

(7)评理(借史反思):72至91,20行。

72.学先王行美政兮,竟是这种结局! 孤独激奋。

73.渡沅湘向南走兮,找舜帝评理去: 2行一韵(u上)***韵

74.滥用九辩九歌兮,夏康寻乐放纵。 (叙事10行)列举史实 :反例五则,正例四则。

75.不思危于身后兮,致五子毁家内讧。 (反例)夏康事。2行一韵(ong)

76.后羿沉迷游猎兮,好弯弓射大狐。 后羿事及相连事。4行一韵(u)主韵

77.终被寒浞谋杀兮,使妻子被玷污。 关连的寒浞事。

78.寒浇恃强施暴兮,荒*太无度。 关连的寒浞之子寒浇事。

79.日夜寻欢忘形兮,脑袋丢得糊涂。

80.夏桀王违理兮,终致败落遭殃。 夏桀事。2行一韵(ang)

81.殷纣王碎人兮,终致国家速亡。 殷纣事。

82.汤禹严明谨慎兮,周文武求正道。 (正例)商汤王、夏禹王、周文王、周武王。2行一韵(ao)

83.任用贤者能人兮,守规矩不取巧。 结论:连下8行.:(正道)归纳出正确治国之道。

84.皇天无偏私兮,德高者得天助。 (议论4行)政见:天心 喜仁德。2行一韵(u)主韵

85.德才兼备的圣哲兮,才能长保国土。 (正说)要有明君

86.借鉴于历史兮,以民心为依归。 政见:君义 依民心。4行一韵(ui)

87.不义之人怎能用兮?除善政怎能为? (反说)要有贤臣美政

88.即使身处绝境兮,紧抱初衷不改悔。(抒情4行)决心:紧抱初衷《改法度行美政》。

89.榫头不对榫眼兮,使前贤身首碎。 现楚国正在走败路,自己想通过改法加以挽救,但朝中却没人响应支持。想到前贤故事,

90.常叹息不得志兮,悲我生不逢时。 比及自己目前处境:悲从中来,2行一韵(i)

91.揉蕙草擦眼睛兮,泪如雨衣全湿。 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结束评理。

第三章《再试》92至129。 经过反思,更觉得唯有推行美政,皇朝才有出路,于是再求进。

(8)叩天门。92至107。16行。

分为“白天行状”、“入夜休息”、“将雨赶路” 等三小节。第三小节最后一行总结。

92.和衣跪下发誓兮,我坚持推行美政。 决心坚定。<白天行状> 6行一韵(ing)

93.驾凤凰骑白龙兮,我乘风飞天行。 交代交通工具和行进方式“飞”。比喻:急迫。

94.朝从苍梧启程兮,夕到昆山仙境。 苍梧、昆山。

95.想找灵殿投宿兮,日速落夜将临。 灵殿、黄昏。

96.我叫羲和缓鞭兮,向日落处慢进。 缓鞭、慢进。

***.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 趁天未全黑摸路前行。

98.放马咸池饮水兮,拴马扶桑树旁。 到灵殿后饮马歇马。<入夜休息> 4行一韵(ang)

99.折桑枝赶日去兮,且放松躺一躺。 太阳完全落山后安然睡下。

100.月神在前开路兮,风神随后奔闯。 入夜后突然刮起大风。

101.鸾鸟凤凰惊叫兮,雷神提醒带雨裳。 雷声隆隆,鸾凤不安,就要下暴雨了。

102.我令凤鸟飞腾兮,夜行趁天开。 急忙起身赶路,希望下雨前到达天宫。<将雨赶路> 6行一韵(ai)

103.大风呼呼旋转兮,卷乌云漫涌来。 此时天上乌云随大风聚集。

104.云团忽聚忽散兮,翻滚变幻色彩。 乌云翻滚,暴雨将至。

105.呼守卫开天门兮,他倚门不理睬。 终于赶到天门前,但叫门不开。

106.雨茫茫天尽蔽兮,抱幽兰直发呆。 立时大雨滂沱,天路尽闭。屈原怀抱着那束要献给天帝的兰花呆立雨中。

107.慨叹世间混浊兮,美丽被妒掩盖。 (总结)叩天门不成感叹。

(9)求女,108至119共22行。起因,过程,结果。本节关键词是“媒”字。

108.清晨原想渡白水兮,再登昆山驻马。(起因及准备)原想去求仙。4行一韵(a)

