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不犯典故_成语秋毫不犯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16 0
  1. 厚黑学到底是干嘛的?
  2. “厚黑教主”李宗吾是谁?
  3. 谁帮我介绍一下韩信
  4. 什么是厚黑学?
  5. 求:韩信的生平事迹。
  6. 古典的诗意的四字成语、
  7. 韩信的生平事迹?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

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秋毫不犯典故_成语秋毫不犯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示例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

秋毫不犯qiū háo bù fàn?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示例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唐·李白《永王东巡歌》?

劳苦功高láo kǔ gōng gāo?

解释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

示例这是决战的最后五分钟了!这一班~的“英雄”,手颤颤地举着“胜利之杯”,心头还不免有些怔忡不定.★茅盾《子夜》十五

“鸿门宴”的解释:

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宴 :以酒饭款待宾客:宴客。宴饮。宴席。?聚会在一起吃酒饭:宴会。宴集。?

“鸿门宴”典故: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详细记述最早见于"史圣"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后衍生出大量的相关文学作品。

鸿门宴的意义?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鸿门宴》通过会前斗争、宴会场面与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多侧面的悲剧性格。

厚黑学到底是干嘛的?

1. 小学生三四百字作文介绍一种树木的名称,外形特征,作用

银杏树

我们学校里有几棵银杏树,我非常喜欢它们。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它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把它尊崇为国树。

银杏树为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它以其苍劲的体魄,独特的性格,清奇的风骨,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受到世人的钟爱和青睐,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医食俱佳。银杏的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 写一篇描写树的作文 :描写它的特点外貌

桂花树

我家大院里有几棵桂花树,极不惹眼,是庭院中既常见又极为普通的“金桂”,个头比樟树低矮,灰白色的主干有大海碗口一般粗,树皮粗糙,枝叶茂盛,形似天然的大绿桑平时很少人留意它们,唯在花满枝头泼洒醇香时,才惹来为数不少赏花的香客。

“携书弹剑走黄沙,瀚海天山处处家。大漠西风飞翠羽,江南八月看桂花。”每到长沙的九月底(公历),中秋、佳人、桂花总是联系在一起,庭院中聚集闻香而动的香客,大家全身心感觉她的神清气爽,驱走身上酷暑的躁热之气。

今年的中秋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邀上远在几百里之外-冷水江的姐姐一起,在花园中央的亭台,呼吸着飘逸桂花清香的空气,一边赏月一边品茗论诗。吃着桂花糕,喝着桂花茶,谈论“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典故,感受着中国载人宇宙事业的自豪。

出生在九月的我对桂花树格外的亲近,有种特别的感情。每逢金秋时节,不仅对那满树的花香有一种期待,对她平凡与质朴的伞型树冠也印象深刻,情有独钟。有时是放学回家后,有时是周末的下午,我会搬个小凳在树下看上一会儿童话故事或是跟伙伴们玩上一段游戏,蚊虫对我们也是秋毫不犯。

桂花树有平实品格,博爱的胸怀,将四季常青的芳香泼向自然、洒在人间。我爱桂花树!

3. 写一种树术按名称、外形特征来写作文300字

巴草逗它,还去买香肠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地喂给它。

时间一久,它就不再远离我,放学早早地到门口等我,有事没事老蹭我的裤脚,要我抱抱它。 小猫渐渐长大,我给它取了一个乖巧名字“ *** ”。

“ *** ”可乖啦,对陌生人总是保持着警惕,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随时准备逃跑。可是一见到我,它马上欢快地叫着向我奔来,轻轻一跃就钻入了我怀里。

“ *** ”平时加紧练习,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抓、跑、跳三件本领,件件是高手。不信?你看!“ *** ”正半蹲在地上,前爪紧紧地抓着地,两眼死死地盯着前方地一只麻雀。

小麻雀对将要到来的危险毫无察觉,还在欢快地唱着歌,梳理自己地羽毛。说时迟,那时快。

“ *** ”后腿一蹬,箭一般地扑向小麻雀,把它死死地按在地上,动弹不得。看,“ *** ”厉害吧!突然,我想起了应该保护鸟类,急忙叫住“ *** ”。

可它一心要逗弄自己的战利品,并不理会我。我急中生智,在它的食盆里放了一条香喷喷的鱼。

“ *** ”闻到了香味,急忙跑去品尝美味。我放了惊魂未定的小麻雀,摸了摸“ *** ”的头。

一边看它吃鱼,一边给它讲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它好像听懂了似的,“喵喵”叫了几声,又依偎在我的身边。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和“ *** ”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发现“ *** ”不在家,以为它又调皮溜出去玩了,一会儿就会回来,也没放在心上。可是到了下午,“ *** ”还是没有回家。

我突然想起了爸爸说过,这几天一直有人在抓猫。刹那间,我的心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抓住了似的,一股从来没有过的恐惧袭来。

我发了疯似的向外跑去,一遍又一遍地呼唤它的名字。耳边,似乎传来了“ *** ”被抓时惊恐的叫声;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幕幕血腥的场面;“ *** ”那乱舞的爪子在我心上抓出了一条又一条的伤痕……我找遍了所有的草丛,但回家时,只带回了一脸泪痕…… “ ***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在一起时那段快乐的时光,永远不会,永远。

会不会有长了。

4. 介绍一种树,着重写出它的特点和品质.

