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韵流风续后句是什么,余韵流风续后句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19 0
  1. 关于赏乐的一句诗句
  2. 越人歌的歌词是什么意思哦?
  3. 大家帮忙想一下带yu字(宇、雨等同音字)的成语。如:气宇轩昂、*雨霏霏等。要褒义的。谢谢!
  4. 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轻相许。谁知道全诗和作者
  5. 流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大全
  6. 《蜀绣》歌词是什么意思?
  7. 送别友人的诗句 是“诗句”

韵味, yùn wèi 含蓄的意味

情趣风味

止得一个太守在面前唯喏趋承,心中虽是喜欢,觉得没些韵味。——《初刻拍案惊奇》

余韵流风续后句是什么,余韵流风续后句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韵母, yùn mǔ 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

韵腹, yùn fù 声韵学名词。一个完全的汉语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通常为整个音节中发音最响亮的部分,又称为“主要元音”

韵文, yùn wén 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

韵调, yùn diào 声韵和吐字腔调

韵言, yùn yán 基本解释

亦作“韵言”。有韵的文辞。 清 刘熙载 《艺概·诗概》:“以辩才三昩而为韵言,固宜其舌底澜翻如是。” 章炳麟 《文学说例》:“ 中山王 泣乐对,语皆耦立,复施韵言,酒次讌谈,亮非如是。”

韵律, yùn lǜ 平仄和押韵规范

韵事, yùn shì 风雅的事,旧时多指文人名士吟诗作画等活动

这斗草之戏,虽是我们闺阁中一件韵事。——《镜花缘》

韵梅, yùn méi 基本解释

宋 时对植物果实的雅称。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六:“ 宣和 间,衣著曰韵缬,果实曰韵梅。”

韵悠悠, yùn yōu yōu 基本解释

(1).声响舒缓悠扬。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到来日扑鼕鼕的征鼙慢凯,韵悠悠的角声哀。”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韵悠悠胡笳慢品,阿来来口打番言。” 明 杨文奎 《点绛唇·四时景》套曲:“韵悠悠歌着奇腔,按着宫商。”

(2).比喻香气飘散。 明 冯惟敏 《咏四美·手板》曲:“击玉敲金,移宫换羽……总不如韵悠悠彩袖香飘,斯琅琅宝剑声杂。”

韵致, yùn zhì 风度韵味;情致

水仙另有一种淡雅的韵致

韵牌, yùn pái 基本解释

标有诗韵的牌子。供作诗限韵之用。《红楼梦》第三七回:“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

韵摄, yùn shè 基本解释

等韵学家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归并为一类,称“韵摄”。如《四声等子》把《广韵》平声东冬锺、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入声屋沃烛等十一韵统括为一摄,把二百零六韵归并为十六摄。

韵语, yùn yǔ 字句押韵的语言

韵书, yùn shū 我国古代按韵编排的字书,现存的韵书大都先分平、上、去、入四声,再分韵部

《广韵》是一部韵书

韵主, yùn zhǔ 基本解释

明 中叶以后,盛行等韵之学。 北京 衍法 、 山西 五台 、 四川 峨眉 、 河南 伏牛 、 浙江 普陀 等山寺皆有韵主和尚,以唱韵开悟学僧,时称小悟门,与参禅之大悟门并列。 安徽 黄山 僧 普门 、 语拙 、 虚谷 师承等韵之学,相继为韵主教授师。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虚谷*** ﹞尝受等韵之学于 语拙 韵主,韵主 真定 钜鹿县 人,为 黄山 第二代教授师。”

韵牒, yùn dié 基本解释

指写有联句的竹简。《类说》卷六引 唐 段成式 《庐陵官下记》:“予以坐客联句互送为烦,乃取斑竹以白金络首如茶荚,以递送联句……好韵不僻者,书於竹简,谓之韵牒。”

韵友, yùn yǒu 花中十友中指荼蘼。

韵响, yùn xiǎng 基本解释

谓声音悠扬而响亮。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云罕徐回,鸣铙韵响。”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白塔寺》:“珍铎迎风而韵响,金顶向日而光辉。”

韵令, yùn lìng 基本解释

(1).词牌名。

(2).泛指词曲。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六:“ 宣和 间,衣著曰韵缬,果实曰韵梅,词曲曰韵令。”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 宣和 间,市井竞唱韵令。”

韵流, yùn liú 基本解释

(1).音韵流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安仁 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2).指诗人骚客。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至荐绅博雅,胜士韵流,好古之称,藉藉海内。”

韵目, yùn mù 韵书把同韵的字归为同一书中,每韵用一个字标明目录,按顺序排好

韵章, yùn zhāng 基本解释

有韵的篇章。 唐 白居易 《池上篇》序:“视其粗成韵章,命为《池上篇》云尔。”

韵鼓, yùn gǔ 基本解释

敲鼓声。 北周 萧撝 《上莲山》诗:“沙崩闻韵鼓,霜落候鸣钟。”

韵略, yùn lüè 基本解释

指诗文的用韵。 晋 葛洪 《抱朴子·文行》:“若夫翰迹韵略之广逼,属辞比义之妍蚩,源流至到之修短,韫藉汲引之深浅,其悬绝也,虽天外毫内,不足以喻其辽邈。其相倾也,虽三光熠燿,不足以方其巨细。”

韵字, yùn zì 基本解释

韵脚用字。亦指诗词之类的韵文。 宋 刘子翚 《汴京纪事》诗之十一:“一时风物堪魂断,机女犹挑韵字纱。”

韵度, yùn dù 基本解释

风韵气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浑 长成,风气韵度似父。” 宋 张震 《蓦山溪·春半》词:“小立背秋千,空怅望、娉婷韵度。” 明 宋濂 《王君墓志铭》:“时或赋诗以为乐,韵度闲旷,一如其人云。”

韵类, yùn lèi 基本解释

指韵母的类别。古代韵书的单位“韵”,一个韵可再分为一至几个韵类。 清 陈澧 《<切韵考>序》:“又取切语下字系联之,每韵或一类或二类或三类四类。”

韵部, yùn bù 基本解释

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如《广韵》分韵为二百零六部,《平水韵》分为一百零六部,《中原音韵》分为十九部。

韵缬, yùn xié 基本解释

宋 时对衣着的雅称。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六:“ 宣和 间,衣著曰韵缬。”

韵脚, yùn jiǎo 成韵的诗文中押韵的句末字

韵合, yùn hé 基本解释

和谐,协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荀勖 善解音声” 刘孝标 注引 晋 荀绰 《晋后略》:“诸郡舍仓库,或有 汉 时故钟,以律命之,皆不叩而应,声响韵合,又若俱成。”《云笈七签》卷七:“灵音韵合,玉朗禀真。”

韵法, yùn fǎ 基本解释

指韵文用韵的法则。 明 宋濂 《评浦阳人物·文学·元处士吴莱》:“问其作赋之法,则谓有音法,欲其倡和阖辟;有韵法,欲其清浊谐协。”

韵人, yùn rén 基本解释

犹雅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此间实少韵人,可以佐副大使酒政。”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文艺》:“千古来韵事韵人,未有出於此者。”

韵胜, yùn shèng 基本解释

犹高雅。 明 宋濂 《同虚山房记》:“ 若霖 ( 傅若霖 )恬淡而好读书,皦皦霞外,诚韵胜之士也。”

韵叶, yùn yè 基本解释

标韵字的叶形竹、木片。供作诗定韵之用。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奇觚》:“ 长兴 朱羲人 ,好古之士也。筑一精室,名‘鸠柴’。列於室者,酒筹、韵叶、茗椀、食箸,多取诸竹木自然之质。”

韵白, yùn bái 戏曲中句子整齐押韵的道白

韵士, yùn shì 基本解释

风雅之士。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不韵·碑祸》:“ 天圣 中,营浮图, 姜遵 在 永兴 ,悉取 汉 唐 碑之坚好者,以代砖甓。有县

关于赏乐的一句诗句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本为匈奴族后裔,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占籍洛阳(今河南洛阳),安史乱起,举家避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任监察御史。顺宗时,任用王叔文改革政治,刘禹锡是其政治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史称“二王刘柳”。改革失败后,被贬官外地,二十多年后才被召回京城。刘禹锡是政治改革家,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不少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诗歌创作气势雄豪,风调清峻,又善于吸收民歌营养,写出许多民歌体作品,流畅清新,对后世影响亦大。

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作于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期间。诗以民歌形式记叙农民插秧场面及农夫与计吏的对话,从诗前小序“以俟***诗者”看,显有讽谕朝政之目的。前十二句描写村野春景及农民插田情形,既唱怨响之歌,又时时大笑,透现出农民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及豪爽洒脱的性格,为下文隐下伏笔。中四句以水田苗平及村落晚照暗示插秧已毕,农民返村,直接逗出下文。末十六句即写计吏登场及其与返村的农民的对话,通过计吏的自述,活画出一幅鄙俗虚荣嘴脸,并录下其以“筒竹布”行贿而得以“补卫士”的事实。上计吏,指地方派到中央办事的书吏。筒竹布,是当时一种名贵的细布。这首诗将农夫与计吏作对比并实录其对话,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卖官鬻爵的***现象的深刻批判。

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此诗前有引言,记叙镜工制镜,昏镜十倍于明镜,以投合人们好恶心理。诗中即着重写昏镜材质低劣,但却适合“陋容”者“自欺”之用,因其不见瑕疵,自觉美貌,所以视为宝物。末二句揭出主旨,明镜与昏镜之价值,根本在于“适”与“不适”。秦宫,传说秦宫有宝镜,这里代指明镜。以镜寓讽,自具深意,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刘禹锡以“秦宫”喻明镜,而太宗曾为秦王,显然取意太宗,以讥讽作为宦官、藩镇代理人的宪宗逼顺宗“内禅”之不肖行为以及其喜昏弃明的昏庸政治。

聚蚊谣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期间。永贞革新失败后,朝中政敌对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者大加造谣中伤,不断排挤打击,刘禹锡有感于现实之严酷而作此诗。诗以群蚊喻众多政敌,揭露其阴险狠毒,并预言终将被消灭,表达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前八句集中描写蚊子“伺暗”、“喜黑”之特性,中四句写对待众多飞蚊只有***取暂时躲避之态度,后二句预言飞蚊随秋风吹来必然灭亡。匡闲,指方正的床。丹鸟,即萤火虫。全诗句句写蚊,句句寓意,语言质朴,声情跳荡,风骨刚健,讥刺有力。

百舌吟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花柳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数声不尽又飞去,何许相逢绿杨路。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可怜光景何时尽,谁能低回避鹰隼。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辉。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

此诗借百舌鸟啼声善变,能效百鸟之鸣,以讽刺当时政治生活中那些巧言善变的势利之徒。百舌,是鸟名,即乌鸫,能仿效百鸟之鸣。前十句着重写百舌鸟活动的季节、环境,生动地描摹出那种故意卖弄而得意啼鸣的声音与神态。后八句着重揭示百舌鸟处境中的危机及其前景的黯淡。一方面,有鹰隼的突袭,侠少的弹射,另一方面,一旦秋风吹来,百舌鸟即凄凉瑟索,仓皇躲入蒿下乱飞,再也叫不出声来。朱鸟,即朱雀,天文四象之一,含南方七宿,这里代指秋天。诗的结尾的“索寞无言”、“蒿下飞”与前面的“笙簧百啭”、“迎风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结构既严,寄讽尤深。

平蔡州三首(其二)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元和十二年,唐军破蔡州活捉割据抗命的淮西藩镇吴元济,刘禹锡此诗即为歌颂这一胜利而作。诗写战胜奏凯,却仅以开篇二句写晨鸡啼鸣、角声和平,暗示夜袭蔡州成功。汝南,即指蔡州,天宝时蔡州为汝南郡,这里同时化用古乐府《鸡鸣歌》“汝南晨鸡登坛唤”句意。以下六句皆着力刻画一老人形象,通过老人的言行衬托蔡州之役的重大意义。老人所忆“旧事”,是“天宝承平”盛世情形,“感激涕零”的是“元和十二载”的平叛成功,将此两者作比较,足见老百姓对此役胜利的欣喜与高度评价。诗以独特的角度写重大时事题材,正如翁方纲所说“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石洲诗话》)。

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此诗当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蜀先主庙”指夔州的刘备庙。诗人凭吊先主庙,怀想先主开国之业绩,慨叹蜀国灭亡之凄凉。首联概说先主英雄气概,面对先主塑像,千秋之后尚觉其凛然逼人,则当日尤可想而知。颔联承英雄气,写刘备开他蜀国成鼎立三足之势与恢复汉室之功。五铢钱,是汉武帝铸行的钱币,这里喻指汉室。颈联转折,先说得诸葛贤相而得以开创基业,后说生刘禅而事业无继。尾联即写出刘禅降魏后不惜先业、麻木不仁情景,透露出对刘备身后业绩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此诗作于宝历三年初春,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之时。诗写金陵山川,由六朝遗事兴发兴亡之慨与怀古幽思。前四句写景,“潮满”、“日斜”、“新草”、“旧烟”,写尽同一地域早晚景致之变化及古今山川之依旧,其中“冶城”、“征虏亭”、“蔡洲”、“幕府”四个具体地点皆为六朝盛事之遗址,四景四地,融合无间,而由山川今古暗逗下文。后四句怀古,写兴亡之感,山川险要,不足为凭,兴废之由,在于人事,见解高卓,显含鉴时之意,而以***亡国之音结束全篇,尤造成一种感慨幽远、警醒深刻之意味。