109.回头一看流泪兮,高丘没有美娲。 原因。高丘是楚国一个地名。代家乡。

110.急忙改去春宫兮,折下几枝琼花。 礼物。用花为礼暗示:

111.趁着花朵未落兮,送给心中美娲。 事情不能拖延。求象女娲那样的能女之心迫切。

112.雷神驾起云车兮,到洛水找女神。 开始时听见人说靓就上。求女1. 共6行一韵(en)

113.送琼佩表心意兮,我请謇修做媒人。 琼佩为礼,謇修为(媒)。郑重其事。

114.总算有些了解兮,怪癖令人难忍。 初次找女,心中没数,了解一下。

115.夜去穷石凉发兮,天亮洧盘洗尘。 原来如此。下次再求,便有经验,

116.偏爱游山玩水兮,整天涂脂抹粉。 应谨慎选择目标后再行动。

117.虽然她很美丽兮,也要放弃另寻。 不合心中理想。原来自己要的不只是外表美.

求女的中心部分,118至129,共12行。包括:求女2、心中盘算、总结求女结果。

以(i)为主韵6行,(ao)/(a)/(ui) 变韵。两两间夹。

118.天涯海角寻觅兮,上天下地忙奔驰。 按理想找。求女2共6行。2行一韵(i)主1

119.遥望巍峨楼台兮,忽见美女简狄。 理想对象:如简狄一类的美人。

120.托鸩鸟做媒兮,鸩回说她不好。 托(媒)之弊1。2行一韵(ao)变

121.见雄鸠鸣飞兮,想托怕它轻佻。 托(媒)之弊2。

122.心中犹豫怀疑兮,亲又不可自提。 心想:自己不受重视,又无门自荐。2行(i)主2

123.托凤凰做媒兮,高辛已先迎娶。 现实,人家有好(媒)。

124.想远走不知去哪兮,只好徘徊上下。 求女3,心中盘算共 4行。2行(a)变。

125.即使少康未娶兮,有虞二姚未嫁。 理想对象:像有虞二姚一类的美人。

126.口笨媒不好兮,看来也难成事。 口直无好(媒)2行(i)主3。

127.世间混浊忌贤兮,扬丑恶掩美丽。 议论:对再试失败的看法。

128.美人藏在闺中兮,哲王又沉睡。 再试失败后总结,2行(ui)变。

129.情怀无处舒展兮,就此抑郁而终怎面对?抒情:面对如此结局,如何办呢?

第四章(徘徊)130至167.。分<问卜>和<求神>两节

<叩天门> 和<求美女> 都失败了,留下挨日子还是出国另投明主呢?求女失败后还按原***去昆山。

(10) 问卜。130至140,11行。

130取琼茅来卜卦兮,请灵氛为我占算。

131.问:「互爱相吸引兮,我的美人是谁?问卜过程:130至134共5行。2行(ui)

132.世界这样广大兮,她究竟在哪里?」 3行(i)

133.卜:「卦象显示要远求兮,而且会很顺利。

134.处处都有芳草兮,何必留恋此地?」

135.到处一片漆黑兮,有谁能见***? 考虑卦辞:135至140共5行一韵(美)。要点韵

136.喜好各有不同兮,唯独党人不爱美! 朝中得势的党人不喜美不护美,

137.腰间挂满臭艾兮,说插香兰不够美。 说香兰不美,

138.香花臭草未能分清兮,怎欣赏美玉美?不懂欣赏美,

139.塞粪土满腰包兮,说花椒不香美。 说花椒不美,

140.想依从灵氛卦辞兮,内心疑团未解。 (过渡)党人不识美,定了,但君呢。2行一韵(ie)

(11)求神。141至151共11行。

141.找巫师降神兮,祭米花椒酬谢。 请巫

142.众神如伞降临兮,群巫纷纷去迎。 降神迎神 4行一韵(in)