风中的白杨树 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狂风挟着黄沙怒号着,怒号着。

它想撕裂这里的一切.它卷走了花草,卷走了树叶,卷走了沙石.那些不知名的小树有的已经被狂风拦腰催折,有的被连根拔起.只有那白杨树,还傲然挺立在狂风中.风沙埋没了戈壁上的一切,却埋没不了那巍然挺立的白杨树.这些白杨树是人们为了治理沙漠阻挡风沙而建的防沙带.它们屹立在那里,像一堵堵坚固的城墙一样.风刮得更猛了,好象要把白杨树连根拔起.白杨树的树梢虽然在剧烈地抖动着,但它的根却深深地扎进土里,紧紧地抓住大地,任凭风再猛再狂,也撼不动它分毫.终于狂风不知何时悄悄地溜走了,白杨树站地更直了. 刚刚和风沙搏斗完的白杨树还没来得及喘息一会儿,狂风又夹着暴雨对着白杨树劈头盖脸地倾泻而下.白杨树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根连着根,依然毫不动摇地站在风雨中,不让狂风再钻过去.而它们的根则紧紧地抓住泥土,不让暴雨冲走它.它们拼命吸收水分,贮存水分,让风沙无以肆虐. 望着这些和风雨搏斗的白杨树,你不觉得那些守卫在祖国边疆的卫士就和它们一样吗?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们终年守卫着祖国的大门.有了他们的守卫,才有了蓝蓝的天空;有了他们的守卫 ,才有了碧绿的草地;有了他们的守卫,才有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有了他们的守卫,才有了老人们脸上幸福的微笑;有了他们的守卫,才有了。

那些挺立风中的白杨树,依然在暴风雨再给你一篇,是小 草 礼 赞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小草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小草!当你在田间的阡陌走过,当你在干燥的马路边驱车而过,当你从西北的大草原走过,你会惊讶于那顽强生长着的小草,它不择泥土,不择环境,哪怕只要一点点的泥土,它也能坚强地生长着,这就是小草,极为普通的小草。田野里,马路边,山坡上,岩缝里,那单调的几颗,或密密丛生着的一大片小草,地上随可见的小草,然而它实在是不平凡的小草。

小草是不起眼的,只因为太平凡,太朴实,它没有松柏的巍峨高大、四季常青;它没有杨柳的婀娜多姿、妩媚动人;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娇艳显赫;它没有玫瑰的芬芳艳丽;它没有菊花的典雅高洁,也没有莲花的亭亭玉立,也没有桃花的鲜艳夺目。但是它朴实无华、意志坚强,实在是不平凡的。

春天是小草生命焕发的季节,经过了寒冬的考验,在风的吹拂下,雨的滋润下,在暖暖的春日的沐浴下,小草又散发出新的生机,展现生的风***,绿的生命。炎炎的夏日,毒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它,它并没有屈服,也没有被吓倒,而它却更加茂盛的生长着、生长着,它要努力地展现自己的生命。

无情的秋风飒飒地吹来,冰冷的秋霜打击着它的,它枯萎了,它屈服了,可是它并没有失去生命,它要把自己的生命留住,它知道那是生命在考验我,我不能倒下,我不能死去,我要重新奋斗,要夺回自己的生命。漫天的大雪,冰寒的地冻,大地失去了昔日的风***,凝固了,地冻结了,花谢了,小草知道,寒冬已经到来,那是说明最艰难的时刻到来了,我尽管没有了碧绿的影子,但是我的脚已深深的扎进泥土中,生的希望永远是存在的。

这就是小草,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极其普遍的小草。然而它实在是不平凡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草没有忘记自己的追求,它希望来年再次奉献自己的那片绿,好点缀那寂静的大地。它钻出泥土,顶翻石快,无论在何地,只要有一点点的泥土,它也要生长,为的是去迎接那明媚的春光,和煦的春风,甜润的春雨,为了证明它从来没有屈服过,为了证实自己的价值,为大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绿。