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是一首感秋之作,一反历来悲秋传统,表现出豪壮奋发的情思。衰暮之年岁逢衰飒之时节,按照常理,境况之凄凉可知,但诗人对此却有独特感受,秋高气爽之时节,不仅可以极目远眺、四望无阻,而且正便于骐骥奔腾、鸷鸟奋飞,因而诗人虽抱病仍勉力登台,以表达对秋风之厚爱,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般积极进取心态跃然纸上。拳毛,拳曲之毛,这里指马的鬃毛。眄,斜视意。开篇昔日与“君”相别,结尾今日为“君”登台,以拟人手法,使“秋”成为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运意奇妙,情韵浓郁。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途经西塞山而作此诗。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长江边,是三国东吴著名军事要塞,刘禹锡因此而咏吴、晋之替兴,意在慨叹山川险要之不足恃,历史进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前四句写王浚伐吴,吴主孙皓以铁链横江抵御晋军,终不免求降亡国事。王浚,晋益州刺史,太康元年(280)奉晋武帝之命东下讨吴。颈联以人世变迁与山形依旧对举,发人深思。尾联突现“今逢”,一方面表现出对当时藩镇割据局面日趋严重的忧虑,寓含诗人要求统一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又大大延展了吴、晋兴替的历史时空,从而促发一种规律性的思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正值白居易由苏州归洛,二人在扬州相遇,白居易先赠一诗,有“命压人头不奈何”、“二十三年折太多”云云,大抵慨叹刘禹锡的不幸遭遇。刘禹锡这首酬答诗即接过白诗话头,着重抒写自身在这种处境中的感受与心态。首联以“巴山楚水”的地域与“二十三年”的时间概述屡遭贬谪的经历。颔联承“二十三年”,自言此番回乡老友亡故、恍如隔世,极言时间之久。闻笛赋,指向秀怀念亡友嵇康的《思旧赋》。烂柯人,指传说中因观看仙童下棋而烂掉斧柄的王质。颈联纯以象喻,既以“沉舟”、“病树”自喻蹉跎将老,又以“千帆过”、“万木春”展示时代不断进步的前景与规律,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尾联点明酬答之题,并以“长精神”作结,显见重新振作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惆怅中见达观,沉郁中见豪放,是其难能可贵处。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刘禹锡再贬连州之时,柳宗元也再贬为柳州刺史,二人同路至衡阳分手,柳赠刘一诗,此即刘酬答柳之作。前四句写事,十年前同贬,本年正月同被召回,时隔一月,又同被贬,渡湘之后再分路远行,概尽二人如出一辙之贬谪命运。黄丞相,指汉代贤相黄霸,黄霸曾二度任颍川太守。想到自己重到连州与黄霸重到颍川而清名满天下殊异,只能暗自伤怀。柳士师,指春秋时柳下惠,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遭贬黜,这里喻指柳宗元,足见对友人品格的敬重,且化典无迹。后四句抒怀,“归目”、“愁肠”是临别心绪,“桂江”、“连山”是别后二人所在,而以“相望长吟”预将联结,使离愁化入山水,意韵溢于言外。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巴渝民歌中的一种,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有十多首,此题原共二首,本篇原列第一首,是摹拟民间情歌之作。诗以初恋少女口吻,写出其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首句写景,春江泛溢,柳丝千缕,内蕴着撩人情思的气息氛围。二句即在此环境中引出心中情人,从闻歌声看,足见未见其人,全为心理活动。三、四句承此刻画心理,巧妙地运用半雨半晴天气以感发,以“晴”与“情”的谐声义转生动地表达出初恋时那种既眷恋又迷惘的朦胧情思。

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本组《竹枝词》共九首,本篇原列第七首。此诗作意与前首《竹枝词》拟民间情歌截然不同,而是借眼前景抒发内心的感慨。诗从瞿塘峡的险恶地理形势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之险恶的深刻揭露与尖利嘲讽。前二句写瞿塘峡地势,“十二滩”极言其险滩之多,“古来难”可见历来为人所畏惧之途。后二句写世上人心,“水”起波澜,固因礁多滩险,而“人心”却于“平地”故作波澜,可见险恶更甚瞿塘,由“长恨”二字领之,尤见诗人愤世嫉俗心态。诗由自然引向政治,使抽象议论具象化,予人感受极深。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本组《杨柳枝词》共九首,本篇原列第一首。《折杨柳》本为乐府旧曲,歌辞多为五言,刘禹锡此诗将之衍为七言,鲜明地表达出在文学上的创新精神。首句写歌咏梅花的汉乐府《梅花落》曲调流传后世,次句指淮南小山所作屡屡咏及桂树的《招隐士》,二者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因以之与咏柳的《杨柳枝词》相比。后二句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以“前朝曲”与“新翻”对比,并由自身的实践表明推陈出新的创作原则、理想及自信。

浪淘沙九首(选三首)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青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据《词谱》记载,用《浪淘沙》曲名写词,创自刘禹锡和白居易。刘禹锡这组《浪淘沙》共九首,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二首、第六首和第七首。

前一篇写洛水桥边的春天景象。首先展现出春日和煦的阳光,一个“斜”字渲染出悠然闲逸的氛围,为全诗构定基调。第二句转笔桥下,青碧色的河水在悠悠地流淌,河底的细沙历历可见,突出河水的澄澈透明,“碧”、“琼”映照,澄澈中又透出洁净之感。这两句是静景描写,三、四句转笔写出动景。“无端”二字,突然荡出一笔,于静景中掀起波澜,春日天气瞬息万变,河边路上忽起狂风,将平静的河水激起浪花,一对鸳鸯从水中惊起,扑打着河水,水花飞舞似珠玉四溅。翻出另一种境界,也透现出春天的生命活力。全诗四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写“桥边”、“陌上”,第二句和第四句写“碧流”、“浪花”,陆上水中,静景动态,交错构合,精密巧妙。

中一篇通过淘金场面的描写,热情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并由劳动力的价值及其归宿,引发深刻的思考。前二句描写淘金场面,日照澄洲,晨雾初开,景色澄明鲜丽,使满江隈淘金女伴的劳动场面如诗如画,表现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与讴歌。后二句突然转折,择取标志贵族权势的首饰与金印立意,指出其来源,在揭示这种不公平社会现象的同时,寓含深邃的理性思考。刘禹锡于此类乐府诗中寓讽谕之旨,固与元稹、白居易等人创作近似,但又显然不同于元、白那样直表理念的方法,而是在生动的形象创造中充以哲学家的睿智,于流畅的民歌形式中深涵清峻之美。

后一篇写秋天海潮涨落的壮观景象。诗的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正因时在八月,所以一旦涨潮,一面是“涛声吼地来”,一面是“头高数丈”,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这两句通过涨潮的形态和声响,把涨潮之势描绘得惊心动魄。后二句描写退潮情形。潮水应时而来,应时而退,来时凶猛,退去迅疾,似乎“须臾”之间,潮水便退向“海门”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由此可见潮水的巨大威力和能量。四句诗,分别写涨潮和退潮,写涨潮固然写出其势,写退潮实亦写出其力,两种景境不同,角度各异,但却相辅相成,使描写对象更为生动、丰满、多姿。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被召回京。此诗即作于是年春。通过对人们竞相去玄都观赏桃花的盛况的描绘,寓含对当时权贵的讥刺与嘲讽。首句写草木葱茏,红尘拂面,可见人马喧阗之景象。二句点明看花,但不写去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描状人们看花后的满足心情,则桃花本身之繁盛艳丽,已在不言之中。后二句由自身经历关合桃花,引发感慨,一方面,眼前“桃千树”皆为自己“去国十年”之后所栽,寓岁月蹉跎之慨,另一方面,以众桃喻趋炎附势之新贵,讥其不过是在“刘郎”被排挤出朝后才得以掌权,轻蔑之意显然。玄都观,是长安城中的一座道观。刘郎,刘禹锡自称。刘禹锡因作了这首诗,更得罪权贵,因而再次被远贬出京,从这一事实看,这首诗寓含的讽刺力度之强烈自是不言而喻。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此诗作于大和二年春末,是《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的续篇,两诗之间竟相隔十四年。刘禹锡因前诗再度遭贬,经十四年才被召回长安任职,其间人事变迁甚大,当年永贞革新的反对派多已亡故或失势,此诗即针对时事,有意重提旧事,讥嘲当年权贵,表明坚定的立场与信心。前二句写观中景物变迁,十四年过去,满观桃花竟然“荡然无复一树”,仅有满观野菜之花,而由“半是苔”可见几无人迹,与前诗中那种赏花盛况形成鲜明对比。后二句写意,“桃花”喻趋炎附势之新贵,“种桃道士”则指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派,如今桃既不存,种桃者亦复不见,而被排挤的“刘郎”却又回来了,不啻为向反对派挑战的宣言。这两首诗全系政治内容,又皆为咏桃之作,并构成桃花盛衰的完整意象,显示出刘禹锡政治讽谕诗独具的特点与成功之处。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一首。《金陵五题》五诗分咏五处六朝遗迹,此诗原列第一首。通过对石头城荒凉寂寞景象的描写,表达对六代豪华归于没落的感伤,但就全诗而言,并未提及具体史事,而是着眼江山依旧,人事全非,显然具有普遍的历史涵盖性,正是因此,白居易赞叹“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同时,石头城乃三国孙权所筑,所谓“石城虎踞”,本为恃险固防之构,然已城空国故,显寓社稷兴亡在德不在险之鉴诫意,所以南宋遗民谢枋得深有感慨地说:“山无异东晋之山,潮无异东晋之潮,月无异东晋之月,求东晋之宗庙、宫室、英雄、豪杰俱不可见矣,意在言外,寄有于无。”(高棅《唐诗品汇》引)这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意在言外,寄有于无”,实际上正是对超越一朝一代之兴亡而升华为亘古如斯的历史规律的深沉思索与感悟。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原列《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诗写乌衣巷之现状,遥想当年之豪华,抒发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此诗手法与前诗相同,虽然点出一个具体的贵族宅邸遗址,但以燕子寻巢这一独特角度,由小见大,表明旧时豪门贵宅已为普通百姓之家所取代。朱雀桥,是六朝都城正南朱雀门外之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地,在今南京夫子庙一带。王谢,东晋名臣王导、谢安,这里代指六朝豪门大族。今昔巨变,沧桑之感,实际上透现出历史变迁的逻辑进程与深刻内涵。在这类作品中,诗人的感慨总是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藏而不露,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具含蕴之美与警醒之思。

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描写洞庭湖优美景象。向来描写洞庭湖者,大多着眼其阔大境界和壮伟气势,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此诗却显然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另一面,即柔和秀美的景境。

诗写洞庭夜景,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澄静之水与皎洁之月交相辉映,可见天地间一片澄澈,一片和谐,从大的范围上为全诗构定柔和秀美的基调。从景面上看,纤尘不染的夜空高悬着一轮明月,浩无际涯的湖面则风平浪静,在月光照耀下,湖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铜镜铺展在大地上,“镜未磨”形容绝妙,似镜却又未磨,因为毕竟是浩阔的湖面,无风亦有细浪,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同时月光下的景物本来就不像白天那样清晰,所以湖面又呈现出迷蒙之色,表现出一种朦胧之美。诗人再放眼远望,只见湖水清澄,君山青翠,水白山青,相依相伴,那景面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同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使人爱不忍释。这样的描写,不仅构想新奇,而且化大为小,表现出诗人驾驭浩阔景境的高超艺术技巧。

九华山歌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仚。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辉兮江漾影。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九华山,旧名九子山,在今安徽青阳西南。因有九座山峰依次排列而得名。李白把九座山峰比作莲花,因而改名九华(花)山。这首诗描写九华山秀绝景象,诗人***用歌行体式,句式长短不齐,形成波荡起伏的节奏感,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对九华山极度赞美的感情抒发的需要。

诗人一见九华山,面对那挺拔奇绝的峰峦不禁惊心动魄,于是立即想象它在天地之初是如何生成的。诗人想象它是九条矫健腾跃的神龙正准备飞升上天时,忽然一声惊雷使它们变化为石头而成,因为至今这山势仍然活生生地像要腾飞起来。腾仚,腾飞飘举貌。这样写山,纯以神话想象取胜,一方面使奇山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使山势自然腾飞起来,取得直接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诗人先慨叹九华山的不为人知,黄帝封禅天地,大禹治水跑遍***,都未曾来过九华之地,乘樏,樏是上山用的乘载工具,乘樏指大禹;广乐,钧天之乐,这里指黄帝。“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无人境”的感叹,显然充满以山喻人的象征意味。然后又以其它山作比,如距九华山不远的敬亭山,只因有南朝谢朓的一首诗而声名大震,其实山势极为平凡,“黄索漠”、“无棱角”,根本不能与九华山相提并论。因此,结尾处慨叹这样一座造化之尤物如何才能在人间声名大震呢?隐然表露出以谢宣城再世自居的情怀。

巫山神女庙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神女庙,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庙。诗人游览巫山神女庙,有感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借此加以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葱葱,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头被人称为神女,可见其自有不同寻常的灵异之处。以下便就此“片石”展开想象。早晨雾霭消散,好象神女在闺中拉开了透明的罗帐,春暮时将要凋谢的山花,则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残妆。夜静时,星河灿烂,月光皎洁,清楚地听见神女出行时环佩之响,风雨后,分明闻见神女归来时通体发出的扑鼻异香。诗人沈浸在此想象中,无疑已为神女而心醉神迷,于是结尾发出感慨,这神女为什么要从九天之上下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约会呢?据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以这样的疑问式感慨作结,既有戏谑意味,又留下无穷余韵。

这首诗写神女峰,以想象取胜,而想象本身则呈渐次升级态势,颇具特色。开头极为清醒,号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开始将雾、花想象成“卷幔”、“残妆”,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进一层,佩玉之声和奇异香味已分明闻听,结二句更对其加以诘问,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渐次升级中,诗人逐渐融入神仙境界,诗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韵味。

越人歌的歌词是什么意思哦?