143.灵光灿灿耀扬兮,照亮我凡心。 虔诚之态

144.教:「要远游走四方兮,按法度找明君。神的指引:要出国另投明君才有出路。

145.汤禹恭敬求才兮,伊尹皋陶去寻。 神举例正面说理由。

146.若君王真爱贤兮,又哪用到处托媒? 神举例侧面说理由。解“媒”。(与<求女>呼应)独韵

147.说是傅岩泥工兮,武丁聘用不疑。 例证1 独韵

148.姜太公屠夫兮,遇文王即鹏举。 例证2 独韵

149.宁戚凭讴歌兮,齐桓倚为佐辅。 例证3 独韵

150.趁着年青未老兮,别说日子还长。 神劝词 2行一韵(ang)闯音韵

151.一旦杜鹃啼鸣兮,那百草将失掉芬芳。」总之,问卜求神的结果是:在楚国党人不赏识,君王也不赏识。唯有他投一途。

(12)认真考虑神灵的指引。152至163共12行

152.谁有昂贵玉器兮,不去小心保管。 是啊:----。

153.只怕党人会眼红兮,怀妒忌来折断。 在这环境下确实危险。4行一韵(ao)惊叫音韵

154.世道纷乱颠倒兮,留下难以自保! 要自保很难。

155.兰芷失去幽香兮,荃蕙化作白茅。 您看:-兰芷、荃蕙--,

156.为啥昨日芳草兮,会变成今日臭艾? 为何呢:---.

157.追究其原因兮,不爱美是要害! 不爱美

158.我盼兰花盛开兮,不抽花叶空长。 您再看:兰花---.4行一韵(ang)本章主韵。闯音韵

159.失美丽变平庸兮,难再列入众芳。 失美丽

160.花椒恃才傲慢兮,茱萸想混入香囊。 您接着看:花椒、茱萸---。

161.野草蔓延哄哄兮,又何芳能抵挡? 总而言之:---。谁能抵挡?

162.现在俗流滚滚兮,又有谁能自持? 谁能自持? 2行一韵(1)离音韵

163.椒兰尚且变质兮,又何况揭车江离? ***难免被“折断”的下场!

164.我这佩带珍贵兮,遭扯断美不夺。 下定了他投的决心。164至167共4行一韵(uo)大悟音韵

165.香幽幽难消散兮,华彩仍未稍磨。 疑团已解, 我精神奕奕

166.随步荡佩自乐兮,这世界美女多。 您看外面多精彩

167.趁我装饰灿烂兮,周游观察求索。 我的美政多好啊!一定有人识宝的!起程啰!

第五章(他投)168至188

(13)远去西方投西皇。

审慎思虑后决定他投,但充满憧憬的他投还是因为“眷顾楚国”而决然放弃。结果只能选择“以死殉国”。

168.我既已得灵氛吉卦兮,按历择日把路上。2行一韵(上)主正韵

169.折些琼枝做肉兮,精磨玉粉做粮。 准备干粮。

170.为我驾飞龙兮,美玉象牙造车。(读ju ) 准备车马。2行一韵(去)***韵

171.异心不能同事兮,我将远走自离去。 他投理由。

172.我在昆山转弯兮,绕路浏览观光。 接求女不成又上昆山求仙后的路程。5行一韵(上)韵

173.拨开眼前晨雾兮,车动***脆响。 队伍出发。

下面是由朝到夕一天旅程的情况。具体用11行描写。

174.赶早渡过赤水兮,今晚到达西方。 交代行程:从渡口过赤水,目的:到西方投奔西皇。

175.凤凰展翅连旗兮,高天翼翼翱翔。 描写队伍起行情景。

176.匆匆走过沙漠兮,到赤水岸稍躺。 在渡口等搭桥。

177.指派蛟龙搭桥兮,知会西皇放行。 叫龙搭桥,并先去通知西王一声。5行一韵(进)韵

178.路狭窄险阻多兮,众车单线缓行。 过了河路不好走。都是山路。

179.过不周山左转兮,直奔西海不停。 过了山左转,就是平路了。西海在望了。

180.***那千辆车兮,一起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前进。

181.驾前八龙舞动兮,车上云旗相迎。 兴奋哦!

182.压兴奋缓鞭兮,思绪神游远处。 快到了,放慢了脚步,但心不在焉。想家了。

183.偷闲暇稍兮,奏九歌跳韶舞。 快到了,大家兴高***烈。4行一韵(乌)主反韵

184.升临显赫皇界兮,低头忽见故都。 将入西皇都城时,突然思乡。

185.车夫悲马儿恋兮,曲身回首停步。 眷顾楚国,而决然放弃他投。(停步)

(14)全诗总结共3行。

186.悲号: 停下吧! 算了,还是不去了!独韵

187.但王朝不用我兮,为何还恋故居! 一句话总结全文。但故居又不可留! 2行一韵(去)***韵

188.既不愿推行美政兮,我将追随彭咸归去! 点明全文中心《推行美政》.无奈主人公最后选择了:找先王们去!