当你从马路边走过,你看到那一颗颗顽强生存着的小草,当你从大草原走过,你看到那一片紧紧相连,密密丛生着的小草,当你从岩石傍走过,看到那从石缝间艰难生长着的小草,你就认为那仅仅是小草吗?至少它象征了我们民族千千万万的生长在祖国大地上的平凡的劳动者,至少它象征着那生长在黄土地,世世代代不辞劳作的农民,至少它象征着那手拿扫把,天天打扫着城市的每个角落的清洁工,至少它也象征着默默无闻的在工作岗位贡献的人民大众!看它紧密团结,密密丛生着的小草,至少也象征了我们民族紧密团结、和谐共处的美好精神!让那些看不起小草,脱离民众、高高在上的那些贵族老爷们去享受那高昂的牡丹吧,但是我要高声赞美小草!写草的。

5. 选择你熟悉的一种树,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干.枝、叶、花、果实、)

苦楝树

在我们校园的旁边,有几棵苦楝树。它长得很高大,大概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吧。这几棵苦楝树最小的主干像大碗口那么大,最大的我双手合抱才抱的牢。苦楝树的皮和叶子很苦,连虫都不敢咬,也许这就是它名字的来历吧。

初春,苦楝树还像去年冬天一样光秃秃的,剩下一条条黑色的、弯弯曲曲的枝丫,像一幅水墨画。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果。

阳春三月,下了几场蒙蒙细雨。枝上发出新芽,长出了嫩叶,一簇簇嫩叶在阳光雨露中欢笑着。

过了半个月,叶子慢慢长大,从叶柄长出了一簇簇花儿,整棵树变成了花的世界。每一束小花都有几十朵花儿组成。有的花已经开放了,有的还是含苞待放。花苞像米粒一样大,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开放的花儿们展开玉白色的花瓣,花芯是紫色,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奏着一曲曲美妙的春天的赞歌。这些美丽的小花散发出或浓或淡的香味。闻一闻,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春天的苦楝树叶子生机盎然,花儿如烟云,美极了!啊——我爱你

若能帮上你,请***纳。谢谢!

6. 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写一种树 曰记

俗名:桂花树 形态特征:桂花树姿飘逸,碧枝绿叶,四季常青,飘香怡人。

桂花为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可覆盖400平方米,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主根,根系发达深长。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

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插条埋入土中各处易生不定根,但无明显主根。桂花分枝性强且分枝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

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树皮粗糙,灰袍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

叶面光滑,革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淡;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披针形至卵披针形。 用途: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

在园林中应用普遍,常作园景树,有孤植、对植,也有成丛成林栽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桂花常与建筑物,山、石机配,以丛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台、楼、阁附近

旧式庭园常用对植,古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在住宅四旁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的效果。

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矿区的一种绿化的好花木。

7. 描写一种树的作文

一、棕榈树 我家门前有棵棕榈树,一场大雨过后,小草低下了头小花弯下了腰。

刺骨的寒风下,唯有我家门前的棕榈树依然纹丝不动的挺立着。 听爸爸说,棕榈树比我年纪大多了。

你看,她身子虽然只有热水瓶那么粗,但树干却高过房檐我仰起头才能见到那大伞似的树冠。 树身上长满了蓬松的棕须,头上顶着一张张像扇子一样的叶子,从远处望就像一把破伞。

我想虽然棕榈树没有杨柳柔和,没有白杨光洁。可她有助人为乐的品质。

她将棕献给人们做棕绷、沙发等给人们带来舒适,自己却留下一圈圈刀痕。 不怕风霜、不畏严寒,我爱你,棕榈树! 二、树 树是一种很平常的植物,它们一般都只有普通的枝杆,绿色的叶,没有华丽的外表。

但是细心的人就一定会发现树的美。 春天,万物复苏,河边的柳树抽出了嫩芽,随风摆动;路旁一行行小树显得生机勃勃,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给人们招手;公园里,小树也不示弱,用自己的身体招来了无数美丽的小鸟

夏天,天热极了,蝉在树上叫着“知了,知了”,好象在说“真热啊,真热啊”。人民总爱到大树下面去乘凉,仰望天空,看见的是星星点点的的阳光,偶尔树上传来鸟的歌唱,让人心旷神怡。

秋天,天渐渐凉了,大树的叶也黄了、红了,满山都是红叶黄叶;然后开始脱落了下来,服服帖帖地落在大树旁,象被子一样铺在大地上,变成营养滋润着大地;有时总会有几个小孩检些树叶回去,做成工艺品、做成书签,把房间、把书本装扮的多姿多彩。 冬天,天冷极了,可是大树不畏严寒,站在茫茫雪海中为人们站岗放哨,远远的就在向你招手行礼! 树的作用真是太多了,能防风暴,能清洁空气,能阻挡山洪还能够制造出各式各样如画的风景。

.. 你说树美不美? 三、梧桐树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许多梧桐树。它们在无数个春、夏、秋、冬里,默默无闻地发芽、抽枝、落叶…… 春天,梧桐树抽出新牙。