1.关于赏月的诗句

1。关于赏月的: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

青天悬玉钩。 ——(唐)李白

巴月三成弦。——(唐)李白

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唐)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唐)李白

台前似挂镜,帘外如悬钩。——(唐)宋之问

云间月色明如素。——(唐)王勃

晓月当帘挂玉弓。——(唐)李贺

落月沈玉环。(唐)——白居易

浸月冷波千顷练。——(唐)白居易

月照平沙夏夜霜。——(唐)白居易

天汉凉秋夜,澄澄一镜明。——(唐)张瑛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王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陶渊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刘禹锡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萧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张惠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梁章钜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三)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刘方平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2.关于品茶赏乐的诗句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古琴曲《 流水》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白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3.乐游原的诗句

乐游原李商隐向 晚 意 不 适,驱 车 登 古 原.夕 阳 无 限 好,只 是 近 黄 昏.注释1.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2. 不适:不悦, 不快.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思想感情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古诗赏析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乐游原简介 乐游原,是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东北部、曲江池北面的黄土台塬.塬面长约4公里,宽200-350米,高出两侧平地10-20米,最高处海拔467米. 乐游原实际上是由于河流侵蚀而残留在渭河***阶地上的梁状高地.乐游原的南面有大雁塔、曲江池,上有青龙寺遗址,遗址内还建有空海纪念碑、纪念堂,种植着多株名贵樱花,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去处. 乐游原得名于汉代.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一次,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后来在此处建有乐游庙,乐游原就以庙得名.乐游原是唐长安城的最高点,地势高平轩敞,为登高览胜最佳景地. 唐太平公主在此添造亭阁,营造了当时最大的私宅园林——太平公主庄 园.韩愈《游太平公主庄》诗云: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堙,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仅在乐游原上的一处园林,因太 平公主谋反被没收后,就分赐给了宁、申、歧、薛四王,足以想见当时 乐游原规模之大.后来四王又大加兴造,遂成为以冈原为特点的自然风 景游览胜地.乐游原地势高耸,登原远眺,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 如掌.同时,它与南面的曲江芙蓉园和西南的大雁塔相距不远,眺望如 在近前,景色+分宜人.因此,都人来此游赏者绍驿不绝.尤其是“每 三月上已、九月重阳,仕女游戏,就此拔楔登高·幄幕云布,车马填塞.” 杜甫形容乐游原是:“乐游古园翠森森,烟绵碧草萋萋长”;唐彦 谦称赞乐游原:“杏艳桃娇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李频描述了春 天乐游原的景色:“无那杨花起愁思,漫天飘落雪纷纷”.而“爽气朝 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则描述的是乐游原秋天迷人的景色.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

4.关于“乐”的诗句、歌词或者名言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爱不贵浓而贵长。

(3)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焉而亡。

(4)爱人不以理,这是害人;恶人不以理,这是害己。

(5)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

(6)心心相印的人,在悲哀之中必然会发出同情的共鸣。——莎士比亚

(7)应当善于同情,而不是善于严惩。——罗佐夫

(8)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的期间。——冰心

(9)应该尊重彼此间的相互帮助,这在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高尔基

(10)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高尔基

(11)无论是朋友或是生人遭到了危险,我们都要大胆地承担下来,尽力帮助人家,根本不考虑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马克·吐温

(12)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埃·哈伯德

(13)只有当你给你的朋友以某种帮助时,你的精神才能变得丰富起来。——苏霍姆林斯基

(14)那种只愿听顺耳之言的人,对他人又有什么帮助?——伊丽莎白·比贝斯科

(15)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起变成弱者。——罗曼·罗兰

(16)帮自己的忙,帮到后来,只忙了自己,这是常常要遇到的。——鲁迅

(17)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罗曼·罗兰

(18)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茨威格

(19)朋友,熟人是靠山,但不能一味地依靠他们。——樱井秀勋

(20)有人问我们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能走多远而不至出错,我们应该欢迎他,把他当作朋友。——泰戈尔

感谢是爱心的第一步 --西谚

爱是美德的***。----但丁

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英·莎士比亚)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美·爱因斯坦)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懂得,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便可以少犯错误。(巴金)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梵高)

5.写一句跟音乐有关的诗句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__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好听琴

唐__白居易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

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

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山人弹琴

唐__常建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

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幽)音。

了然云霞气(意),照见天地心。

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改弦扣(和)商声,又听飞龙吟。

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

其将炼金鼎,永矣(以)投吾簪。

听弹琴

唐__刘长卿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江南弄 赵瑟曲

南北朝__沈约

邯郸奇弄出文梓。

萦弦急调切流征。

玄鹤徘徊白云起。

白云起,郁披香。

离复合,曲未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琵琶行

〖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唐.白居易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永徽之人舞而咏,

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之人乐且康。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中宗肃宗复鸿业,

唐祚中兴万万叶。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

苟能审音与政通。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

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玉声如乐〗唐.刘轲

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杨柳枝词〗唐.刘禹锡

塞上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嵩岳闻笙〗唐.刘希夷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册上公太常奏雅乐〗唐.无名氏

司乐陈金石,逶迤引上公。奏音人语绝,清韵佩声通。

应律烟云改,来仪鸟兽同。得贤因举颂,修礼便观风。

圣寿三称内,天欢九奏中。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

6.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及赏析

对《琵琶行》(并序)音乐描写的赏析。在此,我们小组通过找到诗句描写音乐的句子,分析了它代表的音乐发展阶段。

总写,引出: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先写琵琶女略拨琴弦试音,便已经令人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足见琵琶女技艺之高超。接着通过对琵琶女动作神态以及演奏曲目等一系列的描写,既体现了她弹琴的技艺精湛,又表现了她借曲子抒发内心情感的意图。

第一乐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用了“嘈嘈”“切切”模拟声音,又用“急雨”“私语”的意象来表现,使得音乐的描写更加形象。但这还不够表达这时的曲调,于是出现了私语急雨交错,大珠小珠落玉盘听觉与视觉并现的描写,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充分表现了音乐刚开始时急切愉悦的感情。

第二乐段: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音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此时的音乐充满了幽愁暗恨,令人几以为曲子已经结束了。

第三乐段: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无声中蕴含了无尽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像银瓶破裂水浆迸发,铁骑突出刀枪轰鸣般,乐曲迎来了激越雄壮的***。

曲终: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乐曲才到***,却又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作者用最后一句的侧面烘托,体现了无尽的音乐魅力)

音乐描写运用的手法:比喻、双声

通过读诗句,我们感受到: 音乐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

大家帮忙想一下带yu字(宇、雨等同音字)的成语。如:气宇轩昂、*雨霏霏等。要褒义的。谢谢!

其实就是最早反映同性恋的译歌。

牛牛认为如下解释肯定说得够透了,几乎是学年论文,请你耐心阅读完,希望可以帮到你。

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饣甚 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怎么样?是不是读得一头雾水?这三十二个字,或者准确的说, 三十二个汉字记音符号,就是2000多年前一位在江汉大地的茫茫碧波间撑篙摇橹的越人船夫唱给他爱慕的人——楚国王子子皙的歌,没错,它就是文学史上大大有名的《越人歌》,是楚人或生活在楚国的越人用古汉语音记录下来的原汁原味的越语歌辞,大家也许对它的楚歌体汉语译文更为熟悉:

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

我们不知道为子皙当场口译的是越人还是楚人,但可以确认的是,这位不知名译者的即兴译诗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楚辞体最早的也是最优美的诗篇,他的译品也成为有史可证的第一篇汉语译诗,其文学、语言学和历史价值不可估量。《越人歌》的另一项“第一”也许就不那么著名了,至少在近年以前,学界有意无意的回避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它是现存先秦文学作品中可以肯定为同性恋诗篇的唯一文本。

《越人歌》最早收录于西汉刘向的《说苑》卷十一《善说》第十三则“襄成君始封之日”篇。刘向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自幼生长楚地,祖上藏书丰富,家学渊源有自,淹通经史,谙熟掌故,成帝时刘向领校中五经秘书,就是负责西汉***藏书的整理,借机通览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最全面的典籍。在校书之余,为了“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刘向根据***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编著了几部颇具故事性的杂著——《说苑》、《新序》、《列女传》——作为政治教科书呈献给汉成帝刘骜。书中记录了先秦以至秦汉时期许多流行于民间的故事、传说。这些事例的来源和出处,十之八九还可在现存典籍中探讨源流,互相参证;但有一部分却是早已散佚,文献无征,只靠《说苑》等书保留它一点遗文琐语,“襄成君始封之日”便是其中的一篇。需要明确的是,虽然 “襄成君始封之日”篇的原作者已不可知,但可以推断,刘向在记录这则掌故的时候一定参考了其他文献依据,只是可惜前人旧书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要格外感谢《说苑》为我们保存了这则在文学、历史、语言学、甚至中国古代性学研究中都具有不可估量价值的故事和故事中的《越人歌》。

上面说过了,《说苑》是刘向为汉成帝编著的政治教材,意在借古通今,明君臣之道,其中《善说》一卷收录的都是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士人、宾客、孔门***等能言善辩进行游说的轶事。所谓“善”主要包含三个因素:一是所说的内容要正确、珍贵;二是说话的人要有辩才、讲求技巧;三是能打动对方的心,使之乐于接受。西汉时期,同性恋风习十分流行,“前汉一代几乎每一个皇帝有个把同性恋的对象,或至少犯一些同性恋倾向的嫌疑。”(见费孝通译霭理士《性心理学》附录《中国文献中同性恋举例》),刘向本人对当时颇为流行的男风并无任何特殊的关注,收录“襄成君”的故事是为了从庄辛说服襄成君的事例中总结辩论的智慧,但在无意间为我们保存了一则有趣的同性恋故事。还有一点要提到,除了襄成君始封之日”篇,《说苑》中还记载了另外几则有名的战国时代同性恋故事——安阳君与龙阳君是最广为人知的两例,前者又见于《战国策?楚策》,后者又见于《战国策?魏策》。

就是这首《越人歌》,如果没有同它一起流传至今的本事,似乎很难从字面断言它是两男相悦之词,还是男女相悦之词。但庆幸的是,刘向为我们记录了这段“本事”,为《越人歌》的“性向”确定了可供辨识的语境。

故事原文如下: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舄:xi4,古代一种双层底加有木垫的鞋;缟舄:白色细生绢做的鞋),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拥钟锤(钟锤:敲击乐鼓的锤子),县令执桴(桴:鼓槌)号令,呼:“谁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遂造托(造托:上前求见)而拜谒,起立曰: “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迁延:退却貌)沓手(沓:盥之误字,盥手即洗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青翰:舟名,刻成鸟形的黑色的船),极?(?:man2,上艹下两;芘:bi4。?芘:不详为何物,疑为船上帐幔之类),张翠盖而检 (检:插上)犀尾,班(班,同“斑”)丽袿(袿:gui1,衣服后襟,指上衣)衽(衽:ren4,下裳),会钟鼓之音,毕榜枻(榜:船;枻,yi4,桨。榜枻:这里指代船工)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饣甚州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今君何以逾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未尝过僇(僇:lu4,羞辱)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

意译过来就是:

襄成君开始接受封邑的那一天,穿着翠丽的衣裳,腰佩鞘面锒玉的长剑,足登白色细绢缝制的鞋子,站立在流水之岸上,大夫们抱着钟锤围绕着襄成君,县令们拿着鼓槌正在高声呼叫:“谁能济渡君侯过河?”楚国大夫庄辛经过这里,看到襄城君,不由心中一动,就托辞拜见,礼毕起立说:“臣下想握一下君侯的手,可以吗?”襄成君生气地变了脸色不答话。庄辛后退了几步,洗了洗手,回来对襄成君说道:

“君侯难道没听过鄂君子皙在新波上泛舟游乐的故事吗?他乘坐着刻有凤鸟纹饰的黑色游船在碧波中荡漾,船上挂着?芘纹样的幛幔,张设着翠丽的伞盖,旌旗上插有犀牛尾,襄城君的衣饰斑斓富丽,舟船上钟鼓之声齐鸣。当钟鼓之声稍歇的时候,一位舟子怀抱着船桨歌唱起了歌:‘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饣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歌词用的是越语,鄂君子皙说:‘我不懂得越国的歌,请你为我用楚国的话解说。’于是就召来一个越语翻译,用楚国话解说了歌辞: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今夜是什么夜晚啊,我能操桨于此洲流;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我有幸能与王子同舟。

含羞怀情啊,不顾诟骂羞耻,

心里多么痴迷不止啊,盼见王子。

山有树啊树有枝,心里爱慕着您呀您却不知。)

鄂君听完楚译之后,扬起长长的袖袂,走过去拥抱了唱歌的越人舟子,还举起绣花的锦被,覆盖在舟子的身上。”

“君侯您知道,鄂君是楚王的同胞亲弟,官职做到令尹(楚国的首席大臣),爵位为执圭(楚国的最高爵位),还能和一个划船的越人交欢尽意。君侯您的地位虽然高贵,又怎会高过鄂君子皙?臣下我的地位虽然低微,又怎会低于一个越人舟子?臣下想握一下您的手,君侯为什么不愿意呢?”

襄成君连忙把手递过去说:“在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因为姿容受到长者的称赞,却从未受到如此突然的羞辱。从今以后,我将以少壮者的礼节,恭谨接受先生教诲”。

楚大夫庄辛倾慕襄成君的美貌,提出了“把君之手”的非分要求,这种要求说明庄辛对襄成君有同性恋的欲望。襄成君的生平不详。而庄辛正是战国后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前264年在位)朝的大臣,与屈原、宋玉是同时代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了楚都郢,一举占领了楚国的整个西部,襄王仓皇迁都于陈。当时楚军全线溃败,不再作有组织的抵抗。当襄王向庄辛请教如何收拾残局时,庄辛先给襄王打气:“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成语“亡羊补牢”即来自庄辛这句话。随后襄王封庄辛为阳陵君,命他守卫在淮北的楚地。在故事发生的时候,襄成君刚刚接受了楚王的册封,而庄辛还是大夫,还没有封君,故他对襄成君自称“臣”。古代社会的同性恋模式原则上是依照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主动或被动的角色,因此庄辛的举动自然冒犯了襄成君的尊严,傲慢高贵的美男子自然不会对庄大夫有什么好脸色。为了说服襄成君,能言善辩的庄辛给他讲了鄂君子皙的故事。

听完楚译的歌词,子皙立即领会了“榜枻越人”的情意,并欣然接受了对方的求爱。“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根据子皙做出的暧昧动作,我们不难想象他和越人之间发生的事情。讲完故事后,庄辛趁热打铁,进一步诱劝襄成君:

“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今君何以逾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

如上所述,庄辛对襄成君的爱慕属于同性恋的性质,而且其行为模式属于比较“另类”的身份较低者主动向身份较高者求爱,他不举其他先例而独引鄂君子皙与榜枻越人的故事为自己辩护,说明故事中的情景与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关键问题上有对应性。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种关键问题的对应包含三个方面:一,目的的对应,都是为了求爱;二,身份差异的对应,都是身份较低者主动向身份较高者求爱;三,也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性别关系的对应。设想如果榜枻越人是女性,那么鄂君子皙的故事就是一个标准版的灰姑娘故事,这显然不符合“质同才予类比”的逻辑原则,由BG的“此”到BL的“彼”,岂不是驴唇不对马嘴?何况低贱的女子向高贵的男子表示爱慕,从来都不被看作非礼之举,而是不折不扣的“韵事”,浪漫***的通例。由此得知,如果越人是女性,这个例证几乎缺乏说服力,襄成君又怎会心悦诚服的接受庄辛的说教?

