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的用处_钵的用途

tamoadmin 成语名言 2024-06-01 0
  1. 钵是什么器具
  2. 钵(古代器物)与碗有什么区别?钵的定义是什么?

钵,是出家人化斋用的。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经常拿着钵去化斋饭,就是这个用途。今天的南传佛教,僧人们依然还是每天拿着钵去化斋乞食。汉传佛教,从百丈祖师制定“百丈清规”之后,僧人自食其力,种田种菜,就很少拿着钵去化斋乞食。《水浒传》中,鲁智深出家后管的菜园就是寺院自己的菜地。

今天的汉传佛教,偶尔也能见到僧人拿着钵化斋,提倡这种原始的修行方式,只是很少了。

钵是什么器具

首先,可以很明确很放心的告诉你

钵的用处_钵的用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钵 是一个餐具

功能是盛饭***水

至于LZ说的 钵 应该是指 铜钵

是民族乐器之一,击奏体鸣乐器 学名应该叫“梵磬”

型似比较大的一种钵

以木棒击之发声

由印度佛教传入我国

宋·陈旸《乐书·俗部·金之属》:“铜磬,梁朝乐器也,后世因之方响之制出焉。今释氏所用之铜钵亦谓之磬,盖芒名之。梁间文氏击铜钵赋诗,盖亦磬之类,胡人之音也。”

钵(古代器物)与碗有什么区别?钵的定义是什么?

钵,梵语音译是钵多罗,又称钵盂、应法器、应量器。钵是佛***必需的随身法器之一,它的用途原本是佛***盛饭用的器具。  钵的由来  据佛经记载,佛陀成道七天以后,一直没有吃饭,这时候恰好有提谓、波利的两位商人献上面蜜。佛陀寻思,过去的诸佛都是用钵盂来受施的,可是我没有钵盂怎么办呢?四天王体悟到了佛陀的念想,就来到须颊山上,分别从石中***集了自然之钵,拿来献给了佛陀。佛陀又想,四个钵盂怎么使用昵?于是他就把四个钵盂叠放在左手之中,右手按于其上,发动神力使其合为一体。据说,佛陀的这个青石之钵,它的大小可容三斗,它的重量是比丘们拿不动的,只有佛陀的侍者如阿难等,因为身力强大又借助于佛陀的威德,才能够执持。佛陀涅粲以后,佛钵被郑重收藏,受僧众供养礼拜。据说,佛钵原在健驮罗国,“经数百年世遵供养,流转诸国,在波刺斯”。《出三藏记集》中记载了后来人们所看到的这一佛钵,说是“光色紫绀,四边灿然”,“杂色而黑多,四际分明,厚可二分,甚光泽”,果然是佛家的一件宝器。  后来,钵就成了为僧众们吃食化斋、如法受人供养的规定食器。所以,钵盂又叫做“应法器”。佛教戒律规定,比丘不得存有多个钵,护持钵要如护持自己的眼睛一般,应当经常以澡豆洗净,除去垢腻。钵损坏时,不能用新钵,要用规定的五种方法修补。修后不漏再继续用的钵,称为五缀钵。比丘一般不能使用石钵,佛教认为石钵是佛才能使用的。  钵的发展  佛经中记载,有些比丘用钵盛饭,结果放在地上翻倒了,佛陀见了以后说:“你们可以用铜、铁、牙、角、瓦、石、材、木等物,做个支架,也可以用些草垫在下面呀。”这样钵盂就有了支架,这个支架就叫“钵支”。光有钵支还不行,有些比丘在托钵而行的时候,非常不便,跌倒后常使钵盂坠破。佛陀又说:·‘那么在行路时就不要用手托着钵盂了。’’于是比丘就用衣角来包裹钵盂,但还是摔破。佛陀说:“应该做一个钵袋来盛钵盂。”这样钵盂又有了钵袋,也可以叫“钵囊”。  钵的颜色和材质  佛教规定钵不能随意染成杂色,通常为黑、赤、灰三色。钵的材质也要***用铁或泥。  佛教律典《四分律》中规定:“钵者有六种,铁钵、苏摩国钵、乌伽罗国钵、优伽赊国钵、黑钵、赤钵。大要有两种铁钵、泥钵。”又说:钵的容量“大者可受三斗,小者可受半斗,中者比理可知。”这时提出了制钵的“体、色、量”三法。其中提到苏摩国钵等,也无非就是铁钵、泥钵,只是产地不同而已。

钵是梵语“钵多罗”的省称,又称“应法器”、“应量器”、“钵盂”。钵为佛教用具,曾是僧尼常持道具,代表了清净,象征修道者的人格。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底向中心收宿,直径比腰小,这一造型可“应量”不易溢出,又能保温。

碗是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不过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不断变化的只是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一般用途是盛装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