那芽绿得那么清香,那么鲜,那么可爱,它无声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信息。在那甘甜的春雨滋润下,芽渐渐长成嫩绿的叶片,叶片绿得像翡绿似的,一阵春风吹过,满树的小叶片动起来,非常好看。

这时,梧桐树如带上了一顶美丽的绿色冠冕。 到了夏天,树上嫩绿的叶子长成了比大人手掌还大的绿色的叶子,茂密的枝叶如同一把巨形的大伞,遮住了骄阳似火的阳光,带来一片清凉的环境。

我们在树下嬉闹、游玩,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夏天的炎热。 秋天到了,黄绿色的叶子变成金红色,几场秋雨过后,雨水把叶子洗 得透亮。

一阵秋风吹过,叶子纷纷扬扬地往下落,那样子活像一个个“小伞兵”。人们踩在上面,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真可谓秋风扫落叶,忙坏了环卫的叔叔和阿姨。 到了冬天,满树的叶子落尽了,过不了多久,梧桐树变成光秃秃的枝干,但仍挺立在寒风中。

一场冬雪过后,枝干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洁白的雪花,好像给大树穿上了冬衣。这时,梧桐树又开始酝酿着春天的美,准备把美再度献给人们。

多么可爱的梧桐树!你美化着我们的校园,传递着春天的信息,带来了夏天的凉爽。" 四、家乡的梧桐 梧桐树长在家乡的主要街道两旁。

冬天的时候,梧桐树光秃秃地挺立在那里,可一到春天,梧桐树的树杈上就长出了半透明、青里带红的芽,就像小小的拂手。树杆是青绿色的,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白色。

我们常常看见它脱皮,就像蛇脱皮一样。主杆上伸出一条条手臂。

经过园林工人的修理,使枝干往街道中间生长,像搭起了一个大凉棚,走进去非常凉爽。 春天,数不清的枝条上长出了许多半透明、青里带黄的叶子。

随着慢慢地长大,颜色也在跟着变化。首先是淡绿色,然后是浅绿色,最后变成了深绿色。

夏天,叶子越长越茂盛,越长越大,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大凉棚。到了秋天,树叶变黄了,风一吹,树叶就纷纷地飘落下来,有的在空中飘来飘去,有的跟妈妈告别。

阳光把大街上留下了一片片树阴,阳光穿过梧桐树的叶子,在树上留下了斑光,风一吹,树叶就沙沙地动起来,地上的斑光也在不停地移动,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 树阴底下,有的人在认真地看书,有的人在卖冷饮,还有的人躺在石凳上呼呼大睡。树阴给夏天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夜晚的梧桐树非常热闹。风吹树叶的时候,树叶就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给疲劳的人们唱着歌;知了也跟着风一起伴奏,唱着夏天的歌;小鸟也飞来了,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

家乡的梧桐树给我带来了方便、凉爽、乐趣。 我爱家乡的梧桐树。

五、白杨树 在我家前有几棵高大的白杨树, 无论春夏秋冬,他们都傲然挺立,陪伴我们成长。 春天,树枝上开始抽出嫩绿的新叶,可爱极了。

下雨的时候,细细的雨丝轻如牛毛,它笼罩着白杨树,宛如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夏天,枝叶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遮挡住了炽热的阳光,我们就可以像往常一样在空地上玩耍,不会感觉到热了。

这时,偶尔会飞来几只小鸟,一边落在白杨树上乘凉,一边啼叫着,给我们带来动听的歌声。 秋天,随着天气渐渐转凉,树叶也开始发黄、脱落了。

我很喜欢那纷纷飘落的树叶,那枯黄的落叶好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他们随风飞舞着,美极了。 到了冬天,白杨树只剩下几根 *** 裸的树枝。

“厚黑教主”李宗吾是谁?

厚黑学的发源起始于李宗吾先生,而其影响则应《厚黑学》而来。要想了解厚黑学就应该读读《厚黑学》以及《心理与力学》

《厚黑学》是解放前讽刺官场弊病的轰动全国的一部力作。作者李宗吾,四川自贡人,他提出的“厚黑”二字当时不绝于耳、 脍炙人口。本书被人们称为不可多得的奇书,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

李宗吾最早写《厚黑学》是在民国初年,在这篇文章中,李宗吾对于中国专制制度下虚伪的封建***和圣贤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把封建专制统治者给历史糊上的仁义道德一把撕了个干干净净,不但如何,还把批判的利剑直指向“尧舜禹汤”等“圣贤”,声称圣人乃是厚黑徒的最高境界,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进入“无声无嗅,无形无色”之境界。无论是从批判的力度还是深度,都足可媲美鲁迅揭穿礼教吃人本质的《狂人日记》。从时间来看,李宗吾发表《厚黑学》是在民国初年,1912年前后,比1915年的要早。而且开始,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而在1911年前后的李宗吾,敢于以一人之力,挑战一干卫道士,其精神是可敬可佩的。