旧时一些学者在谈到《越人歌》的时候,不免先入为主的用异性恋导向解读歌词的含义,如《中国美文学史稿》云:“《楚辞》以外,战国时江南诗歌《说苑‘善说篇》所载《越女棹歌》,说是楚国的王子鄂君子皙乘船在越溪游耍,船家女孩子拥楫而歌……”我们现在之所以可以断定对这首诗的 “性向”解释是错误的,就是因为他在解读时,对故事的语境避而不谈。我们无法推断梁任公是忽视了逻辑推理的重要还是明知故错以坚持“性取向的正确”。耐人寻味的是,更多的文学研究者在谈到《越人歌》的时候,并不像梁任公这样“坚定直白”的解释为异性恋情诗。比如朱熹,他一方面对《越人歌》的艺术价值大加赞赏,称其“特以其自越而楚,不学而得其余韵。且于周太师‘六诗’之所谓‘兴’者,亦有契焉。知声诗之体,古今共贯,胡越一家,有非人之所能为者。是以不得以其远且贱而遗之也。”,甚至认为《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君子兮未敢言”一章,“其起兴之例,正犹《越人之歌》。”,把《越人歌》定性为楚辞的渊薮;但另一方面又抨击“其义鄙亵不足言”,至于如何“鄙亵”却不置一词。

当代学者的处理方式比较婉转,在赞美辞章之美的同时,含糊的说“这首《越人歌》‘是一首优美的民间恋歌’”(张正明),巧妙地规避了越人是男是女这个烫手的问题。又有学者虽然确认了《越人歌》的情诗性质,“其为情歌,恐怕很难否认”(萧兵),但又进一步推理:《越人歌》“如此柔软娇媚”,歌者应为越女。这个理由实在很无力,为什么柔软娇媚就是女性的专利?何况把《越人歌》的情调说成“柔软娇媚”也并不准确,《越人歌》的风格是融合了清婉隽永和质朴刚健的。还有很多学者开宗明义确认越人是男性,但对歌词的意义却忙不迭地纯洁化,以“谢辞”、“颂歌”目之,绝口不提情歌二字,比如正统文学史就常用这样的调子——《越人歌》反映了楚国人民和越族人民的友谊。

其实,古代早有人把《越人歌》视为同性恋的文本。《艺文类聚》卷三十三部十七“宠幸”门录有吴筠《咏少年诗》一首,末四句云:“不道参差菜,谁论窈窕淑。愿君捧秀被,来就越人宿。”这是一首歌咏男色的诗,“不道”两句反用了《关雎》的成句,明显表示对异性恋的否定。后两句以肯定的语气用鄂君子皙的故事,诗人的意思是,希望那个美少年也能像子皙对待越人一样,捧上绣被来与恋慕他的男子同宿。由此可见,越人之为男性,《越人歌》之为同性恋文本,是毫无疑问的事了。

众多学者对这个敏感的男男恋故事,或辗转腾挪的百般规避,或明知故错的“纯洁化”,虽理不可原,但情可以恕,毕竟环境如是,过分苛责也是不厚道的。海外汉学家比较少这方面的禁忌束缚,所以更早的明确了《越人歌》的同性恋情歌性质。1982年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了剑桥大学汉学家白安妮女士英译的《玉台新咏》(New Songs From A Jade Terrace by Dr. Anne Birrell),《玉台新咏》是东周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历来认为是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共十卷,收诗769篇,除了一首诗以外,其它诗都是自汉迄梁的作品。这首例外之作就是收入第九卷的《越人歌》。据徐陵《玉台新咏序》说,本书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情爱诗,而不是歌功颂德的庙堂诗。白安妮博士对《玉台新咏》中的同性恋爱性质的情诗格外关注,比如梁简文帝肖纲的《妾童》,还有就是《越人歌》。在汉译英过程中,白安妮女士明确提出《越人歌》是一首同性恋情诗的判断。

1998年旅美学者康正果的《重审风月鉴——性与中国古代文学》一书在国内出版,在第三章《男色面面观》中,康正果对《越人歌》的同性恋性质作了令人信服的解读,上面的思路和言语很多就引自康书。

如果说康正果对文本语境的逻辑分析还不足以让所有人信服《越人歌》的同性质,那么自80年代一来,海内外诸多语言学家运用历史比较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对此诗32个越语汉字记音符号的释读,不但破译了“蛮夷鴃舌”的古越语,揭开了笼罩《越人歌》2000多年的神秘面纱,,而且无心插柳地从侧面支撑了这首情诗的同性质。

前面提到,《越人歌》是以两种歌体、两种文本并存传世的:既有越语的汉语音译,亦有楚民歌体的汉语译文;既是一首越歌原作,又是一首楚译越歌。刘向在记存歌词的汉语译意的同时,保留了生事之当时人们用汉字录记的越人歌唱的原音。西汉到现在已两千多年了,历代文人学者们对《越人歌》的译诗质量、艺术水平以及它对后来的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数不清的分析和评价,但对于那个尤为难得的“蛮夷鴂舌”的越语原文,却几乎无人过问,更谈不上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未经翻译的越人歌原词为三十二字,翻译成楚歌后变了五十四字,其加工整理的痕迹非常明显。《越人歌》那三十二个字的本来含义如何?原歌的语法结构、音韵格律、艺木风格与楚歌译文有何异同?这些问题都随着古越人历史音响的消逝而成了千古难解之谜。

历史比较音韵学的发展为解读《越人歌》提供了新的可能。《越人歌》可以解读,是以这样的认识为前提的:它所使用的语言今天可以追溯,它的篇章结构可以分析,它的字词大体上可以通过历史比较音韵学考得。《越人歌》使用的语言是古代越族的通用语,这是从民族学和语言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越族作为一个古代南方土著民族,或散或聚,战国以前,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地认为壮族、侗族以及同语族的布依族、傣族、水族、毛南族、仫佬和黎族来源于古越人。也就是说,古越人是今天壮侗语族各民族的祖先。今天的壮侗语族各族语言与古越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着承继关系。“凡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和方言,都源出一个原始的共同体”,这原始的共同体,“我们不如把它叫做‘基础语”。《越人歌》代表的先秦古越语就是壮侗语族共同的“基础语”。

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泉井久之助曾尝试用南亚语系的孟一高棉语族的占语和马来一玻里尼西亚语系的古马来语和古印度尼西亚语构拟上古越语语音,解读《越人歌》,虽然不成熟,但草创之功,不可汩没。自8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学和汉藏语言研究的进展,中国学者们开始试图解决这个难题。在这方面壮族学者韦庆稳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他在1980-1982年连续三次发表文章,公布了自己的解读成果。他的方法是根据董同龢的《上古音韵稿》把记音的汉字恢复到上古的读音,然后,与壮语的各地方音(必要时也参考了同语族的其它民族语言),“逐个进行对照”,“试拟上古壮语及词义”;接着,根据试拟的上古壮语及词义按原歌词序理顺,并参考了楚人古译作了直译,使原歌的古越人词语得到字字落实。稍后白耀天先生也用壮语作了自己的解读。而侗族学者林河、张民、邓敏文等先生在用侗语构拟古越音后,提出了《越人歌》是侗歌的主张。要知道,春秋时期壮侗语族各民族尚未形成,活在楚越交界地方的越人不仅是侗族的祖先,而且也是壮族、布依族、傣族、水族、毛南族、仫佬族和黎族的祖先。因此,《越人歌》不仅可以用侗语、壮语去解释,而且也可以用布依语、傣语、水语、毛南语、松佬语和黎语去解释。与其说《越人歌》是侗族的祖先或壮族祖先所唱,毋宁说《越人歌》是壮侗语族各民族共同的祖先唱的,韦庆稳等先生研究结果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下面罗列诸位语言学家的研读结果:

越音原文:

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饣甚 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泉井久之助(根据占语或马来语释读)——

(我)祈祷(您)啊,王子。

(我)祈祷(您)啊,伟大的王子。

(我)认识了(您)啊,伟大的王子。

正义的王子啊,尊贵的王子。

(我)真幸福啊,

我忠心地服从您。

让所有的人都繁荣昌盛吧,

(我)长久以来一直敬爱着您。

韦庆稳(壮语译读)——

今晚这是何晚,

坐在船正中的是哪位大人?

王府中王子驾临。

王子接待又赏识我(小人)感激。

不知何日王子与小人再游玩,

小人心喉感受。

白耀天(壮语译读)——

今晚是怎么个夜晚咧,

〔有幸〕在江里〔给王子〕撑船划舟?

欢快令人眼馋啰,

又羞又喜噜!

多么贪恋着您啰王子!

前山坳上枝杈长满树咧,

您可知道咧王子噜?

张民(侗语译读)——

是黄昏?还是白天!

偶逢同欢共乐啊!

同舟直取洲中游。

觐见王子,

承蒙关怀爱戴觉害羞。

耿耿惦念于怀已久,

树木聚集于山之周。

心悦诚服于你啊!

你不知。

林河(侗语译读)——

今日兮,我遇何日?

船舱里是什么人啊?

是王府的王爷到了。

蒙王爷召见啊,

我越人谢谢了。

何日啊?

王爷!

同我越人再去郊游,

小的我连梦魂都会哈哈笑啊!

(或:在下的心里多快乐啊!)

韦文将 “随”解释为“心”,“河”解释为“喉”,将末句构拟为“小人心喉感受”,将歌者定为男子。林河将“草”解作“我们”,译作“我”;将“秦”译作“我”。将第一个“昌”解作“舱”,将第二个“昌”解作“府”。将“州”解作“王”。将末四字解作“小弟?魂魄?欢乐?啊”,译作“弟心欢乐”。其他几家的译读也大体如是,他们从不同的民族语言出发,得出的最后结果都基本认定越人是男性(具体分析过程此处从略)。

但这些学者的释读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楚译。拿这些解读后的译文同《说苑?善说篇》中所载的楚语译文相比,不论从思想内容、翻译水平和艺术质量等方面,都相差很远,从译文的忠实可信的角度看,可能也不如楚语翻译。因为《说苑》的写作年代毕竟离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更近,而且“榜枻越人”是当着鄂君子皙的面“拥揖而歌”;而鄂君子皙也是当场“召越译,乃楚说之”。当地的越语翻译,毕竟要比几千年之后的人们更加了解当时越人的语言、风土人情和民歌传统等等。有的学者以为不受楚译束缚直接求诸民族语言,是客观的态度;殊不知那样一来两脚踩空,一切都只能是主观猜测而已。古人之译,虽是按楚人歌谣的格式来翻译,属于意译,但译文除按诗歌的修辞格式作必要的反复外,还是忠实于原歌词义的。不拿古译文当作按字译读时的校准器,这样的译读即便不致茫茫无际,也难免偏离本色。很明显的一个漏洞就是:从译读结果看,这首显而易见的的情歌在诸位语言学家的笔下,成了一首“小人”或“小弟”唱的“谢辞”、“颂歌”,这样的译文与深挚缠绵的楚译很不搭调,而且也不吻合故事的语境。试想子皙怎么会拥抱一个唯唯诺诺、谄媚逢迎的低贱船夫,还把绣被披在他身上,“交欢尽意”?庄辛又怎么会引用一首谄媚颂词来为自己的求爱张目?

1991年,郑张尚芳先生从泰语再次破译了《越人歌》的汉字记音。泰语是泰国的国语,和壮语同属侗台语族台语支。与台语支的其它语言都不同,泰语有使用了七百多年的拼音文字——泰文, “泰文在泰语和其它台语支的语言中有着最古老的经过验证的形式”。因此他以书面泰文为基础,比照记音汉字的上古读音,逐字推敲有关的泰语原意。他在构拟记音汉字的上古音时,使用了自已创制的一套上古音系统。在破译时,和韦庆稳一样把记音汉字分断成五句,但断句的位置和韦庆稳的全然不同。下面是他报告的《越人歌》的新汉译。原文为英文,经孙琳和石峰译成中文后,转载于19***年出版的《语言研究论丛》第七辑 第57-65页:

夜啊,欢乐会晤的夜晚!

我多么害羞啊,我又很能摇船。

慢悠悠地摇船横渡啊,满怀喜欢!

污秽的我啊,尊敬的王子殿下竟然相识了。

藏在心底的,是我始终不谕的思恋。

后来,周流溪先生在上述语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特别参考了郑张尚芳的译读,对照楚译文,利用壮侗语言的活材料,并参照其它越族共同语如水语、傣语、布依语等,重新古音构拟,在破译中求得最大数量的古越语词,并借助古汉语的同源词,复原了《越人歌》的全文。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是单靠一个语言破译无法比拟的。因此,他的释读结果也是比较接近越人歌原貌的。

周流溪今译:

滥兮抃草滥予,

“今夕何夕兮,搴洲(舟)中流?”

(今晚在河里掌船,是什么好日子?)

昌枑泽予昌州州,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和哪一位同船?和王子你们)

饣甚州焉乎秦胥胥,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承蒙大人美意赏识见爱,我无比羞愧。)

缦予乎昭,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我多么希望认识王子![今天终于认识了。])

澶秦逾渗,

“山有木兮,木有枝;”

(山上[有[树丛,竹木[有]枝梢。)

惿随河湖。

“心说(悦)君兮,君不知。”

(您知道吗?我心里对您非常敬慕眷恋。)

我们可以看到,郑张尚芳和周流溪的译读与楚译的面目最接近,特别是解读了楚译中比较难懂的两句:一,“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越语记音:?州焉乎秦胥胥),周译为“承蒙大人美意赏识见爱,我无比羞愧”,我们用更直白的话来解释,这一句的意思应该为: “王子这么喜欢我,使我感到难为情。”二,“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这是楚译中最难懂的一句,英国的白安妮与台湾的卢元骏的翻译分别是:“My heart will never fail,for I h***e known my lord”和“我的内心虽然顽冥,幸而犹未自绝,因为我深深了解王子”。两种译文的出入不大,但读者仍然不明白舟子究竟要说些什么。郑张尚芳在论文中讨论了这一句。郑张译此句为“污秽的我啊,尊敬的王子殿下竟然相识了。”这一句中的记音汉字“缦”字,泰文有“肮脏、褴褛、不整齐”的含意,是歌手对社会地位的自我鉴定。郑张认为,通过这一句歌词,舟子自述身份低微,与王子无法相比,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已的追求,所以才说“心几顽而不绝”。郑张的分析颇有道理,庄辛后来***议论,比较襄成君与鄂君、他自已与舟子的地位,这一句歌词正是一条引线。周译为“我多么希望认识王子![今天终于认识了。])”,与郑张译文接近。参照郑张和周的新译,这一句的意思应该是:“虽然我的身份卑贱,却并没有灰心丧气,终于认识了高贵的王子”。

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轻相许。谁知道全诗和作者

白玉微瑕 白玉上的小斑点。比喻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白玉无瑕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冰肌玉骨 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

雕栏玉砌 雕:雕绘;栏:栏杆;砌:石阶。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堆金积玉 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金浆玉液 道教说是一种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也指美酒

金科玉律 科、律:法律条文。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

金口玉牙 金、玉:比喻珍贵。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

金声玉润 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蒹葭倚玉 蒹、葭: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精金美玉 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

铿金戛玉 形容文词音节铿锵有力

琨玉秋霜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面如冠玉 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形容男子的美貌

八珍玉食 泛指精美的肴馔。

被褐怀玉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冰清玉洁 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冰清玉润 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不吝珠玉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炊金馔玉 炊:浇火做饭;馔:饮食,吃。形容丰盛的菜肴。

雕阑玉砌 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雕玉双联 雕玉:用玉雕成,形容华美、工巧;双联:律诗中相对偶的两句。形容属对极为精巧。

鼎铛玉石 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断手续玉 断:砍下;续:接上。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比喻得不偿失。

堆金叠玉 形容财富极多。

粉妆玉琢 ***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丰年玉荒年谷 比喻有用的人才。

改步改玉 步:古代祭祀时祭者与尸相距的步数,以地位排列。改变步数,改换玉饰。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

龟玉毁椟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侯服玉食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化干戈为玉帛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积玉堆金 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浑金璞玉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戛玉敲金 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