露己扬才成语解释

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是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不朽杰作《离骚》,是现存第一篇宏伟壮丽的抒情长诗。屈原和《离骚》,无愧为巍然耸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巍峨丰碑。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其祖先屈瑕,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地,乃以“屈”为氏。关于屈原的生卒年问题,历来意见分歧,迄今尚无定论。由于学者们对屈原自叙“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离骚》)的理解有别,推算方法各异,因而结论各不相同。据郭沫若考证,生年为前340年,卒年为前278年。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记·屈原列传》。但其所记,颇为粗略,且有牴牾扞格之处,或系后人窜乱所致。据现有资料看来,屈原才高学博,明于治乱,善于应对,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生当楚怀王、顷襄王时代,曾任“左徒”和“三闾大夫”之职。他初得怀王信任,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有显著成就。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怀王听信谗言怒而疏之。他曾一度流于汉北。屈原既疏,群小得势,楚国政治日趋***。怀王昏庸贪婪,刚愎自用,因受张仪之欺,愤而两度伐秦,均遭惨败,后竟囚秦而死。顷襄王继位,谄谀用事,屈原竟被放逐于江南。这时候,楚国政治更加黑暗,“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战国策·中山策》)。百姓心离,国运危殆。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拔郢都,烧毁楚先王墓,顷襄王逃往陈城。眼见祖国沦亡,人民遭难,屈原万分悲愤,极端绝望,于是怀石自沉汨罗而死,其时传说为5月5日。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但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楚国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

《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作品26篇,但未列篇名。按王逸《楚辞章句》,标明“屈原之所作”者为《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合于25篇之数。这也许本于当初刘向的校定。但后世学者对此颇多异议。或谓《远游》、《卜居》、《渔父》乃后人所作。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离骚》、《天问》确为屈原之作无疑;《九章》中虽有后人拟作之可疑者,但基本上仍可认定为屈原作品;《九歌》则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改造的再创作。另有《招魂》一篇,据司马迁之说,亦应认为屈原所作。

以《离骚》为代表的这些作品,奠定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关于《离骚》题义,自西汉以来,亦颇多异说。司马迁释为“离忧”(《史记·屈原列传》),班固释为“遭忧”(《离骚赞序》),王逸解为“别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后人有从方言角度作解,以为“离骚”即“牢骚”者;也有从音韵着眼,认为《离骚》即《劳商》,为楚古曲之名者。此外说解还多,但都大同小异。现在看来,马、班之说最为近古,合乎诗人命题之旨,且于训诂有据,是较为可信的。

据两汉诸家旧说,《离骚》作于怀王时代屈原遭谗被疏之时。但从近古至现代,一些学者则认为《离骚》是屈原于襄王之世被放逐江南时所作。值得注意的是,《离骚》中有一些关于年岁的反复咏叹:“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此外,“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还表现了诗人对国将倾危的忧患之情。由此可见,《离骚》应作于诗人将老未老之际、楚国将败未败之时。这个时期,应属怀王在位的最后几年之内。

《离骚》是屈原心灵的歌唱。它展现了诗人“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深沉执著的爱国感情,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和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在全诗的字里行间,闪耀着诗人灿烂的思想光芒。

屈原“美政”理想的崇高目标是实现天下一统。他在《离骚》中称道“前王”、“前圣”,但他所讴歌的典范并不囿于楚国的历史传统,如尧、舜、禹、汤、周文王等,都是属于华夏诸国所公认的楷模。而他所列举的破国亡身的历史人物,如启、羿、浞、浇、桀等,也都是天下所公认的昏君奸臣。诗人所描叙的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所在,也突破了狭隘的楚国境域,诸如天津、西极、流沙、赤水、崦嵫、咸池等等,几乎包括了神话传说中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土和广大空间。这正是诗人热切向往天下一统的形象表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具有深沉厚重的历史意识。

主张以民为本是屈原“美政”理想的根基。他在《离骚》中反复吟诵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确表现了关心民生、重视民心的思想和“有德在位”的主张。在屈原看来,举贤使能是其“美政”理想能否实现的关键。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举贤而授能”的主张,并且对历史上不问出身贵贱、惟贤是举的圣王贤君大加颂扬。他主张修明法度,所谓“循绳墨而不颇”,“绳墨”即喻法度,认为这是实现“美政”理想的途径。因为现实是“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所以不仅需要“乘骐骥以驰骋”,而且必须“明法度之嫌疑”(《九章·惜往日》)