本书以“台北图书馆”的镇馆精品《厚黑学》为底本,首次将李宗吾的完整手稿整理出版,从字里行间可以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学》的精髓。本书增加了林语堂、柏杨、南怀谨所写的序言,查阅了大量三四十年代的报刊,收录了李宗吾先生有关“厚黑学”的全部经典文章,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厚黑学”的精髓,还可以看到李宗吾先生运用他所创立的学说对社会、政治问题所进行的深刻精辟的论述。本书将一部分文言文译成现代文,并对一些典故加以注释,让读者在阅读中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这一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学说。

李宗吾

(1879 ——1944)

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妇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得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我把他几个人物的事,反复研究,就把这千古不传的秘诀,

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厚黑而已 。”兹再举汉的事来证明一下。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鸣叱吒,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他失败的原因,韩信所说:“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妇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气,其病根在脸皮不厚。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刘邦逃走。垓下之败,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他偏偏又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些话,真是大错特错!他一则曰:“无面见人”;再则曰 :“有愧于心 。”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我们又拿刘邦的本事研究一下,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 。”请问笑谢二字从何生出?刘邦见郦生时,使两女子洗脚,郦生责他倨见长者,他立刻辍为之谢。还有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下车;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子,是何状态,岂是那”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项羽,所能梦见?太史公著本纪,只说刘邦隆准龙颜,项羽是重瞳子,独于二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没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刘邦的面,刘邦的心,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黑之一字,真是“生和安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张良的业师,是圮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圮上受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苏东坡的留侯论,说得很明白。张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无上妙法,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好徒弟也不容易寻找。韩信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几乎误会,全靠他的业师在旁指点,仿佛现在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以刘邦的天资,有时还有错误,这种学问的精深,就此可以想见了。刘邦天资既高,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一一打破,又把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楚汉的时候,有一个人,脸皮最厚,心不黑,终归失败,此人为谁?就是***知道的韩信。胯下之辱,他能够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刘邦之下。无奈对于黑字,欠了研究;他为齐王时,果能听蒯通的话当然贵不可言,他偏偏系念著刘邦解衣推食的恩惠,冒冒昧昧地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后来长乐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九族。真是咎由自取,他讥诮项羽是妇人之仁,可见心子不黑,作事还

要失败的,这个大原则,他本来也是知道的,但他自己也在这里失败,这也怪韩信不得。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也是***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便都可以攻进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据上面的研究,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了,就统一天下;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称孤道寡,割据争雄;韩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时,偏偏与厚黑兼全的刘邦,并世而生,以致同归失败。但是他们在生的时候,凭其一得之长,博取王侯将相,炫赫一时,身死之后,史传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后人谈到他们的事迹,大家都津津乐道,可见厚黑学终不负人。

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像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

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

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谁帮我介绍一下韩信

是因为他写了一本叫《厚黑学》的书

厚黑学

厚黑学的发源起始于李宗吾先生,而其影响则应《厚黑学》而来。要想了解厚黑学就应该读读《厚黑学》以及《心理与力学》

《厚黑学》是解放前讽刺官场弊病的轰动全国的一部力作。作者李宗吾,四川自贡人,他提出的“厚黑”二字当时不绝于耳、 脍炙人口。本书被人们称为不可多得的奇书,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

李宗吾最早写《厚黑学》是在民国初年,在这篇文章中,李宗吾对于中国专制制度下虚伪的封建***和圣贤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把封建专制统治者给历史糊上的仁义道德一把撕了个干干净净,不但如何,还把批判的利剑直指向“尧舜禹汤”等“圣贤”,声称圣人乃是厚黑徒的最高境界,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进入“无声无嗅,无形无色”之境界。无论是从批判的力度还是深度,都足可媲美鲁迅揭穿礼教吃人本质的《狂人日记》。从时间来看,李宗吾发表《厚黑学》是在民国初年,1912年前后,比1915年的要早。而且开始,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而在1911年前后的李宗吾,敢于以一人之力,挑战一干卫道士,其精神是可敬可佩的。

本书以“台北图书馆”的镇馆精品《厚黑学》为底本,首次将李宗吾的完整手稿整理出版,从字里行间可以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学》的精髓。本书增加了林语堂、柏杨、南怀谨所写的序言,查阅了大量三四十年代的报刊,收录了李宗吾先生有关“厚黑学”的全部经典文章,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厚黑学”的精髓,还可以看到李宗吾先生运用他所创立的学说对社会、政治问题所进行的深刻精辟的论述。本书将一部分文言文译成现代文,并对一些典故加以注释,让读者在阅读中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这一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学说。