蒹葭倚玉树 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金风玉露 泛指秋天的景物。

金相玉质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金玉满堂 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金友玉昆 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金科玉条 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金声玉振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精金良玉 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金玉锦绣 指精美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巧妙的计策。

金童玉女 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金精玉液 旧指一种仙药。也指珍贵的饮料。

金枝玉叶 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金浆玉醴 浆:酒;醴:甜酒。原指仙药,后指美酒佳酿。

锦衣玉食 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昆山片玉 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金玉良言 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兰摧玉折 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蓝田生玉 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金口玉言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良金美玉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乱琼碎玉 指雪花。

怜香惜玉 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美如冠玉 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抛砖引玉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璞玉浑金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窃玉偷香 比喻引诱妇女。

琼枝玉叶 封建时代称***后裔。

如花似玉 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软玉温香 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形容女子的身体。

琼楼玉宇 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食玉炊桂 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守身如玉 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偷香窃玉 比喻引诱妇女。

碎琼乱玉 指雪花。

亭亭玉立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惜玉怜香 惜、怜:爱怜;玉、香:比喻女子。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象箸玉杯 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香消玉殒 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谢庭兰玉 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仙姿玉貌 形容女子姿态容貌都美。

炫石为玉 炫:夸耀。拿玉吸引人,卖出的却是石头。比喻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引玉之砖 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玉楼赴召 文人早死的婉词。

玉液琼浆 琼:美玉。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古代传说饮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

玉石俱焚 俱:全,都;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玉卮无当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玉尺量才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芝兰玉树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玉昆金友 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玉洁松贞 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玉砌雕阑 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玉堂金马 玉堂:汉代殿名;金马:汉代宫门名,也称“金门”。旧时比喻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

玉不琢,不成器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玉碎珠沉 比喻美女的死亡。

玉石不分 比喻好坏不分。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馔玉炊金 形容丰盛的菜肴。

珠沉玉碎 比喻美女的死亡。

珠玉在侧 侧:旁边。比喻仪态俊秀的人在身边。

玉汝于成 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朱盘玉敦 珠盘: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

珠圆玉润 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朱干玉戚 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抱玉握珠 比喻满腹经纶,富有才学。

冰洁玉清 比喻德行高洁。

冰清玉粹 比喻德行高洁。

不分玉石 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柴天改玉 指改朝换代。柴天,烧柴祭天;改玉,改换佩玉。

爨桂炊玉 爨:炊。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摧兰折玉 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

鼎玉龟符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断香零玉 比喻女子的尸骸。

堆金迭玉 形容财富极多。

飞珠溅玉 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

粉妆玉砌 用***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

改玉改步 见“改步改玉”。

改玉改行 见“改步改玉”。

桂薪玉粒 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原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后以“桂薪玉

桂玉之地 指京师。

桂枝片玉 “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言。谓登科及第。

横金拖玉 谓官服盛装。

怀珠抱玉 见“怀珠韫玉”。

怀珠韫玉 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后因以“怀珠韫玉”比喻怀藏才德。“怀珠韫玉”比喻怀藏才德。

浑金白玉 见“浑金璞玉”。

积金累玉 金玉堆积。形容财富很多。

击玉敲金 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

戛玉鸣金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戛玉锵金 见“戛玉敲金”。

戛玉敲冰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兼葭倚玉 蒹葭:初生的芦苇。玉:仙树。芦苇倚在仙树上。①比喻两个品貌极为悬殊的人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②比喻地位卑微的人依附高贵的人。亦作“蒹葭倚玉树”、“蒹葭玉树”。

艰难玉成 玉成:敬辞,意为成全,成功。形容经过艰辛的磨炼,终于获得成功。

金镳玉络 见“金镳玉辔”。

金镳玉辔 ①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②比喻爵禄。

金波玉液 比喻美酒。

金闺玉堂 指朝廷官宦。

金辉玉洁 形容文辞斑斓简洁。

金枷玉锁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比喻儿女既是父母的宝贝,又是负担和包袱。

金科玉臬 同“金科玉律”。

金口玉音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金马玉堂 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锦囊玉轴 ①谓玉轴装裱,盛以锦囊。指对书画作品的珍爱宝藏。②借指名贵的书画作品。

金声玉服 见“金声玉色”。

金声玉色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金题玉躞 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金镶玉裹 喻荣华的生活。

金相玉式 同“金相玉质”。

金相玉映 同“金相玉质”。

金相玉振 同“金相玉质”。

金玉良缘 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噀玉喷珠 “噀”念xùn。形容口齿伶俐,说话悦耳动听。

金玉其质 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金玉之言 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金章玉句 指华丽的诗文。

金昭玉粹 谓如金玉之明美。

荆山之玉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咳珠唾玉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

铿金霏玉 见“铿金戛玉”。

昆山之玉 昆山:昆仑山。昆仑山的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零珠碎玉 比喻零碎的却值得珍惜的事物。亦作“零珠断璧”、“零珠片玉”。

镂玉裁冰 比喻构思新颖精美。

蟒袍玉带 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劚山觅玉 喻深入推究,求得事物真谛。

靡衣玉食 美衣美食。

鸣珂锵玉 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劚玉如泥 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鸣玉曳履 佩玉饰曳丝履。谓获***厚禄。

鸣玉曳组 佩玉饰曳印组。谓任***。

弄玉吹箫 弄玉:秦穆公之女。比喻男欢女悦,结成爱侣,共享幸福。

琪花玉树 古人谓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锵金铿玉 见“锵金鸣玉”。

锵金鸣玉 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敲冰戛玉 比喻乐声清润动听。

敲冰玉屑 泛指精美的纸张。

敲金击玉 见“敲金击石”。

敲金戛玉 见“敲金击石”。

青蝇点玉 喻白璧有微瑕。

琼堆玉砌 好象白玉堆砌而成。比喻白玉般的事物聚集一处。

琼浆玉液 比喻仙水、美酒等。

琼林玉树 琼:美玉。泛指精美华丽的陈设。

琼林玉质 琼:美玉。比喻人的资质洁净纯美。

琼枝玉树 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软香温玉 见“软玉温香”。

包举宇内 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气宇轩昂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琼楼玉宇 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声振寰宇 寰宇: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望衡对宇 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雕墙峻宇 同“峻宇雕墙”。

闳宇崇楼 谓大屋高楼。

峻宇雕墙 高大的屋宇和彩绘的墙壁。形容居处豪华奢侈。

开疆拓宇 同“开疆拓土”。

气吞宇宙 犹气吞山河。

器宇轩昂 轩昂:精神饱满。形容人精神饱满,风度不凡。

轩昂气宇 形容人气度不凡。亦作“气宇轩昂”。

玉宇琼楼 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峻宇雕墙 〖解释〗高大的屋宇和彩绘的墙壁。形容居处豪华奢侈。

器宇不凡 〖解释〗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

紫芝眉宇 〖解释〗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

恢恢有余 恢恢:形容宽广。指宽广而有余裕

酒余茶后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流风余韵 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

留有余地 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不留余地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不遗余力 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残年余力 指年老体衰。

残渣余孽 比喻残存的坏人或没有消灭干净的恶势力。

茶余饭后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茶余酒后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齿牙余论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绰绰有余 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绰有余裕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狗彘不食其余 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

虎口余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积善余庆 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劫后余生 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目无余子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尸居余气 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心有余悸 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心余力绌 心里想做但力量不够。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一览无余 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忧患余生 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存活的生命。指饱经患难之后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余音袅袅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余波未平 指某一***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余勇可贾 余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原意是说,我还有余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余烬复燃 〖解释〗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同“死灰复燃”。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茶余饭饱 泛指闲暇之时。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也作“茶余饭后”。沙汀《炮手》:“他看出他的失慎已经成了~的重要话柄。”又作“茶余饭后”。瞿秋白《

东壁余光 东邻墙壁上透过来的光。表示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并无损害的照顾或好处。

断袖余桃 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亦作“断袖之欢”,“断袖分桃”,“断袖之好”,“断袖之契”,“断袖之癖”,“断袖之冤”。

锋镝余生 锋:锋芒。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

积恶余殃 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莫余毒也 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扫地无余 同“扫地俱尽”。

事不有余 谓达到极点

拾人唾余 见“拾人涕唾”。

死有余辜 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死有余僇 犹死有余辜。

死有余责 犹死有余辜。

死有余诛 犹死有余辜。

死有余罪 犹死有余辜。

行有余力 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刑余之人 余:以后。①特指太监或受过宫刑的人。②也指受刑致残的人。

遗风余烈 遗风:前人遗留下来的风尚。余烈:前人的功业。前人流传下来的功业和风尚。亦作“余业遗烈”、“遗风余韵”。

余杯冷炙 指吃剩下来的酒食。

余风遗文 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

余膏剩馥 见“残膏剩馥”。

余光分人 比喻顺便帮助别人不必有任何花费。

余妙绕梁 见“余音绕梁”。

余声三日 语出《列子·汤问》:“(韩娥)鬻歌***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因以“余声三日”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

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余桃啖君 《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口:‘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

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余霞成绮 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亦作“余霞散绮”。

余霞散绮 清·洪升《长生殿·定情》:“堪赏,圆月摇金,余霞散绮,五云多处易昏黄。”亦常用来评论文章结尾有不尽之意。详见“余霞成绮”。

余响绕梁 见“余音绕梁”。

余腥残秽 指吃剩的食物。

余业遗烈 遗留下来的事业与功绩。《战国策·刘向书录》:“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

余音缭绕 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余韵流风 传留后世的韵致风度。《群音类选·<龙泉记·寿祝椿堂>》:“家传旧清白,余韵流风正洋溢,愿寿考弥高,华峰难敌。”

余子碌碌 余子:其它的人。谓其它人平庸无能,表示对别人的轻视。《后汉书·称衡传》:“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明·袁宏道《瓶花斋集之九·尺椟·与李龙湖》:“仆尝谓六朝无诗,陶公有诗趣,谢公有诗料,余子碌碌,无

足足有余 形容充足、宽裕,支用不完。

刀俎余生 〖解释〗犹虎口余生。

狗猪不食其余 〖解释〗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酒后茶余 〖解释〗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枯朽之余 〖解释〗指衰病残年。

流风余俗 〖解释〗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目空余子 〖解释〗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无人”。

袅袅余音 〖解释〗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

破巢余卵 〖解释〗比喻破家或被祸后幸存的人。

损有余补不足 〖解释〗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

遗德余烈 〖解释〗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

遗恩余烈 〖解释〗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

遗芳余烈 〖解释〗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遗芬余荣 〖解释〗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遗风余*** 〖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

遗风余教 〖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遗风余思 〖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遗风余俗 〖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遗风余习 〖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同“遗风余俗”。

遗风余象 〖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遗风余韵 〖解释〗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

遗风余泽 〖解释〗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遗惠余泽 〖解释〗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

遗孽余烈 〖解释〗指遗留下来的残余势力。

遗声余价 〖解释〗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遗休余烈 〖解释〗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同“遗芳余烈”。

遗训余风 〖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遗音余韵 〖解释〗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流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大全

彭孙遹词论及其《延露词》探析

提 要

清词乃词学继宋词后另一高峰,而清初词坛之繁花盛景,尤其为词学研究者所关注。彭孙遹身处此一时代,与王士祯、尤侗、邹只谟等人交游频繁,相继唱和,捷才高妙,文藻斐然,令王士祯亦自叹不如。其《延露词》三卷,往往被认为之作,而未能得到公允之评价与研究;然则其中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言情写景,各有可观。除其词作之外,论词之著《金粟词话》亦见其词学观点。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屡见批评《金粟词话》之语,固二人持论不同,意见相左,然亦可见其词论备受注意。

本文由彭孙遹词论及词作二部分出发,佐以彭孙遹散见《国朝名家诗余》中其他评论,及诸好友对《延露词》之评价进行探讨,进而观察其理论与创作二者配合实践状况,以明其二擅专长,卓然出群之名家地位。

关键字:彭孙遹、延露词、金粟词话、清词、广陵词人

前言

彭孙遹,字骏孙,号羡门,又号信弦、金粟山人,生於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五月初四 ,卒於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00)。浙江海盐县武原镇人。年二十九(顺治十六年1659)成进士。旋以江南奏销案被累落职。年四十五而事得解,复就内阁中书,候选主事。康熙十七年(1678)开博学鸿词科,天子亲擢一等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历官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充经筵讲官,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纂修《明史》总裁。年六十七 致仕归,御赐「松桂堂」额,遂以名其集。羡门能诗善赋,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富捷才,善书法。有《松桂堂全集》三十七卷、《延露词》三卷、《南淮集》三卷、词评《金粟词话》一卷。

其诗文俱丽,「尤工倚声,渔洋推为近今词人第一」 ,然《延露词》三卷以往被评为「纤佻亵狎」 、「浮艳之至」 ,甚或以为有文无质,词中之下乘。 其中言情之作虽多,亦有悲愤之慷慨,实与所遭遇之「江南奏销案」有密切关系。 此案对清代士人造成重大打击,鞭朴纷纷,衣冠扫地,现任官员降二级调用,进士举人俱革去衣顶,仕籍学校,为之一空。羡门亦因遭冒名逃税而被削去进士功名,故於词中时时吐露因奏销絓误,对仕途利禄倏忽飘散之忐忑。

羡门罹祸后四处游历,数度至广陵,而与王士祯等人交游密切;广陵词人处於清初词坛繁花盛开时期,往来唱和,相互品评。然由於往来皆为名家,羡门少有人关注,故而不揣简陋,由羡门词论著手,以《金粟词话》为主,旁及与诸友品评之语,试图建立其理论体系;再剖析《延露词》内容,分类其中题材与风格,最后检视其词论与创作实践配合程度,多方观察,以期发明其词论与词作配合实践。

壹、彭孙遹之词论

《金粟词话》 一卷,《词话丛编》析为18则,为学者研究羡门论词之主要依据。然羡门与诸友人相互唱和酬作,亦留有许多评语。经初步统计,羡门评《广川词录》(民国辛巳年1941董氏刊本)中董俞樗亭《玉凫词》5则;《广陵倡和词》(清刊本)中曹尔堪顾庵《南溪词》、王士禄西樵《炊闻词》各1则;《国朝名家诗余》(清康熙中休宁孙氏留松阁刊本)中龚鼎孳芝麓《香严词》4则、宋琬荔裳《二乡亭词》2则、曹尔堪顾庵《南溪词》9则、王士禄西樵《炊闻词》5则、尤侗悔庵《百末词》26则、黄永艾庵《溪南词》2则、尤侗悔庵《月湄词》10则、董以宁文友《蓉渡词》2则、王士禛阮亭《衍波词》29则,以及台北国家图书馆藏精钞本曹贞吉实庵《珂雪词》62则。目前总计158则,远超过《金粟词话》八倍以上,方为羡门词论之主要文本依据。