屈原的参政实践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参政意识却在心底积淀、升华,最终化为“美政”理想,再现于《离骚》。“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难的祖国。他在《离骚》中倾诉衷情:“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楚国不能容他,他却离不开楚国。以屈原之才干,当时不难另谋出路。他也确实考虑过“远逝以自疏”。然而当他神游四方之时,“忽临睨夫旧乡”,那积淀于胸中的爱国情愫千丝万缕缚住了他,使他“蜷局顾而不行”。诗人宁肯以身殉国,也不愿离开父母之邦。这是何等坚贞、纯洁、崇高的爱国感情啊!然而应该指出,屈原的爱国思想与狭隘的忠君意识连在一起,其消极影响亦不容忽视。

屈原经受了战国时代精神的洗礼,故其《离骚》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鲁迅《摩罗诗力说》)。他责数楚王不察忠良、反信谗佞:“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怨怪楚王言而无信、变化无常:“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他更义愤填膺地痛斥世俗和群小:“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猒乎求索。”班固批评屈原“露才扬己”(《离骚序》),颜之推也斥责他“显暴君过”(《颜氏家训·文章》),他们的讥评,正好从反面印证了屈原批判精神的思想价值。

屈原志洁行廉,正道直行,既怀内美,又重修能。诗人在《离骚》中抒写了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恶、丑的无情挞伐。他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具有峻洁的人格,崇高的追求,坚贞不渝的操守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王逸赞之为“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楚辞章句序》)然而“绝世之行”必有离群之忧,“俊彦之英”深陷落寞之境。屈原惟寄希望于楚王,就难免要产生“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的孤独感、绝望感。这可说是酿成诗人悲剧的一大心理因素。

《离骚》全长373句,2490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力完成的长篇抒情诗。诗人屈原的出现和《离骚》的产生,为文学自觉时代的来临开了先路。

《离骚》艺术造诣极高,无论在形象塑造、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形式、语言诸方面,都有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抒写了这位名曰“正则”、字曰“灵均”的主人公的世系、出身、品格、抱负,描叙了他的志趣、爱好、服饰、言行和境遇,展现了他的心灵世界。在“灵均”的身上,诗人熔铸了自己的意识、情感、理想和人格。

屈原继承、发展了《诗经》、神话的优良传统,他的《离骚》以现实主义为基调,以浪漫主义为特色。二者的完美结合,标志着创作方法的突破和发展,也证明了屈原无愧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离骚》的现实主义基调体现为诗人以极富个性化的笔触,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战国后期那一特定历史时期楚国政治的黑暗和社会的混浊,真率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感情。然而《离骚》更为引人注目的成就则是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其具体表现为:火样的***,飞腾的想象,奇幻的意境和绚丽的文***。这在诗中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描写里表现最为突出。《离骚》是一曲激越而壮丽的悲歌。它颂扬了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歌赞了坚贞不渝、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令人激昂、振奋,给人鼓舞。

《离骚》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也有较大变化、发展。诗人寄情于物,托物寓情,创造出富于象征意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诸如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高冠奇服、玉鸾琼佩等等,或配忠贞,或比谗佞,或媲君王,或譬贤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都已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格和理想的某种象征,或者说是蕴含艺术趣味的某种意象。这显然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开拓,实开后世诗人“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先河,促进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

《离骚》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它对诗歌形式和语言的革新上。所谓“骚体”的新创,“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文心雕龙·辨骚》)应是屈原对诗歌发展的一大贡献。《离骚》在语言艺术上也有不少新的开拓。如双声、叠韵、重言的运用,都较《诗经》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大量吸收楚地方言口语入诗,显示了新的风***。宋人黄伯思指出:“若些、只、羌、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悲壮顿挫,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校定楚词序》)此外如扈、汨、搴、莽、诼、凭、媭、邅等等,也都是楚地的方言口语。“兮”字的运用,更引人注目。这些特点,可说是“骚体”的主要标志。

三 屈原的其他作品

《九歌》《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恃。其中仍然保留了歌、舞、乐三者结合的特点。

《九歌》袭用古曲之名。所谓《九歌》,即指由多篇乐章组成的歌。故屈原《九歌》并非9篇,而是11篇。关于它的写作年代,历来有作于屈原早期或晚年两种说法。从《九歌》的内容看来,它的写作有一个搜集、整理的较长过程,不可能作于一时一地,但最后写定应在屈原晚年放逐江南流浪沅、湘之时。