李宗吾

(1879 ——1944)

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妇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得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我把他几个人物的事,反复研究,就把这千古不传的秘诀,

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厚黑而已 。”兹再举汉的事来证明一下。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鸣叱吒,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他失败的原因,韩信所说:“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妇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气,其病根在脸皮不厚。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刘邦逃走。垓下之败,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他偏偏又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些话,真是大错特错!他一则曰:“无面见人”;再则曰 :“有愧于心 。”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我们又拿刘邦的本事研究一下,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 。”请问笑谢二字从何生出?刘邦见郦生时,使两女子洗脚,郦生责他倨见长者,他立刻辍为之谢。还有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下车;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子,是何状态,岂是那”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项羽,所能梦见?太史公著本纪,只说刘邦隆准龙颜,项羽是重瞳子,独于二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没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刘邦的面,刘邦的心,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黑之一字,真是“生和安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张良的业师,是圮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圮上受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苏东坡的留侯论,说得很明白。张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无上妙法,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好徒弟也不容易寻找。韩信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几乎误会,全靠他的业师在旁指点,仿佛现在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以刘邦的天资,有时还有错误,这种学问的精深,就此可以想见了。刘邦天资既高,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一一打破,又把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楚汉的时候,有一个人,脸皮最厚,心不黑,终归失败,此人为谁?就是***知道的韩信。胯下之辱,他能够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刘邦之下。无奈对于黑字,欠了研究;他为齐王时,果能听蒯通的话当然贵不可言,他偏偏系念著刘邦解衣推食的恩惠,冒冒昧昧地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后来长乐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九族。真是咎由自取,他讥诮项羽是妇人之仁,可见心子不黑,作事还

要失败的,这个大原则,他本来也是知道的,但他自己也在这里失败,这也怪韩信不得。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也是***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便都可以攻进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据上面的研究,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了,就统一天下;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称孤道寡,割据争雄;韩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时,偏偏与厚黑兼全的刘邦,并世而生,以致同归失败。但是他们在生的时候,凭其一得之长,博取王侯将相,炫赫一时,身死之后,史传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后人谈到他们的事迹,大家都津津乐道,可见厚黑学终不负人。

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像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

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

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什么是厚黑学?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阴西南)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韩信在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上就把饭吃了。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许多老妇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史记·淮阴侯列传》)。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汉书·韩信传》)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汉书·韩信传》)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厂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汉二年(前205年),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印降汉。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汉王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汉王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汉王派郦生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王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汉王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余,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余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土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蓟,今北京)、伐齐之事。广武君辞谢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现在我是败军之将,亡国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纳他的意见。***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现在已成了阶下囚了。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纳。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死泜水。现在将军涉西河,虏魏王豹,擒夏说于阏与,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的长处。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现在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短处。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韩信听从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去燕,燕听到消息立即投降。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

此时,楚多次派兵渡黄河击赵,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并发兵支援刘邦。当时楚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刘邦逃跑到宛、叶间,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围攻成皋。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人赵军营。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赵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

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率二十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本土作战兵易涣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今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由韩信指挥此战。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退兵。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刭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东)。

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颖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高祖刘邦高兴时常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韩信部将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就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平素就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

汉十年(前1***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豨处联络,要陈豨只管起兵,自己定从京城策应。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陈豨方面的消息。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装有人从皇上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汉书·韩信传》)

点评: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人无完人,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求:韩信的生平事迹。

厚黑学

开放分类: 人文、书籍

厚黑学的发源起始于李宗吾先生,而其影响则应《厚黑学》而来。要想了解厚黑学就应该读读《厚黑学》以及《心理与力学》

《厚黑学》是解放前讽刺官场弊病的轰动全国的一部力作。作者李宗吾,四川自贡人,他提出的“厚黑”二字当时不绝于耳、 脍炙人口。本书被人们称为不可多得的奇书,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

李宗吾最早写《厚黑学》是在民国初年,在这篇文章中,李宗吾对于中国专制制度下虚伪的封建***和圣贤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把封建专制统治者给历史糊上的仁义道德一把撕了个干干净净,不但如此,还把批判的利剑直指向“尧舜禹汤”等“圣贤”,声称圣人乃是厚黑徒的最高境界,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进入“无声无嗅,无形无色”之境界。无论是从批判的力度还是深度,都足可媲美鲁迅揭穿礼教吃人本质的《狂人日记》。从时间来看,李宗吾发表《厚黑学》是在民国初年,1912年前后,比1915年的要早。而且开始,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而在1911年前后的李宗吾,敢于以一人之力,挑战一干卫道士,其精神是可敬可佩的。