然《金粟词话》为羡门有意识组织而成,因此本节探讨羡门词论将以之为主,次援用其他评语为佐证,据此析出羡门论词主要观点,以期爬梳其论词体系。

一、词体以艳丽为本色

词乃於饮宴上竞唱,合於音乐所用,体制本易於抒情,且历来题材多写男女情爱,於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一词为艳科小道之概念。明词以冶艳为尚,清初亦承袭此一本质概念,《金粟词话》云:

词以艳丽为本色,要是体制使然。如韩魏公、寇莱公、赵忠简,非不冰心铁骨,勋德才望,照映千古。而所作小词,有「人远波空翠」,「柔情不断如春水」,「梦回鸳帐余香嫩」等语,皆极有情致,尽态穷妍。

羡门以为,因体制使然,词之本色即为艳丽;并举韩琦、寇准、赵鼎等三位宋代宰相为例,虽位高权重,然则所作小词皆「极有情致,尽态穷妍」,乃词之本色使然。故此,羡门词作多数极为香艳穠丽,与其诗赋奏议等皆不相类,乃明体制与作品之关系者。

然「艳丽」与「鄙俚」则不可等同而语,羡门将其截然二分,《金粟词话》中有两则批评俚俗之词:

山谷「女边著子,门裏安心」,鄙俚不堪入诵。如齐梁乐府「雾露隐芙蓉,明灯照空局」,何蕴藉乃沿为如此语乎。

牛峤「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是尽头语。作艳语者,无以复加。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从浅俚处求之,遂使金荃、兰畹之音,流入挂枝、黄莺之调,此学柳之过也。

以为黄庭坚「女边著子,门裏安心」之词不堪读,可见羡门於「」及「鄙俚」之区隔极为讲究;而后人学柳不学其唐人妙境,尽由浅俚处求,故而流於粗俗柔靡,乃学柳之过,非柳之罪。羡门此处为柳永翻案矣。孙克强曰:「清初人不避绮艳,但反对*亵,这是与明人的不同之处。然而追求绮艳又难免滑入*亵,二者之间并无清晰的界线。」 此固为清初词风之弊,羡门亦在所难免;然意识艳语至极则可能流於鄙俗,而竭力避免,著实不易。

二、词境以自然为宗

虽然词体以艳丽为主,然羡门以为词境之表现,必须「自然」。《金粟词话》云:

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便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乃造平澹耳。若使语意澹远者,稍加刻画,镂金错绣者,渐近天然,则駸駸乎绝唱矣。

然惜「梦窗、后村、白石以下,雕缋过之,终无以尚其天然之美也。」 自然并非纯粹指写景朴拙、造语平澹,而是经过作者精心刻画雕镂,直至不见斧凿痕,所指乃「刻画之自然」。谢章铤认为此「尤为词中中肯之论」 。而羡门评论诸家词作,亦以此为佳处,如:

彭羡门云:「结以自然为妙。」(曹尔堪《南溪词》〈好事近.夷门书屋〉,国朝名家诗余本)

彭羡门云:「漱玉叠字平侧多拗,此更极其自然,全首流利,诵之不留于口。」(尤侗《百末词》卷下〈玉蝴蝶.雪窗忆卿谋〉)

彭羡门云:「但见工巧都无组织之迹。」(尤侗《月湄词》卷四〈瑞鹧鸪第三体.芭蕉〉)

羡门曰:「如不经人意处正自邈不可及。」(曹贞吉《珂雪词》卷上〈满江红.题阮亭寓竹〉)

羡门曰:「弥淡弥真。」(曹贞吉《珂雪词》卷上〈减字木兰花.杂忆〉)

论及自然之创作手法,以为所云绚烂,若未从自然中来,其实乃是平澹;若语意澹远,然加以刻画,便能渐进高妙,至於绝唱。评实庵词:「不事雕锼俱成妙诣,此绚烂极而平淡生也。」(曹贞吉《珂雪词》〈沁园春.读子厚新词却寄〉,卷下)所意即此也。谢章铤曾言:「语弥淡,情弥苦,非奇丽为佳者矣。羡门深窥此秘。……著墨无多,寻味不尽,亦异乎屯田俳语矣。」 於词之深处用力,乃使平淡而隽永,余韵无穷,乃其独得法门。晚清况周颐提出「重拙大」之理论,其「拙」乃不作态、妙造自然,与羡门颇为相合。

然自然若用於品评写景之作,则最高妙者,乃在画图意境:

羡门曰:「拟倩好手写此一段作画,恐画亦不尽也。」(曹贞吉《珂雪词》卷下〈风流子.题刘岱儒葭水山房〉)

彭羡门云:「夜淡弦清,酒阑人静,觉星桥火树中别有一幅五石散。」(龚鼎孳《香严词》卷下〈吴门元夜值雨.和张材甫上元韵〉)

彭羡门云:「六幅图。」(王士禄《炊闻词》〈眼儿媚.和徐野君赠人韵〉,国朝名家诗余本)

如绘风景,历历在目,情景交融固为佳妙,若图画亦不能尽词情,方是最上乘之作。羡门以自然为要求,其词作则描绘风景栩栩如生,刻画雕琢,於不经意处工,对照其「自然」说,亦得充分印证。

三、爱花间,独目南宋

羡门於词之风格,爱花间、北宋,诸家评论已见其风格之承袭,如:

先生之词,瓣香秦柳,嗣响南唐,有目者所共赏,固不***人言以为重也。

羡门惊才绝艳,长调数十阕,故堪独步江左。至其小词,啼香怨粉,怯月凄花,不减南唐风格。

彭羡门孙遹真得温、李神髓,由其骨妍,故词媚而非俗艳。

亦曾曰:「仆最爱牛峤词『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犹让此忍笑含羞四字。忍笑含羞可作温柔乡记。」(王士禛《衍波词》〈菩萨蛮.秘戏〉,卷上)又曰:「词之以情胜者推周秦,以气胜者推苏陆,以雕镂胜者推高史。」(王士禄《炊闻词》〈念奴娇.送方邺还宣城兼怀唐畊鸣舍人用孝威韵〉,清刊本广陵倡和词)由此便可见其爱好。清初词坛承袭云间余韵,尊花间、草堂,重视五代北宋小令,且不脱前明习染,词意微带冶艳。羡门之偏爱花间,为当时主流正统;然其独目南宋词人,实属难得。《金粟词话》推史达祖为第一:

南宋词人,如白石、梅溪、竹屋、梦窗、竹山诸家之中,当以史邦卿为第一。昔人称其分镳***,平睨方回,纷纷三变行辈,不足比数,非虚言也。

推史达祖之原因,固由於其雕镂刻画,辞情俱到,其作品中感叹身世凋零,自伤未得仕用等复杂情怀,亦令羡门心有戚戚焉。

此外,《金粟词话》中对雄健豪放之稼轩词评价颇高,能欣赏稼轩高妙之处:

稼轩之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措宕,不可一世。今人未有稼轩一字,辄纷纷有异同之论,宋玉罪人,可胜三叹。

稼轩善於抒其不平之气,且善於鎔铸典故,造成其词非凡气势。羡门学其高妙之处,发而为词,迭有佳作。此类词作将留待「词论与词作之印证」一章深入举例说明。而羡门对於豪放词家爱用之长调,亦直指其妙,《金粟词话》云:「长调之难於小调者,难於语气贯串,不冗不复,徘徊宛转,自然成文。」其长调55阕,俱见胸襟,可见羡门以艳丽为词体本色,却不以婉约为宗而斥黜豪放。羡门品评诸友词作,喜用「激昂」一词:

彭羡门云:「五岳方寸历落激昂,露尽英雄本色。」(宋琬《二乡亭词》卷下〈贺新郎.为侍御杨琢庵题像〉)

羡门曰:「激昂自喜。」(曹贞吉《珂雪词》卷下〈贺新凉.东夜书怀〉)

羡门云:「意气激昂,才人何所不可。」(王士禛《衍波词》卷下〈南浦.寄兴〉)

可见亦为其偏爱之风格;《金粟词话》中亦品评诸友词风:

龚中丞(鼎孳)芊緜温丽,无美不臻,直夺宋人之席。熊侍郎(文举)之清绮,吴祭酒(伟业)之高旷,曹学士(尔堪)之恬雅,皆卓然名家,照耀一代。

明白词之多种风格,且能兼容并蓄,乃其所秉持之开放心胸。羡门不宥於当时风气,而别於众人所见,并且驳斥对豪放词不以为然之评论,因此於其《延露词》中,亦可见所欣赏之婉约柔媚及豪宕慷慨二种不同之风格。

四、论咏物词及取材之法

史达祖为南宋咏物名家,羡门推为第一,亦学其咏物高处。其《松桂堂集》卷三十三、三十四中,俱为咏花之作,计一百三十余诗,分咏百余种花,可见其对咏物之作费尽心力。阮亭即点出:「羡门刻意高、史,故多神妙之诣。」 而关於咏物词,《金粟词话》云:

咏物词,极不易工,要须字字刻画,字字天然,方为上乘。即间一使事,亦必脱化无迹乃妙。

羡门评《珂雪词》亦曾曰:「咏物诗词贵在取意不取象,写神不写形,如此结语,妙在形象之表。」 《远志斋词衷》言:「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 亦与羡门所言相合。又言「金粟咏萤、咏莲诸篇,可谓神似矣。」 羡门咏萤、莲二词,留待下节「咏物摹态之作」讨论。然此论说明了咏物词不易作,乃由於必要字字刻画,同时也表示用事必脱化无迹,均紧扣词境天然之主张,亦表明其创作方***。此外,论填词取材之法,以为填词之首要需多读书,《金粟词话》中言:

词虽小道,然非多读书则不能工。观方虚谷之讥戴石屏,杨用修之论曹元龙,古人且然,何况今日。

饱学之士,乃有取资,因此羡门以为读书为填词之预备。而多读书之功,见诸羡门词作中援用前人诗句故事以入词者,常於词后自注出处,俱见巧思;又如词作中常见借鉴、化用名家之句,流畅不涩。然则饱独诗书,更须善使材料,因此羡门提出剪裁之法:

作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颖,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不可不知也。

又评云:「用蜡事僻而巧,典而新。」(曹贞吉《珂雪词》卷下〈水龙吟.咏蜡梅〉)选用故实必须去陈出新,由以上二则可知,「博览约取」及「用事尖新」乃羡门创作之准则。

总体而言,羡门以为词之本色应为艳丽,且要字字刻画雕琢,但应以自然之方式表现,不见斧凿痕迹,方为佳作。而艳词虽为之擅长,然亦体认词之多种风格,同时肯定南宋词人如史达祖、辛弃疾之佳处,不加排斥,而能涵容欣赏,乃一评论家所应有之态度。

贰、《延露词》内容探讨

关於《延露词》名称由来,《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言:

延露,鄙曲名。淮南人间训云:「夫歌***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此延路阳局。」马融《长笛赋》:「下***制於延露巴人。」高诱淮南注:「延路鄙歌曲也。」文选五臣注:「延露小曲名。」孙遹词名延露,盖取义於此,谦辞也。

以「延露」名词集,除自谦外,尚有视词为鄙俗小道,不足挂齿之含意。

《延露词》三卷,依词牌字数多寡顺序排列,卷一小令,卷二小令、中调,卷三长调。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武原彭氏家刊本,附有诸家评语於该阕之后,经统计共有湘尹(严绳孙)、阮亭(王士祯)、程村(邹只谟)、悔庵(尤侗)、羿仁(彭孙贻)、云客(彭珑)等六家,每家评语数量不一,最多者为阮亭80则,次为悔庵35则、程村31则、湘尹27则,羿仁与云客各6则。总计评语凡185则。此评语乃亲近之好友所评,虽不免溢美,却为众词话外,可取资以论羡门词之重要资料。

以下便以《延露词》为讨论内容,据词作题材分项讨论,并用诸家评语以为佐证。然由於其中题材驳杂,风格多样,且诸多唱和之作亦涉及其他分类,故而将以其他特色为依归,此类和韵之作不另。现略分类如下:

一、妩媚闺艳之作

羡门七言绝句有《松桂堂全集》卷三十一《金粟闺词》百首,於词则多为香艳之作,《延露词》中此类作品为最多,亦即羡门为人目为「专家」之原因。所谓之作,乃写男女爱欲闺阁之事,如〈卜算子.赋艳〉:

又报玉梅开,笑泥青娥饮。去岁留心直到今,醉裏如何禁。 身作合欢牀,臂作游仙枕。打起黄莺不放啼,一晌留郎寝。

词中状写男女情爱毫不保留,悔庵评曰:「妖艳至此,当令元十一退舍。」 其专写男女之词又可分为明白露骨及含蓄酝藉者。前者如〈双调望江南.初见〉下片:「行酒罢,灭烛更相邀。并体花间刚恰好,凌波一捻已魂销。何况是今宵。」 再〈浣溪沙.〉:

睡鸭凄清夜未眠。银荷低照象牀边。七襄锦被八蠺绵。 臯厌细拖纨簟上,诺龙私贮绣襟前。玉郎长得玉人怜。臯厌,见《水经注》。

羡门以藻饰文***写闺阁之物,细描精绘,金碧华美,营造意象媚而不*;然细究其中所用典故,则露骨甚矣。「臯厌」、「诺龙」二者,俱为。羡门自注见《水经注》,《湘烟录》载:「孙汝徵云,臯厌者水虎之势也,可为,善使内也。」又《投荒杂录》:「有水虫名诺龙,……里人货其僵者,以蜂俱用为妇人惑男子术。」 程村评此词云:「羡门向有无题诗:『九转金丹消竹叶,十香红汗污桃笙』,仆常谓其意亵而词雅,此又过之。」 用典雅之词粉饰狎亵词意,确为羡门佳处。含蓄者如〈虞美人.闺情〉:

连枝兰烛荧荧影。帘外秋风冷。神丝绣褥郁金香。不觉犀梳低堕枕函傍。

纎纤玉指如萌削。数遍阳台约。脂殷粉弱最伤情。偏是行云梦好易为醒。

不流俗艳,反而风流香腻。羿仁评曰:「行云梦好易为醒,子山赋梦无此清绮。」 以庾信〈梦入堂内〉诗为比,以为清绮更胜。又〈长相思.目成〉:

启围屏。下重旌。解意银缸故不明。今宵好目成。 夜香清。坠钗横。灯下频频相唤声。教人待怎生。

由层层掩映屏幕中走出一女子,烛光蒙昧不定,正适合以眼神传达心许之意;良宵苦短,一切深意,尽於相唤声中不言而喻,即李调元《雨村词话》云:「咏目成情景,皆以静会得之。」 又云:「其艳体独步,不特阮亭所称『子城一带绿阴中』也。」 所谓即羡门〈捣练子.送春〉词,其词曰:

啼鸟歇,小庭空。几阵廉纤几阵风。独倚危阑闲极目,子城一带绿阴中。

然则李氏张冠李戴,阮亭评曰:「仆有『绿杨城郭是扬州』之句,是相敌不?」 程村评曰:「『子城一带绿阴中』似韦端己得意之句。」 所指乃程村评语。但本阕幽静淡雅,却归入艳词,不仅李氏如此以为:

阮亭尝戏谓彭十是当家,骏孙辄怫然不受。一日,彭赋风中柳离别词云:……阮亭见之,谓曰:「试以此举似他人,得不云吾从众耶。」彭一笑谢之。

阮亭所言即评羡门〈风中柳.离别〉语 ,其词谓:

槐树阴浓,小院晩凉时节。别离可奈肠如结。歌喉轻啭,听唱阳关彻。情脉脉、几回呜咽。 细语叮咛,道且自消停这歇。灯火髙城更未绝。残妆重整,送向门前别。拚今宵、为伊啼血。道字衬。

本词写离别之情辗转反覆,临行之际,无语凝咽,恻恻感伤。程村云:「换头以下逼真宋词神品。」 阮亭以此为羡门之作,羡门亦由原先「怫然不受」至「一笑谢之」,可见皆以情致缠绵为艳。如此一来,则《延露词》中大半皆为艳词,不仅写闺中幽怨、女子姿态、模拟女子心境,连同即景抒情之作,亦可归入。因此羡门赋艳非仅男女闺阁之事,亦包含写情妩媚婉转之篇什。

《金粟词话》云:「近人诗余,云间独盛。然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其〈旷庵词序〉亦言:

历观古今诸词,其以景语胜者,必芊绵而温丽者也;其以情语胜者,必*艶而佻巧者也。情景合则婉约而不失之*;情景离则儇浅而或流於荡。

然阮亭曰:「彭羡门善於言情,春暮之什,亦自矜胜。」 「善於言情」,乃其长处,兹举阮亭所指〈踏莎行.春暮〉为例:

莺掷金梭,柳抛翠缕。盈盈娇眼慵难举。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轻相许。 尺五楼台,秋千笑语。青鞋湿透胭脂雨。流波千里送春归,棠梨开尽愁无主。

本阕写景秀逸,情致婉约,以暮春景致凋零冷落,烘托词中女子闲愁,令人心折。尤其「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轻相许」二句,落花因有情而随风飘散,蜂蝶却无情留恋芳丛,有情无情间,恰好切合心境。此句一出,引起诸多评论,如程村云:「张子野『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词筌》谓其无理而妙;羡门落花二语愈无理则愈妙,试与解人参之。」 《柳塘词话》云:「延露词绰然有生趣,而又耐人长想。如『旧社酒徒零乱,添得红襟燕』、『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轻相许。』词家所谓无理而入妙,非深情者不办。」 深情者而善於言情,最能触动读者之心。羡门能情景合一,婉约而不流佻达儇薄,创作技巧可谓高矣。

二、题画赠答之作

此类作品二十多首,包含十二首〈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和阮亭韵〉,三首题余氏女子绣西子浣纱图 ,均为和王士祯韵之作。或因均为赠好友所作,较易吐露心声,故於题赠作品中,可见其胸怀。如〈小桃红.题悔庵桃花源乐府〉:

好把荷衣制。归隐从兹始。烟外迷津,云中问渡,桃花春水。想武陵当日避秦人,五柳前身是。 一曲红牙试。千载还神似。玉骨蝉轻,仙踪羽化,碧霄髙逝。想世间不屑折腰人,今古皆如此。

全词以隐逸为主题,除「桃花源」及陶潜相关典故以外,「荷衣」乃指隐士服装,所用词调小桃红更与题旨相合。上片写桃花源事,下片始抒怀,玉骨三句怀想古来德行高超者,已於朗朗青空间羽化登仙,再不可寻。再则千古以来写桃花源故事均多,而不屑逢迎折腰者多不见合於世,仅能於理想国度中得以幸存,然朝代更迭,至今仍不见渊明辈,暗隐慨叹之意。悔庵云:「是羡门自命语,仆何足以当之。」 乃明好友之深意。

〈沁园春.题影,赠吴中友人〉则用屈原典故:

其状若何,珠玉为容,冰雪为肠。问对朕者谁,心知沤露,如卿有几,手淬风霜。读损羲爻,搜奇禹简,探得灵威字数行。低回处,叹无情山水,阅尽兴亡。 悲歌慷慨苍凉。正散发、行吟白日长。尽家徒四壁,贫如司马,目空一世,狂甚袁羊。奇服灵均,高冠子夏,杂佩缤纷 若香。身名事,付杯中醽醁,枕畔沧浪。

羡门自题小影以赠友人,其实乃发抒一己之困郁。词中以珠玉容、冰雪肠自况,且叹生命如沤泡朝露瞬间即逝,不能久长,有情人随时代故去,只无情山水能冷眼看尽兴亡。下片遍举目空富贵者,并以安贫乐道,德行高洁自勉,将睥睨世俗声名,且饮且醉,摒除世间尘俗,宠辱不动於心。又〈瑞鹤仙.题袁氏园亭〉一阕:

携来一片石。直压倒、江上三山无色。名园堪永日。有翠干萧森,明玕鲜碧。桐阴竹实。看联翩、鵷雏接翼。问何人、领袖烟霞,身是东吴倦客。

犹忆。梁鸿庑下,梅福门前,旧曾相识。重逢此地,同访琼花消息。待粗酬婚嫁,远寻禽向,五岳安排游屐。记他年、行药归来,龙鳞千尺。

上片写园亭之景,然「问何人、领袖烟霞,身是东吴倦客」则以己身宦游,倦极而思隐於烟霞山林之中转入怀想。下片与园亭主人约定,待吩咐儿女婚嫁完毕,定重逢此地,摒去一切物故,仅访花、寻禽,行药、游屐,同享园亭之景。

阮亭云:「故是意气所寄。」 於此中可见好友交谊,及平生所怀抱之愿。

三、节日时令之作

羡门常於节令或季节转换之值有感而填词,如词中与春尽日相关之作品有〈绮罗香.春尽日有寄〉、〈捣练子.送春〉、〈点绛唇.送春日与袁重其花下小饮〉等三首。节令则特别於五日、九日、七夕等时感触较多。此类与时序相关之词作约有十九首,以下举二阕说明之。

「五日」乃五月五日端午节,为重要节令之一,仪式活动多,其〈满江红.五日观竞渡〉云:

且往观乎,阊门外、今朝水戏。见两两、灵丝艾虎,钗头纷缀。旧俗吴中犹未改,习流人鬬鱼龙技。看彩云、一派锁清濠,波如沸。 流览罢,心犹悸。凭吊处,情难已。向风前酾酒,何妨沉醉。千古三闾同一哭,江潭不少人憔悴。待为书、重续贾长沙,投湘水。彩云港在闾门外,见《姑苏志》。

词中记录当时人於头上簪灵丝艾虎头饰,出观赛舟竞渡以及水中逞能斗技活动,气氛热闹欢庆。然欢乐尽歇,惆怅便生;流览罢后,却念及投水之三闾屈原,於江潭边憔悴神伤不已,直要续写贾谊〈吊屈原赋〉,以慰英灵。羡门於五日之作另有〈玉楼春.五日饮虎邱山下题壁〉,上片写过云檐寺故人留醉,下片则写:「醉后难平多少事。仰天欲问天何意。偏使鸡鸣狗盗生,却令赋客骚人死。」同为五日有感,情绪更为激越呐喊。

相较於端午之情绪波动,七夕之作则较婉约有致,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闰七夕咏牛女〉:

晓露招凉,秋梧益叶,双星低映清宵。想天潢再驾,绮节重邀。翠鹊仙翎未满,又河边、催唤填桥。迎车罢,虹川波委,月幕香飘。 迢迢。灵辰相望,早一年两度,邂逅云霄。笑孤明寳婺,独处珠匏。休问故人机素,怕龙梭、一月长抛。愿从此,金章玉蔀,只闰今朝。婺女星在织女南,匏瓜星在河鼓东,离珠北。俱见天官书。

由气候描写起,如此凉冽之清宵时分,天边有双星可见,正是牛、女相逢之佳时。翠鹊忙碌搭桥,又迎来车驾,为二人相会张罗停当。***波平,月色飘香,二人相对时,莫问织女独处之苦,怕想起龙梭如岁月,抛掷又是一年。但愿此后年年均两度七夕,甚或日日闰七夕,好令二人长相见。湘尹评此词:「字字鲜丽,此亦借七襄之锦杼轴予怀者。」 本阕用字刻画精细,以代称时间之蔀法 更以「金章玉蔀」形容之。羡门因闰七夕有感,同情牛、女一年一会,於时间之久长深感不忍,甚或盼扰乱时序,令二人得以厮守,其多情可见一斑。

四、羁旅行役之作

羡门因奏销案落职后曾有壮游,《鹤徵录》言:「先生成进士数年即为万里之游,所过名山大川仗剑赋诗,自甲辰至丙午囊中得诗三百余篇,名曰《南淮集》。」 后客寓广陵,虽有好友相伴,然人离故土总觉悲凉。虽自问「此生为客几时休」 ,然「自被浮名羁绊后。长似断蓬流。」 且「侬家远在吴江尾」 ,亟思归家而不得,故集中有不少羁旅行役之作,约十八首左右,处处显现游子思归心态,及无意中透露对功名之感。客途中作如〈生查子.旅夜〉:

薄醉不成乡,转觉春寒重。怨枕有谁同,夜夜和愁共。 梦好却如真,事往翻如梦。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

阮亭评曰:「梦好十字见道之言。」 羡门此词吐露因思乡而辗转未能眠之心境,夜夜与愁同寝,即使微醺薄醉亦无法进入梦乡。然「梦好却如真,事往翻如梦。」二句极富哲理。羁旅流离使往日美好犹如一场虚幻,只能於梦中回忆。湘尹云:「只有襄王忆梦中,今又得羡门矣。」 实因归不得者方汲汲於梦;〈浪淘沙.客窗夜雨〉下片:「酒后转凄然。著处堪怜。故乡只在睡乡边。好嘱梦儿归去也,片刻团圆。」 亦是同样心境。

客途旅梦往往难以将息,游子不断怀想过往,愈发凄凉,见诸〈三姝媚.旅梦〉:

花宫清磬杳。听城头一派,角声悲绕。晩来清味,只秋窗无火,暗萤相照。解带将眠,刚月色、瞳胧来到。千里江关,十年心事,相思多少。 恍在旧家庭馆,见朱幌微垂,绿窗初晓。惊伊消瘦,把别时踪迹,向侬都告。旅泊频年,和梦也、分明知道。莫是相逢无几,依然去了。

秋日角声最易触动别愁,寤寐恍惚,彷佛回到故乡。只因曾经历,旧家一窗一帘方才如此令人眷顾;物事如此,故乡

《蜀绣》歌词是什么意思?

1. 第四个字是流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沧海横流 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

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从谏如流 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

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令如流 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形容绝对服从命令。从善如流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倒背如流 背:背诵。

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砥柱中流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断决如流 如流 :像流水一样多而迅速。决断事务多而快。

对答如流 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

形容口才好,反应快。放任自流 听凭自然的发展,不加领导或过问。

分风劈流 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锋发韵流 指文章笔锋犀利,情韵欲流。

付之东流 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 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付诸东流 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

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洪水横流 横流:不循河道而流。

洪水泛滥。 比喻邪道横行。

击楫中流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谏争如流 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

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决断如流 决策、断事犹如流水。

形容决策迅速、顺畅。开源节流 开发水源,节制水流。

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名士风流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

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2.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第二个字是流,第四个字是息的成语

川流不息

chuān liú bù xī

解释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用来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的来往。有时也可用于其它。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川;不能读作“cuān”。

辨形川;不能写作“穿”。

近义词络绎不绝、接踵而至

反义词水泄不通

辨析~和“络绎不绝”;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但~是比喻性的;除了指人、船、车、马的来来往往;还可指电话、电报等;表示往不同的方向连续不断地前进;“络绎不绝”是直陈性的;一般既可表示来来往往又能表示同一个方向连续不断地行进。

例句每天上下班的时候;人民大街的自行车~。

3.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情流淌

没有这样的成语,第三个字流的成语有:

不同流俗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大步流星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德厚流光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颠沛流离 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放饭流歠 歠:喝,饮。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旧指没有礼貌

蜚短流长 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飞短流长 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飞阁流丹 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积厚流光 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

快步流星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落花流水 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谬种流传 泛指荒谬的东西一代代地传下去。

铄石流金 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似水流年 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琐尾流离 琐尾:细小时美好;流离:枭的别名。枭细小时怪可爱,长大后却非常丑恶。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痛哭流涕 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万古流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万世流芳 好名声永远流传。

行云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源清流洁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百世流芳 美名永传于后世。

百世流芬 美名永传于后世。同“百世流芳”。

颠仆流离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同“颠沛流离”。

浮翠流丹 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肝髓流野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滚瓜流水 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火耕流种 古代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先用火烧去杂草,然后引水播种。犹言火耕水耨。

急景流年 形容光阴易逝。

降本流末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焦金流石 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

坎止流行 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

马如流水 形容人马熙攘。

缪种流传 荒谬错误的东西流传下去。

破烂流丢 破烂不堪的样子。

青史流芳 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烁石流金 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烁玉流金 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同“烁石流金”。

送眼流眉 犹言眉来眼去。指男女以眉目传情。

桃花流水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涕泗流涟 鼻涕眼泪直往下流。形容痛哭流涕。

握炭流汤 握炽炭,蹈沸汤。比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销神流志 消耗精神,丧失意志。