《九歌》的写作与楚国巫风之盛行密切相关。它是楚国沅、湘之间原始宗教迷信的产物。《九歌》所祀诸神分别是:天神(《东皇太一》)、日神(《东君》)、云神(《云中君》)、湘水之神(《湘君》、《湘夫人》)、司命之神(《大司命》、《少司命》)、河神(《河伯》)、山神(《山鬼》)、为国阵亡者之神(《国殇》)。最后一篇《礼魂》,是祭祀结束时的送神曲。看来自成体系,大致再现了楚国民间祭歌的基本风貌。

《九歌》题材特殊,风格独异。它在精神实质上与《离骚》一脉相承,而在艺术上却自具特色。

与《离骚》的直抒胸臆不同,《九歌》以流传于楚国民间的神话故事为背景,主要通过神灵形象的塑造,借其口而抒情。《九歌》中所塑造的神灵形象,既闪烁着神的灵光,又具有人的性格;既神奇高远,又平凡亲切。经过诗人的艺术创造,神灵被人格化了。

《九歌》的基调是礼赞神明,但其内容颇多恋情的描写。无论是神与神或神与人之间的恋爱,都洋溢着人世间的生活气息。诗人善于融情入景,突出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如“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山鬼》)等等,大都把缠绵凄婉之情融入凄迷苍茫之景,形成了清丽的格调和优美的意境,代表着《九歌》的主要艺术倾向。较为特殊者是《国殇》。此篇礼赞为国捐躯者之神,描写了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歌颂了楚国卫国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刚健雄浑,深沉质朴,激昂扬厉,悲歌慷慨。其格调雄健而意境壮美。

《九歌》的语言清丽华美,令人赏心悦目;且音调铿锵,韵味悠长,启人无限情思。它虽以六言为主,但也有五、七言之句,长短适意,节奏鲜明,音韵谐美,宛转动听。特别是“兮”字用于句中,几乎代替了所有虚字的功能,不同于《离骚》的用于句末专为语助。这就扩大了它的意义和作用,体现了炼句技巧的进步。

《九章》《九章》包括9篇作品。这些作品当初散篇单行,并无《九章》之名。其名始见于西汉末年刘向所作《九叹·忧苦》:“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而刘向又是《楚辞》的最早编辑者,故一般认为,《九章》之名应即刘向所加。《九章》并非一时一地之作。其中,《橘颂》写作最早,可能作于屈原被疏之前。《惜诵》、《抽思》、《思美人》可能作于被疏之后。《袁郢》、《涉江》、《悲回风》、《惜往日》、《怀沙》等篇,则应作于屈原既放江南之后。

《九章》的思想内容与《离骚》大体相似。除《橘颂》外,各篇均为屈原某一生活片断的写照,表现了诗人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思想感受。诗人的“美政”理想、爱国感情、批判精神和峻洁人格,在《九章》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九章》中还不难发现与《离骚》形神毕肖的众多诗句,有的甚至整段相似。这说明,在精神实质上,《九章》是与《离骚》基本一致的。

《九章》的艺术风貌也与《离骚》大体相似。不过,《离骚》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九章》虽也不乏浪漫主义的笔触,却主要显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九章》不以飞腾的想象和奇幻的意境取胜,而以具体的写实和直接的抒情见长。如《哀郢》写顷襄王21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的历史悲剧,诗人开篇即描写了亲眼所见的一片国破家亡、人民离散奔逃的惨象:“皇天之下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接着描述自己身为难民中的一员,离乡去国的流亡经历和内心痛苦。其描述有如“实录”,而抒情则坦陈心怀。这样的特点,在《涉江》、《惜往日》等篇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九章》写景寄情颇为独到。如:“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抽思》)写山水,言节候,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又如《怀沙》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蒋骥说:“杳杳则无所见,静默则无所闻。盖岑僻之境,昏瞀之情,皆见于此矣。”(《山带阁注楚辞》卷4)象这样善于寓情于景的佳句,在《涉江》、《思美人》、《悲回风》中也有不少。

《橘颂》在《九章》中独具一格。它名为《橘颂》,实为诗人的自我人格写照。它写道:“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诗人以橘自比,借颂橘而言志。接着描绘橘树“姱而不丑”的外形之美,赞颂它“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秉德无私”的内在美质。这是一支高尚人格的颂歌。诗人“比物类志为之颂”(王夫之《楚辞通释》卷4),不仅是对比兴手法的扩大和突破,而且开拓了后世咏物诗发展的道路。