本书以“台北图书馆”的镇馆精品《厚黑学》为底本,首次将李宗吾的完整手稿整理出版,从字里行间可以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学》的精髓。本书增加了林语堂、柏杨、南怀谨所写的序言,查阅了大量三四十年代的报刊,收录了李宗吾先生有关“厚黑学”的全部经典文章,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厚黑学”的精髓,还可以看到李宗吾先生运用他所创立的学说对社会、政治问题所进行的深刻精辟的论述。本书将一部分文言文译成现代文,并对一些典故加以注释,让读者在阅读中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这一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学说。

李宗吾说:“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肠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杀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心肠之黑,真是达于极点。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

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而且善哭,著《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所以俗语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是一个大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肠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鄙卑不足道,所以曹操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袭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肠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着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丕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着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具,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出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那时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

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而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能够欺人寡妇孤儿,心肠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巾帼之辱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着司马懿还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土寸地,竞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李宗吾

(1879 ——1944)

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妇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得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我把他几个人物的事,反复研究,就把这千古不传的秘诀,

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厚黑而已 。”兹再举汉的事来证明一下。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鸣叱吒,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他失败的原因,韩信所说:“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妇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气,其病根在脸皮不厚。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刘邦逃走。垓下之败,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他偏偏又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些话,真是大错特错!他一则曰:“无面见人”;再则曰 :“有愧于心 。”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我们又拿刘邦的本事研究一下,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 。”请问笑谢二字从何生出?刘邦见郦生时,使两女子洗脚,郦生责他倨见长者,他立刻辍为之谢。还有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下车;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子,是何状态,岂是那”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项羽,所能梦见?太史公著本纪,只说刘邦隆准龙颜,项羽是重瞳子,独于二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没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刘邦的面,刘邦的心,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黑之一字,真是“生和安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张良的业师,是圮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圮上受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苏东坡的留侯论,说得很明白。张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无上妙法,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好徒弟也不容易寻找。韩信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几乎误会,全靠他的业师在旁指点,仿佛现在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以刘邦的天资,有时还有错误,这种学问的精深,就此可以想见了。刘邦天资既高,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一一打破,又把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楚汉的时候,有一个人,脸皮最厚,心不黑,终归失败,此人为谁?就是***知道的韩信。胯下之辱,他能够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刘邦之下。无奈对于黑字,欠了研究;他为齐王时,果能听蒯通的话当然贵不可言,他偏偏系念著刘邦解衣推食的恩惠,冒冒昧昧地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后来长乐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九族。真是咎由自取,他讥诮项羽是妇人之仁,可见心子不黑,作事还

要失败的,这个大原则,他本来也是知道的,但他自己也在这里失败,这也怪韩信不得。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也是***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便都可以攻进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据上面的研究,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了,就统一天下;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称孤道寡,割据争雄;韩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时,偏偏与厚黑兼全的刘邦,并世而生,以致同归失败。但是他们在生的时候,凭其一得之长,博取王侯将相,炫赫一时,身死之后,史传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后人谈到他们的事迹,大家都津津乐道,可见厚黑学终不负人。

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像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

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

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古典的诗意的四字成语、

韩信

韩信(?—前196年),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韩信在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上就把饭吃了。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许多老妇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史记·淮阴侯列传》)。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汉书·韩信传》)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汉书·韩信传》)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厂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汉二年(前205年),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印降汉。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汉王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汉王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汉王派郦生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王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汉王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余,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余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蓟,今北京)、伐齐之事。广武君辞谢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现在我是败军之将,亡国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纳他的意见。***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现在已成了阶下囚了。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纳。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死泜水。现在将军涉西河,虏魏王豹,擒夏说于阏与,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的长处。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现在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短处。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韩信听从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去燕,燕听到消息立即投降。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

此时,楚多次派兵渡黄河击赵,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并发兵支援刘邦。当时楚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刘邦逃跑到宛、叶间,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围攻成皋。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人赵军营。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赵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

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率二十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本土作战兵易涣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今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由韩信指挥此战。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退兵。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刭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东)。

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颖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高祖刘邦高兴时常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韩信部将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就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平素就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

汉十年(前1***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豨处联络,要陈豨只管起兵,自己定从京城策应。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陈豨方面的消息。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装有人从皇上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汉书·韩信传》)韩信被诛灭三族,也包括韩信自己。对于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这只是后人对韩信怀念所造的,不是真的(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韩信被杀之谜》)

点评: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人无完人,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韩信的生平事迹?