迅电流光 比喻光阴像电光迅速地消逝。

余韵流风 传留后世的韵致风度。

源清流清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

4. 四字成语大全500个

1、行尸走肉、金蝉脱壳、百里挑一、金玉满堂、背水一战、霸王别姬、天上人间、不吐不快、海阔天空、情非得已、满腹经纶、兵临城下、春暖花开、插翅难逃、黄道吉日、天下无双、偷天换日、两小无猜、卧虎藏龙、珠光宝气、簪缨世族、 *** 、绘声绘影、国色天香、相亲相爱、八仙过海、金玉良缘、掌上明珠、皆大欢喜、逍遥法外、生财有道、极乐世界、情不自禁、愚公移山、魑魅魍魉、龙生九子、精卫填海、海市蜃楼、高山流水、卧薪尝胆、壮志凌云、金枝玉叶、四海一家、穿针引线、无忧无虑、无地自容、三位一体、落叶归根、相见恨晚、惊天动地、滔滔不绝、相濡以沫、长生不死、原来如此、女娲补天、三皇五帝、万箭穿心、水木清华、窈窕淑女、破釜沉舟、天涯海角、牛郎织女、倾国倾城、飘飘欲仙、福星高照、妄自菲薄、永无止境、学富五车、饮食男女、英雄豪杰、国士无双、塞翁失马、万家灯火、石破天惊、精忠报国、养生之道、覆雨翻云、六道轮回、鹰击长空、日日夜夜、厚德载物、亡羊补牢、万里长城、黄金时代、出生入死、一路顺风、随遇而安、千军万马、郑人买履、棋逢对手 叶公好龙、后会无期、守株待兔、凤凰于飞、一生一世、花好月圆、世外桃源、韬光养晦、画蛇添足、青梅竹马、风花雪月、滥竽充数、总而言之、没完没了、欣欣向荣、时光荏苒、差强人意、好好先生、无懈可击、随波逐流、袖手旁观、群雄逐鹿、血战到底、唯我独尊、买椟还珠、龙马精神、一见钟情、喜闻乐见、负荆请罪、三人成虎 河东狮吼、程门立雪、金戈铁马、笑逐颜开、千钧一发、纸上谈兵、风和日丽、邯郸学步、大器晚成、庖丁解牛、甜言蜜语、雷霆万钧、浮生若梦、大开眼界、汗牛充栋、百鸟朝凤、以德服人、白驹过隙、难兄难弟、鬼哭神嚎、声色犬马、指鹿为马、龙争虎斗、雾里看花、男大当婚、未雨绸缪、南辕北辙、三从四德、 *** 、高屋建瓴 阳春白雪、杯弓蛇影、闻鸡起舞、四面楚歌、登堂入室、张灯结彩、而立之年、饮鸩止渴、杏雨梨云、龙凤呈祥、勇往直前、左道旁门、莫衷一是、马踏飞燕、掩耳盗铃、大江东去、凿壁偷光、色厉内荏、花容月貌、越俎代庖、鳞次栉比、美轮美奂、缘木求鱼、再接再厉、马到成功、红颜知己、赤子之心、迫在眉睫、风流韵事、相形见绌 诸子百家、鬼迷心窍、星火燎原、画地为牢、岁寒三友、花花世界、纸醉金迷、狐***虎威、纵横捭阖、沧海桑田、不求甚解、暴殄天物、吃喝玩乐、乐不思蜀、身不由己、小家碧玉、文不加点、天马行空、人来人往、千方百计、天高地厚、万人空巷、争分夺秒、如火如荼、大智若愚、斗转星移、七情六欲、大禹治水、空穴来风、孟母三迁 绘声绘色、九五之尊、随心所欲、干将莫邪、相得益彰、借刀、浪迹天涯、刚愎自用、镜花水月、黔驴技穷、肝胆相照、多多益善、叱咤风云、杞人忧天、作茧自缚、一飞冲天、殊途同归、风卷残云、因果报应、无可厚非、赶尽杀绝、天长地久、飞龙在天、桃之夭夭、南柯一梦、口是心非、江山如画、风华正茂、一帆风顺、一叶知秋 草船借箭、铁石心肠、望其项背、头晕目眩、大浪淘沙、纵横天下、有问必答、无为而治、釜底抽薪、吹毛求疵、好事多磨、空谷幽兰、悬梁刺股、白手起家、完璧归赵、忍俊不禁、沐猴而冠、白云苍狗、贼眉鼠眼、围魏救赵、烟雨蒙蒙、炙手可热、尸位素餐、出水芙蓉、礼仪之邦、一丘之貉、鹏程万里、叹为观止、韦编三绝、今生今世 草木皆兵、宁缺毋滥、回光返照、露水夫妻、讳莫如深、贻笑大方、紫气东来、万马奔腾、一诺千金、老马识途、五花大绑、捉襟见肘、瓜田李下、水漫金山、苦心孤诣、可见一斑、五湖四海、虚怀若谷、欲擒故纵、风声鹤唳、毛遂自荐、蛛丝马迹、中庸之道、迷途知返、自由自在、龙飞凤舞、树大根深、雨过天晴、乘风破浪、筚路蓝缕 朝三暮四、患得患失、君子好逑、鞭长莫及、竭泽而渔、飞黄腾达、囊萤映雪、飞蛾扑火、自怨自艾、风驰电掣、白马非马、退避三舍、三山五岳、称心如意、望梅止渴、茕茕孑立、振聋发聩、运筹帷幄、逃之夭夭、杯水车薪、有的放矢、矫枉过正、睚眦必报、姗姗来迟、一鸣惊人、孜孜不倦、一马平川、入木三分、沆瀣一气、天伦之乐 兄弟阋墙、藕断丝连、心猿意马、想入非非、盲人摸象、眉飞色舞、三教九流、高楼大厦、锲而不舍、过犹不及、狗尾续貂、斗酒学士、高山仰止、形影不离、小心翼翼、返璞归真、见贤思齐、按图索骥、枪林弹雨、桀骜不驯、遇人不淑、道貌岸然、名扬四海、虚与委蛇、门可罗雀、水落石出、不卑不亢、无法无天、拔苗助长、大快朵颐 因地制宜、单刀直入、时来运转、天方夜谭、一蹴而就、踌躇满志、战无不胜、插翅难飞、图穷匕见、鬼话连篇、亢龙有悔、望洋兴叹、爱屋及乌、惊鸿一瞥、风华绝代、名胜古迹、如履薄冰、持之以恒、潜移默化、昙花一现、巫山云雨、狡兔三窟、栉风沐雨、骇人听闻、断章取义、曲突徙薪、谢天谢地、脱颖而出、垂帘听政、一马当先 不耻下问、不。

送别友人的诗句 是“诗句”

《蜀绣》是李宇春为推广家乡四川的蜀绣文化特意演唱。歌词“唯美”,有着浓郁的“中国情成都风”,歌词通过一个成都绣娘的视角,巧妙地将蜀绣作为成都历史上的城市品牌,在唐代曾发展到巅峰,绣制的***牡丹图作 为国粹上贡。同时将绣娘个人对刺绣、丈夫和家国的深情融入其中,歌词大气又感人至深。歌曲的曲调婉转悠扬,与李宇春时尚的唱腔形成呼应。

《蜀绣》中的典故和化用

1、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芙蓉城”我国古代对四川成都的美称,又称“锦官城”。五代后蜀王孟昶时,在城墙上遍杆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

“三月雨纷纷”暗合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杜甫还有诗《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成都的锦里,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历史悠久。东汉时期朝廷就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流江”岸边,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于此。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我的理解:成都地处西南,湿润多雨,从三月下到四月,细密的雨丝如同手中的针线,映衬绣娘哀婉细腻的心思。

2、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里暗指的是诸葛亮。成都有WU HOU CI,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宇。它旁边的锦里就有展示蜀绣的工场。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我的理解:这句点明词中情境:前方战事吃紧,后方绣娘绣锦。

3、看铁马冰河

化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化用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我的理解:此句将战场、绣房、送夫出征的情景交织在一起,点明在绣娘无数次怀念丈夫的时候,青春悄然逝去。其中,“红尘千帐灯”是指千万个绣娘的闺中孤灯还是指千万个征夫的营中残灯呢?其实不重要,它表达得都是了千万个分离的有情人在夜幕下相思的情景。

5、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杏花村”是古时诗人常会用到的地点指代。一千多年来,伴随着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广泛传播,关于杏花村的具体地点,也被人们争论了一千多年。

这句我的理解:意象的堆砌,表现从5月到6月绣娘翘首等待的情景:家中的红烛、枕头好像洞房那天,但人却不在;庭院里花开了叶茂了,但仍不知郎君归期。

6、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出自陆游《钗头凤》。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据说唐婉获知这词后,亦是感慨丛生,对赋一词《钗头凤 世薄情》。这两阕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前一首为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所作,后一首为其前妻唐琬所作,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下附两词: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1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2、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13、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朴素秀美。前二句点明时间,后二句写归去情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归意,诗人形象隐于诗外,表露寄托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饯别王十一南游》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借助眼前的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诗人此时的空虚寂寞之情。五六句写诗人心随友人远去,直到目的地。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首句写氛围,声音、情状、时间、地点,显得黯然销魂。二句用两个自,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三四句用同病相怜来写依依惜别,通篇基本上直陈其事的赋体,紧扣江边使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4、岑参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难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字里行间***荡漾。开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气概,珍重的送别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写友人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五六句化惆怅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气贯长虹。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语言口语化,亲切洒脱,声调悠扬流美,奔放明快,韵律自由活泼,节奏跌宕有致。 《武威送刘判官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季节和所向,写行程之难,次句写李判官的过人之勇。马之快,原之阔,身手矫健。尾句有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使诗脱却一般私谊的范畴,升华到更高境界。此诗只就此地与彼地的情景略加夸张和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可说独具一格。 15、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诗人先从自己离别洛阳时写起,怀着被贬的失意离开故乡,以物候的变化表达时间的变换。深得***薇遗韵。开首两句洒脱飞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乎,离合无常之感。三句的世情含意极丰,世事如浮云,更觉离情难遣如流水之悠长。结尾一个空字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而又依依不舍的深情。唐诗中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多,且各尽其妙,此诗以迁谪之人又送迁谪之人,情形倍加难堪,写得沉郁苍凉,一结有余不尽。 16、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此诗开始从上次的分别说起,接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和惜别,描写曲折,富有情致。上次别后相见不易,此间相思自在言外,正因如此,才相见如梦,加深了惜别和伤感的心情,前两联构成因果关系,翻疑梦,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神态尽在其中,各问年,不仅在叹息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后两联写深夜长谈,但太多的话说不完,故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来渲染映衬,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多么凄凉,不仅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境,也象征人事的飘浮不定。既描写了实景又虚写了人的心情。结句表面上写劝酒,实际上总写伤别。综观全诗,中四句极工,写尽悲喜伤感,不可收拾,末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可见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17、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写的是送行及送行之后情景,前两句写送行,交代时间地点,一个愁字语带双关,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三句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表达出来。日晚写时间之久,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自然地带出末一句,此句是所望之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日晚寒鸦尽,空余江水东,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含有无限深情。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感情融入景物当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18、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虽是送别诗,却重在写景。起句点雨次句点暮切题,暗中还写了送,并且绘出了一个压抑的场面,为后***铺堑,中间四句构成了一百万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深和远又染上一层迷蒙暗淡的色彩,无不染上离愁别绪,形成浓重的压抑的氛围,诗人置身其间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结尾一联直抒胸臆 19、卢纶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寒云给人以沉重阴冷之感,烘托了悲凉的心境。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伤怀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发展的***。四联仍归到悲字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21、权德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用朴素的语言写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事雕饰,在平淡中蕴含深永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前两句一别一逢十年岁月,引发人事沧桑之感,平淡的叙述而别有情致。此诗不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再一次分别的情味。三四句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寂静而略带荒凉,有黯然神伤的意味。前路漫漫四顾苍芒,忽逢又别,使人想到人生离合,别逢总是那样偶然、匆匆,难以预料。 22、薛涛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短幅有无限蕴藉,无数曲折。前两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凛然生寒,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的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含大为深厚。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两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了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发现情意的执着。末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此诗化用前人一些名篇成语,读来感受丰富,诗意层层推进,愈转愈深,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耐人寻味。 25、柳宗元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此诗写监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愁字,而表面的平静中却蕴藏着深沉的激愤和无限的感慨。首道出了二人共同的宦海经历和人世沧桑,现在又共同遭难,感到难以再会,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后二句看似平淡却自然流露出讥讽与无奈。此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现,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首联开篇点题写惜别之情,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末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在远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梦。烟字确实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真意浓,十分真切感人。二联集中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于心中的愤懑与愁苦。 《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26、元稹 《重赠乐天》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V0W; ——首句提到唱诗,把读者引进离筵的环境中。首句休遣,次句解释,筵上唱离歌本已添别恨,何况是自己与友人的赠别之作,不免让人引起回忆,更加伤感。三句从眼前写到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别字贯穿上下诗意转折自然,四句是想象中分别的情景,想象具体入微,诗以景结情,余韵不尽。此诗说到分手和分手的时间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读后却有无穷余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7、韩琮 《暮春泣水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历来送别多言离愁别恨,而此诗匠心独运,重写古今情,不落俗套,别具新意。首句选用暗稀二字以暗渡的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次句化用,想到李杜深情,以都城的繁华衬离别的惆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壮志未酬之情,从中透出,历代兴亡,茫茫百感,一时交集。三四句抒情,行人指远行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有才之人、有志之人、有为之人跨过这道水,这水流走了他们的大好年华,也流走了***五朝的国运。此诗写得含蓄蕴藉,凝重深沉诗意深广、韵味悠长。 28、许浑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首句写友人乘舟运去,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二句写友人走后的江上景色,以乐景写哀情,急字透出诗人水流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三四句写暮色苍茫暗淡,风雨迷蒙凄清,心情也怅惘空虚,凄暗孤寂。四句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更含蓄更具感染力 29、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是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写景上很成功,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捷交代时间、环境、渲染气氛,三四句展示了两幅美景点明地点,富有地方特色和季节特色,透出对远行友人的关切和惜别之情,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三联写行者与送行者不同的心境,行者乐观开朗,送者空虚无着怅然若失。最后两句写只身回京更加寂寞。诗前半部分的景与后半部分的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用反衬。 30、温庭筠 《送人东归》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首句以哀景写离情,次句却出人意料,有浩然远志气象格调不凡。颔联两句是互文,展示辽阔雄浑的境界,为友人壮行色。颈联有两层诗意,一与目送友人消失开际,一想亲友望眼欲穿,既写了对友人今后的关切,也写了自己的怀念。此诗逢秋而不悲,送别而不伤,无论送与行都不引起更深的愁苦 31、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存?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胜殿前军。 座中醉宾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首联点出离席,反问有力除感叹外,还有安慰意。颔联纵笔千里,气象阔大,非常简洁地写出边地隐含的危机,饱含对国事的忧虑。颈联由远而近正写离筵,尾联化用,典故措词深婉,表面上是赞美实是讽刺。此诗***用直赋其事的手法,将抒情与叙事溶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笔力雄健,风格苍劲雄迈顿挫有致。 32、李频 《湖口送友人》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全诗大半写景,将离情融入景中,一二两联写所见,前三句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第四句点题,使景语成为情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三联由洞庭湖而引发想象,流露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怀。最后一联写了诗人的自伤,也表现了念友之情。此诗作者把孤舟离人放在中心位置上,围绕这个中心层层设景,又从孤舟离人逗出情思,把这诸多景物有机地串连起来。 33、崔橹 《三月晦日送客》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全诗始终把送别和送春联系起来写。首句写野酌的情景,次句把惜别与伤春结合起来,表现出双重的怅惘之情,大大加强了这种离愁别绪。接下去把难舍之情化成美好的希望。这里不写送别而写叮嘱表现了友情的真挚。 34、韦庄]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 ——全诗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前两句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藏在诗中。三四句祝朋友顺利逗出行中的美妙之景、舒畅之情