《天问》《天问》就是“问天”,亦即对天问难。“天”是诗人设疑问难的对象。《天问》的写作年代无从确考。但从篇中不无愤懑忧思之情以及篇末“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吾告堵敖以不长”等句看来,它大约作于怀王末年,屈原遭谗被疏流于汉北之时。

《天问》是我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一篇奇文。全文包括370多句,1500余言。作者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举凡天地山川、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天命人事、现实生活等等方面,均有所涉及。这不仅显示了屈原确实是“博闻强志”,而且充分体现了他大胆怀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勇于探求真理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乃是光辉的屈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问》开篇写道:“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以一“曰”字领头,一开始就对天地开辟、宇宙生成这一最重大也最基本的问题发出疑问。接着便对山川地理、日月星辰等一系列未知的自然现象设疑问难,表现出不迷信、不盲从、勇于求索的可贵精神。

诗人由天地山川之问进而问及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反映了屈原深沉厚重的历史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天命人事的问难。诗人问道:“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眩弟并*,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诗人对所谓“福善祸*”的诘难,实际上反映了对“天命”的怀疑和批判。

《天问》最后涉及现实生活和诗人自身:“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爱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字里行间透发出屈原关心现实政治的热情和饱含忧患的愤懑。

《天问》纯以问句构成,篇幅巨大,内容广博,思想奇特,富于哲理。它对哲学、史学、神话学、民俗学都有特殊的贡献。

但对它的文学价值,却存在不同看法。实际上,《天问》构思新颖,形式独特,感情激越,格调高古。就文体而言,《天问》堪称近文之赋。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具有所谓“赋家之心”(《西京杂记》);并且主要以四言为句,四句为节,韵散相间,错落有效。它的产生,对赋体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屈原作品以写怀言情为主,而《天问》却有论事说理的倾向。汉初贾谊赋将言情与说理结合起来,正是对这一特点的继承和发展,应该说,《天问》的文学价值是不容否认的。

《招魂》司马迁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史记·屈原列传》)他把《招魂》与《离骚》等篇相提并论,显然认为《招魂》也是屈原的作品。但王逸等认为《招魂》是宋玉所作。现在看来,司马迁之说较为近古,且必有所据,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足以证明其误,故不宜轻易否定。从《招魂》所叙宫室之美,服食之奢,之盛,士女之乱等情景看来,其所招之人非君王莫属。因此,说屈原作《招魂》以招怀王之魂,是比较可信的。史载楚怀王三十年(前299),怀王人秦被扣;顷襄王三年(前296),怀王客死于秦。《招魂》之作,大约就在此后不久。

《招魂》是《天问》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都有创造性的成就。

“招魂”是存在于科学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中的一种迷信风俗,古今中外都有。屈原《招魂》的产生便与当时楚国巫风之盛有密切关系。它是屈原改造民间流行的巫觋招魂辞的形式再创作而成。《招魂》前有序言,中为招魂辞,后有乱辞,以招魂辞为主干。这种结构形式和正反对照的写法以及招魂辞句尾通用极其特殊的“些(应即“此此”的重文复举)字,显示了民间巫觋招魂辞的形式特征。《招魂》之作再次证明屈原是善于从现实生活和民间文艺中吸取营养的伟大诗人。

《招魂》不同于《离骚》、《九章》之以抒情见长,而是以善于描写著称,它无论“外陈四方之恶”,还是“内崇楚国之美”(王逸《楚辞章句·招魂序》),都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的铺陈夸张尽管出于幻想,但绝非凭空臆造。如写东方日出之所:“十日代出,流金铄石”;写南方蛮荒之地:“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蝮蛇蓁蓁,封狐千里”;写西方之沙漠:“流沙千里”,“三谷不生”,“求水无所得”;写北方之严寒:“增冰峨峨,飞雪千里”。由此可知,诗人见多识广,又善于观察生活,这样的夸张确实抓住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

诗人对天地四方的描写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而对“楚国之美”的描写又无不是对现实世界中楚王奢靡生活的如实写照和细致刻划,显示出现实主义的特征。

《招魂》“铺***摛文”,其描写的铺张和文藻的富丽实开汉赋之先河。但后世赋家纷起效法,专务文辞之巧丽,则不免“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文心雕龙·诠赋》)了。