古典的诗意的四字成语:

寸草春晖 春风和气 春风雨露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

春华秋实 春兰秋菊 春去秋来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笋怒发

春生秋杀 触手生春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枯木逢春 腊尽春回 漏泄春光 漏泄春光

满园春色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沂水春风 着手成春 春诵夏弦

春风野火 笔底春风 春风得意 春风满面 满面春风 满脸春风

回春妙手 妙手回春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皮里春秋 春葩丽藻

大地回春 春风风人 春风化雨 春风夏雨 春风沂水 春和景明

春露秋霜 春梦无痕 齿牙春色 春雨如油 寒木春华 口角春风

丽藻春葩 秋月春风 如登春台 如坐春风 阳春白雪 阳春有脚

冬日夏云 冬温夏凊 无冬无夏 夏炉冬扇 夏雨雨人 夏虫朝菌

冬寒抱冰 夏虫疑冰 夏虫语冰 随车夏雨 冬裘夏葛 子夏悬鹑

冬扇夏炉 用夏变夷 冬箑夏裘 秋行夏令 霜凋夏绿 商彝夏鼎

无冬历夏 无间冬夏 夏鼎商彝 ?

暗送秋波 洞察秋毫 临去秋波 落叶知秋 明察秋毫 秋毫不犯

秋毫无犯 秋毫之末 秋荼密网 望秋先零 叶落知秋 盈盈秋水

秋收冬藏 社燕秋鸿 林寒洞肃 冰壶秋月 冰壸秋月 兼葭秋水

秋水盈盈 秋风扫叶 秋高气和 秋高气爽 琨玉秋霜 老气横秋

秋风过耳 多故之秋 多事之秋 明察秋毫之末 华屋秋墟

平分秋色 利析秋毫 皮里阳秋 秋风团扇 秋扇见捐 秋色平分

秋水*** 望穿秋水 秋毫见捐 华星秋月 秋波盈盈 秋风落叶

秋风纨扇 秋高气肃 秋毫勿犯 秋后算账 秋豪之末 秋收东藏

霜气横秋 微察秋毫 有事之秋

冬日可爱 山寒水冷 十冬腊月 残冬腊月 冬烘先生 冬烘头脑

肥冬瘦年

春花秋月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花明柳暗 花明柳媚 花香鸟语

柳暗花明 柳绿花红 鸟语花香 秋月春花 寻花问柳 走花溜冰

水流花落 水流花谢 水月镜花 桃花流水 杨花水性 雪月风花

烟花风月 杏花春雨 跑马观花 鸟啼花落 鸟啼花怨 槛花笼鹤

心花怒放 走马观花 走马看花 心花怒发 梨花带雨 柳泣花啼

风花雪月 流水桃花 花红柳绿 花花绿绿 花里胡哨 花天酒地

酒病花愁 酒地花天 恋酒迷花 恋酒贪花 步步莲花 遍地开花

傍花随柳 败柳残花 波罗奢花 笔头生花 笔下生花 闭月羞花

彩笔生花 残花败柳 吹花嚼蕊 穿花纳锦 春花秋实 粲花之论

簇锦团花 宠柳娇花 翠竹黄花 洞房花烛 月夕花朝 分花拂柳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具有结构的凝固性。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成语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来源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韩信 ,秦汉之际名将。淮阴人,出身在贫苦人家,没有被人称颂的德行,不能靠推选得到一官半职,经商做买卖也不会。

早年,他身无长计,又不会谋生,常常吃别人家的闲饭,大多数人都厌恶他。当时,淮阴县有些以杀猪为生的屠户,其中有个青年很鄙视他,接着还得寸进尺,当众羞辱他,市井之人都嘲笑他,认为他太过懦弱。

后来,项梁起义,渡过淮河北上。韩信去投奔他,留在项梁部下,却一直没能有所作为。韩信为了能得到重用,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都弃之不用。汉王刘邦进入蜀中,韩信见在楚军中不能施展抱负,便逃离楚军归顺了刘邦,做了个小官,依旧默默无闻。

大将军的授职仪式结束后,刘邦就座,韩信将自己心中的韬略娓娓道来。刘邦大喜过望,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马上就行动起来,按照韩信的计策,给众将领分派任务。之后,韩信取得一系列胜利,为刘邦夺得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为了巩固新兴的西汉***,便开始了逐一剪灭异姓王的斗争。韩信逐渐被排挤,最后被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谁知,韩信手下的人上书告发,说韩信是同谋。汉高祖皇后吕雉一听事关重大,便急忙秘密召见丞相萧何,商量对策,后将韩信诱杀于宫内,并灭其三族。

韩信、萧何、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汉朝的建立离不开他们的功勋。刘邦曾说: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扩展资料:

军事成就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咸丰·清河县志》第十三卷“艺文”中记载:“韩信三篇”其小注云:“汉成帝令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其权谋中有韩信三篇。前后汉书艺文志皆载之。

且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删取要用,定着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之。盖淮阴人著书之最古者。”由此得知,韩信曾有三篇军事著作,这是淮阴人著书立说的最早记载。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

百度百科——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