形容一个人炫耀的成语

成语原文:露己扬才

 标准发音:lù jǐ yáng cái

 繁体写法:露己扬才

 露己扬才是什么意思:见“露才扬己”。

 露己扬才成语接龙:锋芒毕露 → 露己扬才 → 才兼文武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显露自己的才能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露 ① lù (书面)露天 露骨;② lu (口语)露头 露马脚。

 出处说明:宋·苏舜钦《投匦疏》:“若出而求陛下之试,是其人非高蹈者,则皆露己扬才,干时谒进者也。”

 对应近义词:露才扬己、扬己露才

形容展示出来的成语

过市招摇 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金字招牌 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郆只出使了一次朝鲜,办结了甲申金玉均一案,又曾同威毅伯和日本伊滕博文定了出兵朝鲜彼此知会的条约,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

逞工炫巧 指炫耀工巧。

出处:唐·柳宗元《逐毕方文》:“汝虽赤其文,只其趾,逞工炫巧,莫救汝死。”

逞工炫巧 炫,同“炫”,夸耀。炫耀工巧。

逞怪披奇 指炫耀奇异。

出处:明·方孝孺《息耕亭记》:“尚修其辞,逞怪披奇,穷精备思,遐观千载,竟亦何裨,此谓名劳。”

逞奇眩异 指炫耀奇异。

出处:明·归有光《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虽然,圣贤固非逞奇眩异,苟为制作以骇于天下,则其始之为象也,将谓其足以该道也。”

逞强称能 炫耀卖弄自己的才能和本事。

出处:端木蕻良《曹雪芹》第十三章:“今年内后千万不可逞强称能,何况你既未读过多少诗书,更谈不上才气。”

掉舌鼓唇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九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开锣喝道 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亦比喻替人炫耀张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何如我们做典史的,既不比做州、县的,每逢出门,定要开锣喝道,叫人家认得他是官。”

露才扬己 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出处: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露己扬才 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同“露才扬己”。

扬己露才 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出处: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扬威曜武 炫耀武力,显***风。

出处:《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

扬威耀武 炫耀武力,显***风。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扬武耀威 炫耀武力,显***风。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耀武扬威 耀:显扬。炫耀武力,显***风。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

衣锦褧衣 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出处:《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又《诗·郑风·丰》:“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沾沾自炫 自以为美好而自我炫耀。

出处:宋·陆游《南唐书·锺谟传》:“[锺谟李德明]天资皆浮躁,沾沾自炫。”

招摇过市 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自媒自炫 自我介绍,自我夸耀。

出处:《梁书·萧昱传》:“夫自媒自炫,诚哉可鄙;自誉自伐,实在可羞。”

露才扬己的意思是什么?露才扬己是什么意思?

登龙有术 薄技在身 一技之长 一技之善 一技之微 出神入化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惟我独尊 自高自大 自鸣得意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身手敏捷 风驰电掣 动如脱兔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露才扬己的意思是什么?露才扬己是什么意思?

露才扬己的意思是:★「露才扬己」在《汉语大词典》第16094页 第11卷 735★「露才扬己」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露才扬己lù cái yáng jǐ(露才扬己,露才扬己)显露才能,表现自己。 ? 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闲,以离谗贼。」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 ? 宋·曾季貍《艇斋诗话》:「古人用心忠厚如此,异乎今人露才扬己,未有寸长者,已讥议前辈。」 ? 《说动》:「陈言者,命之曰希望恩泽;程功者,命之曰露才扬己。」亦作「露己扬才」。 ? 宋·苏舜钦《投匦疏》:「﹝遁逸之士﹞若出而求陛下之试,是其人非高蹈者,则皆露己扬才,干时谒进者也。」

露才扬己的拼音lù cái yáng jǐ

露才扬己是什么意思

( )

★「露才扬己」在《汉语大词典》第16094页 第11卷 735 ★「露才扬己」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露才扬己

lù cái yáng jǐ(露才扬己,露才扬己)显露才能,表现自己。 ? 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闲,以离谗贼。」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 ? 宋·曾季貍《艇斋诗话》:「古人用心忠厚如此,异乎今人露才扬己,未有寸长者,已讥议前辈。」 ? 《说动》:「陈言者,命之曰希望恩泽;程功者,命之曰露才扬己。」亦作「露己扬才」。 ? 宋·苏舜钦《投匦疏》:「﹝遁逸之士﹞若出而求陛下之试,是其人非高蹈者,则皆露己扬才,干时谒进者也。」

词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